翌日破晓时分,暴风骤雨仍然不止。时城上民众已连续守城三昼夜,遍体淋湿,加之饮食已绝,故人人身疲力竭。李成栋遂令士兵“置灯于地穴中,炮发震城。”火炮声“终日震撼,地裂天崩,炮硝铅屑落城中屋上,簌簌如雨,婴儿妇女,狼奔鼠窜。”(朱子素《嘉定屠城略》)在这腥风血雨之中,灾难终于降临。
随着城墙一隅在炮声中轰然倒塌,清军乘机登城,蜂拥而入。清兵“悉从屋上奔驰,通行无阻。城内难民因街上砖石阻塞,不得逃生,皆纷纷投河死,水为之不流。”此刻,侯峒曾正在东门城楼上。城陷,“士卒皆曰:‘吾曾受公厚恩,尚可卫公出走。’峒曾曰:‘与城存亡,义也。’及下城拜家庙,赴水死之。其长子玄演,次子玄洁身处数十刀,亦死之。”城陷之时,黄淳耀黄渊耀兄弟急趋城内一僧舍。“淳耀问其从者曰:‘侯公若何?’曰:‘死矣!’曰:‘吾与侯公同事,义不独生。’乃书壁云:‘读书寡益,学道无成,进不得宜力王朝,退不得洁身远引,耿耿不没,此心而已。大明遗臣黄淳耀自裁于城西僧舍。’其弟渊耀曰:‘兄为王臣宜死,然弟亦不愿为北虏之民也。’淳耀缢于东,渊耀缢于西。”(黄宗曦《弘光实录钞》)又据史载;诸生张锡眉解带缢于南门城楼上,死前作绝命词,大书裤上云:“我生不辰,与城存亡,死亦为义!”教师龚用圆赴水死,二子从之。诸生马元调,唐昌全,夏云蛟,娄复闻,城破亦死之。又有黄某,与清军巷战中“手挥铁简,前后杀数百人,后中失而死。”这些“志士仁人”之死,从历史上看,固然是其儒家“仁义”观念的根本追求所致。但从民族兴亡的高度看,这为民族生存而死之大丈夫精神,不也成为汉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吗?当屠城令下达之时,清兵“家至户到,小街僻巷,无不穷搜,乱草丛棘,必用长枪乱搅。”“市民之中,悬梁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断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犹动者,骨肉狼籍。”若见年轻美色女子,遂“日昼街坊当众□。”有不从者,“用长钉钉其两手于板,仍逼淫之。”(朱子素《嘉定屠城略》)血腥屠杀之后,清兵便四出掠夺财物。史载:如遇市民,遂大呼献财宝,“恶取腰缠奉之,意满方释。”所献不多者,则砍三刀而去。是时,“刀声割然,遍于远近。乞命之声,嘈杂如市。”更有甚者,屠城罪魁李成栋,竟用三百只大船运走了他掠夺的金帛女子。在此劫难中,不乏为虎作伥者。又史载:清兵如北门,“乃奸民导敌入。”至于趁火打劫者,亦不在少数。有汉奸徐元吉者,“以削发为名,日出行动,割人腹,啖人心肝,动以百计。
然而,满清的暴行并未扑灭民众的反抗怒火。七月二十四日,有江东人朱瑛者,自封游击将军,率兵五十余人回到嘉定城。是时,朱率部会同城内市民,将清军驱赶城外。第二天,逃至城外的李成栋,急令万国昌率兵增援。李本人则坐镇城外之织女庙,指挥各路兵马企图第二次攻城。
七月二十六日清晨,清军乘城内民众武装力量尚未集结完毕,再次攻进城内。有汉奸浦嶂者,向李成栋献计曰:“若不剿绝,后必有变。”于是,清军第二次屠城。此时,城内许多居民尚未起,,“遂于屋中被猝然杀之。”顿时,“城内积尸成丘,惟三,四僧人撤取屋木,聚尸焚之。”在此次屠城中,浦嶂一马当先,“大显身手”。他甚至将好友娄某的全家斩尽杀绝。为此,嘉定城内民众“是日逢嶂,龆龀不留。”有一郭姓市民者,曾不胜愤慨地痛斥他:“人面兽心,狗鼠不食。”人神共怒,浦嶂惟掩面鼠窜耳!从李成栋,徐元吉,浦嶂之所为我们看到,每当社会大变动之时,必然会有一部分人因社会的变动而得益。此除时势之必然外,各阶层之个体的品行德性与其地位之升降,亦有不可忽视之关系。而品行德性之沦丧,必然导致个人占有欲的极度扩张。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信夫!满清的第二次屠城,也未能削弱民众的反抗意志。八月二十六日,原南明总兵吴之番率余部,反攻嘉定城。城内清兵猝不及防,乃溃。城内民众纷纷奔至吴军前,“踊跃听命”。然而,吴军乃乌合之众。清兵反扑之时,“一时溃散。”史载:吴之番“连杀数人,不能定。呼天曰:‘吾死,分也。未战而溃,我目弗瞑矣!’挺枪欲赴东门死。清兵拥入城内,第三次血洗嘉定城。如果说前两次屠城,对满清而言,多少留下一些“隐患”的话,那么这第三次屠城,他们可谓“如愿以尝”。因为在这满城的累累白骨之上,总算插上了“削发令已行”的旗幡!史载:在满清的三次屠城中,嘉定城内民众无一投降者,死亡者达二万余人。
==========================================================
作者鸟激动。文章是文章表达美好事物美好滴心愿。历史是历史任何人不可磨灭滴~~

