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井回想起火灾实验时的情景。那火焰是如此地骇人。在面对被火焰包围,处于极端恐惧的情况下,除了很容易在活着的时候就陷入意识不明境地外,也有可能会因此而突然休克死亡吧!
(结果,警方认定是自杀。换句话说,井关虽然是活着的时候遭遇火警,但他在被焚烧的那一瞬间之前,心脏就因为休克而停止跳动了;正因如此,他的肺部机能也很快就停止了,所以才没有吸入煤烟。而也就是因为这样,才引发出有可能是他杀的嫌疑…)
虽然这样的情况确实有可能存在,但因为火灾而引发休克死亡,的的确确是相当罕见的案例。所以,警方才反覆利用动物实验,努力地希望能够透过实证获致推论。
在环绕着井关之死的众多谜团与骚动当中,他那极其罕见的死亡状态——死于大火所引发的休克,也是其中之一,浅井对此有了重新的认识。


2


时间终于到了浅井要再次登上谈话节目的当天;节目的正式播出将从下午两点开始。
在节目中固定担任播报员的市村主播,年纪大约三十五岁左右。这时,只见他刻意让自己那张一贯开朗的面孔阴郁下来,然后率先开始说明起案件的概要。
“意外、自杀,或是他杀?以谜样的火烧车命案引发社会广泛骚动的本案件,终于得出了结论。非常巧合的是,今天正好是本案发生之后整整一个月。那么,就让我们重新回顾这整起案件吧!事情发生在三月五日的破晓之前…”
市村一边让摆有被害者照片的板子、以及案件关系人发表意见的录影带等映像透过画面播送出来,一边说明着整起案件的经过,好唤起观众的记忆。特别是在播出火灾实验的情景时,虽然花了不少时间,但光是充满魄力的火烧车景象,就可说是相当值回票价了。
“…然后警察当局,在上星期终于得出最后的结论,认定本案是自杀。至于这项结论的根据嘛…”
画面回到市村的脸上。桌子上放着一个低矮的花篮,遮住了隐藏在后面的讲稿;市村瞥了一眼讲稿,开始解说起警方断定为自杀的原因:
“手煞车是拉起来的,引擎没有发动,而且车钥匙还掉在车子的地板上。光凭这两点,就很明显地可以证实不是意外。”
“接下来,关于死者乃是自杀这一假设,我也将在此就所有状况加以说明。”市村又继续说道。
井关自己在车内泼洒灯油,并点火企图自杀。一般来说,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是活生生被烧死,所以气管和肺部应该会吸入煤烟才对。但是,由于火势过于猛烈,所以井关在极度惊吓的情况下,还没有被火烧到,就已经先休克致死了。
那么,他有自杀的动机吗?市村举出了以下几个重点。构成井关自杀最大的理由,就是他向暴力金融集团接了七百万元无力偿还,并因此遭到了对方严厉的威胁。“真想要一死脱离苦海”,他曾对友人泄露这样的想法。
“而且,这个人还有自杀未遂的纪录。要说他对死亡抱持着憧憬,也无可厚非。”
至于性格方面,井关这个人在过去,曾经做出许多常人所无法理解的行为。比方说,他在少年时期,曾经只因为一时兴起,就在没有告知任何人的情况下到远方旅行,结果引起一阵大骚动。除此之外,他也曾经在与朋友一同到海边戏水的时候,站在高耸的断崖边缘,和朋友争论着“从这里跳下去,不知道会变成怎样?”然后,他便突然纵身跃入海中,结果因为身体重重地撞击到海面而受了伤。
“这样看来,他有种只要开始突发奇想,就会马上身体力行的怪癖。在他自杀之前,没有人察觉到任何异样的徵兆;恐怕是他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忽然想要自杀,然后就准备灯油到现场去实行了吧!关于这点,其实也并不难想像。”
不过一开始,因为车子撞上电线杆,所以大家都认为他是意外死亡,这又该如何说明呢?关于车子前保险杆之所以凹陷的理由,也可以用以下的方式加以解释:
“除了自杀说可以成立之外,其他的观点同样也有可能性。毕竟,井关事前没有任何异状,也没有留下遗书,而且当搜查专家勘察过现场之后,总觉得有种他杀的味道在,因此他们也就他杀这条线展开了搜查。这样的想法,主要是基于跟保险金之间的关系。”
井关留了二千万圆的保险金给父亲。如果他不是自杀而是遭逢突发的灾害,换言之就是因杀人事件而身亡的话,根据特别条约,保险公司必须要支付双倍的保险金。因此,井关也有可能因为期待警方将此案断定为他杀,好将更多的保险金遗留给父亲,所以才避免使用会被明确判定为自杀的死亡方式。
