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由于江逾白刚和司机争抢了一下书包,他的衣服帽子就被书包紧紧扣住了。书包挂在他的后颈下方,而他对此毫无察觉。从林知夏的角度看来,江逾白就像背了一个龟壳。
虽然他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路时脊背挺直,步履稳健,但他现在的模样实在很滑稽,林知夏忍不住偷偷地笑了,反正他看不见也听不到。
他真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
林知夏远远地目送江逾白坐上轿车。
她看到车灯发亮,车轮滚动,那辆黑色的阿斯顿马丁融入夜幕,飞速向前一路奔驰,驶向了她望不见的远方。
江逾白为什么要来送作业呢?
林知夏开始揣摩江逾白的用意。
江逾白应该知道,林知夏写字超快。她补作业只要十分钟。十分钟之内,她一定能补完两天的作业。
如果不是为了送作业……
那是因为,他关心她?
没错!
林知夏把江逾白看做好朋友,江逾白果然也把林知夏当成了同伴。
在《探索宇宙》系列漫画里,林知夏和江逾白永远不会分开。无论猎户座上爆发了何等诡谲风云,无论地球军团选择在哪个星系落地扎根,林知夏和江逾白永远都是互相扶持的同伴。
想到这里,林知夏回家的脚步轻快了许多。
《探索宇宙》系列漫画的第一部已经宣告完结。林知夏决定,明天早上,她要制作《探索宇宙》系列漫画的第二部,再让江逾白领会她的一腔赤诚心意。
*
林知夏是一个行动力很强的女孩子。
次日一早,她找出自己压箱底的笔记本——这是去年冬天,她在学校举办的“小学生百科知识竞赛”上获得的奖品。
笔记本很厚实,纸页细滑、平整、不渗墨。
最重要的是,每一页都没有网格!
太适合画画了!
林知夏抱着这一册笔记本,欢天喜地跑去学校上课。
早晨七点二十分左右,林知夏走进了四年级(一)班的教室,江逾白还没出现。
今天的值日生正在打扫教室,劳动委员韩大伟同学忙前跑后,挥汗如雨。他看到林知夏还问了她一声:“林知夏,你好几天没来上课吧?”
林知夏说:“只有两天。”
韩大伟指了指她的座位:“你不要忘了整理抽屉。吴老师说,教导主任这几天会抽查四年级的教室,要给所有班级都评一次卫生等级。现在卫生小红旗在我们班,要是小红旗给别的班拿走了,吴老师会发大火。”
“卫生小红旗”是一个至高无上的荣耀。
每个月的月底,教导主任都会带着大队长、中队长抽查各个班级的卫生状况,并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为那些班级评分。分数最高者,将获得全年级仅有的一面“卫生小红旗”。
四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吴老师采用雷霆手段,治理有方,常年霸占着“卫生小红旗”。
据说,四年级(一)班的窗户可以反光,地板纤尘不染,黑板比其它班级的劳动委员的头发还要干净。
吴老师明确要求,所有同学必须保持桌面卫生,最好每天都把自己的桌子擦一遍。
林知夏两天没来学校,她的桌面依然整洁。
她知道,江逾白这两天也帮她收拾了桌子。
她放下书包,打开文具盒,在笔记本的封面上写道:《探索宇宙》系列漫画第二部。
林知夏写完之后,立刻环顾四周,确保没人发现她的举动。透过一扇光洁的玻璃窗,她恰好看到江逾白穿过走廊。他背着书包,步入四年级(一)班的教室正门。
江逾白落座后的第一句话是:“我有个叔叔,他是我爸爸的弟弟。周日早上,他会送我去大学城。”
“太好啦!再过两天,我们就能一起参观大学实验室了!”林知夏一边绘制漫画,一边和江逾白聊天。
江逾白察觉林知夏又在编写《探索宇宙》的情节。
林知夏抚平笔记本的第一页,拟定标题《探索宇宙第二部序章:战争年代的生存奇迹》。
她当着江逾白的面,大大方方地写道:猎户座的基地被邪恶力量摧毁之后,地球军团飘荡在宇宙中搜寻下一个目标。战争带来的巨大损失,让全体队员明白了和平的重要性……
江逾白提供了一个新的剧情思路:“林知夏在猎户座的附近有了重大发现。”
林知夏点头,记录道:一颗名为参宿四(Betelgeuse)的红超巨星,引起了江逾白和林知夏的关注。参宿四正在加速膨胀,它快要爆炸了!
