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不禁低下头,自己只是平凡的市井女子,无权无势的警察的女儿,怎配得上做贵妇人的儿媳?但她还是很有礼貌地说:“原来是伯母,很高兴认识您!”
盛赞的妈妈微笑着点头:“你就是小麦啊!怪不得刚才第一眼看到你,就觉得和你有缘分,真是个懂事的漂亮女孩。”
谋杀似水年华 第十三章(2)
贵妇人说话就是不一样,小麦觉得自己恐怕一辈子都学不会。这时,眼前又多了个中年男人,身材高大相貌堂堂,很像香港的老电影明星。他轻轻挽住贵妇人的胳膊,不用问就知道是谁了。果然是大公司的老总,举手投足之间气派非凡:“你好,我是盛赞的爸爸。”
“您好,伯父!”小麦有些手足无措,只能尽量保持仪态,“很高兴认识你们。”
“很漂亮的丝巾!更漂亮的女孩!”
真会说话!他的笑容充满亲和力,嗓音淳厚稳重,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敬畏感。
“谢谢。”
前男友的父亲很有风度地说:“介意和我们一起购物吗?”
“这是我的荣幸。”
话虽如此,小麦却分外紧张,不就是盛赞的父亲反对他们交往的吗?他不可能喜欢她做儿媳妇的!
盛赞的妈妈试衣服时,盛先生一脸严肃地说:“听说令尊因公殉职,我很难过!”
“啊,您怎么知道?”
看着她惊讶的神色,盛赞轻声说:“是我告诉父亲的。”
“谢谢您的关心!”
等到贵妇人买好衣服,盛赞的父亲说:“我们早就预定了隔壁的西餐厅,不如请小麦也一起共进晚餐吧?”
“好啊,欢迎。”贵妇人也应声道。
田小麦却尴尬地推辞:“这样不好吧,太麻烦伯父伯母了。”
“没关系,四个人共进晚餐胃口会更好。”
盛赞看到父亲的兴致不错,趁机催促小麦:“快去吧,我都饿啦。”
于是,她跟着前男友一家走出恒隆广场,来到隔壁的高级法国餐厅。
钢琴伴奏声中,盛赞的妈妈接过菜单,熟练地点了几道菜,随手礼节性地给小麦看了看,价格贵得吓人,一顿饭要吃掉她半个月的工资。
“真不好意思,我来付自己的那部分吧。”
她不安地看着盛赞,前男友却转脸看着父亲。
“不,你是我们的客人,当然应该由我来请客。”
盛先生语气郑重,让人难以抗拒。
前菜上来时,盛赞轻声问小麦:“这条丝巾太漂亮了,在哪里买的?”
还有一句潜台词—是哪个男人送的?
她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实话实说:“淘宝。”
“怎么会呢?”盛赞以前就看不惯她一直泡在网上买东西,“这么漂亮精致的丝巾,淘宝上能买到?”
“有一家淘宝店,可以买到你想要的一切!”
说完她就有些后悔,怎么嘴巴控制不住呢?
“真的吗?”
“开玩笑的!”
她决心让“魔女区”的秘密烂在肚子里,绝不能让前男友也钻进去。
盛赞的妈妈却说:“这种丝巾是进口的,我猜原产地是中东地区,你看丝巾上的植物花纹,非常具有那里的特色。”
没想到碰上识货的了,小麦大胆地问:“这条丝巾的牌子叫Esfahan,伯母您听说过?”
随即,她在纸上写出Esfahan几个字母。
“嗯,这不是牌子,而是产地—Esfahan,伊朗一座重要的城市,著名古都,中文译过来叫伊斯法罕,盛产地毯等手工艺品,从前有‘伊斯法罕半天下’的美誉。”
“原来是伊朗产的丝巾,伯母您的知识真渊博。”
“我们就喜欢去世界各地旅行,以后若不嫌弃,可以一起出游。”
“这—请别开玩笑了。”
小麦是认真的,能吃到前男友父母请的法国大餐已是极限,本来就没奢望别的。
