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家商号生意遍布大泰半大禄朝,又在南边有与人合伙的海上船队,还怕没有用到官员的地方?便是韩凤多换几个地方做,难不成总碰不上?便是碰不上,韩凤做官半辈子,总有几个知交好友吧,到时自己若遇到什么事,打个招呼,难不成还没人照应?
其实他今日是准备了两个匣子的,一个里面只有两万两,一个里面十万两,只看韩凤如何表现。
他早料到韩凤会来找自己,一来确实有点情谊,二来对方必然也是来要钱,这都是不成文的规矩了。可牧清寒也不是冤大头,若韩凤只来叙旧或是说些空话,他就只给两万两,若是推心置腹,便是十万两。
自此之后,他二人便绑在了同一条船上,是真真实实的盟友,非往昔可比。
韩凤走后,牧清辉的心腹进来悄声问道:“爷,有几家商号的人已经有动作了,咱们去不去?”
牧清辉倒背着手在屋内转了两圈儿,最后摆摆手:“不去。”
这边韩凤人还没走呢,他们就耐不住,迫不及待的要去捧新任知府的场,像什么话!
殊不知过犹不及,怕是潘一舟玩儿这些比谁都溜!这些人的举动落到他眼里也不过是个笑话:你们今日这样对韩凤,明日就会这般对我,这样的墙头草,谁稀罕!
那心腹见状也不多说,便立刻下去了。
牧清辉却又突然叫住他,沉吟片刻道:“我写一封信,你立即连同一些衣裳吃食等物送到府学去亲自交给二爷。”
新官到任三把火,正是逞威风的时候,却也是容易给人抓到把柄的时候。
潘一舟有个好老师不假,可能在这档口将韩凤取而代之,必然有其不凡之处,恐怕没这么容易露出这么大的破绽,叫人弹劾,少说也要在这里待满三年,且小心观察再做打算的好。
除了牧家外,牧清寒有几家济南府的老字号商铺,也都稳如泰山。
果不其然,潘一舟刚上任第三天便发了雷霆之怒,贴出一系列名单,说此等商人不可用,妄图贿赂朝廷命官,着实可恶!
他不仅将贿赂如数上交朝廷,事情经过也都写明了,牵头的那名商人直接抓了下狱,又将这一批出头鸟打压的打压,处置的处置,更有几家商号刚拿到手的诸多资格都给剥夺了。
一时间,整个济南府都被惊动,整个商业体系都跟着瑟瑟发抖,谨小慎微起来。
牧清辉见说,叹了口气。
济南府,终究是要变天了,只不知打下来的雷会落到谁头上……
济南商会的老会长始终不动,牧清辉也借着还在孝期,精力不济的由头蜗居起来,除了处理日常事务外概不外出,当真是前所未有的低调。
*******
接到牧清辉的消息之后,牧清寒与杜文凑在一起,就此事商量对策。
杜文沉吟片刻,道:“济南知府协从主持乡试,且直辖府学,一月后便是乡试了,难不成他要做什么手脚?只是如今从上到下,对于科举考试所查甚严,他当真甘冒如此的大风险出手?”
牧清寒眉头微蹙道:“不好说,然立场不同,他必然不会视而不见,现在说什么都为时尚早,还需静观其变,你我切莫掉以轻心。”
杜文很是赞同的点头,片刻后又迟疑的问:“那,是否要支会洪师兄与郭兄一声?”
