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三公子听的父亲这话,心里倒有几分以为然,此时夫人已经走进来,瞧见儿子躺在地上,也不敢去扶,只劝定北侯道:“我晓得你恼怒极了,可是老三他…”
“他就是平日自诩聪明,不晓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定北侯说出这话时,只觉得心里疼的慌,世子已经不成器,这才指望着这个儿子能帮一把,免得定北侯府在自己死后风雨飘摇,可现在瞧来,这儿子也是主意太大,难道要自己在孙子里好好教一个出来,到时等自己将要老时,上书朝廷,直接传子不传孙?
想到这,定北侯就咳嗽起来,夫人急忙给他捶背,又使眼色给秦三公子,让他起来谢罪。秦三公子刚挣扎起来,定北侯就把手里的茶碗重重一放:“别在我面前使那些妇人手段,我腻味的慌。”
夫人这下吓的不敢说话,抬头见一个婆子在那探头,急忙喝道:“没瞧见在忙吗?到底什么事?”那婆子忙道:“三姑太太回来了 ,还说…”
不等婆子说完话,就听到外头传来女子笑声:“都是一家子,哪还需要通报,我进来了。”说着王夫人已经走进来,瞧见哥哥嫂嫂这样就笑着道:“我晓得,你们是在教子呢,三侄,你和我说说,你到底是怎样想的?”
秦三公子到了此时,也晓得自己今儿这关难过,只得把前前后后的话都说出。等说完,定北侯已经满面怒容,又是一巴掌拍上:“臭小子,真不想娶,难道我还会逼你吗?好好说话不会,非要使这样鬼魅手段,活该被人教训。”
定北侯夫人听到儿子是见了自己的日子,才想娶个能说的来的,眼里忍不住有些泪,见丈夫训子忙道:“你也别这样说,这孩子,就是实心。”
王夫人听完这话就笑了:“打得好,三侄,你要真想有什么计策,你来问我好了,偏去惹廖家。难道你不晓得廖老爷的智谋,虽不是多智近妖,可比起你,你就是骑匹快马都赶不上。又最疼那孩子,你还算计?”
秦三公子不由嘀咕一句:“廖家不是依附于我们才做那么大生意的?再说商户人家,能得…”
定北侯又差点摔了手里的茶碗:“傻子,真是傻子。”王夫人忙劝道:“这事,也怪不得三侄这样想,这事的来历,也只有你我才清楚,别说三侄,就算嫂嫂,只怕也只晓得一些些。”
定北侯夫人晓得自己这个小姑子可是比自己聪明多了,急忙点头。里面还有自己不知道的事?秦三公子还在想这里面的究竟,王夫人已经道:“其实呢,说正经的,上回我想让廖家和你们结亲,也是一片好意,现在呢,既然出了这么一件事,那就将计就计,索性,让三侄娶了廖家姑娘吧。”
“廖老爷说了,绝不和我们家结亲。”秦三公子想起榛子那张欲泣欲诉的小脸,当时廖老爷说这话的时候,自己心里不是没有过隐约的失望的。
“他这话不是气话,是实话,不过呢,姻缘的事,哪有这么急躁?”王夫人笃定地说。
这话说愣了定北侯府的三个人,王夫人又是一笑:“说起来,那孩子,聪明机灵劲儿,比我那两个女儿都强,上回那事,的确是我鲁莽了。”说完王夫人就不说话,而是在心里盘算。
“那样的姑娘,嫁老四也就罢了,可是老三,未免有些…”
定北侯夫人这话只让王夫人淡淡一笑:“嫂子,门户之见是难免的,我也不会说你,可有时候,娶媳妇,是要瞧这个人的,廖家虽是商家,但并不是没规矩的人家。不然上回我也不会想把那姑娘说给老四,只可惜这桩婚事,两边都不喜欢。”
“可是,她不像嫁到秦家来。”这句话一说出来,秦三公子才豁然开朗,自己真是被冲昏了头,上回在禅房听到的话,字字句句都在耳边,她也说的清清楚楚,这样的人,怎会因为自己容貌出众,就倾心呢?全是自己在算计,就忘了好好地想,还是父亲说的对,自己吃的亏,太少了。
想到此,秦三公子对定北侯拱手为礼:“爹,儿子的确错的太厉害了,还请爹把儿子丢去军中,好好磨练几年。”定北侯忍不住指着他笑起来:“瞧瞧,还不算太离谱,你是我儿子,我是你爹,我们有什么话不能说?非要使那样妇人手段,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揣摩来揣摩去,就怕哪句话不对失了宠吗?”
