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个,最乌龙的伤,倭寇一刀刺来,他躲开,却摔了跤,被倭寇扎到了屁股。
“我就算了。”五大三粗的汉子,捂着屁股拒绝上药。
程丹若把药瓶递给他,去看第七个。
手臂格挡敌人的攻势,划了几道口子,但均未伤到动脉,过了这么一会儿,出血量已经很少。
程丹若说:“你的伤不严重,没有药粉,等到县城再做处理。”
这人沉默寡言,点点头,并不言语。
第八个,也是整队护卫的首领。他满身狼藉,额上有擦痕,却没有真正受伤,朝程丹若笑笑:“我就不必了。”
她点点头,又去看谢玄英。
之前大多数时间,她都在看他,知道他应该没受伤,可仍要客气地问:“谢公子呢?可有受伤?”
他答:“我无事。”
程丹若又扭头,朝那个大腿受伤的人看去。
他不改主意,梗着脖子不看她。
“那就结束了。”程丹若收好药箱,撩起斗篷的衣摆,干脆利落地上车。
谢玄英抬首瞧瞧天色,果断道:“回城。”
第34章 月色下
回到盐城天色已黑。
谢玄英包下一座客栈住下, 派为首的护卫去县衙一趟,自己陪在晏鸿之身边, 与他商议:“老师, 既然遇见了,不能不查。”
晏鸿之问:“你怎么想?”
“怕是渔村与倭寇早有勾结,咱们恰好碰上了。”谢玄英说出自己的判断, “今天只有二十来个人, 我担心不止这些。”
晏鸿之抚须沉吟许久,含蓄地问:“你有把握吗?”
谢玄英沉默。
他此次来江南, 带了十个人。柏木是他的贴身小厮, 机灵懂事, 但没经过事, 管事是母亲的陪房, 忠心毋庸置疑,人也能干,可经手的都是经济杂务, 可以吩咐他做事, 却不能商讨对策。
剩下的八个护卫,却是靖海侯的人。
他们的态度已经十分明确, 以他安危为先,绝不肯冒险。
就在这时,护卫首领回来了, 轻手轻脚地进来,回禀:“一到县衙,王县令就接见了属下等人, 听说原委,十分愤慨, 但不赞成派人查探。”
谢玄英问:“为何?”
“说是此地少有倭寇进犯,此次必是巧合,已为我等剿灭,不必多此一举。”护卫首领道,“逃走的两人不成气候,若是大张旗鼓剿匪,反倒容易惹来麻烦。”
“麻烦?”
护卫首领无声叹口气,正色道:“属下打听了一下,淮安沿海的匪盗不少,最有名的是一个叫陈独眼的贼人,手下有数条大船。倘若官府声称剿匪,知道的清楚我们在找倭寇,不知道的……尤其那陈独眼心胸狭窄,伤了脸面,必是要找回场子。”
谢玄英差点气笑。
“按照你的说法,我要顾忌一个贼寇的脸面,放过公然劫持我的匪徒?”他勃然大怒,“此事传出去,莫说是我,靖海侯府的脸都丢光了。”
护卫闭嘴,片刻后,却一针见血:“王县令态度坚决,可派人护送公子与子真先生去淮安府城,但若剿匪,怕是一人也不会出。”
谢玄英深深吸了口气。
可出乎预料的,他并没有对护卫发怒,挥挥手:“我自有主张,你下去吧。”
“是。”
护卫干脆利落地告退,直接去了西边的厢房。
程丹若在这里治疗伤员。
护卫才进屋,伤屁股的家伙就凑过来,压低声音说:“李哥,这程大夫可真了不得,她把阿诚的肠子塞回去了,人还没死。”
“确实有两手。”护卫首领姓李,叫李伯武,亲爹就是老侯爷的亲卫。他十六岁习武小成,被谢侯爷相中带在身边,连婚事都是谢侯爷选的人,可以说是靖海侯的心腹。
因办事稳重老成,这次谢玄英来江南,谢侯爷让他护送儿子。
李伯武有心把差事办漂亮,谁知命犯太岁,回程路上出了这么一档事儿。他只希望少爷别太莽撞,非要把那群倭寇剿灭,平平安安回京城就好。现下看来,县令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会蹚浑水,与他不谋而合。
他心下盘算着,抬头又看一眼灯下。
两张八仙桌拼起来,凑成一个长条桌。年纪最小的阿诚就躺在那里,流出来的肠子已经塞回腹腔,伤口也缝好了。
他想想,上前问:“程大夫,阿诚的伤……”
“很严重。”程丹若眉关紧锁。虽然切除了部分损坏的小肠,也勉强缝合了伤口,但既没有无菌环境,也没有药物,感染几乎是必然的。
唯一能庆幸的,大概是器械尽量高温灭菌了,伤口也没沾污秽,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能扛过来。
她能做的实在不多:“几日内不好大动,得静养,也不能吃饭喝水。”
李伯武点点头,再看其他人,都重新上药包扎过。桌角还有两个药碗,亦已喝得精光,只剩下一层浅浅的药渣子。
遂正色道:“还没谢过大夫救我兄弟。”
程丹若言简意赅:“不必。”
“公子来了。”门口的伤屁股护卫说。
谢玄英已经走了进来,问众人:“可都好?”
