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灵壶吧!”一尘叹了口气,伸手在地上画了个奇异的图形,“九五之化,三阳四隅,就是打开葫芦的秘语。”

一粟恍然道:“原来九五之化,还有一层意思,便是九数洛书与五行图相合参究,但三阳四隅怎解?”凝神望着一尘在地上画出的图形,看了片晌,眉头展开,喃喃笑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三阳四隅!”萧七也几乎在同时了悟,叹道,“是了,洛书与五行相配合后,由五行相生,推断出阴阳升降之理,再由阴阳升降之理去反推洛书……三阳,就是以三为阳数开始相乘——由三开始,三三见九;三九二十七,取七;二十七乘三为八十一取一。四隅也是如此,四个角以四为始,则为四、八、六、二。

一粟笑道:“那便是三九七一四八六二,这是洛书九宫数中,剔去中间五后的其余八个数,却因‘三阳四隅’这四字而重新摆布。大师兄这秘语造得简洁漂亮。”

“打开吧,你就会知道玄武之秘最后的秘密!”一尘的声音有些虚弱,除了惊闻绿如的噩耗、一清之死,显然也让武当掌教的心境愈发悲凉。

一粟目泛异彩,毕竟他对这玄武灵壶觊觎多年,此时虽已了悟玄武之秘,仍不禁对这壶内所藏心生向往。当下也不推辞,先用宝镜背面的圆柱打开了灵壶底部,再将那罗盘样的八轮簧片锁按八字密数依次调准。

最后一字对准后,只听“咔”地一响。

八轮锁同时弹开,玄武灵壶内竟只有一卷纸笺。一粟愣了下,愕然望向一尘。

“取出来,念!”一尘的声音不容置疑。

一粟取出那卷纸笺,抖着手打开了,只扫了两眼,顿时全身僵住,震惊、欢喜、自责、哀痛诸般情愫一起涌上脸来,又一起凝固住了。

萧七心下好奇,走去瞥了眼那纸笺,见上面只是寥寥数行字。

鄙徒陈灵游,号一粟子,素仁孝诚敬,常于武当山南岩眠冰卧雪,隐修悟道二十栽,后负笈游名山,遍参名家。望于一尘退隐之后,接掌玉虚宫。其人心如明镜,明悟法理,来日必大振武当宗风。

落款正是碧云真人及其手押。

要知武当山大小道观无数,但最大者便是玉虚宫,所谓接掌玉虚宫,那便是掌管全山道观的武当掌教。

虽然按大明官制,道教事务由道录司掌管,玉虚宫提点这职位也要由朝廷亲授,但碧云真人身为德高望重的武当宗门领袖,其举荐多半会被朝廷重视。

原来在离世之前,碧云真人已留下遗书,让自己最小的弟子在大弟子之后接任武当掌教之职,毕竟,一粟比大师兄小了整整十岁。

一粟已经泪流满面。

自己冥思苦想要得到的玄武灵壶,内里并非什么天大的机密,而只是自己颇多怨念的师尊对自己的郑重举荐。

果然,在师尊心中,自己这个悟道最勤、年纪最幼的弟子才是最被他看重的。

“有朝一日,这玄武灵壶或许会被朝廷中人打开,或许是今日这样,由你我打开,都会看到师尊的这份举荐。不错,玄武灵壶中,只是武当宗门之事,并无什么惊天之秘。天下,也本无什么秘密,真正的秘密,其实是人心,最大的天机,则是你心中的善念。”

一尘的声音舒缓而温暖:“你明白了么?”

“我……”一粟已说不出话来,只是身子愈发地颤起来。

他忽然发现,自己以悟道这崇高的名号,做下的许多事都是冷漠决绝。

一个崇高的名号下,竟是颇多不择手段和不堪回首的行事。自己隐迹埋名,感悟万千人心,但偏偏没有感悟自己的心。直到今天,掌教师兄这句话,才让他陡地明白,道,绝对不是冷漠的,心中少了温暖,便悟尽万千人心又能如何?