江逾白竟然有些忐忑:“参宿四要爆炸了,林知夏还不逃跑吗?”
“不跑,”林知夏却声称,“参宿四是猎户座的一颗恒星。恒星在演化末期会发生超大爆炸,产生强烈的电磁辐射,散发最耀眼的光芒,照亮整个猎户座。然后,它就会变成一颗超新星!林知夏想看一下超新星的形成过程。”
江逾白从书包里找出自己的钢笔,他在林知夏的笔记本空白处写道:强烈的电磁辐射,会不会引爆分子云核?江逾白想带林知夏逃跑。
林知夏“哈哈哈哈”地笑了。
她悄悄地感叹道:“江逾白,我和你玩游戏的时候,我觉得很开心。”
江逾白握紧钢笔,写道:我也有点开心。
落笔时,他没来得及思量周全。
那六个字写完,他恍然醒悟……他写了什么东西!
再这样下去,他可能会失去竞争的初心。林知夏会把他当成一个普通朋友——就像她看待甘姝丽、丁岩、董孙奇一样。
那他不就永远输给林知夏了吗?
他绝不容许这种事发生。
江逾白走神之际,林知夏在“参宿四”恒星的图案下方补充了物理公式。她写道:零温极限下的密度饱和核子压强公式代入超新星爆炸的物态方程可用来计算引力坍缩和冲击波的传播[2]。
然后,林知夏念出了接下来的情节:“经过计算,江逾白发现,他的宇宙飞船需要发展到“空间跃迁”的水平……”
林知夏还没写完,江逾白指出一个问题:“在这一章的漫画里,江逾白计算出了引力和冲击波?”
“对呀。”林知夏频频点头。
江逾白深吸一口气,毫不留情地自我抨击:“不对!江逾白怎么可能算得出来?”
“江逾白当然可以!”林知夏扭头对他一笑,“因为江逾白也很厉害!江逾白超级厉害!”
江逾白的脑海里“嗡”地一声,仿佛有什么东西猛地炸开了。
这是他第一次亲耳听林知夏说:江逾白也很厉害!江逾白超级厉害!
他扣紧钢笔的笔帽,忽然趴在了桌子上,整张脸埋进了臂弯。
他穿着一件做工精良的宽松外套,衣袖遮挡了他的侧脸。林知夏看不见他的神情,只发现他的耳朵红透了。
作者有话要说:【下集预告:重磅放送!思想碰撞!参观海洋实验室,收获一批新资源!】
————————
一般我们每章六千字,下章就是二更合一的加更了,我估计明天营养液破2万,谢谢大家!夏夏快要小学毕业了
————————
[1]á Green, M.B., á Schwarz, J.H. and á Witten, E., 1987. Superstring Theory. Cambridge Monographs on Mathematical Physics á
[2] 王贻仁, 李鸿, 姚进 and 汪惟中, 1990. 物态方程与超新星爆发.
——————————
截止到下章更新前,本章所有15字以上2分评论发红包,感谢
——————————
☆、随机性预测模型
江逾白一直盼望自己能得到竞争对手的认可。
林知夏一点没掩饰, 也没有不好意思,就直接说他很厉害, 他超级厉害。
她的赞美, 来得突然, 毫无铺垫。
江逾白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努力平复心境。
他甚至告诉自己, 林知夏夸赞的不是江逾白本人, 而是《探索宇宙》系列漫画里的地球军团首领——那个“江逾白”能指引千军万马, 勇闯浩瀚天涯。
漫画里的情节不可能发生在现实中。江逾白六岁的时候,还会因为迪迦奥特曼激动不已。他会模仿奥特曼双手交叉, 假装自己能发出宇宙激光射线。
当年的他, 是多么的不成熟、不理智。
现在,他九岁了,人也稳重了一些。
江逾白知道, 要想获得他人的尊重, 必须依靠自身的努力。
为了给林知夏留下深刻的印象, 江逾白提前做足了准备。他特意上网搜索了“物理海洋学”的定义和概念,还下载了沈昭华教授今年发表的四篇论文。
他把论文打印出来,装订成册,放进透明的塑料文件袋里。他背起书包,衣着整洁,手上握着塑料文件袋,俨然如同一位新兴的科研人才。
他的叔叔江绍祺调侃道:“真不愧是我的侄子,小小年纪, 喜欢科学……”
江逾白抬头看着叔叔:“你也喜欢科学吗?”