李伯武拱拱手:“多亏了程大夫,都处理好了。”
谢玄英朝程丹若点点头,而后道:“今日之事,多亏诸位,若无各位相助,我与老师怕是凶险了。”
他语气如常,仍然保留着上位者的矜持,然则面容严肃,绝非轻慢之态。
众护卫赶忙道:“不敢当,都是属下分内之事。”
谢玄英微微笑了笑,好若烛光一闪。哪怕李伯武心里认为这位公子行事想当然了些,也难免晃神。
“先前我曾言明,杀一贼,赏百两。”他环顾众人,“请诸位放心,我不是言而无信之人,柏木。”
小厮捧出一叠银票:“少爷。”
“这里一共十七张银票,面额正好百两。”谢玄英拿走两张,剩下的全部交给李伯武,让他代为封赏。
李伯武知道,当面点名数额,是谢玄英警告他不要贪墨,全部交给他分发,则是树立他的权威,立即应道:“属下遵命。”
谢玄英颔首,却将剩下的两张银票递给了程丹若。
她意外。
“即是论功行赏,自不能厚此薄彼。”他说,“请程姑娘收下,还有这个。”
他额外递过一个荷包:“这几日,无论药材还是吃食,不必计较价格,一切都用最好的。我将他们托付给程大夫了。”
程丹若想想,收下了他的赏赐和诊金。
谢玄英这才道:“接下来几日……”
他观察着在场人的表情,慢慢道,“老师年事已高,我打算让他在此地静养些时日。”
李伯武暗暗松口气,正想说两句表忠心的话,却听他又道:“劳烦程大夫多看护一二,我打算去一趟卫所。”
程丹若微微一怔。
“倭寇凶残,任由其流窜,不知多少百姓将受其害。”谢玄英口气平静,愈发显得坚定,“既然遇见了,没有坐视不管的道理。”
李伯武绞尽脑汁想理由,却听程丹若开口:“这是自然。”
众人齐齐朝她看去,只见她面色如常,十分肯定地说:“假如我为男儿,一定跟谢公子去。”
搁在昨日,在座之人怕是不会把她的话当真。可今天她实实在在杀了两个人,鲜血满身,又毫无异色地替他们治伤,浑然不把残肢血沫当回事,这话就有了货真价实的分量。
哪怕李伯武,心里想的也是:看不出来,程姑娘一介女流,竟也有如此气魄。
因而不可避免地升起一丝豪气,男子汉大丈夫,难道还不如女子有胸怀?
