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穿之咸鱼三阿哥上一章:第29章
  • 清穿之咸鱼三阿哥下一章:第31章

  十阿哥比他九哥‘摊’得还平整,工部有七哥,七哥的脾性他们兄弟都是知道的,好强又上进,有七哥管着工部,委实用不上他。

  “三哥放心,我和老十接下来一定会好好摸摸刑部和工部的底,为日后做足打算。”九阿哥满脸认真的承诺道,就差拍一拍自个儿的胸脯了。

  三哥既然打算大干一场,他们兄弟就绝不能拖后腿。

  一定把刑部和工部给弄明白,里面究竟有多少太子的人,有多少肮脏交易,有多少人可用,都一一查清楚。

  三哥当初收拾内务府的时候,不就是先把底子摸清,之后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把该收拾的都收拾了,将内务府变了个样子。

  所有人都同意了,只剩下五贝勒还没表明意见。

  在拿到三哥给的计划书之前,他还以为他们要做的是对太子党各个击破,先拿证据,再写折子弹劾,弹劾的人越多,皇阿玛就越重视,慢慢把太子党的中坚人物都给弄下去。

  结果三哥不是让他们去围攻太子党的人,交给他的任务居然是全面接管内务府。

  五贝勒揉了揉眉心,打心眼里不想同意,三哥若是对内务府撒了手,去年那样的日子他就得一直过下去了,和官员们一样每十天才能休息一天。

  九阿哥忍不住开口道:“我们都同意了,五哥你就别犹豫了,来的路上不是已经说好了。”

  再说了,跟他们被分配到的任务比起来,五哥是最简单的,三哥早就已经把内务府整顿完了。

  而且三哥不在京城的时候,五哥早就在内务府挑过大梁了,加起来的日子还不短呢,如今又有什么好扭捏犹豫的,赶紧同意呗。

  等他们兄弟在这几个衙门扎下根去,就不是如今挨打受气的局面了,反攻太子党指日可待。

  五贝勒轻轻叹了口气,应下了。

  都怪太子和索额图,若非他们步步紧逼,像三哥这样爱躲懒怕麻烦的人,又怎么会主动给自己找事情做,连累得他也不得不跟着忙活起来。

  诚亲王府开小会,太子那边也没闲着,皇阿玛削了安亲王府一脉的爵,还把老八给拉了进来。

  皇阿玛还是头一次对太子党下手这么狠,如果这样就能往下压一压皇阿玛对他的忌惮之心,那也就罢了,怕就怕这只是个开始。

  老八不足为虑,就怕皇阿玛为了抬举老三再升荣贵妃的位份,若再弄出个嫡子出来,那可就太恶心人了。

  如今兄弟们个个都跟缩头乌龟一样,倒让他把皇阿玛的心思看得更明白了。

  他和皇阿玛再这么僵持下去,恐怕就真的要便宜老三了。

  太子如今不得不考虑往后退一步,这也是他今日来索相府的目的。

  跟随他的人大半都是通过索额图的手招揽过来的,除了他,索额图便是太子党最核心的人物。

  他既要向皇阿玛示弱,还不如就来个大的——让索额图致仕。

  索额图已经六十有三了,以年迈为理由上折子致仕完全说得通,而且只要有他在,索额图就算不做大学士,也无人敢轻视。

  就此退下来颐养天年,对索额图来说也不是坏事。

  太子将现在的隐患和做这件事情的利弊,跟索额图说得清清楚楚。

  他们如今已经到了不得不往后退的地步,索额图致仕,皇阿玛的忌惮之心就会稍减,只要他约束好底下人,不再扩大规模,保持现有的人手,皇阿玛就不会再动手,只要皇阿玛不动手,他的位置就稳稳当当,直到继承大统的那一日。

  皇阿玛年事已高,所以疑心病才会这么重,只要后退一步,隐忍几年,便可以拨云见日了。

  “这一招以退为进,孤还是从老三身上学来的。当初老大明火执仗的跟孤对着干,结果根本没落到什么实质的好处。倒是老三,退了又退,去年我们的人在朝堂上那般往他身上泼脏水,老三竟也能忍得下去。”

