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郑姝儿只顾和荀卿染亲热,荀淑芳在旁看的已经有些撇嘴,这时听了郑好儿的话,不由得回嗔作喜,领了几个人进了她的屋子。
荀淑芳自从定亲,就在思安院住下,方氏将一间厢房拨给她住。荀淑芳请大家坐下,就让人拿了她绣的嫁衣给大家瞧。
盖头只绣了一朵花,嫁衣还差一个袖子没绣好。
郑好儿自然是赞不绝口,郑姝儿也好奇地拿起荀淑芳的嫁衣来瞧。荀卿染坐在旁边,顺手拿起那件盖头,看得出那朵花却是出自荀淑芳之手。可那件嫁衣上,几乎全都是春桃的针线。因为春桃曾在荀卿染那做过针线活,因此荀卿染认得春桃的针线。
嫁衣一般都要新娘子亲手绣,但是荀淑芳并不是个能安静下来的人。
尤其定亲后,荀淑芳在方氏面前大大地有了脸面。方氏出门,荀淑芳就说成亲后,她也要出门应酬,要跟着方氏多认识些亲戚。就是在家里,荀淑芳也不肯坐在屋里做活计。因此索性把嫁衣都交给春桃一个人在绣,荀淑芳实在闲了,才绣上几针。下人们开玩笑,说春桃足不出户的绣嫁衣,倒像是要出嫁的小娘子。
郑好儿几句赞扬,把荀淑芳喜得什么似地,直把郑好儿引做了知己。
荀卿染打量了郑好儿一眼,尽管见面不久,郑好儿成熟稳重,说话处事
老练圆滑,几乎给每个人都留下了好印象。就像刚才提出来先来荀淑芳这,是她会看眼色也好,或者是懂礼数也好,说话行事都让人挑不出半点错来。
看了荀淑芳的嫁衣,大家就来到水畔居。一进院门,郑姝儿就问:“三姐姐住哪个屋子。”
这次郑好儿没说什么,荀卿染就把人都领到自己房间,大家围在窗前的桌子旁坐定,桔梗和麦芽端上来香茶鲜果。
后窗开着,可以看见外面一池荷花,有微风吹来,满屋子都是淡淡的荷花香气。
“原来三姐姐也和我一样,不喜欢熏香的。这屋子收拾也清雅。只这一窗的荷花,一室花香,就好过金玉满堂。”郑好儿笑着说道。
荀卿染心情很愉悦,郑好儿话虽不多,但是句句能说到人心里。
郑姝儿大眼睛环顾四周,看完屋内的摆设,又大量麦芽和桔梗几个,忽而发现旁边多宝格上放着一艘西洋帆船木模型,便走过来,拿起来端详。
“姐姐这只船也是我哥哥送的不是?”
荀卿染看了看,正是郑元朗这次到颍川,送给她的礼物,就点头说是。
“这只船还是一个西洋商人送给我哥哥的。我当时喜欢的不得了,要哥哥送给我。哥哥不肯给,说是要送人。后来哥哥给姨妈贺寿,就不见了这只船,原来是送给三姐姐了。”
“想是你哥哥故意逗你着急。这样的船,我们姐妹每人一只,都是表哥送的。”荀卿染道。
“哦,我知道的,那种我也有,是咱们自己作坊仿制出来的,怎么能和这个比。”
荀卿染看荀淑芳和荀淑兰眼睛都转到那艘帆船上,忙说,“我并没看出有什么区别,妹妹快过来歇歇,尝一尝我这茶。”
“怎么没有区别,这只放在水里是能走的,别的就不行。三姐姐你别不信,我以为这船就是我的了,偷偷刻了字的,你瞧,就在这角落里。”郑姝儿却认了真。
荀淑芳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荀卿染,随即站起身。
“快给我瞧瞧,二表哥也送了我一只,我还以为是一样的,原来竟不是,二表哥这是厚此薄彼啊。”
郑姝儿被荀淑芳这样一说,顿时有些尴尬。
“小玩意儿罢了,就你小孩子脾气,总爱在这个上面用心。”郑好儿嗔怪郑姝儿,又指着多宝格上一本书问荀卿染。“那是三姐姐平时看的书,能不能给我看看?”
