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少爷:颜宁瑜(16岁)
大小姐:颜宁壁(15岁)
七少爷(庶出):颜宁珂(15岁)
五房
五爷:颜志晖(翰林院侍读学士,从四品,原配嫡出)
原配五夫人:魏氏(已故,生九小姐睡莲)
九小姐:颜睡莲(住听涛阁)仆人:刘妈妈一家子——刘管家,刘柱,刘正,刘直,采菱;翠帛,添饭,添菜,添衣,添炭)
继室:杨氏(住泰正院,仆人:杨嬷嬷一家,翠书,翠鹦,翠钿,翠环,翠X,吴嬷嬷一家)
十少爷:颜宁嗣(7岁,)
十小姐:颜慧莲(7岁)仆人:裘妈妈、侍琴、侍棋、侍书、侍画。
兼祧一房夫人:莫氏(淮南伯之妹,原为妾室。住东轩阁)
五少爷:颜宁祥(17岁)
三小姐:颜品莲(14岁,住华年居)仆人:踏雪、寻梅、丹凤、朝阳
九少爷:颜宁瑞(15岁)
妾室:
颜姨娘,(曾为颜府家生子,生四小姐)
四小姐:颜青莲(13岁,住悠心院)仆人:子衿、子佩
温姨娘,生子早夭。
宋姨娘:
七小姐:颜怡莲(12岁,住和乐轩)仆人:湘月、邀月、踏月、归月
十三少爷:颜宁勘
七房
七爷(继室小吴氏嫡出):颜志凌(已故)
嫡妻:柳氏
八少爷:颜宁佑(15岁)
九房
九爷(婢生子,庶出):颜志成
嫡妻:沈氏
十一小姐:颜琪莲(7岁)
十二少:颜宁康(6岁)
寄居外孙女:王素儿13岁(仆人:崔妈妈,蒹葭,白露)
其他府邸:
姚府(在燕京西城咸宜坊的丰城胡同)
姚大人(先任成都知府,后为鸿胪寺少卿)
姚夫人:安顺伯千金,祖先是蒙古人。
长子:姚知仁
次子:姚知义
大小姐:姚知芳
西城颜府(颜老族长一支)
颜老族长
颜老夫人
长房:
长子:颜志卿(户部小京官)
大夫人:廖氏
二房:
次子:颜志书
二夫人:曹氏(曹氏亲妹后为康嫔娘娘)
大少爷,二少爷
大小姐:颜如玉(14岁,仆人:落霞、孤鹜、秋水、长天)
淮南伯府
伯爷:莫幽罄
嫡妻:安宁公主
襄阳侯府
侯爷:杨
侯夫人:秦氏
世子;
四小姐:杨紫丹
永定侯府
老姨娘:赵氏,后封夫人,
侯爷:许承昆
侯夫人:杨氏(襄阳侯千金)
大小姐:许茉(入宫为贤嫔娘娘)
五少爷:许应辕
二房
二爷:许承伦
二夫人:江氏
三房
三爷:许承曜(燕京十大纨绔之一)
东平郡王府
东平郡王
东平郡王妃
世子:姬策
二小姐:姬瑶
安顺伯府
伯爷:薛贵(祖先为蒙古人,脱火赤)
世子
七少爷:薛辅(燕京十大纨绔之一)
五小姐:薛敏
永顺伯府
伯爷:薛斌(祖先为蒙古人,脱欢)
世子
六小姐:薛慧
英国公府
公爷:张玉
世子:张络
五少爷:张溶
十小姐:张莹
泰宁侯府
世子:陈钟(燕京十大纨绔之一)
西平侯
侯爷:沐
武定侯
侯爷:郭
附录:1大燕国后宫等级:
皇后
皇贵妃
贵妃
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
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
婕妤
昭仪
美人
才人
贵人
选侍
淑女
作者有话要说:因此书出场人物颇多,特写下人物关系表,看官们可以跳过此章。
另附明朝北京城详细地图,读者若有兴趣,可以仔细瞅瞅书中人物大概住在那里。
PS:请问各位读者,您可知那里有比这更详细的地图么?如果有的话,请提供地址或者书籍名称,兰舟码字需要用,谢谢!
27
27、芙蕖苑三女拜嫡母,佛口蛇心继母挖坑 ...
次日,睡莲卯时三刻(早上五点四十三分左右)就被采菱从被窝里挖出来了——昨夜颜老太太说过不用早起请安,可是睡莲头上有嫡母,嫡母杨氏可没有说过这种话哟!