“没关系,这不算什么。”
是啊,对有钱人来说是九牛一毛,对小麦而言却是另一个世界,她再次老实交代:“其实,今天纯属凑巧,我从来不逛恒隆广场的,只是难得有个休息天,不想待在家里做宅女上淘宝,就出来随便看看,但我肯定买不起里面那些东西。”
“小麦,我喜欢你的诚实!”盛太太举起红酒杯,“昨晚,我先生刚从香港飞回来,过两天还要出差去北京。他平时工作很忙,没有时间陪伴我们母子。这次是我提前一个月就定下的,要他在这个周六下午四点,务必陪我和儿子来逛恒隆广场。”
“真是……好有缘分。”
依然不敢提起钱灵。她羞涩地呡了口酒,紫色丝巾衬着血红的葡萄酒,血红的葡萄酒映着她两颊泛起的红晕,更是风姿绰约。她的每句话每个动作,都显出良好的教养,不算大家闺秀也是小家碧玉,总之是理想中的好媳妇,将来也会是温柔贤惠的好母亲。
“小麦,12月10号,就是盛赞的二十九岁生日,我们准备在寒舍摆一桌家宴,不知你有没有空来做客?”
“啊?”
这下真的失态了,完全没想到盛先生会邀请她上门—这是同意她和盛赞谈恋爱了?再看他们的表情,绝非开玩笑或捉弄她。
不过,她却说了一句可能扫兴,但必须要说的话:“对不起,伯父伯母,我不能来。”
“为什么?”
盛赞大吃一惊,这么大好的机会,可是许多漂亮女孩打破头也要抢的。
“家父去世还不到一个月,我还身带重孝,就来参加盛赞的生日家宴,这样不太好吧?”
没想到是这个原因,盛先生郑重地问她:“你自己介意吗?”
“我—”她尴尬地抬头看了看盛赞的父母,“我只怕伯父伯母介意。”
盛太太爽快地抢话道:“小麦,只要你自己不介意就可以了。你以为我们是那种很迷信的家庭吗?我从来不相信这些东西的。何况,你父亲是因公殉职,他的事迹在全国的新闻里都有报道,他是个优秀的警察,你一定为你的父亲而骄傲,还有什么可忌讳的?”
这番出乎意料的话,简直让田小麦受宠若惊:“好的,我一定来!”
终于,小麦的手被盛赞握住了。
第十四章
12月7日,凌晨。
距离前男友(可以不用“前”了吧)的生日还有三天。
这些天来小麦勤做脸部美容,紧急恢复瑜伽训练,几乎每天都与男友约会。为避免长青春痘,她再也不熬夜上网,暂时戒掉了淘宝。
小麦期待自己是那个幸运的灰姑娘,渴望做一个幸福的梦。
可是,她依旧梦到了那条沟,那条将荒野分割为两个不同世界的深沟。
就在坠入沟底的刹那,《FirstLove》的铃声将她拯救出来。满身冷汗地睁开眼睛,打开手机,屏幕却显示着钱灵的名字。
她?现在是凌晨三点。
接起电话,电话那端传来钱灵急促的喘息声,如同蛇在爬行:“小麦,我刚才做了一个梦,梦到我们高三那年,那个大雾弥漫的清晨,梦到我们看到过的那一切!”
“我们看到了什么?”
“你忘了吗?”
“是,我什么都不记得了!”小麦却没忘记安慰她。“你别害怕!到底发生过什么?”
“那张脸!那张可怕的脸,还有,那条丝巾。”
听到最后两个字,她的心绷了起来:“丝巾?什么颜色?”
“紫色!”
手机差点掉到床底下,小麦下意识地缩进被窝,刚给她带来好运的紫色丝巾,正躺在衣柜抽屉的深处。
“紫色丝巾?发生过什么事?”
“那是你和我亲眼看到的,我不相信你会忘记!”
“对不起,我真忘了。”
钱灵苦笑道:“就算你忘了所有事,但还有一件事,那么多年过去了,我想要告诉你!再给你看一样东西,我现在能见到你吗?”
“现在可是凌晨三点!要不明天吧,中午我就去看你!”
“好,我等你!”
“快睡吧,睡着就没事了,晚安。”
挂断这个凌晨来电,田小麦才把手机关了。黑暗寒冷的床上,她辗转反侧许久。明天会听到怎样的秘密?

