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见徐玉宣又开始在书袋里掏啊掏。

  徐玉宣已经想起来了,小姨,是坏掉的小姨啊。

  终于从书袋里摸索到想要的东西,徐玉宣转过身,将手上的东西递过去:“喏!”

  是一只兔毛笔。

  温然愣愣接过。

  徐玉宣瞬间高兴起来,明天不用酸小手啦。

  在温然心里这只兔毛笔的分量比竹蜻蜓重多了。

  所以小外甥是真的喜欢她送的启蒙书,温然握紧手中的小号兔毛笔,也笑了笑:“谢谢宣儿。”

  温叶没在大家面前戳破小屁孩送礼的小心思,以为将笔送出去,以后就不用练握笔姿势了?

  想得真美。

第59章 ‘孝顺’

  杨氏三人没在国公府待太久, 用过午膳后,温叶带他们逛了逛国公府,又喝了两盏茶, 吃了些点心, 便坐上了回温府的马车。

  温叶还准备了三箱东西,让杨氏带回去。

  杨氏想推拒,却被温叶拦下,她道:“大嫂, 就是一些特产,宣儿姑祖母从陵城带来的, 母亲久居盛京, 想来是没尝过,我孝顺母亲, 你可不能拦着。”

  她都这么说了, 杨氏哪好再推拒,见真只是一些普通吃食, 就让人收到了后面的车厢里。

  杨氏笑了笑道:“我回去就同母亲说,这些都是四妹孝敬她的。”

  话落后, 她先带着长子温澄进了车厢, 给温叶姐妹俩留了时间说话。

  温叶理了理温然的发梢, 道:“好了,回去吧,等二嫂孩子满月,我就回去看你和姨娘。”

  煽情的话,她一向说不来。

  温然目光透着不舍道:“四姐, 我会认真读书、然后攒钱。”

  温叶听到她这话,有些好笑:“都这么长时间了, 你还在攒钱啊?”

  温然认真点头,接着她拉了拉温叶,示意她弯下腰来,附在她耳边悄声说:“我又攒了小二百两~”

  “这么多?”温叶算了算,这才几个月啊。

  温然摸了摸额头,不好意思道:“其实父亲给的我都用来买书了,这小二百两里,有大半是母亲还有哥哥嫂嫂们过年给的压岁钱攒下来的。”

  沈氏管家,讲究细水长流,很少铺张浪费,能让温然攒下这么一大笔,多少令温叶有些吃惊。

  这样看来,她‘孝顺’沈氏的,还是有些少了。

  边上等了半天的徐玉宣,身子挤进去,两边望望道:“母亲?小姨?”

  温叶瞅着突然冒出来的热乎脑袋,无语半瞬道:“宣儿要乖,母亲正和小姨说话呢。”

  徐玉宣指了指自己:“宣儿要听~”

  温叶让温然上轿,然后对挨着自己小屁孩道:“你听吧。”

  听空气去。

  徐玉宣愣了:“没啦?”

  温然进轿前,和温叶最后告了一次别,然后又朝徐玉宣道了声:“宣儿外甥,谢谢你送的兔毛笔。”

  被‘兔毛笔’三个字短暂吸走了注意力,徐玉宣嘴一咧,小手一挥:“小姨,不谢不谢~”

  温叶没忍住,点了点他脑袋,“鬼精头。”

  送走了小妹和杨氏母子,温叶带徐玉宣回了西院。

  杨氏回到家后,稍稍收拾了一番,见天色还早,便带着三箱特产去正院找婆母沈氏。

  沈氏今日刚定下送往苏州的定亲贺礼,见杨氏过来,还抬了三个箱子,不免疑惑。

  杨氏开口解释:“母亲,这三箱子是陵城特产,四妹给的。”

  沈氏一顿,道:“是吗?”

  杨氏让人将箱子抬进来,说道:“本来儿媳是不想收的,是四妹说这些是她孝顺母亲的,儿媳只好先替母亲接下了。”

  沈氏看向杨氏,确认道:“孝顺我?”

