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轮到程婉意尴尬了。她家教甚严,父母向来不允许她吃这种看着就不干净的食物,尤其是麻辣烫、烧烤、大排档。
庄家明看出她的窘迫,解围道:“你下午还要上课吗?”
“下午上舞蹈。”程婉意说,“我在学芭蕾。”
芝芝献上膝盖,主动取消邀约:“吃麻辣烫有点慢,你迟到就不好了,下次吧。”
然而,程婉意想了想,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心:“没事,还有一个多小时,我和你们一起吃吧。我没吃过,好吃吗?”
“好吃。”芝芝挽住她的胳膊,笑眯眯地说,“我喜欢吃鱼豆腐和蟹□□,鹌鹑蛋也超棒的,午餐肉烧进汤底的味道,也特别特别好吃。对了,一定要放蔬菜,叶子吸饱了水以后,吃起来特别入味……”
程婉意听着听着,忽然觉得饿了。
第34章我们不一样
麻辣烫的店面很小, 但碗柜干净, 不锈钢的桌面擦得锃亮, 倒映出人影。芝芝拿了篮子, 拉开柜门挑选自己爱吃的菜品, 又照顾程婉意:“你以前不吃这个, 可以吃不辣一点的,这种肉丸怕吃了不舒服的话,就吃蔬菜吧。”
程婉意的确有点挑剔, 街边的肉丸不知是用什么肉泥打成的,她不敢吃, 反倒是蔬菜摆的明白, 新鲜不新鲜一目了然。
她选了一些青菜豆芽, 土豆蘑菇, 还加了一些豆制品,肉类斟酌半天还是下不去手, 放弃了:“就这些。”
芝芝没这些忌讳,装了满满一篮子, 递给老板的时候闻到锅底的气味儿, 馋得口水都要滴下来了。
锅里有六个提篮, 老板动作麻利, 按照菜品煮熟的时间下锅, 没多久, 三个人点好的麻辣烫就端了上来。
芝芝拔出木筷掰开, 迫不及待夹起一颗滚烫的鹌鹑蛋塞进嘴里。温度太高, 烫得她直抽冷气,庄家明开了一听可乐:“吃这么急干什么?”
“饿了。”她呼呼吹了两口,埋头苦吃。
程婉意看着她,心里竟然也有些羡慕。
“给。”庄家明把打磨好的一次性筷子递给她。
“谢谢。”程婉意接过,挑起一片菜叶放进嘴里,吃相斯文雅致。
芝芝扭头看她:“好吃吗?”
程婉意诚实地说:“太咸了,不健康。”
“但是快乐啊。”芝芝抱着可乐吸了口,振振有词,“人就是这么低等的动物,明明脱离原始社会很久了,可是你的基因还是没变,一射入高糖高脂肪的东西,就拼命告诉你,啊,开心,啊,快乐。放弃抵抗吧。”
程婉意并不觉得麻辣烫多好吃,但被她的话语感染,竟然无端觉得美味了些。
可庄家明想着程婉意平时吃得很精细,乍一摄入麻辣的食物,很有可能造成肠胃不适,便“无情”地拆了青梅的台:“她很会找借口,你别听她的,不喜欢就少吃一点,对肠胃负担比较大。”
程婉意笑了笑,拿塑料小勺撇掉了上层的浮油,又尽量析出汤分,只吃蔬菜。
这点分量当然不够午餐,可是她直到看庄家明放下筷子,才跟着装出一副吃饱了的样子停止进食——她很少和同学一起吃饭,不想他们不高兴。
但芝芝和庄家明都发现了这点,在吃完麻辣烫后,很默契地走进了不远处的一家面包房。
“带回家去吃。”芝芝这么解释。
这家面包房是市里的连锁,程婉意平时常吃,也跟着买了面包,预备等下再吃一点。
“我们去书店看看,你去吗?”庄家明问她。
程婉意摇了摇头:“我该回去了。”
“那再见。”
“再见。”
她背着琴盒往回走,过了会儿,忍不住扭过头。她的两个同学并肩走着,不知交谈了什么,笑得特别开心。
程婉意突然发现,自己真的很嫉妒关知之。
*
芝芝下午的时间就消磨在了书店里。
咳,对于囊中羞涩的学生党来说,蹭书看是非常划算的事。毕竟县里的图书馆进书慢,借名著还好,想找新书才是得来新华书店。
一般来讲,只要不过分,书店对于蹭书看的人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芝芝熟门熟路地拿了本新书,找了个不会妨碍别人的角落里,就地坐下看了起来。
“你真转性了。”庄家明坐到了她对面,“腿收下。”
芝芝盘起腿,郁闷道:“我在你眼里就这么爱看言情小说吗?”
