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新京城建好,咱们就在天子脚下了。”李知远的声音里带着向往,“我没去过京城,不晓得京城是什么样子。原来还想好好念书将来好去京城考进士的…”
“京城南北市都有好几个大瓦子,极是热闹,还有樊楼,听讲连他们自己的伙计都不晓得樊楼有多少个阁儿。”英华笑道:“我想,等新京城建好,会比老京城还要热闹的。我们家从前住在京里,连根草都是贵的,吃的水都是买来的。哪像咱们富春,样样都便宜的紧。”
李知远微笑着守在英华身边,听她像小鸟一样说京城的吃零,说京城的杂耍,说京城过节时的热闹。
出了宅门,天是高而蓝的,风是带着各种新鲜气味的。这样的下午,巷子里没有什么行人,镇口的那条街两溜铺子虽是开着门,不只没有客人,还没有老板和伙计,除掉一只大黄狗懒洋洋卧在街心,便只有英华和李知远两个闲人。
英华察觉到自己一直在说,很不好意思,见四下里无人,便问:“人都到哪里去了?”
李知远笑道:“想是在哪里瞧热闹罢。要不然,咱们寻个人问问,也去瞧瞧?”
“若是有热闹可瞧,必定是在那边。”英华指向码头那边。
这一路走过来,穿过了大半个镇子,都不见人,自然热闹是在镇外不远的码头处。李知远赞同的点头,和英华并肩儿朝码头那边走。果然还不曾走近,就听见人声鼎沸。李知远探头见那边人挨着人,便拉着英华反其道行之,爬上左手边的小土坡。
下边方才还是吵,就这么一会功夫,已是动上手了。富春百姓数百人手执棍棒,棒槌,还有拿板凳搓衣板的,将一伙人围在当中。英华看到几根红漆面黑腿的长板凳,想到上回李公子使板凳力克那两个无赖,抿着嘴儿只是笑。
他们两个站的远,听不清码头边嚷的什么,李知远因群情激愤,便对英华说:“我下去看看,仿佛是咱们有人被欺负了。”
他滑下去几步,拉着个人打听几句,脸涨的通红爬上来,道:“他们的马在镇口踢伤了一个孩子,大家去拦,连拦的人都打伤了几个。这等欺负人!”
英华一听也恼了,立刻将袖子挽起来,道:“好胆,这等滥人必要好好揍他一顿。”她的声音不小,底下许多人都听见。仰头一望,上面山头一个嫩得掐出水来的闺女正在满山头找棍子。就有几个好事的哄然答应:“揍他!揍他!”
须臾“揍他”之声越来越响,梅里百姓一步一步朝前挪。那边的人慌了神,退至水边,浑似下饺子似,一个个扑通扑通掉下去。有会划水的,在河里做狗刨式,更多的是不会水的,喊着救命,在水里扑腾。站在岸上的百姓就使手里的家伙挨着水面一顿乱拍。英华好容易寻到根小指粗细的竹棍,试了试弹性尚好,正待下山。猛一回头看见李知远盯着她发愣,下巴都要掉了。英华忙将那根细竹棍反手藏到身后,涨红了脸道:“我只是说说…”
她只是说说…她真的只是说说?李知远纠结的要死,英华妹子,你那天的小擒拿手使的那样利索,方才一副打惯了架的架势,真的只是说说?那日在船上盯着你看了一个多时辰,你一直是那么的温柔安静…李知远腹内翻江倒海,面上依然笑的很平静,“确实该打。我都恨不是上去挥两拳。”
“啊,这个给你。我再去…”英华立刻双手把小竹棍奉上,李知远的脸瞬间黑了,英华见风使舵,笑道:“我在边上看着。”
这棍子,接,还是不接?李知远犹豫着。
“表妹,”张文才捂着帽子,手足并用爬上来,“打他手脏,表哥替你揍他。”
妹子,一起去看月亮
张文才挤到二人中间,左看李公子面沉如水,右看英华表妹一脸为难,他便是再呆,也晓得自己是误会人家了,忙退后一步站到英华身侧,笑道:“这位兄台,小生护表妹心切,方才实是冒犯了。”