[1楼] 网友:╮(╯﹏╰)╭发表时间:2011-06-17 09:24:53
刚看到,所以对jj上的作者拿嘉定三屠烘托女主很愤慨
什么还珠之大清公主。。。

也说历史上的杀人狂·努尔哈赤
作者:aaoo
钱穆先生《国史大纲》:
努尔哈赤自吹自擂“恩养尼堪(汉人,贬义)”却大杀辽民。
明天启三年, 1623)六月,听说复州汉民人数增加,接受明国“派来之奸细和札付”,将要叛逃,努尔哈赤派遣大贝勒代善、斋桑古、阿济格、杜度、硕讬等贝勒,率兵两万,前往镇压,将男人全部杀光,带回大量子女、牲畜。
天命九年正月,努尔哈赤连下九次汗谕,遣派大批八旗官兵,在金国的大部分辖区,查量汉民粮谷,凡每人有谷不及五金斗的,定为“无谷之人”。努尔哈赤辱骂“无谷之人”是“不耕田、无谷、不定居于家,欲由此地逃往彼处(明国)之光棍”,谕令八旗官兵“应将无谷之人视为仇敌”,发现其“闲行乞食”,立即“捕之送来”,并于正月二十七日“杀了从各处查出送来之无谷之尼堪”。
天命十年十月初三日,努尔哈赤下达长谕,指责汉民“窝藏奸细,接受札付,叛逃不绝”,历数镇江、长山岛、川城,耀州、彰义站、鞍山、海州、金州等地汉民武装反抗事例,宣布要斩杀叛逃之人。他命令八旗贝勒和总兵官以下备御以上官将,带领士卒,各去自己辖属的村庄,“区别”汉民,凡系抗金者,一律处死。各将遵令,“分路去,逢村堡,即下马斩杀”。
时有辽民几尽杀光之说。
努尔哈赤还在十月初三的“汗谕”中,命将未杀的“筑城纳赋”之“小人”(即劳动者),全部编隶汗、贝勒的拖克索(庄),每庄十三丁、七牛,耕地百晌,八十晌庄丁“自身食用”,二十晌作“官赋”。编丁隶庄后,总兵官以下,备御以上,“每备御各赐一庄”③。这样一来,原来“计丁受田”的汉民,失去了“民户”的身份,沦落为奴隶制农奴性质的“庄丁”,被迫缴纳数倍于“计丁授田”之丁上交的丁赋,人身奴役加重,剥削更为厉害。
辽东地区的大多数汉民(即除去原系阿哈的汉民以外),从“计丁授田”的后金国“民户”,下降为缴纳高额地租、惨遭庄主压迫的封建农奴,严重地加深了辽民的苦难,农奴制庄园恶性扩展,遍布后金辖区,这是很大的倒退。
努尔哈赤令汉人与女真人合户,实际上是将满族旗人分置于汉人各户之中,满人奴役汉人,汉族男丁承担了全部重体力劳动,汉族妇女则成了他们的奴婢。
如此的不平等,加上缺衣少食,就导致了1623年满、汉之间的一系列冲突。许多汉人故意在食物和饮水中投毒,焚烧房舍,还杀死了一些后金的哨卒。
努尔哈赤对汉人抗暴作出的反应,是进一步种族歧视、种族清洗。他愤怒地责问八贝勒:“我等之兵去后,耀州之人即扬言杀我妇孺,其他各地之人亦毒杀我等之诸申,尔等知否?”
又斥责各旗大臣对汉人过分宽容:
汉官与我等之诸申,因何同等对待?若我等之诸申犯罪,则问其功劳,问其官位,稍有理由,即应赦之。若尼堪犯下死罪,又未尽心效力,复有偷窃之事,则应尽诛其子孙亲族,为何仅责打了事?
窃据沈阳后,满汉人户便被指定居住在按种族划分的区域内。除此之外,努尔哈赤还规定汉人不得持兵器;而女真人则无论是不是八旗兵丁,都要随身携带兵器。
这种旨在阻止汉人反抗的歧视政策,可能正是1625年汉人叛乱的导火索。这年秋,许多满族兵民被杀,据说还有汉人派人向附近的明军求援,希望重返明朝。11月,努尔哈赤采取了严厉措施,遂令满族官吏进行彻底调查,清洗各村带头闹事的秀才:
并非我等嘉善拔擢之官员,乃是昔为明国秀才、大臣而今无官者,听信奸细之言,煽动当地村民。凡此等人,皆检出诛之。
从天命八年六月伪金镇压复州兵民起,由于辽东军民痛恨后金苛政,猛烈反抗,努尔哈赤不从改革弊政、减少杀戮、缓和矛盾以平息民怒稳定局势这一根本上着手,却改变策略,怀疑汉官,疏远汉官。
当努尔哈赤决定派兵屠杀复州兵民时,“抚顺额驸”李永芳谏阻说:“所谓复州之人叛者,非实也,恐系人之诬陷矣。”李之本意是应当慎重,核实情况后再发兵,这原是无可非议的。可是,努尔哈赤却大发雷霆,厉声指责李永芳等汉官“以明帝为长久,以我为短暂”,“心向明国”,蔑视金汗,竟革去他的总兵官职,捕其子来审讯,后虽复官,但也不似过去那样信任和重用了。
努尔哈赤的罪恶,严重地破坏了辽东生产。这一曾经是“田人富谷,泽人富鲜,山人富材,海人富货”,“家给人足,都鄙廪庾皆满,货贿羡斥”的富饶地区,竟弄得人丁锐减,田园荒芜,庐舍残破,百业凋敝,社会混乱,民不宁居,饥荒频仍,物价飞涨,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悲惨局面(《满文老档·太宗·天聪》卷6。)
辽东大屠杀使明军将士作战时比以往更加顽强。(罗思·李:《早期满洲国家》)