“既然如此,那从一开始就下更多工夫,让自杀看起来像他杀不就好了?或许有人会这么想吧!可是,考虑到井关本人的个性之后,这个疑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只要心血来潮,就算这行为将会导致死亡,他也会不顾一切地去实行。这种时候,可以推测他并非有了万全准备才自杀,而是到快要死的时候,才想到要让自己看起来像是他杀;也因此,陈尸现场才会留有诸多疑点,这是警方的看法。”
市村总结了断定为自杀的根据之后,改变了语调说道:
“我们刚刚听了警方的见解,不过,接下来,有位人士则是对此抱持疑问,那就是我们今天的特别来宾,推理作家浅井壮二先生。他从一开始就对这个案子抱持着相当程度的兴趣,之前也曾经来上过本节目。”
市村说完之后,将视线转到了浅井身上。“浅井先生,对于这起案子,您似乎从头到尾都认为是他杀对吧!那么,可以请您将您在这方面的想法,分享给我们听听看吗?”
市村为浅井制造了一个开始说话的契机。于是浅井面向着摄影机,开始说了起来:
“这个案子里,死因是一个问题,而结论是认定死于休克。但是,休克致死并非只有自杀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因为他杀而引发休克死亡,这种情况也时有所闻。举凡遭受到从外部而来的物理力量,或是强大的精神刺激,都会导致生理机能的瞬间恶化,这在医学上就称为休克。举例来说,当一个心中有鬼的人,听见有人突如其来出声叫他的时候,他便以为有人发现了自己所犯下的罪行,结果在惊吓之余产生了身体机能的障碍,这就是所谓的休克。”浅井首先将他从法医学书籍上所得到的知识,向观众说明一下。
“像我刚才所说的那样受到惊吓之后,若是直接死去的话,那就是所谓的休克死亡。休克死亡的可能性因人而异,若是神经敏感的人、很容易激动的人,或者是心脏、血管较脆弱的人,这些人比起其他人要来得更加危险。我想,井关先生应该也属于类似这样的体质吧!”
“关于这点姑且不论,”浅井话锋一转,继续说道:“相较于在有觉悟的自焚之下,因为恐惧火焰而产生休克的情况,毫无心理准备的人突然置身于火焰地狱之中时,产生休克的可能性明显要大上许多。”
“因此,就算井关的死因被认定是休克致死,我认为从他杀说的角度来看,也是很有说服力的。那么,犯罪当时的具体情境,究竟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被害者被绳索之类的物品剥夺了自由,困在车子里面。接着,凶手在泼洒灯油之后点上火,将小小的火苗从车窗投入,这工作对凶手来说一点也不危险。在还原现场的实验里,警官就是这样点火的,这是我亲眼所见到的。”
“接着,虽然依井关先生的个性来说,他似乎是个很容易走上自杀这条路的人,不过我认为也未必就是如此。如果被催讨借款的话,就躲到某个地方去,或是逃得远远的,我认为他应该是这样的人才对。只是,尽管我之所以会得出这样的论点,乃是依循于警方发布的消息,不过这样一来,案情就跟他杀说变得密不可分了。”
“井关是个有着自杀倾向性格的人。凶手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只要让他死得像是自杀的话,就不会有他杀的嫌疑了。也就是说,被害者的性格,也被纳入了这项犯罪诡计的考量当中。
“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掌握住某些关于凶手的线索:凶手很有可能与井关先生有着相当长时间的深交,并且十分熟知他的过去与个性。此外,我之所以倾向于他杀说的动机,是因为某个打火机的缘故。
“井关不知为何,对那个打火机特别执着,片刻不离地将它带在身上。然而,在火烧车之后,却没有发现那个打火机。我对这点相当在意。”浅井说道。
“对于井关爱用的打火机不见踪影这件事,警方应该也有注意到才对。但是我想,他们必定认为打火机这种东西很容易就会搞丢,所以也没有对此再深入追查。不过我从井关先生的父亲那里得知,他为了不弄丢那个打火机,甚至还神经质地在衣服上做了细部加工。
“井关为什么对那个打火机如此执着,原因至今尚不清楚;但总而言之,他下了一番工夫,好让它只要带在身上,就绝对不会轻易从自己身边离开。但是,现在却到处都找不到那个打火机。这不就代表着,出现了某种让打火机硬是离开他身边的状况吗?”