这话说的定北侯夫人脸一阵红:“侯爷,妾身…”定北侯摆下手:“罢了,妇人家的事,我也懒得琢磨,只是以后,这样的大事,还是要和我说。”
秦三公子应是,定北侯已经转向王夫人:“老廖是个狐狸,他的甥女想来也差不多,这桩婚事,他不答应是肯定的。”
王夫人笑了:“老廖那性子,就是要顺毛摸,我可不会直接就提婚事。”定北侯唔了一声,这桩婚事真能成的话,其实对自家也有助力,至于赵府那边,还要前去赔罪,想到这定北侯就瞪儿子一眼,不争气的东西。
听到王夫人来了,廖老爷把手里的账本放下,足足等了三天,总算等到王夫人来了,她还真沉得住气。这件事,王夫人如此聪明,当然也能想出是为什么。
廖老爷起身相迎:“夫人怎么不忙着尚书府的事,前来下顾,小人实在惶恐。”王夫人把脸一沉:“得了,老廖,这样的话你是寒碜我呢?真当我是那不问世事的后宅妇人?听到奉承话就欢喜?”
廖老爷让小厮上茶,也不坐下就对王夫人道:“夫人如何,小的自然知道,只是不少人是这样认为的呢。”王夫人接了茶指着座椅:“坐下吧,我知道你恼,这不,我亲自前来给你赔罪了,千不该万不该,不该算计你的宝贝疙瘩。那孩子,已经被他爹打了一顿,脸上的青紫,这会还没消,我哥哥说,本该也亲自给你赔罪的,不过不该,这才我来。”
这样说话,廖老爷的心里这才舒畅些,施施然地说:“年轻人,早些吃亏总好过以后。不过夫人,若你真想来说亲的话,这桩婚事,我还是那句,不愿意。”
两人认识都快三十年了,王夫人并不意外廖老爷能猜出自己想什么,嗯了一声就道:“你能将计,难道我不能就计?我那侄儿,哪点不差,哪点配不上敏儿?”
“后宅日子难过,夫人,你这是明白的,敏儿不想嫁到那样大家,妯娌婆媳下人,都是牵扯不清的。有人如鱼得水,可有人,不愿意。”廖老爷这也是实话,让王夫人微微动容,接着就叹道:“可是老廖,也不是我欺负你,经了这件事,敏儿很难嫁的好了。”
廖老爷笑了:“若嫁的不好,那还不如不嫁。女子一辈子,并不是一定要嫁人才能过的好。”这石破天惊的一句,让王夫人变了神色:“老廖,你终究是男子,怎会明白女儿家的心肠?”
“这话就是敏儿和我说的,夫人,我晓得你是个女中丈夫,一直也都觉得,很难再找到像你这样足智多谋有眼界的女子了,可我竟没想到,我的甥女,竟是这样胸中有丘壑的女子。假以时日,她只会超过夫人您,而不会不如。您说,这样的女子,您那个侄儿,配得上吗?”
