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服侍穆明珠晨起睡下的多是碧鸢,因碧鸢留在宫中,不在府中,故而今日是由樱红照料的。
穆明珠摸摸鼻子,无奈一笑,道:“偏你话多。”赶樱红走后,她咬牙一口灌完剩下的半茶盏苦药,垂眸望着杯壁挂着的薄薄药汁,想到薛昭是受何人所托来为她诊脉,口中的苦涩似乎也淡下去了。
她踱步至于西侧间。
榻上撑开摆放了一柄罗伞,伞面是郁郁青青的群山之上一轮红日高悬,而苍山留白处便是皑皑积雪,积雪深处落了一行字,正是穆明珠近来练习了无数遍的那八个字。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罗伞撑开晾了一日,伞面上刷的桐油已经干爽。
这是今生穆明珠亲手所制的第一柄罗伞。
如今只待一个合适的时机送出。
穆明珠脚步轻轻,坐在榻边望着那伞,听着窗外雨声,出神了大半天。
“殿下,宝华大长公主府的回雪姑娘来了。”有侍女在窗外小心通报。
穆明珠回过神来,道:“请回雪姑娘在前厅稍候。”这才收拢了罗伞,亲手将它装入素色的绸缎伞套之中。
回雪交叠双手,立在前厅相候,清丽绝伦的眉目间,仍是那一股楚楚动人的悒色。她听闻穆明珠之名已久,却是前几日在宝华大长公主府上才第一次见到这位当世最尊贵的公主殿下。而她第一次听闻穆明珠名字之时,她还是谢家的歌姬,那时候谢郎君还没有把她送给宝华大长公主。
那年她十六岁,夜宴之后,于桃花林中为谢钧一人翩然起舞。
桃花浓艳,片片纷飞,她一舞接着一舞,年轻的身体里似有无穷无尽的力气,只要谢郎君的目光追在她身上,她便可以永不停歇得舞下去,直到她倒下死去那一刻。
“好回雪。”谢郎君招手示意她上前,要她躺下来,卧在他的膝头,“婉转郎膝上,何处不可怜。”他含笑抚着她及腰的长发,声音低靡醉人,如一坛桃花酿。
她气喘吁吁,仰望着谢郎君谪仙般的面容,只知痴痴望着,说不出话来。
谢郎君低头看见她的目光,忽而一笑,道:“女子便当如回雪这般,柔顺美丽,于花间起舞,在月下抚琴。”他不知想起什么,狭长双眸眯起,又道:“自出了女帝之后,如今又来一个欲效仿其母的小公主,当真不可爱极了。”
“小公主?”她轻声问。
“告诉你一则趣闻。”谢郎君玩笑般道:“日前女帝生辰,她那五岁的小女儿穆明珠于席上祝词,愿长成之后、逐女帝旧志、也为一代帝王。”
她那时候只静静听着,朝堂上的事情离她太远。
那时候的她怎么都没有想到,后来谢郎君离开了陈郡来到了建康城,而她被送入了宝华大长公主府,还遇见了曾被谢郎君评点为“不可爱极了”的公主殿下。
如今忽忽八年过去,她立在前厅之中,正等着这位公主殿下出现。
“回雪先生久候了。”一道清脆明朗的声音自厅门处传来。
回雪忙转身行礼,“见过殿下。”会意过来之后,忙又道:“奴婢当不得殿下先生之称。”
“何须自谦?”穆明珠快步入了前厅,自己坐了主位,伸手示意回雪在对面也坐下来,笑道:“本殿看过你跳舞,比之宫廷教习舞蹈的师父都要高出几分
。于歌舞一途,你如何当不起‘先生’之称?”
回雪如今二十四岁,见过无数贵胄公子,于宴会上也能做到八面玲珑,可却还是第一次遇见穆明珠这样的主家,过往多年的经验竟全然用不上,一时不该如何应答,只仍守着尊卑,并不坐下。
后天学来的交际手段全用不上,回雪露出本性中的羞涩来,讷讷道:“不知殿下乔迁宴上要演什么样的歌舞?奴婢早早准备起来。若是殿下没有指定的题目,奴婢便跳几支舞,由殿下来选如何?”
