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二人才发现于敏忠已悄然站在办公室门口。原本带着书生气的俊秀脸庞被那道显眼的疤痕坏了氛围,尽管如此,他那得意的笑容看上去仍童心未泯。
“不得了,徒弟都比师傅高明啦!”
“喂,你们可别打哑谜!小于,快坐,告诉我你是怎么想的。”
“事先声明,刚才我可没在偷听你们谈话,是你们没控制好音量。”于敏忠将扛着的档案盒叠在桌上,回答,“莫楠先生说了,何老的房间被弄得一团糟,对吧?”
“是呀,那又如何?”
“如果你是何老,发现自己的屋子被人弄乱,第一反应是什么?”
“……赶紧看看钱有没被偷走!”叶勇德恍然大悟
,“对了!凶手的目的是钓出何老的遗嘱!”
“正确。那么,知道遗嘱藏在哪儿的律师首先被排除。再者,他人并不在案发现场,犯案的可能性本就微乎其微。”
“那排除莫楠,现场还有四个嫌疑人呢。”
“原本我一直纳闷为什么何老刻意要求我住在他的别墅,通过与律师的对谈,我终于知道原因了……何老故意在最后一晚试探一下何广涛,可惜他并没有经受住考验,反而上门激怒何老,让他大失所望。在听闻在下心理医师的身份后,何老有意让我目击他与儿子的争执,进而开导开导他。但怎料我睡得太死,压根儿就没被吵醒……”
“你的意思是,何老故意告诉三个儿子要把遗产悉数捐赠给丹顶鹤保护协会?”
“正是如此。不过……何老一开始的确不愿给他们一毛钱,直到一件事情的发生。”
“哎呀,你就别卖关子了!快说下去!”
“哈哈,这就牵涉我提出的‘孤岛逻辑’了。”
“孤岛逻辑?”
“推理小说里经常有一群人被困孤岛的情节,凶手破坏了身在孤岛的一行人与外界的联系,于是开始施行自己的连续杀人计划。一般而言,凶手之所以斩断吊桥绳索,是为了便于自己的后续计划,而在本案中,凶手虽然有此类举动,但又扎坏了众人的车胎,岂非多此一举?”
“难道凶手认为那样做还不够保险?”
“给你个提示…
…藏木于林。”
“啊!我知道了!”于敏忠打了个响指,“是车胎!”
“对,就是车胎!”
“等等,你们在说什么,我怎么一句都听不懂?”
“从何老的角度思考,为什么肯给屡次行窃的儿子一次机会呢?我想,他八成知道吴婧娟以公益事业为幌子,背后在做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她原本的意图就是骗取何老的财产。”
“也是……最近发生过不少空巢老人受骗上当的案例,他们把自己的棺材本双手奉送给骗子,而骗子往往是颇有姿色的中年女性。缺少关爱的老人一旦经由骗子引导,对某件事物产生了兴趣,便会在不经意间被要求投入资金,待老人分文不剩之后,子女们才察觉事件的严重性,此时,骗子早已逃之夭夭了。”
“这件案子的动机正在于此。为什么凶手急于在律师到来之前拿到遗嘱?就是为了确定何老最后做出怎样的决定。得知何老不愿将财产捐赠给所谓‘丹顶鹤保护协会’后,立马采取狠辣手段杀害何老。”
“叶哥,其实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推断出吴婧娟的犯案可能。因为她是唯一知道丹顶鹤雕像里藏有监控的人,既然凶手在何老的房间那么小的区域内施行毒杀,那么必须要先进入他的别墅。既然如此,为何监控探头只拍到何广涛进出宅邸的画面?再者,那扇大门被何广涛撬坏,只是虚掩着的,为何在那之
后连开启大门的动作都不曾有?如此思考,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凶手打一开始就知道何老秘密安装了监控设备,便从窗户潜入。”
“你们说的车胎又是怎么回事?”
“很简单,凶手事先将毒气打入车胎内,将它作为备胎挂在车上。这样一来,即使凶手是个女生,也能轻易地移动毒气,她将车胎滚到何老的别墅内,偷偷撬开何老的房门,弄乱他的房间,然后把他叫醒。惊慌失措的何老下意识地认为一定是何广涛那个不孝子偷取他的遗嘱,所以赶忙查看遗嘱是否还在老地方。此时,躲在暗处的吴婧娟知道了遗嘱的位置,用麻药迷晕了何老。当她得知何老并没有将财产捐赠给协会后,立刻将他绑在浴室里,接着关上浴室房门。她先用布抵住门缝,然后将橡皮导管塞入间隙内,一头连着装有剧毒毒气的轮胎,另一头固定在何老的口鼻处。”
“好残忍的手法……”叶勇德不禁感慨道。
“布置好一切,吴婧娟开始行凶,她之前在何老那儿得知何广泉研发的App每隔两小时反馈一次生命体征情况。于是,五点一过,她就戴上防毒面具,将轮胎的气门开启,毒气慢慢地通过橡胶管被何老吸入,没多久他就一命呜呼了。最后,吴婧娟放空轮胎气体,关闭气门,收回橡胶管,将干瘪的轮胎挂回车上,并扎破其他车子的轮胎和备胎。如
此藏木于林的诡计宣告成功,做出一副凶手断众人后路的假象。”
“我明白了……处理好一切之后,她就把橡胶管和防毒面具等行凶道具丢入河里,警方要在湍急的河流中寻找这两样物品简直难上加难!”
