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秦春沛内心也这么觉得,私底下还吐槽这位赵文睿跟历史上有名的那一位赵家皇帝差不多,都是个口是心非,说不定坐上了皇位还要大喊一句都是你们逼我的家伙。
但让所有人惊掉下巴的是,这家伙再三推辞之后,还派人千里迢迢的把不能自理的四皇子接了回来,而更让人吃惊的是他准备把自己过继了!
四皇子坠马之后不良于行,全身上下只剩下脑袋能动,在醒过来发现自己的情况之后,四皇子骂也骂了,哭也哭了,最后哭着喊着要去死,但他如今只有脑袋能动,想死没有旁人允许的话都死不成。
赵文睿对四皇子不好不坏,至少明面上方方面面都安排好了,四皇子身上总是干干净净的,虽然常年躺着气质阴郁,四肢萎缩,但气色居然还挺红润。
赵文睿偶尔也会去看四皇子,即使四皇子大声叫骂他也并不生气,反倒是好声好气的说话,长此以往的,四皇子反倒是有些期盼赵文睿出现,因为他身边除了宫女太监之外,能说话的人竟然只有这么一个!
众人都猜不透赵文睿为什么要把四皇子接回来,难道是要让死在半路上,好让自己更加名正言顺一些?
无论他们如何考量,四皇子又安安稳稳的到了京城,虽说因为赶路憔悴了一些,但精神头显然不错,不知道赵文睿跟他说了什么,他身上有一种诡异的兴奋。
在四皇子进宫不久之后,一个□□触不及防的扔到了众人头上!
赵文睿把自己过继给了先帝,也就是四皇子的亲爹,上一任励精图治结果被天灾给搞死了的皇帝,正式成为了大周朝的皇室!
要说起来,赵文睿其实是有皇室血统的,他的母亲是老皇帝的亲姐姐,也就是说他跟四皇子原本就是表兄弟的关系,算是比较近的血缘了。
如今皇室凋零,四皇子又注定不会有子嗣了,这般一来,从旁支里头过继一个人来继承家业,似乎也不是不能理解的事情。
但事情却不能这么说,先不说自古到今皇家有没有过继血脉的事情,就算是有,老皇帝都已经死了,哪有活着的儿子给老子再过继一个小儿子的?这个儿子还不是父系血统的!
对外官方的话,是四皇子觉得自己与赵文睿原本就是同辈,不能乱了辈分,再者他自感既没有挽救父亲,又没有打败奸贼,当不得赵文睿的父亲,所以才会帮先帝过继。
看似道理是足了,但不管是文武百官,还是平民百姓都觉得奇怪。
古代人重视姓氏,重视宗族,这一点从入赘的男人通常被人看不起可以昭示。
若说这是最没有办法的办法,旁人倒是也觉得能成,但问题是赵文睿手握大权,将里里外外收拾的服服帖帖,完全可以以赵姓改朝换代,何必多此一举?
其中最为震惊的还是赵家人,原本他们觉得在最后关头推了一把,即使赵文睿因为早年长公主的事情有所记恨,也不会如何自己的父族。
说起来赵家也是倒霉,若不是赵文睿出现的太早,以至于赵家被镇国将军严密看管,若不是赵家的名头够大,说不定早就要被屠戮一空了。
为了自保,赵家早早的与赵文睿划清界限,赵文睿的父亲甚至还出具了断绝父子关系的文书,又让最心爱的小儿子娶了李家的女子为妻,这才让赵家苟延残喘下来。
这样的情况下,又失去了最厉害的一个后辈,赵家想要跟上辈子一般坐收渔翁之利就不可能了,更别提趁着乱局打出一片属于赵家的天地了。
谁又能想到几年之后,当初赵家的弃子赵文睿风光回归,十足把握能够收揽帝位,而赵家却因为一个李姓的媳妇,地位更加尴尬起来。
在城破的时候,赵文睿的父亲狠下心肠,命令宠爱的小儿子亲手绞死那个李家的女子,但当年他写了断绝书是真,赵文睿从小桀骜不驯,只怕怀恨在心。
赵文睿不住宫中住赵家的时候,他们还略微松了口气,觉得毕竟是赵家的种,赵家的血脉,即使怀恨在心,他也不得不启用赵家人,孤木难支的道理他一定知道。
没等赵家缓过一口气来,赵文睿却忽然要过继了,真要是过继了,他可就是跟赵家毫无关系,他们赵家不但沾不得光,反倒是要被人嘲笑一辈子!