  杨氏点头。

  沈氏:“......”

  温四又在琢磨什么。

  半天没想通,沈氏重新将目光放在那三箱特产上,沉思片刻后道:“既如此,你做主各院分一分,记得给溪翠院那边多分一些。”

  杨氏也想到了这里,四妹特意准备的特产,应该不单只是孝顺母亲这么简单。

  她随即应下:“母亲,儿媳明白了。”

  沈氏想了想又问:“你去一趟国公府,感受如何?”

  杨氏回忆道:“国公夫人对四妹很亲和,府里的公子们瞧着也很喜欢四妹,尤其是宣哥儿,和四妹站在一起,瞧着就像亲母子。”

  沈氏心安了安。

  杨氏内心也多少感叹几分,盛京城里,做继室的娘子不少,她就没见过像四妹这样,和继子相处如此融洽的。

  观着仿佛一丝隔阂没有。

  她想了想,出声宽慰:“母亲不用太过担心,我瞧四妹气色神采都不错,想来是过得极顺心。”

  沈氏莫名一瞬:“......我担心她作甚。”

  *

  春色盈盈,四月的风依旧携一丝清冷,到了晚间更甚。

  徐玉宣如今都在西院用晚膳,温叶一直是酉时让人摆膳,徐月嘉若赶得回来,就一起。

  看来今天刑部不忙,还有一刻多钟才到摆膳的时辰,温叶瞧见徐月嘉的身影,惯例招呼一声:“郎君回来了。”

  徐玉宣高兴喊道:“父亲~”

  如今西侧书房完完全全被温叶霸着,徐月嘉除了留宿,鲜少踏足。

  徐月嘉顿住脚步,目光询向温叶。

  温叶淡定地‘哦’了一声,回道:“他今儿将你送他的兔毛笔转送给了我小妹。”

  徐月嘉:“你没告诉他,我给他准备了一箱。”

  温叶却笑道:“现在告诉他做什么,等他明早一觉醒来,再发现这个惊喜不好吗?”

  徐月嘉瞥向自以为摆脱‘麻烦’的徐玉宣,微沉思几息,道:“也好。”

第60章 道谢

  翌日, 徐玉宣望着从书袋中掏出来的兔毛笔傻眼了。

  今儿温叶特意起了个早,陪徐玉宣用早膳,就是为了一睹他此刻的反应。

  徐玉宣拿起兔毛笔就往温叶跟前送, 道:“母亲, 小姨忘啦?”

  温叶打破他的幻想,吃了一颗鸡汤小馄饨后道:“你小姨没忘,这是你的。”