历史,清穿不能承受之重
作者:贼忒嬉嬉
汉女还不错的,就是脚有点恐怖。
满人的血统真的有问题,那张慱仪爱妃的照片是其中之一吧?
婉容有些照片还是不错的,他的第三任妻子谭玉玲算得上是位清秀佳人。
那张花痴照我想是角度问题吧,文秀和婉容站在一起的照片还是可以看看的。
光绪真是可怜,老实讲珍妃也不怎么美,但是比起隆裕要漂亮许多了。
谨妃和隆裕是慈祥给配的,她自己色衰给儿子配的女人当然美不到哪里去。
清王朝竟然拼了命的要保住这些丑陋的基因。三百年的汉化之后竟然就这德行?
不知道楼主之后有没有光绪帝的照片,因为光绪帝本人还是蛮‘帅’的一个男人
以当时的审美来说,应该是美的惊人了。[这些照片大家基本上都可以在网上搜到]
在中国街头摄影的记者记录下中国最丑陋的一面。
其实每一个城市都有它丑陋的那一面,如果你有心仍然可以在如今中国的大都会上海抓到一些不堪的境头。巴黎很美,但巴黎也有死角。那些国外的摄影师举着照相机来并不是为了歌颂晚清的。
所以镜头中的中国带着一定的偏面性。人有三百六十个角度,要找些死角还不容易吗?
我们不要去较是南京大屠杀比较残烈,还是扬州十日比较残忍。
这个世界走到今天是经历了无数次战争之后的事,有战争就有死亡屠杀。
三国时期战争连年,饿的吃土,吃孩子,没有人统计过那时死了多少人,是不是也要考证比较一下,再发挥一下民族精神声讨一番?
我们一定要去比较一下,哪一场战争死的人比较多,哪一场死的比较少?死的比较多的比较可恶,死的少的那场,嗯,还行,良心还是可以的。需要这样比较?
那些照片,资料被保存下来只是做为一种历史档案。
南京大屠杀残忍之极但是我们的态度是去尊重那场历史去了解并不是去恨我们的政府也不会因为那场历史去和日本交恶,该做的贸易还是要做的。
没有哪个国家是被着这样的历史锁链捆绑着发展起来的。不要忘记不代表是去仇恨,与其回顾从前的丑陋不如想想未来吧。难道要因为历史消沉一辈子?
清穿文只是一种小说的型式,小说的幻想的产物。
张爱玲若是当年对着这样的照片,也写出那些小说来。
要知道三十年代的旧上海美的是租界,之外也是一遍不堪的。
我们抱怨清王朝的种种之时,为什么不抱怨明朝的统冶者?
没有万历这样几十年不理朝政,也许满人也不会有机会入关。
当年没有满人也会有别的人入侵,那是个注定要被颠覆的时代。
至少这样的一场血腥之后换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和平,如果被明朝继续这样腐烂下去
死的人又何止这些。提到生产力,国民生活水平,最好的是在唐朝吧?那我们是不是要唾骂一下宋太祖?
再说,再说!揪出满清这段漫长沉重的历史愤慨的比较娱乐YY之用的清穿小说有点不可思议。
就好像你冲去日式料理站对着在吃日本料理的中国人大谈当年日本入侵的历史中国的惨烈,并愤慨的斥责国人的行为一样。呵呵…用心是良苦的,但是回味一下是可笑的。
一个太重太重,一个太轻太轻。大炮打蚊子呀~~
还有关于这些扼杀好感的照片…那个,大家写的看的都是清穿小说,既然是小说天马行空一下是当然的。这是言情原创网络小说,对啥要拿历史照片出来唬人呢?好可怕!
是不是要拿着这些资料去电视台抗议从此以后清代的电视剧一律只准找民工农民来演。
你导演编剧不要乱YY,国仇家恨不说,起码不能误导青少年对满清的正确审美观。
当然没有任何批判这个贴子的意思,楼主正视历史其实也是一种正确的态度。
可能你的视角比较正面一些,思想正统一些,无法接受这些从‘侧’面或者‘背’面来构思的由历史YY而出的小说。但是如果任何东西都要看的如此正面的话,大概就只剩下清史稿能看看了。
对了,红楼梦也不要看了,那是曹雪芹YY出来的小说。
不过,青菜萝卜各有所好嘛。
但是各位写清穿的大人们记得下次别忘了在小说之下加上注解:
此故事纯属YY,如有雷同纯属参考。