所以,睡莲临睡前问翠帛平日里子女们去正房请安的时间,并反复叮嘱值夜的添饭添菜姐妹记得叫她早起。
卯时二刻的时候,添饭隔着床帘叫睡莲起床,可睡莲卷着被子翻了个身,兀自不醒,添饭又叫了几声,回应自己的依旧是小姐徐长的呼吸声。
添饭不敢造次,又怕误事,就禀告了大丫鬟翠帛,翠帛不知睡莲习性,也不敢贸然叫醒睡莲,干脆把采菱从被窝里拖出来,问她该怎么办?
采菱胡乱洗漱了,从贴身荷包里取出精巧的瓷瓶,滴了几滴薄荷油在盛满热水的掐丝珐琅西瓜形漱盆,洗脸的布巾子浸在盆中,拧半干,吩咐添饭添菜打起床帘子,采菱将冒着热气和清新薄荷油芳香的布巾轻轻往睡莲脸上一盖。
睡莲自然醒来,从被窝里伸出双手捂住热巾子擦着脸,懒洋洋道:“该起了?我怎么觉得自己刚睡下呢。”
采菱笑道:“奴婢也是这么觉得,可能旅程太累了吧。”
原来是这样叫小姐起床的呀!添饭添菜对采菱佩服之极。
睡莲说:“你且再去睡会吧,翠帛带我去给母亲请安。”
“横竖已经醒了,奴婢睡不惯回笼觉,还是服小姐梳洗吧。”采菱扶着睡莲起来。
翠帛挤开添饭添菜,给睡莲披衣穿鞋,孪生姐妹也不恼,站在一旁相视一笑。
睡莲洗漱完毕,穿好衣服,坐在妆台前,翠帛又抢在采菱前头,殷勤拿起梳子,问:“小姐今日要梳个什么头?”
采菱嘴角扯出一抹笑,退下去梳洗整理仪容。
睡莲像是毫无察觉似的,懒洋洋打了个呵欠,“简单梳个单螺髻吧,插上昨日母亲送的和田籽玉水仙花样簪子就行,不用其他首饰。”
又侧身对添饭添菜两姐妹说:“这里没什么事儿了,你们先去吃早饭,待会添饭和我一道去给母亲请安,添菜留在屋子和采菱打点预备送给婶娘姐妹们的回礼。”
“是。”
两姐妹行了礼退下,颜府的规矩,丫鬟只有做到一等才能住单间。听涛阁享有这个特权的是翠帛和采菱。添饭添菜是二等丫鬟,合住一间。
两姐妹吃着自己的分例,添饭一边喝着皮蛋火腿粥,一边叮嘱妹子添菜,“待会你打理礼品,少不得要和朱砂石绿一起忙,她们两个和采菱姐姐一样是从老宅里来的,从小服侍九小姐,你一定要——。”
添菜不耐烦的打断姐姐,“一定要向她们打听小姐的喜欢习惯——。”
“笨死了!”添饭狠狠一掐添菜的下巴,“是一定不要特意打听小姐的喜欢习惯!”
添菜不解,“这——这是为何?翠帛姐姐昨夜还拧着宵夜,去了朱砂石绿的屋子里打听九小姐的事情,难道她做错了?”
按照旧例,小姐房里是二等丫头有四个,朱砂石绿归为了二等,两人住一间屋子。
添饭冷笑道:“她是五夫人给的,你我是老太太屋子出来的,这种事她做是应该,但你我这么做却是多余。”
不愧是孪生姐妹,添菜虽不如姐姐机灵,倒也心有灵犀立刻明白过来,“我知道了!小姐若是看重我们,不用我们凑过去套近乎,采菱姐姐还有朱砂石绿自会给我们说小姐的事儿。小姐若不看重,我凑过去也是自讨没趣。”
添饭一副孺子可教也的笑容,“就是个这个理儿,小姐为什么一定要翠帛跟着她去给五夫人晨昏定省?估计就是要支开她,她们才好和你谈论小姐。”
“那为什么不干脆连你也留下?横竖翠帛一个人也能陪着小姐。”添菜问道。
“你这呆子!”添饭听得直摇头:“依我看小姐昨日的行事,必是个七窍玲珑心,她若连我也留下,这不是太过了吗?何况,你我是亲姐妹,你知道的事情,我还能不知道?”
