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德言观李元婴行事,觉得这小孩和别人不一样,才会与他深说这些事。他已经老了,所能做的也不过是在这些小辈心里埋下颗种子,看看将来这些种子会不会生根发芽。

李元婴点头答应。

左右他也想不出解决的法子,不如先别想了。等将来他建了个大书院,就把这个问题交给书院的学生去想,这些学生也会有儿子孙子,一代接一代地想,往后真出了问题他们总能解决的!

李元婴拿定了主意,不再叨扰萧德言,高高兴兴地回宫去。回到宫里,他还和柳宝林说自己和萧德言学了一宿,一点都不觉得累!

柳宝林见他囫囵着回来了,顿时放下心来,柔声让他想学就好好学,不要让人家萧老学士失望。

李元婴自是一口答应。

李元婴揣着一脑子新东西回来,也没把自己关屋子里琢磨,而是去寻兕子她们玩耍。最近李元婴要忙活千金茶的事,又是出主意又是画图,还溜过去看看竞拍盛况,着实冷落了几个宝贝小侄女,一个个都背过身不理他!

李元婴盘腿一坐,唉声叹气地说:“看来你们都不知道听昨天卖茶有多热闹了。”

高阳最爱热闹,一下子没忍住,转过身来质问:“你为什么不带我们去?”

李元婴道:“昨儿长乐不是要入宫吗?你们就扔下长乐出宫玩?”

长乐是他大侄女,昨天入宫来见李二陛下,顺便和几个妹妹见上一面。李元婴小时候很喜欢这个又温柔又好看的大侄女,时常拉她一起玩,只是没过两年长乐就嫁到长孙家去了!

李元婴也挺久没见长乐,不过他惦记着卖茶的热闹,还是寻机溜了出宫。

毕竟,长乐越大越讲规矩,她回宫见妹妹们,他是不能带她们去玩儿的,没意思。

听李元婴提起长乐,兕子也转过来,说道:“你自己跑出去玩了!姐姐还问起你呢!”

李元婴道:“改天我带你们去长孙府看她!”

兕子几人听了才高兴起来,围着李元婴问起昨天一斤茶叶怎么卖出那么高的价钱,连宫里都传遍啦!李元婴好生与她们说了许多,又允诺说葵园那边的玉米差不多能吃了,回头约上长乐一块去烤玉米吃,几个小萝莉才又拉着他幺叔幺叔地喊。

这个时候,高昌那边竟传回了捷报。这捷报简直比外面的传奇故事还离奇,说的是高昌那边本来觉得长安路远,大唐绝不会派兵过来,五月初还在载歌载舞呢,结果就听到有人说唐军快来到他们家门口了!

高昌国主一听,当场晕了过去,当晚人就没了。

国主都死了,新君根本立不住脚,唐军兵临城下能怎么办?只能打开城门降了!

于是侯君集和薛万均等同于仗还没打,就拿下一国!

第53章 第 53 章

上回朝廷战事捷报还是党仁弘平罗窦反獠, 高昌的捷报用最快的速度传回来,让李二陛下大为快慰,迫不及待地召长孙无忌与房玄龄他们入宫分享这个好消息。

虽说平高昌的过程顺遂了些,可拿下高昌总是桩大喜事,这是个重要的运输关口, 按照李二陛下的意思当然是直接把高昌收为所有,设为陇右道, 置安西都护府辖之。如此一来,大唐的疆域便往西延伸了一大截。

李二陛下与房玄龄他们商量完,高兴了一宿。眼下侯君集他们还没回京,这消息也只能让大家欢喜一下, 还没到庆功和设府的时候,第二日上朝时李二陛下没立刻拿出来与百官同乐。

由于心情好,这□□会进行得颇为顺利,许多事务都是稍一讨论便过去了。

许多人都能看出李二陛下心情挺不错, 通常来说,每到这种时刻就该魏征出来泼冷水了。然而没等魏征酝酿出劝谏的话来,后面的班次竟有人抢先手执笏板高高举起, 表示自己有本要奏。

