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她还没展现能力,就算换一个安保组,可能也会发生同样的事情,而以后只要她一直够强,这种事情就不会再发生。
顾秋说:“既然只是个别人的个别行为,事情都过去了,就不必再提了,我明天就要出门执行任务,1802两位老人,还要多麻烦你们安保组照看。”
安保组组长听她这样说也松了口气,立即应承了下来,然后对大家宣布:“今天是双喜临门啊,下周一开始,政府要发救济粮了,对于发救济粮,有一个标准细则,不同年纪的人领到的规格是不一样的,大家以户为单位,过来填申请表啊。”
大家立即欢呼起来,不容易啊,从月初等到月底,终于等来救济粮了,救济粮再不下来,他们真的要断顿了。
安保组长给了顾秋两张申请表,让她带给1802户两位老人还有梁姨。
梁姨与顾秋和1802户都有雇佣关系,按理说属于有工作的人,是不能再领救济粮的,但没有正式合同,劳动局那里也没备案,这雇佣关系可以认也可以不认。
安保组长给了申请表,明显是给顾秋示好。
顾秋在欢呼声中上楼,将合同送到对面,跟梁姨说:“这个你随便申请不申请。”
梁姨想了下说:“我还是不申请了,要是被人举报了,会给你们添麻烦。”
顾秋也不反对,跟梁姨说:“那你跟我签署一个正式雇佣合同吧,我就是你的雇主,和老太太他们没关系,不然被人举报他们两个有余粮雇佣你,他们的救济粮也拿不到。”
两位老人和梁姨不一样,他们家里虽然有存粮,但两人都没有收入来源,所以这个救济粮最好还是领起来。
……
顾秋回到自己家里,开始收拾东西。
明天就要出发去执行那个“鲸落行动”了,武器、食水和必要装备,供水局都会发,但肯定不会细致到让你每天都有干净衣服穿,袜子脏了立马就有的换。
所以想要提高出差中的生活质量,只能靠自己。
顾秋又把那个背去Q市的大黑包给拿出来,用干净的收纳袋装了好几套贴身衣物放进去。
供换洗的外衣也不能少。
然后是袜子一沓,鞋子也另外备了两双,拖鞋一双。
口罩帽子护目镜都不能少。
手术刀片给装个五大盒,一盒两百片。
纸巾湿巾、一次性牙刷牙膏、梳子、矿泉水、巧克力、葡萄糖片、肉干、手电筒、电池、手机、在单位里充满了电的数个充电宝。
冬冬蹲坐在一旁看,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是收拾着去游玩呢,带这么多东西,背包很快被填满一半。
顾秋坐在那里想了一会儿还有什么,然后想到自己现在是个组长,要是组员出现了什么状况,自己得马上处理,所以她还得带上一些自己用不上,但别人可能用得上的东西。
于是又戴上了碘伏、纱布、医用敷贴等。
她抓来兔兔揉搓着说:“如果他们饿肚子了,我也不能任由他们饿死对不对?很好,我的糊糊派上用场了!”
冬冬抬起头,只觉得她的两只眼睛都在放光,仿佛因为能够将自己的糊糊发扬光大而兴奋。
顾秋打开手机,现在很多软件都不能用了,但也不知道哪些人才牵头,搞了个西武县基地本地购物APP,各大小商家入驻。
只需要在上面下单,基本能保证三个小时之内送到家门口。
顾秋在上面搜索真空打包机,而且要干湿两用的,很快给她找出不少,她买了个看起来还不错的,一个末世前四位数机器,现在机子本身免费,只需要支付一个面包的跑腿费用。
下单之后顾秋就只管等着就行了,她走进厨房再次开始了糊糊制作工作。
还是那些肉干、内脏、坚果等物,全部切碎拉碎放进锅里煮煮煮,煮出一大锅浓稠度良好的糊糊,里面加了不少蜂蜜和糖,吃起来口感虽然差了点,但味道还挺不错。
顾秋煮完这一锅,接到电话说真空打包机已经送到小区门口。
她下去一看,这送货的有点面熟,是之前和那位中年车夫一起,载两位老人回来的青年。
见了顾秋,他也是极高兴,跟顾秋推销起来:“我们家店铺里有各种各样的商品,价值五位数以下的商品本身基本都是白送,只要给个运送费就行了。”
顾秋支付了一个面包,拿到货,问他:“你现在不拉车了?”