不说赵家如何的上蹿下跳想要阻拦这件事,在四皇子的命令之下,赵文睿的暗示之中,过继的事情却有条不紊的进行起来。
虽然众人都觉得有些迷乱,但反过来想象这么一来,赵文睿确实是更加名正言顺了,似乎其中也没有什么特别说不过去的地方,至于赵家谁管他们!
过继之后,众人再一次请立新君的时候,赵文睿推辞了两次就答应下来,轰轰烈烈的登基仪式开始,帝后的风光传遍大周土地。
众人都知道,在帝后册封典礼之后就是封赏百官,这时候自认为有功劳的沾沾自喜倍感期待,其他没啥功劳的人后悔不跌,恨不得回到过去建功立业。
作为新任皇帝的心腹,秦春沛似乎注定是会被封赏的一员,这几日他临时的房子门口人来人往,似乎每个人都想跟他打上交道,到时候能让他美言几句就更好了。
因为这栋宅子都是临时的,自然没有仆人守门打发人,以至于秦春沛烦的要死,宁愿每天早早的进宫去给赵文睿当护卫,也不乐意待在外头享清福!
这样的举动在外人看来,自然是这位秦春沛秦将军十分知道媚上,不然的话堂堂南征北战杀人无数的大将军,怎么会去给皇帝当御前卒!
这里头有人嫉妒,有人暗骂自己行动慢,但也有人觉得秦春沛这个人虽然战功无数,却是个没骨气的,这样低三下四的事情都做得出来。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宫中秦春沛与赵文睿的相处倒是十分轻松,虽说是护卫,但秦春沛干的活更像是侍读,他原本就是读书人,说起来比起上战场,读书才是他的特长。
赵文睿也喜欢与他说点什么,尤其是有些地方秦春沛一点就通,说出来的话通常十分符合赵文睿的心思,一度让他觉得自己上辈子的印象都是错的,这不是武夫是文人才对。
但是显然的,秦春沛性格有些惫懒,他年幼的时候努力读书,一来是不想要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二来是给家人一个依仗。
而现在他该建功立业的都做到了,再往上走的话已经无力可走,现在该想想的是如何平平安安的过完下半辈子,不至于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才是。
虽说现在赵文睿看着十分大度,但谁知道呢?
一想到自己十七岁就完成了毕生目标,秦春沛倒是觉得心情不错,连带着脸上也有些笑盈盈的,整个人骨头都觉得有些发懒了。
赵文睿写完了文书,忽然抓过身边的人问道:“阿沛,你看这个如何?”
秦春沛低头一看,倒是吃了一惊,下意识的朝着赵文睿看去,但见他含笑不语的样子,他也就不再推辞,反倒是拱手说道:“陛下厚爱,下官虽受之有愧,但也只能厚颜收下了!”