李泰不由往开口之人看了一眼。

上回他暗中着人去散布太子骄奢淫逸之事,不少人都上了套, 齐齐站出来弹劾太子。这次他故技重施叫人出去暗暗挑引几句,成效却不怎么好, 毕竟李元婴是满朝皆知的浑人, 惹急了他能给你耍赖打滚的那种, 等闲不会有人愿意沾惹。

李元婴只是让人卖个茶,又没做什么特别出格的事。能到朝会上来的这些大臣里头,哪个家里没几桩生意?顶多只是交给下人或者远亲打理而已。

所以,眼下站出来的不过是个想要借李元婴扬名的言官。

上有所好,下必甚至,李二陛下立起了魏征这面镜子,大肆鼓励百官畅所欲言,底下的人自然也绞尽脑汁发表自己的各种看法、提出自己的各种建议。有的人是有真本事的,没蹉跎多久就步步高升;有的人是绣花枕头,读了满肚子墨水,要他办事和提建议时两眼抓瞎,李二陛下自然不可能重用。

眼前这人就是这样的绣花枕头,搁在平时李泰肯定看不上眼,但现在李泰心里特别期待他开口。就李元婴做的那些破事,写个一天准能写出封够他喝上一壶的弹劾折子!

李二陛下不知道这事是李泰私底下撺掇的,听到有人说有本要奏自是允对方开口。

这言官得了李二陛下许可,当即洋洋洒洒地念起自己精心炮制的弹劾折子来。

此人文采出众,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啰嗦!头一段无关要旨的开头便有几百字,他声音又属于平板无波的那种,若不是还记得不能殿前失仪,一些武官都想倚在凭几上呼呼大睡了。

切入主题后,这人啰嗦的毛病变得更加严重,洋洋洒洒千来字念下来,表达的只有一个意思:“区区一斤茶叶居然卖出八百贯钱,滕王身为陛下的亲弟弟,怎么能做出这种事?”

接着他还用洋洋洒洒几千字叙述起李元婴过去干的坏事,直接从李元婴五岁那年以雪埋人写起!可惜的是,他才提到“贞观七年”,李二陛下已经摆摆手表示自己知道了,这都不只是陈年旧账了,简直是烂账!

众人都在心里大喊“陛下英明”,再叫这人说下去,这场朝会不知要什么时候才能开完!

李元婴又不是太子,好财也没碍着谁,李二陛下自己亲自出手帮他打广告了,别人能说什么?真要喷的话,也要喷李二陛下才是,可惜这人没魏征的能耐,不敢直接将矛头对准李二陛下!

李泰暗恨在心,怎地只有这么个蠢货肯站出来不痛不痒地弹劾几句?就他这种弹劾法,李元婴会有事才怪!

李泰在心里愤懑不已,坐在他前头的李承乾却有了动作。

李承乾执起象笏开口道:“儿臣有事要奏。”

李承乾鲜少在朝会上说话,不缺席就不错了,难得李承乾主动开口,李二陛下自然欣然颔首,示意他尽管说。

李承乾取出一份文稿让人呈给李二陛下。

李二陛下不明所以,打开那卷文稿一看,上头的字有点熟悉,写得和千金茶盒子上头的“借问好茶何处有?千金堂内千金茶”一个样,显见是他那幺弟写的。

李承乾道:“这是滕王昨日给我看的,他才刚学写文章不久,昨日写好这篇文章觉得心里没底,拿来给儿臣让儿臣帮他看看,让我先帮他看看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回头他再呈给父皇。”李承乾顿了顿,看了眼刚才说话的言官,“若非刚才有人弹劾滕王,我不会在没经滕王允许前就拿出来。”

其他人你看我我看你,都看见了对方眼底的好奇:那混世小魔王写了什么文章,居然能让李承乾拿到朝会上来说?

李二陛下把那稍显稚气的文章看完,掩卷让人把它拿回给李承乾,吩咐道:“承乾,你给大家念一念,让大家都听听这个被骂作胡作非为的家伙是怎么想的。”

李承乾依言取回文稿,不疾不徐地给文武百官念出李元婴这篇文章。

论文采李元婴和刚才那位文官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他倒是一点都不啰嗦,开头就把卖茶获利几何的事都列了出来,不过三四百斤茶叶,卖出的价钱可以换回无数石米粮,这个利润是非常惊人的!