牧清寒沉吟片刻,道:“郭兄却没有正经师承,不是你我同门,想来对方应当不会刻意刁难。至于洪师兄,”他停顿了下才继续道:“洪师兄素来为人宽和,不大爱以恶意揣度旁人,且此事也只是猜测,并无真凭实据,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于是两人果然守口如瓶。
几日后,潘一舟果然亲自到了府学中慰问,山长及诸位教授亲自去山下大门外迎接。
当今圣上为仁帝,年号元顺,潘一舟是元顺三年的二甲第二名进士,正经科举出身。
他下轿之后,先去路边那一溜儿文豪前辈留下的墨宝石碑前作揖,郑重的拜了几拜,然后才与山长等人先后进去。
因为一省府学便是本省内的最高学府,历任知府和其他官员总会象征性的去那里巡视一番,表示自己对于下一代培育的重视,所以大家的接待经验都十分丰富,并不慌张,只有山长同几位今日无课的教授出面,其余师生均继续正常上课。
潘一舟瞧着四十岁上下年纪,高额大耳,丹凤双目,肤色微白,下巴处三缕美须,形容清瘦,目光温和,着四品云雁官服,脚踩白底黑皂靴,举手投足间自成气派。又因为他数年为官,积了一些官威在身上,较之山长教授等人更有威严,正是时下推崇的文臣形象。
他边走边看,山长就在一旁介绍,遇到有些个典故的景致,众人便停住细细观赏畅谈一番。
有教授请他也题一块碑立起来,潘一舟只摇头推辞,又道:“我算什么文豪大家?哪里有脸同诸多前辈并列?没得羞煞我也,莫要再提!”
先到了一处课堂,还未走近便已遥遥听到朗朗读书声,潘一舟面露笑意,先倒背双手,站在原地侧耳听了一回,点点头,赞赏道:“虽未见人,但已闻其声,其书声琅琅,声音清透,气韵悠长,这一众学子他日必然是国之栋梁。”
山上及众教授纷纷谦虚说过誉了。
一名教师就笑道:“知府大人可要进去训诫一二?”
潘一舟摆摆手转身往外走,道:“我也没什么可训道的,何苦扰人读圣贤书?且去别处吧。”
众人说笑一回,便又领着往后山去。
山腰处是学堂读书的地方,而后山却是学习礼乐骑射等技艺的所在。
潘一舟照样先不进去,只隔着窗子遥遥往里眺望,见上头一名教师正讲解着宫商角织羽,仔细分析一页曲谱,时不时又亲自拨弄琴弦,演示一番,十分认真。
下头坐了约莫一二十名学生,一色的淡青纱质学子服,带着儒生帽,人人面前也都摆着一架七弦古琴,微微仰头,聚精会神的听着。
那教师说了一回,便伸手指了一个学生道:“郭游,你把我方才说的那两段弹一回来听。”
潘一舟来了兴致,眼带笑意地看向那名学子。
他虽于音律方面不是很精通,可也知道规律,明白这两句只由宫商二音组成,可其中却蕴藏多重变化,难度极高,非功力深厚者不能弹奏。
就见那学生应了一声,舒展双臂,神色从容的往那两根琴弦上略抹了一回,指尖便流淌出一串低沉有力却又百转千回的乐声,真个浩浩汤汤,气势不凡,叫人听后心中无端升起一股壮志豪情来。
不待教师夸赞,潘一舟先就轻轻击掌,连声道好。
这一下当真惊动了学堂内的师生众人,众人纷纷要起身见礼,潘一舟却已经朗笑着走了进去,摆手道:“无需多礼,无需多礼。都云非礼勿视,非礼勿闻,我却在外头偷听,原是我的不是。如今又扰了你们上课,越发罪过了。”
众人原都不知他竟会如此宽厚温和,不拘小节,一时间俱是惊喜交加。
潘一舟先随口问了那教师几句,然后便径直走向郭游,笑道:“你叫什么名字?”
郭游深深一揖,虽激动却不失礼,落落大方道:“学生郭游。”
潘一舟点点头,略想了一回,突然笑了,说:“可是前年陈安县案首郭游?”
见知府大人竟知道自己,郭游不由得心神激荡,再次一揖到地,声音微微发颤:“正是学生。”
潘一舟点点头,亲自抬着他胳膊扶他起来,道:“音如其人,我听你琴声便知你却是一位君子。好的很,可有字?”