作者有话要说:哈哈哈,这两章的情节写的好爽。
好想写舅舅年轻时候啊,可是没女主啊,难道我要写舅舅暗恋王夫人。。。好狗血,还是算了。

 


、第70章流年

廖老爷的话让王夫人的脸色微微一变,接着才垂下眼,轻声道,“可是女孩子…”
“女孩子在这世间,总是比男儿要难一些的,特别是,失去了别人保护时候,可是夫人,反过来也该这样想,如果一个女孩子,能够把这些困难都一一度过,那她该得的,不是一个像令侄儿的男子。”
“你就这样看不上我侄儿,”王夫人有些稍许恼了,廖老爷微微一笑:“夫人若是男儿,那定北侯府无虞,夫人若是男儿,则…”后面一句话廖老爷没有说完,王夫人的唇抿成一条线,接着轻叹:“若我是男儿。”
就不会受这么多的襟肘,就不会轻易地被许给一个自己看不上的男人。这些年来,外人都赞自己和王尚书之间夫妻和睦,可是,谁知道为他置姬妾,不过是不愿意和他相处罢了。看着那些姬妾彼此争宠争斗不休,真是连看都不想看,那样的女人,那样的男人,竟和自己过了一辈子。
可惜,自己不是男儿,甚至也没生下儿子,于是要为两个女儿打算,给她们多留下助力,王尚书无子,靠他是多半也靠不住的,那只有靠自己娘家了。
王夫人的叹息落在廖老爷耳中,廖老爷往王夫人那里看去:“夫人虽是女子,智谋不输男子,若夫人能嫁一个相知的人,那么成就必然更大,可惜…”
“住口!”王夫人微有色变,即便现在厅里伺候的,都是双方的心腹,可这样的话,未免也有些太大胆了。
廖老爷只淡淡一笑:“夫人,我的意思,不过是说,敏儿她,即便要嫁,要嫁的也不是那样的人,而是能嫁一个相知。”若不能,倒不如不嫁,这世间不嫁的女子也很多,王夫人听出廖老爷的弦外之音,轻叹道:“我明白了,我侄儿他,这件事的确做错了。”
“出身如此,视不如自己的人家为草芥,这也是难免的,可真因为这点难免,我更不能让敏儿嫁他,至于以后,端看缘分吧。”廖老爷得到王夫人这话,转而淡然地说。
侯府的嫡出公子,祖母爹娘疼爱,才学也有,难免会养成骄傲自大而不是谦虚宽厚的性子。王夫人在心里下着判断就道:“那么,这件事,也就到此为止。”
“自然,夫人,你我相识多年,侯爷也多有帮助,哪会因这事而存下芥蒂。”
廖老爷这话让王夫人点头:“既然如此,我就往里面探探敏儿。”廖老爷说声请字,唤来婆子领王夫人进去,等王夫人走后,廖老爷才轻轻一叹,夫人也老了,开始牵挂起孩子来了,若是原先,她怎会要为了女儿的将来,对侯府如此?而只会笑着说,儿女自有儿女福,纵多方谋划,谁知道将来如何。
想着廖老爷微微摇头一笑,其实自己对敏儿也是如此,或许,该对她适当放手了。
“夫人请坐。”榛子得知王夫人前来,早带了人在院门口等候,见了她就行礼下去,请她进屋坐下,又端上茶,这才在一边陪坐。
王夫人细细看了看榛子,今儿和廖老爷已经谈过话,自然也能瞧出榛子和原先的不同,不由轻叹一声道:“枉我自认识人无算,可是竟对你看走了眼。”
此事榛子已经和廖老爷完全分析过,甚至连王夫人的反应都已经说过,此时听王夫人这样说,榛子只微微一笑:“舅舅常和我说,做女子,要以夫人为榜样,不能做那种只晓得夫妻恩爱、后宅事务的女子,所以我平日多琢磨了些。至于对夫人。”
榛子已经站起身对王夫人行礼下去:“夫人于我,是十分尊重并且向往的人物,尊重多了,未免失了些亲近,还望夫人休要着恼。”
这几句话一说,王夫人已经在心里点头,顺势把榛子扶起,拉着她的手仔细瞧了瞧才道:“你舅舅教你教的很好,做女子的,如果眼只局限在后宅之中,虽是妇人家的本分,可难免会失了一些东西。”
榛子侧头细听,王夫人瞧见她这样,这么一个好女儿,可惜自己没有儿子,若有儿子,也该为儿子求为媳才对,毕竟论起教导孩子,王夫人完全可以肯定自己会教的比哥哥好的,可惜了。
王夫人在榛子这里坐了一会儿也就告辞,没有回府而是径直去定北侯府寻定北侯说了话。定北侯听完妹妹说的话,摸着胡子久久没有说话,过了很久才道:“妹妹,你说,是不是天要亡我定北侯府?”