这么一大笔钱,李元婴一点折扣都没打就在文章里写了出来。

李元婴还在文章里写,他与萧德言谈论赋税,知晓为了鼓励南北货易,各种买卖都是不收税的,但是他认为茶利甚巨,若不收的话可能会导致百姓纷纷不种粮食种茶叶。

李元婴提出,为了大唐社稷长治久安,往后茶叶买卖按照汉时的商税来收,直接来个十税一!

李元婴还进一步提议,往后已有的、必须的行当还按照以前的惯例来,若是有个什么新事物、新买卖,那必须经由朝廷来判定需不需要纳税。

更多的东西,李元婴没在文章里写,他只写他现在能想到的。既然萧德言说已有的不能随便改,李元婴觉得现在北边又没几个人卖茶,像千金堂这样卖茶叶是个全新的行当,那这一行总是能改的!

至于其他人要不要继续跟风卖茶、要不要再南下买茶山买茶园,那就看他们愿不愿意跟着纳税了。

反正,李元婴是不差这几个钱的,只要大唐江山稳固,他就能没心没肺地继续当他的小王爷。

李元婴琢磨出这文章,自觉还挺不错,昨晚便溜去东宫让李承乾抽空看看,回头告诉他有没有要改的地方。

李承乾昨晚还有要事要处理,原以为李元婴只是写了篇普通意义上的诗文,便叫李元婴先放下,他回头再看看。

结果等李承乾忙完后拿起来看完,他又有些睡不着了,一整晚都在想着这事:他们幺叔才十岁,不过跟着萧德言学了几天,跟着孙思邈看了看宫外的世界,想的做的便与旁人不同了。

相比之下,他这个太子倒是从来没静下心来想过这些问题。

今天来上朝李承乾还揣着李元婴的文章,本来是想朝会之后给孔颖达他们看看,没想到居然有言官攻讦李元婴高价卖茶之事。

李承乾想都没想,李二陛下喊停那位言官之后马上把李元婴的文章拿了出来。

这篇无论文采还是技巧都非常稚嫩的文章,又一次让整个朝会沉默下来。

大唐立国已有二十余年,从最初的纷乱不堪到贞观的百废俱兴,耗尽了朝中所有人的心血。

现在,天下安定了,仗打得少,还基本都是胜仗,他们原本应该可以暂且松一口气才是,可随着新旧世家纷纷结为殷勤、互相勾连,各地的豪强富户逐渐冒头,更多的问题也渐渐来到眼前。

虽然眼下还没出什么乱子,看起来一切都和和美美,好得不得了,可人无远虑则必有近忧,萧德言能看出来的事,别人也不是看不出来的!

房玄龄首先反应过来,开口直接夸了李元婴一通,表示滕王此心可嘉,可以依言照办。

房玄龄一开腔,其他人自然也跟上。

朝会结束后,百官都去外头吃工作餐。这工作餐又叫“廊下食”,是上朝之后给百官安排的食物,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免得百官一天下来饿得不行!

文武百官依次往外退,三三两两地聚到一起边用饭边讨论刚才的朝会,进行亘古不变的饭桌交际。

李二陛下把李承乾叫了过去,把李元婴那篇文章要了过去。

父子两人分坐两处,没聊政务也没聊别的,倒是就着李元婴聊了起来。

李承乾老实地说他一开始根本不知道李元婴写的是这样的文章,如果知道的话,他一定会直接留下李元婴彻夜深谈。

李二陛下已经看了一遍又听了一遍,取过文章之后又细细地重读一番,越读越觉得心中欢喜。他这个幺弟终于不再整日胡搞瞎玩了,还懂得为朝廷出主意。

这种主意换了别人肯定是不会提出来的,谁乐意费心费力开拓出一个新行当给朝廷纳税?只有瞧不上那几个税钱的李元婴,才会敢想又敢说!

