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穿之咸鱼良妾上一章:第71章
  • 清穿之咸鱼良妾下一章:第73章

  与其到了逼不得已的时候还钱,这时候还了,还能有点好处。

  于是王二太太不仅没有得到女儿的帮衬,反而得了女儿的一句劝,让她把家里的欠银还清。

  还清?

  七十多万两银子呢!

  别人都还个三成,他们却还清?!

  那不是冤大头是什么!

  而且说得轻巧,这么多银子从哪里来?

  把整个贾家刮干净倒是能凑到这么多,之后他们喝西北风?

  田庄铺子家里现在还有,但这些一部分在王二太太和王熙凤手上,这些她们都不会卖掉,有部分却是双方都盯着,保持这一种制衡的状态。

  这些只要还有别的选择,就不会打它们的主意,以京城里的情况来说,卖掉容易,想要再买回来就难了。

  在她们各自思量中,库房里的东西清出来了,贾赦的脸色很不好看,盯着那一堆破铜烂铁和烂木头看了一会儿,就盯着两个王家的女人呵呵直笑。

  他自己也有私库,手中并不缺钱,但他是袭爵人,这公中的库房,也是他的!

  也就是现在有个嫡孙,不然贾赦还真不想给王家女人一个好脸。

  他们家的库房,清出来居然只有三万多两银子!要说出去了,还真是一个笑话!

  贾琏是知道自己媳妇的,心里有数,所以低着头不吭声。

  进了自己的袋子里,总好过这样拿出去填坑。

  他就不信家里没有其他银子了。

  这是荣国府的欠银,现在大房二房还没分家,正好在分家之前还了,不然等之后分家了,这欠银二房是绝对不会愿意承担的。

  所以王熙凤心虚过后,率先提出了一个建议:“库房里的这些东西没多少,田庄铺子那些产出还要支撑我们一大家子的日常花销,大家心里也有数,那些是动不得的,现在这没了办法,要不我们去跟老祖宗讨个主意吧。”

  直接说要用老祖宗的库房不行,她就婉转的提出来。

  但再婉转,有心人也能知道她的目的是什么。

  王二太太当然不同意:“这怎么行,我们怎么能打老祖宗的主意,那是她的体己!”

  贾母那些东西王二太太都当成自家的,要不是因为她还没去世,而且还有大房在那边做手脚,那些东西她早就已经搬回自己库房了。

  要是现在把贾母的库房搬了,那吃亏的不就是她了吗?

  双方矛盾无法调和。

  这不是一个小数目,哪怕是三分之一,那也是二十多万两银子,一个亲王一年的俸禄也才一万两银子,这谁也不能说不放在眼里。

  贾家大房二房争执不休,如果是平时,京城中会有很多闲人看戏,但最近这戏码已经让京城百姓看不过来了,这 兄弟阋墙的笑话最近在京城里真不罕见,闹出这样事的不是只有贾家,还有很多户需要还银的人家。

  云舒瑶开了一家当铺,最近这段时间生意特别好。

  除了一开始有人直接把家里的物件搬去户部折价算银子之后,之后户部就不收物件了,只收银子,或者银票。

  那些欠钱多的,哪里有那么多的现银,少不了要折价出手。

  那些不缺钱的人家这段时间着实是收了不少好东西,比如林家。

  林家欠银没多少,说还就还清了,手上的现银也不少,偷偷去收了不少名家字画回来,比平时买,能节省好几成。

  可惜那些京城附近的田庄、好的铺子根本就没有什么人出手,偶尔有几个傻的出手了,还没流到市场上的机会就被人给买走了。

  云舒瑶现在是不缺田庄了,现在虽然还没有给她论功行赏,但皇上给的她一个庄子,就在京郊,地段好,地方大,这样的好庄子,也就皇家手里还有了。

  她这回也趁机买了不少东西,不过她的目标明确,宝石、奇石类的东西是重点,还别说,这样的机会难得,她手上的现银基本都拿出去了,不过结果也十分让人欣喜,她得到了三颗“大宝贝”!

  在她的欣喜中,收到了贾家的信件。

  本来王二太太的意思是让王熙凤来这里借银子的,不过王熙凤不傻,她要借钱也不会找林家,何必伤害两家那岌岌可危的关系?

  这人情留到关键时候用不更好?

