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言情小说大全上一章:穿成民国文豪的文盲妻子
- 言情小说大全下一章:皇子奋斗日常
皇帝奋斗日常 作者:容默
十几个兄弟为了一个皇位争得头破血流,排行十二的裴清殊好不容易脱颖而出,可是等他真正当上皇帝之后他才发现,这皇帝真特么难当。
外有匈奴王朝虎视眈眈,内有一大堆内政急需改革,更让人头疼的是,还有一群如花似玉的后宫美人争求宠幸…
裴清殊:朕心里苦。
其他皇兄:身在福中不知福!!!
阅读提示:男主是土著,从王朝末年穿越回几十年前,扭转前世亡国命运。男主后宫不止一个妃子,洁党慎入。
本文架空,请勿考据。前朝为辅,宫廷为主,介意慎入。推荐阅读第一部 《皇子奋斗日常》,单独看也能看懂。
内容标签: 宫廷侯爵 穿越时空 爽文 朝堂之上
搜索关键字:主角:裴清殊 ┃ 配角: ┃ 其它:容默
作者简评:
经历过灭国之痛,从王朝末年穿越回几十年前、成为一名皇子的裴清殊,立志要保家卫国,扭转前世的亡国命运。经过与十几个兄弟激烈的夺嫡之争,排行十二的裴清殊好不容易脱颖而出,入主东宫。可是等他真正当上皇帝之后他才发现,皇帝难当!外有匈奴王朝虎视眈眈,内有一大堆内政急需改革,更让人头疼的是,还有一群如花似玉的后宫美人争求宠幸…当昔日的敌人全都匍匐在自己的脚下,当昔日的爱人、友人、亲人逐渐与自己离心,这皇帝之位坐得越久,裴清殊就越能体会高处不胜寒的滋味。好在这漫漫深宫之中还有人和裴清殊一样,即使有过迷茫,
本文角度新颖,从皇帝视角描述朝堂斗争与后宫风云。以看似平淡的日常生活,描绘出一幅庞大的王朝众生图
第1章
延和二十七年七月,东宫。
转眼间,裴清殊获封太子,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
自打去年裴清殊入主东宫之后,皇帝便封自己的心腹大臣、内阁首辅岳安为太子太师,以《资治通鉴》为基础,向裴清殊讲授为君之道。
过去,裴清殊不是没有读过《资治通鉴》。只不过那个时候,他还不是以太子的身份读的,读书时的心境自然与如今截然不同。
岳安今年五十二岁,在朝为官数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从政经验。在皇帝的授意之下,他将自己毕生所学倾数传授给了裴清殊。
今日,便是他给裴清殊上的最后一堂课。
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已经完成了《资治通鉴》的通读。更主要的原因是,皇帝昨日颁下了罪己诏,历数自己在位二十七年来的种种过失。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皇帝早已生出退位之心。如今这罪己诏,便是他退位的前兆。
裴清殊这个太子,恐怕用不了多久就要更进一步了。
不过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皇帝的退位诏书会下得那么果断,那么干脆,和他过去二十多年来的行事风格完全不同。
裴清殊得知皇帝禅位的消息之后,好半天都没回过神来。
虽说皇帝早就私下里同他表达过自己退位的意愿,但裴清殊一直都没有答应。
这不仅仅是他想或者不想的问题。
身为太子,他决不能答应皇帝退位。
尽管他是皇帝最宠爱的儿子之一,但君王之大忌,就是有人图谋自己的皇位,哪怕这个人是太子也不行。
对此,裴清殊的养母傅皇后也深表赞同。
