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哎,我现在考虑的不是这个啊。”萧匡颓废地握起废纸,恨不得将毛笔插了一头。
“不能告诉我么?”
“阿鸾…”为何要这般看着他。
“说你没心没肺,其实你是残忍。”
“我…”
“哼。”重拍他的脑门,从鸾假作调笑,“写你的信吧。”
失神地捂住额头,他刚要说什么,就觉察到异样。正午的客栈,天南海北的江湖人,怎可能死一般的寂静。
俊眉一拧,他推开从鸾客房的窗。
适才将余秭归比作牛鬼蛇神,大吼大叫要干掉她以正男子权威的江湖人全都停了下来,眼神一致看向缓缓走进的某人。
一身洗得发白的道袍,平滑无纹的木簪,若不是耳垂上那滴标志性的碧玺,恐怕没人会相信这个老牛慢步的女子就是当日那个英姿飒爽的剑客。
“日安。”看到楼上的从鸾和萧匡,余秭归点头示意。
“日安。”从鸾打开门,迎接徐徐上楼的她,“你的伤?”
她举起缠裹白布的右手,而后扫向眼光不善,像是随时想要趁机袭来的江湖人。
“还是有点疼呢。”
说着余秭归将手轻轻放在扶栏上,然后就听木头干裂的声音,栏杆自她掌下顺游一圈,轰然落下。
一楼的饭堂里烟尘四起,敌意的目光也骤然消失,转而变为震惊外加明显的抽搐。
“盟主大人。”从鸾示意地看向快要哭出来的店掌柜。
余秭归歉疚地行了个礼。“我现在是什么官了,对吧。”
“五品直隶兵马。”无所谓的态度从鸾看了只想叹气。
“店家,你将损失核算一下报到官府吧,直接在我的俸禄里扣好了。”
这时候倒记起自己是官了。
从鸾望着爽快承诺的某人抚额兴叹。
那日夺得盟主之位,自取象征胜利者的官印,是多么风光无限。除了他们南山院,江湖、官府、平民皆是目瞪口呆。待所有人回过神来,她早已亲笔写下江湖史,让这一段既成事实难以翻案。
虽然朝廷官员看来的眼光里有些怨恨,但不得不说道:“请盟主今夜就带人履行责任吧。”
“什么责任?”当时还在状况之外的某人,确实有几分纯洁无知的味道。
“夺盟主位,授兵马印,自当率领众侠剿灭直隶流民。”
负责授印的朝官咬牙道,却见某人伸出染血的右手掂了掂。
什么意思?
“圣旨呢?”月眸眨眨,问得所有人一头雾水。
“要我率众侠剿灭直隶流民的旨意呢?”正大光明的耍赖。
“…”
“哎?听说朝廷都是领旨办事呢,没有旨意。”瞬间,她提剑闪至朝官身后,“还是说,大人想矫诏?”
随意地将官印挂在剑尖,某人闲庭信步地走过瘫倒在地的官员,冲台下轻轻地挥了挥手。
“今天就到这儿,回去吃饭吧。”
史上最无所事事的盟主,最消极怠工的官员,如今却超前享受起俸禄来了。
真是。
回忆至此,从鸾无奈地笑笑。
“濯风公子住在这一层吧。”
“嗯,原来盟主大人是来看美男子的啊。”
面对余秭归的不置可否,从鸾觉得有些无趣,于是指了指卫濯风所在的天字号客房。
“谢了。”
当两人擦肩而过的瞬间,从鸾看到跟在秭归身后的一个熟悉人影,分明是那日以臭豆腐配酒的黑肤青年。
“这位是。”她垂眸问道。
秭归停下脚步,瞥了一眼身后。“我九师兄。”
越看越觉得眼熟,似乎很像…
“昨天是八师兄,今天是九师兄,师兄们不放心特地轮流来保护我。”
余秭归冷不丁的一句打断了她的回忆,像是怕她还有闲心考虑其他,新任盟主更加一句。“毕竟一个女孩子家总会遇到危险,不是么?”
危险?有谁比你更危险?