  王二太太使唤不动人,自己又拉不下脸来,就让李纨写了一封信。

  林如海:“……”

  这信他看都没看,直接扔到一边去让人烧了。

  而贾家那边他们吵归吵,有的地方倒是有志一同,比如跟亲朋好友借钱。

  谁都不肯吃亏,那就能借到一点是一点。

  不过环顾一圈,其实他们能借的人也有限。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中唯一没有借钱的就只有薛家,他们家自己就是做生意的,而且那已经病逝的薛家家主是在暗地里做皇上的耳目,不好显露于人前,当然也不会去跟朝廷借钱。

  外人看来他们是皇商,皇商还跟朝廷借钱?

  那当然不行。

  所以王二太太就出面跟薛姨妈提了提家中现在遇到的困境,薛姨妈本来打算给三万两,最后在她的不满下,拿出了五万两的银票。

  薛宝钗在看到姨妈满意离开的背影后,从内室里走出来,目光忧虑。

  他们家陆陆续续给了许多次银票了,而且她的胃口也越来越大了,刚刚掏出五万两银子,才勉强满意。

  想着想着,薛宝钗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还是薛家地位太低了,兄长又不争气,还需要贾家庇佑,不然也不必如此。

  薛宝钗不知道的是,王二太太从薛家拿到了五万了,一转手就抽走了两万两,看着剩下的三万两,她又抽走了一万两,余下两万两拿出去:“这是我好不容易开口才拿到的。”

  薛家的银子成功拿到手了,林家那边却没有回信,王二太太有些失望。

  但跟林家的关系……借不到银子也是在情理之中,只是要真的能借到银子,那就是意外之喜了,所以她才送了一封信过去。

  林黛玉那边也收到了王二太太的信,收到信之后她生了好一阵子气。

  也就是在这种时候贾家不会忘记她,唯一让林黛玉有些感到欣慰的,就是写信给她的不是王熙凤这个二嫂子,不然她感觉自己都要被气的睡不好觉了。

  借钱?

  贾家要是真的缺钱了,那些下人,主子的开销控制一下,那样才是真的没钱,现在……只是公中没有银子了。

  林黛玉当然不会借,她倒是觉得这银子迟早是要还的,不趁着现在这家里还有一些家底的时候把钱还了,之后可能就还不起了,而且把钱还了,贾家也不会剩太多了,那样的话,大房和二房双方或许就不会继续斗下去了。

  借钱,左右凑一凑,也才几万两银子,距离三成还有大半,也不知道谁得到了启发,贾琏带着人去抄了赖家,这一抄家不得了,有宅子有铺子,还有银票,累计加起来有二三十万两银子,这三成,直接就解决了!

  贾琏:“……”

  他心痛到无以复加。

  这些蛀虫到底是吞了他们家多少银子!

  他一个未来袭爵人,都没有赖家富裕!

  一时之间,他看家中有些体面的下人眼睛都是红的。

  隔壁宁国府也为了银子烦恼,虽然他们因为单传手中更宽裕些,但谁会嫌弃银子多?

  有样学样,结果抄出的银子更多!

  京城众多豪门大户:……

  就是林家,林如海也看了好一阵的账本,好在没有过线。

  只是其他大户就没这么幸运了,警醒起来后,大部分人都气的脸涨红,只是他们深知家丑不外扬的道理,一个个悄无声息的把人给办了。

  胤禛知道后,嘲讽的扯了扯嘴角,他们一个个为了家中的蛀虫愤怒,怎么就不想想,对于朝廷来说,他们不也是在当蛀虫?

  真是可笑!

  这一次轰轰烈烈的还欠银大戏在持续了大半年之后,宣告暂时落幕了,康熙还是想要名声的,看着差不多了,就让四阿哥领了河务的活,把他支使了出去。

  十三阿哥也跟着去了。

  没了四阿哥盯着,还欠着钱的人就松了一大口气,那些欠的多的,都只是还了一部分。

  要是四阿哥还想要他们还剩下的钱,那就真的要伤筋动骨,或者是倾家荡产了,抵触的情绪也非同一般。

  现在好啊。

  “皇上圣明!”