  “皇阿玛给老三的都是实质的好处,铁帽子亲王的爵位,荣贵妃的位分,还有治理永定河的偌大功绩。”

  太子轻笑一声,才接着说道:“索相不觉得,如今孤的这些兄弟们都在学老三吗,个个都做起了缩头乌龟,谁也不肯往前走一步,皇阿玛就吃这套,咱们也该学一学了。”

  索额图缓缓往后挪了几步:“臣若是退了,万一诚亲王伺机报复您该怎么办,纳兰明珠可是已经向诚亲王投诚了,以纳兰明珠的能力,随时都可以为诚亲王拉起一个党派。”

  “到那时,臣已经致仕了,不再是内阁大学士,如何帮您反击?”

  虽然不想承认,但他知道纳兰明珠这只老狐狸最擅长蛊惑人心了,若是出面帮诚亲王揽人,很快就可以聚起一个不逊色原皇长子党的诚亲王党。

  到了那个时候,他不在朝堂上,太子如何招架。

  “若真是如此,那倒更好了,不枉您提前致仕。能让皇阿玛看清楚老三的野心,不再把老三当作无欲无求的大孝子,孤该高兴才是。”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索额图已经明白太子是铁了心让他致仕,他再舍不得又能如何呢。

  有太子支持,他这个大学士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索相,而不是一个只能为万岁爷分门别类整理奏折的奴才。

  太子铁了心让他退,他只能退。

第118章 二更

  太子回到毓庆宫后,便收到了有关诚亲王府的消息。

  老五、小九、小十、纳兰明珠,还有余国柱和科尔坤,这些人到老三府上去都不足为奇,倒是老大,从前怎么都不肯服他,原来是用错了方法,得用银子砸才行。

  也不全是银子,老大借着马球名扬大清,还成了八旗子弟的榜样,年轻一代的八旗子弟,得有一半的人崇拜老大,光是组建的马球队就已经有百十支了。

  如此风光无限,也不能怪老大会选择归顺。

  诚亲王府这么大的动静,也不知是在酝酿什么大招,还是说老三终于不玩‘以退为进’那套把戏了。

  最近这两日,京城安静的不寻常,众臣都在等着诚亲王一派出招,上朝这日,无论是中立派,还是太子党,都绷紧了神经。

  诚亲王府难得有动作,还是这么大的动作,不光涉及到除诚亲王外的五位皇阿哥,还有明相参与,又是在万岁爷收拾了安郡王一脉后。

  不管是时间,还是人员,都让人相信这一定会掀起一场不小的风波,想想诚亲王那性子,有时与疯子无异。

  臣子都知道的事情,康熙能不知道吗,老三难得要支楞一回,总算是没辜负他的期待。

  万众瞩目之下,诚亲王一派的人在大朝会上老实的像鹌鹑,从开始到临近结束,竟没一个站出来发言的

  索额图致仕的折子已经写好了,但心里头仍抱有一丝期待,这期待是诚亲王一派给他的,若诚亲王在朝会上搞事情,他这封致仕的折子说不定就不用递上去了。

  奈何他从头等到尾,都不见诚亲王一派有人站出来,眼瞅着马上就要散场了,索额图无奈,只能上前一步,以年迈为由向万岁爷告老请求致仕。

  等了一个朝会的‘炸弹’终于在这时候被炸响了,而且远比众臣预期的更让人震惊。

  八贝勒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索额图,又看向前方的太子和诚亲王,最后将目光移向皇阿玛。

  上次大朝会上发生的事情,他都还未曾想明白,诺尼状告已故的安郡王,到底是皇阿玛起的头,还是太子起的头。

  皇阿玛将安郡王的外甥女郭络罗氏赐给他做福晋,是他想的那个意思吗?

  前几日的谜团尚未解开,索额图竟然提出致仕。

  八贝勒有一瞬间都怀疑自己是在梦中,以索额图的脾气性格怎么可能,再说太子也不是个会低头的人。

  诚亲王一派逼的?三哥他们有这本事?还是皇阿玛逼的?