“我看得出来,你父皇是真心不想再继续做这个皇帝了。不过他在位这么多年,若是他一提出退位,所有人就毫不犹豫地去附和他,未免太伤他的心。”坤仪宫里,傅皇后慢条斯理地分析道:“你且再等一等,等到群臣都劝说不了皇上之后,你再继续推辞一番。等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你再答应登基。”
裴清殊颔首道:“母后所言极是。”
别看裴清殊这个太子现在看着风光,二十年之前,他却是在冷宫里出生的。
当年,裴清殊的生母俪皇贵妃被人栽赃陷害,致使皇帝在误会之下将怀着身孕的俪妃打入冷宫。
裴清殊在冷宫里长到四岁半,才被接出冷宫,送到如今的傅皇后、当初的傅淑妃那里抚养。
除了裴清殊之外,傅皇后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因此她对裴清殊十分疼爱,母子二人推心置腹,关系甚至比裴清殊和他生母的关系还要好。
傅皇后的话,裴清殊自然是听得进去的。
如同傅皇后所说,皇帝现在退位之心已定。从下诏之后,他就拒绝再处理任何政务,拒不出席大朝会。
内阁之中,奏折堆积如山。
无论是怎样紧急的公务,皇帝都咬着牙拒不处理。
群臣的态度,也由一开始的坚决反对,开始逐渐动摇。
既然皇帝下诏退位,并非说说而已,那么他们现在最需要讨好的人就不是这位即将退居后方的“太上皇”,而是裴清殊这个新皇了。
有些人胆子比较大,不怕得罪现在的皇帝,就十分积极地上书,恳请皇太子登基。
皇帝现在可以说是撂挑子不干了。内阁大臣们刚开始还追着皇帝求他朱批一些重要的奏章,结果皇帝干脆收拾行装,搬去了河北行宫,让大臣们找不到他。
阁臣们没有办法,只能把奏章搬去太子那里。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奏请裴清殊登基的折子无数。
裴清殊以“父皇尚在,恐负不孝之名”为由,坚持不肯使用御笔。
直到七月二十五日,皇后傅氏也下了懿旨,命皇太子继位。
在傅皇后的授意之下,太子太师、首辅岳安率百官跪拜于东宫之外。
傅皇后手捧玉玺,亲自将皇帝玉玺交于裴清殊手中。
太子初时辞而不受,直至傅皇后垂泪,请太子以国事为重,以顺为孝,太子方含泪答应下来,接过了传国玉玺。
此时,裴清殊玉玺在手,百官拥护,登基已是名正言顺。
为了尽快处理延和帝积压下来的政务,礼部和钦天监在紧急商议之后,将裴清殊登基的日子定在了下个月初八。
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之后,延和二十七年八月初八,皇太子裴清殊顺应天命,继承大宝,改元“雍定”,是为雍定皇帝。
裴清殊继位之后,接连下了几道圣旨——奉其父为太上皇,并在宫中修建泰安宫,以奉养太上皇。
奉其养母、皇后傅氏为东宫皇太后,居慈安宫。
奉其生母、俪皇贵妃林氏为西宫皇太后,居永寿宫。
封皇太子妃宋氏为中宫皇后,良娣钟氏为娴妃,良娣傅氏为裕妃。
至于东宫里其他的女眷,裴清殊暂时没有顾得上册封她们,而是留给他的皇后宋氏做决定。
…
早从裴清殊得封太子的那一天起,裴清殊就知道,自己登上皇位,只是迟早的事情而已。
只是他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就当上了皇帝,简直就跟做梦一样。
直到裴清殊穿上龙袍,从东宫搬进了乾元殿,裴清殊才意识到,这一切不是梦,而是真的。
他真的当上皇帝了!
他是天下之主了!