  徐玉宣似不信,又或是联想到了其他什么, 下桌去将书袋倒翻过来,掉出来的小玩意他也不管了, 直至确认没有第二支兔毛笔才罢休。

  温叶看着好笑, 也没有打算告诉他,兔毛笔是昨儿徐月嘉专程送去西侧院, 亲自帮他放入书袋中的。

  徐玉宣重新回到餐桌, 吃着小猪奶馒头,目光时不时望向一旁的书袋, 眼睛眨啊眨,不知道又在打什么鬼主意。

  温叶没管, 反正有一箱的兔毛笔陪他玩呢。

  看着徐玉宣略失望的小表情, 温叶胃口大开, 比平常多吃了一碗鸡汤小馄饨两个野荠菜肉馅的小包子。

  温叶昨晚从徐月嘉那得到消息,之前那个被判了流放的落第举子,今天是他被发往流放地岷州的日子。

  算了算,也有好些日子没出门逛逛了,正好薛静娴递了帖子过来。

  薛静娴用的理由很简单, 是为答谢上回在庄子上,她对她们姐妹二人的照顾。

  温叶心里门清, 薛静娴邀她今天去聚贤楼一聚,应该还有其他别的意思。

  不过温叶并没有放在心上,她只需要装什么都不知道。

  *

  聚贤楼。

  薛静娴提前预订了一间窗台面向主街的包厢。

  她与温叶只见过一面,突然下贴,薛静娴怕唐突了对方,是以还邀请了好友文氏一起,好友是温叶的表弟妹,两家来往本就亲厚,有这层关系在,她们聚在一起,会更自在许多。

  聚贤楼这个地方就是文氏推荐的,原因很简单,这儿的菜味道都不错,说她二表嫂肯定喜欢。

  文氏对薛家的事一无所知,以为好友只是单纯地相邀一聚。

  薛静娴也并未告诉她,此事家中父母专门叮嘱过,越少人知晓越好,为了小妹的清誉,就连薛家,除了爹娘外,也只有她和六弟薛彦知道内情。

  她知晓是因为爹娘需要通过询问她,才能清楚那日在庄子上所发生之事的具体情况。

  而六弟,纯粹是因为他那张没把门的嘴,薛静娴觉得只罚他跪半个月祠堂,还是太轻。

  推开包厢门,温叶是最后一个到的,她望着包厢内的三人,道:“抱歉,是我来晚了。”

  薛静娴起身邀她过来坐,道:“不晚,我和淑言也才刚到。”

  淑言是文氏的闺名。

  薛静媱还是那张满是天真的包子脸,她一直都很喜欢温叶,哪怕只见过一回。

  她感觉和温叶待在一起很舒服,说话也不用纠结太多。

  薛静媱指了指自己对面靠窗的位置,邀功似的道:“叶姐姐,我专门给你留的!”

  “她就是这性子,还望徐二夫人多包涵。”薛静娴无奈道。

  温叶倒不介意和谁坐在一起,她道:“喊什么徐二夫人,叫我叶娘就好。”

  薛静娴颔首,应答:“那叶娘日后就也唤我静娴吧。”

  私底下是无须太规矩。

  温叶坐过去,薛静媱立马给她倒了杯茶,说:“这是青梅茶,聚贤楼的特色,叶姐姐尝尝。”

  坐在对面的薛静娴有些吃味道:“平时也不见你这般勤快。”

  薛静媱毫无顾忌道:“那我喜欢叶姐姐嘛。”

  温叶垂眸品了一口,褪去了茶本身大部分的苦涩,清香中带着青梅特有的酸甜,还不错,很适合想喝茶却又不太习惯茶涩苦的人。

  就像薛静媱,在温叶来之前,她已经饮过三杯了。

  “好喝吗叶姐姐?”薛静媱歪头问她。

  温叶诚恳点头:“好喝。”

  这青梅茶倒是给了她启发,回头她就去研究研究,弄点青梅、冰块什么的,做道青梅冰饮。

  文氏也笑道:“这儿的好几道特色菜都不错。”

  薛静娴看向温叶,接道:“我听淑言说,叶娘你喜欢辣口的吃食,所以就选了聚贤楼,这儿的后厨有个专擅陵城菜的厨子。”

  温叶惊讶:“那我可真有口福了。”

  现在还没到用午膳的时辰,桌上除一壶青梅茶,还有几道聚贤楼的点心,这时外面街上突然热闹起来。

  时刻关注情况的薛静媱忙道:“快看,那个被叶姐姐在庄子上抓到的坏人!”

  大家顺着她的声音,齐齐望过去,温叶直接趴在窗前,往下看。

  许牧之一身囚服手脚都戴着镣铐,踉踉跄跄走在一群犯人中间,被流放岷州的犯人不止他一个,但能弄得举城皆知的,也就他了。

  文氏瞧了,气愤道:“我听说那邓氏至今还未痊愈,身子虚得很,这姓许的居然能下得了如此狠手。”

  薛静媱问:“那、那邓氏以后还留在盛京吗?”