  皇上不允,索额图还是用年迈作为理由,继续请求致仕。

  皇上允了。

  胤祉这会儿不去考虑索额图为什么会提出致仕,反倒是想起了工部的萨穆哈大人。

  这位老大人的年岁可比索额图大,听说前年年底向皇阿玛提出致仕时,直接被皇阿玛言辞激烈的驳回了,

  轮到索额图,这致仕的理由虽然切实,但很不走心,两次都是以年迈为理由,半点不提身体状况如何,也不说自己不能负荷现在的职务。

  索额图致仕的理由敷衍,皇阿玛的挽留更是敷衍,内阁大学士,还是将近三十年的内阁大学士,仕途就这么结束了。

  连他这个吃瓜群众都觉得有些潦草。

  吃瓜群众向来都只是看热闹的,胤祉也不觉得此事和他有关,首先他没对太子党下手,其次皇阿玛和太子博弈,他还没有与其中任何一位对抗的实力。

  至于索额图为何致仕,等下了朝,问问纳兰明珠和十一不就行了,若连这俩聪明绝顶的人都不知道,那就甭指望解开谜团了。

  胤祉如今一半的时间拿来陪福晋哄孩子,另一半的时间则是在筹备学校。

  不是小学、中学,更不是大学,他若是敢对外招收这么大年龄段的学生,不用太子出手,皇阿玛就先把他摁下去了。

  是幼儿园,面向三到六岁的小娃娃。

  弘晴已经两周岁了,再有一年就该开蒙了,比起请先生到府里来教孩子,再依着规矩找几个哈哈珠子陪读。

  他倒更希望弘晴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同龄人,同龄人不局限于堂兄弟、表兄弟,也不局限于八旗子弟。

  审核家世报名,只要身家清白即可,不拘出身,也不限满汉,不能有他的仇人,也不能有反清复明之人,安全总是要有保证的。

  报名成功的小娃娃们,需要通过考试才能被录取,上完三年就毕业走人。

  也免得被人怀疑他是在趁机培养自己的势力,聪明如甘罗,也是十二岁才拜相,更何况甘罗那般的人物几千年才出了一位,是个人都不会觉得他能有刚好遇到一位绝世天才的运气吧。

  建幼儿园是安全的,也是必须的。

  他没有养儿子的经验,也不赞同皇阿玛养儿子的方式,还不如参考上辈子的经验,先建一座幼儿园,把弘晴放到同龄人里,不要被自己的身份拘泥住,千万别把自个儿当成纯粹的满人,也不要站的太高。

  ‘满人身,汉人心’的胤祉,不放心把建幼儿园的事情交给旁人来办,旁人毕竟没有亲眼见过他想建的幼儿园。

  这么一件事情,就足够他忙活了,更别说还有弘晴这个小黏人精在。

  两岁大的小家伙,正是想往外跑的时候,还尤为的喜欢去新鲜地方,所以他一回京,小家伙就黏上他了,走哪跟哪。

  跟就跟吧,还是个撒娇精附体的小咸鱼,要抱着、要背着、要骑大马,就是不喜欢走路,一步都不想走。

  胤祉虽然自认也是条咸鱼,但居然没有咸到他儿子的程度,走几步路而已,他小时候绝没这么夸张。

  胤祉也没狠心到让两岁的小家伙跟他走一样多的路,只是该走的路不能少。

  “如果明天想要跟着阿玛出去,出门之前要把昨天教的诗背出来,阿玛才能带你去。”

  弘晴两只小手在胸前绞来绞去,半响才点了点头。

  胤祉把右手伸出来放在小家伙面前:“现在阿玛领你去前厅用膳,不能抱,抱着走的话,明天就不带你出去了。”