“唉,现在满大街的三轮,乘客又特别喜欢给现金,跑一整天,可能连口吃的都赚不到,所以改行了。”他叹了口气,然后又说,“以后网上买东西认准我们家啊,登辉百货全都是好货,都是正品,正牌公司大厂子出来的。”
顾秋点头,上楼后拆开打包机,长长的一个盒子模样的东西,外表设计极具科技感,还附送了好几卷打包袋。
她给机子接上电瓶,切了一截袋子,倒入少许糊糊,按下“湿物”键,机器开始嗡嗡地抽空气,几秒钟之后抽气完成,一小袋真空密封的糊糊就得到了。
整个过程轻松又简单。
顾秋又觉得只有这一个口味的糊糊不太够,于是去摘了蔬菜,在厨房里一阵忙活,一直忙到太阳能台灯都黯淡下去,又做出了黄瓜口味的糊糊,胡萝卜口味的糊糊,以及西红柿口味的糊糊。
每个糊糊里面都是成分丰富,营养也丰富,虽然味道也是被她折腾得有些古怪。
将这些糊糊都打包好,放入背包,顾秋拍拍手,大功告成。
只是虽然做好了全部的出发准备,临出发前发生了意外。
下雨了。
清晨起来,天地间一片白茫茫。
供水局那边紧急商议之后,只能无奈将外勤任务延后。
顾秋给自己的六个组员都发了消息,确定他们都收到了,然后叹着气看着窗外那茫茫雨帘。
这场雨倒是在她预料之中,只不过她忘记了确切的时间。
这雨虽然算不得干净,达不到使用的标准,但被淋两下还是没问题的。所以她对夏雨本身倒没有什么担心,只是出行计划被打断,难免让她这样准备充足的人心情不大畅快。
不过很快她又高兴起来,因为这意味着她可以洗刷天台了。
到了下午雨越下越大,顾秋穿上雨衣,拿上刷地的仿佛一个巨大耙子的大刷子,上天台去了。
她早上上来过一趟,把几个下水管口给堵了起来,于是此时天台上有了一定的积水,她拿着大刷子从这一头一路刷刷刷,刷到另一头,将之前黏附在地面的黑雨残留全都刷了出来。
积水就变得有些黑浊,这时再拔掉下水管口的堵塞物让水流下去,过一段时间再反复刷个几次,天台上就能最大程度地去掉黑雨痕迹了。
刷完一遍地,顾秋又去刷了刷水塔外表面。
原本在天台上有5个水塔,后来里面的水被不知道哪些人糟蹋了,其中一个水塔被砍烂,两个水塔盖子打开或倾倒在地,被黑雨污染了,另外两个水塔没有被污染,现在已经重新蓄上了水。
顾秋把那两个被污染过的水塔敞开接雨水,这两个水塔肯定是不能再蓄水了,但用来干什么她还没想好。
自家天台弄完,她又顺便去对面的天台也刷了一遍,然后带着一身雨水下楼。
门打开她没急着进去,而是让冬冬去储物间拿来锤子和钉,她在门口的墙壁上钉了几枚钉子,把雨衣挂在上面沥水,这才走进家里。
……
这场雨打乱了所有人的节奏,大家不敢出门,还拥有着有电手机的人毕竟又是少数,人们上不了网又出不了门,感觉自己又成了孤岛,不安的情绪在蔓延,于是同一栋楼里的人就出来串门。
顾秋家的门也被人敲响了,那些人是来问她对这场雨的看法的。
顾秋没让人进来,自己来到门外把门带上,她道:“这次雨不是透明无色的吗?应该不像之前的黑雨那样,大家也不要自己吓自己。”
不过显然她这话起不到多大的安抚效果,大家依旧在担忧焦虑。
顾秋忽然想到一件事:“你们谁家里还有多余的木料吗?”
