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al Review Letters》?”段启言从床铺上惊坐而起。

他们的室友却说:“物院有好几个本科生投中过《Physical Review Letters》,物院就是大神多啊。”

段启言纠正道:“林知夏不在物院,她是我们数院人。”

室友内心的旖旎心思烟消云散,只评价道:“她不是人吧。”

*

与此同时,林知夏打了一个喷嚏。

她正坐在图书馆里,准备自己的申请材料。她投给《Physical Review Letters》的论文还没见刊,但她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林知夏选中的博士导师是一位很有名望的教授。她知道,这位教授很忙,大概要等上一段时间,才能收到他的回复。

然而,仅仅过了一天,教授就回信了,言辞之间流露出欣赏与肯定。

林知夏很快和他商定了面试的日期——面试共有两轮,都在网上完成。林知夏的表现相当出色,教授组里的一位博士后直接对她说了一句:“期待明年和你一起工作。”

这一年的十二月上旬,林知夏收到了两个好消息——第一,她的论文被《Physical Review Letters》正式接收了。第二,她拿到了剑桥的博士项目录取通知信。

林知夏立刻把录取通知转发给了江逾白。

彼时江逾白正在埋头苦读。

期末考试快要来了,为了考出一个好成绩,江逾白认真复习,仔细梳理知识点。每一门考试的满分都是100分,只要考到70分以上,就能算作优秀,然而不少课程的平均分都在50与60之间徘徊,试卷题目的难度甚至会远远超出教学范围。

江逾白的目标是80分。

林知夏快要来剑桥读书了,虽然江逾白不可能在学习上超过她,但他也不能表现得太平凡——江逾白心里刚刚闪过这个念头,他就收到了一封新邮件。

他看见了林知夏的博士项目录取通知。

他拿起手机,给她发了一条QQ消息:“恭喜你,捕获了一颗新的星球。”

在此之前,他们很久没提过《探索宇宙》的剧情。

伴随着那一条短信,无数回忆如同潮水般涌入林知夏的脑海中。

她恍惚间觉得,小学、初中、高中近在昨日。她还记得小学四年级的暑假,老式风扇吱呀旋转,她躺在一张铺着竹凉席的小床上。摆在客厅的电视机正在播放一首电视剧主题曲,而她在认真阅读江逾白亲手绘制的《探索宇宙》系列漫画。

一晃眼呢,好多年过去了。

她快要大学毕业了。

于是,她言简意赅地回复道:“我想你。”

江逾白归心似箭。

*

十二月中旬,各科考试告一段落,江逾白的同学邀请他留在当地,欢度圣诞节,却被江逾白委婉地拒绝。江逾白连行李都没怎么收拾,直接坐飞机回到了北京。

他在北京的家里休整了两天。然后,他假借“送你一份新年礼物”的名头,把林知夏约了岀来。

严冬十二月,天色阴沉,寒气迫人,林知夏很怕冷,她不愿意在室外活动,江逾白就带着她去了他的家。

那是一个宁静祥和的礼拜六,江逾白的爷爷奶奶去了海南岛度假,叔叔正在国家大剧院排练演出,婶婶则在工作室做年终结算——换句话说,江逾白的长辈们都不在家。

江逾白提议:“我们一起过圣诞吧。”

“可是我从来没有庆祝过圣诞。”林知夏答道。

江逾白只是希望有一个节日,为他提供充分的理由,确保他能和林知夏独处一段时间。他拿出一份圣诞晚餐的菜单:“这些菜,你有兴趣尝一尝吗?”

林知夏扫眼一看,只见牡蛎汤、香煎牛排、蜜汁火腿、草莓蛋糕、柿子布丁赫然在列。她点头如捣蒜:“好的好的,我们赶紧来庆祝吧。”

这句话的真实意思是——我们赶紧开饭吧。

根据厨师的反馈,饭菜能在中午十二点之前做好。而现在,正值早晨九点半,距离午饭还有三个小时,江逾白问林知夏想做什么?她说:“我想看看你的本科生活,你拍照片了吗?”

江逾白回答:“照片都在我的电脑里。”

“你的电脑呢?”

“在卧室。”

林知夏催得很紧:“你快点带我去你的卧室。”

江逾白却说:“你在书房等我,我把电脑拿过来。”

江逾白有他自己的原则和坚持。截至目前,林知夏和他还是好朋友关系,他不能让她踏进他的卧室,那样可能超过了交往的界限。

林知夏却冒出一个疑问:“你去我家做客的时候,就在我的房间里玩,为什么我不能去你的房间……有什么东西是我不能看的吗?”

