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爷吃着她想吃又不能吃的饭菜,偏偏瞧着还不怎么喜欢的模样。
而她吃着自己面前寡淡至极的膳食,还要看万岁爷吃那些有滋有味儿的。
关键她还没处说理去,如今她成了面圣最多的人,碰到当年的老对手德妃,对方还会酸她几句。
呸,她要有德妃那样纤细的身段,就不会苦闷了。
万岁爷太欺负人了!
好在是后来太子跟万岁爷商议新立了规矩,宫妃四十五岁之后,就可以被儿女接到府上小住,一年只有一次机会,一次不能超过三个月。
她有三个儿子,一人三个月,就是九个月,九个月在三个儿子家里轮流住着,只余下三个月在畅春园陪老爷子用膳,倒也还能忍受。
可惜了,若她有个亲生的女儿便好了,塔娜虽然跟她亲近,喊她宜母妃的同时也可以喊她一声姨母,但她那毕竟不是她嫡亲的女儿,塔娜可以接亲额娘去归化城小住三个月,但却不能接她去归化城。
还不如德妃呢,两儿一女,虽说德妃不肯住在雍亲王府,可除去雍亲王,那还有一儿一女呢,勤郡王府上住两个月,再到归化城五公主那里住三个月,既能逛得了京城,也能去城外游玩一路。
如今的公主和早些年的公主可不同,在草原上都是当家作主无人敢欺负的,宫妃可以被儿女接出去小住的规矩立下来后,生儿子的反倒有些羡慕生女儿的了。
若非雍亲王和勤郡王不睦,她也忍不住要酸一酸有两儿一女的德妃了。
第156章 第 156 章
年少时,八阿哥有许多不喜欢的人,不喜欢惠妃,不喜欢大哥,不喜欢太子,其实他也不太喜欢傻乎乎的小九和小十,甚至也不喜欢皇阿玛,但他最不喜欢的人便是三哥。
三哥不曾像大哥那样使唤他教训他,也不曾像太子那样高高在上,相反,三哥平易近人,他刚搬到阿哥所时,对他态度最好的人便是三哥。
三哥的平易近人不只是对他,而是对着任何人,没有品阶的宫女,连规矩都没学好的小太监,都能拥有三哥的这份平易近人。
所以三哥在宫人们口中的名声极好,他看得出来三哥不是在装模作样,而是真的尊重每一个人,哪怕那只是一个提桶浇水的小太监。
可越是这样,他便越是讨厌三哥,因为他和三哥在做同样的事儿,三哥是发自内心的,所以越发衬得他像一个赝品,一个装模作样之人。
但即便是这样,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做下去,没有别的选择。
皇阿玛有那么多的儿子,最疼爱看重太子,然后是大哥,再然后就是三哥和四哥了,四哥养在皇贵妃膝下,身份比他尊贵的多,在学业上勤奋刻苦,天资也不差,他自认不输四哥,但也不觉得会强过四哥。
往下,五哥和七哥在皇阿玛心里头的分量也比他重,皇阿玛会关心五哥的学业,关心七哥的身体,到他这儿,皇阿玛的话往往就很少了。
小九和小十都不精明,傻乎乎的,不是脑子笨,是被娇惯出来的天真,只有天真的小孩才会连功课都不上心,可皇阿玛骂归骂,也从来没放弃过这俩弟弟。
只有他,刚入上书房的时候最不受皇阿玛关注,他要出头,光在功课上努力是不够的,四哥努力,七哥努力,太子当年念书时也是十分勤恳的,他单是努力念书怎么够呢。
他要有很多人支持、很多人称赞,慢慢积蓄力量,才能被皇阿玛注意到,才能有朝一日出人头地。
他和三哥走的是一样的路子,只是三哥比他更有优势,皇阿玛疼爱三哥,三哥的出身也比他能更好的收揽人心,所以小九和小十从围着他变成了围着三哥,宫人们夸他仁善时也要夸一句三哥。
他又怎么能不讨厌三哥呢,他对三哥的讨厌持续了很久很久,一直到三哥从山西归来,满朝有一大半的朝臣都在声讨三哥,全国上下骂声一片。
一个真君子成了许多人口中的‘杀人魔’,尽管还有太子党的人在其中推动,但三哥惹了众怒也是真的。
朝中只有小九和大哥出面维护了三个,这两个人言辞犀利,一个扯遮羞布的,一个掀桌子的,话锋直指太子。