按住抽动的眼角,从鸾佩服道:“太有才了。”说着眈向面无表情的卫九,“实在是太有才了。”
“嗯,我也这么觉得。”
拍拍她的肩,秭归走向卫濯风的天字一号房。
“大魏开朝以来还没有女子当官…明明是卫公子将北狄人功力耗尽,那女人不过是捡了个便宜…只要公子书信一封请卫爵公稍作文章,那将官印收回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虽隔着张门,她又很知礼地退到一边,可过分好的耳力还是让她分辨出房里过分热络的劝说声。
是负责监督比武的京官。
因被拒绝,这位大人显得有些急躁。
“老夫已上奏朝廷,不日便有结果,还请公子好生养伤早做决断。”
说着,房门打开。
“盟、盟、猛…”脸上的惊惧难以掩饰,京官一个不小心就将字念差了声。
猛?师父师兄总夸她温柔,想来她还够不上一个“猛”字吧。
抬起手,余秭归刚要行礼,就见京官大人挤开她九哥,圆圆的身子一跳一跳弹在楼梯上,让她不禁想起一个大侠们逞凶斗狠的常用字。
真的是“滚”啊。
收回惊叹的目光,她跨过房门,却迟迟不见身后有人跟来。
“九师兄?”
想来的是他,怎的踌躇不前了。
“我就不进去了。”
她回身看着站在阴影里的卫九。
“余姑娘,我家少主有请,余姑娘?”
眼波徐徐撤回,她微微颔首。“有劳了。”
房门在他面前关上,死鱼眼一颤,终是垂敛双眸。
自袖中取出个油纸包,他拿起一块臭豆干,若有所思地吃了起来。
天字一号房原来不仅仅是一间房,一套三间倒是豪华舒适得很。跟在侍从身后,她走进内室。榻上半坐着着一个冷面公子,说来除了肤色,眉宇间倒是和门外那个别扭师兄出奇相似。
余秭归打量着床榻上披着精绣大麾的男子。
即便重伤在身,也难掩冷峻孤傲的贵族气质,不像某人布衣长衫,大啖平民之食。
“姑娘,请喝茶。”
她刚要接过小侍奉上的毛尖香茶,就听一记清冷的男声。“是盟主。”
小侍一颤,连忙改口:“请盟主大人用茶。”
身负重伤依然察觉到她听见了谈话,卫濯风这是在表明态度么。
余秭归呷了口茶,放下。“公子好些了么?”
头上一根白玉簪,未束好的黑发披在肩上,在微寒的冬阳下散出墨兰色的光晕。卫濯风偏过头,一反常态地细细打量了她一番。
如此细致,让她不禁有了一种被人当作工笔画的错觉。
人不动我不动,比起眼瞪眼,她可是不会输的。
“听说盟主是天龙门的人。”果然,败下阵来的是他。
“是。”她笑道。
“为何救我。”言简意赅的提问。
“我想公子心里应该很明白。”
闻言,卫濯风看了一眼外窗上的剪影,而后转过头,眼中有一丝不甘。
见他沉默,余秭归取出一瓶伤药,而后放在床头。
“不需要。”卫濯风目视前方,略显冷硬地回道。
月眸微眯,余秭归走到床前,以只容两人听见的声音道:“我不介意再揍你一顿,然后再让你的下人给你抹上。”
只闻淡淡的初雪香就近在身边,如那一日的惊鸿一瞥。
卫濯风不满她语中的威胁,偏又难掩心跳加快,真是矛盾到极点。
“濯风公子你欠我一条命呢。”语落的刹那,人已闪至画屏边。
淡淡的失落蔓延在心底,卫濯风看向她。“救命之恩自当相报。”
“好那就报吧。”
没料到她打蛇上棍,卫濯风略显惊讶地看着她,似带着一丝期待。
“我要公子。”
俊脸骤红。
这人伤势确实不轻啊,余秭归暗想,继续道:“我要公子此生不准与天龙门为敌。”
闻言,四目惊瞪,卫濯风以及他的胞兄。
不过片刻,卫濯风便恢复了神智。“除了这个,我什么都可以答应。”他几乎是咬牙说道。
“弄错了吧,自我出手时起,公子就已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利,这是公子欠我的。”
唇畔绽开笑花,深深的梨涡盛满冬阳,趁卫濯风愣怔之时,她伸出受伤的右掌,存心勾起他的自责。
然后拿起卫濯风的手,轻击。
“就这么说了。”
对待君子就要用小人的方式,这招虽算不上正大光明,可是很有效不是么。
转过身,她心情颇好地向外走去,但在看清门上的剪影时,她改变了主意。
“濯风公子,想知道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差别么?”