穆明珠笑道:“本殿府上的乔迁宴,来客不过瞧个热闹,哪里用你这等人物出场,也更不用本殿出面来谈,自有底下的管事长史去做。”
回雪疑惑,道:“那殿下的意思是……”
“回雪先生值得更大更高的舞台。”穆明珠单刀直入,探身前倾,盯着她道:“你想不想跳出歌姬的身份往上走?”
回雪愣住。
她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
她生来就是奴籍,为谢郎君选中,自幼习舞。一个歌姬,还能往哪里走?歌姬的“上”,又是什么?
“你的舞技比宫中专司舞女的教习都要强上许多。”穆明珠见她面露迷茫之色,便清楚她此前从未考虑过这些,当下点拨道:“你若是肯去教导宫廷舞女,那些舞女必然会尊重你。”
尊重。
回雪心中一颤,这是她作为贵人宴会间的玩物,极度渴求,却从未感受过的。
回雪眸中一亮,旋即又黯淡下去,垂首轻声道:“奴婢这样的人……又如何能入宫廷教导旁人……”
“这你不用担心,有本殿在。”穆明珠盯着她,道:“本殿只问你愿不愿意。”
回雪愣愣望着穆明珠,内心争斗激烈,竟忘了尊卑之别。
穆明珠激她,道:“还是你甘愿一辈子沦为宴上助兴之物?”
“我愿意。”回雪脱口而出,因为情绪激动,反倒冲淡了眉宇间原本的郁郁之色。
“好。”穆明珠微微一笑,后仰靠在椅背上,道:“昔日陛下所作的《晨风曲》,你可会跳?”
皇帝穆桢初入宫,以宫女身份得世宗宠幸时,不过十五岁
。彼时年少的穆桢乍得世宗宠爱,又诞下皇长子周睦,正是风头无两,又年少不懂韬晦之道,不二年便见弃于世宗。此后近十年无宠,直到穆桢二十四岁这一年,她以一支载歌载舞的《晨风曲》重新回到了世宗视线中,再获荣宠,更协理政事,最终于世宗死后临朝称制、自己做了皇帝。
这二十余年来,随着穆桢步步走高,《晨风曲》也传遍了大周天下,曲子与舞蹈,又有几种不同的版本。
回雪作为歌姬,这《晨风曲》自然也是会的。
“此处可有罗伞?”回雪轻声问道。
要知道当初穆桢的《晨风曲》,点睛之笔便是罗伞上的一行诗。
《晨风》原本出自《诗经·秦风》,中有“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等语,写女子望穿秋水、以待君子之情。魏文帝引其典作“愿为晨风鸟,双翔归北林”。而穆桢化用魏文帝之诗,作“恨君不似晨风鸟,与妾双翔归北林”,呈给世宗。
世宗性情宽和,念及旧情,又有宝华大长公主劝说,便给穆桢机会献舞。但穆桢所作诗,隐有埋怨之意。哪个皇帝都不会喜欢一个对自己有怨气的妃嫔。若故事到此为止,穆桢这一舞再怎么动人,怕是都不能重获盛宠。
可是二十年前穆桢持罗伞起舞,舞毕献罗伞于世宗,伞面上写的却不是自己改后的怨诗,而是当初魏文帝的那句“愿为晨风鸟,双翔归北林”,一正一反之间,早已释尽怨气,只剩满腔恋慕。
彼时烦于政事、倦于争斗的世宗,正需要这样甜美柔顺、心思干净的女人。
穆桢是他少年时宠爱过的女人,不求高位,不念旧怨,只想跟他这位人间帝王做一双晨风中自在翱翔的鸟儿——世宗如何能不对穆桢再起柔情呢?
他自然想不到,在他死后,穆桢会做了皇帝。
一时罗伞琴师齐备,回雪莲步轻移,于乐音中,持伞起舞,恰如晨风中的鸟儿。
回雪的舞技不必多说,衣袂一起,踏着乐音,手中罗伞如一朵盛放的花,便迷醉了前厅侍立之人的眼。
一舞毕,回雪撤伞俯身
,不见汗湿、不露气喘,至于穆明珠身前,垂首问道:“殿下以为如何?”
