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势就寝时,空海还在一旁的灯下翻读。
翌晨,逸势醒来时,空海早已不在房内。
他的床铺,也不像有人睡过的样子。
逸势走出房外。
发现空海人在庭院里。
他站在牡丹丛中,正伸出手罩在其中的一株牡丹上。
太阳正从地平线露出脸来,虽是晴空万里,阳光却还未洒进庭院。
寂静的夜气,仍然残留在庭院里。
逸势便是在庭院中发现空海的身姿。
“空海——”逸势唤道,“你一夜未睡吗?”
“是啊,没睡。”
空海的声音清朗,完全听不出终夜未眠的样子。
“为什么不睡呢?”
逸势走近空海。
“因为要读那些文卷。”
“读到天亮吗?”
“读到天亮。”
空海回答得很干脆。
“你有些地方,真的不像一般人。”逸势目瞪口呆。
接着,空海就说出“要到马嵬驿”的话了。
“不过,空海啊,马嵬驿离长安不是还有一段距离吗?”
“的确如此。”
马嵬驿是位于长安之西,约莫八十公里处的小镇。
与其说是小镇,不如说是村落。
空海为何要跑到那里去呢?
因此,逸势才会问“为何突然要去?”
“昨晚读了那些文卷,突然心血来潮——”
空海说。
“文卷吗?我想起来了,李白翁的诗文集也混在其中——”
“李白这人简直是个鬼才。他的才气如狂流奔放,四处横溢,毫不吝惜。昨夜真是太兴奋了。不过,我不只读了这些而已。”
“还读了其他?”
“嗯。”
逸势以惊叹眼神看着如此回答的空海。因为空海好像真的在一夜之间读完全部文卷。
“发现什么吗?”
“与其说发现,不如说是明白。”
“明白?”
“所以才会想到马嵬驿。”
“喂,喂,空海,快告诉我到底明白了什么?”
“就是《清平调词》的事。”
“什么?”
“我已经明白那首诗是在何种情况写下来的。”
“听说是为玄宗皇帝和杨贵妃所写的——”
“正是。逸势,你听好——”
空海开始叙述。
李白在天宝二年(七四三)写下《清平调词》,也就是空海入唐前六十一年。
李白,时年四十三岁。
玄宗皇帝,时年五十九岁。
杨贵妃,时年二十五岁。
那正是长安城最为繁华之时。
道士吴筠推荐李白到长安,是前一年的事。
那也是杨贵妃集玄宗宠爱于一身的第三年。
那年春天,玄宗带着杨贵妃,到兴庆池之东的沉香亭。
沉香亭是出了名的牡丹胜地。玄宗打算和杨贵妃一起赏牡丹,而行幸至该地。
随侍同往的还有宫中乐坊。玄宗从乐坊中挑选出最优秀的梨园子弟,计有宫乐十六部,在沉香亭举行了宴会。
歌者是当时第一高手李龟年。
李龟年手持檀板,正要开口吟唱时,玄宗却伸手阻止他。
“在贵妃之前,欣赏着如此美丽的花朵,何以尽唱些陈旧的老歌呢?”
总之,玄宗的意思,是要众人为杨贵妃写下新歌词,在此高唱,这宴会才显得出价值来。
这当是脱口而出的随兴之言。
然而,脱口而出也罢,随兴之言也罢,这可是出自皇帝的金口。
于是,李白奉召晋见。
也因此,那位还在宿醉昏睡中的诗人,如此这般突然就被召进宴会来了。
李白的才华,充分满足了皇帝的随兴之言。
对这位天才诗人而言,不过是即兴游乐而已。
然而,在这即兴游乐里,李白却将自己的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
“可以先给我一斗酒吗?”
急忙赶来的李白,大概先说出如此的话吧。
在皇帝和贵妃面前,李白悠哉地喝下了一斗酒。
其间,李白的诗句便已构思好了。
虽说构思,也只是开头的第一、二行。
只要构思出起首一、二行,其他的就无所拘束了。
一斗,就是十升的酒。
喝完酒抬起头时,李白已经构思完成。
这时候,墨已磨好,笔也准备好了。
李白自信满满,左手持金花笺,右手握笔,不假思索,即席写下了三阕诗。几乎是即兴而成。
当时写下的,就是三阕《清平调词》。
李龟年就着新词,吟唱出这首歌。
杨贵妃的美丽,雍容华贵地表现在才华洋溢的歌词之中。
这真是天才诗人李白大展身手的时刻。
不过,李白后来却也因这首诗而被逐出长安。
这位临时加入宴会的李白,自从来到长安之后,很快就博得玄宗的宠遇。但是,有人对此事却感到很没趣。
此人正是高力士。
高力士是玄宗极为宠信的宦官。
沉香亭宴会上,李白借着醉意,要高力士替他脱靴子。且是在玄宗眼前。
这也是原因之一。
高力士后来曾批判这位天才诗人的《清平调词》。他说:
这首诗中,李白将杨贵妃比拟为出生贫贱、最后沦为平民还自我了断生命的赵飞燕。根本是有意轻蔑贵妃。
这当然是“莫须有”的罪名。
然而,正因为这莫须有的罪名,李白被赐黄金后,随即被驱逐出长安。
那是天宝三年——就是李白写下《清平调词》翌年的事。
空海简短地把事情前后对逸势叙述一下。
“原来…”逸势似懂非懂地答道,
“但是,空海啊,虽然李白翁的事情明白了,这和马嵬驿又有什么关系呢?”
