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悬疑小说上一章:谁杀了她
- 悬疑小说下一章:悖论13·异变13秒
天空之蜂 作者:东野圭吾
内容简介:锦重工业开发的军用直升机被劫持了!无人驾驶的机上除了大量炸药,就只有一名九岁男童。署名“天空之蜂”的歹徒遥控直升机,在核子反应炉上方盘旋,威胁若不立刻停止全国核电厂的运作,就会让直升机展开恐怖攻击。空前的国家危机,透过电视台直播,恐慌开始扩散。只有五个小时的时间,面对全体国民被当作“人质”,政府却做出了残酷的决定…
作者简介:东野圭吾KeigoHigashino,1958年生于日本大阪市,大阪府立大学工学部电气工学科毕业。曾在汽车零件供应商担任工程师,1985年以处女作《放学后》获得第31届“江户川乱步赏”后,随即辞职,专心写作。1999年以《秘密》一书获得第5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赏”,2006年又以《嫌疑犯X的献身》荣获第134届“直木赏”,更凭此作入围2012年度,由美国推理作家协会主办的“爱伦?6?4坡奖”年度最佳小说奖,不仅成为史上第一位囊括日本文坛三大奖项的推理作家,更是第二位入围“爱伦?6?4坡奖”年度最佳小说的日本作家。
早期作品以校园青春推理为主,擅写缜密精巧的谜团,获得“写实派本格”的美名。后期则逐渐突破典型本格,而能深入探讨人心与社会议题,兼具娱乐、思考与文学价值。其惊人的创作质量与多元化的风格,使得东野圭吾成为日本推理小说界的超人气天王。作品包括《旁徨之刃》、《十一字杀人》、《回廊亭杀人事件》、《美丽的凶器》、《布鲁特斯的心脏》、《天使之耳》、《异变13秒》、《白马山庄杀人事件》、《黎明破晓的街道》、《侦探俱乐部》、《鸟人计划》、《魔球》、《浪花少年侦探团》、《再见了,忍老师──浪花少年侦探团2》,以及《解忧杂货店的奇迹》、《学生街杀人》、《假面山庄杀人事件》等书(暂译,皇冠将陆续出版),其中多部作品并已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或漫画。
译者介绍:王蕴洁,在翻译领域打滚十几年,曾经译介山崎丰子、小川洋子、白石一文等多位文坛重量级作家的着作,用心对待经手的每一部作品,翻译的文学作品数量已超越体重。
-
书名:天空之蜂
作者:[日]东野圭吾
译者:王蕴洁
出版社:皇冠
原作名:天空の蜂
收集整理:hezhibin
出版年:2013-2
页数:432
定价:NT$280
装帧:平装
丛书:东野圭吾作品集
ISBN:9789573329695
-
导读──莫待蜂螫
近年来,东野圭吾的小说在台湾书市快速窜红,大量的作品竞相译出后,由不同的出版社争先恐后般地推出,而且销路大多不差。归究其原因,一方面,当要拜日剧之赐,因为日剧把东野多部畅销小说改编后搬上萤幕,相当叫座,也让东野圭吾这位作家的名气大提升;另一方面,也跟东野在磨剑多年后,文笔愈来愈好,故事题材愈来愈多元有关,读者在看过他的小说后,也多半给予正面评价。这也使得东野圭吾在当今台湾的推理小说市场上,有逐渐超越他人,而成为新天王的气势。但除非是天才,否则任何一位作家,都不可能从出道开始,作品就维持在最高品质的程度。所以,在看惯东野圭吾多部成熟作品后的今天,回头再去看他早年的创作,应该是一种很有趣的体验。
这部《天空之蜂》是东野圭吾在一九九五年出版的小说,距离他以《放学后》拿到第三十一届江户川乱步赏,已有十年的时间。那时的他,在日本文坛已然小有知名度,但仍难跻身畅销作家之林。《天空之蜂》虽然入围第十七届吉川英治文学新人奖,但可惜最后仍与奖座擦身而过。
不过,十余年后的今天,再次回顾这部小说,却是特别有意义的事。
先说明东野创作这部小说的时空背景。一九九五年的元月十七日,日本关西地区发生芮氏规模七点三的超级大地震。这场后来被称为“阪神大地震”的震灾,造成万人伤亡、三十多万人无家可归的惨剧。面对如此强大的天灾,和多数日本人一样,东野也会想到,如果再次发生类似的强震,而且震央万一又接近核能电厂,会不会发生让日本居民更难以承受的浩劫?