  刚回京那会儿,胤祉实在抵不住小家伙撒娇,几乎是走哪就抱到哪,如今若是还不纠正,恐怕就要让小家伙养成坏习惯了。

  福晋带孩子的时候,小家伙虽然娇气了点,可也没懒成这样,如今他接手才多久,不能让小家伙养成坏习惯。

  午膳是父子俩单独用的,宝音不在府里头,一早就去庄子上打马球了。

  有他接手小家伙,宝音这两年来总算是得了一回自由,可不就又重新把兴趣爱好捡起来了吗。

  胤祉拿出门做诱饵,既哄着小家伙多走几步路,又哄着人背诗,出门的时候还要带上这个小黏人精。

  小家伙得亏是投胎成了皇孙,这要是投胎成皇子,就皇阿玛那脾气,绝不会像他这样柔和,早就打身边人板子了。

  胤祉在上书房的时候之所以被治的服服帖帖、不敢偷懒,不就是怕身边的哈哈珠子和宫人被连累打板子嘛。

  胤祉对儿子是哄着来,直郡王对儿子就更疼惜了,这可是福晋豁出半条命去生的孩子,日后他和福晋也就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他请立世子的折子都已经写好了递上去了,只是一直被皇阿玛压着没批。

  作为板上钉钉的郡王世子,弘昱打一个喷嚏都能惊动一群人,太医隔三差五就要到府上来一趟。

  直郡王像弘昱这么大的时候,都已经在明珠府上跟着纳兰容若背诗学拳了,可到了弘昱这儿,四个姐姐倒是教了弘昱背诗认字,可人养的娇气,别说学打拳了,走路都常让人抱着。

  当额娘的狠不下心,当姐姐的也娇纵着,直郡王如今虽然已经不想着那个位置了,但对儿子的希冀绝不是将来做一个文弱书生。

  老三不是那等小心眼的人,弘昱将来必然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他还盼着弘昱将来能做一个大将军呢。

  大将军没有不会武的,直郡王正愁该怎么说服福晋和几个女儿,这不,机会来了,老三又准备鼓捣出一个‘幼儿园’来。

  把孩子交给老三,直郡王一百个放心,福晋也能放心,当年弘昱就是在老三的女子医馆出生的。

  不光是安全上放心,这孩子若是能在老三眼皮子底下长大,叔侄俩的感情也就慢慢培养起来了。

  老三这么个重情又心软的人,日后还不得把弘昱的前程安排的明明白白,就像安排茉雅奇和塔娜一样。

第119章

  直郡王都已经打算把他和福晋的命根子送过去了,自然对老三要筹建的幼儿园甚是上心,一口气给老三推荐了十几位武师傅。

  擅长拳脚功夫的,擅长熬炼筋骨的,骑术一流的,刀法出众的……

  都是直郡王为自己儿子准备的武师傅,只是还没来得及用上。

  人选都很不错,其中有几位,胤祉瞧着名字都觉得眼熟,只是请来教小孩子,到幼儿园来当老师,未免有些大材小用了。

  按照胤祉的设想,幼儿园还处在寓教于乐的阶段,武学方面,学几套简单的拳法也就差不多了,完全没必要在幼儿园就加码。

  “幼儿园又不是上书房,都是些不到六岁的小孩子,讲文明、懂礼貌,再稍微学习东西就足够了。”胤祉可没打算让这些小娃娃们在幼儿园卷起来,“我之所以想建这样一所学堂,便是想着让弘晴多接触同龄人,并没有打算让他在这个阶段能学多少东西。”

  正是抱着这个目的,他连学费都不打算收,只是招生名额是有限的,贫寒之家的小孩子,能考进来的概率很低,胤祉没有统计过京城百姓的文盲率,可也知道一定高的吓人,家中连个识字的人都没有,小孩再聪明,也很难通过入学考试。

  胤祉见大哥是打定主意准备把弘昱送进来,不得不提醒道:“幼儿园建成后会公开招生,完成报名的小孩子还要通过入学考试,才能被招进来,趁现在还有时间,不如让大侄子多准备准备,争取自己考进去。”

  后门不是不能开,只是最好不开,胤祉也希望这所幼儿园可以更纯粹些。

  “这么点儿的孩子就考试?”直郡王讶异道,弘昱上个月才刚刚学写字,现在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不是笔试。”胤祉解释道,“背诵诗词文章、简单的算数题,到时候会有面试的先生打分。”

  他也会在一旁盯着的,毕竟将来这些可都是他儿子的同窗。

  直郡王点了点头,不光准备回去把算术课给儿子安排上,诗词文章也要多背一些,争取考个头名!