江逾白养在家里的一只名叫“草莓”的小猫已经长成了大猫,一双猫眼像是世间最纯净的蓝宝石。那只猫从林知夏的脚边路过,“喵”了一声,林知夏弯下腰来,把猫咪抱进怀里。

江逾白瞥了一眼猫咪,又低声说:“把猫放下 ,跟我来。”

林知夏没有丝毫犹豫。她放跑了“草莓”,亦步亦趋地紧跟着他。

他们乘坐一台室内电梯,直抵三楼。

电梯门开了,地上铺着一层深蓝色的羊毛地毯,江逾白脚步无声地走在前方。他推开一扇房门,身影消失在房间之内,林知夏一脚踏进去,刚好撞上他的后背。

他侧过身,抬手扶住她。

林知夏环视四周:“我以前和你QQ视频的时候,见过这里,你的床总是这么大,能躺五六个人,你晚上睡觉……会在床上打滚吗?”

在床上打滚?

江逾白立即否认:“不会。”

“那你为什么要这么大的床?”林知夏又问。

江逾白随口说:“你躺上去试试,地方宽敞,容易入睡。”

林知夏脸色微红:“这样不太好……”

江逾白也考虑到了方方面面的影响。他开始转移话题:“我打印了你的新论文,放在我的书桌上。”

屋子里很暖和,江逾白没穿外套,身上只有一件单薄的衬衣和长裤。而林知夏仍然裹得严严实实。她解开羽绒服的扣子,轻声问他:“我的衣服能放在哪里?”

江逾白潜意识里还在思考他的床,听完林知夏的问题,他脱口而出:“可以放床上。”

作者有话要说:QAQ今晚19:00,我再来补两千字,主要讲小江和夏夏的圣诞假期,今晚七点见!

————————————

☆、吊桥效应

林知夏蹙眉:“不, 衣服不能乱扔,要用衣架挂起来。”

江逾白拎起林知夏的羽绒服外套, 随手拉开一扇衣柜门。他走进了衣柜里。

林知夏好奇地跟过去, 见到了传说中的“衣帽间”——那个衣帽间比她的寝室面积还大。

她的正前方是一扇落地窗, 深灰色的绸缎窗帘被收拢在窗户两旁。左右两侧的墙上镶嵌着纯木打造的壁柜,柜子里放置着各式各样的衣服、鞋子、帽子, 外面罩着一层加厚型的结实玻璃。

房间中央摆着一张圆形沙发, 林知夏坐在沙发上, 找到一只遥控器。她很有礼貌地问:“江逾白,我可以玩你的遥控器吗?”

江逾白应声道:“当然可以, 随你怎么玩。”

他拿出一个衣架, 挂好羽绒服,系上扣子,然后才把羽绒服放进衣柜。

林知夏的衣服被短暂地寄存在他的柜子里——想到这一点, 江逾白走神了片刻。他准备对林知夏说点什么, 又不能把心里话讲得太明白。他总是在隐晦地表情达意——这个过程本身是漫长而煎熬的, 但他甘之如饴,不求回报。

窗外的浮云散去,天色渐渐地亮起来。

凉风掀起灰色的窗帘,椭圆形的光斑在地板上滚动,林知夏饶有兴致地追逐光斑。她还按动手中的遥控器,玻璃罩内的一个陈设台开始缓慢地旋转,展览出一排又一排的墨镜和手表,她大为惊叹道:“好神奇。”又说:“江逾白, 我从来没有见过你戴墨镜的样子,我想看。”

江逾白站到她的身边:“你帮我选一个。”

林知夏随手拿了一副墨镜。

江逾白身高一米八六,比林知夏高了二十厘米。不过他在她的面前弯腰了。她小心翼翼地把墨镜的镜腿架上他的耳朵,柔软的指腹轻轻地挨近他的耳尖,镜片挡住了他毫无遮掩的目光,可是她的双手既痒又酥,仿佛被石化一般安静地悬停在半空中。

到了这个时候,他竟然还对她笑。

他的笑容悄无声息,一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她的心田被浇灌出丰泽的土壤,若隐若现的暧昧就在空气中疯狂滋长。

江逾白显然也意识到了氛围不对。

密闭的空间里,他甚至想抬手搂住她的腰——他在高中毕业舞会上和她这样亲密接触过,他的手掌和大脑都对此印象颇深。但是,她百分之百地信任他、依赖他,他不应该打着友情的幌子过分地亲近她。