那一刻,他对三哥的所有厌恶尽数都没了,他跪在地上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口干舌燥,异常激动。
三哥的‘真’得罪了许多官员和读书人,还毁了太子的钱袋子,以三哥之势虽然难以对付太子,但卯足劲儿三哥是能够重伤太子党的。
他拉不下太子,三哥也不能,但他们都使劲,有他们俩带头,还会有别的兄弟出来对付太子,早晚是能将太子拉下马的。
他的野心在那时候被放大,可惜三哥莽的时候是真莽,怂的时候也是真怂,那日的朝会之后,三哥就像泄了劲儿一样,对太子处处避让,并不是他预想当中的针尖对麦芒。
三哥躲了,其他兄弟也没有出头的,他看得出来皇阿玛急需有一个人出来制衡太子,可皇阿玛能逼着三哥、四哥出头,却看不上他。
皇阿玛眼里从来就没有过他这个儿子,就连他的婚事也是如此,皇阿玛前脚为他和郭络罗氏赐婚,后脚就削了郭络罗氏舅舅的爵位,让他难堪。
旁人的福晋都出生名门大族,五哥的侧福晋都是从二品大员的嫡长女,可到了他这儿,郭络罗氏的阿玛是个因为骗赌被判斩立决的罪人。
在成婚之前,他对郭络罗氏没什么好感,成婚之后才慢慢爱上郭络罗氏。
郭络罗氏就好像另一个他,一个不擅长伪装的他,他们年少时的日子都不好过,都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可。
德州之变后,皇阿玛让三哥调查太子谋逆案,三哥的调查结果不能让皇阿玛满意,便又将此案转到他手里。
终于能被皇阿玛看到,哪怕是皇阿玛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他那时也是高兴的,太子完了,三哥在官场上的名声毁誉参半,大哥和小九这些人因为站在了三哥身后,就等同于自动退出了储位的竞争,能和三哥一争的只剩下他和四哥,在太子谋逆案上,皇阿玛想到了他而非四哥,足以证明他这几年的努力是有成效的。
前朝一盆一盆的脏水泼向太子,许多罪名根本经不起细查,可真假已经不重要了,朝臣不过是依照皇阿玛的意思在办事,就像他一样。
皇阿玛什么都不用说,撤了三哥将案子转到他手中,该明白的人就都明白了,三哥的确是个君子,都这时候了还不愿意顺着皇阿玛的意思给太子多定些罪名,但君子在朝堂上有什么用,皇阿玛不也一直以宽和对待下面了,可不还是要对太子下狠手。
皇阿玛自己都不是君子,又怎么会选一个君子上位呢。
他就是要让皇阿玛看到他和三哥的不同,他比三哥更会御下,比三哥更适合波云诡谲的朝堂。
他没有想到,皇阿玛也没有想到,已经被废掉的太子还有杀进太和殿的能力,那一箭冲着皇阿玛射过去的时候,他明明是有机会将其斩断的,却没有动手,而是冒险挡在了皇阿玛身前。
废太子举兵谋反搏了一把,他以身挡箭立下救驾之功也是为了搏一把,皇阿玛这些年之所以对三哥格外不同,不就是因为康熙二十九年皇阿玛病重那会儿,三哥表现得格外孝顺重情吗。
皇阿玛喜欢孝顺儿子,那他就做个孝顺儿子好了,有什么样的行为比试图以命换命来的更孝顺。
废太子搏了一把,没成功,被换了地方继续圈禁,他搏了一把,成功了,立下了救驾之功,可却不得不养伤,看着三哥监国,慢慢将朝堂收拢。
三哥大权在握,但却不是皇阿玛想要的继承人。
他少时伪装自己平易近人,但三哥却是真的平易近人,所以他讨厌三哥。皇阿玛平日里说着善待百姓,说着满汉是一家,可也只是嘴上说说罢了,和三哥监国后的举动比起来,才越发显得皇阿玛不真诚。
他不知道皇阿玛对三哥是不是由爱转恨了,但皇阿玛落得和他少时一样的结果,倒让他有种隐秘的愉悦感。
后来皇阿玛带着几个皇孙北巡,三哥在朝堂上颁布了两条政令,无论是立女户,还是遗产继承人的顺序规定,都让朝堂在当时炸了锅,一名御史直接撞向了柱子,一副打算死谏的架势。
就像除夕夜那支箭射向皇阿玛时一样,那一刻他脑子里就已经做了决定,飞快冲过去把人拦下来,没有让这人血溅太和殿。
