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悬疑小说上一章:心理罪前传 《第七个读者》
- 悬疑小说下一章:心理罪之暗河
“嗯,我刚才说…4楼404。怎么?”
方木没有回答邰伟,而是直愣愣地看着屋角出神。
邰伟莫名其妙的看着方木,过了好一会,听见方木轻轻的念叨着:“1、2、3、4…”
正想问他,方木却缓缓的开口了:“邰伟,并案调查吧,”他转过身来,眼睛里闪着奇异的光,“是数字。”
“什么数字?”邰伟更加摸不着头脑了。
“我可以肯定是一个人干的,因为每一次,凶手都在现场留下了受害者的编号。”方木坐在床边,“只不过他不是以受害者的个数,而是以犯案的次数为顺序。到目前为止,从1到4。”
“我不明白。”
“7.1案件,那个被砍断双手的男生,你还记得他是干什么的么?”
“那个案子我了解的不多,不过我记得好像是校足球队的守门员吧。”
“守门员一般穿几号球衣?”
“…不知道,法国的巴特斯穿16号。”就这点信息,还是方木差点被马凯咬死那天,邰伟从走廊里路过值班室,无意间在电视里看到的。
“1号。而且曲伟强肯定穿1号球衣,因为我参加过他的球衣退役仪式。”
“1。我明白了,医院杀人案发生在第二候诊室,这是2。那么3呢?”邰伟抓着头,苦苦思索着。
方木的心中早就有答案了。
“那个送尸体的货箱。”他慢慢地说,“你还记得那个货箱的样子么?”
“那个adidas货箱?”邰伟不解的问,“有什么特殊的?”
“三叶草。”方木苦笑了一下,“我早该注意到的。”
感到懊恼的不止他一个人,还有邰伟。此刻,邰伟清楚地回忆起,那个adidas货箱的侧面印有adidas特有的logo——三叶草。那个货箱不知道看了几百遍了,怎么就没有发现呢?
“4楼404教室,而且尸体就在第四排发现的。不用说,这是4。”邰伟哑着喉咙说。
突然间,313寝室里的两个人好像被某种沉重的、黏黏的,甚至带点腥臭味的恐惧死死罩住。一时间,两个人都不说话,方木看着地面,邰伟看着方木,任由那恐惧如不停偷笑的大蛇,在他们之间来回游走,不时吐出信子,露出毒牙,高傲的欣赏两个人的惊恐与无助。
良久,邰伟艰难的说:“还有几个?”
方木长长的呼出一口气,摇摇头,“不知道。”
寝室里重新陷入沉默。过了好一会,邰伟试探着问方木:“会不会是一种巧合?”
“我觉得不是,”方木面色凝重,“从1到4,而且全发生在J大附近,死的不是学生,就是教工家属。不至于巧合到这种地步。”
他猛地站起来,拿起那几本材料,啪地一声拍在桌子上。
“我建议警方并案调查。”他盯着邰伟,目光炯炯,“而我要做的,就是继续了解这几起案件。希望——”方木舔舔发干的嘴唇,“到4为止!”