第八十二章进京
“姐, 我们真的要进京吗?在明城不好吗?”明智有些惴惴不安的问道,看着明心的眼中带着许多担心,年纪小小的眼下都有些青黑,显然是对这件事惶恐不安。
明心微微叹了口气,看着弟弟颇有几分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同样是庶出,同样是爹的儿子,曾经同样是在大母手中讨生活,但她跟弟弟的性子却截然不同。
也许正是因为有自己护着,弟弟才一直不能长大吧,明心暗暗想着,却实在是放不开手。
她伸手将明智拉到身边,看着又高了一节的弟弟,只问道:“我且问你,陛下不会再来明城,那位秦将军必定也不会再回来, 我们留在此地的话, 谁知道当年的恩义还能用几回。”
明智却还是支支吾吾的说道:“但是这里是我们的家啊, 我们从小就在这里长大,京城那么远,那么陌生, 要是…”
明心却说道:“如今看在秦将军的面子, 明家人并不找我们的麻烦, 但天长日久的, 明城山高水远,秦将军留下的话总有失效的那一日。”
京城居住确实是困难,但一来他们还有明将军留下的人情在,而来这些年积攒下来的银钱也足够买一座房子,并给弟弟读书用。
但若是留下来,说句实在话,非亲非故的,那些远在京城的大人们哪里还能看顾起来,明家一群财狼虎豹,更有那已经改嫁的大母在,他们两个必定是要吃亏的。
这些话明心对明智说过无数次,小孩自然也是知道的,他讷讷说了一句:“但是,但是明家已经许久不来了呀,姨娘她也说…”
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明智连忙住了嘴,有些忐忑不安的朝着明心看去。
明心却微微叹了口气,心中对此十分无奈,姨娘是明智的亲生母亲,这些年在大母手底下乖巧的如同兔子一般,谁知道有朝一日大母改嫁了,这人却多了许多心思。
即使如此,明心也知道她对这个姨娘可以冷淡,却不能过分苛刻,除非他想要跟明智闹僵了去,毕竟以后她是要出嫁的,这个女人却会一直留在明智的身边。
想到明智软的不成样子的耳根子,明心心底有些疲倦,却不得不继续说道:“你放心吧,即使是去京城,咱们必定也是带着姨娘一块儿去的。”
明智低着头说道:“姐,我,我不是这个意思。”
明心却不去计较他话里头的意思,继续说道:“东西都已经收拾好了,咱们与秦家的人一块儿上京,路上必定是安全的,等到了京城,姐姐给你找一位好先生,你跟着读几年书,若是能考中一个功名,到时候入朝为官的话,也不算丢了父亲的威名。”
明智从小体弱,根本无法练武,听了这话小孩儿倒是有些意动起来,也把姨娘母亲之前的话丢到了脑后,一门心思想着若是去了京城的话,他一定跟着先生好好读书。
明心见状也没有多说,心中对弟弟的表现却十分失望,若是他有主意压着自己不去京城,反倒是一件好事儿,偏偏被人说动了之后,又被自己三言两语就改了心思,这样的性子以后可怎么能撑起门户来,也怪不得父亲活着的时候不喜欢这个独子,甚至还不如自己受宠。
明心看着来来往往收拾东西的仆人们,忍不住想到了那曾有过一面之缘的秦大人,那人年纪也不算太大,如今却已经身居高位,听闻他出生贫民,还是从外头逃难而来的。
若是弟弟能有这位秦大人一二分本事,她也就不用这般辛苦打算了,明心叹了口气,想着自己年岁越来越大,也不知道将来会落到何地。
明心说要跟秦家的人一块儿进京,但实际上进京的队伍十分庞大,毕竟除了秦春沛之外,明城军队之中有的是将军祖籍在附近,他们这些人都被封赏,基本都要扎根在京城了。
即使是最后要来镇守边疆的将军们,这会儿内眷也得赶往京城,最后这其中或许有人会回来,但更多的还是会留在那个最繁华的地带。
皇帝赵文睿,不,如今应该称为周文睿的家眷早就被送往京城,这一次进京的队伍之中,秦家的地位非同一般,毕竟秦春沛身居高位,即使他的家人都是一群泥腿子,也无人敢小觑。
这些年虽然战乱不停,但身在蒙山的秦家却并未受到波及,相反的因为出了一个秦春沛,家里头的日子十分不错,就连老郑氏也是老当益壮。
与当年逃难时的队伍比起来,如今少了一个秦老村长,他在到了蒙山之后的第五年就过世了,说到底还是路上太过劳累伤了身子。
除此之外,秦大山家的秦招娣虽然出嫁了,但羌仲明当初立过功,又有秦春沛的照顾,最后竟是混到了一个不错的职位,虽然都知道他这辈子怕是只尽于此了,但羌家还是决定举家进京,想着以后家中子嗣总能有出息的。这样一来秦招娣倒是不至于跟娘家人分离。
秦大山家里头还剩下一个未出嫁的女儿秦来娣,如今正是豆蔻年华,早些年差点就定下了亲事,但因为秦春沛一路高升,老郑氏就留了心眼子,一直没说定下来。
如今一看,固然还是老郑氏想的周全,那时候嫁人哪里回像如今似的好,等进了京城哪里怕找不到更好的人家呢?