3


“好比说…”浅井停顿了一下,又继续开始说道,“被凶手袭击的时候,两人互相推挤,结果弄破了衣服,而打火机就从衣服破损的地方掉了出来。又或者是,井关在和凶手接触的时候,察觉到有危险,于是预感自己将死的他,便悄悄地将打火机拿出来,放置在某处。
“绝不离身的打火机,却不在尸体随身携带的物品当中;这是他要让人在自己死后察觉到这个疑点,好藉此告诉世人他是被杀害的。另外,放置打火机的地方,也暗示着凶手的真实身分。这样一想,打火机的遗失,不就跟井关的意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了吗?”
在浅井表示了以上的论点之后,他开始转向对于犯罪动机的推理:
“一般来说,犯罪的动机从古到今,大都不脱‘财’与‘色’两者。若再加上地位、权力与名誉,那么最具代表性的动机就都到齐了。”
像是想把享受推理游戏乐趣的心情传达给观众般,浅井的嘴角浮现了一抹微笑。
“能够从被害者的死亡当中得到利益的人就是凶手,这是基本的大原则。那么,如果有人正好符合这一点,那个人就是凶手,对吧?因为井关先生之死,可以获得金钱、可以获得女性关系,还可以把某些权益掌握在手中——更进一步说,为了不止一项的利益而要了他的命,这样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总而言之,关于犯案的动机,不管怎样都有可能;这是浅井所想要表达的。接着。浅井进入了谈话的结论:
“因为我是推理作家,所以经常会运用想像力来建构杀人的场景。这次的案子如果是他杀,那么凶手是如何行动的呢?我的想法如下:
“首先,让我们假设凶手与被害人熟识。当天晚上,他在不引人注意的情况下与被害人见面,一直劝被害人喝酒并把他灌醉,然后再趁他失去抵抗力时袭击他。凶手用绳索之类的东西让井关无法行动,接着用井关的车子载着他来到现场。
“就这样点火把人烧死的话,一切可说再简单不过了;只是,如果耍点小花招的话,那就会更贴近推理小说了。我所谓的花招,就是在车里装设自动点火装置。
“那是只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就会引发火焰的小装置。只不过,这样的设计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所使用的小道具必须跟车子一起烧光才行,所以凶手选择的是之后不会留下证据的材料,好比说,只要将两种不同种类混合之后就会引燃的药品。
“凶手在车子的后座上,用可燃性材料做成天平并加以固定,然后再将其中一种药品放入没有盖子的容器里,安放在天平其中一端的盘子上。
“在天平的另一端,绑着一个装了灯油的塑胶袋。这时候,凶手在袋子上开一个小小的洞,花点心思让灯油从袋子里一点一滴地漏出来。天平并不需要维持平衡,放塑胶袋的这一边,就算比较重也无妨。
“说明起来或许有点复杂,不过道理其实很简单。一开始,乘载药品的盘子是不动的;不过另一方面,灯油则正从绑在天平另一端的袋子里不断流出来,于是,随着时间经过,袋子会变得愈来愈轻。袋子一旦变轻,天平绑着袋子的那一端就会往上升。换句话说,乘载药品的盘子就会向下降。到了最后,盘子上的药品会由于天平严重失去平衡而大大的倾斜,而容器中的药品也会洒出来。
“在放置药品的天平下方有另一个盘子,里面是另一种药品。两种药品混合之后,就会冒出火焰。碰到旁边的灯油之后,火焰就会蔓延开来。再加上先前就已经洒在密闭车子里面的灯油的话… 棒槌学堂·出品
“只要一瞬间,车子就会被烈火吞噬。这样一来在人被烧死时,诡计中所使用的道具也会一起变成灰烬,不会留下任何证据。
“为什么要如此大费周章?这是为了要制造不在场证明。”浅井继续加以说明。“点火的瞬间,凶手只要位在远离现场的地方,有确切不在场证明的话,就不用担心会被警方怀疑。如果只是偶发的犯罪,根本不需要耍这种小手段,可是,如果是熟人所为,尤其是有明确动机的人的话,不使用诡计来营造不在场证明就直接犯案,那是很危险的。”
浅井用炽热的语调,滔滔不绝地说着。
“只要警方确认被害人是在现场被烧死的,那握有确切不在场证明的凶手,就等于是安全无虞了。点火的时刻,只要查证一下就可以清楚判别;在那一大清早的时候,卖报纸的会骑机车从旁边经过,这一点或许也在凶手的计算之中吧!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却发生了休克死亡这个现象。由于因火而引起的休克死亡现象非常罕见,因此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应该也是大出凶手的意料之外吧!