  闻风而至的不止有直郡王,还有五贝勒,同样问了入学考试的内容,准备回去就给儿子安排上。

  “小九和钦天监的西洋官员熟,我让他帮忙给弘昇请一位算术先生,侧福晋平日里倒也有领着弘昇念《论语》,不过一直没正经开蒙,看来还是要请位先生。”

  那倒是也不必,胤祉默道,幼儿园的入学考试还不至于卷到这种程度。

  “三岁小孩的入学考试能有多难,你别把它想象成书院的入学考试,不需要这么……夸张,你和弟妹平日里多教教就行了。”

  弘昇离三周岁的生日还差两个月呢,没正经开蒙才是正常的。

  皇阿玛对儿子们拔苗助长,那也是等到六岁之后,而且皇阿玛是真的有皇位给儿子继承。

  “我哪有时间教他。”五贝勒撑着一双眼睛看向三哥,如今他一个月有二十七天都要去内务府当差,就只有三天在府里头歇着,哪有功夫教弘昇。

  有功夫教也不成,他在上书房一直都是垫底的,如何教儿子,肯定是要给弘昇请几位学问好的先生。

  他在上书房垫底,那是因为他长到八岁,都没人教过他汉语,皇阿玛也不希望被太后抚养过的他是个出类拔萃的,他这也算是奉旨垫底了。

  但弘昇不同,他希望弘昇能够成为一个文武兼备的人,一个能够在学业上名列前茅的人,跟他这个阿玛不一样。

  胤祉忙着哄儿子、筹办学校,丝毫不知,因为一个尚未建起来的幼儿园,京城已经悄悄卷起来了。

  直郡王给自家儿子请了上一届的状元汪绎做开蒙先生,五贝勒家的长子,开蒙先生也是状元出身,如今在翰林院做侍讲学士。

  有这两位带头,开蒙先生的标准直接被拔高了。

  翰林院的大人们,隔三差五就被邀请去做开蒙先生,能开口邀他们的,基本上都是皇室宗亲,地位显赫,手里头也不差银子。

  翰林院是清贵之地,出了名的钱少事多,但这里面的大人们前程远大,没有几个人会为了银子去给三岁孩童开蒙,当然,若是龙子凤孙那就另当别论了。

  皇氏宗亲虽然也流有皇家的血脉,但已经不能算是龙子凤孙了,像简亲王世子雅尔江阿便请不到愿意给他家小孩开蒙的翰林院官员,只能退而求其次,从官位不高、出身不好的二甲进士里选。

  京城品级不高的汉臣,突然就成了香饽饽,有不愿意给几岁小娃娃开蒙的,但也有大把的人愿意,毕竟银子是真香,皇室宗亲给银子给的都很痛快。

  底层官员大搞副业,中层官员默默围观,高层官员满头雾水。

  诚亲王和纳兰明珠憋了半天,结果就这?

  是诚亲王太废了扶不起来,还是纳兰明珠太老不中用了?