“美则美矣。”穆明珠摩挲着下巴,思量着道:“只是少了些力道。”
回雪微愣,她精于舞技,鲜少被人当面评点舞姿不足之处。
“本殿不是说你跳的不好,只是风格不太对。”穆明珠平和而精准道:“你不要认为这支舞,是要献媚于主上。”
回雪不解,望向穆明珠。
穆明珠起身,捡起罗伞,回首望她,道:“你要把这当成一场战役。”
回雪愣住。
“本殿不精于舞技,但幼时曾请教过母皇身边的老姑姑。”穆明珠轻描淡写道。
在她小的时候,以崇敬孺慕的目光看待这位在男权社会做了九五之尊的母皇,所以会想要追随她的风格举止。对皇帝穆桢而言如此重要的《晨风曲》,穆明珠小时候自然也学过。
此时穆明珠手持罗伞,却仿佛罗伞中藏了一柄不能为人知晓的利剑。
《晨风曲》的乐音再起,穆明珠闪转腾挪,手中罗伞时开时束,与回雪柔美和缓的舞姿不同,于柔美中见力量,于和缓中藏杀机,叫人不敢安坐以观、却偏又美得叫人不舍移开视线。
“你懂了吗?”穆明珠止住舞步,凝眸看向回雪。
回雪于舞技上悟性极高,立时便明白了。
“好。”穆明珠道:“来日你献此舞于陛下面前,以为祝寿之用。”
回雪又愣住,迟疑道,“可是……如此舞来,气势凛然,作为祝寿之用,怕是会惊扰了陛下……”
穆明珠微微一笑,口中道:“那你也太小瞧陛下了。”她正是要母皇观舞之时心中惊惕,要母皇想起当初那段刀光剑影的征途。
回雪不好再反驳,深深俯首,领命而出。
穆明珠望着回雪远去的背影,忽然视线一凝,却见厅外长廊中有一男子长身玉立、隔着蒙蒙雨帘正望着她,正是萧负雪,也不知他已在那里看了多久。
“右相大人。”穆明珠沿着长廊,向他走去,笑道:“这可真是稀客。”
“臣听闻殿下乔迁之喜将至,怕届时囿于公务不能赶来,因此提前来
此,送上贺礼。”萧负雪静静看着她走上前来,从身后捧出两只长锦盒,道:“还有呈给殿下的十四岁生辰礼。”
萧负雪本来没准备入府,只是想亲手将礼物送到府上。
然而前些时日,穆明珠派人劫右相大人到府中的事情尽人皆知。
公主府门房上的仆从一见来的是萧负雪,哪里敢让他走了,忙不迭把人送进来,至于通报倒是成了次要的事情。
萧负雪若强行要走,自然谁都留不住他。
可他最终出现在了廊下,隔着迷蒙细雨,已望了穆明珠许久。
穆明珠微讶,道:“那日大人不是已经赠了我八个字?”
萧负雪垂眸道:“一幅字作不得贺礼。”他早已备下给穆明珠的生辰礼,只是前世至穆明珠死,都不曾送出,成为毕生之憾。
穆明珠便示意身边侍女接了双份的贺礼,笑道:“这可怎么好?我为大人备下了一份礼物,却也是一幅字。”
“殿下所赐,自然不同。”
穆明珠便低声吩咐侍女去取侧间的罗伞来,轻声道:“右相大人稍候。”
两人于廊下观雨。
“那日朱雀右街起火。”萧负雪忽然开口,似是提起毫不相干的事情来,“臣无恙。”
穆明珠却是立时明白过来。
那日济慈寺礼佛,萧负雪赶在尾声来到,于大殿外石阶上与她有过几句对话。那时候她问萧负雪是否平安,萧负雪问她为何要出宫入府。她避而不谈,称萧负雪没有回答她,她便也不回答他。随后皇帝上香出来,两人便没了再谈话的时机。
此时萧负雪答了那一日她的问话,是又一次在问她,为何要出宫入府。
穆明珠仍望着无边雨幕,没有看向萧负雪,幽幽道:“那日我命秦媚儿带人把你劫入府中,留住了你半日。大人陪我垂钓,为我写字,我真高兴。”她伸出手去,接那凉凉的雨丝,“从那日后,我便生出了个极可怕的念头。我有百名府兵,便能留住大人半日。若是我有天下之兵,是否便能留住大人一世呢?”
天下之兵!
“殿下慎言。”萧负雪垂眸,隐下心中惊涛骇浪。
“我自然知道这话不能乱说。”穆
明珠收回手来,低头看着湿了的手心,似乎有几分迷茫,抬眸看向萧负雪,轻声道:“我不该有这念头吧?”她轻轻笑,像是自嘲,“我啊,想要留住大人一世呢!”