“木料?有啊。对了,你上次没有去分木料,要不我家匀给你一些?”
这说话的大妈显得很爽快,毕竟谁都知道顾秋很富有,要食物有食物,要水有水,给得还大方。
如果能用一些烧起来味道又大烟又大,还不好控制火候的木料换一些即食食物,那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其他人倒是也想换,但他们也没多少木料了,只能光看着羡慕。
顾秋便决定跟这位大妈买一些木料。
大妈住在10楼,18楼以下每一户户型都只有80多平,大妈家里住了从城里回来投奔的女儿一家,一个还没结婚的儿子,再加上大妈自己和丈夫,七口人住在这么一个房子里,显得很拥挤。
很多行李杂物都堆在客厅里,木头料子更是堆得老高,显然那天她们没有少抢,墙壁和天花板因为烧木头而被熏得黑黄黑黄的。
顾秋挑了一些比较完整的木板,还有比较规整的木条,用布条扎起来拎上楼去。
大妈赶紧让儿子女婿帮忙拎了一趟,所有木料顾秋给支付了两斤饼干外加两盒牛奶,那牛奶是见她家有两个小孩,额外给的。这一家人顿时高兴得眉开眼笑。
顾秋把这些木料摆在客厅里,开始用锤子和钉子敲敲打打,打出许多深浅不一的筐子来。
筐子空隙比较大,她在家里找了一圈,舍不得剪衣服和被单,想起自己从网上买了几顶蚊帐,于是拿了一顶出来,剪下那蚊帐纱,缝在筐子内侧,这样就可以保证土壤不会漏出来。
接着她开始往这些筐子里面填土,边上那盏太阳能台灯光线越发阴暗,却还在坚挺地发光发热着,顾秋在这微弱的光线下干这些活,倒也不觉得眼睛累,心中还有一种别样的恬静自在感。
果然她最喜欢的还是这些事情。
大雨下了一天一夜,第二天中午才放晴,但供水局那里依旧是让大家在自己家里待命。
他们还在观望这场雨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变化。
顾家索性也不出门,将制作出来的这些筐子搬到楼上去,放置在天台的一个角落。
深的筐子有十个,一半种上土豆,一半种上玉米。这个时节,又没有灵气,这两样东西能不能种得活也要看运气,不过她买的种子据说都是很耐寒的。
浅的筐子挨着深筐子放着,这些浅筐里则是种各种蔬菜。
其中有最常见的青菜、生菜、大白菜,还有辣椒、豆角、荠菜,以及姜、蒜、葱之类。
然后顾秋从储物间里找到网上买的自动喷灌系统,只取了其中的一条管子,连接在一个水塔的出水口。
一打开开关,几个喷口先是笔直地射出一道水线,然后这水线马上变成细蒙蒙的水雾,呈宽大的扇面喷洒在两旁种植筐里。
顾秋蹲在那里看了好半天,对这东西的喷灌效果十分满意,正要设定喷洒时间,忽然对上了小兔子幽怨的目光。
“叽叽。”你有这样的好东西,怎么不用在家里?
顾秋想了想,好吧,之前她是觉得这东西如果用在家里,会让家里湿气太大,但天大地大,小兔子吃饭也是最大,这玩意就用在家里的阳台上和麦田里吧。
“那这里就让梁姨时常上来帮我照看吧。”
这些种植筐只占据了天台的一个小小角落,顾秋却豪情万丈,抱着小兔子,握着它的爪子一挥:“看,这就是我给你打下的江山!”