“有什么不能的。”
“那劳烦大姐姐递给我。”
荀淑芳本要去瞧那帆船,正走到那本书旁边,就被郑好儿叫住,只得先拿了那本书过来。等她再回身想看那艘帆船时,麦芽早的了荀卿染的示意,将帆船收起来了。
方才有郑好儿那关于小孩子的话,荀淑芳也不好再借题发挥,只得罢了。
“山海经,原来三姐姐也喜欢看这样的书。”郑好儿将书接在手里,打开来看。
郑姝儿也看了书的封面。“我还以为三姐姐必定是会把烈女传摆在床头,或者是唐诗宋词,没想三姐姐爱看的是这样的书。”
“你啊,总有这样奇奇怪怪的念头。”郑好儿白了一眼郑姝儿。显然姐妹俩感情很好。
“我也不过闲的时候,偶尔翻翻。”荀卿染道。
“也是,你们不知道,三妹妹只怕连里面的字都认不全。”荀淑芳抿着嘴笑。
荀卿染心道,荀淑芳,不吐我的槽,你会死吗。
“怎么会这样?”郑姝儿诧异,郑好儿也抬起头看荀卿染。
荀卿染笑笑,并不答话。
“我还以为三姐姐必定是个才女。”郑姝儿道。
“说起才女,我们家还真有,就是......”荀卿染拿手指指着荀淑芳,荀淑芳正笑着等人赞她,不想荀卿染手指往旁边一斜。就是我们四妹妹。”
荀淑兰最近跟着许嬷嬷学规矩,行动举止,比过去大方了很多。若是平时,大家注意力不在她身上,早就焦躁起来,今天这么久都没发作,可见许嬷嬷的教育有多么成功。
“母亲经常提起四姐姐,说是和姨妈极像,德容言功俱佳不说,还是颍川有名的才女。让我们姐妹,有机会要和四姐姐多学学,还说我和四姐姐长的有些像。若我再和四姐姐多像几分,那我可就知足了。”郑好儿放下书,笑着拉了荀淑兰的手。
荀淑兰少不得谦逊了两句,又请郑家姐妹到她屋里,还叫了许嬷嬷出来。
郑好儿见了许嬷嬷的举止做派,一点没托大,还站起来,还了半礼。
思安院上房,郑姨妈正和方氏促膝而谈。
“......你家那三丫头,我看着很好,听说还没有定亲是吧。”
方氏沉吟片刻,道:“妹妹你也知道,对四丫头,我打算是和妹妹对好儿的打算一样。现在,只有大丫头是定了亲,这月底成亲。二丫头和三丫头,暂时没定亲。”
“这就好,这就好,总算没耽误事。”
方氏看着郑姨妈,“妹妹,你这是给朔哥儿提?你又没见过三丫头,怎么一开口就提她?”
“哦,瞧我,一高兴,就忘了说。不是给朔哥儿,是给朗哥儿提的。朗哥儿在颍川时,就写信给我,求我跟你聘你家的三丫头。我当时就想写信,后来又有了消息,知道你要进京,正好我为好儿候选的事,也要进京,就想着咱们姐妹当面说更好。好在她没定亲,不然我要落侄子的埋怨了。”
“朗哥儿什么时候瞧上了三丫头,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
“小孩子家,谁知道什么时候就看对眼了那。姐姐问这些做什么,只说肯不肯答应吧。”
“这个......”方氏脸上有些为难。
“姐姐有难处?”
“妹妹,你知道,三丫头只是庶出。朗哥儿现在虽然功名不显,以后少不得也捐了官。这......”