死者辛婷婷的死因是机械性窒息,凶器应该是一条绳子。在死者的血液内发现了甲基三唑氯安定的成分,怀疑死者是被麻醉后勒死的。死者的全身皮肤被剥掉。被剥掉的人皮像一件衣服一样被“穿”在了摆放在死者身边的塑料模特身上。现场图片显示,尽管死者身高接近170CM,但是,对于那个男塑料模特来讲,人皮衣服还是小了点。除了勉强遮住躯干、左右上臂和大腿之外,塑料模特的其他部位都在外面露着。从剥皮的手法来看,凶手的技巧并不高明。但是给模特“缝制”人皮衣服的针脚细密整齐,看得出凶手是个细心且耐心的人。
现场发现了一部还在转动的CD机,从CD机纪录的播放时间来看,是在案发当日凌晨1:45分启动的。可以肯定,那也是凶手将尸体和塑料模特摆放进教室的时间。
死者正在“听”的音乐是一张老唱片,70年代非常流行的披头士乐队的一张专辑:《Revolution9》。
这是让警方和方木最感到头疼的事情。相对于杀人、剥皮而言,这明显是一个意味深长的附加行为。而让死者听音乐,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尽管不少人觉得并案调查的理由有点牵强,不过最终还是得到了市局的批准,并专门成立了专案组,邰伟、赵永贵是专案组的负责人。前三起案件中已经中断的线索被重新捡起,彻底追查。其中两条线索是目前侦查工作的重点:
一是医院杀人案中毒品的来源。海洛因并不是可以轻易取得的犯罪工具。所以警方认为,如果能够在全市范围内找到海洛因的买家,也许可以确定凶手的身份,至少可以得到凶手的部分特征。
二是车辆。方木曾经向邰伟提出,凶手应该是一个有车的人。这一点与警方不谋而合。因为第一起、第三起和第四起案件的发案现场都不是第一现场,且都需要搬运尸体。如果徒步搬运的话,一来费时费力,二来容易被发现。而J大共有西、南、东三个校门,三个校门在夜里11时左右均关闭,外来车辆如果进入校园的话,肯定会被门卫发现。所以,初步考虑作案车辆应该来自于校园内部。
一个星期后,两路人马分别将信息反馈回专案组。负责查找毒品来源的一队人动用了特情,在全市范围内的吸毒人员范围内进行排查,没有发现可疑的毒品买家。但是,却得到了一条重要情报:9月下旬,一个吸毒者在深夜外出购买毒品后,在回家路上被人袭击,钱包和刚刚购买的海洛因被抢走。该吸毒者虽然被打伤,但是由于心虚没有报案。警方对该人进行了询问,但是当时被毒瘾折磨得几乎丧失理智的他对当晚的袭击者毫无印象。最后警方也只好对他处以劳动教养了事。
查找车辆的一队人对经常停放在校园内的车辆进行了彻底排查,毫无结果。不过细心的干警随后对校园周边与外界沟通的各个可能的出入口进行了勘察,结果在学校北侧的栅栏处发现了一个缺口。原本竖立的铁条栅栏被人锯断了一根,又将锯断的铁条虚装在原处,可以随意将其拆卸下来。留下的缺口可以容许一个人通过。而从这个缺口进入校园后,步行1分钟后可以到达综合教学楼(第四起案件的发案现场),步行5分钟后可以到达体育场(第一起案件的发案现场)。缺口外残留车辙的痕迹,但已无鉴定价值。初步认定,凶手就是从这里出入校园的。
通过以上线索及公安厅犯罪心理研究室的分析,凶手是一个经济条件较好,聪明健壮,熟悉校园及周边环境的人。
这个结论和方木的设想大致相同。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深秋的中午,方木和邰伟坐在篮球场的长椅上。邰伟把刚刚得到的消息告诉了方木:那个披着人皮外衣的塑料模特的生产厂家已经找到了。但是本市销售这种塑料模特的专营店有上百家,很难找出那个购买者。邰伟说“还在排查中”,可是方木也听出他对此并不抱太大希望。
今天的阳光出奇的好,邰伟坐在椅子上用力舒展着筋骨,仿佛能感觉到丝丝阳光慢慢地渗入到骨缝里,暖暖的很舒服。邰伟点燃一根烟,软塌塌地靠在椅子上,心想要是他妈的没有这些烦人的案子,今天该多么愉快。
身边的方木与邰伟心境相似,沐浴在深秋的阳光里,方木也感到通体酸软,眼皮发沉。几天来,方木一直在夜以继日地研究四起案件的案卷。查资料,做笔记,还要躲着好奇心空前高涨的杜宇。严重缺乏睡眠的他此刻只想好好的睡一觉。然而,尽管在这暖如春日的阳光下,舒舒服服的闭上双眼,他的脑海里还是一遍遍闪现案卷里的文字和图片,就好像有人用刻刀把它们深深地刻在了大脑上一样。
警方分析得不错,这是个相当聪明的家伙,如果指望他自己疏忽大意而留下蛛丝马迹的话,几乎不可能。要想抓住他,只能从他的行为里逐步分析、归纳他的特征。然而,在这四起让人越来越感到困惑的案子里,究竟能告诉方木什么呢?