  看来索额图虽然退了,但太子的储君之位还是稳稳当当。

  几乎没有人注意到,九阿哥处置了刑部的四名官员,因为这四名官员的品级都在正三品以下,也并非太子党的人。

  直郡王的大刀挥到一半,就被纳兰明珠拦住了,兵部左侍郎耿额暂时不能动,留着日后有用。

  有什么用处,直郡王不知,但也把‘刀’放下了。

  十阿哥如今在工部待的时长已经和七贝勒不相上下了。

  这些细节几乎没有人留意到,全都被诚亲王准备筹建的学堂吸引住了目光。

  选址在南城的学堂还在修建,招生简章就已经贴遍了京城的各个街道,这也是许多人忙着给自家幼童请开蒙先生的原因。

  先不说这所学堂能请来什么样的先生,单是和皇孙一起上课做同窗而非伴读,就足够有诱惑力了,别说那些皇室宗亲了,就连太子党的成员,不少都跟着动了心。

  诚亲王这么大的动静,万岁爷不可能不知道,可这位不曾言语,有了经验的众臣也不敢贸然弹劾,上次那么大的阵势都被压下来了。

  收揽人心的方式万万种,给三到六岁的幼童开学堂,这路数实在让人看不懂。

  太子这会儿也说不清是失望还是庆幸,但他让索额图致仕这一布棋是走对了,老三如此沉得住气,若他不往后退一步,皇阿玛是不会安心的。

  不知不觉间,老三收了不少兄弟在身边,倒是他这边,朝臣虽多,在民间支持他的士子也不少,可唯独没有皇阿哥。

  既然皇阿玛忌惮他在朝堂上的势力,那他可以暂时收拢在朝堂上的势力,转而补缺别处的短板。

  老四如今除了户部的差事,是什么都不愿意再管了,一心一意在府里头种田,毓庆宫这个月还收到了四贝勒府送来的花生和甜瓜,据说都是老四亲手种的、亲手摘的。

  老四不愿意掺和他和老三的事儿,那他也不勉强,反正兄弟多的是。

  除去跟了老三的,再除去老四。

  老七可用,老八就算了,皇阿玛前脚把安郡王的外甥女赐给老八做福晋,他若是后脚就收了老八,那就是在跟皇阿玛打擂台了。

  十二,虽然文武皆不出众,也不被皇阿玛看重,但有一个好舅舅,托合齐是他的人,而且就算不看在托合齐的面子上,十二也比老七更合适。

  毕竟他不需要老七在朝堂的影响力,相反如果收了已经在朝堂上办差的老七,很有可能触动到皇阿玛那颗敏感的心。

  十二比老七合适,十三比十四合适。

  十三的出身比十四差,但性格比十四强,文武也跟十四相当,就连在皇阿玛那儿的宠爱,两人也是不分伯仲的。

  他不需要一个出身好的皇阿哥跟随,十三比十四合适多了。

  七月二十五日,十三阿哥的生母,庶妃章佳氏病逝,原本一个没有品级的庶妃病逝,对除了十三阿哥以外的皇阿哥来说,并无影响。

  但章佳氏病逝的第二日,被万岁爷追封为敏妃。

  庶妃什么也不是,敏妃就算是皇阿哥们的庶母了,庶母去世,需守孝百日,就如同当年平妃过世那样。

  这守孝的流程大家都已经熟的不能再熟了,除了至亲之人,一般也不会完全遵守守孝的规矩,但是不能吃荤腥这一样,就根本守不住,不过面上的规矩还是能做全的,比如……不剃头。

  孝期里的许多规矩在胤祉看来都是没必要的,但有一条他相当喜欢,那便是孝期内不能剃头。

  不剃头就意味着脑门上能长出一层密密的头发茬,短一些是板寸,长一些就是寸头,虽然不够平整,但也比光头好看。

  每到这时候,平日里喜欢戴帽子的胤祉,除了上朝,基本上都不会再戴帽子了,他实在太怀念脑门上有头发的日子了。

  自从整顿过内务府之后,胤祉和十三的关系便疏远了许多,如今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丧母的十三和两个妹妹,只能嘱咐老五让内务府多上点心,无论是敏妃的丧仪,还是三个弟弟妹妹的日常起居,都更周全些。

第120章

  敏妃过世,并不能影响大清第一所幼儿园的创建进程。

  在康熙看来,老三鼓捣的幼儿园,根本没有学堂的样子,连蒙学都称不上,甚至压根不能算是学堂,倒更像是个用来哄小孩过家家的地方。

  因为即便是蒙学,也都是正正经经在座位上读书上课的,而不是像幼儿园这样,还专门为玩游戏开了课。

  时时关注老三动静的康熙,一早就拿到了老三安排的课程表,连老三是怎么培训先生们的,他都知情。

  只能说,老三为了哄弘晴,出手倒是挺大方。

  康熙倒也能理解,老三求子多年,好不容易才得了弘晴,而且弘晴还是老三府上的独苗,难免娇宠疼惜了些,不惜建一所学堂让先生和小娃娃们陪着弘晴玩乐。

  六岁之前,哄一哄孩子也就罢了,六岁之后,可万万不能还这般骄纵。

  如果说康熙之前还只是有一个隐约的想法,那么现在他已经拿定主意了,日后皇孙满六岁就要送到上书房来念书,尤其是弘晴,老三现在就这么一根独苗,无论如何也不能养成纨绔子弟。