小兔:“……”这人种菜种傻了。
它又不能往这里释放灵气,这些东西就按正常速度生长,还不够它塞牙缝的,还江山呢。
顾秋不知道它的吐槽,反正她自己很兴奋,在家里偷偷摸摸种菜,和在天台上、在苍穹之下种菜,那完全是两种体验啊!
之后她回到家里,把喷灌系统装到了阳台和麦田里,设好时间是每两天喷洒一次,每次喷洒半小时即可。
就是这自动喷灌是依赖于电瓶,电瓶里的电也不知道还能用多久。
菜是种了,瘾也过了,顾秋开始担心什么时候出发,毕竟她的糊糊们保质期可没有很长。
在这样的担忧中,种下菜的隔天晚上,供水局那边发来通知,说第二天一早集合出发。


第35章
1月30日,凌晨五点,供水局的电动大巴来金桂园接人。
顾秋背上自己的大包,锁好门,打开消防门下去。
消防门的锁已经被她买了个新锁换上,钥匙只有梁姨和1802有,尽可能保证她不在的时候,别人上不来。
此时天依旧黑着,顾秋上了大巴,大巴里还只有几个人,她一上来,人们就跟她打招呼:“顾队。”
顾秋对他们点头,然后很自然地走到两个自家组员边上坐下。
这两人倒还没有高冷到底,向顾秋问好:“组长。”
顾秋道:“你们好。”看了眼他们的胸牌,“骆幼山,李绍。”
骆幼山是个二十五六的女的,“我很冷漠”四个字就差写在脸上了,从前是个职业摩托车手。
李绍看起来稍微没那么冷,但也有着一种淡淡的恃才傲物感,他之前是个大学生,在学校里是个校草级学霸。
顾秋看着他们身边那一根手指就能拎起来的瘪瘪的包:“你们就带这点东西?”
两人同时看向顾秋身后那个巨大的包,一阵沉默。
李绍推了推眼镜说:“不是说部门会发东西吗?而且到了港口,那边全是物资,没必要带那么多吧?”
顾秋呵呵,天真。
她也不再说话,大巴一路行驶,拐来拐去,把其他成员陆陆续续接了上来,然后朝着高速收费站而去。
在这里,他们换乘越野和大卡,离开西武县,踏上外勤出征之路。
随着一辆辆大巴抵达,很快,顾秋的攻坚组齐了,其他五组也纷纷到齐。
五点五十五分,文鹰报告:“报告!外勤部一队,全员到齐!”
穆主任和另外一位更为年轻的主任是此次任务带队领导,让文鹰给队员分发战斗包。
这个战斗包是一个军绿色的,外面看起来有着很多兜兜的背包,材质很硬,防水防火,质量杠杠的。
拉链打开,里面有军用压缩饼干、水、对讲机、多功能可定位防水手表、军刀,一套质量贼好的作战服和作战靴手套、远程强光手电筒、大视野防御面罩、睡袋,以及一些必须的生活物资。
枪是另外发的,每个人一把手枪,攻坚组每人多一把cf枪,子弹也多了一倍,每人还有一个头戴式微光夜视仪。
每个人原地检查物资和枪械,金属零件咔哒哒碰撞的声音不绝于耳。
顾秋快速地把所有东西都检查好,重新装好,枪支配好,看着自己的组员:“都检查好了,上车!”
他们是第一队第一组,同时担任着开路和前哨的作用,七个人就配了两台越野车。
顾秋独占①号车的整个后座,后座被重新布置过,多余的座位切掉,设置了一个小小的工作台,一台电脑实时更新前方道路的卫星图,一台电脑上面显示着两个雷达窗口,分别对前方左侧和右侧区域进行实时扫描。
并且她这里,与两位主任和文鹰那边,是完全的信息共享。
看过这个空间,顾秋还挺满意,把一个东西从口袋里掏出来。
前座的李绍和骆幼山就看到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毛团,那是一只小小的粉蓝色兔子。
两人:“……”
骆幼山说:“可以带宠物?”