第十五章

五小时后。
即便没有刺耳的闹钟,生物钟也会强迫小麦醒来,必须在八点半出门,才能赶上那班过江地铁,以免迟到被老板臭骂。上班的地铁中,她打开手机,收到一条短信——
“等你来,我们一起把秘密从坟墓里挖出来。”
发信人是钱灵,发送时间是凌晨三点二十分。
拥挤的地铁车厢,田小麦越想越觉得奇怪,这不是钱灵的说话风格,她从来都是很直接地说大白话,更没发过这种文艺腔的短信。
走出地铁,她给钱灵回了一个电话。
“对不起,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既然钱灵迫切地想要见到她,肯定会一直开着手机,随时可以与小麦联系,为何又突然关机了呢?
小麦疑惑地走进写字楼,如往常一样开始白领的一天。可是,整个上午她都心神不安,耳边不时响起凌晨时分,钱灵在电话里说的那些奇怪的话。她也不时看看那条短信。
“等你来,我们一起把秘密从坟墓里挖出来。”
忐忑不安地等到了午休时间,她又给钱灵打了个电话,依然关机。她立即打电话到钱灵上班的公司,才听说钱灵今天没去上班,也没打过电话请假,目前谁都联系不上她。
难道钱灵生病了?同时手机又坏了,病得出不了门,所以才联系不上?
尽量往好的方面去想,心里却慌得厉害,不是说好了中午去见她的吗?小麦立即向主管请了半天事假。
半小时后,出租车停在静安区一条幽静的马路边。周围都是三十年代的小洋楼,围墙上伸出香樟树叶,紧锁的铁门里庭院深深。去年,钱灵因为与父母吵架,独自从家中搬出来,在位于市中心的这里单独租了套房子。小麦来看过她一次,还很羡慕这闹中取静的好环境。
小麦按响铁门外的门禁,但半天都没动静,只得又用力敲响铁门,这才有个肥胖的女人来开门,想必就是房东。
来到底楼的钱灵家门口,不想轻轻一推门就开了,房东太太也感觉奇怪:“平时都是锁得好好的啊。”
进门是个幽静的小院子。泥地上种着许多花花草草,最醒目的是一株梅树——这是钱灵最中意的植物,恐怕也是这套房子最吸引她的所在。
从小园子直接进去是客厅,小麦叫了一声:“钱灵!”
空气中似乎传来寂静的回声。客厅的门居然也没关!
底楼只有一室一厅,小麦小心地往里走了几步,推开虚掩的卧室门,终于看到了钱灵。
钱灵死了。

第十六章

钱灵倒在卧室地板上,穿着宽松的白色睡衣,乌黑长发如瀑布散开,对着苍白的脸庞,像绽开了一朵白蕊黑瓣的花。
她的眼睛,曾经迷人的眼睛没有闭上,露出恐惧,疑惑和意外的神情,看着如约而至的田小麦。
小麦确信自己足够坚强,不会像房东太太那样尖叫着逃跑。她只是怔怔的站在原地,像一尊雕塑,僵硬地伫立在死去的死党身边——不是说好了“一起把秘密从坟墓里挖出来”?现在,田小麦已经准时来到,钱灵却永远不能说话了。
不过,真正让她的思维凝固起来的,是围绕在钱灵脖子上的一抹紫色——
丝巾。
紫色的,丝巾。
第一眼,她感觉是幻觉。会不会是自己把深埋在抽屉里的丝巾,幻想到了钱灵的脖子上?或者,钱灵没有死,只是躺在地上要和她玩一个恶作剧?
第二眼,她才确认钱灵的确死了!确认缠绕在她脖子上的丝巾,就是自己上个月从“魔女区”买的那种——同样水晶般的紫色,同样奇妙的植物花纹,同样的波斯伊斯法罕风情,几乎就是同一批产品,甚至是同一个人织出来的!
没有第三眼了——小麦的眼神定格在丝巾上,丝巾像一块自己磁铁,牢牢吸住她的眼球,让她丝毫无法移动;又像一条紫色毒蛇,不知不觉已缠上她的脖子,让她完全无法逃脱。
丝巾越收越紧,呼吸越来越困难,想象中紫色的蛇,令她渐渐窒息……
唯一无法被抑制的,是田小麦的眼泪。
当温热的泪水打湿地板,死去的美人渐渐冰凉,窗外的黄叶纷纷凋落——她闻到一股淡淡的气味,似曾相识的气味,从钱灵的尸体上飘出,确切地说是从丝巾深处飘来。
那是十年前某个清晨的气味,可以背大脑遗忘,但不会被鼻子遗忘。