当然不喜欢。
江绍祺看见数学和物理就会两眼一抹黑。
作为顶级乐团的小提琴首席,江绍祺的毕生追求只有完美无缺的音乐艺术。他不厌其烦地练习演奏技巧,闲来无事时,他也会自己作曲。
除了小提琴,他还擅长弹奏钢琴和竖琴。
他有这么多闪闪发光的优点,足以掩盖他见了数学就头痛的小瑕疵。
他对江逾白说:“小江,今天,如果我没来的话,你爸爸会让你的家庭教师、或者保镖陪着你参观大学城。他们哪里有我健谈开朗?我这么一讲,你有没有觉得,你叔叔我,简直是全世界最好的叔叔!”
江逾白只觉得他很自信。
江绍祺听不见江逾白的腹诽。他手指勾着车钥匙,跟随江逾白走进停车场。
今天,江绍祺把自己的车开过来了——那是一辆平平无奇的保时捷卡宴。
江逾白快速上车,端正坐好。直到当前这一刻,他才对叔叔吐露实情:“沈教授邀请的人……不是我。她邀请了我的同桌,我同桌顺便带上我。”
“什么?”江绍祺惊讶极了。
江逾白还告诉他:“我的同桌,今年九岁。她是天才,智商174以上,你做好心理准备。”
“你在夸大其词吗?”江绍祺再次发出质疑。
江逾白严肃地告诉叔叔:“我没有撒谎。等你见到她,你会明白我的意思。”
虽然江逾白表现出一副笃定的样子,但是,江绍祺还是不太相信侄子的这番话。
智商174是什么概念?
普通人的智商一般都在90到110之间,超过140就算天才了……超过174那还是人吗?
江绍祺猜想,所谓的“天才同桌”,大概就是个反应稍微有点快、脑袋比较聪明的小孩子。
不过,江逾白无凭无据的吹嘘,确实引发了江绍祺的兴趣。江绍祺倒要看看,能让沈昭华教授特邀做客的小朋友,究竟是个什么性格。
这天早晨八点三十,江绍祺和江逾白抵达了大学城。
江绍祺牵着江逾白,走进这所大学的校门。
晨间薄雾笼罩了整座城市,空气中飘散着清寒的湿气。江绍祺观望着大学城的景色,忽然听见一个女孩子喊道:“江逾白,江逾白,你来啦!”
那声音软绵绵、甜丝丝的,还有点奶声奶气,让人联想起夏天的甜品奶糕。
江逾白立刻松开江绍祺的手,展现出一种傲然独立的气质。他面朝着林知夏跑来的方向,特别稳重地回应道:“早上好,林知夏。”
今天的林知夏穿着淡粉色的外套,系着一条浅灰色的围巾。她连蹦带跳地扑过来,见到江绍祺,她很礼貌地打了个招呼:“你好,我叫林知夏。树林的林,知道的知,夏天的夏,我是江逾白的同班同学,也是他的同桌。我和他认识四个多月了……将近五个月。他是我的好朋友。”
江绍祺看着眼前这位粉雕玉琢的漂亮小姑娘,惊讶之情溢于言表。
这,就是传说中智商174以上的天才吗?
说真的……
完全没有天才的感觉。
江绍祺望向林知夏的目光中充满了探究和怀疑。
林知夏的爸爸一只手轻轻揽住女儿,很客气地问了一声:“你好,你是江逾白的爸爸吗?”