郭游忙道:“并无。”
时下男子20岁便算成人,由师长和长辈亲自为其取字以作日后之用,眼下郭游恰恰刚满20,可却不是任何一人的入室弟子,家中长辈也无力取字,故而仍悬而未决。
哪知潘一舟一听却又笑了,十分亲切的说:“我闻你乐声洒脱,胸襟开阔,旷之二字最是妥当。”
同堂许多学子面上顿时露出艳羡之色,郭游也不免十分喜悦,忙行礼道:“多谢大人赐字。”
潘一舟似乎十分看重郭游才华,有亲切地与他谈了几句,这才离去。
后面又有书法和绘画的课堂,潘一舟也都颇有兴趣,进去指点几句,又对几个表现出众的学生夸赞几句,可却再也没有做出诸如取字,或像对郭游那样和颜悦色的动作来。
中途经过一座八角亭子,潘一舟见上头刻着一副对联,字迹笔走蛇龙、铁画银钩,不由的走上前去轻轻抚摸,又面露惋惜道:“元顺元年状元公江桂的对子。”
山长点头:“正是。”
潘一舟长叹一声,拍了拍那刻着对联的柱子,道:“真是天妒英才。”
众人听了也都十分唏嘘,纷纷回忆起一段往事来。
那江桂是元顺元年头一名状元公,有名的才子,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所不精,32岁那年一举中了状元,圣人对他赞不绝口,本欲当堂点他为驸马,哪知江桂却当场拒绝,言道:“家有糟糠妻,曾共患难数载,不忍弃之。”一时传为佳话。
圣人听后,非但不怒,反而十分称赞他这份情怀,当场赏赐许多,又奖赏他的妻子。
哪知天公不作美,江桂在35岁那年竟一病死了,其夫人当真与他伉俪情深难舍难分,跟着撞柱而亡,如今都葬在一个墓里,每年去上香的人都络绎不绝。
又走了几步,潘一舟隐隐听到不远处有马嘶和喝彩声,便问道:“那里是什么地方?”
山长道:“便是骑射场所在。”
潘一舟一听,立即纠起眉头,脸上的笑意也迅速淡去,不咸不淡的丢出一句说:“倒也罢了。”
山长见他并不似之前热情,便试探着问:“大人是要去看看呢,还是?”
潘一舟索性一甩宽大的袍袖,冷冷道:“大吆小喝汗流浃背,简直有辱斯文,有甚好看的。”
说罢就要打道回府。
山长及几名教授相互对视一眼,并没言语,只是有些意料之中的失落。
如潘一舟此等重文轻武的心思,乃是眼下的大势。民间倒还差些,一旦到了朝堂上便壁垒分明,武将便十分受气:同一品阶的武将莫名低人一等,许多文臣也都十分轻视,说他们粗鄙不堪,不屑与之为伍。
这种想法其实十分矛盾,甚至是滑稽可笑的。
说到底,文臣又凭什么轻视武将呢?且不说同在朝为官,同为一个国家效力,一但边关有了战事,或是哪里发生动乱,抛头颅洒热血战死沙场的还不都是他们素日里瞧不起的武将?若没有武将出生入死马革裹尸,又哪里有他们的安宁日子,能在朝堂上安安稳稳的逞口舌之利?
******
作者有话要说:重文轻武风气的形成原因也是很复杂的,后面我会慢慢说
☆、第42章 第四十二章
到了傍晚, 新任知府对郭游青眼有加,甚至亲自为其当场取字的事情便如长了翅膀一般传遍整个府学内外。
无数认识的不认识的,熟悉不熟悉的人纷纷前来对郭游大道恭喜。
无论潘一舟究竟为人如何, 这毕竟是桩好事, 当夜牧清寒便作东,力邀陈安县一派学子们一起聚会。
师出同门的自然不必说,日后一旦同朝为官, 那边是天然一根绳上的蚂蚱;除此之外便是同乡, 往往自动结为一党,是以饶是牧清寒心中对潘一舟十分警惕, 然而他看重郭游,至少目前为止, 对陈安县一派来说便是大大的好事。
杜文擎着一大杯酒,对郭游笑道:“郭兄啊, 不,日后便要称你为旷之兄了, 旷之兄,如今眼看着你便要发迹了,日后可别忘了我们这一班同窗同乡, 合该提携的时候, 万万不可省力气。”
众人哄笑出声, 直把向来大大咧咧的郭游笑的微窘。
“不过一时运气而已,莫要打趣我。”
这实在是一桩难得的大喜事,连一贯稳重的洪清也忍不住加入了起哄的行列, 拍着他的肩膀道:“人生在世,谁不想要一点运气?旷之兄今日有此等机遇,便是旁人求也求不来的,他日未必不会飞黄腾达,何必自谦?这可不像你素日为人。”
众人便都乱哄哄的上来敬酒,饶是郭游天生海量,也被灌得两眼犯晕,步伐踉跄。
趁他们都在那里瞎闹,牧清寒与杜文借着解手,一前一后出来。
两人站到外头走廊上,对着窗子吹了会凉凉的晚风,这才觉得清醒了些:刚才实在喝的狠了点。
牧清寒率先开口道:“此事,你是个什么看法?”