第十七章

“她没说到过其他人?”
“没有。”
“也没说到过特别的事?”
小麦觉得自己快被逼疯了,退到角落摇头说:“对不起,凌晨她打来那个电话的内容,我已经全都说过了!我也给你看了那条她发的短信。”
“嗯,短信时间如果没错,应该在她遇害前不久。”
“我很后悔!凌晨三点通电话时,她希望当时就能见到我,如果我不贪睡,立刻从床上爬起来出门的话,或许还可以挽救她的生命!”
“不是你的错,没人会因为这样一个电话,而在凌晨三点出门的!”
负责这桩凶杀案的警察反复追问了半个小时后,总算安慰了小麦一句。
他是田小麦的老熟人。
十五年前,当时他从警校毕业不久,便跟随小麦的父亲,参与侦办了南明路杂货店凶杀案——这也是田跃进三十多年警察生涯里,仅有的还没抓到凶手的两桩案子之一。当年初出茅庐的警察小王,如今已是破案无数的警官老王。上个月小麦的父亲因公殉职,也是老王在帮忙料理后事。
根据现场的情况,初步判断钱灵是被丝巾勒死的,如果法医的报告能够证实——那么这起案件的作案手法与1995年的南明路凶杀案完全相同。
房东太太也被警察问得快要崩溃了。这栋老洋房是祖辈传下来的,到这一代已败得只剩下房子。洋房的大部分出租给一家广告公司。晚上,除了独居的房东太太,只有钱灵租住在底楼一套带小院的单元里。房东太太表示,昨晚并未有异常情况,整晚她都睡得很沉。警察也证实门锁没有被破坏的痕迹,更没有迹象显示有人翻墙而入。房东还说钱灵在这里住了一年,晚上多半在外面,平时也很少打照面,但每次付房租她都很爽快。虽然怀疑钱灵的社会关系复杂,但房东从没见过钱灵带男人回家,屋里也没有发现男人的用品。
目前,最大的嫌疑对象竟是房东太太。
至于动机?如果她真是凶手的话,当然不会把动机交代出来的。
不过,想起十五年前的南明路凶杀案,警官老王认为房东太太作案的可能性极小。
警方未在现场找到钱灵的手机,估计已被凶手拿走。
现场还有一样特别的东西。
死者的床头柜上,有一张黄色便签纸,上面用蓝色的圆珠笔,写着一行潦草的字迹——
我杀过人
短短的四个字,就像四根金针,插入小麦的眼睛。
警官老王自嘲似的说:“此地无银三百两?凶手告诉警方,他是一个连环杀手?”
“不。”田小麦已变得异常冷静,“这是钱灵的笔迹。”
“死者字迹写的?”
“我和她是从初中到高中同班六年的死党,当然认得她的笔迹,绝不会有错!”她一下子就想明白了,“钱灵要告诉我的秘密,恐怕就是这四个字!”
“你能想到她杀的人是谁吗?”
“不,完全想不到!”
钱灵曾经杀过人?
天哪!小麦记不起来,什么都记不起来了!与死党共同度过的时光,十八岁的似水年华,几乎完全遗忘了!
她杀过谁?