“不错。这样的手法虽说高明,可一旦被识破,证据也就昭然若揭了,吴婧娟挂在车尾的备胎一定残留剧毒物质。”
“我不理解的是,为何她又砍断吊桥?”
“那是为了争取时间。”
“争取时间?”
“试想一下,如果警方立即赶到命案现场,第一件事就是隔离众人,然后对嫌疑人一一展开调查,那么她就没机会把自己伪造的假遗嘱塞进何广涛的行李箱里了。”
“原来如此!所以她提出丹顶鹤双眼的监控探头,将众人的注意力转移,制造机会嫁祸给何广涛……真是机关算尽!”
“不过,这样残忍的计划却并非出自她手,而是‘萤’。”
“那款引诱何广平的App是吴婧娟做的?”
“在侦讯过程中,警方也问了这个问题,她回答是‘夜蛾’干的。”
“这回‘萤’倒是一反常态亲自参与犯罪……”
“也不算,‘夜蛾’只是制作了这款App。另外,何广平事后对我说,他在苦闷之余遇到了一位美貌的年轻女子,正是她指引何广平来到‘星光之岬’。”
“也就是说,一切都是为了把你引出来?”
“现在我也不知道他们葫芦里到
底卖的什么药。不过,既然‘夜蛾’把何广平送来,那么我就有义务倾力为他诊疗。其实,就像那则鼬鼠的童话里所说的,如果把稻草人比作内心的梦魇,消灭它的唯一办法就是接受它,与它共存,不要被自己胆小一面发出的呢喃所蛊惑。”
“对了,你和符队长谈得怎么样了……”
莫楠造访刑侦大队正是为此事。昨天一早,符元华便带着手下造访“星光之岬”,直接以罗琦海一案重要参考人的名义带走靳璐。据知情的警官透露,靳璐在被带走时仿佛还被蒙在鼓里似的,一点儿也不像涉案人员。
“莫老弟,你相信她恢复记忆了吗?”叶勇德促狭地问道。
“据说侦讯遇到了瓶颈,靳璐她提供了不在场证明……”
“不在场证明?”
“嗯。具体的情况我也不太清楚,等侦讯结束后才能问个仔细。”
——靳璐?
于敏忠思忖着这个名字,莫非她就是前辈口中的“暗鸦”?
他盯着摆在面前的卷宗,目光似乎比外头的风雨更加凌厉……
“OL连续无差别杀人案”,那是传说中“暗鸦”策划的犯罪,但始作俑者只在背后操纵,并未露面。他们又是如何得知靳璐和“暗鸦”的关系?
于敏忠依旧对六年前的事耿耿于怀。他望着档案柜上厚厚的玻璃反射出的那道伤疤。
六年前,“OL连续无差别杀人案”。
凶手的魔爪伸向返家途中的职场女性,
一连串无差别杀人事件的被害者,其中之一正是他的母亲……
第六话 创伤后应激障碍


序章
2013年9月19日
“此时此刻,让我们对坚守在岗位上的一线人员表示由衷的敬意!这首《常回家看看》,献给那些最可爱的人……”
王守国开着车,心里五味杂陈,都说每位基层民警身后,都有一个孤独的家庭。广播里的时钟敲响了十一下,中秋晚会即将落下帷幕,但王守国的执勤任务并没有结束。工作的第七个年头,他深感疲惫,一方面是身体机能明显不如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另一方面是对于生活……儿时的同学一个个成家立业,王守国却依然打着光棍儿,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
“再过一小时,你小子也光荣加入奔四的队伍啦!”副驾驶的同事小林故意把音量调节器顺时针旋了九十度,不怀好意地对着王守国傻笑。
近几个月来,S市区加大了城区巡警的执勤力度,每天早、中、晚,市民们都会看到大街上有巡警小跑而过。都说基层民警很累,很辛苦,巡逻任务枯燥无味,但王守国认为,城市的路况复杂,若不亲自走走,追捕犯罪分子时心里便会没底。不知不觉,他的足迹已经踏遍S市七年,城区的每个角落都印在他的心里。
今天是中秋佳节,再过一个小时,又是王守国三十周岁的生日。此时的他却和同事在大学城附近巡逻,周围虽称不上荒山野岭,但路面也是起伏不平,杂草丛生

“喂,你看那儿!”小林的目光凝聚在远处的一点,整个人忽然紧张起来。
“怎么了?大惊小怪的。”
“斜四十五度方向,有道红光!”