但热血不过瞬间,他很快冷静下来。
如果不是跟着三少爷,他倒有心谋划一二,但自己等人的任务,就是将谢玄英全须全尾送回家,能不节外生枝,就不要多管闲事。
“公子……”
“当然,我知道你们有伤在身,勉强启程反倒不美。”谢玄英看也不看他,自顾自道,“再者,也得留下人护卫老师。”
他说完,方才对李伯武道:“李护卫,我父亲器重你,你做事也稳妥,若能留下来保护老师,我才安心。”
李伯武暗吸口气,斩钉截铁道:“公子言重。依我看,还是我同张、王、赵三人护送公子前去,其他人留下便是。”
张护卫、王护卫、赵护卫三个,是伤得比较轻的人,不影响骑马行动。剩下的伤在要害处,不是影响骑马,就是不好动手,留下来做护卫勉强使得。
谢玄英定定瞧了瞧李伯武,见他不改口,方才慢慢点头:“也好。明日一早,你去买几匹马,我们尽早出发。”
“是。”李伯武赶忙应下,心道好险。
他不想谢玄英涉险是一回事,留下就是另一回事。主子要你做事,不管心里怎么想,要是不肯做,以后也就不必做了。
谢玄英才不管他怎么想,又安抚伤者几句,叫他们安心养伤,这才离去。
程丹若亦是不好多留,嘱咐道:“一会儿紫苏煎好药,你们记得照我说的服用。”
“劳烦大夫。”
“留步。”
她劝住相送的李伯武,退出门外,预备回房间歇息。
拐角处,却见谢玄英伫立月下,不知出神还是在等她。
“程姑娘。”是在等她。
程丹若:“谢公子有事吗?”
谢玄英道:“多谢你。”
“我是大夫。”她说,“分内之事罢了。”
他却摇摇头,轻声道:“方才的事,多谢。”
程丹若笑了笑,却坦言:“并不是帮你,我是真的这么想的。”她注视着他的眼睛,复杂道,“倘若我是男人,绝对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可惜……”
可惜这个世界,给女人的机会太少了!
她既不能去读书考科举,也不可能凭借杀掉的两个贼寇,为自己挣一份前程。
真不甘心。
建功立业的机会可不是时时都有的,投身海上的海盗,指不定有几个屡试不第的落魄士子。难得谢玄英愿意出头,又是侯府公子,朝中有人,只要立下功劳,就算要让出功勋,也足够换来一个机会。
“我愿意用这二百两银子,换一个前程。”她自嘲道,“可我没有选择,只能收下这钱。”
谢玄英怔住了。他以为程丹若看出了自己的心思,故意帮他一把,没想到她居然是这么想的。
这个念头放在男人身上,半点不稀奇,可她一个姑娘家,怎有这样的野心?
“不过,”她竭力收敛情绪,微微笑着,一派闺秀的端庄,好似方才的话全是错觉,“我相信有的是人会这么做,你放心。”
谢玄英顿了顿,低声道:“我也是这么想的。”
程丹若:“是我失言了。”
“不。”他迟疑道,“我很……高兴。”
谢玄英可不是靠美貌获得圣眷的娈童佞臣,对人性幽微自有心得。
他看得出来,李伯武背靠父亲,比起杀敌立功,更想完成父亲的嘱托,竭力避免节外生枝。而老师赞同不该放任倭寇肆虐,却十分担心他的安危,左右为难,反倒不知该说什么。
此时此刻,他唯一能够得到的支持,只来自面前的人。
更难得的是,她并不是“支持谢玄英”,而是赞成“谢玄英的选择”。
有人和我想的一样。
这念头让他心定,也让他振奋,还有一丝微妙的悦然。
“程姑娘。”其实今夜桂花正好,明月高悬,日后回想起来,亦能算是花前月下之景,可惜此时,谢玄英全然未曾深想,只慎重请托,“请你留下来,照顾我的老师。”
“你放心。”程丹若答应得十分痛快,“我一定尽力而为。”
他情不自禁地笑了。
和方才刻意露出的亲近不同,这一笑发自肺腑,恰若霞映澄塘,兰开幽谷,格外动人心弦。