江绍祺一脸震惊:“我?我今年才二十四岁,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儿子?我还没结婚没找过对象……过去的二十年里我日日夜夜和小提琴相伴。”
话中一顿,江绍祺又说:“只是江逾白这孩子,平常和我这个长辈比较有共同语言吧。今天我带他出门,他早早地准备好了,别提有多高兴了。”
江逾白不知怎么有一点尴尬。
他叔叔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他和叔叔一起出门,应该挺有面子。然而叔叔一开口,江逾白就不好意思继续看着林知夏了。
江逾白转移视线,遥望冬日的太阳,敷衍地介绍道:“他是我的小叔,是我爸爸的弟弟。”
林知夏的爸爸脸上露出笑容:“啊,我就说嘛,你叔叔看起来很年轻。”
*
江绍祺确实很年轻。
他身高腿长,肩宽腰窄,颇有青年人的潇洒俊美。
他穿着一身休闲服,混迹在大学校园里,看起来就像个风华正茂的本科生。他跟着江逾白、林知夏等人走向了物理学院的一栋实验楼。
朱婵就站在那里,安静地等待他们。
朱婵是沈昭华教授门下唯一的女博士生。她今年二十七岁,快结婚了,左手无名指上戴着戒指,似乎有一身的书卷气。
实验楼的附近栽着一排月桂树,月桂四季常青,枝杈繁茂,树叶含着露珠。透明的露水接连滑落,刚好砸在林知夏的脸上。
朱婵递给林知夏一包餐巾纸。
林知夏仰头对她说:“谢谢姐姐。”
朱婵嘴角上扬,拢紧了羽绒服外套。她和林知夏说话时,语气变得格外温柔:“你的双马尾发型,真可爱啊。”
林知夏谦虚地回答:“女孩子扎双马尾都会很可爱的。”
随后,林知夏充满热情地介绍道:“这是我的爸爸。那边的男孩子是我的同学江逾白,还有那个年轻人……他是江逾白的叔叔。”
“来吧,”朱婵为他们引路,“跟我来,沈教授在等你们。”
林知夏和她的爸爸走在前方,江逾白跟在后面,只有江绍祺原地不动。
江绍祺几乎没和科研人士打过交道。他只知道沈昭华教授非常厉害,学术水平一流,并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等他见到沈昭华,难免要和沈昭华寒暄几句,那他应该说什么呢?他都不晓得“物理”是个什么东西。
他静立几秒钟,他的侄子喊道:“叔叔,你不走吗?”
江绍祺这才迈开脚步。
路上,朱婵低头对林知夏说:“咱们学校的海洋实验室,每年都有一个开放日。普通人通过邮件预约,就能在开放日的当天……参观这个实验室。今天啊,我们知道你要来,比碰上开放日还高兴。”
“真的吗?”林知夏好奇地四处张望,“可是你们都不太认识我吧。”
朱婵透露道:“你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你还记得牛思源吗?他姓牛,名叫思源。那天在海洋馆,牛思源说他的模型做不出来,你把正确的思路教给他,他回学校以后,三天两头就念起你。”
听完这话,林知夏的爸爸错愕又惊讶:“牛思源也是博士吗?我女儿帮助一个博士……做模型?”
“牛思源是研究生,”朱婵微微一笑,“牛思源是沈老师今年刚招进来的研究生。”
朱婵在一间办公室的门口停下脚步。
办公室的门前挂着一块金色的牌子,刻有“沈昭华教授”五个字。朱婵直接推开门,领着林知夏等人踏进办公室。
沈昭华坐在办公桌前,正为一个学生批改论文。她戴着一副老花镜。当她听见林知夏的脚步声,她抬手摘下镜片,掀起眼皮,目光落在林知夏的身上。
林知夏说:“沈老师好!”