明朝万历时代与清朝比较(贴)
作者:ww
万历时期是东西方文明相遇,交流碰撞的时期,西方文明首次叩开了东方的大门,是东西方文明最友好平等交流的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组成了西学集团,传播西方文明。
“万历时代”时“非君浪潮”高涨,民本主义盛行,是封建皇权统治遇到极大冲击挑战的时代。 “万历时代”是资本主义萌芽方兴未艾,是蕴育新型生产关系的时代。

“万历时代”是市民社会发展,市民力量壮大。首次出现了市民力量和封建统治斗争的时代,是社会动荡和蕴育社会变革的年代。万历年代大科学家纷纷出场,出现了方以智、李时珍、徐光启、徐霞客、宋应星五位科学巨人以及朱载堉、李之藻,王征等众多科学家,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华夏科技文明再次站在世界高峰。

“万历时代”李贽等大思想家纷纷涌现,政治社团纷纷出现,学派繁荣。是传播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化的时代。
万历年代出现了徐谓和董其昌等顶级书画家,是个艺术蓬勃发展的年代。

“万历时代”市井文学灿烂,出现了世界级的戏剧家汤显祖,是个文化事业昌盛的时代。

“万历时代”是彻底击败日本,昂首东方,是中华帝国最后一次辉煌的年代。 万历也是满清初起,世风堕落、思想多元化。危机和挑战并存的时代。

“万历时代”的生机活力比死气沉沉的康乾盛世强百倍,明朝的文治武功到了顶点,是中国历史的岔路口。
对于明清比较有两部书不可不读,其一《利玛窦中国札记》,其二《停滞的帝国》。尤其读了《利玛窦中国札记》一般不抱偏见的人对明朝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会有一个颠覆性的转变。我们能看到物价低廉、富裕,人民安居乐业的明代社会。我们也能看到一批富有牺牲精神的西方传教士,以及一大批宽容、开明有良好学识、修养的明朝君臣士大夫形象,以及晚明社会宽松、自由、平等、活跃的政治氛围。 这与《停滞的帝国》描写的满清帝国衰败、贫困、闭锁、愚昧的社会现状截然相反。
读《利玛窦中国札记》你还能发现在明代“士”这个阶层上,人格是平等的,是不论官职大小的,官大一级压死人不适合当时的情况。在学术上也是人人平等,所谓学霸、舆论导向倒是不可思议的。
回顾那段历史,无论如何是看不出儒学对西方文明和西方科技有强烈的抵触倾向,封闭、保守。 反而是敞开胸怀,热烈欢迎。用徐光启的话说是“易佛补儒”。
与利马窦神父捣乱的主要是一群迷信的农民,以及一些愚昧的乡绅。而佛教才是利马窦神父针对的主要敌人。士大夫地位身份越高,越能理解西方文化,越能依法保护西方传教士,越能和利神父成为至交,对利神父的学识赞赏不已。
这说明儒学原来是欢迎西方文明的。而“五四运动”后,学界却几乎一致公认“儒教”是中国现代化的障碍。所以要上溯到孔子,打倒孔家店。五四以来的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偏激态度一直影响到今天。他们的误区就在于:对于“满清统治”对儒学的恶劣影响研究不透、不深。从而把满清统治下的理教,当成了儒学的正宗。

其实想了解明末的真实情况可以看一看中华书局出版的《16世纪中国南部行纪》、《大中国史》和《利马窦中国札记》。从这些西方传教士的记录中可以看出明末的中国还是十分富裕和强大的,其中有些人比如达?克路士对于明朝和当时的中国人给予了极高的赞赏,甚至可以说是崇敬,这和数百年后英国人对于清朝乾隆“盛世”鄙视性的描述大相径庭。尽管一些西方传教士也尖锐的指出了明朝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政治腐败、火器威力不如西方、自然科学研究比较落后等等),但是毫无疑问的是那时的中国与西欧差不多处于同一起跑线,本来是有机会与西方文明共同发展的。可悲的是这一切都伴随着满人的入侵结束了,后来英国人来到中国时只把满清统治下的中国人当蛮族了。所以说明朝是中华帝国最后的辉煌。而万历朝又是中国最后一个盛世(迄今为止)。