  六岁之前,就让老三瞎折腾去吧。

  胤祉是折腾上瘾了,他预留了整整半个月的报名时间,从头一日起,门前便排起了长队,他不得不安排侍卫维持秩序,顺便严防有人插队。

  基于学校的面积和人员,又是刚刚开始试水,头一批新生的名额只有九百。

  胤祉在招生简章上,特意标明了男女不限,毕竟都是小孩子,如今虽然都格外注重男女大防,讲究男女授受不亲,但古语又有云:男女七岁不同席,不足七岁的小娃娃们可不在男女大防之列。

  可是很显然,这大概只是胤祉的一厢情愿,报名时间过半,报名人数远超他的预计,九百人的名额,可是到目前为止报名人数已经将近三万了,将近三万名报名的小孩无一例外全是男童,没有一个小女孩。

  可惜胤祉自个儿没有女儿,不然就可以起个带头作用了,他没有女儿,就只能从和他关系亲近的人家里找了。

  大哥大嫂有四位千金,但四个侄女儿年纪最小的也七岁了,已经过了入学的年纪。

  老五那儿只有一个侄子,没有女儿。

  再往下,都还未曾娶妻,皇阿玛这两届选秀也不再热衷于给儿子送小妾,是以,从老七开始往下,全是孤家寡人。

  兄弟们当中,有女儿的,而且女儿年纪适龄的,便只有太子和老四了。

  太子的长女和次女,生下来后不久便夭折了,太子如今膝下有两个儿子,但女儿只有一个,而且是太子妃所出的嫡女,只比弘晴小两个月。

  以他和太子目前的关系,实在不适合将这位小侄女接过来,而且就算他愿意,太子也不会愿意的。

  太子不成,那就只剩下老四了,老四和太子一样,膝下有两子一女,长子弘晖乃是嫡出,长女和次子都是李氏所出,这三个孩子全都符合幼儿园招生的年龄规定。

  不过,不同于大哥、五弟都早早的在他这里预定了名额,老四那边三个侄子侄女到目前为止一个来报名的也没有。

  胤祉干脆带着弘晴,拿上幼儿园三个年级的课程表,直接就去了四贝勒府。

  因为事先没下帖子,四贝勒迎客迎得猝不及防,胤祉父子俩被请进去的时候,四贝勒身着粗布短褐,头戴草帽,正在一块方方正正的田里种小麦。

  胤祉难得沉默了,按理来说,满族是游牧民族,可老四却生了一个种田魂,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这一块农田所在的位置,原本并不是空着的,而是置放了一处假山,如今却是被清理出来做了农田。

  原本种花种草的地方更是没能逃过一劫,贝勒府的前院已经被老四收拾成半个农庄了。

  虽然布局瞧着还算顺眼,但跟之前比起来,那可差太多了。

  老四不止性子较真,还有些龟毛,在上书房念书时,是个连笔洗摆放都不能错一点儿印儿的人,非得要端端正正放在既定的位置才行,如今把前院收拾成这个样子,他都要怀疑老四是不是受什么刺激了。

  四贝勒弯腰放下种子,倒很从容淡定:“三哥先带弘晴去前厅等我吧,我去换身衣服,马上就到。”

  前院这幅光景,他这身打扮,还有在田里干活时的场景,三哥不是第一个见到的,太子早就来过了,索额图和太子党的其他几位大臣也都来过。

  若非如此,他又怎么能顺利脱离太子党,一心种田,总好过改弦易辙或是另起炉灶吧。

  他也不想把前院弄成这个样子,可他若要把空闲时间都放在种田上,也就只有前院能让他折腾了,府里倒是有正经的花园,可若是都改成农田,女眷和孩子上哪赏花,还不如只在前院折腾。

  好在,种田的确有那么几分乐趣,不只会带来耕作和收获的快乐,在劳动的过程中,也会让他的心沉静下来,更好地思考眼下的局势和他自身的处境。

  所以这田越种,他便越觉得应该脱离太子党,太子如今就是在悬崖峭壁上行走,往前走是万丈深渊,往后走也有不小心跌落下去的风险。

  太子及时让索额图退了,但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他也了解太子,太子必然觉得已经做了很大的让步,再往下,恐怕就不会再退了。