当年的东野当然不能预见,在二○一一年的三月十一日,日本宫城县发生了较阪神地震更强的超级强震。地震规模高达芮氏九,随后还引起大海啸,卷起的巨浪超过四十米高。这次的灾害造成至少一万五千人死亡,将近三千人失踪,另有六千多人轻、重伤,房屋毁损超过一二○万栋。随后,因为地震和海啸的冲击,震央附近的福岛核电厂发生氢气冷却剂爆炸、反应炉炉心融毁的重大核灾,日本政府还将这次事故归类为国际核事件分级表中最高的第七级。日本人心中最大的梦魇──复合式灾变,一夕成真。
《天空之蜂》就是在阪神大地震发生后,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
东野在书中构筑出一起恐怖份子威胁事件。署名“天空之蜂”的不明人士劫持并改装一架军用直升机,以遥控方式让飞机停伫在日本新型核电厂反应炉上空,并要求日本政府承诺终止全国核电厂的运作,否则,飞机燃油耗尽时,就会坠毁在这座核子反应炉上。而阴错阳差的,飞机上竟然载了一名九岁的儿童…
恐怖份子的威胁,当然让日本政府大为恐慌。执政团队担心的是,核子反应炉的强度,能不能承受飞机坠落的巨大破坏力?如果承受不住,政府以往对民众宣传的核电厂安全神话,就等于不攻自破。其次,日本核电厂若全数停止发电,日本社会能不能继续维持运转?如果可以,所谓缺电、非核电不足以补足电力缺口这种说法,就会被推翻。
对于政府部门来说,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在飞机燃油尚未耗尽之前,想办法逮捕疑犯,化解危机。于是,整部小说就像一出节奏明快的好莱坞式动作片,在充满紧张、刺激等等元素的情节下展开。日本防卫厅、直升机制造商、核电厂员工、警探及美女等角色一一登台,场面浩大,出场人物众多,在东野圭吾的创作生涯中,实属罕见。
出身理工科系背景的东野圭吾,在这部小说中,当然也没有放过一展所长的机会。他在书中大量加入了核能发电、飞机线控传导等非常艰深的专业知识。但同时,东野也将他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怀放入书中。在这部作品里,除了探讨核安问题外,他也对校园霸凌、民众对公共政策的疏离感等社会现象多所着墨。显然,东野圭吾在创作这部小说时,是充满野心的。《天空之蜂》除了结构庞大外,看得出来,东野圭吾也希望将他关注的社会问题尽可能地一网打尽,全数呈现在读者眼前。
当然,以东野现在作品的水准来比较,《天空之蜂》的场面虽然宏大,上场人物虽然众多,但在人性刻划的细腻程度上,却仍有些不足,而专业知识的过度描述,又不免流于卖弄,这是比较可惜的地方。但初生之犊不畏虎,也正因为当年年轻,所以才有这种企图心,敢于尝试大格局的创作,并挑战敏感的核安争议话题。
日本是全世界唯一曾经受过核武攻击的国家,吊诡的是,如今的日本,却也是核能发电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在日本,不少反核人士都担心,如果核能电厂发生事故,日本可能又会再次遭受核灾,这对日本住民而言,是何等难以承受的伤害。
但就如同温水煮青蛙效应似的,慢慢加热的水,不会让青蛙有所警觉,等到一旦觉得水快沸腾时,已经无力跳出汤锅。一座一座兴建的核电厂,让日本大多数民众难以察觉四伏的危机,待他们蓦然醒觉时,环顾周遭,已被核电厂包围,威胁性早已超过了临界值。
这种现象,又何止仅在日本发生?台湾不也相同?