萧负雪攥紧了双拳,望着穆明珠,一时不知该如何面对。
“可是我止不住这念头。”穆明珠望入他眼中,轻声道:“右相大人智计百出,谋定万事……帮帮我?”
女孩的声音太轻柔,又透着迷茫,以至于最后“帮帮我”三个字,既像是在问他要如何解开这情障,又像是在问他要如何拥有天下之兵。
便在此时,侍女去而复返,手捧束在套中的罗伞而至。
“那日大人送了我八个字。”穆明珠收起了迷茫之色,平静道:“这里是我亲手所制的罗伞一柄,也有八个字赠予大人。”她将罗伞亲手捧给萧负雪。
萧负雪亦是双手捧接过来,如捧着一支脆弱的冰,珍而重之。
“大人政务繁忙,我便不留你了。”穆明珠又转过脸去,望着缠绵雨丝,轻声笑道:“建康城多雨,以后逢雨日,大人撑伞之时,会不会想起我?”
萧负雪没有回答。
“薛昭配的药太苦了。”穆明珠忽然又道。
萧负雪微微一愣。
“大人去吧。”
“是。”
脚步声渐去渐远,最终为雨声所掩盖。
樱红回到公主府的时候,穆明珠正于书房窗前写诗,只是字字句句,都是从母皇旧诗中摘录出来的。
“殿下,杨郎君答应了。”樱红在外间擦去了裙上雨水,快步走进来,笑道:“照奴婢说,杨郎君这等人拿了东西办事儿,干脆利落,倒也有他的好处。只是他说,殿下增设的歌舞,要先给他看过。”
“这是自然。”穆明珠翻着桌上自己所写的母皇旧诗,点头表示知道了。
“外间那两份贺礼,可要送到宫中给碧鸢登记造册?”樱红又问道。
“不必。”穆明珠手上动作一顿,淡声道:“封存起来。”
樱红微微一愣,既然是旁人送来的贺礼,总该打开看过、记录在册,才能心中有数。她看了一眼殿下的面色,这次却什么也没问,只是低声应下来,便悄悄退出了书
房,将这一方安静的天地留给殿下一人。
与穆明珠不同,萧负雪出了公主府,去没有按照原定的计划入宫,而是于前往东郊道观的马车内,望着公主所赠之物,看了许久。
在道观空寂的禅房中,萧负雪撑开了这柄穆明珠亲手所制的罗伞。
青白相间的伞面,一轮红日凌空。
他教她习字,看她作画,尔来已有近十载。
伞上八个字: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从前习字,她学得极佳,爱仿他的字,清新飘逸、秀丽颀长。
萧负雪轻抚伞上字。
前世最后那三年,穆明珠避政自污,字体也为之一变,奇险率意,风格大变。
此时伞上每个字都欹正相生,风姿翩翩,的确是女孩十四岁时候的字迹。
细雨落在观中百年梨树上,声声入耳。
萧负雪似玉如竹的手指,轻悬于女孩所写的字迹之上,依着字迹,以指为笔,缓缓摹写。
这是十四岁的穆明珠。
一切都还来得及。
他安下心来,再细看那八个字,却见其余六字都藏了一股力透纸背之势,独“负雪”二字,缠绵妩媚,似女孩雨中那一双多情眼。
萧负雪猛地闭上眼睛,于空寂清幽的道观禅房之中,却觉炽热躁意上涌。
“我啊,想留住大人一世呢!”