太上皇有十四个儿子,裴清殊排行第十二,既非长子,又非嫡子。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实属不易。
因此,在他坐上龙椅的那一刻,裴清殊不由自主地心潮澎湃起来。
他今年才二十岁,是货真价实的少年天子。
对于一个皇帝来说,这个继位的年龄刚刚好。既不会年幼到需要摄政王或者太后把持朝政,可以自己当家作主,又不会像某些朝的太子一样,熬了几十年才终于当上皇帝,等登基的时候一点精气神都没了。
二十岁,正是年富力强,一切刚刚开始的时候。
裴清殊坐在龙椅之上,双手紧握着两侧镶有金龙的扶手,突然间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
新朝新气象,不仅体现在换了皇帝,改了年号上面。
裴清殊很快就发现,乾元殿内的摆设焕然一新,和太上皇在位时截然不同。
底下的人也是有心了。
比起一般的皇帝而言,裴清殊是幸运的——他的父皇没有死,这就意味着大齐不需要举行国丧。不然新帝刚继位时,又要去哭丧,又要处理前朝后宫的各项事务,往往都会忙的不可开交。
现在,裴清殊只要抓紧处理好太上皇退位前遗留下来的政务就好了。
按理来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帝登基之后,太上皇留下来的内阁理应重组。
不过裴清殊现在刚继位,根基还不稳,他不打算在短时间内重组内阁。
更何况内阁首辅岳安是他的老师,次辅魏青松还是他妃子的父亲,在他还没有被封为太子的时候就十分支持他。所以暂时来说,内阁的人用起来还是放心的。
不过,就算现有的内阁可以直接用起来,比起当皇子时的日子,裴清殊现在还是要忙碌上许多。
尤其是在他刚继位不久,一切都还没有步入正轨的时候,裴清殊忙得脚不沾地,根本无心涉足后宫。
皇后宋氏是裴清殊十六岁时明媒正娶的王妃,向来十分贤惠,对此自然是能够理解的。
不过裴清殊的其他后妃,尤其是在新帝登基之后,还没有被正式册封的女眷们,难免会感到几分心急。
她们迫切地想要知道自己的位份是什么,却又不敢在裴清殊政务繁忙的时候去打扰皇帝,只好日日往宋皇后这里跑。
皇后不胜其扰,只得拿着草拟的懿旨,去乾元殿求见皇帝。
虽说裴清殊先前为了表示对皇后的尊重,说过让她来决定其他女眷的位份,但裴清殊的后宫之中,有好几个女眷都是出于政治目的才会嫁入东宫的,宋皇后觉得她还是应当和裴清殊商议一下再做最后的决定。
宋皇后来的时候,裴清殊正在和他的七哥襄郡王商议给王爷们改名的事情。
裴清殊这一辈的皇子,名字当中都有一个“清”字。在他继位之后,为了显示出皇帝的尊贵,要么就裴清殊改名讳,要么就让其他兄弟避讳他,改他们的名字。
太上皇的十四个儿子当中,三皇子谋反被杀,六皇子英年早逝,除了裴清殊之外,还有十一个名字里带有“清”字的皇子。
在这种情况下,按说裴清殊自己改名是最方便的。不过说句老实话,他的名字用了这么久了,还真是不大乐意换。
襄郡王,也就是裴清殊的七皇兄也觉得,应该是由臣子让皇帝,而不是皇帝让臣子。
“皇上,您是九五之尊,要改名也应该是我们改啊。”襄郡王和裴清殊是打小一起长大的交情,哥俩都好了十几年了。所以就算裴清殊当上了皇帝,襄郡王对他的称呼变了,但在裴清殊面前,没有外人的时候,襄郡王还是一副嬉皮笑脸的样子,“您给哥儿几个选个好听点儿的字就是了。”
兄弟俩正说到这儿的时候,皇后便来了。
襄郡王听到通报之后,看了看裴清殊的眼色。见他似乎想宣皇后进来,便站起来告退了。
第2章
裴清殊没拦着襄郡王,点点头让他退了出去。
他和襄郡王兄弟两个的关系极好,虽不是同母所出,却好似亲生。
裴清殊继位之后,裴清殊难免要对他这个七皇兄多倚重几分。所以这段时间里,他和襄郡王的相处时间,甚至比他陪伴皇后的时间还要多得多。
虽说皇后贤惠,不会跟他计较,但裴清殊也不想太过冷落了她。
更何况裴清殊了解皇后,无事的话,宋氏是不会在他这么忙的时候过来打扰他的。
果然,皇后来找他,是说给东宫原先那几个女眷册封的事情。
在裴清殊还是恒王的时候,他府里除了正妃宋氏之外,还有侧妃钟氏、侧妃傅氏、妾室司空氏这几个女眷。
几人之中,侧妃钟氏相貌出众,素有京城第一美人之名,膝下还育有一子。
侧妃傅氏虽然尚且无子,还是庶出,但她是傅太后的亲侄女,出身于荣国公府,身份特殊。
所以除了正妃宋氏之外,裴清殊最看重的就是这两个女眷。
在他入主东宫当日,裴清殊就封了这二人为仅次于皇太子妃的正三品良娣。
等他登基之后,裴清殊更是亲自拟定了这两个人的封号和位份,亲自下圣旨册封她们,以示这二人在他心中的地位。
不过说句老实话,皇后觉得,裴清殊给钟氏和傅氏的位份都有些低了。
不说远的,就拿太上皇当初的情况来说吧,当年他登基之后,可是直接就将太子府里资历最深、位份最高的两个侧妃封了贵妃。
裴清殊完全也可以将钟氏和傅氏封为贵妃的。
但他没有。
这就导致,皇后不能把其余的后妃位份封得太高。毕竟当初在东宫的时候,她们的位份都是在钟氏和傅氏之下的。
裴清殊在看了皇后让人起草的懿旨之后,表示非常满意:“就这么定了吧。”
宋皇后却有些迟疑地说道:“陛下,她们都是您潜邸时期的女眷,这么封…是不是低了点儿?”