这也是几天来让方木最感头疼的事情。从以往的经验以及现有案例来看,连环杀手在连续犯案的过程中,总会为了满足心理或情感方面的某种需要而实施某一种特殊行为。这种行为,往往被称为犯罪人的“标记行为”。辨别并分析标记行为对侦破连环杀人案件极为重要。一来,这是并案分析的依据,二来,也是探求凶手作案动机的重要信息。因为它总能很好地反映凶手潜在的人格、生活类型和经历,能够在犯罪人、被害人、现场三者的互动中找到相应的证据。
毫无疑问,凶手在作案的过程中,对于犯案数字的精心安排,显然不是一种巧合的结果。在没有掌握更多的事实情况之前,对于数字,只能将其理解为一种挑衅。而凶手在四起案件中的其他一些特殊行为,能否被视为是一种标记行为呢?
从表面上来看,这些行为似乎具备标记行为的特征:第一起案件中将被害人王倩肢解,将曲伟强双手斩断并移尸体育场;第三起案件中将手中塞有陶片的被害人金巧送回,并附上拍摄了死者下体的录像带;第四起案件中将被害人辛婷婷的皮剥掉。这些行为显然都需要凶手付出额外的时间、耐心、技能以及风险,这已经远远超出了逃避侦查的需要,而是为了使凶手自己获得某种满足。
然而,这正是最让方木感到困惑的部分。因为上述看起来特征明显的标记行为,既无法表明犯罪人持续性幻想的升级或变化,也并没有在持续性的案件中保持稳定。换句话来说,现有的所谓“标志行为”无法充分反映凶手的人格和心理特征。
第一起案件中,凶手对王倩进行了性侵犯,然后将其肢解,按照乔老师的说法,凶手将其拼回人形是出于对死者“重新塑造”的渴望。杀死曲伟强并斩断其双手是出于嫉妒的内在动因。然而现有的侦察结果证明“情杀”的思路是错误的。而现场发现的注射器更是无法解释。
第二起案件中,死者是40余岁的中年妇女,无性侵犯情节,性犯罪的特征并不明显。让人迷惑不解的色情漫画书被方木认为是出于羞辱死者的动机。现有的结果同样不能证明这一点。
第三起案件中,死者遭到凶手性虐待致死,录像带和陶片都表现出凶手的性心理异常。也反映出凶手对女性身体强烈的支配欲。
第四起案件中,死者被剥皮,身边的塑料模特则表现出凶手有异装癖的倾向。虽然在性心理学角度来看,异装癖会引发性虐待倾向。但是很少听说有性虐待者会转变为异装癖,更难想象一个人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从一个性虐待狂转变成一个异装癖。
如果说这是一个人格分裂者的话,那他分裂的就不是二重、三重的问题,很可能是多重。
也许他早晨起床,自己都不知道此刻属于哪个人格。
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我有个想法,”一直在一旁懒洋洋地坐着的邰伟开口了,“相信你也察觉到了,每一起案件中都有无法解释的特征,似乎都与当起案件毫无关联。第一起案件中插在死者胸口的注射器;第二起案件的色情漫画书;第四起案件的CD。这似乎都在暗示下一个死者特征和作案手法。”
“哦,你说说看。”
邰伟来了精神,“其实当我得知在第一个现场发现注射器之后,我就有这种感觉。”他目光炯炯的看着方木,“第二个案件中,死者死于医院。这是巧合么?而且,在死者的包里发现的色情漫画书中,有大量的性虐待描写。而第三起案件中的死者,恰恰被性虐待致死。”
邰伟作了个劈开的手势。
“我觉得,每一起案件都可以一分为二来看待。每一个看似与案件无关的物证,其实是在提示下一起案件的特征。”
方木没有搭腔,其实,这种想法他也有。邰伟没有提及第三起案件中的陶片。而对于陶片及其作者的背景资料,方木已经掌握了不少。那个陶制花瓶的作者葛瑞森·派瑞是个异装癖者。而在第四起案件中,凶手将死者的皮披在男塑料模特身上,正是表达了凶手变成另一种性别的渴望。
如果这种假设成立,摆在面前的就有两个问题:一、凶手的动机?二、第四起案件中的CD又在暗示什么?