他仿佛又听到女孩的声音,天真的、惑人的。
“帮帮我……”她在廊下望着雨,声音是轻柔的、迷茫的。
她说她想要拥有天下之兵……
萧负雪睫毛轻颤,从幻梦般的记忆中醒过来,目光落在女孩亲笔所书的“负雪”二字。
他大约是疯了,竟会觉得,若这是她所愿,又有何不可。


第23章
这日,建康城中连绵了数日的雨水总算止歇。
韶华宫中,穆明珠饮下一盏凉茶,让自己从晨起的睡意中清醒。
“殿下怎么又用凉茶?”碧鸢抱着跟随离宫的从人名册进来,拿手背一试穆明珠搁在案上的茶盏,无奈道:“薛医官嘱咐过,殿下切莫因暑热贪凉,与他给殿下开的药相冲呢。”
穆明珠皱皱鼻子,道:“他那开的什么药?苦得吓人。我还不想喝了呢。”
碧鸢放下名册,笑道:“这殿下可逃不过,昨日薛医官派人送了新药来,如今不用汤剂,改成以蜜汁调和的丸药了。怕是非但不苦,反而甜口呢。”
穆明珠微微一愣,忽而想起前几日公主府中,她因薛昭开的药太苦,同萧负雪随口抱怨了一句。
“殿下?”碧鸢推过名册来。
穆明珠从记忆中回过神来,大略扫了一眼跟随她离宫人员的名册,道:“好。库房中的东西,你同樱红一起清点明白,倒是也不着急立时就挪到公主府中去。凡是留在宫中的从人,便按我此前所说,各有银两赏赐。”
碧鸢一一应了。
穆明珠看了一眼天色,道:“为我梳妆,该去向母皇辞行了。”
一时碧鸢服侍穆明珠梳洗后,陪她出了殿门,环顾韶华宫中的一草一木,不禁轻轻一叹。
穆明珠察觉了,笑问道:“怎么叹气?”
碧鸢不好意思得一笑,望着花圃里盛放的牡丹,有些怅惘道:“奴婢在韶华宫多年,如今一去,这些花木砖瓦以后都不得见了。奴婢这么一想,便觉不舍。”
穆明珠环顾她前世至死都未曾离开的韶华宫,的确一花一木都关情——殿角才落了花的梨树是她十岁那年亲手所植,花圃外的竹篱是她亲自领着宫人所制,花圃内磨得光滑的白玉石是她夏日傍晚最爱躺卧之处……一点一滴,都是她曾经生活过的痕迹。
穆明珠收回目光,负手身后,徐徐向韶华宫外走去,“不必不舍。”
碧鸢忙跟上前去。
“会回来的。”穆明珠轻声道,等到来日她坐上那把
紫金龙凤须弥椅,这韶华宫必然仍在此处静默等候。
碧鸢微微一愣,以为殿下是说以后进宫见皇帝时,她们还可以来看看韶华宫。可是那样简短得进来看一眼,与日日夜夜生活在这里,到底是不一样的。她轻轻张口,又觉向殿下解释其中差别未免太较真了,最终只化作心中一叹。
晨光晴好,沿途的甬道中偶有昆虫的鸣叫声,而一入皇帝寝宫,氛围便为之一变。
皇帝穆桢的寝宫之中,宫女太监都垂首侍立于廊下门边,院中没有人随意走动,一声咳喘不闻,氛围肃穆而凝重。
穆明珠脚步轻轻来到母皇寝宫的院中,等候此中的从人入内传报。
不多时,女官李思清从寝殿内走出来,见了穆明珠,含笑致意,却是示意她走远些说话,似是怕惊扰了殿内人。
“李姐姐,我今日便出宫入府去了,以后不能侍奉于母皇身边,因此前来辞行。”穆明珠望向寝殿紧闭的窗扉,亲切拉了李思清的手,笑问道:“可是我来得不巧?”
“那倒不是。”李思清笑道:“陛下是昨夜走了困,至天明时分才朦胧睡下。臣本是入宫回事儿的,来的时候天还未放亮,陛下还未歇下。陛下一直惦记着殿下今日出宫之事,睡下前吩咐于臣,说是殿下等会儿来辞行,她怕是正睡着不好相见,叫殿下只在门外磕个头,心意到了就好。”她从袖中翻出一份册子来,又道:“这是陛下赐予殿下之物。”
穆明珠仔细听着,闻言双手接过来,翻开一看,见都是些珠玉珍宝、古董文玩,也是开府时能用得上的。
“母皇时时念着我,我真不知该如何报答母皇。”穆明珠便道:“既然如此,我便不进去叨扰母皇了,烦请李姐姐帮我传话,等母皇醒了,就说我已经来过了。”又道:“母皇怎得昨夜走了困?身体大事,可轻忽不得。我这几日用着薛医官的丸药,倒是觉得好,不如叫那薛医官也给母皇诊一回脉?”