添菜佩服,“我听姐姐的。”
且说睡莲和翠帛添饭出了听涛阁,在路上巧遇同样要向五夫人请安的四小姐青莲,两人寒暄了几句,携手入嫡母杨氏的泰正院。
按照翠帛的说法,子女们给五夫人请安秋冬季节是在辰初(上午七点整),睡莲计算着时间路程,恰好在辰时还差一刻钟到了杨氏的泰正院东暖阁。
东暖阁内,昨日那个在松鹤堂铺蒲团暗逼睡莲磕头行大礼的老管事嬷嬷迎上来,不咸不淡道:“两位小姐来的好早,且先等一等。”
“劳烦杨嬷嬷了。”睡莲笑眯眯的施了一礼,昨夜拜访柳氏时,添饭添菜和采菱在耳房吃果子聊天,这对孪生姐妹三言两语就道出了这位杨妈妈的来历:
五夫人杨氏娘家的家生子,也是杨氏幼时的奶娘,如今是她的心腹。八年前杨氏嫁到颜府时,杨嬷嬷全家三口当做陪房跟着杨氏从济南来到这里,杨嬷嬷的丈夫杨管事管着五夫人的三间嫁妆铺子,儿子杨全娶的是颜府孙大总管的女儿,在府上管着采买这项最肥的差事!府里都称他为小杨管事。
所以,这杨嬷嬷在府里地位颇高,是最为得脸的几个管事嬷嬷之一。
睡莲朝着杨嬷嬷行礼问安,杨嬷嬷侧过身子受了半礼,口中却说“九小姐这般大礼,真折杀奴婢了。”
睡莲笑道:“杨嬷嬷莫要推辞,论理您受这个礼是应该的。我一去成都八年多,从未在母亲身边尽孝道,嬷嬷日夜伺候母亲,真是辛苦了。”
“为主子办事是奴婢应该做的,不敢言辛苦。”杨嬷嬷淡淡回应,又朝着坐在东边临窗大炕上写大字的男童说:“嗣哥儿,你九姐姐来了,还不快打声招呼。”
这便是七岁多的颜宁嗣、五房唯一的嫡子。昨日晚饭时见过的,颜睡莲并无深刻印象,只觉得这个孩子话不多,眼神中有种和年龄不符合的戒备与冷漠。
颜宁嗣抬了抬头,说了声,“九姐姐。”瞥见四小姐颜青莲也在暖阁,又说了声,“四姐姐。”
睡莲朝着宁嗣微笑着点了点头,“十弟好。”
青莲听到宁嗣和她打招呼,乐不可支的凑了过去,大声赞道:“嗣哥儿的字越发进益了!姐姐我都快比不上了呢!”
宁嗣头也没抬道:“四姐姐的字,父亲都说是极好的。”
青莲讪讪道:“姐姐不过是闺阁女子,平日里闲着写着玩罢了,又不能读书考状元。”
宁嗣没有接茬,炕几上的生宣已经写满了,青莲殷勤的换了一张纸,用镇纸摊平压好,宁嗣仿佛已经习惯了青莲的作为,袖手坐在一旁,等青莲铺好纸。
宁嗣提笔继续写大字,青莲看着他写了一行,柔声道:“嗣哥儿不妨拿白绢代替白纸试一试。”
宁嗣顿了顿,问:“为何?”