世子不争气,二儿子四儿子平庸,本以为三儿子是个尖儿,可是经过了这事,完全暴露了他的骄傲自大。至于那几个侄儿,可堪造就的也不多。
王夫人能听出兄长话里的沮丧伤心,轻声安慰道:“哥哥也不必如此,你今年也不过五十,世子无能,总还有侄孙们呢,敦哥儿今年也才两岁,把他带到你身边好好教着,免得…”
免得又长于妇人之手,坏了根本。定北侯府在心里把妹妹的话补齐才点头:“我也是这样想,只是我这些年未免有些耽于酒色,只怕…”
“哥哥你说什么呢?这些话未免太丧气了,能干的人,十五六就能撑起一个家了,想我未出阁时,也是有主意的人。”
“若你是个男儿,我也不必如此忧心,只是有句话,妹夫那里,也有四五房妾,怎的到现在一个儿子都没有?”这个问题,王夫人自然回答不出来,只是无奈一笑。
定北侯哎呀了一声就道:“这事也不能怪你,两个甥女也要出阁了,你放心,娘亲舅大,我定北侯的外甥女,岂能被人欺负了去。”王夫人又是一笑,也就进去里面见过定北侯太夫人和几位嫂嫂,告辞回家。
等王夫人一走,定北侯夫人就有些抱怨地道:“小姑历来聪明,这回是怎么了?那么一个商户女儿,也值得我们这样相待?”定北侯太夫人活的时候比儿媳多了不少,况且这几日定北侯把这件事是掰细了揉碎了讲,此时听儿媳这样埋怨就开口道:“你既知道你小姑比你聪明,也就晓得她的用意是你不明白的,听着就是,横竖她是定北侯府的女儿,现在又没有个儿子傍身,不会害我们的。”
定北侯夫人听了婆婆这话,不由微微一愣,太夫人并没理她:“好了,你服侍我也辛苦了,我想斗会儿牌,你去把素老姨娘请来吧。”素老姨娘就是王夫人的生母,这些年王尚书仕途顺利,素老姨娘的体面也越来越大。听到要让自己亲自去请素老姨娘,定北侯夫人张了张嘴,但还是不敢反对婆婆径自去了。
定北侯太夫人叹了叹,等过两日,定北侯的决定下来,只怕儿媳妇还要说呢,可现在除了这个法子没有别的法子,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定北侯府,就这样烂在自己孙子手上。若是,定北侯太夫人又叹了口气,可惜这天下,总是没有后悔药吃的。
因绿丫有孕,朱老爷家乡的习俗,有孕妇人是不能去喜宴上的,绿丫也只然辛婆子送了份礼过去,自己并没亲身过去。辛婆子回来后就把今儿喜宴如何一五一十说了,还说朱太太和柳太太都很欢喜。
结亲必然是双方欢喜才好,绿丫也知道廖老爷回绝了秦家亲事,问榛子时,榛子只说,结亲必要双方欢喜,那时自己还觉得奇怪,可在回来路上仔细想了想,却觉出有些不对来,榛子她,只怕是顺意而为,不然她不会对自己说这样的话。
想到这,绿丫心里竟不知该怎么说榛子,是佩服她呢还是觉得她太大胆,但不管是哪一种想法,绿丫心里都没有对榛子隐瞒自己的不满。毕竟,和榛子比起来,自己实在是太藏不住心事,到时说不定还会坏了榛子的事,那才糟糕呢。不过,以后自己一定要和榛子多学学,多能藏得住事,还有,要有自己的主意。
小柳条走进来:“奶奶,小姐那边派人送东西来了。”榛子派人送东西来也是常事,绿丫并没起身:“你这样慌张是为什么?”
“因为是我亲自来了!”榛子的声音已经在门外响起,绿丫忙让小柳条扶自己起身,刚走出两步榛子已走进来,笑着说:“你可怀着我侄儿呢,别起来了。”说话时候,藕荷已经带人把东西搬进来,绿丫刚让小柳条去倒茶,瞧见这些东西啊了一声:“你这是怎么了,送了这一车的东西来?这些东西,别说我还不到生的时候,就算再生两个三个都够了。”
衣料首饰药材,七八箱子东西呢。榛子接了茶喝了一口就放下:“这些也不光是给你的,还有给兰花姐的。绿丫姐姐,我要走了,别说赶不上你生孩子,就算你生两三个,我只怕都赶不上了。”
要走?绿丫几乎是扯住榛子:“你要去哪里?山东那边,不是王大人已经进京了?”