王守国定睛一看,那里确实有一道红光。“该不会有人纵火吧?那里可是有高压电线杆,附近遍地枯草啊!”
“没准儿又是附近的清洁工在焚烧垃圾。”
王守国踩下油门,第一时间和小林提着灭火器抵达现场。幸好现场火势不大,紧急联络附近的另一组民警后,险情算是完全被排除。王守国叫来远处的两个衣衫褴褛的瘦弱男子,两人看上去约莫五十岁,从衣着上看,像是附近的清洁工。一整天下来,王守国感到喉咙有些干涸,批评教育的事便交给小林,他气喘吁吁地接过另一组民警同事递来的矿泉水。不知怎的,总感觉身体很沉,于是,他向前走了一百米,找了一块平坦的地方坐下。
今天的月亮特别圆,也特别明亮,只不过风大了些。稍远处有座梯形的高压电塔,引出的一根根细线遮挡了一部分月色,显得有些不解风情。王守国顺势将目光移向高压电塔,下一个瞬间,他眯缝起双眼,察觉到某些异样。
“你们快看,那座电塔下面!”
同事们纷纷循着王守国指的方向望去,立刻传来几声惊呼。就连那两名清洁工此刻也都瘫坐在地,哆哆嗦嗦地抱在一起。
在一轮明月映衬之下,众人看到
高压电塔下垂挂着的两个人影。颀长的身材,乌黑的头发像瀑布一般……那是两名年轻的女子!月光下的美人……一切就像画中的场景,只不过二人临终前狰狞的面容某种程度上破坏了这样的艺术感。
“赶紧呼叫总部!大学城附近发现两具女性尸体!快!”
今夜的风势特别强,呼啸而过,近处的枯草漫天飞舞。王守国捂住差点儿被吹飞的帽子,兀自杵在山坡的最高处,这是他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凝视真正的尸体。
又一阵风掠过,远处那两团乱扭着的长发向天冲起,就如同两团黑色的火焰。


第一章 家猫处刑人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威胁,或严重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
2019年9月16日
于敏忠打着哈欠走出了地铁站。
因为居住的小区离上班地点不远,平时他根本不需要早起。然而,今天造访的对象离他家却有五十多公里的距离,这迫使他不得不乘坐最早一班的地铁三号线,在宾忠站转乘二十九路公交。
公交车站的站牌上挂着电子时钟,于敏忠抬头看了看,差三分钟九点,时间拿捏得恰到好处。他将右手伸入口袋,展开原本折叠起来的字条:
案发时间:2013年9月2日。
被害人:吴婧凡,25岁,袁宝投资公司开发部科员。
案件简述:2013年9月3日清晨,有群众报警称,在S市九尾坡区绿苑大道金峰寺附近发现一具尸体。经勘验,死者系居住在距离案发现场五百米远的联康小区的住户吴婧凡。死亡推定时间为9月2日晚11时10分至50分之间,现场未发现凶器。据研判,吴婧凡后脑勺偏右侧位置有三处打击伤,凶器应为扳手、锤子之类的钝器。因S市正在筹备金峰寺景区的修缮工作,该起命案影响十分恶劣,九尾坡区公安分局接到报警后,立
即向市公安局做了汇报。市局着手将此案列为督办案件并决定由刑警总队和区分局联合侦办,成立“9·3”联合专案组。不料,数日后,在大学城附近的高压电塔下,发生另一起命案,两位死者均为大企业OL,且在她们身上发现的物证直指连续无差别杀人,遂将吴婧凡案定性为系列杀人案的开端。
被害人家庭成员现居住地址:光明路389号1幢203室。
在查阅六年前的无差别杀人案的大堆卷宗后,于敏忠便将一些要点列在字条上随身携带。据他了解,吴婧凡被人杀害没多久,她的母亲也因悲伤过度罹患重度抑郁症,在家中上吊自杀,目前在光明路三百八十九号居住的只剩下吴婧凡的父亲吴轩。身为刑警,如何同被害者的家属打交道也是一门学问,更别提从他们身上套取有用的信息。之所以率先对六年前的一连串事件进行调查,一方面,是于敏忠本人同这一系列案件有某种微妙的羁绊,另一方面,最后虽然通过证据指证了凶手,但在押运途中发生意外,全车的警员连同那名凶手无一生还。
那次罕见的大地震……
于敏忠思及此,微微闭上眼,嘴里语无伦次地念叨着什么,但由于坐在公交车的末席,没有人察觉出他脸上痛苦的神情。
“光明路站到了!”
听到到站播报后,于敏忠好长时间才反应过来,在车门即将关闭的
一刹那匆忙奔了出去,他气喘吁吁地眺望着眼前的景象。光明路在很早以前便被称作“愈疗之街”,每到秋天,路上便会点缀着层层叠叠的红黄枫叶,于敏忠不由得放慢脚步,枫树的角形叶子已经红透了,而梧桐开始落叶,落叶覆盖在潮湿的地面上,或被风卷起或紧贴地面静静地腐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