“白绢细软,稍不小心,笔锋一触即滑,很考验腕力和运笔技巧,”青莲沉思片刻,又说:“所以在白绢上写一幅字,从提笔到收笔,每一处的不好都纤毫毕现,你知道了歹处,再去请夫子或者父亲指点,而后用雪浪纸勤加练习纠正,如此,可事半功倍。”
宁嗣眼睛一亮,诚恳道谢:“谢谢四姐姐。”
“瞧你说,我们都是一家人,说什么谢不谢的。”青莲展颜一笑,抬手欲摸宁嗣的头。
宁嗣身子不着痕迹的一偏,轻轻巧巧的避过。
青莲扑空,右手在空中骤然转向,改为抚了抚自己鬓间并不存在的碎发。
此时,守在门口的丫鬟打起了帘子,“七小姐来了。”
正好辰初。
七小姐颜怡莲比昨日见客的打扮要素淡许多,穿着竹叶纹暗花夹袄、白绫马面裙、黑线滚边绣荷叶纹棉靴,和睡莲一样梳着单螺髻,斜插一支镶暗红玛瑙圆珠乌银钗。
怡莲简约淡雅的如同初夏含苞待放的新荷。
睡莲上前行礼打招呼,“七姐姐。”
宁嗣抬头对着怡莲点点头,算是打了照面。
怡莲淡笑对着宁嗣颌首回礼,又对睡莲说:“九妹妹昨日可歇的好?夏天刚从南京搬来燕京时,我着实有几天不曾好歇。”
青莲笑着说道:“可不是呢,我也有择席的毛病,偏偏咱们宅子又靠着什刹海,这什刹海围着诸多寺庙,每当正时,便钟声四起,我足足数了几夜钟声,后来才慢慢习惯了。”
元朝时蒙古人将湖水叫做海子,后因围着海子建了十座庙宇,庙宇称刹,所以叫做什刹海。
“或许是路上累狠了,我昨夜睡得不知今夕何夕,居然不曾听到钟声。”睡莲笑道。
怡莲依旧微笑,青莲欲再说上了几句话,杨嬷嬷亲自打起了夹板门帘,“夫人来了。”
杨氏其实才二十六七岁,模样端正秀丽,但好像是为了显示当家主母的威严,她的穿衣打扮庄重的有些过头了,所以显得老气。
此刻她穿着竖领白绫梅花暗纹对襟大袄、靛蓝缎马面裙,裙下摆镶着如意织金裙襕,发髻上斜插一支用黑玛瑙雕琢镶嵌成蜘蛛样的紫金钗。
后面还跟着两个低眉顺眼的侍妾,分别是青莲的生母颜姨娘和幼子早逝的温姨娘。
这两位姨娘都年过三十,依稀可见昔日的芳华,只是衣饰简单朴素,竟比不上府里体面的管事妈妈了。
睡莲心中暗道:五房三个妾室缺了一个,今日不见怡莲的生母宋姨娘,这位宋姨娘生下七小姐颜怡莲和十二少爷颜宁勘,自是与众不同。
昨夜听张嬷嬷说过,宋姨娘是自己的亲生母亲魏氏为了从莫姨娘那里分宠,从外头聘进门的贵妾,乡下小地主的独女,颇有姿色。
十二少爷宁勘才三岁,这几日病了,所以昨夜没来见睡莲和王素儿,想必宋姨娘衣不解带的伺候着,就没有来向主母晨昏定省?
青莲、怡莲、睡莲、宁嗣一齐向杨氏问安。杨氏坐在临窗大炕上,颜姨娘接过侍女的茶盏,恭恭敬敬递给杨氏,杨氏揉着额角,像是很累的样子,没有去接。
颜姨娘保持着端茶的姿势,静静等候,生母如此恭顺,青莲似乎司空见惯了,脸色没有任何变化。
颜姨娘是家生子出身的婢女,在五爷娶原配魏氏之前,是五爷房里的通房大丫头,生下四小姐颜青莲后抬的姨娘。
温姨娘蹲在地上拿着美人捶给杨氏捶腿,头也没抬过,她原本和睡莲的奶娘周妈妈一样,都是魏氏的陪嫁大丫鬟,因她生的好些,魏氏怀孕后将她开了脸,做了五爷房里人,生下儿子后也按例抬了姨娘,可惜儿子早夭,自己又色衰,如今不过是熬日子罢了。
就这样过了半盏茶时间,门口丫鬟打起了门帘,杨嬷嬷进来问,“夫人,早饭摆在那里?”
杨氏像是才醒过来,慢慢接过颜姨娘手中的茶盏,抿了一口,方道:“快要到年关,我越发忙了起来,天气又冷,你们每天早起,空着肚子过来问安,吃了早饭,又顶着寒风回去,想来对身体是无益的,勘哥儿如今就病倒了,半月都不曾好。”
顿了顿,杨氏将茶盏搁在黄花梨束腰展腿炕几上,继续道:“这样吧,从今日起,直到过完年,你们都不用来我这里晨昏定省,一日三顿饭都由大厨房备好了,你们派丫鬟提了食盒去取就成。这燕京不比旧都南京暖和,风里来雪里去的,没得伤了身子。”
青莲笑道:“母亲持家辛苦了,我们做儿女的怎好贪图安逸?横竖学堂已经不用去了,只要母亲不嫌弃青莲拙笨,青莲愿意端茶送水伺候母亲。”
颜府的家塾分男女,少爷们的学堂在外院,小姐们的学堂在内院。入了腊月,内院学堂的先生回了乡下,颜府小姐们就散了学。
青莲这番“孝顺”表态之后,睡莲原也打算跟着说几句场面话,但她瞥见七姐姐怡莲垂眸不语,暗暗叫怪,也就收了这份心思。
果然,杨氏目光一沉,并没有理会青莲,“就在这里摆饭,吃完还有一堆事情要忙。”
丫鬟们提着食盒将早饭摆在酸枝玉璧拉绳纹铜包角条桌上,待杨氏下炕在主位坐定,三女一男方按照长幼顺序坐好,两个姨娘和杨嬷嬷站在后面布菜添粥。
寂然饭毕,众人离席,子女问安告退,杨氏唯独叫住了睡莲。
来了!睡莲止步,恭敬问道:“母亲可有什么吩咐?”