  四阿哥出京了,在他出京之前,云舒瑶这边就多了一些“小客人”。

  她在皇上赏赐下来的庄子上待的时间长,这里种植的也是小麦,不过是另一种更适合南方的。

  有了一些新突破,于是,四阿哥就把自己府中的两个大的阿哥,三阿哥弘时、四阿哥弘历送了过来,希望能多少学到一些,就算是学不到这些高深的东西,知道下地做活的辛苦也不错。

  要说起来,珞玉生的小阿哥被康熙赐了名字,这名字或许就是之前定下的,跟历史上一样。

  排行第四就叫弘历,排行第五就叫弘昼。

  历史上弘历是钮祜禄氏所出,弘昼是耿氏所出,现在都改变了。

  现在是康熙五十四年,弘时十岁,弘历今年八岁了。

  他们已经是小少年了。

  云舒瑶知道四阿哥让他们来的用意是什么,他们想要知道的,不管是哪位,她都知无不言,下地的时候更是一定会把两人都拉上。

  吃苦,也是一视同仁的。

  她心里当然更亲近弘历,这是她的亲外孙,但在这个时候,不能表现出亲疏远近,而且不管她教给了谁她的经验,只要没有她的异能,进步绝对没有这么快,而且也不一定会是想要的结果,充满了未知数。

  现在看着两个小少年,云舒瑶是开心的。

  他们还是带着夫子来的,还要在这里完成功课,任务不轻,所以他们接触的时间没那么长,但这也比之前弘历在亲王府的时候接触的时间要多的多。

  两个阿哥都在身边,云舒瑶可以明显的发现两位小阿哥的不同。

  弘时不爱下地,每次下地他都要皱着眉头,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盯着看很久。

  看的出来,他不想下地,但或许是因为他阿玛说过什么,所以哪怕他不想下地,他还是会慢吞吞的走下地头,看着自己的靴子沾上泥土。

  相比较之下,弘历对下地的行为举止都不陌生,在和他三哥有段距离的时候,他会亲近的和云舒瑶说些闲话。

  “我院子里的两颗桂花树是我亲手种下去的,也是我浇水打理的。”

  “我还跟阿玛去捡过稻子,一直弯着腰。”

  “下地很辛苦,夫人,你真了不起。”

  “额娘以你为荣,我也是。”

  皇庄用那些小麦做种子已经收割了两茬了,增收三成不是个例,还因为皇庄土地更加肥沃的原因,收成还要更好一些,这表现实在惊人。

  弘历虽然才八岁,从三岁启蒙开始,也念了五年的书,知道世情,他就算不是十分了解小麦对百姓的重要程度,也能从阿玛的收入、自己的月银等各方面简单对比一下,无论是谁,在自己的收入增加三成多的情况下,都会十分惊喜,而百姓的粮食,只会比银子更重要。

  民以食为天。

  百姓只要能吃饱穿暖,这天下就不会乱。

  所以在粮食方面的功绩大家都能看的见,只是古往今来,每一个朝代都有人钻研农事,但在这方面做出功绩的又有几人?

第136章 封侯

  这功劳连一个孩子都能看得清楚,康熙当然看得更加分明,这也是他的功绩,日后将会在史书上又留下一笔。

  他也在想,要怎么赏她?

  如果是男子,加官进爵不在话下,但她是一个女子,还是一个妾,那么他的赏赐就要换一种方式了。

  康熙还对云氏抱有期待,这些小麦良种已经到极限了吗?

  未必。

  现在云氏也还年轻,看她的身体状态,她未来应该不会短寿,而且她还在研究水稻良种,若是也能有所成就……

  总而言之,在他有生之年发现这么一个人才是一件幸事。

  所以在小规模定点实验三年后,康熙确认了这些良种的作用。

  在一般的土地,能增产三成五左右,若是上等地,肥料,加上精耕细作,甚至能堪堪达到五成!

  那些肥料用在水稻等其他粮食也有效果,按不同的粮食种类,增收半成到一成左右,这些都是常见的东西,只是因为堆肥的手法、步骤不一样,就能有这样惊人的改变!