万历怠政
作者:sweet
明朝亡不亡于崇祯之失德,而亡于万历之怠惰。
万历10岁登基,58岁病死,做了48年的皇帝。
四十八年分作三个时期:万历元年至十二年为初政时期。因为年纪小不掌实权。
万历十二年至二十八年为亲政时期
万历二十八年至四十八年为怠政时期。
他怠政长达20年,致使中枢瘫痪,党争不已,国库拮据,边务废弛,尤其是造成辽事在坏,便辽东努尔哈赤乘机崛起。
万历腐败怠政挥霍无度财政枯竭
一,军费浩大,三大征平哱拜花银200万两援朝抗倭花银700万两平定播洲之乱花费300万两。总计1200万两
二,宗实沉重
三,加派赋饷钱粮不够就只有加派赋饷。万历时,加赋白银520万两。到崇祯时不够用又加辽饷900万两,剿饷330万两,练饷730万两,总计2480万两,钱从哪里来??当然是从百姓身上出的。这样做不就是竭泽而渔吗?不就是逼民造反吗?后来东北的辽事,西北的民变,万历这个时候已经埋下了祸根。
四,税监横行。当时除户部掌管国库的钱财外,皇帝也有自已的金库。这笔钱叫内帑。万历为了满足自己的穷奢极欲,就派矿监,税监,盐监,到全国去搜刮。
陈奉:御马太监到湖北“鞭笞官吏,剽劫行旅,商民根刺骨”有数千人沿途高喊鼓噪,投掷石块,他的党徒直入民家,□妇女,激起民众公愤,万余百姓咬牙切齿,包围陈奉衙署,一定要杀死他。陈奉逃入楚王府,民众气愤,将其党徒16人投入江河。
马堂:天津税监纠集当地无赖抢掠中产之家的财物。
杨荣:到去南‘恣行威虐,杖毙数千人“怨民万人烧其房子,并其投入火中。万历得到揍报,难过了好几天也吃不下饭。
高淮:尚膳太监。出任辽东的矿税使,横行霸道,对巡抚,总兵任意呵斥。
三,边务废弛
一边疆大吏,备受掣肘
二宦官监宫,祖制少有
三欠发军饷,官兵哗变
四兵器朽坏,滥竽充数
五骑兵赢弱,杀马而食
六辽东百姓,人人思逃明辽东连战败之日,辽沈百姓放声大哭,人人思逃。逃难饥民,吃草根树皮度日,草根树皮食尽,竟然有父子相食者。
万历皇帝骄奢淫逸,醉生梦死的时候世界上别的国家在干嘛呢?
俄国:沙皇伊凡四世,已经召开了首届俄罗斯全国会议,并开始向西伯亚扩张。这个时候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广大地域归明奴尔干都司管辖,同俄罗斯并不接壤,俄罗斯向西伯利来东扩,后来才出现康熙皇帝的雅克萨自卫反击站。
英国:向海外扩张,成立东印度公司,建立北美殖民地,国会讲座国家重大问题
法国:在加拿大建魁北克城,国会讲座社会变革问题。