李知远微笑道:“无妨。”
文才露出缅腆的笑容转向英华:“表妹,我…”他紧张的很,左手不自觉抓紧圆领衫的下摆。
英华今日只是随意挽着一个攥儿,插着一根黄杨木的雕荷花长钗,因要应端午的景儿,又插着小小一枝艾虎钗。上身一件白纱衫,底下藕荷色的百褶裙,差不多是富春县中等以上人家女孩儿的常见打扮。浑身上下最醒目的只得衣襟上拴着一串用各色丝线缠就,锦缎缝成的小蜘蛛、小蝎子、小蟾蜍、小蛇、小壁虎,手工儿既好,颜色又鲜活,极是招人爱。这身妆扮素而不寡,又有女孩儿的活泼,极出挑,却不扎眼。
姑太太上回到王家求亲被拒绝,害怕儿子伤心,并没有把实情和儿子讲清楚,只是含糊说儿子须得好好念书,不然舅舅不会把英华许给他。在一心慕少艾的文才听来,这差不多就是把英华表妹许给他的准信了,之所以还不曾下定,不过是因为他还不曾中举。于是,文才觉得,英华已经是他的人了。
今日再见,文才觉得英华表妹生性朴素,而且就是这样简单打扮都好看的紧,并不似那黄氏嫂嫂一味只爱奢华,是个能跟着相公过穷日子的好娘子。他越看英华越觉得满意,越看越舍不得不看。
英华越被文才看越难为情。明明父亲和自己都拒绝了姑母的求亲,他怎么可以一直这样直愣愣的看人?英华甚想翻脸揍人,一来这是姑母的独子,揍他事小,叫爹爹晓得徒添气恼;二来这人有些呆,又怕叫他缠上了脱不得身。她这般思量,那还没有递给李公子的竹棍就被她捏在左手里,轻轻的在右掌心敲打。
英华妹子挽着袖子露出两截白晰的胳膊,可是这样的玉手执的不是竹笔杆,而是能揍人的青竹棒。李知远的心肝都抽成了一团。看上去,英华妹子想揍人呢。李知远盯着轻轻抬起又轻轻落下的竹棒,很努力的思考:她出了手,我是帮她揍人好呢,还是拦住她好呢?
山下热闹的好像沸腾的粥锅,山上的三个人,却各有各的思量。幸福的文才快乐的望着英华,只觉得表妹无一不美。李知远纠结的心跟着英华手里的竹棒起伏。
英华思量了一会,决定快刀斩乱麻,客气的微笑道:“表兄,你非要姑母来我家求亲,妹子就不明白了,表兄到底喜欢妹子什么?”
京城的女孩儿都是这么直白的么?英华妹子,我喜欢你温柔安静,可是…温柔安静的女孩儿会问别人这种话么?李知远按着心口,妄想把揪成一团的心肝抚平。
“英华妹子,表兄喜欢你温柔安静,喜欢你…”张文才心里把诗三百想了个遍,觉得没有哪一句能形容英华表妹的美好,他涨红着脸,干巴巴的总结:“只要是你,我都喜欢!”又用力的握紧了拳头,“表妹,八月十五一起去看月亮吧!”
这位表兄呆得真想让人痛揍他一顿,英华痛苦的把竹棒用力扔出去,面对表兄挤出微笑,道:“文才表兄,妹子一点都不温柔安静,也不想和你一起去看月亮。”她顿了顿,道:“表兄,天底下肯陪你看月亮的女孩儿多的是,可是我不想…”
“啊,你不喜欢看月亮,”文才笑道:“那我可以陪你看星星啊。”
英华的脸已经扭成一团了。文才又道:“你也不喜欢看星星?那你喜欢看什么?”
李知远好心的扯了扯文才的衣袖,又指了指码头的方向。那边,群架正酣,板凳共水花齐飞,嬉笑并求饶齐响。
“表妹!”文才惊道:“打架有什么好看的,离的近了人家还会打到你。”
“那你来干什么?”这人要不是表哥,一拳揍下去,世界就清静了。英华吸一口气,努力微笑,微笑。
“母亲叫我来打酱油。老板不在伙计也不在,我听见这边有声音,就过来看看呀。”文才突然惊道:“完了完了,红烧肉一定老了,老了就不中吃了。哎呀呀,我的酱油瓶在哪里?”