看看目前仍在兴建中的核四厂,历经多年施工,预算一再追加,目前已成为全世界造价最贵的核电厂,而且安全性堪虞。但对于这样的危机,除了少部份反核团体外,却乏人关注。
或许,对大部份民众来说,要关心的事太多了,离自己看似遥远的核安问题,很难摆在第一位。又或者,对普罗大众而言,艰涩难懂的核电厂存废问题,是学者、专家或是政客该去伤脑筋的议题。因为事不关己,所以己不关心。可是,一旦灾害发生,那时再图补救,可能已经追悔莫及了。
“小孩子被蜜蜂叮过之后,才会知道蜜蜂的可怕。”这是东野圭吾在《天空之蜂》中最想传达的概念。采用极端的震撼疗法,是不是能够唤醒沉默的大多数?东野没有答案,这答案,必需由每一位读者自己去追寻。
其实,殷监不远,日本在三一一大地震时发生的福岛核灾,对社会的冲击,已远远不只是“蜜蜂叮过”的程度。前人创造经验,后人吸取经验,对处于台湾的我们,该怎么看核安问题以及核电厂的存废?绝不该立场先行,而应平心静气的仔细思考这道严肃的课题了。
1
五点整,电话铃声响了起来。一分钟之前,就轮流看着手表和电话的他在第一次铃声还没结束之前,就按下了手机的通话键。
“喂?”
“喂,请问是峰田先生的府上吗?”电话中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
“是的。”
“是我,”对方立刻改变了说话的语气,声音也低了八度,“刚才搞定了。”
“辛苦了。”他说。“‘她’的心情怎么样?”
“心情特别好,这下子保证会乖乖听我的话。”
电话中的男人胸有成竹。听到男人这么说,他觉得对方“果然有两下子”。
“太好了,这样我就放心了,看来今天的‘约会’应该会很顺利。”
“一定会玩得很痛快,唯一要担心的就是天气的问题。”
“天气没问题,我刚才确认过了,今天是晴朗的好天气。”
“真是约会的好日子,你那里的情况怎么样了?”
“万事俱备,游戏随时可以开始。”
电话中的男人轻轻笑了笑说:
“游戏已经开始了。”
“也对,那就期待你下一次联络罗。”
“OK。”
电话挂断了。
他端详电话片刻,放回了桌上,忍不住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游戏已经开始──的确是这样,已经无法回头了。
几个小时后,一切就会拉开序幕。
他看着眼前电脑CRT萤幕【注:旧型电脑萤幕,因体积大、较耗电、含辐射等缺点,现已渐渐为液晶显示器所取代。】,画面上显示的是用Word打的文章。他写了三个多小时,而且修改了好几次。
检查完最后一次,他没有关电脑,躺在榻榻米上。为了以防万一,他设定了两个闹钟,把毛巾被盖在身上。即使只有两个小时,他也觉得睡一下比较好。因为他知道,今天将成为他这辈子最漫长的一天。
但是,他也知道不可能睡得着,因为他意识到自己处于过度的紧张和兴奋状态,而且,也不得不承认,这件即将发生的事令自己心生恐惧。
同时,他也以第三者的冷静态度面对自己即将做的事。和至今为止的踏实人生相比,他即将要做的事太脱离常轨,也许只是在逃避现实。他闭上眼睛,一次又一次告诉自己,这不是梦,而是现实。
不一会儿,阳光从窗帘的缝隙中泄了进来。强烈的光线让人不禁有预感,今天又是一个炎热的夏日。他觉得阳光很可靠,他希望整个日本列岛热得像在燃烧。