“和死后燃烧尸体的情况一样,井关的肺部没有煤烟,万一警方开始怀疑井关在点火之前就已经遭到杀害的话,那么好不容易制造出来的不在场证明就没有用了。凶手知道之后,或许会因此而大感慌张也说不定呢!”
浅井一边露出微笑,一边如此说道。然后他做出了结语:
“对凶手而言,不幸中的大幸是,警方花费一番时间调查死因之后,判断这是烧死无误。至于死者的情况与死后燃烧尸体呈现相同状态,则是因为死者在起火的同时就因休克而呼吸中止。警方因此发表了自杀的见解,这对凶手来说,正是符合他理想中的状况,而这桩完全犯罪也于焉成立了。”
他对市村报以笑容,暗示他的话已经告一段落。摄影机转向市村。
“原来如此,根据这个观点,说是他杀也可以成立呢!”
市村很坦率地展现出惊讶的表情,接着反问说:
“那么,为何会引起休克死亡呢?”
“从井关先生的遗体中,检验出大量的酒精。以前的事姑且不提,但我听说他最近从没有喝得如此烂醉如泥过,所以应该是被凶手一直灌酒,才会陷入沉醉状态之中的。我想,他当时一定睡得很熟吧!”
“点火装置起作用之后,在火势开始蔓延时,他应该会醒来吧?”
“如果真是那样,那时间点也未免太刚好了。我想,恐怕在那之前他就已经醒了。但是,他全身都被绳索捆绑,动弹不得,所以必定会拚命地挣扎才对。”
“就在他挣扎的时候,火点燃了;于是,忽然间被猛烈的火焰包围,他在惊吓之余,心跳也跟着停了。这就是您的推理吧?”
“嗯嗯。因为职业的关系,我从平日就常常锻炼想像力,因此当时的情景,彷佛就像浮现在眼前一般呢!”
睁开眼睛之后不久,火就刚好点燃了,这样的时机还是有点太过巧合了。只要这点一被戳中,浅井推理的基础就会崩溃。再者,所谓的自动点火装置,是否真能运作得如同浅井所说的那般顺畅,就连浅井自己也抱持着疑问。因此,浅井才使用“想像力”这样的说法,巧妙地回避掉这些问题。
“我对一件事情有点在意,就是车子的引擎当时是处于熄火状态;也就是说,那时候车子里并没有开暖气。”
“当然,没错。”
“案件是发生在三月初,而且还是黎明前夕,井关先生不会因为太冷了而无法睡着吗?”
“若是喝醉的话,就算冬天也会睡倒在路上的唷!不过我认为,凶手有准备取暖用具;毕竟,为了争取不在场证明的时间,他必须要花点工夫,让井关先生好好睡着才行。”
“如果从烧毁的车子里,发现取暖用具的残骸的话,会很奇怪吧?”
“自绳索开始,凡是会留下痕迹的小道具,凶手应该都不会使用吧!就算是取暖用具,如果用的是像抛弃式的暖暖包这种东西的话,市面上要多少有多少。这东西只要有铁粉、水、木屑、活性碳、盐类等材料就做得出来,碰到火也会烧得一干二净。”
“即便如此,只要将灰烬详加分析,不就可以找出线索了吗?”