他越喜欢,就越克制;越沉迷,就越理智,这自相矛盾的一条路,是他自找的死路。

他沉默而专注地看着她。

林知夏的状况并不比他乐观。她罕见地陷入词穷,又忽然想起自己的正事:“你的本科照片呢?我是来看照片的。”

她后退两步,跑出了衣帽间。

*

卧室的东南方墙角,立着一张书桌,桌上有台式电脑,也有笔记本电脑。江逾白打开笔记本,输入密码,林知夏就在他的背后游荡。

她看见书架上摆着一个装帧精美的档案盒,封面贴着一颗红如火焰的草莓。她鬼使神差地抓起档案盒,才发现盒子里装着几本打印版的手稿——她公开在网上的手稿。

她后知后觉地仰起头,再次观望卧室里的陈设。

这间房子里一共只有两幅画,一副是夏天的树林,另一副是浩瀚的星空。她不知道这是一个巧合,还是江逾白的特意设计。

她好想直接问他:你是不是喜欢我?

江逾白忽然叫了她的名字:“林知夏,你过来吧。”

林知夏注意到,现在的江逾白不喊她“夏夏”,也不说“林林林林知夏”,更没提过“林知夏船长”,还有大半年没有自称是她“最好的朋友”。

她被自己的各种猜测和迟疑困扰,有些赌气地说:“我不过去。”

江逾白极有耐心地问:“你不想看照片吗?”

林知夏犹豫数秒,最终还是跑向了他。她站在他的身侧,右手的食指按住键盘,一张又一张地翻动照片。她很快就开心起来,赞叹道:“这张拍得真好看,构图很有艺术感。”

江逾白似乎特意为她准备了照片。他在上课的路上拍照,坐在书桌前写作业也拍照……林知夏观赏了几分钟,就能想象出他的日常生活。

她说:“就算你离我很远,我也没有和你分开。”

他反问:“你还记得双星吗?”

“当然,”林知夏复述她当年的话,“不同的轨道,相同的中心。”

话音落后,室内更为安静。

林知夏又说:“我觉得,我正在和你一起长大,没有人比你更了解我了。”

江逾白拐弯抹角地引导她:“经历得多了,人就会变,我们的轨道不能变……”

“我懂,”林知夏点头,“我会经常和你分享我的生活经历,也要跟我分享。”

每当林知夏写完一本日记或者随笔,她都会把笔记本送给江逾白。她知道他会妥善保管,但她不知道他会反复。他们之间的交流逐渐促成了灵魂的共鸣,就像永恒而稳固的双星系统,从相逢的那一刻开始,她不再感到寂寞。

江逾白的心情也很不错。他的语气变得轻快,像是在学她说话:“好的好的。”

林知夏搭住他的肩膀:“学我有意思吗?”

他笑了:“没意思我就不会学了。”

林知夏绕到他的另一侧,另起话题:“明年我们就能一起上学了,你读本科,我读博士,请你叫我林博士。”

江逾白接受她的所有设定:“林博士。”

林知夏开心地说:“我和你在一个学院,能和你一起参加学院活动。我还会申请做助教,要是能教你就更好了。”

“你这么想做我的老师?”江逾白问她。

“是的,”林知夏大方地承认,“当你的老师很有意思,要是没意思我就不当了。”

江逾白合上笔记本电脑:“大二的课程很难,我等着你来教我。”

林知夏兴奋地拍响了书桌:“等我一年!”随后又说:“不过我明年出国的时候还没成年,按照规定,我要找一个本地的监护人。”

江逾白立刻自荐:“我能帮你找吗?我爸爸有很多朋友。”

“好的,谢谢。”林知夏答应道。

他们又聊了一会儿天,随后江逾白打开电视,连上网络,邀请林知夏和他玩一款闯关游戏。

林知夏从没接触过大型游戏,她只在电脑上玩过蜘蛛纸牌和三维弹球。江逾白提出了真诚的请求,林知夏哪有不答应的道理。她握住游戏手柄,盯着巨大的屏幕,惊呼道:“好多凶残的怪兽!”