李二陛下欢喜完了,又绷起一张脸,拿着李元婴那篇文章教育起李承乾来:“你比你幺叔虚长十岁,这些年却没怎么给朝廷提过什么有用的意见,往后得多和你幺叔学学。”说罢他便命人将李元婴那篇文章张贴到身后的屏风上,上头贴着的有魏征他们的《十思疏》、《十渐不克终疏》等等。

换了平时,李承乾肯定不爱听这种话,不过这次他倒是不觉得不高兴了。他信步回了东宫,才刚走入庭中,便看到李元婴在那逗李象玩。

李元婴见李承乾回来了,牵着李象跑到李承乾面前,问道:“承乾,你帮我看过文章了吗?”

李承乾道:“看过了,不过文章已经没了。”

李元婴一听,不高兴地说:“你不喜欢也不能把它扔了啊,你不喜欢的话我找别人看去!”

李承乾见李元婴有些生气,便拉着他进屋坐下,一边把儿子抱到膝上哄,一边与李元婴说起朝会上发生的事。

李元婴很快从李承乾口里得知朝会上已经针对他的文章讨论了一轮,房玄龄他们都只夸不骂的!后头李二陛下还把那文章讨了去,贴到了他议事之地的屏风上,听说那上面贴的都是他会经常回看的奏疏!

李元婴听得眼睛都睁大了,吃惊得不得了:“皇兄他觉得我写得这么好吗?”

李承乾便把李二陛下最后那句“往后得多和你幺叔学学”转述给李元婴听。

这下好了,李元婴尾巴简直要翘上天了。他有模有样地学着李二陛下板起脸的样子去逗李象:“听到没有,要多和幺幺学学。”

李象很配合,马上乖乖点头:“和幺幺学!”

第54章 第 54 章

李元婴从李承乾那得知自己被夸了, 逗了李象一会就坐不住了,别过李承乾要去找李二陛下。

李二陛下正和房玄龄他们议事,听人说李元婴在外面探头探脑,无奈地叫人把李元婴给放进来。

李元婴一听李二陛下叫他,马上欢快地往里跑, 跑进去还不和往常一样凑李二陛下身边坐下,而是先跑去里头看李二陛下那面屏风。

屏风上贴的果然都是许多有名的奏疏, 其中魏征占了不少,也有房玄龄、长孙无忌他们的。

李元婴找了一会,终于在里头找到自己那篇文章。他读读自己的,又读读旁边的, 觉得差得有点远,还是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不过,反正皇兄喜欢,皇兄觉得好!皇兄都说好了, 那当然很好!

李元婴得意洋洋地跑回到李二陛下身边坐下,和李二陛下大谈特谈教儿子心得:“刚才承乾和我说你又说他做得不好了,你这样是不行的, 你要夸他做得好,他下次做起来才有劲!”

房玄龄几人看李元婴这么一开腔, 一时都不知道说什么好,这家伙年纪不大, 讲起这些话来却有模有样的, 一副“我和你哥俩好才跟你说这些”的过来人姿态。也不看看他才几岁!

李二陛下上回已经听过李元婴养儿育女的未来计划, 趣道:“你不是说儿子随便养大就好吗?怎么又操心起承乾来了?”

李元婴道:“这你就不懂了,你就是偏心也不能摆在明面上来讲的,你要天天告诉他,我是为你好,我可喜欢你了,你看看这大好的家业将来我都留给你!他听你这么一说,干起活来才特别有劲!”

李二陛下听着直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又问起李元婴怎么突然想起茶税来。

李元婴看了看在场的人,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瞧着都是自己人!

李元婴便也不忌讳了,直接把自己与萧德言的那番对话说了出来,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李二陛下:“老师说,已经说出去的不好改,茶这一样买卖还没什么人做,我觉得可以改的。更多的我想不出来,我准备以后让别人想去!”

李元婴没什么大仁大义的念头,他是这样认为的:大唐是李家的大唐,有大唐在他才能无拘无束地过他的好日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土地和百姓是朝廷的根,百姓安居乐业、休养生息,才有余力供养整个大唐!所以,他希望大唐能长长久久地延续下去!