顾秋说:“只要你的宠物不会惹事、误事,不是形象奇特,不会影响他人,你们也可以带啊。”
“这是队里的规矩?”
“这是组里的规矩。”她是组长,组里规矩她说了算。
骆幼山不说话了,但顾秋看她的脸色,觉得她此时应该很后悔上了①号车。
②号越野其实更牛,车顶上架着一台重型机枪。
当然,配备重型机枪的不止这一台,后面队伍里甚至还有两台装甲车,那个的车载武器杀伤力更为恐怖。
大家看到那两台装甲车的时候都吹了口哨,供水局虽说借不到部队的人,但部队的车子和武器还是借来了嘛!
一队这边陆续上车之际,二队三队也来了。
这次前三队都有参与任务,下雨让二队和三队获得了更多的训练时间,这次二队出勤人数63人,三队出勤81人,就装备上,他们略差一队一筹。
看着一队里头那两台超酷炫的装甲车,二队和三队的人都是一梗。
二队的副队不忿地问队长:“为什么他们有两台装甲,我们一台都没有。”
二队队长淡淡看副队一眼:“因为从部队里借到两台是极限,而其中一台是两位主任的座驾,为的是更好地保护他们,剩下那一台不给一队难道给我们队?”
一队和二队的实力差距有多大,还需要人说吗?
事实上,二队的实力是最差的,甚至在特训中还出现了伤亡,三队都比二队强许多。
因为三队选拔那天,供水局有了前一天的前车之鉴,选拔开始前就刷掉了一大批明显不符合要求的人,节省了所有选拔官的精力,保证了选拔的效率和结果。
所以这一次,二队更多的是担任一个后勤和辅助的作用。
副队无话可说,只是久久看着一队的方向,心里怎么想就无人知晓了。
相比二队的不满不平,三队就佛多了。
三队的情况也比较特殊,他们其中一部分人是海员,其中还包括一位经验丰富的船长,因为他们最重要的任务,是在弄到船后,把船开回来。
六点半,队伍整装待发,在一声号令之下,顾秋的①号车率先开了出去,之后其他车跟了上去。
这支包含了二百六十余人,共三十二辆车子的车队,就此离开西武县基地。
……
出发前,供水局反复研究过,规划出了一条路况基本正常的道路,尽量避免需要弃车步行的可能性。
也幸好,现在路况还是可以的,除了一些地方堵车堵得厉害,丧尸和变异动植物对这些基础设施的破坏还不很大。
所以车队行进得颇为顺利。
就是一路上的景象十分荒凉。
一些民居,那根本就不是民居了,人去楼空,血迹斑斑,奇怪的变异植物爬满墙壁。
农田的状况极为惨烈,目之所及根本没有一颗庄稼,要么是一片烂泥地般的污黑,要么就是长着一些模样十分古怪的前所未见的植物。
经过一片建在山脚下的楼房的时候,里面冲出来十多头丧尸,顾秋的耳机里传出组员的询问:“车队右翼一百米处出现十数头丧尸,是否狙杀?”
顾秋道:“不必。”
她打开车窗,仔细看了看那些丧尸,确认没有一个活人,抓了一叠刀片在指尖一推,薄薄的刀片推开一个扇形,她挥手就射了出去。
噗!噗!噗!
刀片从丧尸的眼窝射入,从后脑射出,带出一串肉眼可见的组织碎片,喷洒在黑土地上,丧尸也随之一个个倒了下去。
整个画面堪比子弹爆头,却又没有射击的砰砰声,安静的爆烈,更显得可怕。
顾秋在对讲机里对组员说:“现在还不到你们出手的时候,子弹有限,省着用。”
组员们:“……”
妈的,被装到了!
后面车队更是一阵沉默。
二队的人咽咽口水:“刚才发出去的是什么东西?”
“那个就是传说中一队最强者的绝招,小顾飞刀吗?”
“妈的,真的有点牛哦!”
