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穿之咸鱼良妾上一章:第60章
  • 清穿之咸鱼良妾下一章:第62章

  如果不是林家,老爷极有可能在大牢里出事,就算侥幸保下了一条命,也保不住那条断腿。

  因为女儿的生辰八字,他们家的命运改变了,之后女儿进了林家,生下孩子,而林大人看在几个孩子的面上对他们家里多有提携。

  送书、指点,这样老爷他才顺利考中了举人,然后又是林大人的举荐才能做官,两个儿子能高中进士,固然有他们自己的努力,但林大人的指点也不可或缺。

  宋氏对林家很感激,絮絮叨叨的问了很多关于林老太太和林大人的话。

  现在他们家是起来了,但她不会忘本,而且不止他们云家,她娘家都受益。

  她的娘家侄子也在科举,已经有人考中了秀才,再努力几年,未必不能考中举人,等考中了举人,如果考不了进士,运作一番也不是不能做官。

  她这心态云舒瑶懂,却不想说什么,这也是客观事实。

  林家对云家,确实没话说。

  宋氏:“那贾家有没有为难你,你不是跟我们报喜不报忧吧?”宋氏担心的就只有这个了,在这京城里什么都好,就这个不好,这也是林大人原配家在的地方,那可是国公府邸,门槛高的不得了。

  要是他们蓄意为难女儿,她少不得要吃苦头。

  宋氏会这样问自然是不清楚贾家和林家的那微妙关系,以及贾家也就剩一个名头了,在外人看来这个名头还是很能唬人的。

  云舒瑶失笑:“娘,要是我被欺负了,你觉得弟弟会不跟你们说?”

  宋氏哼了一声:“你们都长大了,还当小时候啊,有什么事你们都不爱告诉我们了。”

  她打算回头好好跟儿子谈谈。

  然后宋氏问起了珞玉:“承蒙皇恩浩荡,珞玉大福气去了皇子府上,又生下了龙凤胎,她和孩子现在还好吗?”

  云舒瑶:“都好,大婚的时候你就能见到他们了。”

  宋氏有些感慨,“因为珞玉也生了龙凤胎,咱们家几代人这样,现在宋家女儿说亲的时候都连带着受益了。”

  云舒瑶不禁失笑:“这都是说不准的。”

  宋氏叹气:“我知道,我就没生,而且真生双胞胎危险更大,如果可以选择,一个一个来更妥当些。”

  她还说起了梅家:“他们在京城被吓到了,回去之后循规蹈矩多了。”

  “兴台府的生意经营的不错,当地父母官也客气。梅姨娘现在怎么样?”

  云舒瑶:“在瑛玉出嫁之后,就很少出门了。”可以说改性了。

  ……

  她们说了很多话,回去比较晚,老太太没说什么,她对此乐见其成,云家有出息,上进,她不介意孙儿多走动,关系紧密些才好。

  那是孙子他实际的外祖家,血缘是最紧密的纽带,会把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日后都会是孙儿的人脉。

  云家,不仅仅是云舒瑶,其他人都不错。

  只是有些可惜了,可惜云舒瑶的性子还是一如既往,她创造了不少机会让黛玉和她相处,结果双方都是恪守礼仪,客气有余,亲近不足,老太太不得不死心。

  嫡庶之别,不是那么好跨越的,是她强求了。

  她还不如寄希望于自己多加保养,活得更久一些。

  第二日,唐家送嫁妆进门。

  唐家并不显贵。

  嫁妆台数也是中等,但这里有许多都是书籍。

  唐家传承久远,家中藏书丰富,古籍也不少。

  在不识货的人看来寒酸,但识货的人眼里就只剩下热切了。

  尤其是打头的书和画,来看晒妆的人有那识货的,恨不得立刻打开好好鉴赏一番,只是时机不对,只能强忍着。

  晒妆后的翌日,就是大婚的日子了。

  礼仪繁琐,却也郑重。

  看着一身喜袍,越发显得玉树临风的儿子在一片喧嚣中骑在高头大马去迎亲,云舒瑶有些恍惚。

  时间过去的越发快了。

  这一天,云舒瑶的情绪都有些抽离,看着来来去去恭喜的人,看着人逢喜事精神爽的老太太等人,看着回来的瑛玉珞玉,像是在梦游,一场清晰的梦游。

  直到婚宴结束,人烟逐渐散去,安静的听着微风吹拂叶子发出的声音,才有了魂归身体的踏实感。

  俗话说得好,成家立业,先成家再立业。

  这代表着他们已经不是孩子了,可以负责自己的人生了。

  两个孩子,长大了。意识到这一点,云舒瑶深深地吐了一口气,灵台更加清明。

  日后他们过的怎么样,基本就要靠他们自己了。

  想通了,云舒瑶这一晚睡得很好,林如海在旁边辗转反侧了半夜,临近天明,才将将睡着。

  不过等到了时间,他就自已醒了,一点不困,精神焕发。

  之前嫁女儿,家里人口在减少,现在总算往家里添人了。

  新妇是美丽娇羞的,也是对环境陌生忐忑的,就算是云舒瑶想把中馈移交,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提出,这正是夫妻两个蜜里调油的时候,夫妻齐心,其利断金,她当然希望他们能夫妻和睦。