  凡是推广开的地方,那些经年的老农在收成之日,都要跪地大呼圣上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这才能勉强能抒发一点内心的激动。

  于是在康熙五十五年,云舒瑶收到了意料之外的圣旨。

  之所以说是意料之外,是因为云舒瑶设想过康熙会怎么赏赐她,最直观的一种就是给她爵位,从之前康熙给了她一个诰命来看,他不会忌讳她是女子就把她的功劳分摊给夫家。

  现在林如海、琛玉都有功劳,但主要的功劳毫无疑问是她。

  所以她封侯了,定丰候。

  这在云舒瑶的意料之中,但这圣旨中还有一条,有一个前提,提到了林如海之妻云氏。

  她现在还是妾。

  百姓抬妾为妻的不是没有,民不举官不究,但若是官员这样做,就是一个明晃晃的把柄。

  只要还有心于仕途的,都会爱惜羽毛。

  好比云舒瑶现如今,她在林家跟正室夫人相差无几,但在名份上就是差了一等,但现在,她被抬为妻了,而且无人可以拿这事说嘴。

  因为这跟一般的情况不同,一般人以妾为妻不可取,若是有功劳让皇上同意,那另说。

  一开始云舒瑶有些意外,但再想想也不意外,对于康熙来说这就是顺水人情,但对自己,就是一个足以让她“感恩戴德”的恩典。

  云舒瑶确实也承这份情,她为继室,那么两个孩子的身份就变了,从庶出成为继室所出嫡子。

  他们管云家也能大声的叫一声外家。

  除了云舒瑶自己本身封爵以外,林如海也因功升官了,他在这几年中已经成功进入了内阁,现在因为工部尚书致仕了,又成了新任工部尚书。

  就是琛玉,也因为因地制宜,升官了,从一开始的知县到通判,再到同知,可以预见,只要不犯错,很快又能上升一个台阶。

  而且他这一升官,总算是从地方回到京城附近了。

  等他上任,家人之间就不用相隔那么远距离相见不得了。

  儿媳妇也可以带着孩子常回京城了。

  这些年,家里的孩子多了一个,是唐婉欣跟去任上之后生的,是个女儿,名叫曦儿,今年已经两岁了。

  收下圣旨,老太太已经欢喜的说不出话来了,她抖着手,自己腿软,都不能靠自己起身,还是儿子扶她起来的,她已经失去了知觉,眼睛不能从圣旨上离开,这真的不是做梦?

  他们林家又有爵位了!

  虽然现在有爵位的不姓林,那也是自己儿媳妇!也是林家人!而且下一代又是姓林的了,一样!

  越想,老太太就越是兴奋。

  “你是个有福之人,我林家,也是个有福的!”老太太这时候突然觉得每年坚持给穷苦人家旧衣、施药,积攒功德的事做的极好,一时半会或许看不出什么,但只要功德积攒够了,也是会反馈的,所以这样的好事落在了林家,幸好当初她没有错过云家!

  林家命运的改变,少不得她!

  林如海也十分感慨,他这一步是托了她的福了,不然他想要当上尚书,估计还要等两年。

  老尚书的年龄是大,也不是不能熬多两年。

  府中下人更是人人脸上带笑,这下好了,他们现在是侯府的人了!

  还是被皇上十分看中,亲自题字的侯府!

  这道圣旨一下,就在京城里震荡开了。

  这几年只有接触到这方面的那部分人员知道,听到了这道圣旨并不意外,大部分的人还是不知道的,尤其是老百姓。

  听到别人说起来还以为是假的,“这真的是圣旨?还封侯了?”

  封侯多难啊,不是立下什么大功劳,现在已经很少封侯了。

  有人语气肯定:“当然是真的,今日颁发的圣旨,侯府的牌匾都已经做好送过去了,那可是圣上亲笔!”

  有些人将信将疑了:“真的?”

  有人信誓旦旦:“真的,是我亲眼看到那牌匾挂上去的!”

  又听到有人说:“是真的,我娘子村子那里种的就应该是这种小麦,神秘的很,我们外村人都不允许靠近,据说收成增加了很多,现在看来应该就是这个。”

  “我二叔也听人说起过,他在衙门办事,据说这个已经研究好些年了,现在估计是看准了没问题才下旨嘉奖的。”

  百姓激动了:“那小麦增产若是真的,那侯爷真厉害,这还是一个女子!”

  虽然是女子让他们有些不敢相信,但要是真的,别说是女子,就是妖怪也要拜一拜啊!