“大师兄,我错了!”他挣扎着说出了这几个字。

“好,你明白就好。”一尘的声音忽然间变得虚弱无比,“这两样宝物,恢复原样,交还太子殿下。”

望见一尘缓缓闭上双眼,一粟蓦地生出一种不祥之感,惊呼道:“大师兄,大师兄,你怎样?”

“今朝廷大事已了,武当宗门已兴,我要去了。”一尘双目微垂,脸上又泛出悲天悯人的淡淡笑意,“万变终归一法,千秋心月无痕……”

吟声清晰悠扬,但“无痕”二字说罢,一尘脸上的笑意也随之凝住。二人忙赶过去细探,果见一尘已全无生息。

“师祖……”萧七不由大放悲声。

一粟则睁大潮湿的双眸,肃然合掌掐诀,念起了咒语:“巍巍道德尊,功德已圆成,降身来接引,师宝自提携……”

暮风飒飒卷来,万千老树杂木萧萧低吟,似与咒声相和,汇成一道宏大哀婉的音韵,自岚间飘起,直冲向广袤的穹庐。

尾声

在武当掌教羽化数日前,洪熙元年六月二十七日的清晨,也就是萧七和一粟刚刚起身离京的转天,京师紫禁城内已响起沉浑的钟鼓声。

这是司天台选定的吉日,太子朱瞻基正在举行隆重的登基大典。

一年之前,永乐帝朱棣病逝后,当时的太子朱高炽在登基前,众臣曾几次“力劝”,朱高炽也曾几次“推辞”,做足了文章,才行登基。但眼下是非常之时,朱瞻基已决定及早完成登基大典。

沉浑的钟鼓声传入京城澄清坊内的一座轩敞的王府主厅内,汉王朱高煦在厅内黯然杲坐着。

这澄清坊就在皇城东安门的东南方。永乐十八年,朱棣为了削除诸多藩王势力,曾在此地修建了众多王府,以便就近监视。汉王身为永乐帝之子,虽不在削藩之内,当时更已改封为山东乐安,但朱棣也在此地给他安排了一套宅院。

这座王府自建成后,汉王只来过一次,今日是第二次。因为这里距离紫禁城极近,与皇城内的太庙,只有两街之隔,可以听到皇城内的礼乐声。

淡紫色的晨曦透入窗棂,他默然坐在满是蛛丝尘土的大厅内,闭目静听。大厅极是空旷,只有顾星惜在他身旁相陪。

那晚,汉王朱高煦遭程继的药酒暗算,大学士程继拔刀相向,准备将一个“死汉王”交给朱瞻基。埋伏在外的顾星惜只得出手,她决不会让朱高煦这么容易地去死。

哪知出了程府后,汉王竟孤注一掷地提出,要兵贵神速,去紫禁城刺杀太子朱瞻基。这提议颇为大胆,更有出其不意之神效。

顾星惜只得幽幽叹了口气:“好吧,星惜遵命,不过为防万一,星惜还是先送千岁出城吧。”

“不,本王随你一起去!”

“只怕不成,”顾星惜的声音也冰冷起来,“若遇到追兵,只怕我护不了干岁了,因为我适才已受了伤……”

猿化身为鹰扬四士中刺杀之功仅次于蛇隐的高手,适才那双钺一投何等骇人,顾星惜全力诱敌出击,虽是一招毙敌,终究背上也受了轻伤。

她的右手已摸中了腰间短刀。依着她的心思,自然不会去行刺太子。若是汉王执意命她前去,她先前的种种努力便会化为泡影,那她便只剩下了一条路——立时斩杀这个杀父仇人。

“你竟受伤了,”朱高煦的声音却罕见地焦急起来,“在哪里?”