这孩子呆的,李知远同情的扭过脸,见十丈之外一块石头上立着一尊小瓷瓶,忙指点他:“那不是!”
文才三步并做两步滚下山去,将瓷瓶揽在怀里,伸脖喊道:“老板,我要打酱油!”
人堆里有个中气十足又极兴奋的声音回答:“老子打人打的正快活,你要打酱油自去,两文钱丢柜上罢了。”
文才愣了一下,抱着酱油瓶回转,走了几步又回头,正色道:“表妹,这里不是你顽的地方,我陪你家去罢。”
“表兄你忙。”英华缩在袖子里的两只手已经捏成拳头,从牙缝里挤出笑,“李世兄会陪我回去的。”
“哦…不好吧?”文才怀疑的看向李知远,“叫我爹晓得了,要骂你不守…还是我陪你家去合适。”
这厮着实该打!李知远咳了一声,自己都觉得自己笑的太假,“文才兄还是快去打酱油罢,肉老了就不中吃了。你再不走,表妹要恼的。”
文才听得这话,一手按着帽子,一手搂着酱油瓶跑的飞快,一转眼就跑回镇子里去了。
英华听得不守妇道之语,已是娥眉倒竖,弯着腰四处寻方才丢掉的那根竹棒。再听见李知远似个知心兄长般和人家说“表妹要恼的”,怎么像是在撮合表兄和自己?英华涮一下涨红了脸,恨恨的抬步就走。
李知远沉默的跟在英华身后。英华气鼓鼓朝前走了二三里路,猛一回头,看见李知远就跟在后面,不禁恼道:“你跟着我干嘛?”
“怕你不认得回家的路。”李知远看看天,日头已经西斜,山林幽暗,官道上已不见人影,他叹了一口气,道:“回去罢。”
“哦。”英华答应一声。李知远便掉过头,让英华走在前面。流水琮琮,风从水面吹过来,带着些热气。漫天红霞,青山绿水间,好像只有他们两个人。
英华偷眼看李知远,他专心走路,只留给英华半边若有所思的侧面。走得这一会,英华心里的气已经全消了,满心都在乱想:他在想什么,他是怎么看我的?方才,我对表哥那样,他会不会误会我了?
英华走几步,看他一眼,再走几步,再看他一眼。冷不防一脚踩进一条石缝里,哎呀叫出声来。
李知远反应极快,扶住英华,忙问:“可扭着脚了?莫动,我把石头扳开。”
“不…不妨事。”英华心里忽然又快活起来,“李世兄莫弄脏了衣裳。”
“英华,你别动。”李知远把长长的衣摆撩起,弯腰去搬石头。英华的脚卡在两块石板缝里,大的那块石板足有圆桌大小,小的那块也有板凳大。弯着腰去搬嵌在路上的平石板,不能借力,李知远搬了几次,那石板略移了两寸,他已是脸涨得通红,额上的汗流到腮边。
英华轻轻把脚抽出来,欢喜道:“没有扭着。”就抽出手帕递给李知远:“你擦汗。”
李知远把帕子接到手里,就在帕子上留下两条黑手印。
英华恨恨的说:“也不晓得是哪个铺的路,幸亏有李世兄助我。”一边说一边就挽袖子,蹲下去把石头推回原位。女孩儿力气原就比男子小,方才李知远挪过来已是吃力,她要挪回去更是吃力。
李知远晓得英华是要把两块石头合到一处,忙把帕子往怀里一揣,笑道:“却是我忘了,若不挪回去,旁人走过也要吃亏的。”他就蹲在英华身边,两个人合力把两块石头合缝。英华在石板路上跳了跳,看石板不稳,又在路边寻了几块碎石子垫在缝隙里。李知远便道:“我来试试,你略让些。”英华让过一边,他用力跺了两脚,妥妥的,一丝也不摇,欢喜道:“好了。”再看自家两只手,和英华一样,俱都黑污,不禁和英华相对微笑。
英华低下头,轻声道:“去洗洗罢。不然回家母亲问起,怎么和她讲?”