郑姨妈笑了,“我还怕你说朗哥儿身份配不上染丫头。这就不用担心了,朗哥儿他自己愿意。我知道染丫头是庶出。不过看中她这个人。不瞒姐姐,朗哥儿也有几分家私,嫁妆什么的,姐姐都无需担心。”
方氏这到不好说什么了。
“我这侄子着实孝顺,这么大了,就求我这个伯娘这一件事,况且还是亲上加亲的好事。姐姐,你就答应了吧。你家的丫头,知根知底,以后日子也和顺。”
方氏有些不自在,只是耐不过妹妹央求:“好吧,只是我同意还不成,还要和我们老爷商量商量。”
“朔哥儿也老大不小了,他的亲事,妹妹心里可有数。”方氏又问起郑元朔的婚事。
“我是早看中了淑兰的,只是你又给她安排好了,我也不说什么了。朔儿这孩子,年纪比朗哥儿大,可实在没个成人的样子。我想先让他在齐家的族学里,跟着学两年,慢慢再给他找合适的姑娘吧。”
方氏送走郑家母女,心下合计了半天,才找来荀大老爷,说了郑姨妈求亲的事。
“这却不巧,三丫头的婚事,我已经答应了人。”
锦屏记 正文 第五十九章 议亲(三)
方氏听荀大老爷这样说,顿时怔住了,半晌才反应过来,不由得又气又恨。只能强压着火气,努力想挤出一丝笑容来,却是脸皮僵硬,怎么也笑不出来。
“老爷把三丫头定给了谁,怎地我一点都不知道。”方氏说这话时还能镇定,下一句嗓音就尖锐起来。
“老爷,这些年,我任劳任怨把几个姑娘养大。她们吃的穿的用的,哪一样不是我操心置办的,我这做母亲的,为她们操碎了心。哪里做的不好了,老爷倒是和我说说,老爷当我是什么,连她们定亲这么大的事,都不值得和我说一声了。”
荀大老爷扫了一眼方氏,皱眉道,“你这是怎么了,我怎么没和你商量,这不就是在和你说吗。况且来说亲的又不是外人,就是安国公府齐家。”
方氏这次更加迷糊了,试探问道,“齐家要聘咱们三丫头,老爷没弄错?她家大爷、二爷、三爷都成了亲,五爷六爷年纪又小。哦,那就是哪个旁支的子弟?”
“并不是旁支子弟,是攸哥儿。”荀大老爷道。
方氏觉得嗓子里往外冒火,忙端起了茶碗,结果喝的急了些,呛了嗓子,咳得更厉害了。
“是大姐那房的攸哥儿?怎么会?大姐没和我说过。”方氏依然不信。
“今天我去几个吏部几个旧日的朋友,正巧齐家二老爷在那。我们一起出来,就说起他家攸哥儿还没定亲,说是容老太君看咱们三丫头极好,问我愿不愿做这门亲。......安国公府虽是大房袭爵,可大老爷的行止,说起来,我是有些看不惯的。这二老爷却是极端方勤勉,虽是恩赏的官职,于学问和为人上很有几分文人风骨。攸哥儿我也见过,那孩子人品不错。我觉得这门亲事很是做得,已经答应了,正要告诉你。”
"你们爷们之间说说罢了,又没下定......,我却和郑家说定了的。老爷,其实......”方氏心里着急,开始有些语无伦次。“老爷,依我看,攸哥儿虽好,却和咱们三丫头不大合适,反而是朗哥儿和三丫头还般配些。”
荀大老爷看方氏,“哦?”
“是这样,一来是门第,齐家是国公府,又恩宠不断,娶得都是高门的嫡女。咱们三丫头是庶出,这嫁过去,也不好看是不是。倒是朗哥儿。”方氏觑着荀大老爷的脸色,“虽然门第......不如齐家,可朗哥儿相貌人品都没的说,三丫头嫁过去就能当家,老爷疼三丫头,就该答应朗哥儿的求亲。况且他两个自小就认识的,这次郑家来提亲,原就是朗哥儿自家看上了三丫头,请他伯娘来求的。我看两个孩子都十分有意,不如就成全她们吧。”
“你说什么,你说朗哥儿和三丫头有私?”荀大老爷霍地站起来,“你做母亲的,这话可不能随便乱说。哼,还不是你,在老家时,亲近两个外甥,弄的内外不分,现在出了这种事。去叫三丫头来,我要审她。”
这个年代,男女有私可不是儿戏。根本没有影的事,方氏只是顺口说出来,哪里有什么真凭实据。荀大老爷突然发怒,还派了她一身不是。方氏就有些慌了,这要闹起来,最后弄清楚根本没那回事,那她这做嫡母的,随口污蔑自家女儿,荀大老爷会怎么看她,她以后还怎么做人。
“老爷别生气,不过是我看他两个年貌相当,心里喜欢,才这样说。两个孩子都是稳妥的,并没有这样的事,并没有这样的事。”
“你......,你怎么年纪越大,说话行事就越发糊涂起来。这种事是你能随便说的吗?再有一次,莫怪我不顾夫妻情面。......还有一件事,昨天永昌伯请我喝酒,跟我说了一句。你要摆婆婆的谱,我也不管你,只是莫要做的过分了,于亲家面上不好看。”
荀大老爷抖了抖袖子,抬腿要走,又转回身来,“我和齐二老爷说好了,明天齐二夫人就会来,你们好好谈谈三丫头的婚事。”
“老爷,这长幼有序,二丫头还没说亲,三丫头的婚事,还是......”