第十八章

十二月,夜凉如水。
死去的美人早被送到公安局去做尸检,只剩下钱灵伤心的父母。这对送走黑发人的白发人,哭泣数个小时后,才坐下来收拾女儿的遗物。小麦一直没有离开,帮助他们料理后事——她对应付这种事已经有了经验。这也注定自己离死神已越来越近?
她想在死者遗物里找到一样东西。
耳边犹记钱灵在电话里说的:“我想要告诉你!再给你看一样东西。”
还有,那条她临死前发来的短信:“等你来,我们一起把秘密从坟墓里挖出来。”
必须找到它——无论多可怕的秘密,无论埋藏在谁的坟墓中,小麦发誓要亲手挖出来。
“日记本。”
忽然,钱灵的妈妈自言自语了一声。
“什么?”
小麦托着死党妈妈的肩膀,以防她倒下。耗在她还算坚强,刚整理完女儿卧室所有角落,这位沉浸在悲伤中的母亲抹着眼泪说:“钱灵的日记本不见了。”
虽然,许多当年记忆都模糊了,小麦却依稀记得钱灵的日记本——高中时没完临睡前,她都在寝室悄悄写日记。只是钱灵从不给别人看,一直将它牢牢锁起来,就算死党小麦也没看过。
“阿姨,您确认日记本在这里吗?”
“她从家里搬出来的时候,我亲眼看到她拿走了日记本。”钱灵的妈妈接过小麦端来的一杯热水,“她早就不写日记了,但绝不会把日记本扔掉。”
看着窗外庭院的梅树,黑夜中的轮廓让人倍感凄凉,田小麦明白了——钱灵要告诉她的那个秘密,就隐藏在高中时代的日记本里,可惜却被凶手拿走了,或藏在某个更隐蔽的角落。
难道,凶手也和那个秘密有关?和自己丢失了的青春记忆有关?
脑子浮起那条紫色丝巾,想起钱灵在电话里说到的丝巾,还有1995年那桩未破的命案。
紫色丝巾?
陪伴钱灵的父母离开凶案现场,已接近于子夜4020电子书。小麦一路上用手捂着喉咙,似乎空气中也藏着一条丝巾,随时随地都会收紧,转眼间就能让她窒息。
孤身一人回到家中,小麦把所有门窗检查了一遍,强迫症般地反复开关窗户。
她住了杯浓咖啡,迫使自己打起精神,即便整夜都睡不着也没关系。她害怕自己一旦沉入睡眠,恶鬼就会潜入她的床边……
“等你来,我们一起把秘密从坟墓里挖出来。”
田小麦又看了一眼存在手机里的短信,开始绞尽脑汁地回以,自己十年前的高中时代。
可惜一切都是徒劳,记忆也如一条深深的沟,现实在这边,过去在那边,跨过去就会粉身碎骨。
也许,丢失的记忆里藏着一些极度危险的东西,以至于自己选择性失忆了?
当年朝夕相处的同学们,大多已失去联系,手机通讯录里高中同学只有钱灵一个人。
她想起了一个人,或者说不是人——“魔女区”。
既然能够买到1995年的记忆,也同样能买到2000年的记忆。
打开“魔女区”首页,黑色大门里飘出一行字:本店可以买到你想要的一切。
略过所有宝贝,直接打开阿里旺旺与店主对话。
“在吗?”
凌晨,两点,没想到只隔几秒钟,店主就回复到:“在。”
“我想再买一次记忆。”
小麦知道,为了找回记忆,将要付出的代价,将不仅仅是金钱。
“哪一年?”
“2000年,春天。”
她补充了一个“春天”,那是高三的下半学期,也是高考前最残酷的一个学期。
“好的,拍下这个定制产品。”
底下出现一个链接。
手指颤抖着打开链接,这个定制产品竟开价五千元,抢钱吗?
不过,再贵也要买下来——有些记忆既可能是噩梦,也可能是无价之宝。
迅速完成付款,她倒掉浓咖啡,钻回寒冷的被窝。原以为会失眠一宿,却没想到很快睡着了。
只是,噩梦如期而至……