李二陛下听完李元婴的话,觉得这想法虽然天真了些,却也比许多人要强上许多。

这些事,萧德言也曾教给青雀吗?这个念头只在李二陛下脑中一闪而过,并没有停留太久。李二陛下见李元婴一脸的高兴,难得地没有打击他,而是遂了他的意夸了他一通,让他自己玩去。

李元婴欢欢喜喜地跑了。

李二陛下与房玄龄几人相对而坐,过了一会,魏征才先开口:“这些事并非没人能看出来,只是看出来的人不是不敢说,就是不愿说。眼下各地已有这样的苗头,将来恐怕会酿成大祸!”

房玄龄与长孙无忌亦点头认同。

君臣几人又开始新一轮的议事。

李元婴是没那么多烦恼的,他回去和柳宝林说李二陛下夸了他,又重新把文章写了一遍,跑出宫去和萧德言献宝。

萧德言没想到李元婴初试牛刀就闹出这么大动静来,更没想到李元婴直接把两人的对话搬到李二陛下面前去。

见萧德言脸色不对,李元婴紧张地问:“我做得不对吗?”

萧德言轻轻摇头,说道:“没有不对,事无不可对人言,方称得上是磊落君子。”

换成别人,犹豫太多,顾忌太多,肯定不会就这样把事情捅到御前去。

像茶税一事,京城未必没有看李元婴大赚一笔想要掺一脚茶利之事的,现在李元婴这个首先开拓北边茶叶市场的人表示自己要主动纳税,提出让后头的人也跟着纳税,难免会劝退一批人、也难免会招一批人恨。

换成一心图茶利之人,怎么会提出让朝廷征收茶税?

李元婴不知道萧德言的种种思虑,听萧德言肯定自己的做法便高兴地让萧德言给他指点文章的不足之处。

李元婴又在萧德言这边蹭了顿饭,才心满意足地要走。不想这次溜达到前头,李元婴碰上几个小内侍和小侍女焦急地一个哇哇大哭的胖娃娃周围,这娃娃年仅一岁左右,话还说不利索,只边哭边喊:“球球,我的,球球!”

李元婴过去一看,才晓得这是他小侄孙李欣,比李象小一些,体型随了他爹,圆圆胖胖的,不过比他爹可爱多了,眼下哭得老惨老惨,瞧着怪可怜!李元婴蹲下捏捏李小圆球被眼泪糊了一脸的脸颊,问道:“怎么啦?”

李小圆球哭得噎了一下,抬起乌溜溜的眼睛看向李元婴,眨巴一下眼,觉得不太认识,扁扁嘴又想哭。

李元婴道:“我是你幺叔祖父。”

李小圆球理解不了这个称呼,喊了半截:“幺叔?”

李元婴道:“这辈分可不对,要么你和大侄孙一样喊我幺幺好了。”

这个李小圆球会了:“幺幺!”

李元婴应了,又问李小圆球哭啥,李小圆球抽噎着给李元婴说自己心爱的球球掉进洞里去了。旁边的内侍也帮着解释,说李小圆球在玩别人送他的小皮球,假山旁不知什么时候泡出个小洞来,球掉下去就拿不出来了,大家的手都不够长,根本够不着!

李元婴过去观察了一下,那洞口平时都被草木掩映着,平时没人注意到很正常。

李元婴劝慰道:“拿不回来就算了,改天幺幺再叫人送几个给你!”

李小圆球倔强地哽咽:“球球!”

李元婴见他这般执着,稍一思索,叫人去取水来齐齐往洞里灌灌看。

众人虽不解,却还是依言去取水。

李泰正巧从书房里出来,看到那些个内侍与侍女们提着水往假山那边去,拧着眉拦下人问他们去做什么。

知晓是李元婴让他们这样干的,李泰心头一阵火气蹭蹭蹭直冒,也不拦着了,只跟在众人背后前往假山那边看看李元婴到底要在他府上做什么!

李泰走进一看,却见自己儿子和李元婴很是亲热,口里说着别人听不懂的话:“幺幺!球球,出吗!”