身后灼灼的怒气,果然引起了他的注意。
“君子之所以不能理解小人,是因为他一生顺遂,竟不曾学会卑鄙。不为君子,甘作小人,是一种放弃。”背着身,她看着门上那道略显僵硬的影子,“抛弃家族,舍弃责任,也是一种勇气。”
“君子不知,言何小人,告辞。”
推开门,只见那人背着身。
“师兄,我们回去吧。”
“嗯。”声音略显低沉。
“咦,师兄什么时候买了豆干。”拿起一块满满吃下,“不错不错,这包就全给我吧。”
“真这么好吃?”看着拿臭当香,满足离开的余秭归,从鸾纳闷道。
她刚想问萧匡,却见他奋笔疾书起来。
“怎么突然下笔如有神?”
头也不抬,萧匡笔下十行。
“神?要是这封家书晚于那个京官老匹夫的奏章被舅舅知晓,就算佛祖显灵我也死定了!”
十一月初,冬至将至。在这个与正月元旦、日初寒食并称为三大节的节日里,即便是最贫困的京师人,也会省吃俭用甚至借贷,只为置新衣,办饮食,祭祀祖先。也因此,冬至前的几天恰是商家最忙碌的时候。
大明门外的正西坊里,人头攒动,摩肩接踵。
易牙馆的小二笑到面抽,生意实在太好了点。
“爷,里面请。”
他刚要往普座上引,就见一个兽骨牙牌挂在这人腰间。
凡是在大明门外混过的人都知道,牙牌是入宫的凭证,持牙牌者不是朝官便是…
仰头只见光滑如女子的下颚。
“公公里面请,我家主人已等候多时。”
绕过喧嚣热闹的外楼,再穿过曲径通幽的小道,便到了京城最大酒楼易牙馆的内院雅间。
“主家,公公来了。”
推开门,只见上官意站起身来,手边还有一封拆了一半的书信。
“咱家来晚,扰公子读信。”福公公微拱手。
“哪里哪里,不过是封家书,公公请上座。”说着,上官意收起书信,奉礼一份,“上官此次进京,多番仰仗公公,小小意思不成敬意。”
乍见这百子祝寿漆盒,福公公便红了眼。
“咱家这等无根之人偏和万岁爷重了寿,生在冬至之时。万寿之日岂容阉人庆生,入宫这么多年,这还是第一次收到寿礼呢。”
“内里乾坤,公公打开看看。”见状,上官诱道。
“这是!”福公公瞪大眸。
“此乃东洋宝物,名为罗根,吃下后可助阳固元,‘春风吹又生’也未可知。”他暗示道。
送礼不在重金,而在于欲求。朝官要权,阉人求根,他绝不会送错。
果然,天命之年的乾清宫的总管大太监已然泪流满面。
而他之所以不去结交内宫数一数二的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而搭上福公公这条线。一来是看中了福公公可向内廷传递物拾的优势,二来则是因为福公公有个写内起居注的宦官兄弟。
内起居注,记帝王内廷之事,从饮食起居到宫妃临幸,无一不知无一不晓。
再加上福公公这一喝酒便漏风的嘴——
“宫里要出大事了。”三杯黄汤下肚,福公公兴致高了起来,风啊一个劲地窜。
“公公,内廷的事还是不要到处讲的好。”再斟一杯酒,上官很有心地提醒道。
“哎,公子又不是旁人,而且此事算是和公子有些关联吧。”
“哦?”