御史死谏会给三哥带来麻烦,而他把人拦住,就已经代表了他的立场。
但他还是有些不服气的,三哥能成功是废太子助了三哥一臂之力,是皇阿玛年纪大了身体不适让三哥钻了空子,是他自己在紧要关头做错了决定,白白错过了好时机。
最后的这点不服气湮灭在神采奕奕的福晋身上,他们兄弟当中只有三哥会花苦功夫一点一点地提高女子的地位,给了福晋为自己搏一回的机会。
第157章 第 157 章
刘子胜赶上了穿越大军,穿进了他最熟悉的清朝,谁还没看过几部清宫剧呢,剧里人人都爱四大爷。
只是他没有穿成王孙公子,也没有穿成富家子弟,而是穿成了江南一个最最普通的农家子,普通到家里一个认字的人都没有,一家人将将能够温饱。
古代士农工商的阶级立场分明,而他,手不能提,肩不能扛,没有做生意的头脑,也不会什么水泥方子、玻璃方子。
所以在种了一个月的地后,刘子胜果断给自己选择了科举路。
读书好啊,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他旁的本事没有,可在上辈子读了二十几年的书,有着丰富的学习经验和考试经验,在古代读书,那也是换汤不换药嘛。
为了读书,刘子胜半年的时间里什么法子都想了,跟家人恳求过,跟村里的夫子偷偷学过,向家里人展示过自己在读书方面的天份,也哭过闹过,去山上捡柴卖,去水里摸鱼卖……都未能如愿。
一直到城里要建公办小学不收束脩的消息传过来,家里人才同意他去念书。
只是……公办小学?清朝有这?康熙年间最出名的不是九龙夺嫡吗?
刘子胜欢喜又疑惑地开始了自己在古代的学生生涯,繁体字他不认识,要从头学起,但算学课是他的强项,公办小学的算学课程对他来说简直不要太简单。
埋头苦学的同时,他也听到了许多在村子里听不到的消息。
原来的太子废了,皇帝又立了新太子,新太子是从前的诚亲王。
不知道是他穿越的方式不对,还是他穿越的这个世界不对。
大清历史上不就只有一位太子,被两立两废,哪还有第二位太子。
康熙之后便是雍正了,雍正就是剧里有名的四大爷,排行第三的诚亲王从哪儿蹦出来的,怎么就是新太子了?
这委实有些魔幻,刘子胜从前没有刻意打听过什么,毕竟没有这个必要,他眼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好好念书,早日考取功名,能养活自己和家里人。
但自从听说诚亲王被立为太子之后,他就不得不多打听些京城的事情了。
这不打听不知道,一打听吓一跳。
原来的太子被废,而且不可能被复立,谁让这位直接举兵杀进了太和殿呢,康熙都差点嗝屁了。
诚亲王,不,新太子,事迹很多。
玻璃方子和水泥方子,都是当年诚亲王手底下的匠人弄出来的。
这位在山西曾经杀红了眼,杀贪官、杀昏官、杀污吏、杀逼民坑民的土豪地主。
在全国各地建不收束脩的公办小学,也是这位最早提出来的。
新太子不光建小学,还给全国各省下达了修路任务,准许立女户的政策也出自这位之手。
刘子胜有百分之八十的把握,这位新太子可能大概应该就是他的老乡,他的穿越前辈。
剩下那百分之二十的不确定,是怀疑新太子不是穿越者,但新太子身边有穿越者,比如新太子的额娘,如今的荣贵妃,她如果是穿越者,便能够在抚养新太子的过程中把现代人的理念灌输给儿子。
也有可能是太子妃,不是说太子没有妾室,只有太子妃这么一个福晋吗,这就很符合穿越的设定,女主角穿越嫁给皇子做福晋,让遵循旧礼的皇阿哥为女主角空置后院。
不管这位穿越前辈是谁,反正都挺牛的,若不是对方,他怕还是上不起学。
可能是因为知道了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和他相同经历的人,他并非唯一的异类,刘子胜的内心反倒安稳了许多。
想想有一位穿越前辈在皇室,正在影响着整个国家,这个国家必然向他熟悉的世界一点点靠近,这太让人期待了!