程丹若艰难地别开脸,心想,你可别再冲我笑了。
看了,有失体统,不看,强人所难。
第35章 百户所
第二日上午, 谢玄英辞别老师,直奔盐城的百户所。
在此, 不得不提一下大夏的军事制度。
在地方上, 行政、司法、军事分属于三个不同部门:行政为承宣布政使司,其官员职位就是耳熟能详的布政使、知府、县令;司法就是提刑按察使司,陈老爷担任的按察副使, 就属于司法机构。
而军事机构, 被称为都指挥使司,下辖机构为指挥使司、千户所、百户所。均独立于司法和行政, 平时负责地方上的军务。
没有战事的时候, 也要负责开垦田地, 也就是军屯。
谢玄英令李伯武往县衙一行, 不仅借来几匹好马, 还找了一位向导,带他们去附近的百户所。
县令乐得丢开这棘手事,答应得十分痛快。
从县城赶去百户所, 只需一个半时辰, 晌午时分,谢玄英已经在百户所了。
百户所周长二里, 都不算镇子,小小的一个,其下还有墩、堡寨若干个, 是最基层的军事单位。
每个百户所的百户数目不定,这个被称为李子屯的地方,一共有两名百户, 下辖两个总旗,十个小旗。
按照规定, 每个小旗有10个人,每个百户所有兵丁112人。
然而,谢玄英进百户所扫一眼,就知道这里绝对没有这个数额。他不动声色,任由县令的师爷上前介绍:“这是谢指挥使,靖海侯府的公子。”
两个百户才从小妾床上爬起来,满肚子火气,不知道县令搞什么鬼,乍一听这来历,一下子没反应过来。
再看来人,大脑瞬间空白。
谢玄英放下锦衣卫的腰牌,黄金制成,装饰虎纹。
正面样式如下:
卫衣锦
..指泰
..挥平
..使十
....二
....年
反面则是“凡遇直宿者悬带此牌,出皇城四门不用”。
“要验一验吗?”谢玄英问。
他可不怕验明真伪,腰牌是真的,他也确实挂着一个锦衣卫指挥使的官职,秩正三品。
但必须声明,他并不是锦衣卫真正意义上的主官。指挥使这个职位,多数时候是寄禄官,是皇帝给予勋贵之子或是外戚的赏赐。
此所谓“恒以勋戚都督领之,恩廕寄禄无常员”,想封几个就封几个,皇帝开心就好。
所以,锦衣卫指挥使听起来威风,有正三品的俸禄,但不到任,不管事。且谢玄英封这个官时才十二岁,想干活都不可能。
两个百户被他说话声惊醒,这才回神,面面相觑。
他们不是没见识之辈,虽然不知道如今锦衣卫的老大是谁,可也清楚指挥使并无权势,当下便只是陪着笑脸,问:“不知指挥使大人所任何事?”
锦衣卫多次改制,如今分为三司,分别是:经历司,掌文移出入;北镇抚司,掌本卫刑名;南镇抚司,专理军匠。
三司之中,名头最响,权势最重的,肯定是北镇抚司了,大名鼎鼎的诏狱就归他们管。
可谢玄英全然不虚,平静地回答:“不敢,宫廷宿卫。”
两个百户对视一眼,心里皆是一个“咯噔”。
是了,金腰牌分为五种,公侯伯驸马的曰仁,其形为龙,勋卫指挥的曰义,其形虎,谢玄英的腰牌不是龙形,而是虎,证明他确实担任着宿卫一职。
所谓宿卫,平日值宿宫禁,随侍皇帝左右,护卫天子安全,在朝日、夕月、耕耤、视牲的日子,则会穿上飞鱼服,佩绣春刀,成为帝王的门面担当。
指挥使的虚衔不值钱,随时侍奉皇帝左右的宿卫值钱。而既有荣誉头衔,又有实际职位的谢玄英,值钱中的值钱。
尤其这个官职不是靖海侯给儿子求来的,是皇帝摁到他头上的。
什么叫圣眷?这就叫圣眷。
说到这里,两个百户的膝盖已经发软。
哪怕空有头衔的指挥使,他们也不能轻易应付,不要说帝王心腹,不管实际的官职大小,半点都得罪不起。
“谢指挥使。”其中一个非常果断,绞尽脑汁地寒暄,“不知大驾光临,有何吩咐?”