“这个我自然记得。已经有几家向我露了口风。既然齐家来提亲,就先把三丫头的事定下来,再挑户好的人家给二丫头,二丫头的婚期在三丫头前面就是了。”
荀大老爷吩咐完就匆匆走了。
方氏一屁股坐回榻上,抚着胸口大口喘气。常嬷嬷忙送了莲子羹过来,方氏摆摆手,示意她吃不下去。
“太太,您还是消消气。气坏了身子,以后四姑娘、大姐儿、二姐儿、三姐儿她们都靠谁去。您有什么不高兴,咱们慢慢想法子就是。”常嬷嬷劝道。
“气死我了,这个三丫头,就在我眼皮子底下,她是得了什么妖法,迷倒了这么些人。关她在家里,不让她见人,她就有本事让我外甥来求亲。只带她去了这两家亲戚处,就有容老太君看上了她,还要娶她进门。多亏没带她去别处,不然什么时候给我弄个王爷侯爷做姑爷,还不吓死我。”
常嬷嬷见方氏被气得胡言乱语,忙在旁边打扇安抚。
“生气又什么用,太太有什么打算?”
方氏叹了口气,“你知道,如今虽然淑兰的前程算是有了准,可是,二丫头和三丫头,我还是有用处的。她们两个别的不论,这颜色都是上等,如果用的好,少不得淑兰以后日子能更舒服些。我这还没打算好,他郑家姨妈就来求亲。朗哥儿这孩子,我看着以后定有出息,就算走不得正经的仕途,赚个万贯家财,捐个清闲的官职,又有这些好亲戚帮着,也是大好的前程。我心里虽然不愿,不过我妹子来求,只得当面应了她,说要和老爷商量。其实,我心里是指望着,老爷会拒绝。没想到,老爷是拒绝了,却是要三丫头和攸哥儿定亲。”
方氏喘了口气,“我就想,没办法就便宜她,把她给了朗哥儿吧。可是老爷竟然相准了攸哥儿。不行,绝不能让攸哥儿娶她。攸哥儿年纪轻轻,已经是一等侍卫,比他父亲的官职还高。以后外放一两任,就是封疆大吏,她哪里配得上......”
方氏说着说着,又有些激动。
“太太,您听老奴说一句。这婚姻大事,父母做主。男人家心里装着大事,小事方面都不十分精心。方才老爷也说,要齐二夫人来和您商量。这最后决定成不成事的,还是您和齐二夫人不是吗?”
方氏听的一喜,“对,我一时气糊涂了,没想到这里。要成一桩婚事不容易,要坏一桩,这法子可就太多了。”
常嬷嬷看方氏脸上有了笑容,也跟着高兴起来。
金嬷嬷在旁边一直没插上嘴,这时候就借着递茶水,也走到方氏跟前。
“还是常家的计谋多。太太尽管安心,几位姑娘都在太太手心里握着,跑不掉的。”
方氏心情转好,便接了茶水。
“姑娘们的事是全凭太太做主,可是大奶奶......,那可是伯爵府的姑娘。老奴替太太抱屈,您做婆婆的还没怎样,她做儿媳妇的已经通过老伯爷向老爷告状了。老奴见识浅薄,这天底下,只听说婆婆管教儿媳妇的,哪有儿媳妇给婆婆小鞋儿穿的。”金嬷嬷赔笑道。
常嬷嬷看了金嬷嬷一眼,没有说话。
方氏何尝不为此生气,只是因为荀卿染的事,一时忽略过去了,这时被金嬷嬷提醒,便又禁不住气恨地。
“什么伯爵府,着实是不要脸面,不问问他家姑娘做了什么事,就和老爷告我的叼状。我为了两家的脸面,也怕老爷生气,没有声张。他到有理了。也就是我,心慈手软,换另一个婆婆,早一封休书打发了她。派人去叫大奶奶来,就说我不舒服,让她来伺候。”
金嬷嬷抿着嘴低头退了出去,真的找了小丫头去梧桐院叫荀大奶奶。
第二天,齐二夫人带着一众丫头婆子来了荀家。方氏将齐二夫人接到思安院,两人屏退所有下人,在屋里密谈。
“怎么会这样?”方氏问。