“那倒不是。”他说,“耽美也看。”
芝芝:“……”
她决定不理他,继续看手头上的《1Q84》。这本书是2010年的畅销书之一,但芝芝当年没有看过。因为同一年的畅销书还有……《小时代》《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微微一笑很倾城》。
重生之前,这几部小说已经全都被翻拍成了电视剧,她刚才在书台上看到这几本书的时候,觉得太有年代感了。
这都是她的青春啊!
不过现在,关知之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村上春树的《1Q84》看完,她还打算看下渡边淳一的《失乐园》。
趁着智能手机还没走进千家万户,无线网文还没有侵蚀她的意志,必须好好珍惜这最后的能专心看书的时间。
两人一窝就窝到了四点多,各自挑了本辅导书买了。
“你又买习题?”芝芝一脸惊悚,“学校的卷子还不够你做吗?”
庄家明道:“多看看不同的题型总是好的。你买英语?”
“我语法不太好,补一补。”
芝芝以前觉得英语是最没用的学科,又没钱出国,学好有啥用?后来才知道,英文好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能够触摸到更多的信息,不至于被割掉耳朵、堵住喉咙。
她发誓要学好它。
买了书,当然不能不买文具。
可惜的是,现在市里还不能很方便的买到派通、国誉、斑马、写乐一类的品牌,充斥着各大文具店的只有晨光、真彩、白雪、英雄,偶尔可以看到三菱。
芝芝挑挑拣拣,面对广大中性笔难以抉择,半天才挑了三支。庄家明比她麻利得多,买了支配色好看的英雄钢笔,又买了瓶新墨水,完事。
“你选好了?这么快?”
庄家明说:“你慢慢挑,不急。”
“有风度。”芝芝拍他马屁,心安理得地又磨蹭了好一会儿,买了本漂亮的牛皮笔记本,准备用来写子弹日记。
高一上半学期,她在接受高中课程的同时,见缝插针地温习了初中知识,加上老师也会有意无意和初中的内容结合起来,这方面的基础已经打得十分牢靠。
下半学期,她有新的任务准备。
除了日常的课程之外,有两个规划的重心:一是把教学大纲里的《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目》罗列的名著都重新读一遍。说实话,每个学生都拿到过这个书单,照着看完的恐怕没几个。总以为名著就在那里,早晚会读,然而并不会_(:з」∠)_
这些经典之作,芝芝有些看过,有些没看过,于是决定重头读一遍,并且写好笔记。
写读书笔记是个大学问。
中学时代,老师们多半会要求摘抄好词好句,抑或是每周上交一篇读书报告。然而,就算学生们写了,这书真的读进去了吗?