秦小山这几年又得了两个儿子,王氏也是个聪明的,知道仗着隔房秦春沛的便利以后儿子的婚事只会越来越好,也学着秦来娣没有定亲,如今带着三个儿子进京可算是志得意满。
秦峰家的两个儿子却都已经娶妻生子,虽然家里头媳妇都有些舍不得离开娘家,但秦峰还是下了死令让儿子跟着走,毕竟秦大山秦小山兄弟都走了,他们一家留下来可是孤木难支!
虽说拖家带口的上京投奔秦春沛有些不要脸,但秦峰知道秦春沛的为人,知道两个儿子跟他的关系也好,只得厚着脸皮去了。
其实不仅仅是秦家拖家带口的,其余的将领家人都是如此,毕竟古代人讲究一个氏族,除非是像明家那般,否则的话这样的事情难免的,相比起来秦家人还算是少的。
坐在舒坦的马车里头,秦招娣有些好奇的往外头看,但看了一会儿便有些无聊起来,撅着嘴巴说道:“原来赶路这么无聊啊,外头什么都没有。”
钱氏挑了挑眉头,伸了一下女儿说道:“心太野了,好好坐着别乱折腾。”
相比起钱氏老,老郑氏年轻的时候重男轻女,这会儿反倒是好了许多,不但没有责骂秦来娣,反倒是说了一句:“好啦好啦,小姑娘家家的,有点生气才是好事儿,不然整日里沉闷的跟我们老太婆有什么两样。”
说完招了招手,老郑氏让秦来娣靠在自己身边,两人一块儿往窗外看,老郑氏还指着外头的路说了一句:“当年我们秦家,就是从这条路上逃到蒙山村去的。”
当年秦来娣虽然还小,却还是有记忆了,她依稀记得路上辛苦的很,每天都吃不饱还担惊受怕的,他们最小的堂妹就是死在半路上的。
提起这话,就是钱氏也忍不住感慨起来,“可不是吗,那时候只觉得能活命就不错了,谁能想到还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呢。”
老郑氏对大儿媳妇一直是满意的,觉得她虽然没有王氏精明能干,但好在听人劝,而且一门心思为了家里头男人孩子着想:“阿沛如今可是国公爷了,你啊,享福的日子还在后头。”
钱氏控制不住的露出喜悦的神态来,随着一队人马过来迎接他们的,还有皇帝皇后的敕封的圣旨懿旨,秦大山是个男人,无功不好封赏,只得了口头的赞赏,但她跟老郑氏却得了诰命,一下子成了官家夫人了。
想到这里,钱氏又忍不住探出头去看后面的车子,生怕那些人把她仔仔细细放起来的诰命服给弄坏了。
秦来娣知道自家娘亲的习惯,忍不住扑哧一笑,扑到老郑氏怀中说道:“奶奶,你看我娘,一天恨不得过去检查八百遍,就怕人家把她的衣裳弄坏啦。”
钱氏没好气的瞪了一眼女儿,骂道:“那可是皇家给的东西,要是弄坏了可是要被责罚的,你娘我小心点有啥错了。”
老郑氏大约是经历的事情多了,反倒是比媳妇镇定:“行啦,后头有人看着呢,哪里会出错,倒是你一路上琢磨琢磨阿沛和来娣的婚事。”
秦来娣年岁还不算大,但在姑娘里头这般年纪还没定亲的已经是少数,更别提秦春沛如今十九,翻了年就得二十,这年头弱冠还不成亲的,那真是绝无仅有的剩男了。
不过钱氏倒并不是很着急,只是说道:“娘,阿沛的婚事我怕是做不得主。还得等见到他再问一问他是什么想法,这孩子从小就主意正。”
老郑氏点了点头,看了一眼秦招娣,又压低声音说道:“招娣你也得看起来,虽说京城贵人多,但咱们毕竟新来乍到,还不如找个知根知底的放心。”
钱氏确实是把话放到了心里头,此行队伍里面不少都是家属,其中适龄的年轻人也不少,这可不正是观察的时候吗!