方木疲惫地按按太阳穴,对于这样一个精神极度混乱的人,猜测他脑子里的想法,难度可想而知。
“不管怎么说,我觉得下一个被害人还会在这个学校里,而且…”
“而且会和5有关。”邰伟阴沉着脸替他把话说完。
要不要告诫这个校园里的所有人远离与5有关的事物?两个人茫然的环顾着身边来来往往的人,那些脸上带着甜蜜微笑,对生活充满美好憧憬的人。
第五阶梯教室。
男生五舍。
五食堂。
第五跑道。
五号球场。
…
尽管阳光依旧灿烂,方木和邰伟仍然感到了阵阵阴冷。
已是深秋。
第十七章 猪
今天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天。
乔老师上午把方木叫到了心理咨询室。他先是问方木是否插手了校园里的几起案子,方木心里嘀咕着上次是你让我参与分析的呀,嘴里吞吞吐吐的支吾着。乔老师一瞪眼睛,方木就老老实实的把他所了解到的情况一五一十的告诉了乔老师。乔老师听完皱着眉头连吸了两根烟,接着莫名其妙的嘱咐了方木几句诸如注意安全之类的话,就挥挥手让他走了。
尽管感觉到乔老师对自己的不满,可是想到如果乔老师肯参与案件的话,抓获凶手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方木多少感到一点心安。
可是下午发生在自习室里的事则让方木感到尴尬万分。
邰伟复印了一些材料给方木。方木希望能在其中再找出一些蛛丝马迹。于是下午,他就在自习室里找了个不太引人注意的角落里看材料(杜宇正和张瑶在宿舍里腻着)。
当邓琳玥向方木走过来的时候,方木正在看那几本色情漫画的复印件,根本没注意到她。
“你好。”她笑吟吟的打了个招呼,“你也看漫画啊,哪一部?”
邓琳玥好奇地俯下身子,方木想盖住那些捆绑着的、一丝不挂的肉体,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邓琳玥怔怔地看了几秒钟,脸红到了耳根。
“嗯…品位很独特啊。”说完,她连看都不敢看方木一眼,就飞快的走开了。
方木忙要解释,可是邓琳玥已经走出了教室。
“靠!”方木把材料摔在桌子上,心想他妈的这日子没法过了。
仿佛还嫌不够乱似的,傍晚的时候,邰伟突然打来电话。
“我在蔡家屯,你马上来,打车来!”邰伟的语气很急。
“怎么了?”
“还能怎么了,这次事情大了,你快来吧,快到的时候给我打电话,我去接你。”说完,邰伟就挂断了电话。
蔡家屯位于城郊,居民属于城镇居民。虽然无地可耕,但是,这里的居民仍然保持着农民的习惯,天黑了之后,只要吃过了饭,就纷纷关了灯睡觉。尽管不到19点,村子里却是漆黑一片。只有一个地方,灯火通明,还能看见警灯在无声的闪烁。
看到站在路边吸烟的邰伟的时候,方木的心不由得一沉。远远望去,邰伟佝偻着身子,竖起衣领,头发被秋风吹得东倒西歪,借助身边吉普车的车灯,能看见邰伟脸色阴沉。认识了这么久,还是第一次看到他这副样子。
当方木跳下出租车,向他走来的时候,邰伟扔下烟头,居然咧嘴冲自己笑了一下。
我能理解你此刻的心情,不过别笑了,让人感到彻骨的冷。
“打车用了多少钱?我给你报销。”在吉普车上,邰伟心不在焉的问。
“不用了。”
邰伟似乎也不想在这些小事上过多纠缠,闷声不响的开车。
几分钟后,邰伟和方木一前一后的走进一户农家小院。
院子里被足有100瓦的大灯泡照的雪亮,头顶上的光只照下来,院子里的人一个个显得面色苍白,形同鬼魅。
“嗬,终于来了。”一个蹲在墙角的人突然开口了。
方木寻声望过去,是一个法医,以前在马凯那个案子里见过。
旁边蹲着另一个人,抬头看了方木一眼之后,就把头低下去,一声不吭的吸烟。
这个人也认识,方木知道他叫赵永贵,曾经在乔老师的心理咨询室里和他见过面。