芝芝以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并不会哟~看书这种事,很有可能今天看完,过段时间就只记得看过,完全记不住里面写了啥,又对自己有什么帮助,纯粹就是刷了一把逼格。
记不住,是因为看过的内容并没有真正被纳入知识体系。就好像是游离在外的一颗星星,没有进入地球的引力场,因此很容易飞远消失。
写批注、记笔记,都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他们会让人思考,一旦与自己原本的知识发生互动,印象就会加深。
不过芝芝是借书党,不能随手记录在书上,只能单独写笔记。
好在自己的笔记是为了思考和整理,不需要像上交的作业那样硬是掰出八百字,简单明了就可以了。
等干完这个大工程,她高考的八百字作文就有足够的素材了吧[握拳.JPG]
二是开始尝试阅读英文小说。
英语很无聊,但小说不是!芝芝的英语水平巅峰就是大学时代,刷美剧刷同人,为了看暮光之城的原小说还学会了爬墙(咳!)。
现在18那啥不能看,但是可以看哈利波特。她是HP的粉,辛辛苦苦攒钱去英国旅游,就是为了在九又四分之三站台上拍张COS照。
她把自己的伟大计划和庄家明说了,并且很慷慨地发出邀请:“要不要和我一起?”
庄家明想想,看小说是比做英语周报有趣,遂同意了。
*
过了正月十五,高中就开学了。
在经历过年二十九放假,年初七就上班的日子,芝芝对寒假的长度感激涕零,全无怨念,兴高采烈地奔向了学校。
大半个月没见,同学们颇为亲热,晚自习也压抑不住聊天的冲动。庄家明制止了三四次,全被当作了耳旁风。
连芝芝都在和程婉意小声聊天,她们俩居然买了一样的英语辅导书。
程婉意挺奇怪:“你也在上这个,我怎么没见过你?”
“上什么?”芝芝懵逼。
程婉意也很惊讶:“你不上詹老师的课?”
“詹老师又是谁?”她很茫然,学校里有这个人吗?
程婉意了然,和她解释了一下。原来,芝芝买的这本辅导书专业性比较强,一般不太有人会买来自己看,而市里有个很有名的英语老师开了个私人辅导班,拿这本书做教材,教得非常好。
价格也很感人,500块钱一堂课。
芝芝倒吸了口冷气,不由讪讪:“我是随便买的。”
“其实总结得挺好。”程婉意闹了个乌龙,也觉得尴尬,补救似的说,“要不我把笔记借你看看吧。”
芝芝心花怒放:“好啊好啊,谢谢你。”
程婉意翻出自己的笔记本给她抄。
芝芝大致翻了翻,发现这个老师的确有货,很多不甚明了的地方经过他的整理,立刻变得十分清晰明了。
她深深嫉妒了。
高考是公平的,但学生们的起跑线是不是。
关知之工作一年后才有积蓄出国旅游,但高一程婉意的Q-Q空间里,已经能翻到日本、韩国、新加坡、法国四个国家的旅游照片,更不必说她还会小提琴、钢琴、书法、芭蕾这么多才艺。
而她呢?她就算经济独立了,也没有时间和多余的存款去学习音乐舞蹈——钱要用来付首付,经不起这样的投资。
十年的无形距离,也弥补不了她们的差距。
庄家明有天分,我有什么呢?
芝芝握紧了手中的笔,茫然又不安地想,就凭十年后的灵魂,真的能够弥补天分和家庭条件带来的巨大鸿沟吗?
第35章羡慕
新学期一开始, 芝芝和程婉意就因为英语笔记的事, 友情迅速升温。比不上去厕所都要一起的闺蜜, 却也有了很多共同语言。
平心而论, 芝芝觉得程婉意是个挺不错的姑娘:和宁玫希望自己独占小圈子的中心不同, 她并不会处处要压朋友一头。
因为, 她已经全部压了别人一头。
两人熟悉起来后,芝芝才知道看起来就很有气质的程妈妈是县里排得上号的有钱人,商业中心那一带有几栋楼都是她家的!程妈妈不仅在县里人脉广博, 也认识市里的不少领导,面子极大。
当初, 程婉意要学书法, 但市里最好的书法老师是书法协会的, 全国都有名气, 不收徒弟,但是程妈妈就有办法让他教程婉意写书法。
而且和小说里有钱人家的父母都不关心子女, 只给钱不同。程妈妈非常注重对女儿的教育,每次回家她都会花费几个小时和女儿“谈心”, 问老师教得好不好, 用不用心, 班里有没有害群之马。
芝芝琢磨着这意思, 怎么都觉得像是程婉意说不好, 她妈就要想办法把老师们搞下去或者把害群之马转班到其他地方。
“那你怎么不去省市读初中?反而和我们一个学校?”芝芝纳闷。
程婉意淡淡道:“我不想去。”
“为啥?”