  文氏道:“应该不会,她父母从宛城过来,就是为了接她和她女儿回宛城。”

  这些都是文氏从自家婆婆那听到的,一天听几回,她想不记住都难。

  薛静媱小声叹道:“回宛城也好,省得在盛京被人指点议论,明明她是最无辜的那个。”

  薛静娴不动声色瞟了一眼温叶,见她神色如常,心底突然有些拿不住,她斟酌道:“是啊,邓家为了他科考,听说都要打算将在宛城的绸缎生意转到盛京来,都知道在这盛京城里做生意不容易,邓家此举等同于是重头开始,他竟然如此不知足。”

  温叶点头认同:“是啊,虎毒还不食子呢,真是畜生。”

  薛静娴仔细观她神色,见她对自己方才的话无一丝迟疑,薛静娴心底终于确定,看来她确实不知道内情。

  也是,听说徐家二爷铁面无私,想来不会同妻子聊此等密情。

  其实薛静娴也是受父亲所托。

  不久前,薛父从京兆尹王升那得知,是徐月嘉率先下令不许将和薛家有关的传言流露出去,如今明面上他不好去和徐月嘉道谢。

  得知大女儿同徐月嘉的妻子一起去郊外踏过春,所以才有了今日的场面。

  只不过温叶不知晓此事,薛静娴也不好再深讲,只能换套说辞了。

  犯人的身影渐远,热闹散去,温叶随手关上窗,对面的薛静媱恋恋不舍地收回脑袋。

  这时薛静娴拿出一支适合孩子启蒙用的兔毛笔,道:“叶娘,你家宣哥儿也该启蒙了吧?这是我父亲买给他外孙的,是一对,我选了一支,你拿回去给宣哥儿蘸墨画画用。”

  兔毛笔不是稀罕玩意,不过薛静娴手里的这只是按一对卖的青玉兔毛笔,笔柱是用青玉做的。

  温叶没立刻接,而是道:“这笔是一对的,就这样拆开了不太好吧?”

  薛静娴的意思她懂,不过温叶并不打算‘明白’她此举真正的含义。

  薛静娴解释道:“一支笔而已,我今日出门随手拿的,我还怕你会嫌弃呢。”

  温叶笑道:“既然如此,回去我就告诉他,这是他静娴姨母送他的。”

  想来徐玉宣会很喜欢。

  温叶接过笔,又道:“我家宣哥儿喜欢自己挑选送人的礼物,回头等他选好,我再派人送去你府上给赟哥儿。”

  薛静娴:“客气什么。”

  文氏见了,开玩笑插道:“静娴,等我家程哥儿启蒙的时候,你可不能厚此薄彼。”

  薛静娴无奈瞥她:“我怎么会忘了程哥儿?”

  给程哥儿的礼物,她一早就准备好了,已经叫人放进文氏来时坐的马车上。

  *

  从聚贤楼离开回到国公府,已近未时中。

  温叶没回西院,而是先去了一趟正院,她从聚贤楼打包了‘青梅系列’的茶和点心。

  不得不说,人家生意做得好,也是有原因的。

  一年四季,每季出一种限季的吃食和茶水,时节一过,就停卖,将大家的胃口吊足足的,生意能不兴隆么。

  茶和点心都是她专门给陆氏带的。

  温叶相信陆氏应该不会不喜欢她出门会友还将她放在心里,时时惦记的感觉。

  刚踏进正院,温叶瞥见冼嬷嬷的身影,开口询问:“冼嬷嬷,嫂嫂午睡醒了没?”

  冼嬷嬷和气道:“二夫人来得巧,夫人刚醒。”

  温叶笑眯眯道:“那正好,我给嫂嫂带了聚贤楼的点心,酸甜口的。”

  也不用冼嬷嬷拿,温叶从桃枝手里拿过点心和茶,就往里走,边走边喊:“嫂嫂,我回来了。”

  “你稳重些,这么多人看着呢。”

  陆氏走出内室,瞥见某个熟悉的身影,无奈道,“好歹是国公府的二夫人。”

  温叶不在乎道:“有嫂嫂在,我怕什么,谁敢对我不敬。”

  冼嬷嬷已经习惯了温叶三五不时过来拍一趟她家夫人的马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