他微微转动脖子,看着桌子。桌上有一个小相框,里面放了一张照片,背着背包的少年大约小学生的年纪,站在岩石上笑得很开心,少年的背后有一栋白色圆顶的建筑也入镜了。
他吐了一口气,用毛巾被盖住了头。
2
清晨七点刚过。锦重工业小牧工厂的正门前人影稀疏,灰色柏油路面反射着阳光。
汤原一彰把厢型车驶进正门后停了下来。大门旁警卫室内的警卫正讶异地探出脖子张望,汤原举起一只手向他打了招呼,走下了车子。
一头花白头发、脖子上围着毛巾的警卫从警卫室走了出来。汤原猜想他也是从自卫队退役后来这里当警卫。除了警卫以外,单身宿舍的舍监、停车场管理员都是退役后的自卫队员,工厂员工都私下说,这些人也算是空降部队。
汤原从胸前的口袋内拿出识别证递到警卫面前,警卫特地核对了识别证上的照片和他的脸。如果再晚一点来,或是和其他员工一样走路进来,警卫就不会这么仔细核对了。
“车上的是谁?”警卫用下巴示意,朝向厢型车内问道。汤原每次和这些人说话都忍不住想,自己对雇用退役军人并没有意见,但至少在雇用时,该挑选一些说话有礼貌的人。
坐在副驾驶座上的笃子很不自在,坐在后车座的高彦从两个椅背之间探出头。
“我太太和我儿子,”汤原回答。“因为他们想参观直升机的试飞,事先已经申请了许可证。”
车上的笃子刚好从手提包里拿出了资料。是许可证。汤原把许可证交给警卫。
警卫瞥了一眼,立刻露出失去兴趣的表情。“你知道车要停哪里吗?不要随便乱停。”
汤原向警卫微微欠身后上了车。
“每天来上班时,警卫都会这么严格检查每一个人吗?”笃子问。
“对外人特别严格,因为毕竟是隶属防卫厅【注:防卫厅为今防卫省的前身,于二○○七年升格为防卫省,约等同我国国防部。】的单位,但平时上班时间对员工的检查很松懈,只要出示识别证,就直接走进去了,从来不核对照片和相貌,和在车站的剪票口出示月票的感觉差不多。”
“所以,也可以冒用别人的识别证进去吗?”
“对啊。”
“那不是很危险?”
“对啊,所以我都随时带在身上。”汤原拍了拍胸前的口袋。
锦重工业小牧工厂占地一百二十六万七千平方公尺,这里有一个名为航空事业总部的部门。顾名思义,这里专门进行飞机相关的研究,并制造相关零件和产品,但航空事业总部的交易对象分别是防卫厅和宇宙开发事业团,是两大资产几乎无上限的单位。
汤原刚才向警卫出示的识别证上印着“航空事业总部技术总部自转旋翼机研究开发课”几个字,这个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开发新型直升机,所以,最大的老主顾就是防卫厅。
经过正门后,一条笔直的道路伸向前方,两侧都是厂房。汤原把车子开了进去,由于时间还早,路上没有行人,但现在这个工厂内并不是完全没有人。为了今天即将举行的仪式,应该有人和汤原一样,一大早就来工厂上班。即使没有举办活动,技术本馆内的研究室也很少会完全没有灯光。研究人员随时都面对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
汤原驾驶的厢型车来到T字路口,左右两条路的尽头就是试飞机场。
汤原把车子停在机场前的停车场,高彦一下车,立刻向铁网内张望。
“甚么都没有。”他不满地说。“爸爸,你的直升机在哪里?”
“还在停机库里。”
“哪一个?”