  有的人坚决不信:“这不可能是真的,肯定是说书人瞎编的,下地的不都是男子,有经验的老农就没有女子的,还是一个养尊处优的后宅妇人,这话传的太荒诞了!”

  这话确实有道理啊,旁听的人左右摇摆。

  相信的人依旧坚定:“你们也不想想,若是假的,能有圣旨?能直接给她封侯?皇上英明神武,谁敢犯欺君之罪?”敢去骗皇上,是觉得脖子太硬了吗?

  “那我们要怎么得到这良种,我想要这良种试一试,哪怕比不得圣旨上说的,增产一成那也极好了。”这样家里的汤水就能浓稠一些了。

  “是啊,要是真的呢,这种了家里就能多打一些麦子了。”

  “快去看,衙门贴了通告,由里正报上去有多少人想要这种良种,每个村限额,先到先得,老张你要报名试一试吗?”

  那名为老张的中年汉子犹豫了一下,咬牙:“我先去通告那里看看,看看读书人怎么说,若是真的,我就去报名,先用两亩地试试!”

  有的人依旧质疑:“这绝对是假的,走走走,通告在哪,我去看看,我长这么大就没见过这么好的麦种,要是种了,小心颗粒无收!”

  ……

  各种声音都有,总的来说,因为康熙的那道圣旨,大部分人还是相信的成分多一些,想要让他们完全相信,就得要他们眼见为实才行。

  眼见为实,也不是不行。

  有一些还没有收割的地方公开了,想要去看的随时都能去看。

  这良种是要推广的,皇上当然不会阻止这个消息传开。

  云家现在京城里云舒瑶两个弟弟都不在,他们都在外任,留在京城里的是云舒瑶的堂兄云常,他是云舒瑶大伯的长子,听到圣旨下了,立刻就去了祖宗排位那里告诉诸位先祖。

  他们云家,有人光宗耀祖,封侯了!

  然后他立刻让人去给二叔二婶带话,若是有空的话,进京一趟。

  虽然二叔现在不在白丽县任职了,却也在京城附近。

  而贾家上下都沉默了,这对于他们来说有两个坏消息,一个坏消息是现在林家有了继室,那么林如海跟贾家的关系就更远了一层,哪怕他又升官了,贾家也沾不到什么光。

  第二个坏消息是京城多了这么一位炙手可热的新贵,但她们之前的态度并不好,也不知道她会不会怀恨在心报复她们。

  易地而处,王二太太若是云舒瑶,她不会放过以前位卑时看不起她的人。

  所以她的大脑一阵发晕,“这、这可怎么是好?”

  然后她就告诉了贾母,贾母瞪圆了眼睛,有着明显的不敢置信,王二太太满嘴苦涩:“老祖宗,是真的,今日颁发的圣旨,整个京城都传遍了。”

  贾母一阵气息不稳,王熙凤连忙劝道,“老祖宗你千万别激动,身体要紧。”

  她这一说身体,贾母就惊醒了,闭上眼睛表示自己累了,要好好休息,她不能再听了,也不想再听下去了,她还不想死。

  跟林家的关系已经这样了,林家对贾家吝啬帮助,现在这样跟原来其实也没多大差别,她不用着急,至于报复贾家,那应该也不会,宫里还有娘娘和小阿哥在,哪怕云氏是为了她生的孩子,也不会对原配家做的太明显的。

  贾母劝着自己想开了,王二太太却是越想,心里那口气越堵得慌。

  贾家十里红妆嫁了一个嫡女给林如海,现在林如海风光了,却跟贾家无关了,真是越想越呕血!

  让王二太太呕血的事还有。

  因为公开让大家观看庄子里良种小麦的种植情况,真有不少人去看了,不乏经验丰富的老农,这一去,看着那麦穗,心里就大致有数了。

  沉甸甸的分量不会骗人。

  “这是怎么做到的,我种了几十年的地,没有种过这么好的麦子!”

  “这就是那堆肥得来的肥料吗,我回头也堆两个试一试。”

  “快快快,那边有块地可以收割了,我们快去看看!”

  收割的人手不多,慢吞吞的,有些人还自带家伙下地帮忙了,然后又帮忙打麦穗、晾晒,过秤的时候,围了一堆人。

  “这刚好一亩地,居然收了二百零一斤!”

  “我家也有上等地,一家人常蹲地头精心伺候,也才收了一百四十二斤麦子!”