“在哪里读都一样。”这会儿, 程婉意像所有的青春期少女, 冷漠又叛逆, “没什么意思。”
芝芝捶桌(惹来讲台上的宁玫一个警告的眼风),指着自己说:“看我,看出什么了吗?”
程婉意疑惑:“什么?”
“我嫉妒得眼睛都红了。”芝芝仰天长叹,“我们家要是能让我随便挑学校,供我出国留学读到读不出来,我做梦都能笑醒。”
程婉意抿紧了唇角:“我还羡慕你呢。”
初中的时候,因为她说了句英语老师“年纪大,教得刻板”,不到一个星期,班上就换了个年纪更年轻的女老师,会和他们用英文聊《泰坦尼克号》。可是,原来的老师也并不坏,只是她习惯了照本宣科,注重单词背诵和课文,大家都觉得无聊而已。
她觉得是自己害了原来的老师。
以后不管母亲问什么,她再也不说实话了。
“我有什么好羡慕的?”芝芝诧异。
“很多。”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用下了课就赶着去上辅导班,不用没完没了的学习乐器才艺……不像她,连在家里追个台湾偶像剧都不允许。
“你有自由。”她说。
芝芝:“……”
程婉意同学的这点抱怨,在她看来就好像是一个富二代痛苦地呐喊:“钱有什么用?你以为钱是万能的吗?我想要的不是钱!”
她的痛苦当然是真实的,不是装X,可是在穷狗看来,真的好想打人:钱当然重要啊,你不要给我啊,身在福中不知福!
“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芝芝除了叹气也就只有叹气了。
但程婉意已经十分开心:“你能理解我吗?”
“理解。”芝芝点头。虽然听着很像在炫耀,可程婉意确确实实在为自己得到的这些东西而感到痛苦——成年人最不该犯的错误,就是拿自己的想法去衡量少年人。
少年人的世界很小,芝麻绿豆大的事就可能辗转反侧一天,很多年后,他自己回首再看,也会觉得小题大做,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是,这不代表该被嘲笑。
芝芝想了想,诚恳地说:“可能这么想你会觉得好一点:你觉得讨厌的东西,其实是我们很多人做梦都想要的。”
程婉意当然不能理解老阿姨的想法,就事论事:“你想上辅导班?”
芝芝决定和她讲个故事:“小学的时候,我很想学电子琴,但是一直没有学,你知道为什么吗?”
她问:“你父母不同意?”
“他们同意,可是电子琴太贵了,买不起,老师的课也太贵了,买不起。”芝芝坦然道,“为了安慰我,他们给我买了个竖笛。”
“但这不是你想要的。”程婉意的眼中流露出同情。
芝芝却笑:“是啊,不过竖笛也很好,他们尽力了,很多事情没有办法。所以你想想,当你练琴练得很痛苦的时候,有的人想痛苦都没有机会。”
程婉意怔忪。
“把你的笔记再借我抄一下。”芝芝结束了晚自习的聊天,“那啥,你那本单词书能不能也借我看看?”
程婉意点点头,立刻找出来递给她。
芝芝不由想,很多尖子生吝啬于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绝对不会轻易答应借笔记资料,程婉意却从不推阻,十分大方。
男生说她有“女神”范儿还是挺有道理的。
唉,重生不加智商就算了,连装X的机会都不给一个,太不友好了。
——当心给差评哦!