国内:东北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已于万历十一年起兵,他创立八旗,建军立后金,统一女真各部。绥服漠南蒙古,朝气蓬勃,积极进取。并发布七大恨向明朝挑战
此时的明朝像在大海中航行一半的船体,有裂缝就有歪体下沉的方法。首辆叶向高看中万历皇帝的朝正和危机。他说:”陛下万事不理,天下长如此臣,恐端一触致发。不可收拴呀~~~~

转贴自 稽古右文 康熙对出使俄罗斯图里琛使团的训谕
作者:文禾
[录入]康熙对出使俄罗斯图里琛使团的训谕康熙五十一年,海外绝域土尔扈特国(turgut)阿玉气汗遣使萨穆坦道经俄罗斯,向我国进贡方物,图求交好。圣祖欲悉其所部疆域,亦思遣使赍敕往谕。原礼部牛羊群事务总管图里琛,因缺牲被控革职,赋闲家中已达七年,听闻此事,以待罪闲散之身,具呈圣祖,自请出使远疆。三易寒暑,假道俄罗斯,往返数万里,终于将阿玉气汗谢表带返京师复命。《满汉异域录》即图里琛所著沿途纪闻,于康熙五十五年正月十一日,奏交圣览。
以下内容,为其使团离京前,康熙皇帝的训喻,颇能反映其人的外交智慧,以及清朝康熙年间的外交策略与原则。
所据版本为台北文史哲出版社于中华民国七十二年八月初版,庄吉发校注。谢绝转载。
--------------------------------------------------------------------------------
以下内容需要花费现金0才可以浏览,您已经购买本帖
…于康熙五十一年四月二十二日,恭请圣训。奉旨,尔等到彼,问阿玉气无恙,欲将贝子阿拉布珠尔遣回,与尔完聚,调阿拉布珠尔人来,问俄罗斯国商人哈密萨尔,正在料理遣发,恰合朕意,伊竭诚差萨穆坦等请安进贡,朕甚嘉悯,特选厄鲁特舒哥、米斯及我,等各项人前来,颁发谕旨,并赐恩赏。至于阿拉布珠尔归路,业遣侍卫祁里德前往策妄拉布坦处计议,尚未到来,如到时移会尔等,彼若言欲会同夹攻相图策妄拉布坦,尔等断不可应允。(注意,老爷子有多么狡猾!)但言策妄拉布坦与大皇帝甚是相得,不时遣使请安入觐,大皇帝亦时加恩赐,虽其势力单弱,穷迫已极,我圣主断不征伐。此事甚大,我等未便相允,尔遂将此事奏请圣上,以我等思之,我皇上但愿天下生灵各享升平,断无摇撼策妄拉布坦之意,此事我等可保(看看康熙的外交辞令与如今我国外交部“和平外交”那套多么相似啊,虽有所图,不到箭在弦上的时候也决不轻易流露,以占据外交的“道德高地”。至此交待完见阿玉气汗应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