“那可不是普通的火力而已唷!就连井关先生的打火机,在他的父亲向警方询问之后,得到的回答都是‘大概已经烧成灰了吧!’连金属制品都会得到这种说法,可见当时的火势有多猛烈。不过,警方在烧毁的车子里进行绵密的调查,但却连半点打火机的残骸都没发现,这恐怕才是最后正确的答案吧!”
“听您这样一说,我就明白了。”
“话说回来。假设验出了变成灰的携带式取暖用具的成份,倒也不足为奇啦!他们应该改会将它断定为井关先生徒步外出时所用的物品,不见得会与犯罪产生联想。”
市村转身面向摄影机说:
“虽然我并不是刻意要对警方的搜查结果抱持异议,不过透过推理作家的视野所见,这样的解释方式也是行得通的。关于这一点,我想各位观众都已经相当清楚了才对。”
镜头拉远,将两人并肩而坐的身影映在了画面上。把想说的话全都一吐为快的浅井,流露出满足的微笑,朝摄影机点了点头。画面转换到摄影棚的一角,进入商业广告的直播时间。


4


——回忆到这里,浅井的意识猛然回到了现实之中。
当反覆阅读着摊开放在写作用的桌子上,有关当时取材的笔记、案件资料,以及电视台的节目脚本等文件时,四年前的记忆也跟着生动地复苏了起来。被牵引着回到过去的浅井,忘却了时间的流转,沉浸在重现的真实感当中。
(在那之后已经过了四年,而我也成长了不少哪…)
忽然间,他又陷入了另外的一股思绪当中。当时自己才当上职业作家两年,对工作可说是充满着炽烈燃烧的热切干劲,不过现在回头看来,自己在很多方面,其实都还不够成熟。
(没有能够看透媒体本质的能力。“轻薄”这个形容词,用来形容四年前的我,或许再适合也不过了…)
电视节目播出后,出现了意外的发展,让他后悔在节目里说出那种半吊子的推理。之后,他变得更为慎重,心中也坚定地下了决心,再也不上电视了。光是体悟到这点,在个性上也可算是有所成长了吧!这是经过四年之后,浅井现在由衷的想法。
一阵电话铃声,将浅井从追忆与思考的世界中唤了回来。从贴在耳边的话筒深处,流泄出甜美的女性声音:
“是我唷!你的工作告一段落了吗?”
那是相原君子的声音。一听到这声音,浅井原本紧绷的神经顿时放松下来,彷佛被这通电话所拯救似地,整个人有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只不过是听到君子的声音而已,平常那种熟悉的轻松感,就不自觉地油然而生。
“嗯。刚写完一本书呢!” 棒槌学堂·出品
“太好了。这两天里,我一直忍着不打电话,因为,我想说不要打扰你工作…”
君子相当熟悉浅井的工作进度表;当两人偶尔讨论起一同渡过的时间时,她便敏感地将这点牢记在心里。“只要是跟浅井你有关,不管什么事我都想知道,这是我的希望。”君子经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
“你想太多了啦!不过,就算是处在工作繁忙之中,我也老是想着,要是你能够打电话来,那不知该有多好呢!”
“事实上,这次我打电话来是有特别的事情唷;你看过报纸了吗?”
冷不防地被这么一问,浅井对于君子话中的含意,感觉有点摸不着头绪。君子紧接着又继续说:“在群马的藤冈,发现了一具被杀的尸体。那个案子,其实跟你有一点点关系唷!”
“喔,你说的是那个啊!我刚才在报上看到时,也吓了一跳呢!在新闻之后,电视台也有要再找我去,但被我拒绝了。不过,不管怎样,我还是跑回去认真读了读四年前的记录就是了。”
“那个被杀害的人,是叫做栉田芳郎对吧!我一看到电视新闻,立刻就想起来了。虽然很想马上就打电话给你,不过我知道你正在赶稿,所以就忍住了这样的冲动…”
“谢谢你这么为我着想。要是我那时就知道这件事,大概会受到冲击而写不下去吧!”
“…坦白跟你说,我啊,有件事情一直瞒着你呢。虽然一直好想说好想说,但是直到今天都没能说出口。因此,藉着栉田先生死亡这件事,我想将它一口气说出来。”
“怎么了,突然间说出这种话?”