问明了她的伤势,汉王默然良久,才沉沉叹了口气:“也罢,看来咱们是无法进皇宫了,但此时若去乐安,必在途中为张辅擒获。走吧,澄清坊内,还有我一套宅院。”

顾星惜紧绷的心弦才顿时一松,口中却低笑道:“千岁若觉得眼下是刺杀太子的良机,那星惜先送你过去,再悄然进宫……”

“不必了。你受了伤,这一去,不但刺杂难成,而且我会永远失去你。”

他的话,竟难得地多了些柔情。沉了沉,他又低声道:“你的刀法叫相思刀吧?这名字好,相思最伤人……”

顾星惜不知他为何说这些,摸不透他的心思,也就无法作答,只是背对他顺着幽暗处疾奔,一路有惊无险地赶到了号称“王府大街”边缘的这座荒僻王府。

王府内只有两个老仆常年在此打扫,疲惫的汉王没交代几句话,便昏昏沉沉地在房内睡去。

转过天来,他们便听到了悠扬的钟鼓声。

朱高煦一骨碌爬起,怅然踱到面向皇宫方向的大厅内,大开了门窗,侧耳倾听着。顾星惜也觉出了异常,跟在他身后,默然不语。

“新帝登基了!”

朱高煦眼望着九重大内方位,微笑起来:“这应该是礼部安排的大典,听这礼乐,似乎他们正依次在大内的太庙、社稷坛祭告……这天下,已是朱瞻基的了!”

顾星惜不由幽幽叹了口气,心中也是百味杂陈。

“星惜,你相信宿命么?”朱高煦的声音中满是壮志难酬的惆怅。

顾星惜苦笑一声:“星惜是个小女子,自然是信命的……”

一缕钻心的酸痛淌过心间,许多话她无法说出口。曾经有个让她倾心的俊逸少年,为了自己甘愿抛弃一切,但自己却忍痛离开了他,只为了心中的仇恨。眼下,自己却护着这大仇人满城躲避追踪,这难道便是自己的宿命?

“本王给你说个故事吧,这是真事,听说过浦子口之战么?”

“自然知道,那是千岁平生得意之战——靖难之役最后的关键大战,永乐皇爷率军进逼长江,却在浦子口遭遇大败,千钧一发之际,是千岁舍命率兵冲杀,挽狂澜于既倒。”

“我要告诉你的,便是那次大战的秘密。那时我的父王在浦子口初败之后,心灰意冷,更畏惧难以跨过的长江天堑,几乎便想议和北撤。恰好在那时候,我率领一队生力军赶来。我记得当时,天上的日头被云彩掩得只剩下一线金色,就跟你的眉毛一样细,残阳周围的云却极红,仿佛神机枪爆开般灿烂。父王拍着我的肩头说,高煦,你哥哥自幼多病,我指望不上他了,一切只能看你了,这就是你的宿命!”

“宿命!”朱高煦苦笑起来,“你知道么,天地良心,在父王说那句话前,我真的没什么远大志向,那时候大哥早已是世子。他待我很好,一直在燕京坐镇,而我则在父王身边冲杀。可父王说那句话的时候,周围那么多的大将和护卫都杲住了,他们都听个满耳,我觉得那一刻他们望着我的目光都很奇怪,似乎连风声都静了一小刻。然后我的血便沸腾了,提枪上马,率领一清等精锐冲入敌阵,为我的宿命而战。”

“原来如此,”顾星惜不由叹了口气,“自你父王说了那句话后,千岁才升起……远大志向?”

“不,在那之前,我本来没什么野心,在父王说了那句话,经历了那场大战后,”朱高煦顿了一下,才一字字道,“我依旧没什么野心!”

顾星惜一愣,愕然望着他。

“可当时父王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说的,所有燕军亲信都听个满耳。那一场大战,更因我的奋勇冲杀,父王终于脱险。在他们眼里,我已是秦王再世。从那时起,我便再没有退路了,也就是说,我的宿命在二十八年前便已注定。星惜你说,到了这时候,我还有回头之路么?”