谢玄英提起的心,慢慢落回肚子里。
县令为地方官,再尊敬他,也有底气拒绝他的要求,他也不可能越俎代庖,命令他做什么事,否则御史知道了,参他一本,圣人也丢脸。
但百户所就不一样了。
虽然锦衣卫不属于五军都督府(也就是说,最高军事机关管不到他,顶头上司只有皇帝一人),但众所周知,锦衣卫有监察百官之职。
谢玄英名义上管不到他们,可要他们丢官,不过一句话的事。
“吩咐谈不上。”他们识趣,谢玄英自然也缓和口吻,简单道明原委。
两个百户一听,都知道摊上大事了。
倭寇进犯,掠杀村庄,在东南沿海一带属于常见的人祸,只要不被发现,死的人不多,那就是小事。可现在,人家劫掠到靖海侯的公子身上,还捎带上名声斐然的晏鸿之,即便他们一个人都没死,都是大事。
上头要是问罪下来,两个百户甭管是副千户的妻弟,还是本地大族的旁支,都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他们非常识相,“咚”一下跪下,表态:“倭寇罪该万死,属下这就点齐人马前去清剿。”
其中副千户的妻弟,吴百户更机灵:“舟车劳顿,指挥使大人若不嫌弃,请往寒舍小憩。”
另一个汪百户后悔不迭,他嘴巴怎么就这么慢呢,只好说:“大人只管休息,属下这就去点人。”
两人正互相较劲,却听谢玄英道:“不必,给你们一个时辰,点明人马,备好弓箭,天黑之前,我就要到地方。”
吴百户大惊,汪百户也傻眼。
这位大爷要是跟着去,他们怎么拿人头凑数?不不,真要去,从哪里变出112人的队伍?
整个李子屯百户所,一共只有三十个军户。
剩下的名额……当然都是查无此人。
这就是和大户人家的隐户,截然相反的一种现象——吃空饷。
谢玄英不曾入军,从未了解过这些猫腻,但他记性出众,算学也好,进百户所的路上,粗略估计了一下人口,就知道人数不对。
“我不与你们为难。”他说,“我要三十个人,熟谙弓马,精通地形。”
吴百户支支吾吾:“这,恐怕……”
三十人有是有,可拉出来就是找死,有几个不止不会骑马,还有连枪棍都提不动的。
但这可不能怪他们。
大夏施行的是军户制度,军籍世袭,爹死了,儿子顶上,兄长死了,弟弟顶上,反正军户人家至少要有一个从军的男丁。
因为靠的是血缘而非能力,招募进来的军士素质可想而知。
啥玩意儿都有。
谢玄英也想到了这茬,面色更冷。
他盯着吴百户:“我听说,你是李副千户的亲戚。”
“是。”吴百户冷汗直流,暗叫糟糕,“小人的长姐是李千户的继室。”
“千户所离此地不远。”谢玄英道,“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给我带十五个符合的人过来。汪百户,你在此地挑选十五人,日落前,我要看到结果。”
汪百户松口气,在自己地盘上划拉人,总比去别人地盘上求爷爷告奶奶好。他得意地瞪一眼吴百户,心想,让你一天到晚炫耀姐夫,来报应了吧,该!