李知远笑出声来,道:“实是不能说咱们是修路。这坡有些儿陡,我下去扶着你。”拉着路边一根细竹滑下去,又搬了两块石头与英华搭脚。英华也牵着一根细竹下来,李知远伸手,道:“小心。”
英华愣了一下,慢慢把手伸向李知远。李知远捏紧英华的手,牵着她到河边洗净了手,又牵着她的手爬上岸边的官道,待再松手,实是舍不得了。
英华轻轻抽,他就轻轻拉。越是这般,英华越羞,一路不是踢着石头,就是走到沟里。李知远越发不肯松手,捏紧着这只既能握笔杆,又会握竹棒的小手,心里麻麻的酥酥的,又甜的好似才吃过蜜水。
待走到镇边,英华抽手,李知远才肯放手,犹小心道:“看着些儿,莫碰着了。”
英华微微侧过脸,又是羞,又是嗔的横了他一眼,道:“都怪你。”
李知远笑着抬头再看天,晚霞已经散去,天空靓蓝,一轮弯月挂在东边的墙头。想到方才英华表哥呆呆的约英华去看月亮被拒绝都不晓得是被拒绝了,他不由压低声音笑道:“英华妹子,你看月亮。”
看月亮的代价
一轮弯月才上墙头,其实天空还明亮的很。隔着老远,就能看见柳氏夫人面若寒霜,手执一根竹棍站在后门边,老田妈低眉搭眼站在夫人身后,两手贴在大腿侧,看见英华走过来,那两只手就无风自动,慢慢摇晃。
母亲一定生气了,英华顿觉千斤重的大石头压到肩上,一步比一步挪的慢。
李知远前几回看见柳氏夫人心里就发虚,今日不只虚,还颤。本来他想着陪英华在镇子里走走就回,不曾想英华突然恼了乱跑,回来已近黄昏。更不曾想会让柳氏夫人逮个正着。
李知远看英华好似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小鸟,情知今日他若不出声,小鸟必要受家法的,硬着头皮上前,唱喏道:“原是小侄的不是,还请夫人莫要责怪英华小姐。”
“哦?你怎么不是了——说来听听?”柳氏冷冰冰的看着李知远,寒气射出一丈之外,连老田妈都冷的打了个哆嗦。
李知远语塞。
英华战战兢兢走到母亲面前,垂头看地,不敢说话。
柳氏冷冷看了李知远一眼,使竹棍在英华小腿用力抽了两下,恨道:“再有下回,打断你的狗腿。”
英华咬着嘴唇受了两棍,脸色发白,可怜兮兮的看向老田妈。
老田妈贴着柳氏,貌似轻声,实则大声道:“夫人,咱们回家再打吧。在人家门口打孩子,李公子脸上不好看呐。”
柳氏冷冷哼了一声,掉头就走。老田妈忙过来扶英华,英华刚挨了两下,走路吃疼,只能拖着脚步儿半靠在老田妈身上。
李知远的面孔,瞬间通红,他迈步越过英华,想拦住柳氏,偏英华看着他不停摇头,双目流露哀求之意。李知远只得停下脚步,让王家人从他身边过去。
英华走得几步回头,飞快的再看一眼李知远,忍着痛跟随母亲回家。
柳氏到得英华院里站定,厉声道:“你可晓得错了?”
英华低头不语。柳氏气极,喝道:“跪下,几时想通认错,几时自己起来。”
老田妈悄悄儿推了英华一把,英华就在院中跪下。她院子当中铺的原是青砖,小丫头们才洒过水,这一跪下去,温热的水立刻渗透裙子,片刻下半身俱都湿了,叫晚风一吹,粘答答的贴在身上。
柳氏午后有事寻英华,梨蕊说二小姐去隔壁李家寻李家大小姐说话。柳氏使老田妈去喊,谁知李家居然说李公子带着英华出门耍去了。又是紧邻,又是世交,出去耍也不值什么,然女孩儿家自重,再怎么说也当带两个使女,或是跟个婆子。
英华居然一个人都不带就跟着人家走!
富春地方,谁和谁不是亲戚?只怕明日一县都传遍李知府家公子和王翰林家小姐在镇外私会。这么着,不把英华嫁给李公子也不成了,然前日还说要把英华留在家里几年,人家又怎么会来上门求亲?