顾星惜心底也响起一道沉冷的低叹:是啊,我们都已没有了回头路,在你当日盛气凌人地打死我的父亲时,我的宿命便已定下。当你挥起铁锤时,在你锤下挣扎的,都是有儿有女的活生生的人,但在你眼内,他们都是蝼蚁。

她的心紊乱无比,这一刻,她竟完全看不透自己的心。

她有些无奈地扬起头,朝曦已变成了绯红色,漫天云彩褪去了那种沉沉的铁色,变得火红斑斓,大明京师千家万户的窗棂上都浸染了一层灿烂的霞彩……转年八月,备受心魔煎熬的汉王朱高煦终于仓促起兵,朱瞻基则早已筹划细致,决定亲自率兵御驾亲征。

大明宣德元年八月辛未,宣德帝朱瞻基将朱高煦的大逆之罪奉告天地、社稷诸神,随即亲率大军数十万进发乐安。数日间,便以摧枯拉朽之势擒获了孤立无援的朱高煦。

大明朝,开始迈向仁宣之治的巅峰期。

(全文完)

后记,玄武天机的圆与缺

关于《玄武天机》,在当时完稿后,许多感想已经写在了《玄武天机的机缘》一文中,但现在第三卷刊印,热心的编辑还是希望我再唠叨几句,那就再信马由缰式地唠叨几句吧。

先说说阅读体验。小说类型不同,阅读的感觉是不同的。我的小说读者,以《雁飞残月天》等大长篇培养的受众最多。不同于《雁飞》那样的成长型作品,《玄武天机》属于悬疑型,代入感肯定不如大长篇,所以希望读者们不要抱着《雁飞》那样的代入感去看。这里没有少年一战成名,没有奇遇连连,没有盟会夺魁,反而是更加真实的世界,两个男主角,无论是萧七还是朱瞻基,都很不如意,甚至连他们的爱情,都充满着苦涩。这种真实的世界,包括文化和历史的真实,才有更加绵长的力量,也是我希望让读者们细心品味的乐处。

新武侠写了这么多年,慢慢地发现,文化味道浓郁深长的小说其实最难写。我比较欣赏丹布朗的作品,也一直希望能写出那种悬疑背后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支撑的故事,除了惊险曲折的武侠情节,还要有更多的历史、宗教、哲学等“文化养分”。

当日接受十堰市电视台采访的时候,我曾说过,像武当山这样,融会了自然旅游胜地、道教玄武法脉的发源地、皇家护国道场、内家拳发源地等自然、文化、武术、历史等多种元素交融一处的地方,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动笔之初,我就希望,写武当的题材,不要仅仅拘于武林题材,陷于门派之争,而要有更大的“野心”。

《玄武天机》应该是做到了这一点。这也是我希望本书能带给读者的阅读体验:更加广大的江湖视角,尽量真实的武学阐述,重新解读的历史事件,古朴玄奇的道教文化,深妙圆融的太极哲学,还有,比悬疑更加诡异的人心。

是的,人心。

当朋友们全部看完这个小说后,会明白我在最初的《太极之道,人心之旅》中所说的话,“玄武天机,其实写的是一次人心之旅”。最大的秘密,在于人心,人心的多变也带给悬疑小说无穷无尽的变化。当然,《玄武天机》虽然有悬疑也有推理,但总体上看,大多只是制造一种氛围,并没有做过多的渲染,如果里面的人喋喋不休地追问:“请问,木卫被杀时,你到底在哪里,谁能给你证明?”那小说不但变了味,而且会削弱我要表达的文化和哲学。

月有阴晴圆缺,任何一部作品写完,相信作者都会觉得有圆满处,有缺憾处。本文的缺憾在于对“太极之道”的演绎,因为故事所限,表达还是有些浅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