  等琛玉春闱结束,婉欣也对林家熟悉了,到那时候就可以了。

  一场热闹的婚宴过后,琛玉就不出门了,问就是要专心备考。

  理由十分正当,也十分合理。

  林如海一心两用,一边顾着儿子的举业,一边盯着南安郡王府。

  他有些触目惊心,这些勋贵要抓小辫子不麻烦,洁身自好的不是没有,少。但像这南安郡王府一般多且重的,也少有。

  不过就是仗着天高皇帝远,才这般肆无忌惮,连杀良冒功的事都做的出来。

  林如海一开始是私心,后面越查,心态就变了。

  这人还在任上执掌大权,是对当地民众的极度不负责,于是,事情从一个良民千里迢迢来到京城击鼓鸣冤开始,掀开了弹劾大军的序幕。

第109章 清算

  一开始,南安郡王府上的人没有太过在意。

  弹劾告状,每年还少吗?

  他们还不是好端端的继续享受他们的荣华富贵?只是到底有些烦人。

  不过这回情况跟之前还是有些不同,告的是杀良冒功,这让南安郡王妃皱眉,她不敢相信,为什么这个刁民可以从南边跑来京城?为什么王爷会不知道?

  一路千里迢迢,怎么会出了这样大的纰漏?!

  “问清楚了是否有证据,你看着办,把这事压下去。”她便派了心腹过去顺天府打点,不管有没有证据,都只有一个结果。

  大胆刁民,胆敢诬告!就应立即给他五十大板。

  民告官不是那么好告的。

  打的板子也很有讲究,要是用力些,命就折在那里,那他们自然就没事了。

  之前也有过这样的情况。

  就算是有什么天大的冤屈,来告状了又怎么样?

  上来就是一顿板子,不给你说话的机会,你再死不瞑目也没有办法。

  但这有个前提,就是被告的人提前在衙门打点好了。

  因为这个罪名,南安郡王妃想着想着,还是有些着急了。

  在府邸里等着心腹的好消息。

  她的心腹对这件事情也不敢疏忽大意,收到令后就在自己的袖口放了好几个荷包,然后才去找人。

  他们府上和顺天府尹的关系并不陌生,偶尔他们也会请对方帮忙打点一些情况,解决一些琐事,这回他有些纳闷。

  这是怎么了?