“我也没想到。”齐二夫人叹气,“老太太年纪大了,喜欢热闹,哪个来家的女孩子她都喜欢。这些天明里暗里给老四提亲的也不少,怎么老太太就偏偏看中了你家的三丫头,还就让我们老爷先和你家老爷说准了。昨晚才叫我过去和我说,我也吃了一惊。只是,老太太发话,哪能不依。我问过老四,他平时见的世家贵女多了,应该看不上三丫头,结果他说都听老太太的。”
“难道你家老四看上了三丫头?”方氏问。
“那到不像,应该都是老太太的主意。”
“如今怎么办,三丫头的婚事我另有打算,可三妹还替朗哥儿要聘个我家三丫头。现在我家老爷却先答应了你们国公府,这可怎么办。”
“老太太吩咐我来,是要问你的意思,也见见三丫头,还要她的生辰八字,去找人合一合。”
“这样,我到有个法子......”方氏低低在齐二夫人耳边如此这般说了一遍。
“这样能成?”齐二夫人惊道。
锦屏记 正文 第六十章 所谓搅合
“一点差错都不会有。有几个人知道她八字是什么。我把她的八字写给姐姐,只把时辰空着。姐姐你只要找个可靠的人拿出攸哥儿的八字来,拣那让两人八字相冲的时辰添了。只要两人八字不合。老太太也不能强做这门亲。这样,既不用娶我家三丫头,而且还不得罪老太太。“方氏一边笑,一边果真写了个帖子,交给齐二夫人。
”那就这样吧,还是妹妹有办法。“齐二夫人接过帖子赞了一句,又说道:“我今天来,身边跟了好些人,还是要见见三丫头,回去也好和老太太交差。”
“那是自然。”方氏点头,就吩咐人去叫荀卿染过来。
荀卿染跟着小丫头来到思安院,迎头正碰见荀大奶奶从厢房出来。
“三妹妹来了!太太和齐二夫人正等着妹妹那。”荀大奶奶陪着一脸笑迎过来,亲热地抓了荀卿染的手。
荀卿染有些诧异,不知道荀大奶奶刮得是什么风。
自打方氏开始不待见荀大奶奶,荀大奶奶做事就低调起来,再也没有明显地找她的麻烦,不过两人往来只是平平。荀大奶奶这种热情的态度,分明是对方氏和荀淑兰专用的,怎么用到了她身上。
荀卿染不由得仔细打量荀大奶奶。就见荀大奶奶眼睛下青黑一片,面色也不是很好。荀卿染想起底下人议论,说是昨晚方氏病了,招了荀大奶奶侍疾。荀大奶奶孝顺,在方氏屋子里伺候了一晚上,心下已经了然。
荀卿染跟着荀大奶奶进了方氏的上房,先给方氏请安,又给齐二夫人见礼。
齐二夫人笑着让荀卿染起来,又上下打量荀卿染。
“果然是个好孩子,让人越看越欢喜,怪不得老太太这么喜欢。”齐二夫人笑道。
这话说的没头没脑,荀卿染偷偷扫了方氏一眼,正瞧见方氏眯着眼,皮笑肉不笑地看着她。荀卿染忙低下头。
不过随便说了两句话,方氏就又打发荀卿染出来。稍后,齐二夫人也告辞走了。
荀卿染回到水畔居,荀大奶奶后脚就跟了进来。
“妹妹这屋子太素净了些,我看看该给妹妹添些家具进来。嗯,这屏风样式旧了些,我库里有架琉璃屏,放在屋子里,显得屋子亮堂,一会就给妹妹搬过来。”
荀大奶奶一进屋,也不落座,只在荀卿染屋内四下看,一会说这里缺个什么,一会又说那里该换个什么更好的。
“这里一切都好,大嫂不用麻烦。”
“这姑娘家可是要娇养的。我早就想着这些了,只是一直被太太那边的事绊住脚,三妹妹别怪我简慢。”
“真的不用,现在这样很好了。”
妹妹这宝格也太空了,我那里正有些古董玩意儿还能看,一会也搬来给妹妹。“
荀大奶奶分外热情,又拉着荀卿染坐下,巴拉巴拉说了一车的话,不过是夸奖荀卿染如何如何,她对荀卿染如何如何好等等,荀卿染只得忍着。