“舅舅在杭州西湖边上有座小别墅,两进的宅子,种满了桃花,推开窗就能看见西湖景致,我要去那里住几年,好避避风头。”避避风头?绿丫想反对,甚至想说秦家不是求亲了吗?但念头在心里转了七八次,终究话还是没有说出来,只是轻声道:“榛子,你现在懂的比我多,看的比我远,你想做什么,连东家都不拦着你,我也不能拦,只是榛子,等你回来,千万别嫌弃我变成一个无知妇人。”
“不会的,绿丫姐姐,你也很聪明的,看人还很准,只是你一直藏在心里,而且我往前走,你也要追上我啊,不能落后我太多,不然以后,我怎么和你说话?”
榛子的话让绿丫眼中登时有了泪水,是的,榛子在前面走,已经远远地抛下自己一大截,自己一定也要快步跟上,走路跟不上就用跑的,绝不能落后的太多。而且谆哥哥现在也比原先走的快多了,也不能落下他,要和他肩并肩一起走。
看着绿丫点头,榛子伸手抱住绿丫:“绿丫姐姐,我知道,你是个答应了就一定能做到的人,所以,我一点也不担心你。”绿丫把眼里的泪擦掉就吩咐小柳条:“去把兰花姐请回来,今儿我们给榛子践行。”
小柳条应是就急忙跑出去,绿丫握住榛子的手:“你好久没吃我做的饭了,自从有了喜,我也懒得动,今儿啊,我就下回厨,让你吃了就记得这个味道,不然你在杭州逍遥着,哪还记得我们?”
榛子也起身,把外面蹙金线绣的衣衫脱掉:“那我来擀面吧,你要晓得,我做的面条很好吃。”藕荷不敢上前拦榛子,只是在旁边相帮着,等兰花带了孩子来了,听说榛子要离开,也忍不住叹息几声,也做了个拿手的菜,三人边吃边聊,聊过去聊未来,日子,总是要踏踏实实一步步地过。
张谆虽然早就下工,但并没进家门,而是在魏家等着,魏娘子听着那边院子传来的笑声,叹了几声:“小姐这么好一个人,偏偏就遇到这么个薄情郎,现在还搅的满城风雨,只能去杭州避避,还不晓得东家心里怎么苦呢。”
张谆只是听绿丫说了几句,觉得这事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但他现在早不是当初的毛头小伙,自然没有辩解,只是说了句:“去杭州也好,东家的生意,总是要交给小姐的。”
“交给小姐?”魏账房的眉皱起:“怎么说小姐也是个女儿家,这么大的生意,怎么就交给小姐,况且小姐毕竟是一个没出阁的闺女。”
“怎么不能交给没出阁的闺女了?今年过年的时候,你爹不是还说,黄大户前年没了,儿子才三岁,还是他那十七岁的女儿撑起家的,黄大户虽比不上东家,可也有五六间铺子上千亩的地呢,他们族里,哪个不是眼睛瞪的火红,就想等这姑娘出阁后把黄家的产业吞了,这姑娘不也是立誓不嫁为弟弟看产业?所以说,你们男人别看不起女人。”
魏娘子这话让魏账房笑了笑:“嗯,你说的有道理,可是你也说了,黄家是有个小儿子,东家可是到现在,都没孩子。”魏娘子嘴一撇:“那也一样,要我说,若嫁了个不好的,等东家一没了,就把产业吞了,把小姐磨折死了再娶新的,还不如一个人过呢。”
张谆听着魏家两口子的闲聊,思绪已经飘远,或许,榛子就是打了这个主意,才这样做吧?
小柳条过来说榛子已经走了,张谆这才和魏家夫妻告辞,回到自己家中见绿丫正在收拾那些东西,上前问道:“榛子她真去杭州了?”绿丫嗯了一声,转头对丈夫道:“你不晓得,我现在对榛子真是五味杂陈,又佩服又…”
“这是难免的,毕竟和自己不一样的人,总是会让人有别的想法。”绿丫坐在丈夫身边:“是啊,榛子以后一定会很辛苦,可是说不定也会很快乐。”
能够不嫁人,不受上头那个夫主的约束,过自己清清静静的日子,外人的非议是少不了的,可是就算外人非议又如何呢?绿丫觉得想的有些头疼,用手轻轻敲了敲自己的额头。
张谆顺势把妻子的手握在手心:“别想了,这些事,本不是你该想的。”这话让绿丫抬头,接着很认真地问张谆:“谆哥哥,你真是这样想的吗?”