柳氏越想越是头疼。便是再疼爱这个女儿,也气的要死。这般下去如何得了,今日势必要好好收拾遭儿。柳氏给老田妈使了个眼色,抽身出来到正厅坐等英华来认错。
老田妈候夫人的脚步声听不见了,便骂小丫头:“都是死人,快拿擦地的布来把地擦干净。”又骂院里的老妈子:“还不去备洗澡水,二小姐裙子都湿透了。”又骂梨蕊:“跟小姐出门的丫头病了,你就当自己跟着小姐出门!出门走走怎地,看长锅呼吃了你?”
梨蕊低着头认错,道:“原是婢子的错,以后必不会偷懒了。”
老田妈冷笑道:“认错若是有用,还要家法干嘛?打多少,梨蕊你自己说。”
“每人二十棍。”梨蕊低声道:“跟小姐出门的海棠真是病了,怕是吃不得打…”
“也罢,海棠的打暂且寄下。”老田妈发落完了梨蕊,才去抬英华的胳膊,好声好气道:“二小姐起来罢,地上凉。咱们跟太太认个错,下回出门耍多带两个人也罢了。”
“我…”英华吃力的爬起来,心里又是羞,又是愧,“原是我错了,不要打她们。”
“小姐一向明白事理。”老田妈笑道:“可是这几个丫头也太不谨慎了,就是小姐院里子的嫂子们,自从回了富春,也比从前懒惰。今日若不叫大家长长记性,明日还不晓得怎么样呢。”
梨蕊低着头,连连称是。自己犯错,连累这许多人挨打,英华羞愧得恨不能寻个地洞钻下去,一定要自己先挨二十板。老田妈劝不住她,只得去回柳氏。
柳氏干脆,亲自执棍把英华和梨蕊各敲了二十板。看着老田妈带人把英华院里的人俱都打了才罢手。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何况墙上还开了一扇能走人的门,消息就插上了翅膀。柳氏夫人执家法,不只打二小姐板子,连二小姐屋里的丫头婆子都吃了板子,实是一件大事。不过半个时辰,李家上上下下就都晓得了。
晚饭时李知府问陈氏夫人隔壁为何要打小姐。陈氏还不曾说话,李知远已是变了脸色,低头巴着饭碗数米粒。这个大儿子虽然不是从陈氏肚皮里蹦出来的,陈氏一向疼爱的紧。儿子和隔壁家的小姐出门走走怎地,陈氏觉得柳氏这顿打是大惊小怪,明着是打自家的女儿,其实是在折知远的面子。儿子羞的在饭桌上头都抬不起来,陈氏很不满意,道:“想是孩子淘气,打两下也是有的。”
“哦。”李知府对妻子一向尊重,陈氏如此,他心里不以为然,便不再问陈氏,看向儿子:“知远,我恍忽听说你下午和王家二小姐出去耍?”
“原是儿子的错。”李知远放下饭碗,跪到父亲脚下:“王小姐原是来寻大妹的,大妹陪母亲念佛经,儿子只说王小姐整日闷在家里怕闷坏了,便陪她出去散闷。出了镇子没多远,王小姐崴了脚…所以回来晚了。”
“跟你出门的那几个人呢?”李知府皱眉,“那不是你大妹,你带王小姐出门,就不晓得带两个人避嫌?”
出门时就想着能和英华妹子多说几句话,哪有想过还要带随从。李知远额上的汗一滴一滴渗出来,“儿子错了。”
“蠢才!”李知府也恼了,“你一向精细,怎么就昏了头,今日必要打你几下叫你长记性!”一叠声叫请家法。
陈氏拦道:“既然晓得错了,儿子自然会改,不打了罢。”
李知府呸道:“非打不可。不打怎么和人家交待?”竹板取来,他亲自动手,照着儿子肉最厚的屁股用力敲了几十下,恨道:“养几天伤,再带你去隔壁陪罪,王家小姐配你绰绰有余,若是能把亲事订下来,就算你这顿打没白挨。”
陈氏看儿子挨打,已是不快,听得还要去求亲,更是不悦,忙道:“陪罪还罢了,求亲人家不会许的。”
此言一出,父子两个俱都看她。陈氏叹了一口气,道:“前日看戏,我问王小姐订过亲没有。柳夫人说还要留女儿几年。今天出了这个事咱们再去求亲,倒像是要胁似的,你说人家肯不肯?”