杜文拍拍额头,也不知是喝多了酒还是单纯想不通,眼神显得有些茫然:“这里新任知府大人实在叫人看不透,照常理来说,他与老师分属两派,应为死敌。郭兄虽不是你我同门,可他到底是陈安一派,又是在先生当政期间考上的,本来根上就同我们亲近,他这样做,莫不是存了拉拢的心?”
他本就不擅长,也不屑于揣摩人心,若在之前遇到这样的事,早就推开走了,哪里还能与牧清寒商议!
也就是在府学这些日子,后来又有山长、肖易生、洪清、牧清寒乃至杜瑕一众人不约而同的先后劝解,他这才稳重了些,如今能想到这一步着实不易。
牧清寒听后也深以为然,点头道:“我也是这般猜测。只这事对于郭兄而言,实在是一桩大大的机遇,我便有心提醒,此时却也开不得口了!”
凡事都讲究个出身门派,尤其科举为官更是如此,若是能得名师指点,或是得了某些位高权重者的青眼,那么他的仕途必然事半功倍。
之前郭游都只是跟着私塾的先生学习,便是入其他学堂也没正经拜过师,可如今他一朝得了潘一舟青眼,头一回见面就蒙其赐字,实在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大好机遇。若是这个档口,牧清寒和杜文跳将出去,抓着他说潘一舟很可能心怀叵测,叫他当心……
想到这里,两人不禁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眼中看出了苦恼,不由得轻叹一声,揉着额头,再次陷入沉思。
此事当真是,有些棘手了。
********
自从得知府大人赐字之后,郭游的生活真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先是有好些原先几乎没说过什么话的人主动过来同他交际,然后渐渐的不知从哪里传出话来,说他本就是陈安县案首,又是有名的才子,本该如此。以往不过是杜文仗着自己年纪小些,又有位做知县的先生撑腰,这便不知天高地厚上蹿下跳,抢了他的风头罢了。
便是那个什么文武全才的牧清寒,也不过一身蛮力,只会舞刀弄棒,浑身铜臭而已,不过是商人之子,举止粗鄙不堪,不值得与之为伍。
渐渐的,这些话就传到了郭游、杜文乃至牧清寒本人的耳朵里。
书院内人多眼杂,心思各异,都想着出风头,石仲澜之流甚多!兼之素日里这三个人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极其容易出风头,早就引了诸多人眼红心热,此刻众人便都纷纷煽风点火、火上浇油,希望看一场好戏。
一年中举的人就那么些,他人中了,自己的希望便就小了。且大家原本也没有什么交情,那几个小子来了以后又十分张狂,不将旁人放在眼里,大家都很乐意见着陈安县一派自己窝里斗,最好先自断臂膀,也好省些事。
什么时候他们把自己整死了,我们只需坐收渔翁之利,那才叫好呢。
于是在各种各样的动机和心思下,诸多流言便如同眼下这干燥炽热的烈日一般,在空气中熊熊燃烧,大有燎原之势。
怎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郭游、杜文和牧清寒之流虽出身不同,际遇各异,可也都是颇有性格之人,又有些个才气,从小也没少受了周遭人的排挤嫉恨,再应付起这些来也十分得心应手。
再者他们本就心旷豁达,并不将此等流言蜚语放在心上,此刻听了这些压根儿没往心里去。
一开始郭游还会耐着性子与那些人解释道:“杜兄牧兄断不是这种人,如今大家都是同一书院的同窗,你们莫要再说这话。”
然众人如何肯听!更有许多巴不得看他们打起来的,自然不愿意如此轻轻揭过,便要越发的怂恿。
后来郭游也不耐烦了,觉得这起子人当真无趣,终日里不想着怎生读书,竟只把心思放到歪处!端的浪费时光!