  众人哗然,议论纷纷。

  “定丰侯肯定是天上的星宿,得了紫薇大帝的命令下凡来帮我们来了,吾皇英明神武,就是那紫薇大帝的化身!”

  “据说定丰侯已经研究了二十多年才得到的种子,她女儿还嫁入了皇家,都不曾懈怠!”

  “据说她研究的堆肥方法里正都带人去学了,要推广开让大家都学,说是对很多作物都有效!”

  “女子也未必不如男,看看定丰侯,古往今来,能凭借自己封侯的有几个?”

  “据说定丰侯十分聪慧,喜爱读书,擅长养花弄草,我女儿也十分聪慧,不知道定丰侯收不收弟子……”

  听着这些夸奖的话,王二太太胸口更闷了,她也不是没有见过那云氏,哪有这些人说的那么神奇?

  她就不信了,这些人种了良种小麦都会增产,到那时候,现在夸的人有多少,骂她的人就会有多少,或许还会被以欺君之罪的罪名打入大牢也说不定,她先等着!

第137章 可看够了

  以女子之身封侯,这确实是一件稀奇事,再加上事关民生,谈论的人就更多了。

  一时之间,京城中到处都能听到“定丰侯”三个字。

  谁要是不知道,那要么就是外地进来的,要么就是生性孤僻,不与人交流。

  因为很多人确定了良种的真假,所以有很多人崇拜这个侯爷,但同样的也有不少人心里过不去那道坎,这是个异类,为此心中愤愤不平。

  女子应该恪守妇道,在后宅相夫教子,现在这算什么?

  而且这样大的功绩,看着一个女子得到了,他们身为男子却没有,心里的酸水一股一股的涌出。

  再看看有什么可说道的,妇人职责相夫教子这个应该没有什么可指摘的了,林尚书已经位至尚书,儿女也都出息,那就再往前挖。

  有些人就着定丰候之前的经历指指点点。

  “这云家贪图富贵,卖女求荣,把女儿送过去当妾。”

  “可不是吗,这云父之前只是个小秀才,现在是大县县令,两个儿子都在朝为官。”

  “就是隔房的兄弟都是官家了。”

  “肯定是林尚书帮的忙,不知道废了多少人情,这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

  这个时候,他们都忽略了云家人身上的功名。

  哪怕是云父和云常,都是有举人功名的,有入朝为官的资格,更别提云衡云晏兄弟两个正经科考进士出身了。

  就算有人帮衬,万人独过独木桥,也少不了自己的努力。

  “这次的功劳应该主要是林尚书的才是,也不知道她怎么魅惑到了尚书,这么多年,林府只有她所出独子,肯定是个善妒且厉害的妇人,还辖制住了尚书,让他把这么大的功劳都给了她。”

  “兄台此言有理!”

  好似他们这样说的就是真理,心里那股不好受的滋味也会变淡一些。

  不过,大部分人还是对这种言论不信的。

  “那是欺君之罪,谁敢?”

  这话一出,那些人就只能支支吾吾了。

  “……那、那就是走了狗屎运!”

  反正让这些人承认定丰候的本事和能耐,是可不能的。

  这些酸言酸语也就那些人聚在一起说闲话的时候说说,发泄一下,真让他们大张旗鼓的发表些什么意见,他们又不敢了。

  说到底就是见不得别人好,又不积口德。

  抱有这种酸涩姿态的不仅有老百姓,还有一些是位高权重的贵人。

  比如德妃娘娘就很后悔,她第一次后悔到这个程度,那个时候为什么不把那个林氏指给老十四?

  为什么偏偏就犹豫了?然后选择了放弃?

  德妃十分明白皇上有多么重视农事,这次林家,还有定丰侯大出风头,在京城风头一时无两,连老四都受益不少。

  这样太浪费了,德妃惋惜。

  老十四若是能有这么一门姻亲,他能夺得那个宝座的可能性又能提升一些。

  相反,老四他得罪了那么多人,夺得那个宝座可能性很小,还不如把机会给他弟弟,这样等老十四上位了,作为亲兄弟,老四也不会没有好日子过。

  德妃都为了这件事感慨,更别提其他参与夺嫡的皇子了。

  老四的运气……真好!因为这件事情他的风评都改善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