第十九章

田小麦从戴着头盔的快递员手里接过一个快递的文件袋,摸起来却像本厚厚的书。
忍到下班回家,把自己关在卧室,她小心地打开快递袋。
“咦?”
居然……居然是高中语文课本!
那熟悉的感觉,让她心软了下来。鼻子也莫名其妙地发酸,眼泪像黄梅天的雨,淅淅沥沥落下来,砸在凝固记忆的语文课本上。
这就是十年前的版本,几乎每一页小麦都熟得可以背出来!
可惜,这本书不是自己用过的,淘宝上可以买到很多这样的二手教科书。
淡淡一本语文课本,还不能唤醒沉睡的记忆。
翻到古典诗词部分李清照的《声声慢》那篇,发现书页里夹着一样东西,原来是一条折叠成书页大小的丝巾!
紫色的丝巾。
就是那样的紫色,那样的蚕丝材料,那样的奇妙植物花纹。
战栗着打开丝巾。触摸其冰凉光滑的表面,也触摸到自己的十八岁。
这是她亲眼看到的第三条这样的丝巾。
第一条还藏在她的抽屉里。第二天勒死了她最好的朋友钱灵。第三条却是从“魔女区”买来的“2000年春天的记忆”的一部分。
Esfahan
也许,世界上这样的丝巾不超过一百条!
看着丝巾底下语文课本的那一页,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条丝巾,这一页课文,这一首宋词。
她真的想起来了。
这是她的青春,她的似水年华,她紧缩在内心最深处的一幅画。
慕容老师……

2000年的记忆,第一章

2000年。
春天。
一个细雨霏霏的下午。
紫色丝巾——打成花苞般漂亮的结,缠绕在一根雪白脖子上,雨天潮湿昏暗的教室,柔和的日光灯,照着丝巾诱人的紫色,发出明亮而柔和的光泽,像教堂里的烛光跳跃闪烁。丝巾上点缀着白色花纹形状奇异的植物图案,仿佛巴比伦塔下的花园,抑或装饰《一千零一夜》封面的图版。
系着这条丝巾的女子,转身在黑板上写出一行粉笔字,却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课本里李清照的《声声慢》,加上这动人的背影,大波浪的暗紫色卷发,不时摆动的束腰长裙,颈后露出的那抹丝巾,把几年后的穿越故事,提前送到十八岁的田小麦眼中。
这是南明高级中学,高三(2)班的教室。小麦坐在靠窗第二排,窗外展开有毒的夹竹桃花朵,而点在玻璃上纵横如溪流,女老师系着一条紫色丝巾,风情万种地站在黑板前,回头却以严厉的目光注视着学生们。
老师有个古老而神秘的姓——慕容。
这是小麦担任语文课代表以来,第一次看到慕容老师的这条丝巾,它如同一块紫色磁石,牢牢吸住她的目光。全班女生都暗暗赞叹,羡慕与嫉妒——天底下居然有这么漂亮的丝巾?偏偏未在如此漂亮的女老师身上,老天慰勉太不公平。
慕容老师总扳着一张冷艳的脸,对那些目不转睛盯着她的男生更视若无睹。她不时叫学生回答问题,不管答案正确与否,都会批评挖苦一番——除了一个人。
田小麦,她是慕容老师最喜欢的学生,每当她以向往和崇拜的目光投向老师,就会被报以甜美的微笑。小麦时常幻想,自己十年以后若也能像老师那么迷人,像她那样系上一条紫色丝巾,就真的完美了……
有人用胳膊肘捅了捅她,是同桌兼同寝的死党钱灵。小麦慌忙回复正襟危坐,刚才看慕容老师的丝巾着了迷,半边身体竟斜靠到钱灵肩膀上。
钱灵做了个鬼脸——有时候,小麦也会羡慕这位死党,她总能把自己打扮得光彩夺目,又不违反学校禁止学生化妆的规定,同时还把学校里众多追求者打理得服服帖帖。
下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