沈昭华扶着桌子站起身:“你好啊。”
办公室里沉静了两三秒钟,林知夏没再说话。她低头看着沈昭华摊开的笔记本。
沈昭华的桌子上摆着一本笔记,一沓论文,还有一台联想电脑。
显而易见,沈昭华是一个很负责的老师。她把学生的论文打印出来,用圆珠笔在空白处做批注,注解的内容十分详尽。
江绍祺抬步走向她:“沈教授,你好,久仰大名……”然后,他准备做个自我介绍,再谈一谈他对“物理”的理解。
不过,“物理”这个东西,对他而言,几乎是不存在的。
江绍祺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开场白。
沈昭华适时开口道:“我这儿有两份实验室简介,先拿给两位小朋友。”她拉开抽屉,找出两份文档材料,分别递给了林知夏和江逾白。
在此之前,江逾白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他原本以为,这份实验室简介上,会充斥着他看不懂的公式和理论。他缓慢地翻开第一页,只见目录上写道:深水海洋实验室、风浪流多功能水槽、风动循环水槽、高性能计算机集群实验室……
他没读完。
他合上这份简介,抬头时,刚好对上了叔叔的视线。
他跟叔叔交换了一下眼神。叔叔做了个无声的口型:乖侄子,我们回家吧。
不。
江逾白绝不半途而废。
作为一个成长中的男子汉,他绝不会被一点点小挫折打败。
更何况江逾白早有准备。
江逾白拉开书包拉链,掏出四篇论文,从容地站到了林知夏的身边。
林知夏果然注意到了他,很惊讶地问道:“江逾白,你也看过这几篇论文吗?”
“看过。”江逾白简略地回答。
他的家庭教师,教过他一个诀窍。
一篇论文,不必浏览全文内容,只要扫一眼摘要,就可以确定一个大方向。
于是,他简述道:“沈昭华教授最新一篇论文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陆架环流。”
“对的!”林知夏自然而然地接话,“那篇论文总体上对二十世纪的渤海、黄海、东海的海陆架环流进行了模拟,模型产生的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的趋势数据相吻合。”
说完,她提笔,笔尖指向桌上一篇等待批改的论文。
“我……我可以在纸上写字吗?”她抬头望着沈昭华。
沈昭华从她的眼睛里看到了一种对科学的天然向往。在面试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时候,沈昭华总是希望自己能招收到类似的学生。
这样的学生,将在学术领域大有作为。或者说,沈昭华更愿意培养他们,帮助他们大有作为。
每一个研究生或者博士生,都是沈昭华的人生作品之一。她今年六十七岁,已经走完了至少三分之二的人生历程。趁着自己尚未老眼昏花,她想竭尽全力,多培养几个接班人。
海洋物理学是个新兴学科,广袤的未知世界仍在等待探索。
沈昭华和她的学生们,只要向前迈出一小步,争取代代相传,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们就能推动人类史上海洋科学的最重大突破。
通过简短的学术交流,沈昭华察觉到林知夏的天赋异禀。
最重要的是,林知夏今年才九岁。
她太年轻了。以至于,她能创造无限可能。
除此之外,她明知自己与常人不同,仍能保持不骄不躁的态度,简洁而谨慎地阐述思路。
旺盛的求知欲,使她跨出了安全区。
她主动向沈昭华提起:“我想修改一下这篇文章的数据模型。”
沈昭华为她搬来一把椅子:“你想写多少,就写多少。”
林知夏毫无犹豫地坐在椅子上:“这篇文章,构建了一个海洋特定区域的粒子动态浓度变化的确定性预测模型。我有一个不懂的地方,为什么这里采用了确定性模型呢?”
这篇文章,正是出自牛思源之手。
牛思源是沈昭华今年新招进来的研究生。
用通俗的眼光来看,牛思源是个积极勤奋,爱做学问的好学生。
不过,两个多月前,牛思源在海洋水族馆里提出的疑问,竟然被林知夏当面给予解答。为此,牛思源头痛了好长一段时间。
牛思源今年二十三岁,正值大好年华,风华正茂。他被仰慕已久的导师选中,满心欢喜地踏入科研世界,正准备大刀阔斧地猛干一场、证明自己的实力……
然后,他就被一个年仅九岁的小女孩教育了。
这,怎么可能呢?
牛思源一直认定,林知夏的父母都是教授之类的高级知识分子。
教授夫妻在家聊天,难免会讲一些术语。那些闲言碎语,就被林知夏听进了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