“就是柳嫔啊,月前万岁爷将大皇子交给郑贵妃抚养,看样子柳嫔娘娘快要不行了。”
“这不算什么大事吧,公公。”上官笑道。
“公子不知,在这紫禁城里,但凡被剥夺了亲子的妃嫔是没有生路的,而且大皇子的养母又是郑贵妃娘娘,她可是首辅大人的侄女。”
他怎会不知道呢,这一切都是他的安排。
狗急了才会上房,不将柳无双逼到悬崖边,她又怎会出手。但只要这女人出手,便是弑师杀亲,绝不手软。
“那柳嫔娘娘就没反应?”更进一杯酒,他诱问。
“怎会没反应,当日便来乾清宫闹了,扑在万岁爷怀里又哭又打的。再漂亮的女人,若到了这种地步也是泼妇一名,倒胃口啊。”福公公啧了口酒,“奇怪的是,当晚万岁爷便感不适,御医说是劳心所致。可喝了药,罢了朝,万岁总也不见起色,昨日——”
福公公看了看四周,而后倾身靠近,对上官耳语道:“听说万岁咳血了呢。”
他故作惊讶,其实透心明白。
峨嵋有一秘技名为“玉石绵掌”,所谓“绵”即指时日久,中此掌者若病入肌理,久而久之便心肺渐衰,直到不治。玉石也能焚,绵绵有绝期。
看似泼妇的打闹,其实暗藏玄机。
“可怜了季大人,天天在乾清门候着,许是又担心万岁,又放不下柳嫔娘娘吧。”
一次与季君则曾亲密交谈,再加上一瓶据说是某位大人不方便而交由他托求送进内宫的伤药。他只是画了两个点,福公公便将这两点连成了线,对季君则与柳嫔有暧昧之情深信不疑。
这就是人性的弱点——自作聪明,尤其是看过了太多黑暗与争斗的朝臣与宦官。
而这两点只是开始,接下来还有一条线等待重臣们连起。
“听说此番冬至与万寿节同庆,但凡五品以上的官员都要进京?”
“是啊,今年是大礼年,大人们可不会错失了拍马屁的良机。”喝得尽兴,福公公口不择言起来,“对了,听说今年还有江湖人做官呢。”
“五品直隶兵马。”他好意提醒。
“对对,这可是季大人的主意,听说是什么武林盟主。”
“那,这位盟主会来么。”
“当然,朝里都是谁举荐,即为谁的门下,就算他不懂规矩,季大人可是明白事理的。”福公公肯定道。
如此另外两点便可画成了。
玉石绵掌乃江湖之术,只有江湖人才能看出。只等那个武林盟主入朝,便可洞悉柳嫔的花招。
柳嫔暗害万岁,季君则与柳嫔有暧昧。
退一万步说,就算那盟主没有指出个中蹊跷。待到玉石绵掌透出肌理,太医便知是江湖人所为。
功力高强且面生的武林盟主兼五品官员,引此人入宫拜见的季尚书。
不管怎样,郑首辅都不会放过这种斗垮季尚书的千载良机。
两点一线,一箭双雕,圣德帝与季君则都别想逃。
其实能将柳嫔拉下水是最好,只要这个余氏女有个结果、盖棺定论,那不管世事如何变化,秭归便安全了。
至于他曾为季君则接触之事,他早就告诉郑首辅,让郑首辅以为他为助内阁不惜为暗哨。
他在脑中反复推演着,以确定计策万无一失。
然后就听福公公道:“说来那个武林盟主啊,这次真是闹了个大笑话。”
“哦?”他漫不经心地应了声。
“昨夜前去授印的吏部侍郎送来急奏,说这届武林盟主是个女人。”
女人?他不记得江湖中有哪个女人有这样的本事。
“非但是个女人,而且是个道姑。”
“道姑?”他听出不妙。
“听说这道姑只是运气好,原先胜的其实是世缨卫家的三公子,世缨卫家就是跟着太祖打江山、授予世代爵位的那个卫家。当年啊他家的长公子为敏怀太子当刀而死,二公子又病故,卫家就指着这三公子拿回那个五品兵马位。只可惜,哎…”
上官意眸色骤沉,越听越觉得有异。
“然后呢。”他不禁出声打断福公公的唠叨。
“然后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一个北狄人偏来凑热闹,结果和卫三公子鹬蚌相争,让那道姑捡了便宜。听说啊,那道姑还使了诈,假装是右手厉害,其实是个左撇子呢。”
左撇子,左撇子。
几乎可以肯定,他该死的可以肯定。
一把抽出那封家书,他一目十行不看内容,只寻那人的名字。
余秭归。
果然。
这个女人,这个女人,她不是很识时务的么,她明知道这个官不能做,这个盟主不能当。
笨蛋,傻瓜!