这是一款名为《怪兽城堡》的游戏。

江逾白亲自设计了《怪兽城堡》。

游戏中只有两个角色——女玩家小林,以及男玩家小江。

《怪兽城堡》的剧情跌宕起伏,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小林会被怪兽推下悬崖,而小江要用绳索套住小林,英雄救美,和她一起争战四方。

江逾白之所以设计这一幕,是因为他考虑到了著名的“吊桥效应”——吊桥效应指的是一个人遭遇险境时,心情会非常紧张,容易对另一个拯救她的人产生情愫。

江逾白盘算得十分周密。林知夏从没玩过大型游戏,也没有摸过游戏手柄,她大概会紧张又忐忑,缩到他的身边,讲一些类似于“怪兽好凶,吓到我了,江逾白,你快救救我”之类的话。

然而,现实却与他的想象背道而驰。

林知夏长得一副清纯漂亮的样子,可她的操作又猛又狠,遇到怪兽,她说杀就杀,反应极其迅速。屏幕上的怪兽横尸遍野,而她哈哈大笑:“太好玩了!怪兽好蠢,笑到我了!”

江逾白的双手略微僵硬了一瞬。

他漫不经心地指引“小江”穿过一片热带雨林,茂密的树丛中突然窜出来一百多个巨无霸怪兽,“小江”慢了一拍,枪里又没子弹了。他无处可逃,只能拔腿向前跑。

他的前方,竟是一面陡峭的悬崖。

“小江”刹不住脚,直接摔下了悬崖。

江逾白差点把手柄扔了。

林知夏马上安慰他:“你不要怕,没关系的,我来救你,我不会让它们欺负你,我一定替你报仇。”

电光火石之间,她从背包里找出绳索,向外一甩,准确地套住了“小江”,而她的左手仍然在操纵一把机.关枪,旋身扫射一群扑上来的怪兽。她的动作简洁流畅,没有丝毫卡顿,她不仅救起了“小江”,还往他手里塞了一把上过膛的枪。

江逾白的心口略微发热。

“吊桥效应”在江逾白的身上得到了应验。

*

林知夏和江逾白在卧室里待了几个小时。中午,他们就在餐厅里共进午餐。

桌上摆着蜜汁火腿、牡蛎汤、香煎牛排等西式佳肴,林知夏仍然想吃米饭。厨师特意为她蒸好了东北大米,她就用牡蛎汤拌米饭,配上牛排、火腿、西兰花,吃得有滋有味。

“太好吃了。”林知夏赞叹不绝。

江逾白低声道:“你明年读博士,可以来我家吃饭。”

“每天都有白米饭吗?”林知夏问他。

江逾白向她许诺:“你可以点菜,虾仁水饺,红烧排骨,麻辣香锅……只要你能讲出名字,我家的厨师就会做。”

林知夏沉思片刻,才问:“你收伙食费吗?大概要多少钱呢?”

伙食费?

哪个男人在追女生的时候,会收下她的伙食费?

江逾白笑得高深莫测:“员工在公司工作,会有一个试用期,你多来我家吃几次饭,过了试用期,我们再谈钱吧。”

江逾白的话很有道理,林知夏答应道:“也行。”

她吃完一碗饭,就已经很饱了。

江逾白带着她在花园里散了一会儿步,又送给她一只印着草莓花纹的水杯,他说这是他准备的新年礼物。水杯并不是贵重物品,林知夏欣然收下,心里也很喜欢。这天下午,她就抱着水杯,心满意足地返回了学校。

而江逾白在他的私人日记中简略地写道:一杯子,一辈子。

*

圣诞假期结束之后,江逾白再度出国。

他已经交到了很多朋友,交际圈的覆盖面十分广泛。由于他的父亲是他的校友,他还借助父亲的那一层关系,认识了上一辈的几位人物。他的爷爷在东南亚积累了大笔资本,他尤其注意经营东南亚的关系网络。当然还有更多的事,要等他回国完成。

他不打算念研究生。

本科毕业后,他会直接回国。

江逾白的规划越发清晰,林知夏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毕设。经过两年多的辛勤付出,她差不多已经修满了学分,只要在毕设中正常表现,她就能顺利毕业。

林知夏在量子实验室待了两年多,但她的毕设项目却与量子毫无关系。

她做的是人工智能方向的项目,融合了数学与计算机,主攻“深度学习视频分类算法”,她在这里偷了一个懒。这部分算法她早就写好了,还拿给“林江”机器人使用了。她把自己以前的工作稍加整理,写出论文,在老师的指导下,改进整体框架——她没想到自己会越改越复杂。毕业前的那两个月,她又变得非常忙碌,等到她好不容易交完论文、忙完答辩,就到了2012年的六月份。