杨氏嘴角硬扯出一抹微笑,“来,炕上暖和,我们母女说会体己话。”
睡莲顺从坐下。
杨氏从头到脚打量一番,“慈爱”的拍了拍睡莲的手,“八年了,你我母女二人竟是初见。你是我们五房的嫡长女,身份自是与青莲怡莲那些庶出丫头不同。老太太和老爷都叮嘱我要好好教导你,如今既然母女团圆,我再忙也要抽空教习,也算是弥补这八年的缺憾。”
睡莲“感动”得眼眶一红,滴下泪来,连连顿首道:“多谢母亲教诲!女儿愚笨,让您费心了。”
“应该的。”杨氏掏出手帕擦拭睡莲颊上的泪水,“明日你早些来,和我一道用早饭,我在理事时会抽空和你说会话,看看你的针线。”
“嗯。”睡莲垂眸应下,心道:杨氏迫不及待的将青莲怡莲她们支开,为得是掩人耳目好好整治自己、亦或是试探自己手里是否有她写给张妈妈书信,真真佛口蛇心…。
28互赠礼四小姐示好,芙蕖苑千金有千面
且说睡莲和杨氏演了场挖心掏肺母女情深的哭戏,每人哭湿一条帕子后,一个打扮体面的管事嬷嬷拉着翠帛过来一起劝道:“如今九小姐和夫人朝夕相处了,这日子还长着啦,九小姐有的是机会孝顺夫人。”
“嗯,我自当好好孝顺母亲。”睡莲缓缓止泪,有些疑惑的看着这个管事嬷嬷。
杨氏也收了泪,介绍说:“这是吴嬷嬷,翠帛的娘。”
原来是耳报神的娘啊,这难道是借着杨氏的威,来敲打自己么?睡莲暗想,面上却是不显,和和气气的打了声招呼。
吴嬷嬷也问了声安,说,“我这个女儿笨手笨脚的,若是给九小姐添了什么麻烦,或是伺候不好了,您尽管打骂教训。”
呵呵,看来是自己猜对了,果然是来借着继母的势,来敲打自己的。
睡莲笑道:“嬷嬷言重了,翠帛在母亲房里伺候了这些年,深得母亲和诸位妈妈的调/教,定然是个极好的。如今她是我房里的大丫鬟,那些小丫头子还得要她来教规矩呢。”
吴嬷嬷心道:好一个九小姐,三言两语就轻飘飘的就把话驳回去了,不是个仍人拿捏的主。
前一句说女儿是个极好的话,表面上是在夸女儿,其实是说女儿是由夫人和管事妈妈调/教的,如果差事当的不好,就是女儿办事不利,丢了夫人的脸。
第二句话明里是说女儿在她院子里如何的脸威风,暗里是说女儿在她房里当差,就是她的人,女儿教训得小丫鬟们,她当主子的自然教训得女儿!
这时,杨嬷嬷进来回话,“夫人,府里管事的在等着回话取对牌。”
杨氏一扬手,“你代我去理事,若事情不大,你按照旧例就行;若有棘手的,记下话等我得了空再说。”
“是。”杨嬷嬷告退。
睡莲连忙说道:“耽误母亲理事,女儿惶恐不已。”
杨氏顺水推舟道:“这入了腊月事情就是多,也罢,你先回去,和姐妹们走动走动,明日早些来吧。”
言罢,丫鬟彩簪递过一个狭长的小匣子,杨氏打开匣子,里面是一柄紫檀嵌银丝镶玉的如意来,说,“这炳如意就送给你了,摆在多宝阁上是极好看的。”
睡莲连连道谢,双手捧过匣子告退。
出了泰正院,回芙蕖苑的途中,睡莲又巧遇四小姐颜青莲!