李知府想了想,泄气道:“罢了罢了,这亲,实是求不出口。”
李知远挨了打,睡在床上不能动弹,实是掂记英华,使人喊芳歌过来,背着人再三央妹妹去看英华。
芳歌无法,只得去回陈氏。陈氏不许,她哪里敢去。李大人去隔壁寻王翰林说话,实是不好意思就给儿子提亲。陈氏又禁住不许芳歌跟随,只得小青阳偶尔陪爹爹过去走走。
李知府不提,王翰林也不好意思说什么,毕竟自家女儿什么性子他做爹的最清楚。他看李知远那孩子倒是不错,人家孩子陪着自家女儿出门略走走也不为过,一时不察没带随从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到晚才回只怕是自家女儿乱跑。自家女儿挨了打没错,人家孩子也被揍过,是以李知府不提,他也装做无事。
陈氏心疼儿子,觉得儿子这顿打纯是柳氏摆布的,柳氏这般厉害,将来若是结了亲,自家儿子是要吃亏的,所以她就掐断了给儿子娶英华的心思,拿定主意要给儿子聘一个温柔安静的妻子。
柳氏心疼女儿,觉得女儿犯错俱是李公子害的,偏他家打几下就没了消息,装做没事人一般,连陪罪都不肯,心里甚觉不快。两位大人依旧亲密,两位夫人心里已是有了隔阂。
柳氏亲自动手,英华的伤自然不重。第二日她就能下床走动,第三日就能跑能跳。偏院子里能走动的俱都挨了打,头一个梨蕊是最娇弱的,挨了打也不敢卧床休养,英华走到哪里她跟到哪里。英华便是有心去打听李公子的消息,也不敢开口,休提出门去逛。只得镇日在自己的小院子里写字,看梨蕊绣花。和从前不同的是,以前是只有梨蕊一个时常发呆,现在又多了一个英华惯常趴在窗边望月。
高墙隔断了英华的目光,却隔不断风言风语。幸亏老天有眼,李公子和王小姐看月亮的传说还没有传出梅里镇,富春县的头条八卦就变成了胡寡妇儿子的爹是谁。富春县毕竟有踏月行歌的风俗。姑娘小伙拉个小手看个月亮的事月月都有,不稀罕。教书育人德行端方的富春书院老山长钻寡妇被窝的事,几十年才这么一回,都传疯了。
听说的人不管信不信,都要寻朋友再打听。一传十十传百,满县都轰动。胡寡妇的小店前是草都踩平了,胡寡妇一问就哭。一个妇人家,带着不知其父的两个孩儿,哭的惨兮兮的,人都可怜她。
老山长偏又是中风,睡在卧房里动弹不得,不晓得外头传成什么样子,也无从辩起。俗语说的好,人心隔肚皮,纵然是亲骨肉,王家的儿子女婿都觉得这事儿八成是真的,人家说起来虽然都不肯承认,口气也硬不到哪里去。
这事传了几日,讲究的人家都把在书院上学的儿子喊回去。渐渐书院的学生十去四五,王耀芬这才慌了,召集先生们开会,商量怎么才能把学生们都喊回来。
有一位吴先生道:“令叔翰林大人在京城也是极有名望的,莫如请他老人家来主持书院。”
耀芬坚持不肯,那位吴先生也恼了,拂袖而去。跟着吴先生走的先生和学生又有十之二三。最后书院里只剩了两个老先生和几十个学生。两位老先生原是没主意的人,又觉得耀芬不可靠,干脆带着学生们走到梅里来,也不喊门,就在王翰林家门首静站。
夫人们的较量
自从王翰林病了,王家大门就不曾开过,都是打李家后门出入。大门台阶上浮灰都积得厚厚一层。两位先生带着学生们在门首久站,引得许多路人驻足围观。书院的学生们多是富春子弟,梅里的亲戚朋友看见,拉住问缘故,才晓得是书院的学生请愿求王翰林回书院主持大局。论学问,翰林老爷的学问肯定不比山长老爷的学问差,最少人家是个考得起的,论人品,山长老爷现在还有人品么?
是以过不多时,王家大门口闲人越聚越多。李知府正在教小青阳认字,听见自家守门的人进来禀报,思衬片刻,写了个字儿派青阳送到隔壁去。小青阳走到半路遇见沈姐,忙上前问好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