于是答应得格外响亮:“是,属下一定办妥。”
吴百户恨得牙痒痒,却不敢反驳,强笑道:“请指挥使大人放心,属下这就去千户所寻人。”
谢玄英微微颔首。
两人争先恐后地告退,各自想法子去了。
谢玄英吩咐李伯武:“你去找人打听打听,有谁熟悉此地环境,我有事相问。”
“是。”李伯武也苦兮兮地出去了。
日上中天,有个低头哈腰的管事进来,说厨下备了饭菜,可否端上,请指挥使大人品用。
谢玄英点头应了,就见几个仆妇鱼贯而入,端上六荤六素两汤四道点心,足足摆出一整桌。
“穷乡僻壤,没什么好东西。”管事却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好像准备他一皱眉头,立马就跪下求饶。
谢玄英一时无言,挥手让他退下。
管事如蒙大赦,擦擦汗,连滚带爬地离开。
谢玄英看向桌上,只见:一道爆炒猪腰,一碟白切猪肉,一碗腊鸡,一只八宝鸭,一份红烧鲤鱼,一碗清蒸带鱼,一碟红菱角,一盘拌豆芽,一盘清炒菜心,一碟酱茄子,一碟腌黄瓜,一碗鲜莲子,一盅银鱼汤,一盅酸笋汤,一份葱花卷,一份梅子凉糕,一份白糖元宵,一份馄饨。
噢,没忘记酒,气息浓醇,似乎是上好的金华酒。
他好气又好笑,这么多东西,估计是把两户人家的午饭都搬到这儿来了。
“柏木。”谢玄英叫人,“留两道菜,剩下的都拿出去给其他人。昨日辛苦,今儿又是奔波许久,先好好歇息。”
柏木垂手应下:“是。”
他留下两荤两素一汤,其余的吩咐外头的仆妇,端到隔壁的小厅里,又叫他们多加些馒头米饭,预备让众人大吃一顿。
“不要酒。”柏木细心关照,“上些茶点就是。”
仆妇们缩头缩脑:“是是,奴婢们知道了。”
柏木跟着进屋,转述了谢玄英的吩咐,等护卫们纷纷立起道谢,这才回正厅伺候谢玄英用饭。
虽然事务繁杂,祸福难料,谢玄英却也没有因为胃口不佳,便不用饭。他扎实地吃了大半碗白米饭,又吃个凉糕,菜动了小半,倒是喝了一盅银鱼汤。
饭毕,仆妇们已经备好热水面巾。
柏木伺候他漱口,再含一枚香茶饼净味,全部做完,方才听得说:“下去吧,我独自待会儿。”
“是。”
柏木示意仆妇撤下餐食,端到外面的茶水间。无视殷勤倒茶的老头,他把几道剩菜拨在一起,放炉子上热一热,就着温热的米饭吃了个饱。
第36章 小人心
歇过晌午, 柏木就来报,说有个自称是小旗的人在外求见。
一个百户所, 设二总旗, 各五十人,十小旗,各十人。小旗虽然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军官, 但谢玄英现在也没什么好挑的:“让他进来。”
“卑职刘海平, 见过指挥使大人。”进来的小旗是个二十来岁的男子,五官平常, 袍角有个不起眼的补丁, 中等个子, 皮肤粗糙, 面上满是掩饰不住的忐忑。
谢玄英扫他一眼, 语气平淡:“你要见我?”
“是,卑职听闻大人在、在寻人对付倭寇。”刘海平的眼睛死死盯着地面,只能看到他的靴子。
那不过是一双普通的皂靴, 连日奔波, 雪白的底帮已沾满尘土。饶是如此,靴子所用的清光缎仍然在阳光下闪烁着暗纹, 是一簇簇的竹叶子。
他想起新婚的妻子,明明之前就想好了,要在县里为她扯一匹红缎做嫁衣, 可一匹绸要五钱银,思来想去,还是狠不下心, 选了木材打成家具。
妻子说:“这才是该花的钱,嫁衣只穿一天, 这好木头打的家什,能用十几二十年呢。”
可刘海平不甘心。
他不想一辈子只做一个碌碌无为的小旗,不想因为五钱银子,就让妻子留下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他要出人头地。
“卑职生长在淮安,对此地的倭寇也有所了解。”刘海平看着那双皂靴,话语逐渐流畅,“咱们这一带的贼寇,一共有两拨,一帮以陈独眼为首,劫掠商船,在岸上也有关系,但他们眼睛尖,知道什么人能惹,什么人不能惹,大人是京城来的贵人,他们不敢动你的船。”
谢玄英挑起眉梢:“说下去。”
刘海平悬在喉咙口的心落回肚子,稳稳神,继续道:“另一波就是东瀛浪人,他们熟谙武艺,生性残暴,大多驾驶小船,能在浅水区来去自如,时常上岸劫掠渔村,所过之地,多灭门惨案。”
他停顿片刻,大着胆子抬头,觑眼谢玄英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