整整一个院子的人都在看他,方木一时间有点手足无措。
“这边。”邰伟在院子角落里招呼他。
还没等走近,方木就闻到了一股刺鼻的气味,这是一个用碎砖、木板和树皮搭成的一个猪圈。
方木小心的走近,借着那盏大灯泡的光,猪圈里的情形一览无遗。
里面的烂泥足有半尺厚,到处散落着猪食,猪食槽倒扣着,一半都陷进了烂泥里。这是一个邋遢无比的养猪户。
猪圈里一只猪都没有。尽管看起来卧在烂泥里的那个纹丝不动,浑身黑乎乎的家伙很像,不过方木还是肯定那是一个人。
“那是…谁?”方木抬起手,声音低哑地问。
邰伟没有回答他,而是递给方木一个物证袋,里面有一个沾满污泥的,打开的证件。
右上角,一个金发碧眼的白人男性没心没肺地咧着嘴笑着。托马斯·吉尔,美国国籍,J大公共外语部。
死的是个外国人,就像邰伟说的,事情大了。
方木猛地抬起头,四处环视,似乎在寻找着什么东西。
邰伟知道他在找什么,又递过一个物证袋,里面是一块手表,同样污秽不堪,但是能看见时针、分针、秒针都停在“5”上。
方木怔怔地看着那块手表。第五起杀人案。
“邰伟,怎么样了,可以开始了么?”那个法医大声喊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耐烦。
邰伟转身作了一个“开始”的手势,回过头来对方木解释说:“我让他们等你来看过现场之后再进行勘查,虽然派出所的人破坏了一些痕迹。我知道,现场的原始记录对心理画像很重要。”说完,颇为自得的冲方木挤了挤眼睛。
方木勉强挤出一丝微笑。
两个穿着雨靴的警察跳进猪圈,费力地把尸体抬出来,放在院子中央的一块塑料布上。
死者身材不高,一米7左右,在美国人里应该算个矮子。尽管全身糊满烂泥,但是仍然能看见几处露了骨头的伤口。
“靠,估计被猪啃了很久了。”法医一边戴上手套,一边皱着眉头说,“邰伟,你先忙你的,这个样子,”他指指尸体,“估计得验一阵子。”
邰伟点点头,带着方木走进了屋子。
穿过乱七八糟的摆放着炊具和农具的堂屋,他们进了里屋。
里屋同样灯火通明。一个干瘦的农民模样的人老老实实的坐在屋角的小板凳上,估计是报案人。两个警察坐在炕沿上,中间的小炕桌上摆着询问笔录。
见邰伟进来,两个警察停止了询问,站了起来,屋角的农民也赶忙站了起来。
邰伟挥挥手示意他坐下,伸手拿起了询问笔录,翻了几页,对仍然紧张地站着的农民说:“把你刚才所说的话,再说一遍。”
报案人一脸苦相地说:“我都说了好几遍了,领导,我还没吃饭呢。再说,我的猪还在隔壁吴老二家,这抠门肯定不能给我喂猪。”
“领导”保证了请他吃饭以及他的猪的晚饭之后,他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开了口:
“我那个败家媳妇昨天下晚跟我干了一仗,回了娘家。我在小卖店打了一下午扑克,下晚5点多钟的时候,就回来了。一进院子,我还寻思这猪一天没喂了,不得嗷嗷叫唤哪?还挺好,一声都没吭。我热了一锅猪食,就去喂猪了。喂猪的时候,我寻思省点电,农用电多贵啊,6毛八一个字,你们城里才3毛9一个字吧?(此处批评国家农民政策近2分钟,直到邰伟不得不提醒他说正题)”
“哦,我说到哪了?哦,对了,省电——我就没开灯,可是我查来查去觉得不对,我家只有4口猪啊,圈里怎么有5头?我还以为是隔壁吴老二家的猪跳到我家来了,我正高兴呢,发现这口猪卧在那不吃食,我拿棍子捅捅它,也不动弹。后来我拿手电一照,我的妈啊,那是个人啊!我就报警了,派出所的人来了之后,从他身上翻出个工作证,就给你们打电话了。”
这时法医进来了,在堂屋里拧开水龙头哗哗的冲着手上的泥。
邰伟在屋里喊了一嗓子:“怎么样?”