*
日程本翻到了三月。
芝芝翻着课本目录,开始给每门课画思维导图——这是她思考过自己的情况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得出的学习策略。
对真正的高中生来说,所学的知识都是崭新的,需要消化吸收。等到学完了再重头开始复习,构建骨架,补充细节。但她已经全部学过一遍,再把自己当新人重新接纳,未免浪费了重生的馈赠。
她决定把这三年当做一次庞大的复习,先搭框架,再填充血肉。这并不难,因为教科书的框架本身自有逻辑。
以历史为例,上学期的主题是“政治”,总共八个单元,一条线顺着下来:古代中国、古代希腊罗马、近代西方、近代中国、现代中国、当今世界。
这学期就变成了“经济”,一样是古代中国、西方资本主义、近现代中国、近代世界格局里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当今世界格局。
她以前跟着课本学,就是政治归政治,经济归经济,可是高考的题目却是糅杂在一起。因此,思考时必须有个融汇在一起的知识框架,而非独立的两条线。
这时候,思维导图就非常重要了。
芝芝以前看过不少相关的教学视频,眼睛说它会了,但是脑子表示不同意。所以抓瞎了一节课后,她决定学张无忌——全都忘了!
她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画,一张时间的纵轴,一张空间的横轴。
而构建框架的途中,她也没有忘记好好听课,有些细节内容复习的时候不会深入讲,这会儿却讲得颇为仔细。
芝芝就好像一只勤勤恳恳的小老鼠(?),努力搬运着知识,填充自己的知识框架。
港真,超有成就感!
程婉意看着不错,问她借来复印。她很大方地递过去:“给,终于轮到你抄我的笔记了。”
庄家明当然也有。
真正的学霸面前,芝芝相当谨慎,只是说:“你看我有什么漏的,帮我补补。”
庄家明翻了翻,第一个问题却是:“你想读文?”
“对。”芝芝不假思索。
她重生前就是文科生,对文科的知识更了解,凭借过去的底子和现在的努力,不是不可能考上国内最好的几所学校。但假如换做理科,后面的知识点对她来说就是陌生的,必须花费更大的精力学习。
她是个实际的人,老早就决定读文科,在物化生上投入的时间并不多,准备会考完毕就全部放下。
庄家明有点意外:“这么快就想好了。”
“你还没想好吗?”她好奇地问。
他摇摇头,追问:“你为什么选这个?”
“擅长、适合、喜欢。”
撇去现实因素不谈,她文科成绩比理科好,也很擅长阅读,和那些看到大段文字就头疼的学生截然不同,记忆力也好。至于家长比较担心的文科就业空间窄,那是他们没想到几年后自媒体遍地发芽,网络文学流量爆炸,糊口并不难。
庄家明又一次有了异样的感觉。原来的芝芝是跟在他身后的小尾巴,整天稀里糊涂的,要他拉着她才磕磕碰碰地往前走。
可是现在,她知道自己要什么,适合什么,又该怎么做。
他低头看着课桌上铺开的思维导图,忽然想起很久以前母亲的话:“家明,不要嫌妹妹幼稚哦,女孩子要长大只是一眨眼的事。”
原来真的是这样。
那么他呢?
*
随着四月第一次月考的落幕,学生们彻底告别了厚重臃肿的冬装,穿上了轻盈亮丽的春衣。并且,不知从何时起,女生们的手腕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手链,上头的串珠放到阳光下,会折射出爱心或星星的光斑。
据说,这是现在最流行的告白模式。
芝芝一脸懵逼:“哈?”她这一个多月埋头搞几门课的思维导图,完全不知道世界已经变了个样子,“咋搞啊?”
王诗怡恨铁不成钢:“你怎么这么迟钝?你都没发现做广播操的时候班长身上总有这个吗?”
芝芝叫屈:“他排我后面啊!”
“你仔细看就知道了。”
芝芝将信将疑,特地观察了一下课间操。
一中的课间操在第二节课和第三节课之间,除了周一是升旗仪式外,周二到周五都要做广播操。一班因为班次最前,排在高二旁边,处于相当中心的位置。
队列是女在前,男在后,芝芝排在庄家明前面,等闲看不到他。
但是,广播体操里有一节,叫做体、转、运、动。
第一个八拍转90°,第二个八拍转180°!
这就是偷窥心上人的绝佳时机啊!