“就那一个。”汤原指着最前面的停机库说道。
锦重工业航空事业总部共有十个大小不同的停机库,他手指的是第三停机库,主要用于大型机体。
“是喔。”高彦双手抓着铁网点了点头。
背后传来轻轻的喇叭声。回头一看,一辆白色丰田皇冠正准备停在汤原他们的车子旁。这辆好几年前上市的旧型皇冠汽车蜡打得亮闪闪的,可能是为了迎接这个特别的日子吧。汤原觉得很像是山下的风格。
“早安。啊,汤原太太,上次真是太感谢了。”山下一走下车,立刻频频鞠躬。或许因为身材微胖的关系,汗水不停地从他的脸上流了下来。他说的“上次”,是之前他搬家时,汤原他们也一起去帮了忙。
山下贷款二十五年,买了一栋四房一厅的独栋房子,经常向办公室的同事炫耀那栋房子有一个拱形露台。
一个身穿浅色衬衫的纤瘦女人,和穿着短裤的少年打开后车门走了下来,他们是山下的妻子真知子和独生子惠太。惠太比高彦小一岁,在双方的父母相互打招呼时,两名少年一起抓着铁网,相互谈论着各自的想像。他们预测不久后,现在还空无一物的机场上会出现多么惊人的飞机。
“我们等一下要去技术本馆,你们可不可以去那里休息一下?快要试飞时,我会去叫你们。”汤原指着数十公尺外的细长形建筑物对笃子说。那里是厂区内的福利中心,一楼有商店,二楼是会议室和举办恳谈会用的和室。“商店可能还没有开始营业,但自动贩卖机有卖饮料,也可以看电视。”
“最重要的是那里有冷气。”山下用手帕擦着额头的汗说道。
“甚么时候可以看直升机?”笃子问丈夫。她当然对直升机没有兴趣,而是担心两个男孩很快就会觉得无聊。
“一个小时后,维修人员会把直升机从停机库里拖出来。”
“几点开始试飞?”
“原则上是九点,但还要看对方,所以无法断言。”
所谓对方,当然是指防卫厅派来的人。汤原的公事包里塞满了等一下向他们说明时需要使用的资科,他昨晚熬夜到两点才终于完成。
“真是没办法。”笃子和真知子互看了一眼,看向两个仍然趴在铁网前的儿子。“高彦,要走了。”
“那就一会儿见。”汤原向山下太太点了点头,和山下一起离开了。技术本馆是一栋七层楼的建筑,位在和福利中心相反的位置。
“你太太今天好像有点意兴阑珊。”山下问。
“是啊,高彦一直吵着要看,所以她才勉强陪他一起来,你太太呢?”
“也差不多啦。只是她觉得让儿子见识一下父亲的工作很有意义。”
“你太太真了不起。”
“搞不好她只是自己想确认一下,老公并不是不中用的中年男子而已。”山下苦笑着说。
“她们也很辛苦,和她们分享一下我们的成果也是应该的。”
“她们真的很辛苦,我们每天很晚才回家,即使假日也见不到人,而且加这么多班,大部份都没有加班费。我昨晚回想了一下,自从四年前最后一次全家出游之后,一家人就再也没去旅行过。那时候,惠太还没上小学,就算被说是不称职的老公、不称职的父亲,也真的无话可说。整天在为公司卖命,把家人晾在一旁。虽然我刚买了房子,但从看房子到办理贷款,全都是真知子一手包办,我恐怕有好一阵子都会在她面前抬不起头了。”
“这些话还真耳熟啊,因为我家也差不多。”
汤原不禁思考,自己多久没和家人一起去旅行了?他记得曾经一起去过海水浴场,但怎么也想不起来是多久以前的事。
汤原一彰进入锦重工业已经十六个年头,在大学读电力工学系的他,负责各种飞机电力系统的开发和研究,主要课题是在操纵系统电子化,取代原本的机械式,也就是所谓的线传飞控系统。在他进公司第五年,获选加入民航机的共同开发小组,在西雅图研究新型客机操纵系统整整四年。
他在去西雅图前和笃子结了婚。笃子是在其他公司上班的粉领族,汤原经由朋友的介绍认识了她,当时还没有考虑到结婚的问题,但既然决定要出国,就必须先作出决定。
笃子的态度让汤原下定了决心。得知他要去美国时,她露出灿烂的表情说:“真让人羡慕。”看到她的表情后,汤原几乎是在冲动之下,脱口问她愿不愿意和他同行。汤原问这句话之前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但是,笃子理所当然地认为汤原是在向她求婚,而他也没有收回这句话,决定当作是求婚。