空海只是意味深长地微笑着。
“喂,空海,到底怎么回事?不要卖关子,赶快告诉我啦。”
空海再度朝着逸势露出微笑,然后说道:
“逸势,因为杨贵妃的坟墓就在马嵬驿啊!”
第十三章 马嵬驿
一
春天的原野。大地萌生一片淡绿。
大地之中,到底有多少力量在沉睡着呢?
这股力量,每天都从大地表面渗出。且以淡绿姿态呈现出来。
街道两旁,分种着柳树。柳叶迎风摇曳。
春天已经到来。
吹过原野的风,带着青草的芳香。
街道两旁,也夹植着桃花树,那艳丽的桃色,让空海和逸势百看不厌。
两人徒步而行。
离开长安,这已经是第二天了。
空海和逸势,目前来到距离马嵬驿还有一里的地方。
马嵬驿有杨贵妃的坟墓。
杨贵妃——姓杨名玉环。
杨玉环出生于唐开元七年(七一九),为蜀州司户杨玄琰的幺女。自幼父亲就去世,过继给叔父杨玄璬当养女。
开元二十三年,十七岁之时,成为当时玄宗皇帝第十八皇子寿王李瑁的妃子。开元二十八年,二十二岁之时,受玄宗皇帝宠召。
对李瑁而言,亲生的父皇玄宗,横刀夺走自己的妻子。
那时,玄宗已五十六岁。
玄宗对于抢夺儿媳妇这事,大概也有些顾忌吧,因此曾经让玉环出家为“女冠”(女道士),暂且远离世俗,并赐名“太真”。把玉环召进宫中,则是三年之后,天宝二年的事。
翌年,二十七岁的玉环,正式受封为贵妃。
已厌倦政事的玄宗,一颗心早已被玉环——杨贵妃所夺,唤贵妃为“娘子”,给予她相当于皇后的待遇及权力。
受到如此待遇的,不只玉环本人。
杨氏一门都名列高官,并与皇族通婚。三个姐姐,分别受封为韩国、虢国、秦国夫人,族兄杨钊则被赐名为“国忠”。
这位堂兄杨国忠,发挥了本身的财务秉赋,在宰相李林甫死后,握有宰相实权。
杨氏的大宅邸,墙瓦连接,竞相奢华,跟随行幸之时,各家衣饰齐一,组成惹人注目的显赫队伍。
杨氏女眷,穿着华丽的胡风长裤裙,脚履西域长靴,策马而行。
杨氏一门的荣华富贵,引来许多人的反感。
为了能在宫庭中生存下去的权力斗争,原本就是超乎常人想象的可怕和阴湿。失败者的命运,重者抄家灭族,轻者贬谪至荒僻边地,一般也会由贵族降为平民。
权力斗争毫无止境。没有所谓“到此为止”的说法。
与其说是对于权力的欲望,不如说是一旦踏入其中,为保住身家性命,便不得不往权力更高处攀爬。
玉环也一样,若不以全家族来巩固自己的势力,便很可能保不住命了。
人们很容易因为流言或中伤,就被诛杀。
杨贵妃的敌人,首当其冲的就是宫中受皇帝恩宠的嫔妃们。
不少嫔妃,因为和玉环争宠失利而被杀。
为了避免失败者的族人心生怨恨而留下祸根,一旦说“杀”,就是抄家灭族,不留余口。
杨氏一门,便是在如此这般的权力斗争中脱颖而出,步步高升。
玄宗沉溺于杨贵妃的美色,给予杨氏一门过高的权力。
为政者的眼睛已被蒙蔽,周围充满了不满之声。
结果,一个名叫“安禄山”的男人出现了。
他非汉人。是粟特人(Sogdian)父亲和突厥人母亲所生下的胡人——杂种胡。
安禄山担任镇守北方边境的节度使时,因平定边境之乱,武名逐渐威扬,最后成为杨贵妃的养子,与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合谋,打倒了当时的掌权者李林甫。
之后,却又与继任成为宰相的杨国忠反目成仇。
为此原因,安禄山于天宝十四年,举兵叛变。这正是后人所说的“安禄山之乱”。
最后,安禄山攻陷大唐帝国的东都洛阳。他在洛阳建都,而于天宝十五年,自称大燕皇帝,改年号为圣武。
安禄山势如破竹地击败唐军,六月,哥舒翰所率的二十万六千名唐军,竟也为安禄山所击溃。
长安陷入一片混乱。
大街上到处是为了躲避战火,卷藏细软、携家带眷逃亡的人。
最后,玄宗皇帝也决定同朝臣、皇族等逃离长安,前往蜀地。
陪同玄宗的,以宰相杨国忠、杨贵妃为首,还有亲王、嫔妃、公主、皇孙、近卫军等约三千人。
趁着天尚未亮之际,一行人由延秋门离开长安。
此日,天降微雨。
一行人越过渭水,来到咸阳的望贤驿。
此时,玄宗只能以粗糙的胡饼果腹。
那日,许多百姓知道皇宫已是人去楼空,遂蜂拥而至,抢夺金银财宝,还放火烧掉了宫殿。
玄宗一行人,在小雨纷飞、夏日的荒郊野外走着。荒野之中,烟雨蒙蒙,汉代王公诸侯的陵墓,稀稀落落分散其间。
一行人抵达马嵬驿,已是翌日傍晚。
所到之地,当地的县令和百姓几乎都已逃逸。马嵬驿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