裴清殊和宋氏是结发夫妻,他心里的真实想法也不瞒着她,原原本本地同她说道:“朕是想着,钟氏虽育有皇子,但出身平常。傅氏虽然出身显赫,但毕竟尚且无子,封哪一个做贵妃都不大合适,等过些日子再说吧。至于其他人,除了南乔之外,都是朕当上太子之后才进东宫的女眷,终究是隔了那么一层的。朕的意思,你可明白?”
皇后当然明白——在尚且不清楚裴清殊能不能做皇帝时就跟随他的女眷,同他的感情自然要更深一些。
说白了,就是锦上添花,永远都不如雪中送炭。
那几个今年才进东宫的女眷,从跟裴清殊的情分上来说,肯定是没办法和钟氏还有傅氏她们这些真正的龙潜后妃相比的。
皇后想了想道:“也罢,反正若是通过选秀被册封为后妃的话,她们一开始也得不到这么高的位份。只是这样一来,南乔就只能封贵人了。她可是大公主的生母,这样没关系么?”
司空南乔是当年傅太后给裴清殊选的侍寝女官,也就是教裴清殊通人事的女子,比裴清殊大两岁。
延和二十六年三月,一年半之前,南乔诞下一女,也就是裴清殊的长女,大公主裴婉晴。
裴清殊沉默了一下,道:“就这样吧,挺好的。”
南乔作为裴清殊的第一个女人,在他心里本是占据着一席之地的。
虽说他对南乔没有什么特别的情愫,但他一直在力所能及地照顾南乔。
但有句话说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说的就是南乔这样的女子。
这几年来,南乔的心似乎越来越大了。生下裴清殊的长女还不够,她还和府里的其他女眷争宠,还想缠着裴清殊,再生一个儿子。
裴清殊原本就不打算给她封很高的位份,封个贵人正好,让她先认清自己的身份再说。
“这段时间辛苦你了。”商议完正事,裴清殊握住皇后的手,温和地说道:“朕刚登基,前朝诸事缠身,难免顾不上后宫那边。”
宋皇后温婉地笑道:“皇上说这话就见外了,您既然封了臣妾做皇后,打理后宫便是臣妾分内之事。”
裴清殊点点头,看着宋氏,真是越看越满意。
宋氏是裴清殊的启蒙老师宋尧的嫡出次女,出身恪靖侯府。
虽说恪靖侯夫人、裴清殊的姑姑淮阳大长公主,在他继位之前支持的是裴清殊的二皇兄,而不是他,不过无伤大雅。
大长公主又如何?现在是裴清殊当权的时代,淮阳这个大长公主就是再能耐,也越不过裴清殊这个皇帝。
裴清殊想过了,他的岳父、也就是国丈宋尧是恪靖侯府的幼子,身上没有爵位。
裴清殊是个懂得感恩的人,知道自己当初能当上太子,得到内阁首辅和次辅的支持,宋尧这个内阁学士功不可没。
所以在裴清殊登基之后,就封了宋尧为太傅,位列一品。
但这还不够。他打算过段日子,等自己抽出时间来,就亲自为宋尧挑选一个封号,封他一个爵位。
这样一来,他的岳父一家,就可以彻底从恪靖侯府中独立出来了。
…
皇后和裴清殊商议完毕的次日,便传下懿旨,封太子良媛谢氏为嘉贵嫔,太子承徽魏氏为僖嫔,太子承徽孟氏为宜嫔,太子昭训司空南乔为惠贵人。
余下的两个奉仪,则封为最低品级的美人。
其实从钟氏和傅氏的位份,众人就可以推算出自己的位份是什么了。所以接到皇后的懿旨之后,大部分人都还是满意的。
然而,就像皇后所担心的那样,大公主的生母惠贵人,觉得自己的位份太低了。
因为惠贵人当初是傅太后挑选出来的缘故,过去在恒王府的时候,惠贵人司空氏就和裕妃傅氏走得近些。
所以接完懿旨之后,惠贵人便马不停蹄地赶去琼华宫,找裕妃抱怨。
琼华宫是当年傅太后当上皇后之前所居住过的寝宫。按说就像皇帝登基之后,皇帝先前的住处不能给旁人住一样,琼华宫应当像林太后住过的寝宫一样,被封起来才对。
不过之前分宫的时候,傅太后特意跟宋皇后打了个招呼,让她把琼华宫留给自己的侄女。