第八十三章朕给你一个媳妇怎么样
亲眷进京路上发生的事情, 远在京城的秦春沛并不知道, 在皇帝大肆封赏之后,他隐隐约约看出一些这个皇帝的意思来。
他看似大方,对追随自己的有功之臣功名利禄给的十分痛快,但实际上用人的时候就讲究一个实用并且能力, 不然的话就算是杀敌勇猛无敌的将军,也没办法得到一个实权。
皇帝对人大方是好事,但他显然遵从的是适合的人放在适合的位置, 后期跟随他进京的人武将居多, 这些人大部分都得到了勋爵,少部分有才能的进了兵部, 一个个倒是也还算满意, 毕竟对他们而言, 能拿到一个爵位就是大好的事情了。
比起实职来, 皇帝更愿意用高官厚禄来养着这些人, 也不愿意他们坐上不适合的位置。
秦春沛倒是觉得这样不错, 一来他们没有实权了皇帝放心, 二来有高官厚禄在, 只要不是谋求太大的大部分人都能活的舒舒服服。
能混到这个份上的人还是聪明的,在意识到皇帝的想法之后, 大部分人都拿着好处就消停了, 少数几个叽叽歪歪不愿意交出兵权, 或者挟功以图谋更多的好处的, 如今还能蹦跶, 早晚都会有被收拾的那一天。
作为皇帝的“亲信”,秦春沛比旁人更了解这位皇帝一些,都说如今的周皇帝重感情,重恩义,是个脾气好好说话的人,但实际上这位比谁都小心眼,性格更是霸道的很,寻常他要做的事情,即使有无数人反对,最后通常都能做成。
至今为止,秦春沛对这位皇帝也没啥不满的,这不仅仅是因为赵文睿对他青眼有加,更有原因是皇帝看起来十分明智,虽然有时候专横了一些,但最后通常都能证明他是对的。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赵文睿是一个明君的备选人,只要他不朝着越发蛮横无理完全听不进人言的方向发展,基本上已经是一位十分不错的皇帝了。
而就他观察,赵文睿虽然霸道了一些,但却不是那种完全听不进别人意见的皇帝,这实在是有些难得,甚至是超过他的预期了。
想想当年他读书考科举的时候,秦春沛只想着皇帝不是暴虐无道,下面的官员能踏踏实实的干活就不错了,这么一对比,现在已经是天堂了。
不过有时候,秦春沛也会对这位皇帝有些无语,就比如现在,皇帝拿着一个名单在勾勾画画,不知道计较着什么眉头紧锁,好一会儿才叹了口气说道:“到底是能用的人太少了。”
秦春沛暗道可不是吗,京城这都被清理过三四遍了,那位二皇子继位的时候杀了一批,等镇国将军上位之后又杀了一批,后来因为他想要登基又被清理了一遍。
赵文睿登基之后,那些帮着镇国将军助纣为虐的官员又被杀了一批,虽说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人才,但这么几年下来,能用的人才确实是少之又少。
“看来恩科迫在眉睫了。”皇帝皱眉说道,想到那些刚出了科举大门的人好歹也得历练几年才行,不免有些丧气,忽然抬头问道,“阿沛,不如你去当一个主考官?”
秦春沛差点没直接翻了个白眼,直接问道:“陛下,您是不是忘了我才是个秀才?”
就是这秀才,还是走了张家军的后门才考下来的,放到正统读书人那边估计是不屑一顾的,就他这个料子哪里能去主考,秦春沛还是十分知道自己的斤两的。
皇帝也就是随口一提,听见他的话倒是笑道:“我看能行啊,你虽然只是个秀才,但为人处世却通透的很,这些读书人正需要学一学?”
秦春沛就反问道:“陛下,您这不是想害我被天下的读书人指着鼻头痛骂吗,下官无能,打仗倒是还成,读书就算了吧,这都多少年没看书了。”
皇帝直接戳穿了他的谎言:“我怎么记得你昨天刚看过书,怎么,不把游记当书是不是?”