芝芝伸直了脖子,转身的时候就往庄家明身上瞧——蓝白相间的校服上,无数光斑晃动,有爱心,有星星,还有胆大包天的love。
她无比震惊,教导主任就在旁边,这么大胆大丈夫??
第36章春游计划
课间操结束, 学生们三三两两走回教学楼。春日的阳光灿烂明媚, 柔风徐徐, 庄家明和韩琮不知说到了什么, 笑得嘴角弯起。
女生们抵挡不住这样的神仙颜值, 接二连三以打闹的形式从他身边擦肩而过, 再装模作样地道个歉:“对不起。”
庄家明当然说“没关系”。
于是这一路走回教室,他就至少被撞了五六次。
芝芝笑疯了,趴在课桌上锤了半天, 差点缓不过来:“笑、笑死我了,看杀卫玠, 哈哈哈哈, 这再来几次, 就能COS维纳斯了。”
庄家明踢她凳子:“别笑了。”
“我就笑。”她揉着肚子, “有本事你揍我。”
庄家明当然不敢揍她,于是一个上午没和她说话。
芝芝:幼稚!
她不想放弃学生时光中宝贵的八卦机会, 借着午饭的时间,和王诗怡痛痛快快地畅聊了一下:“真不知道她们这么做有什么意思, 敢在老师眼皮子底下搞花头, 真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有这个勇气, 还不如学学袁湘琴呢。”
“那不行, 被当场拒绝多尴尬。”王诗怡却觉得是个好主意, “这样比较安全。”
芝芝觉得这有点像是愚人节的告白, 攻可进, 退可守, 就是不太诚心,估摸着没法打动庄家明。
“而且很浪漫啊。”对着吃剩的残羹冷炙,王诗怡捧着脸颊,毫无压力地开始畅想,“有种谍战爱情的感觉。”
“……”芝芝开始思考自己以前有没有过类似的幻想。
好像有诶……但她YY的不是用摩斯密码谈情说爱,而是穿着高跟鞋和礼服裙参加酒会,关键时掀开裙摆摸出手-枪,一击必中,而后趁着骚乱优雅地离开。
行叭。
虽然这种反光告白和谍战的距离有地球到月亮那么远,但看在同为YY少女的份上,她违心地说:“你说得对,挺刺激的,但我觉得持续不了多久。”
一语成谶。
一中是省重点,不是私校,也不是国际学校,最上心的就是升学率,所有会分心学习的事物,在校领导眼里都是重点打击对象。
不出一个礼拜,学校就发通知禁止男生女生戴除了手表以外的首饰,值日生每天都会到各个班里巡视,一旦发现就要扣分。
女生们被迫收起了各式各样的手链手镯,但春天的脚步已经到来,什么也阻挡不了少女们追求美的决心。
不能戴首饰是吧?咱们就化妆!
精品店里很快出现了化妆大礼包,基础款二十块钱,里面有一对假睫毛、一支眉笔、一支变色唇膏,升级版则多了眼影和腮红,价格则升到了七十块。
同学们还记得芝芝在元旦汇演上大发神威的事,因此将她奉为化妆大师,纷纷讨教技巧。
芝芝琢磨了下,觉得画眼影和腮红太夸张,假睫毛也没必要,所以只开班授课教画眉毛,后来因为周末闲来没事,编了几个与众不同的发型,又升职成了发型师,引领全班的编发潮流。
同学们也投桃报李,有的替她买饭,有的请她吃水果,连上厕所都有人愿意让她先嘘嘘。芝芝从来没有那么受欢迎过,受宠若惊之余,终于有了一丢丢重生女主的体验——也不容易。
可惜的是,和手链风潮一样,化妆的旋风也只刮了小半个月就被学校毙掉了。
“你们啊,要我说什么才好。”班会课上,宣布新禁令的林老师恨铁不成钢地看着自己的学生们,“十七八岁,正是读书的好时候,心思不放在学习上,一天到晚搞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等到十年以后,你们肯定会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