有这工夫,我还不如多偷偷看几本杂书,练习几首古曲呢!
后来郭游再听到这些话,便干脆连解释都懒得解释,扭头就走。回头他与杜文等人一同说笑、吃饭时,便拿这些闲话来下酒做耍。
杜文牧清寒等人本没往心里去,因他俩谁也不是那等会看着别人的脸色、听着别人的评判过活的人,故而外头的议论与他们而言不过乱风过耳罢了。
只是有些担忧,到底郭游与他们既不是一同长起来的,也不师出同门,说到底终究隔了一层,相互了解不多,郭游心中究竟作何感想,就连洪清也不敢下定论。
故而他们也颇为担心,担心郭游被外界舆论所左右。
若他们自己先乱起来,岂不是叫亲者痛仇者快,遂了那些用心险恶的人的意?
然而无论杜文还是牧清寒,都不是那种在事情发生之前就急急忙忙冲上去解释的人,且郭游性情何等高傲,若他们误会了,话一出口便覆水难收,显得他们心胸狭隘猜忌人?故而只能在一旁静静观看。
如今看过,郭游自己就不当回事,也都放下心来。
只是此事到底给他们敲响了警钟,尤其是杜文,午夜梦回时再想起来,也时常觉得有些感慨与后怕,觉得果然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难测呀!
也就是这一次,他才空前认识到:原来自己在不知不觉中竟真的得罪了这样多的人!
而最令他想不通的却是,其中跟着推波助澜的人中不乏平日与自己称兄道弟,笑脸相迎,高谈阔论之辈。大家素日看着都极好,极真诚,怎得如今一夜之间都变了嘴脸?
若有意见,为何不当面告知?若是不服气,为何不在文辩会上一决高下?
牧清寒见他接连数日都有些恹恹的,立即猜出他心中感想,便宽慰道:“往日我们说你,你不大往心里去,如今见了,可信了?”
杜文幽幽一叹,并不言语,只是看着眼神却沧桑不少,不再似从前澄澈单纯。
此刻杜文心中究竟作何感想,牧清寒不知,可他非但没解除对潘一舟的警惕,反而进一步加强了:
若此举是潘一舟无意为之也就罢了,可若此举是他深思熟虑后故意为之,那这人着实可怕。
只不过漫不经心的一个简单举动,竟就挑动了泰半书院学生的阴暗心思,并叫他们集中起来对己方……
*******
举人和秀才之间只隔着一场考试,可不管待遇前途亦或是社会地位都截然不同,说是云泥之别也不为过。
说白了,秀才所能享受到的也不过免除包括自己在内的两人赋税,而前提却是本身就有田产商铺之类,不然也是白搭;再者成绩格外优秀者,还能享受每月银米供给,然该类名额太少,通过整个大禄朝也不过三五百人,可谓凤毛麟角。
是以除了那些家境殷实者,绝大多数秀才竟都十分清贫,其中不乏三餐不继者。
然一旦成了举人老爷,那日子便大大的不同了。
想当年大禄朝建国不久,各处人才极度匮乏,许多人只要考中举人,竟就能直接担任官职!如今虽旧景不再,可一旦成了举人便是一只脚迈入仕途,即便日后不得中进士,也有极大的希望能够捞个七品乃至以下的官儿当当,可为此生有靠。
故而倘若某人一朝得中举人,身份地位便立时不同了,多的是人巴结,更有甚者干脆跑上门来攀亲,或是送银送屋……、
乡试如此关键,说不得便有人铤而走险,朝廷自然更加重视,每科都会由圣人亲自点了主考官和副主考奔赴各地检查,当地知府只起辅助作用,怕的就是徇私舞弊。
眼下乡试在即,可偏偏又出了大旱灾,各地官员一面要全力以赴配合考试,一面又要使出浑身解数平定灾情,一个个苦不堪言。
潘一舟也不例外,甚至同他一样被临时派往各地接管的新任官员一样,因为是仓促接管,他们对当地政务自然有些个生疏,更要付出常人十倍百倍的努力,才能保证不出错漏。
不过短短半月,潘一舟便被累的脱了形,原本可体的官服穿在身上也有些飘飘荡荡,显然瘦狠了。
这日,圣上钦点的正副考官都来了,潘一舟说不得又要亲去应付,回来时已是三更,可连饭都没正经吃一顿。
他刚换了家常衣裳,叫了一碗青菜蘑菇素面吃,外头就通报说一个心腹求见,有要事相商。
那心腹进来之后二话不说,先偷偷往他面碗里瞥了几眼,又偷眼瞧见他穿的半旧绸子素面里衣,一丝绣花也无,张嘴便奉承,盛赞他勤俭朴素云云。
“外头许多人一日只得稀粥果腹,更有甚者挖野草啃树皮,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我如今却还有精细白面吃,叫甚么节俭!”潘一舟不大耐烦的擦擦嘴,拧着眉头道:“时候不早,若有事你便直说,若无事自去歇息,我且用不着这些白话。”
那心腹脸皮极厚,被斥了也不以为意,继续面不改色道:“大人说的是,在下却是想来问问,乡试在即,大人有什么打算不曾?”