  接下来的局势,他还真看不好,只能说一切皆有可能。

  四贝勒回头看了看刚刚被扔进土坑里的小麦种子,他能拒绝太子,也必然是要拒绝三哥的,他不想跟着太子去做那些无谓的事儿,也不想掺和到三哥那边去。

  更何况跟在三哥身后的皇阿哥已经够多了,他若也掺和进去,对三哥来说反倒不是好事。

  空闲时间,他还是好好种田吧,不掺合旁的了。

第121章

  胤祉喝着茶,弘晴吃着点心,虽然是在别人家做客,但父子俩都随意的很,主人不在,父子俩还品鉴起了爬了一墙的冬瓜藤。

  是的,不是爬山虎,也不是花藤,而是一墙质朴的冬瓜藤,绿叶交映之间,还能看到几个圆滚滚的冬瓜。

  这画风委实过于质朴了,他之前倒也听说了老四这两年迷上了种田,还往他府上送过瓜果。

  但他想象中的老四种田,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布满了诗情画意,他还曾听闻老四种田时还专门让画师在一旁作画,怎么听都有几分后世摆拍的样子。

  哪成想老四都快把前院改成农庄了,而且刚刚在地里劳作的,也就只有老四一人,老四身边的太监总管苏培盛就只在地头看着。

  老四这龟毛的习惯是变了,较真的性子是一点没变。

  胤祉虽然不认识外面的冬瓜藤,但他起码知道冬瓜长什么样,弘晴没把它认成爬山虎就算小孩观察力不错了。

  这也是胤祉花大精力办幼儿园的原因之一,他可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不识五谷,毕竟像老四这样喜欢种田的皇室子弟,到现在他也就知道老四一个,把老五拉过来,都不一定能认得出来那是冬瓜。

  胤祉甚至怀疑,皇阿玛应该能认得出冬瓜,但未必认得出麦苗,毕竟麦苗和韭菜很是相像,还和未开花的水仙撞脸。

  换了一身常服的四贝勒并不是自个儿来的,还让人去福晋和李氏那里分别把两个小阿哥接了过来。

  三个孩子都生在同一年,弘晖最长,生在三月份,弘昐比弘晴早出生十日,三个小家伙的个头相差无几。

  这几年胤祉过年总不在京城,宝音和弘晴也会在过年的时候向宫里头告假,因此弘晴和两个堂哥并未怎么见过面。

  不过小家伙最近跟着阿玛东奔西跑,见了不少人,其中也包括和他年纪差不多的小娃娃,所以这会儿一点儿也不害羞和胆怯,主动站出来开口道:“我叫弘晴,今年两岁多,还不到三岁。”

  弘晖来之前就已经知道是来见三伯和堂弟的,先是按照堂弟的句式说了一遍:“我叫弘晖,今年两岁多,还不到三岁。”之后又补充道,“我是你堂兄。”

  又一个堂兄。

  弘晴眨了眨眼睛,他还有弘昱堂兄、弘昇堂兄,还有好几个表兄,一堆兄长,就是没有一个弟弟。

  “弘晖堂兄。”弘晴乖巧喊道,紧跟着便眼神发光的看向比弘晖堂兄旁边的人,比弘晖堂兄还要矮一点,是弟弟吧?

  弘昐有些害羞,但大家都看着他,还是鼓足勇气道:“我叫弘昐,我也是你堂兄,我额娘说,我比你大了十天。”

  额娘还说,堂弟很得皇玛法喜爱,他虽然比堂弟大十天,但他半岁时才被皇玛法赐名,堂弟却是百日时就被赐了名,连大哥的名字当初也是在堂弟百日酒上被顺带着赐下的。

  来之前,额娘嘱咐了他,要好好跟堂弟相处。

  胤祉也没料到老四会把俩侄子都带来,早知道如此,他就不该带弘晴来的。

  总不能当着两个侄子的面儿,只邀请侄女去他在学校念书吧。

  可若是同时邀请三个,他担心一个都带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