秦春沛见他东拉西扯的,也就知道方才不过是开了个玩笑了,顿时笑着说道:“游戏看得再多,也不能去考科举啊。”
皇帝微微摇头,他就喜欢秦春沛这种实在的劲头,若是天底下的人都知道有多少能耐做多少事情,他可就轻松多了。
一想到那些不知道自己斤两的家伙,皇帝的脸色微微一沉,淡淡说道:“六部之中空了五部的尚书,如今朕千挑万选,也就觉得有三人可用,一人可暂代尚书一职。”
此时怕是大周朝最惨的时候,六部尚书在镇国将军时期死的死,退的退,不退下的那两个又被赵文睿自己给咔擦了,以至于现在无人可用。
赵文睿方才圈出来的名字,就是他心目中的尚书人选,其中有随他南征北战的文书,也有曾经退位的尚书,其中一个可以暂居的,是镇国将军留下来的,勉强可以用一用的人。
但千算万算还是缺了一人,皇帝看了一眼秦春沛,忽然问道:“空了的这五部,阿沛选一个来上任如何?”
秦春沛干净利落的拱手说道:“微臣惶恐,难以担当大任。”
皇帝却不听这话,继续说道:“朕知道你的愿望就是弄一座大宅子,每天喝喝茶看看花,偶尔练武听曲子,但阿沛啊,你还未弱冠就过得这么老气,以后岂不是连媳妇都娶不到?”
说起媳妇,皇帝倒是想到了远在明城的那个人,忽然带着几分兴味问道:“阿沛,不如朕给你赐一个媳妇怎么样?”
秦春沛不知道为何变成了这样,无奈的看着皇帝说道:“陛下,微臣尚未有倾心之人。”
皇帝想到那个人还没到京城,自己派去的人已经说动了明心上京,秦春沛求着他赐婚的时候也不远了,他不急着说这事儿,只是笑道:“得,哪一日你有了心上人再来寻朕就是。”
秦春沛瞧着皇帝笑眯眯的样子,那种诡异的感觉又升了起来,总觉得赵文睿似乎知道一些什么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但他左思右想,又实在是想不出来。
皇帝却笑嘻嘻的将话题扯了回去,问道:“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之中,刑部尚书还在位,但其余的任你挑选如何?”
“陛下!?”秦春沛更加无奈了,这话拿到外头去的话,不但得罪了即将上位的几位尚书大人,还会给人留下他不知好歹肆意妄为的印象,到时候分分钟都是杀头的罪名。
幸亏赵文睿也是开了个玩笑,并不是真心想要他的性命,很快说道:“依朕看来,礼部必定是不适合你的,吏部和户部错综复杂不好掌握,朕心中已有人选,工部事情杂乱,也无甚大用,倒是兵部十分不错,你在军中向来有威名,进兵部倒是也合适。”
兵部自然好的,就是因为好,秦春沛可知道不少人盯着这个位置,比如张守国就是如此,他在几年的战争之中受了不少重伤,如今身体大不如前,想要领兵打仗不太容易,再有一个,如今边疆安定,想要靠着战功也难得很。
秦春沛不愿意去这个麻烦的位置,更不愿意跟张守国竞争,当年的几分香火情分他还是记在心中,即使这几年的功夫下来,他的爵位与张守国不相上下,他依旧如此。
正因为如此,这些年下来,秦春沛与军中不少人的关系都不错,也给了赵文睿一种,他若是进了兵部的话,能把底下人看的严严实实。
秦春沛十分为难,眼睛一动忽然看着皇帝问道:“陛下方才允我自己选,可是真的?”
皇帝有些兴趣的看着秦春沛,反问道:“怎么,难道你想要去吏部和户部不成,这两个地方看着是好,但只怕压不住人,到时候被人下绊子。”
秦春沛自然不会去更加麻烦的吏部和户部,笑着说道:“微臣倒是对工部十分有兴趣。”
若是皇帝真要让他去做一部尚书的话,他宁愿选事情多并且在六部里头没啥地位的工部,“陛下也知道微臣出生农家,对农工之事向来都有兴趣的很。”
即使皇帝知道这位是在瞎掰,却也明白这就是秦春沛的意思了,他微微叹了口气,觉得自己没看错人,作为臣子哪一个不想要去户部吏部兵部这样的地方,就是秦春沛没有野心,才会宁愿去工部也不愿意去兵部。
对皇帝而言,秦春沛这种没野心实在是太好了,如今开朝之初,他因为无人可用不得不提拔几位尚书上来,但等到朝堂稳定之后,一代一代科举的人才出来了,迟早这些人都是要被替换下去的,若是到时候那几位尚书大人不知趣,怕也是麻烦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