即便盛怒,他也不忘将家书丢进火盆。
看着瞬间焚尽的书信,上官意沉敛眸,思索起今后的路来。
冬至未至
高大的城楼耸入际,层云中像是被撬开道缝,琉璃瓦上染抹近似于釉彩的晨曦。
就是朝的都城,京师啊。
但会如此感概,并非因为眼前城楼的黄瓦盖顶,片富丽堂皇,而是因为想起自下县出发时,师傅的句话。
“老夫也想去看看些年京师衰败成什么样。”
“师傅!”
惊讶地瞪大眸,将师兄们的慌乱看在眼里。
“您哪儿都能去,唯独京师…”
“师傅,您忘么,五绝的名号是从皇城开始扼杀的。”
“光是连累老幺,作为师兄的们就已经很愧疚,假如连师傅都…您是想徒儿们成为悖师的逆人么。”
淡色的眸子微微颤动,六师兄瘦弱的身子透露出种不容拒绝的气势。
“真是。”仿佛看着玩闹孩童般,师傅无奈地笑着,“咸儿难道们都忘?五绝已经死啊。”
“师傅…”
“如今站在里的,不过是个担心幺儿的可怜老头,只想伴路前行罢。”
捧着写着诏命的布帛,些微愣怔。
“还是论到对京师的熟悉,们有谁能比得过老夫。”
当然不是问句,否则也不会有路相携的师傅和十师兄。
余秭归看向那个因巨大城楼而惊叹的少年。
“门上的是金粉吧,明明很富贵,师傅为何京师已经衰败呢。”娃娃脸看向自进入顺府变开始沉默的老者。
叹息混合着乳白色的晨雾,自王叔仁的口中呵出。
“对于京师来,最大的衰败便是王畿之地尽豪奢,而四方之境草木折,是失道的预兆啊。”
微楞。
路行来借宿的农家皆是粥如稀水,开始时还以为是主人小气,直到无意间瞥见见底的米缸才明白,原来灾与苛税在摧垮个个里甲。以致于子脚下的直隶,都到种不堪重负的地步。
的确,相较于村落里透风的矮墙,为庆双节而金彩绘的京师城楼显得那么不合时宜,以致于透出几分衰败的腐气。
百零八响晨鼓渐进尾声,新漆的城门缓缓开启,而不过是“里九外七皇城四”,京师的二十城门之。
因近年中阴长阳衰的冬至,虽过平旦,光依旧暗沉。大街上朦朦胧胧只见人影,很是鬼魅不清。
“道长,几位道长是从外地来京的吧。”不知从哪里窜出个人挡在他们身前。
“相公如何知道。”背后就是右安门,王叔仁明知故问。
“嘿嘿,不仅知道们是从外地来的,还知道们是来做什么的。”人很是油气地靠近,指指不远处的个建筑,“是来‘金鱼池’作法的吧。”
金鱼池?与十面面相觑,然后看向师傅。
“那相公是?”王叔仁也没反驳,顺溜问道。
“金鱼池里金鲤长斑,本就是不祥之兆,再加上…”那人鬼头鬼脑地看看四周,“听圣上不好,宫里四处寻仙防道请人来驱鬼神,治金鲤呢。”
老目颤,王叔仁推开那人。“种话可不能乱。”
怕他不信似的,那人忙拽住他的道袍。“千真万确,皇城里爷儿有人,几和尚道士不知来几拨。您看前面那可是武当道士,早您步刚到。”
顺着他手指看去,确实有几个道人。
“虽武当道士名满下,可没个东西,样治不好啊。”那人贼贼笑,自袖子里取出个小白瓶塞到王叔仁手里。
“是?”