“失血性休克。”法医边甩着手上的水边走进来,“有些被猪啃掉的地方还得仔细验验,不过至少被捅了14刀。”
他朝报案人努努嘴,“也不怪他把死者看成猪,那家伙挺胖的,足有个180来斤,嗬嗬,你的猪可是饱了口福了。”说完,看着所有人皱眉欲呕的模样,嘎嘎的笑起来。
邰伟小声嘀咕了一句“变态”,扭头去看方木,却发现他正盯着屋角出神,嘴里喃喃自语:“猪…猪…”
邰伟刚要开口问问,方木却先开口问报案人:
“你刚才说,你把死者看成了猪?”
报案人吓了一跳,“是,是啊。天那么黑,这几个家伙一个个都是黑乎乎的。再说,在猪圈里趴着,还能是什么?”
方木转头面向邰伟,邰伟看到方木脸色苍白,唯独目光咄咄逼人。
“那张CD呢?”
“什么CD?”一时间,邰伟有点转不过神来。
“上一起案件,404教室!那个被剥了皮的女生正在听的那个!”方木急的有点语无伦次。
“在局里。怎么了?”
邰伟话音未落,方木已经抬脚往外走了。
“回去,拿那张CD!
邰伟一路拉着警笛,风驰电掣般地赶回市局,物证科的人却已经下班了。
“没办法了,只能等到明天再说了。”邰伟冲方木摊开双手,无奈地说。
“不行!”方木的回答简短,但是斩钉截铁。
邰伟只好给物证科的同事打电话。半个小时后,那台CD机摆在了方木和邰伟面前。
方木打开CD机,戴好耳机,一声不吭的听音乐。
邰伟不知道方木究竟想干什么,不过他猜也许方木已经知道了那张CD与第五起案件的关系,所以现在最好别打扰他。邰伟点燃一根烟,坐在方木面前静静地看着他。
方木一首一首的听,不时在纸上记录着。有的歌从头听到尾,有的歌只听了几句就跳过去。
终于,他在一首歌上停了很长时间,反复听了几遍后,他在纸上飞快地写了一行字,然后在那行字上重重地画了个圈。
邰伟忙凑过去。
Helter Skelter。
“惊慌失措?什么意思?”邰伟不解地问。方木画圈的力量很大,纸都被戳破了,倒是很符合这个词代表的心境。
方木慢慢地摘下耳机,任凭CD机还在嗡嗡地转着,他伸手拿起桌上的烟盒,慢慢抽出一支点燃,邰伟注意到他的手在微微地颤抖。
“查理·梅森。”方木的声音低哑。
这个名字邰伟似乎听过,而且隐约记得是个什么邪教组织的头领。他与这起杀人案有什么关系呢?
“查理·梅森是美国六十年代末著名的邪教组织‘梅森之家’的头子,他宣称自己受到一首披头士的歌曲《Helter Skelter》的启发,发动了名为‘Helter Skelter’的末日战争。目的是杀死白人,然后引发黑人与白人之间的阶级战争。第一批受害者就是犹太裔导演波兰斯基的家人。除了波兰斯基之外,他的老婆和另外4个人都被杀了。第二批受害者是一个开超市的老板一家。犯罪现场的墙上写着‘杀死猪猡’。梅森宣称,自己发动这场末日战争是因为自己受到了一首披头士的歌曲的启示,这首歌,”方木指指那台CD机,“就是专辑《Revolution9》中的一首单曲《Helter Skelter》。”
邰伟目瞪口呆的听着,好半天才开口问道:“你的意思是,凶手在模仿查理·梅森的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