表面上,傅太后说的是裕妃刚进宫,对环境不熟悉,而她过去常来琼华宫,对琼华宫比较有感情,所以把琼华宫留给她。
但皇后又不是傻子,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傅太后在偏心自家的侄女。毕竟琼华宫曾是傅太后的寝宫,皇帝当年也曾在这里生活过一段时间,对琼华宫有着很深的感情。
让傅裕妃住在琼华宫里,绝对是对她有利无害的事情。
对于后妃们来说,品级是贵人还是嫔,住在哪个寝宫里,或许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不过对于裴清殊这个皇帝来说,这些都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小事。他根本就没心思成天盯着后宫里的那点儿小事。
就在惠贵人跑去琼华宫抱怨位份一事的时候,裴清殊这边正在让人起草圣旨。
思来想去之后,裴清殊还是决定让他的兄弟们改名,而不是他改。
裴清殊本想把他们名字当中的“清”字改成相似的“靖”字,不过下一辈的皇子泛的是“敬”字辈,在发音上重复了。
在和宗正寺、翰林院官员商议过后,裴清殊集思广益,选择了和“清”字相似的“钦”字。
襄郡王当时正好就在裴清殊身边,是王爷之中第一个听说这个消息的。
等圣旨草拟好了,其他人都退下去之后,襄郡王便笑嘻嘻地对裴清殊说道:“以后我就叫裴钦逸了,还真是有点儿不大习惯呢。”
“有差别吗?”裴清殊笑了笑说:“七哥你自己想想看,除了被人骂的时候,我们有多久没被人叫过名字了?”
襄郡王想了想,觉得也是。到了他们这个身份地位的人,早就不会被人直呼其名了。名字只是一个代号而已,还真是没那么重要。
“皇上,那您今天宣臣进宫,就是想让臣知道,臣从今儿开始改了个名字嘛?”
裴清殊摇摇头道:“朕是想再同你商量一下,给你调任的事情。”
裴清殊能够登基,可以说是过五关、斩六将。
原本太上皇是有嫡子的,裴清殊还和他那位三皇兄在礼部共事了一段时间。结果后来,裴清殊发现他的三皇兄为了养私兵,竟然在科举考试当中徇私舞弊,收受贿赂。
事发之后,三皇子联合曾家造反,最后兵败身亡。三皇子的生母、太上皇的元皇后亦于宫中自尽。
除此之外,他的二皇兄,或者说二皇兄的母妃叶氏也不是个省油的灯。
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当上太子,叶氏甚至不惜与北夏匈奴人联手,以二皇子当上皇帝之后,割让大齐六城为代价,让匈奴人假装败在叶家人的手下,从而获取军功。
裴清殊费了好大的力气,才终于扳倒了叶氏母子,坐上太子之位。
不过和三皇子母子不同的是,二皇子因为对叶氏叛国通敌的事情并不知情,还没有被处死,而是被太上皇贬为庶人,囚禁在康亲王府里。
说句老实话,裴清殊对于自己这个二皇兄一点感情都没有,甚至恨不得立马杀了他。
虽说裴清殊这具身体今年只有二十岁,不过事实上,他的灵魂远远不止二十岁。
他本是大齐延和二十四年生人,是在大齐的末代、宣德朝长大的。
宣德七年前后,北夏匈奴开始大规模入侵中原。然而宣德帝仍然醉生梦死,花天酒地。
终于在宣德十四年时,大齐国破,裴清殊家亡,身死。
一觉醒来之后,裴清殊发现,自己竟然成为了宣德朝之前的那一朝、延和朝的小皇子。
改变上一世国破家亡的命运,就是裴清殊夺嫡的最主要动力。
根据裴清殊的推测,前世的那个亡国之君,便是他的二皇兄无疑。
虽说现在,延和帝之后的皇帝已经换成了裴清殊,但对这个二皇兄,裴清殊还是觉得不放心。