“道和尚的舍利粉,别金鲤,连死人都能医活!道长不信?”那人摸出个铜牌,“家以个营生,从前朝王墓里掘出道和尚的舍利,如有假话打雷劈!”
手指天,脚踏地,颇有几分正气模样。
“那前面的武当道士小爷可是连搭理都懒得,若不是看与道长有缘,还真舍不得出手。”袖中握手议价,“给个数,咱俩门清,怎样。”
拨开他的手,王叔仁揖。“多谢相公。”
“哎!半不啰啰,嫌贵可以啊!”
身后那人还在吆喝,不会便从议价变成顺嘴的京骂,听得十起身鸡皮疙瘩。
“师傅?”他不解地看向王叔仁。
从头到尾,乱七八糟,他怎么听不懂?
“夜方五鼓未啼鸦,小市人多乱似麻。贱价买来盗来物,牵连难免到官衙。”边吟诵,王叔仁边看向昏暗色下的街道。
隐约间人影攒动,胡同巷角满是摆摊设的小贩。
“里的东西不是赃物便是赝品,晨鼓而合,日出则散,趁未明之际做见不得人的买卖,京师人称鬼市子。”
鬼市子?
秭归亦打量,果然光昏昏,如人与鬼市。
“不仅如此,里还是京师小道消息的集散地。”
“哎?”十圆圆的眼眨又眨。
“京师南门正阳门是坛与山川坛所在地,后日便是冬至,子自皇城而出至正阳门祭祭祖,因此几日正阳门戒严,普通老百姓是无法进入的。而为师之所以领们从临近正阳门的右安门进京,就是因为里鬼市子,以及右安门里的神庙道观。”
“金鱼池便是其中之么?”秭归边问着,边漫不经心地向后瞟去。
王叔仁轻颔首。“金鱼池传为九重宫阙,‘池上有殿,傍以瑶池,’为历朝子供奉之所。池中有金银鲤,池水为民,银鲤为官,金鲤为君。池水污则下乱,银鲤弄波则朝有奸权,如今金鲤生斑…”
“不过是冬日日照不足,京师人真是大惊小怪。”最爱玩乐,也最晓杂事的十懒懒道。
“问题就在京师啊,京师便是最大的鬼市。”王叔仁微微蹙眉,看向心思明显不在的老幺,“阿归,朝后看什么。”顺着的目光看去,原来是鬼市里的小贩,“那些都是骗人的伎俩,莫要上当。”
“是,师傅。”
徐徐收回视线,就听马蹄声声,由远及近。即便夜未央,马车上的金饰花纹也清晰可见,红漆车轮如火般破晓而来。
京师骋马,如此嚣张的做派,千万别是想的那样。
但显然老没听见虔诚的祈盼,车轮在面前精准停住。
“上车。”
精致的雕花木门里传来平平二字。
看看已无人影身侧,患难不见师兄弟,没想到连师傅都靠不住。
事已至此,只能拼。
两眼垂,心无旁骛就往前走。
北地风大沙尘多,听不见是常有的事,常有的。
负手而行,走得不紧不慢,双眼不时瞟向跟在身侧的马车。
虽裹着密实风衣面目不清,可马夫身形高大,举手投足透出种莫名的熟悉感。再看车身,朵金盏花极尽妖娆地镶嵌其上。就是家徽吧,贵族的标志。
再看不远处,师傅和师兄上辆毫无装饰的小车,冲招招手以示安心。看来是早有安排,样也好,就不必担心牵累他们。
瞟眼身后,默默地想着。
人和车拐进小巷,昏暗的晨光中,只见几个黑影生怕跟丢谁,速度极快地尾随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