她说要考虑一天,但看到她从头到尾都眉飞色舞的样子,不难察觉她当时已经决定了。
汤原并没有后悔,他很喜欢笃子的外貌和不拘泥小事的性格。比起单枪匹马去陌生的国度,带着听到要去美国,就一脸兴奋喜悦的笃子同行,生活一定可以快乐好几倍。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显示他并没有那么重视结婚这件事,当时的他只觉得结婚是“人生中一项很麻烦的手续”。既然是免不了的手续,那就趁早办一办。如果不赶快把这个手续办完,周围的婆婆妈妈就会罗哩叭嗦,到时候又要花时间寻找结婚对象,承受精神上的压力。这么一来,就没办法好好投入工作了。
和笃子共同生活后,汤原的这个想法,有了很大的改变,不过本性仍然没有变。最好的证明,就是他在高彦读小学之前,难得陪太太去采买,在为儿子挑选书包时,他满脑子都在思考导航系统的专利问题。
回顾至今为止的生活,他觉得当年选择笃子是正确的决定,但对笃子来说,似乎没有抽到好签。尤其回想从美国回来至今为止几年来的生活,他觉得自己没资格笑山下。
“无论如何,”山下说:“今天结束之后,可以暂时喘一口气,总算能够稍微过一阵子像样的生活,也可以好好陪陪家人了。”
“希望如此。”汤原发自内心地同意山下说的话。
但前提是今天必须一切顺利。他很想祈祷今天的一切都顺利。
他不由得想起“B系统计划”刚开始的日子。从防卫厅提出设计概念的那天开始,就展开了他完全牺牲私生活,全心投入工作的日子。
走进技术本馆,汤原举起一只手,向二十四小时都有人值班的柜台挥了挥。柜台前的是他认识的警卫,在上班时间,都由总务课的人坐在柜台负责接待工作。
经过柜台后,就是有点像自动剪票机般的门禁感应系统。汤原拿出识别卡,在门禁系统前的读卡机上刷了一下,红色的灯立刻变成了绿色。
门禁系统有一道金属栅栏,汤原推开栅栏往前走,栅栏顺畅地打开了。山下也和他一样,推开旁边的栅栏走了进去。因为这里的业务内容涉及防卫厅的机密,所以戒备也特别森严。
※※※
福利中心内的商店果然还没有开始营业。商店拉下了铁门,铁门前竖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营业时间从八点开始。笃子和真知子在自动贩卖机买了咖啡,在旁边的长椅上坐了下来。她们的儿子也在喝果汁,但纸杯里的果汁一喝完,立刻打破了片刻的安静,他们立刻开始在空荡荡的休息室内四处探险。
笃子和真知子因为丈夫是同事,所以才会认识,两个人年纪相仿,聊天时也很投缘。山下真知子虽然外表温柔娴雅,聊天之后,发现她内心隐藏着大胆的一面,所以,笃子今天也很期待可以和她聊天。说句心里话,她对丈夫开发了多么了不起的直升机并没有兴趣,甚至对这家公司在机体完成的试飞秀时,邀请主要相关人员的家属一起参加的独特习惯很不以为然。高彦还是婴儿时,她总是找各种理由婉拒参加,如今,儿子提出想要来参观,她也就没有理由拒绝了。
“我还是觉得聪明升学班比较好,光和补习班的学费很贵,教育方法也很老派,完全跟不上时代。最近的升学率好像也一直不理想。”真知子小声而又快速地说道。她双手捧着咖啡纸杯放在腿上,身体挺得笔直。
“但我上次看到光和招生广告上的合格者名单,感觉很壮观。”
“那是夹报广告吧?我也看到了。那些名单中也包括了曾经参加过光和学习塾模拟考试的学生,这是升学补习班最常用的手法。”
“是吗?原来是这样。”
“对啊,所以,我想让惠太读聪明升学班,听说那里公布的升学率比较实在。”真知子喝了一大口咖啡。
两位家庭主妇从小孩子聊到时尚,又聊了一阵各自有兴趣的事,话题再度回到小孩子身上。她们很少提到各自的丈夫,更别提他们所开发的直升机,根本无法在她们的脑海中占据任何一个小角落。当她们聊得口沫横飞时,高彦跑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