好吧,早上来请安那次算是巧遇,这次明明是青莲怡莲她们早早退下了,天气寒冷,又没有什么值得弥足的景色,如果还说“巧遇”,这也太不正常了。
青莲远远就迎过来,笑眯眯道:“可真是巧了,又遇到九妹妹。”
“是啊。”睡莲也抱着手炉笑道:“昨夜四姐姐送的竹根雕笔洗好生雅致,妹妹甚是喜欢,特备了蜀地的小玩意儿送给姐姐当谢礼。既然恰好遇见了,姐姐可否赏个脸去我院子里坐坐喝杯淡茶?”
青莲脸上笑容越发深了,“那就叨唠妹妹了。”
睡莲将手炉递给翠帛,自己亲热的挽着青莲的胳膊,“那里就叨唠了?分明是四姐姐疼我了,亲自取了回礼,免了我一顿跑腿罢了!”
“你这张嘴呀,还真惹人疼呢!”青莲食指在睡莲鼻尖轻轻一点,“既如此,你把屋子最好的茶泡来我吃。”
两姐妹说笑着打趣,丝毫看不出是昨晚刚见的样子。
到了听涛阁,青莲看着院子里曲水回廊气象,不经意说了句,“这个院子是芙蕖苑几个院子里最大的,修缮时也请了名匠画图修筑,难怪十妹妹会好一顿哭闹要搬进来呢。”
十妹妹就是杨氏的亲生女儿慧莲,难道这院子原是她的?
睡莲有些不解,“十妹妹才七岁多,她那么小就要离了母亲住在芙蕖苑么?”
颜府旧例,小姐们是过了十岁才离了生母,住在单独闺所。
青莲目中有些艳羡,“母亲那里舍得呢,是十妹妹见这院子好,吵着要搬过来。母亲拗她不得,陪她在这里小住了几日,那时还是秋天呢,后来因你要来,这院子就重新收拾了。”
原来如此,看来自己是横刀夺爱啰?青莲这番过来提点自己,是善心、还是有所谋算?
睡莲将青莲请进正厅东边的暖阁里,先是命翠帛拿了方才杨氏送的如意,重新调整正厅紫檀嵌百宝山水纹多宝阁摆放的物件,务必放搁在最显眼的位置上。
又洗了手亲自泡茶给青莲,青莲轻抿一口,赞道:“好香的茶!”
“这是蜀地蒙顶甘露茶。”
青莲看着杯中舒展摇曳的嫩芽,闻着馥郁芳香,不禁又抿了一口,“白居易有诗云: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说的就是这蒙顶甘露茶吧,果然名不虚传。”
睡莲忙吩咐采菱将蒙顶甘露茶包了半斤给青莲。
青莲连连推辞,“这怎么好意思呢,你且留着自己喝就是。”
“绿茶我很少喝,平日里喝的都是红茶,白搁在我这里,好好的茶叶都放陈了。”睡莲将茶包往青莲怀里一塞,此时朱砂取了一个剔红芙蓉花长条匣子来,睡莲接了,递给青莲,说,“里面是我在成都老宅时,自己做的薛涛笺,给姐姐写诗玩儿。”
“你自己做的?”青莲兴致勃勃的打开木匣,刚揭开盖子,就闻到一股芙蓉花的清香,但见手掌厚的一摞深红色的书签静静躺在匣子里,青莲翘着小指,轻轻捻起一张,赞叹道:“和市面上卖的截然不同,真真的精致,我那里舍得用它来写字呢。”
睡莲说,“这是我用浣花溪的水,木芙蓉的皮捣成浆做的纸张,用芙蓉花汁染的颜色,市面上卖的薛涛笺那里费这样的功夫呢。”
青莲眼中无限艳羡,“妹妹在成都真是过得如闲云野鹤般,还能自己动手做这些雅致的东西,我们在京城里,竟出门都难的。”
睡莲捂嘴笑,“那里就闲云野鹤了?昨夜七婶娘教训说我这些年尽学了些精致的淘气,如今回了府里,就要好好收敛性子,向各位姐姐们请教学习呢。”
两人喝着茶闲话了几句,待添饭准备在青莲杯中续第二道茶水时,青莲摇头阻止,起身站起笑辞,“妹妹还要去各房回礼,我就不打扰了。”
睡莲也没强留,命朱砂和添菜捧好匣子,换了大毛披风,“我要去三姐姐那里一趟,恰好顺路,我们一起走吧。”
两姐妹并行,一路有说有笑,从未冷场,在悠心院和华年居的分叉口时,青莲抱着手炉说,“妹妹得了空去我院子里坐坐,你不是爱喝红茶么?姐姐我那里有陈年的普洱,汤色红亮,妹妹去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