有人感慨道:“你们想想,一队的攻坚组任何一个提出来都能秒杀我们,而攻坚组的组长,据说可以秒杀攻坚组任何一个人,这就是差距啊。”
人们都服了:“牛逼啊!”
二队的副队听到这些话,脸黑如墨。
他是二队综合战力第一的,所以在这些人眼里,他差了那攻坚组一截,差了那个顾秋更是整整两个档次!
接下来的行程都很顺利,遇到了几次几十头的丧尸群,攻坚组的组员们终于得到了开枪的机会。
这种1级丧尸群必然有一个小头目,顾秋将之找出来,解决掉,于是战斗很快就结束了,车队的行进速度丝毫没受到影响。
但没想到,下午两点多的时候,不顺利的事情出现了。
他们路过一个村庄,这村庄自发建设成一个小小的基地,围墙由废旧车辆、油桶、铁丝网、钢板等围起来。
里面突然有人冲出来,大声喊着什么,好像是方言,反正听不懂。
他们冲得太快,人数又不少,就算前面几辆车能过去,后面的车也会被拦住,顾秋皱皱眉,在对讲机里询问两位主任的意见。
主任让她继续前进,而后面车队里,有人鸣枪示警,把那些人给震在了原地,不敢再靠近。
但等到车队刚开过这个小基地的范围,意外突然发生了,山坡上突然冲出几头野猪般的变异兽,个头异常大,獠牙凶悍,黑溜溜的,一身的硬刺。
这些野猪冲向那些跑出来的人们。
现场一片大乱,地面如地震一般颤动。
对讲机又响了起来:“全员停车,攻坚组和一队二组,下车帮忙。”
顾秋立即道:“停车!”车还没停下,她已经从车上跳了下去,两道刀片飞了出去,冲在最前面、快扑到人的那头野猪被刀片刺入眼睛,惨嚎一声在地上翻了两个跟头。
枪声密集地响了起来。
片刻后,野猪尸体倒了一地,不远处是惊魂未定的当地人。
两位主任也从车上下来了,在重重保护下走向这些人,这些人赶紧爬起来,哭叫着什么。
顾秋挥了挥手,攻坚组组员分散开,持枪警戒着周围。
这时终于有几个能说普通话的出来,原来是求车队带他们离开。
原来这边山上,历来就有野猪,从前政府就不给猎杀,下黑雨那三天,满山都是野猪的嚎叫。
后来家猪自己冲破围栏跑出去了。
再之后,山上的野猪就越来越多了,个头还激增了好几倍,时不时下山骚扰一番,让大家苦不堪言。
穆主任奇道:“你们为什么不去周巷基地?”
距离这里三十多里地就有一个C级基地,叫做周巷基地,“我们就是要去那里,如果你们愿意,可以跟我们一起走,或者我们到了那里,通知那边的部队来救你们。”
哪知这些人忙忙摆手:“那个咋能去哦!那地方,要吃人内!你们也不要去!”
车队这边的人面面相觑,吃人?这是哪里传出来的谣言,怎么可能有这种事情?
穆主任也道:“大爷,驻守在那里的是正规军队,不可能有这种事的!你们是不是误会了?”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人就是不愿意过去,而且听说车队要去那里之后,那些想要车队带他们走的人,反而往后缩了。
顾秋看着他们,这些人老老少少的都有,衣服上、头发上满是脏污,连脸都快看不清原来颜色。
这边人目光复杂而同情地看着他们,顾秋还听到有人说真可怜,但顾秋觉得,知道他们要去那个周巷基地后,这些人看过来的目光也是充满了同情。
唔,顾秋摸摸下巴,那个基地真的这么可怕?
两位主任有些无奈,和几位队长商议了一下。
他们计划中的第一个落脚点就是周巷基地,西武县政府已经和那边的政府打好招呼,让供水局车队在那歇脚。
因为他们一路上没有什么耽误,现在才两点多,还剩三十里,天黑前绝对能赶到,而如果不在周巷基地过夜,距离路线上下一个基地还挺远的,他们可能就要在野外过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