潘一舟挑了一筷子素面吃,如同品尝珍馐一般细细咀嚼了,头也不抬的问道:“什么打算?”
那心腹心头一喜,遂上前一步,压低声音道:“那杜文与牧清寒少年成名,还有一个叫洪清的,十分得意,更是唐党肖易生的入室弟子,几人往来亲密,在下私以为”
话音未落,潘一舟就重重的将筷子拍在桌上,黑着脸呵斥道:“混账!文人的名声,生生叫你们这起子小人搞坏了!”
“大人?!”
心腹尤在惊愕之中,潘一舟已然指着他怒骂起来:“正混账!科举一事何等郑重,能否得中全凭本事,哪里由得你存这样的龌龊心思!当真是本官瞎了眼,识人不清,亏我素日还以为你是个有主意的!”
见他罕见的动了真火,那心腹岂能不知自己拍马屁拍到了马蹄上?已然跌坐在地,面额惨白,痛哭流涕道:“大人明鉴呐,小人当真一颗真心全为了大人,明鉴呐!”
事已至此,想要抵赖却是无用,为今之计只能豁出去拼了一试,或许能得峰回路转。又或者这只是大人对自己的考验呢?做官的,谁不会个唱念做打?谁还不要个脸面不成?
然而他却打错了算盘,潘一舟并不愿意考验,也耻与继续同他言语,只背着一只手在屋内狂转,厉声斥骂道:
“老师与人不睦是真,可你也是长了鼻子眼睛耳朵的,他老人家同唐贼斗了数十年,你可曾见他们戕害国之根本?科举意在为国家选拔栋梁之才,你不想着如何为国分忧,竟意图作乱,那便是国贼了,国若不存,你我又去给谁当官?我眼下不过小小知府,虽不敢说为国为民,可也应当做的问心无愧。”
派系斗争何其残酷,潘一舟自然也对唐芽极其一干弟子无甚好印象,私下径直唤其为“唐贼”,但对杜文等几名小小秀才却颇为宽容,并不欲将朝堂恩怨带到科举中去。
争斗争斗,却也分个君子之争,亦或是小人之斗!
骂了半天,潘一舟尤不解气,朝桌上狠拍几下,震得碗筷直跳,又道:“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才华横溢者众多,若人人都如你这般,不能拉拢的便尽数毁去,朝堂便要垮了,还谈甚么施展抱负!”
“便是要斗,我潘某人自然也要看他们有没有那个本事,他日若得进士及第,同朝为官,再斗个你死我活便罢!胜负只凭个人本事。如今他们不过府学学生,我便耐不住加害,同那起子小人有何分别!”
“来人呐!”说罢,他竟冲门外扬声唤道;“将此人叉下去,暂且收押到后院柴房,考试结束前不得外出!”
外头立刻进来两名如狼似虎的衙役,一言不发拖了那心腹边走,其中一人见他满嘴只嚎叫不休,更熟练的抓了腰间布团,抬手给他堵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