李元婴道:“你等着看,球球很快出来了。”他又耐心地和李小圆球解释一番,“球轻,像叶子会浮在水面上一样,球也会浮在水面上。洞里的水一多,你的球球就会浮上来了!”

李小圆球虽然听不太懂,但听到球会浮上来就很高兴。

李泰阴沉着脸看着自己儿子亲亲密密地腻在李元婴身边。这家伙从小就很会哄小孩,兕子她们就被他哄得天天幺叔幺叔地喊!

李元婴没注意到李泰的到来,一声令下,指挥几个内侍轮流灌水。这洞虽然挺深,却不算大,一轮灌下去皮球就冒头了,守在洞口的内侍眼疾手快把它捞起来,捧过去呈给李小圆球。

李小圆球高兴地接过湿漉漉的皮球,拉着李元婴要他陪自己一起玩。

李元婴道:“不能玩了,我还要去找你大姑姑,下次我再过来陪你玩。”他给李小圆球伸出一只小指头,“来,我们拉钩。”

见李小圆球不会,李元婴还把左手和右手勾在一起给他示范了一下。

李小圆球马上懂了,伸出短短软软的小指头和李元婴拉钩。

李元婴哄完李小圆球,才注意到李泰这个大圆球不知道什么时候过来了!李元婴把李小圆球牵过去交给李泰,熟稔地问好:“青雀你什么时候来了?也不吭一声!儿子还你,下回我再过来找他玩!”

李元婴好言好语地帮他哄儿子,李泰自然不好说什么,更何况他在外本就是谦和有礼的形象,此刻当然只能表示随时欢迎李元婴过来玩耍。

李元婴和颇有些舍不得他的李小圆球道别,又亲自跑了趟长孙府,约大侄女长乐改天去葵园玩。

长乐十三岁便嫁到长孙府,如今十**岁,已梳着妇人的装扮。听人说李元婴来访,长乐自是亲自相迎。

长乐的长相随了长孙皇后,性情也随长孙皇后。前两年李二陛下突发奇想要给宗室和功臣封个世袭刺史,意思是这地方给了你,以后这地方的一把手永远是你的儿子孙子,一代代地传下去永远不带改!

这种做法长孙无忌等人自然是不希望看到的,劝说无果之后长孙无忌便想到让长乐进宫去劝一劝李二陛下。

经过长孙无忌等人的多方努力之后,李二陛下终于还是收回了世袭之令。

由这事就可以看出,长乐某种程度上很像长孙皇后。

李元婴上回没见着长乐,这次径自跑过来约人也没不好意思,一见面就嘴巴抹蜜地直夸:“好久不见了,我老想你啦!”

长乐戳穿他:“嘴里说想我,上回我要回宫你却自己跑去玩了。”长乐在李元婴面前没平时的守礼,邀李元婴进屋坐下再说话。

第55章 第 55 章

两人许久不见, 李元婴嘴巴又特别甜,把近来做了什么都给长乐说了一番。他还说,像长乐这么聪明,整日闷在家中实在浪费了,该多出去走走, 开个学堂也好,开几次文会也罢, 多结识些人,日子过得热闹些。

长乐道:“女子出嫁后合该侍奉公母、相夫教子,哪来的空闲赶这些热闹。”

李元婴听长乐这么一说,就有些不乐意了, 拉着长乐的手说:“你公母身边都不缺伺候的人,侄女婿又要出去当值,你每日给公母问个安,剩下的时间如何打发?府中杂务不都有管事们帮你打理吗?即便是你来当家, 那也是只需要拿个主意便好,用不着你事事亲躬。”

长乐听他说得句句在理,竟想不出反驳的话来。

嫁到长孙家后长乐的日子确实比在宫中时要乏味许多, 公公长孙无忌在朝中越得信重,他们就越要谨言慎行。因着她屡屡规劝长孙冲行事要谨慎, 长孙冲对她有些不喜。

她是公主,长孙冲便是有不喜也不会摆在脸上, 只是夫妻之间一旦生疏, 再傻的人都能感觉出来, 何况她又不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