张谆不觉得自己的话有什么不对:“绿丫,别说你现在怀着孩子呢,就算没怀着孩子,你嫁了我,是我的妻子,就该我为你抗起一切。”绿丫点头,接着又摇头:“若是原先我听了这话会觉得很开心,可是现在又不同了。”
不同?张谆的眉轻轻一挑,绿丫瞧着丈夫认真地说:“谆哥哥,榛子已经往前面走了,她不再是那个在屈家后院,和我们一起吃苦的那个小姑娘了,同样你也一样,你现在是绸缎庄的掌柜,每日出入的货物银两,也是成百上千的,你们都往前走了,那我不能停在原地,等待着你们。谆哥哥,我追不上榛子是肯定的,可我不愿意追不上你,我是你的妻子,和你是一样的,我们该一起走。”
这话说的有些凌乱,张谆在脑中想了好几次才算把绿丫这话想清楚明白,看着妻子认真的眼,张谆笑了:“原来,我们小绿丫也在往前走,可我,竟然还不晓得呢,我一直以为…”
“谆哥哥,我们是夫妻,夫妻就该祸福与共,一起努力,你想让我过上好日子,舍不得我一点辛苦,我知道你的用心,可是你辛苦我也会心疼,而且,我也不愿做只晓得后宅那么一小块天的人。就像曾大嫂和王大娘一样,为了七八十年前的宿怨还在吵架。却不知道那点东西,对有些人来说,是不屑一顾的。我不愿意有一天成为那样的人。”
张谆把妻子抱在怀里:“绿丫,我明白,我明白。所以以后我会和你说的,我在外头遇到的事,要怎么处置,或者,怎样处置会更好一些。”丈夫明白了自己的意思,这让绿丫十分高兴,她摸摸自己的肚子:“等我们的孩子出来,我也要这样告诉他,要有远见,要开阔些,而不是只知道自家一亩三分地的事。”
“能娶到你,我很高兴。”张谆看着妻子声音温柔语气和缓。
绿丫的脸忍不住微微一红,接着把丈夫搂紧一些:“能嫁了你,我也很高兴,谆哥哥,我想,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一定会的,张谆现在的笑容更加轻松,能和妻子一起肩并肩地走,努力去奋斗所有该得到的东西,想想都觉得这样的日子实在是太美妙了。
榛子的离开远没有秦三公子离开京城那么轰动,但不管再怎样轰动,随着两个当事人的离开和赵二小姐和陈尚书幼子的订婚,随即在次年赵陈两家完了婚事,当初这桩沸沸扬扬的事情很快就被人遗忘。
而春去春来,转眼就过去了三年,张家又搬家了,这回搬家是因张谆这些年的出色表现,被廖老爷提拔为专管京城这些商铺的二掌柜。做了二掌柜,当然也就不能继续住在原先的地方。
廖老爷宅邸附近有一座三进宅子,就是预备给二掌柜全家住的,原先那个二掌柜回乡养老后,这座宅子就空了出来。张谆全家也就住进去。
绿丫怀里抱了孩子,指挥小柳条和辛婆子收拾东西,在这住了四年,原先不觉得东西多,可这一收拾才发现东西是越收拾越多的,家具不算外,各种衣料摆设也收拾了十来箱,还瞧着没完,再不是那个当初两人各背一个包袱,让人扛了个箱子就能搬走的时候。
“娘,我要下去。”瞧了半日,觉得没什么好玩,小孩子哪耐的住,在绿丫怀里挣扎。
“别乱跑!”这样收拾只怕收拾到黑都不成,绿丫决定亲自上阵,把孩子往地上一放就叮嘱他。
小孩子已经两岁多了,正是能跑能跳,各种爱说话的时候,听到绿丫的叮嘱就哎了一声:“我去魏大娘家找弟弟玩。”就在绿丫生下儿子后没两个月,魏娘子也有了喜,给魏账房添了个小儿子,那小儿子比绿丫儿子小了一岁,绿丫儿子成天想去寻他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