刘子胜在学校念书是非常勤奋刻苦的,不止是同学当中最用功的,和上辈子时的自己比,也更有耐心和毅力,毕竟这可是他努力了半年,才借了穿越前辈的光得来的上学机会。
刘子胜从前给自己规划的路线是,先去考县试,县试完了府试,这时候就已经是童生了,然后去考院试,拿到秀才的功名,他就起码可以做个教书先生糊口了,最好还是往上考,乡试考中举人,那才真真是改换门庭。
但有了穿越前辈之后就不一样,不是他打算去找老乡认亲,而是老乡一点儿没闲着。
弄出了个省考和求真馆,这东西考的就是数理化,而不是四书五经。
刘子胜来这里后才读了两年的书,总算不是文盲了,但让他去参加县试,那他学的这点东西远远不够。
在现代读书二十多年,若他真打算考科举,恐怕也要念上二十多年的书。
暂且不提他有没有那个毅力,关键是他家中可没有这么多银钱,虽然盐价降了,爹爹打短工的机会多了,阿姐被纺织厂选中成为女工,但古代读书和现代读书不是一码事,前者是真费钱,对于他们这种贫寒之家,供孩子读书无异于从身上割肉。
所以刘子胜果断选择了报名省考,感谢老天让他保留了上辈子的记忆,感谢穿越前辈大刀阔斧的搞改革。
让他以省考第一、录取考试也第一的成绩进入求真馆,成为一名古代公务员。
在这里,关于太子的讯息就更多了,京郊的马球场和游乐园,为女子争取利益的大清女子联合会,还有宫中决定停止招募太监的消息。
太监制度虽然没有被废除,但停止招募,就等同于让太监制度慢慢消亡。
挺好,刘子胜恨不得给穿越前辈鼓掌,他现在有百分之九十的把握觉得太子是他老乡了。
老乡见老乡,还是不要相认了。
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刘子胜在求真馆几次见太子,都没有‘认亲’,一直到他被太子重用,被破格提拔为求真馆的副馆长,也没想过要认亲。
不过,老乡可能也认出了他,毕竟微积分、力学定律这些东西并非公办小学的课程内容,甚至于在全国的传播范围都很小,集合论等按照历史进程还没有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而这些,他在工作当中都是用了的,老乡只要稍加留意,就不可能发现不了。
刘子胜不认为太子是个粗心的人,不然也不会很快将他提拔起来做副馆长,至于太子为何不跟他相认,大概是和他一样的理由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麻烦能免就免,他们这一代人都相当怕麻烦。
想着少些麻烦的刘子胜,又一次迎来了升职加薪,副馆长的职务还在,但同时要到礼部兼职,由他来主持编书。
在公办小学之后,朝廷决定建立公办中学,中学教程的选择和二十一世纪差不多,而他不止要负责主持数理化生教材的编写,还是历史教材编撰组的顾问。
收到太子的诏令后,刘子胜已经可以百分之百确定,这位老乡肯定是认出他来了,所以才会逮着他物尽其用。
编完了中学教材编大学教材,三十年间,刘子胜这个只在公办小学念过两年书的人,竟也成了一代大师,官至从一品。
不过老乡退位后,刘子胜也麻溜的退了,于四十五岁这一年正式开始自己的养老生活,倒不是他对新皇帝有意见,而是忙活两辈子了,他早就想体验一番做咸鱼的快乐。
晚年他也学康熙皇帝,写写回忆录,在回忆录里做做预言家,不知道后世之人能不能猜到这里有两个穿越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