但太上皇还在,裴清殊又没办法在登基之初就杀了自己的兄长。
所以裴清殊现在,只能尽快清除二皇子的余党,争取让自己的人尽快在朝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第3章
裴清殊认为,前世大齐之所以会灭亡,和叶氏母子叛国通敌固然脱不了干系。但若要把一个国家灭亡的责任全都推到一两个人的身上,也不现实。
以他这几年从政的经历来看,大齐现在不仅仅是有外患,内政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比如在官员的选拔方面,大齐虽然采取了科举制,但在用人方面,实际上基本都是世袭的。
就拿钟娴妃的娘家钟家来说吧。近几十年来,只要不是钟家人犯了大错,太医院基本上都是由钟家人把控的。
同理,大理寺卿的儿子,会在考上科举之后,去担任大理寺少卿。宫廷禁军首领卫尉的儿子,也会入宫做宫廷侍卫,然后再一步步晋升,最终顶替其父亲的位子。
裴清殊认为,这种所有人都默守的“成规”,对大齐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但是他想要在这方面做出改动的话,势必会触及许多权贵的利益。
哪怕他现在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了,改革也非一日之功,必须一步一步来。
裴清殊打算从宫廷禁军这一块着手,先把原先的卫尉给换掉。
卫尉是宫廷禁军统领,负责保护皇宫大内的安全,位列正二品,可谓位高权重,历来都是由皇帝最亲近、最信任之人担任。
在此之前几十年间,担任卫尉一职的,都是宁远侯府苏家的人。
按说皇家这样信任苏家,苏家人本应对皇帝忠心耿耿才对。可这一切在二皇子娶了苏家的小姐之后,就全都变了。
为了让自家女儿当上太子妃甚至是皇后,苏家人欺上瞒下,替叶氏做了许多见不得人的事情,甚至还在叶家叛国通敌之事暴露之后,意图谋反。
只不过在他们将想法付诸于行动之前,就被裴清殊给发现了。
裴清殊联合傅太后的娘家荣国公府,控制了苏家人,保护了当时的皇帝、如今的太上皇的安全。
这也是当初太上皇下定决心,立裴清殊为太子的重要原因之一。
苏家事发之后,太上皇就把卫尉一职,暂时交给了荣国公。
不过现任荣国公的年纪已经不小了,他还身兼神枢营指挥使一职,根本就忙不过来。
所以这段时间里,神枢营那边的军务,基本都是由荣国公长子傅然来把持的。
裴清殊思前想后,觉得自己没办法把神枢营和宫廷禁军都同时交给傅家。
他和傅太后之间的母子感情是非常好不假。他能当上皇帝,傅家也功不可没。
但他吸取太上皇在位时的教训,想要尽量避免让某一家的外戚独大。
虽说现在傅家人的心思还是比较正的,但如果他们权势滔天,到了裴清殊都无法掌控他们的地步,到了那个时候,傅家人还会像现在这样忠于裴清殊、忠于大齐么?
裴清殊可不想去考验人性。
所以说,裴清殊才把襄郡王找了过来,打算先把宫廷禁军这一块交给他。
按理来说,皇帝的兄弟,都是他曾经的竞争对手,皇帝理应对他们存有十分强烈的忌惮之心才对。
不过裴清殊和襄郡王兄弟两个不同。他们不仅从小一起长大,还有过命的交情——延和二十四年,三皇子造反的时候,襄郡王率兵平叛,结果被叛军逼到了山上,几至绝境。
是裴清殊领兵前去,才化解了襄郡王的危机。
所以说,裴清殊不仅仅是襄郡王的弟弟,还是他的救命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