好不容易荀大奶奶走了,荀卿染叹了口气,“还不如过去那样淡淡的,她这样,真让人受不了。这样变脸,她自己不觉得别扭吗。”
麦芽在一边笑,“说大奶奶脸皮厚,也许是冤枉的她那。也许是人家生来就有几幅不一样的面皮,叠在一起,自然厚实,又能时时换着面皮用,方便的很。”
荀卿染笑的打跌,笑过后,更加沉默起来。齐二夫人奇怪的举动,方氏皮笑肉不笑的表情,还有荀大奶奶突然变得如此巴结,这对她来说,似乎并不是什么好兆头,难道事情有所变化。
“可去打听了,齐二夫人今天来是什么事?”荀卿染问桔梗。
“去问过了,齐二夫人一来,太太就把人都打发的远远的,身边一个人都没留。”
荀卿染哦了一声,这样,就只能靠猜测。
“姑娘放心吧,管他是什么事,应该不会影响到姑娘。......身份前程,太太应该能容的下,还有姨太太的面子,不会出岔子的。”
“希望如此。”荀卿染看着窗外的一池荷花,默默出神。
安国公府,宜年居,容氏的上房。
“......就是这样,那孩子虽说是庶出,可是人品样貌,都是拔尖的,我也十分喜欢。没想到,她和攸哥儿的八字竟然是相克的,唉。”
容氏本来半闭着眼,突然睁开来。
“你找的哪个合的八字。”
“是净水庵的智能师太。”
“她的话哪里可信,你把染丫头的八字给我瞧瞧。”
齐二夫人本不想给,可容氏态度坚决,她只好拿出方氏写的帖子,递给容氏。
容氏将眼睛戴上,细细地瞧了帖子,“这是谁的八字?你从哪里拿来的。”
齐二夫人有些心虚,只得陪笑道,“是荀家太太亲自写了给我的,染丫头的八字。”
“不对。”容氏沉下脸,“这不是染丫头的八字。”
已经是掌灯时分,齐二夫人一天中第二次来到荀府。方氏不明所以,接了齐二夫人到思安院上房。一进门,齐二夫人就变了脸。
“妹妹,你做的好事,害我在老太太跟前丢脸。”
方氏见齐二夫人如此,刚忙将屋内的人都打发出去。
“出了什么事,大姐。”方氏不解地问。
齐二夫人将个字帖从袖子里抽出来,摔在桌上。
“我照你说的去做了,结果你道是怎样,老太太早就知道了你家三丫头的生辰八字。”
“怎么可能?”
“怎么不可能。妹夫带着晖哥儿去我府上,老太太特意叫了晖哥儿过去,不知怎地就说起了三丫头的生辰。还有那之前,三丫头和我家几个丫头序齿,三丫头和暖丫头的生日是一天,只差时辰,暖丫头因此也记住了。小孩子家也不知道什么,就记下来了。她住在老太太那,老太太有心,自然也知道了。......我做了这么多年婆婆的人,头一次在老太太跟前这样没脸。”
方氏有些醩,“那后来怎样了?”
“能怎样,我这次来,就是要妹妹再写一个帖子给我,只是再不能弄错了。老太太已经找人合过三丫头和攸哥儿的八字,说是极合的,才提出这件事,要我来,不过要走走过场罢了。可恨我被蒙在鼓里,你也一点风声都不知道。”
方氏呆呆坐在榻上,不知在想什么。
“三丫头品行如何?听不听话?”齐二夫人问。
方氏沉吟半晌,“要说品行,也说不出什么不好来,为人木讷,胆子小,没有大丫头机灵。平时也还听话。”
齐二夫人默默听着,也没说什么,拿了方氏新写的帖子就走了。
送走齐二夫人,方氏就坐不住,只在地上走来走去。一条人影从门外闪进来,轻手轻脚走到方氏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