林知夏的三位室友、量子实验室的学姐学长们,尚未做好送走她的心理准备。

其中要属邓莎莎的反应最激烈。

邓莎莎坐在寝室里,如遭雷劈,呆若木鸡:“夏神,你走了,我怎么办啊?你带我一起走吧。”

袁薇冷不丁来了一句:“你倒是先考上剑桥啊。”

邓莎莎抽了一下鼻涕:“剑桥也不是大神的首选啊,大神一般都去哈佛麻省斯坦福啊。”

林知夏解释道:“那个导师挺适合我的,大一暑假,我访问了他们的实验室。”

邓莎莎平躺在床上:“夏神,我会想你的,期末考试前,我会想你想到流泪。”

作者有话要说:啊啊啊啊写不动了,下一章一定本科毕业!!!!【下集预告:激动人心!夏夏的本科毕业演讲!老朋友挥手告别!哥哥泪洒机场!】本章红包照常发放,感谢

——————

☆、第四阶段的终篇

为了安慰邓莎莎, 林知夏承诺道:“你遇到难题,可以用手机拍下来, 再把照片发给我, 只要我看见了, 就一定会回复你的。”

邓莎莎带着鼻音“嗯”了一声。

林知夏还给每一位室友留了一封亲笔信。她的措词十分柔软真诚,一字一句地鼓舞人心, 真把邓莎莎给看哭了。

这一年的六月底, 林知夏即将离校。

离校之前, 林知夏特意去了一趟量子计算实验室,谷立凯老师恰巧也在。林知夏和所有学姐、学长、老师打招呼, 感谢他们三年来的照顾。谷老师就说, 他要请同学们吃一顿午饭,顺便给林知夏践行。

林知夏下意识地问:“我们现在去食堂吗?”

“不去食堂,”谷老师说, “我们去北华涮肉。”

“北华涮肉”是附近一家比较有名的饭店, 店里的羊肉、肥牛、炸烧饼的味道都挺不错。

林知夏欢欣雀跃地跟随众人走向饭店。这一路上, 大家有说有笑,杨术文明显比林知夏更高兴。他脸上绽开灿烂的笑容,反复确认:“林知夏啊,你毕业了,过两天就回家了?”

“对呀。”林知夏答应道。

杨术文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林知夏又补充了一句:“我是学院的毕业生代表,明天我要上台演讲。”

杨术文没有丝毫的惊讶。

他和林知夏在同一个实验室工作了三年,亲眼目睹她的飞速进步,她聪明好学, 目标明确,充满耐心,又肯吃苦,所有同学都相信,她的前程必定光明而远大。

*

中午吃饭的时候,杨术文还点了一瓶啤酒。他和林知夏干杯,默默庆祝她终于毕业了。

桌上架着一盆鸳鸯锅,木炭燃出热浪,烧得汤汁滚沸,林知夏拨进去一大盘羊肉和牛肉,谭千澈忽然说:“国外的物价高,食堂贵,剑桥那边一顿饭至少几十块人民币,你大概要自己学做饭……没成年就出国,还得一个人照顾自己。”

林知夏不以为然:“没关系,我已经长大了。”

谭千澈轻呷一口啤酒,没再接话。

谷老师坐在林知夏的正对面。热气腾腾如白雾,眼前的桌椅不再清晰,谷老师用一张餐巾纸擦了擦眼镜,才说:“出国念书不容易,遇到困难,尽量克服,把学问做得扎实,切忌急于求成。我听你和你师兄说,你要在两年内博士毕业……”

“是的。”林知夏承认道。

谷老师劝诫她:“你头脑灵光,是我带过的思维能力最好的学生之一。博士和本科的标准差得远,你顺其自然,多读多练,不要急躁,自然而然就成功了。”

谷老师这番话,不仅鼓励了林知夏,也安慰了杨术文。

杨术文心潮澎湃:“谷老师,我顺其自然,多读多练,就能在物理界一下子成功吗?”

谷老师面露微笑:“我那话是对你师妹说的。”

什么意思?

师妹可以顺其自然,而他只能听天由命吗?

截至目前,杨术文也发了两篇文章。他的引用量比较低,不到林知夏的十分之一。不过他背靠大树好乘凉,他们组的产出成果极其丰富,谭千澈还特别愿意带他,只要他抱紧谭千澈的大腿,就一定能顺利毕业。

杨术文向谭千澈投去了感激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