君子的心中究竟在想些什么,浅井一点都猜不透。对于那名藤冈的被害者,君子一开始提到他时,用的是彷佛陌生人一般的称呼方式,但到后面却叫得很熟,甚至还加上了“先生”这种亲近的称谓,这点也让他十分在意。
“在电话里说不清楚,我等一下到你那里去,可以吗?”
“当然没问题。”
浅井用力地回答道。虽然部分原因是为了谈话的内容,不过他也很想见君子。那种终于结束了全神贯注工作之后的解放感,正在频频呼唤着君子。
再者,对于自己心中不断涌现,关于四年前案子的种种情绪,要找寻吐露对象的话,君子也可说是再适合不过的人选了。
至于君子那一边,果然也是有和火烧车命案相关的事情,想要坦白对自己诉说吧!她所说的话,实在让人无法置若罔闻。
“我现在在家里,不过得要稍微梳妆打扮一下,再加上路上可能会有点塞车,所以,就大约一个小时之后见面吧!”
“我会等你的,早点过来吧!”
当浅井挂断电话的时候,告知访客到来的铃声响了。一如他所预料,那是骑着机车,前来收取原稿并交给出版社的快递小弟。浅井将完成的作品交给他,然后从厨房的冰箱里,拿出一罐冰果汁来到客厅。
坐在沙发上,浅井叹了一口气。他的思绪再次飞回到四年前;这次,占满浅井回忆的,是他与君子相识的经过。


*


面对电视台的摄影机,那天的浅井毫不畏惧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节目结束之后,杉本导播笑颜逐开地慰勉着浅井的辛劳说:
“表现得相当不错唷!只是一五一十地照单转述警方的发言,那是平庸节目才会干的事。您揭露了与警方相左的推理观点,同时也提出了某种应该要加以思索的问题,这就显得相当有意义了!”
受到导播如此称赞,浅井感觉自己的心情相当好。
“其实我并不是搜查专家,只是以蒐集所得的情报为基础,将之组合成一篇类似推理小说的东西罢了,并不是什么很了不起的见解啦!”
嘴上说起来虽然似乎一副谦虚的样子,但浅井的内心却是得意得很。此时,从电视台的工作人员那里,浅井得知有观众打电过来。
在副调整室的角落,他拿起了话筒。电话的另一端是位女性。
“我在电视上听到您的发言,觉得相当敬佩。那个案子,即使从他杀的角度来看也毫不奇怪呢!”
“嗯。我不管怎么看,都不像是自杀的样子。”
“那么,为什么警方断定是自杀,并停止搜查了呢?”
被对方这么一问,浅井一时间难以回答。
警方所发表的,是将庞大的案件调查资料,透过简洁整理之后所产生的结果。浅井则是针对其中的要点,来建构自己的反论。且不说浅井不可能将警方蒐集而来的所有资料全部看过,大体上来说,像他这样的一般民众,想要看到含有强烈隐密性的调查资料,基本上也是不太可能的。
警方既然敢赌上自己的威望与责任,发表出“自杀”这样的结论,那就代表他们一定在浅井所无法得知的范围领域内,掌握了能让他们如此断言的确切证据。因此,如果浅井是认真要追究警方误判的责任的话,那他就必须展示出能够让人全都心服口服的证据才行;但在今天的节目里,他并没有表现出这种令人服膺的告发精神。
严格说起来,浅井的演出只是把近似推理游戏的娱乐要素,融入节目的内容当中。他相信,观众们应该也都是抱持着相同的看法才对,所以他并不认为自己在节目里对自杀说大唱反调,会引起警方多大的反弹。浅井的目的不是唤起舆论,而是让观众明白推理的乐趣。当然,电视台的想法也是一样的吧!
让浅井感到不知所措的是,电话那头传来的女子声音,听起来是那么认真。如果回答她说,自己只是为了娱乐性质而做出这样的推理,总觉得会遭到对方的责难,批评自己是个不认真的人。但是,话又说回来,他根本从头到尾,都没有打算要主张警方有过失…
“警方之所以会这样说,必然是有根据的吧!”
心想总不能一直沉默不语下去,于是浅井做出了这样的回答。一听他的话,女子马上反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