李思清道:“殿下心意,臣一定转告陛下。陛下身体素来康健,这一会儿大约是因为连日阴雨,忧心扬州水患所致。待到灾情解了,陛下便也能安睡了。”
“那我便放心了。”穆明珠又同李思清说了几句体己话,便跪在仆从备好的蒲团上,向着皇帝穆桢所在的寝室方位,扎扎实实磕了个头,这才起身作别。
不妨杨虎在偏殿中,隔窗望见了穆明珠,见穆明珠与李思清似已话毕,便主动出来相送。
李思清见他出来,便转身入了寝殿。
杨虎走过来,仍是香风阵阵,头顶是仆从在后为其撑起的紫色罗伞。
“小殿下。”杨虎在皇帝寝宫门边,追上了穆明珠,嗔怪道:“小殿下要出宫开府去,怎得不派人知会小的?小的也好早备贺礼。如今仓促间,小的也拿不出什么像样的贺礼来——知道的呢,说是小殿下瞧不上小的这点积蓄;不知道的呢,愈发要说小的猖狂,连小殿下也不放在眼里了。”
穆明珠知他满嘴胡言,却是笑道:“杨郎君帮我之处,实在已太多,我如何还能要郎君的贺礼?”又道:“什么人敢如此诽谤郎君?郎君告诉我,我替郎君惩治他们。”
杨虎恼道:“背地里说小的坏话的人,那可多了去的,打量小的不知道呢。我都给他们记着!”他察觉自己过份流露了负面的情绪,转眸一笑,又道:“似小殿下这样对待小人的,那才是真有德行的。”
穆明珠顺着他道:“杨郎君莫在意旁人。有你在侧,母皇便高兴快活,身体康健。你这样的功勋,岂是寻常人能比?”又道:“譬如近日扬州水患,我听李女官说,陛下昨日都不曾安睡。底下朝臣虽多,却也没有能为母皇解忧之人。”
杨虎挂起一丝自衿的笑容,道:“陛下所忧心的,岂止是扬州水患这一事。”他却不肯主动往下说,故作神秘,要引得穆明珠来问。
穆明珠垂眸一笑,和缓道:“还请杨郎君教我。我只求母皇安康,却不知母皇为何事烦忧,若是言谈间触动了母皇担忧之事,惹得母皇不快,岂不是我的过失?”再次恳切道:“还请杨郎君教我。”
杨虎身为皇帝穆桢的面首,获宠近十年,虽然所得财物无数,身边也有无数人谄媚捧着他,但到底是上不得台面的身份,性情又颇有几分小人,
总为朝中清正官员瞧不起。真正的权贵,如皇亲世家之流,更是不把他放在眼里。
以穆明珠皇帝独女的尊贵身份,却肯低声俯就,口口声声要他教导,叫杨虎如何能不得意忘形。
“小人哪里当得起殿下此言。”杨虎笑得合不拢嘴,却还要先推拒一番,这才低声道:“咱们这都是为了陛下着想。昨夜北府军中传来的消息,说是皇甫老将军身子骨不好了,怕是准备后事就在眼前。想那皇甫老将军跟随陛下几十年,乃是陛下情谊深厚的老友。陛下得了这消息,岂能不伤心?可是这人的寿数天定,也无可奈何。”
穆明珠恍然大悟。
杨虎口中的皇甫老将军,便是皇甫高,已年近七十。当初皇甫高的长兄,乃是跟随太祖昭烈皇帝打天下的大将。其长兄病故后,便由皇甫高接手了太祖赖以起家的北府军。这皇甫高乃是三朝大将,历昭烈皇帝、世宗皇帝乃至于当今三位至尊,于北府军中威信极高。十五年前,皇帝穆桢能临朝称制,最大的原因便是她赢取了皇甫高与宝华大长公主两人的支持,手握住了北府军的兵权。
前世皇甫高就是在这一年去世的。
皇甫高死后,皇帝穆桢要另择亲信之人,使之执掌北府军。
穆明珠现下想来,其实母皇一直培养的下一位北府军执掌者,便是齐云;并且已在接齐云入宫那一年,便委任齐云的叔父入北府军为裨将,提前为齐云铺路了。只是天算不如人算,上一世齐云在查扬州溃堤大案时伤了腿,他本就年少,要拿住北府军已是不易,更何况是一个上不得马的残废?前世皇帝穆桢也是无奈之下,暂时令齐云的叔父代领了北府军,欲要另择可靠之人,仓促难得,仍是要齐云北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