  他们之前的银子还没有喂饱他吗?什么事先压下去再来说,难道他们会给少了不成?这般急急的让人传话,不清不楚,是想要更多?那样的话也太贪心了。

  他却不知道,顺天府尹心中也在暗暗叫苦。

  他确实收了南安郡王府的一些银子、一些贵重礼物,但帮忙解决的基本上也是一些小事。

  比如他们府上的下人伤了人,或者是强占民田,强抢民女之类的事,但这回不一样。

  罪名太大了。

  他一开始,听了话头,就想把那来告状的人先收押起来。

  结果就是那么巧,对方来告状的时候有两个御史在这附近,对方这一告状就把人给吸引了过来,全程围观。

  那帮御史很多脾气就跟茅坑里的石头一样又臭又硬,让人头疼不已。

  要想不动声色的掩盖过去根本不行,除非他不想要自己头上的乌纱帽了。

  那告状男子也是有备而来,状书提前准备好了,他按照民告官的流程给了对方一顿板子,却只是让对方重伤。

  这打板子也是一门技术活,可以表面上打的轻,实际上打的重,也可以表面上打得重,实际上打得轻。

  但是他明明给了暗示的,这人还是活下来了。

  导致他不得不接了他的状书,然后就头疼了,一边让人去南安郡王府通风报信,一边查看状书,而且对方还准备了一些证据。

  血淋淋的,又无法忽视的证据。

  他只好让人把告状男子先押进大牢。

  他身上有伤,在牢房里面要是不处理的话很容易感染,然后一命呜呼,不过顺天府尹不知道的是他到了牢房就有人给他送药粉过去了。

  告状男子也不知道谁送的,但在分辨出那确实是伤药之后他就给自己用上了。

  他还不能死,他还有很多事要做,不为他们村子里的人讨个公道,他死不瞑目。

  南安郡王府的人来了,顺天府尹和他商议该怎么压下这件事,这里面自然不缺利益的博弈。

  还没有讨论出结果,第二日就有御史公开弹劾了。

  什么纵奴行凶,强掳民女为妾,强买强卖,另外南安郡王世子手上还有三条人命。

  一个是容貌出众的民女。

  一个是被打猎的世子不小心伤到的老百姓。

  一个是失手被杀的民妻。

  这些弹劾让和南安郡王府上交好的人家听了频频皱眉,寻思着他们最近是得罪了什么人,这般不留情面。同时想着该怎么提醒南安郡王府收尾,他们这些没有证据,御史闻风弹劾,但没有证据就没事。

  皇上应该会让南安郡王上折子自辩的。

  结果让他们有些意外的是,皇上坐在龙椅,高高在上,不咸不淡的下令了:“着南安郡王回京自辩。”

  回京自辩?

  看来南安郡王要注意些了,不行就把那些下人给推出去顶罪就是了,也不会伤筋动骨。

  在南安郡王回来的路上,南安郡王妃他们这段时间很活跃,就连老太妃都到处跑,还花了重礼,请了别人出面来宴请林如海,想要为之前孙女的无理赔礼道歉。

  她这时候有些后悔了,这御史,真是太讨厌了。

  贾母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又是毁了一批瓷器,这个老狐狸知道他们两家关系有问题,有求于人都不找他们了,枉费他们还是老亲!

  不过贾母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为什么她要这样做,南安郡王府得罪了林家吗?

  是什么时候的事儿?她一点也不知道。

  贾母让王二太太回去问问王子腾,结果王子腾也不知道,只知道南安郡王家的小郡主和林家的麒麟儿有过一场偶遇。

  难道是这场偶遇他们发生过争执,小郡主说了什么没过脑的话?

  这点是很有可能的,小郡主的脾性,懂的人都懂。

  王子腾对这一次的弹劾观点还是比较乐观的,那些罪名,就算有证据,犯错的也是下人,郡王爷只是被蒙蔽了,也就是被罚俸的事,他们难道还靠俸禄过日子?

  也就是世子那事棘手一些,不过想必郡王妃已经在着手让下人顶罪了。

  要是不行,郡王爷除了嫡子,还有数量众多的庶子。

  于是在南安郡王回京之前,就进入了一种停滞状态,御史、某些有冤屈的人默默的收集数据,而南安郡王府则是在默默的清除首尾。

  这些也在林如海的意料之中,真正的大招还没放出来,毕竟南安郡王他是在边境驻扎,要是提前定了他的罪,让他狗急跳墙的话,他不是没有反叛的可能。

  自然要等他离开了他的大本营,才好上大招。

  林如海也不担心南安郡王被抓了以后兵营里哗变,皇上对有军权的异姓王要说没有心里隔应是不可能的。

  南安郡王要不是在南方,兵力也不多,林如海怀疑他早就回被收拾了,就算没有,那里难道没有皇上的人手?

  一旦出了什么情况,不用愁没有人出来主持大局。

  而且士兵们会为主将担忧哗变,仅限于一个把士兵放在心里,为他们着想的好主将,南安郡王算吗?

  不算。

  从查到的那些事来看,他出事了,他们不拍手叫好就不错了。

  再有南安郡王他手中的兵力也不算多,他们面临的主要威胁还是北方,所以朝廷和蒙古结成盟友,互相联姻不断。

  另外就是西北了,南边少民会乱一些,却大乱不了,联合不起来,真的惹怒了朝廷大军压阵,他们抵抗不了。

  等到南安郡王一到了京城,正打算要去拜访一些人的时候,弹劾他的奏折几乎能把他整个人淹没。

  而且跟之前的小打小闹不一样,这一回都拿出了证据,包括在大牢里挨了板子的人,他之前拿出来的证据不全,无法定罪,但现在他把证据都拿出来了。

  皇上顺理成章的让人把南安郡王抓起来,然后让刑部审理。

  本以为没事了的老太妃他们简直晴天霹雳,这是怎么了?怎么就进了大牢了?

  这下子他们才彻底慌了,而且随后这些弹劾他的奏折就被林如海整理起来,一一列举了南安郡王的十二大罪状。

  除了杀良冒功,还有擅杀官员、买官卖官,草菅人命、纵奴行凶、骄奢淫逸,与南边小国私卖铁器………

  全都证据确凿,辩无可辩。

  从他被抓进大牢到定罪,时间并不算太长,皇上念及他祖上的功劳,最后判了削官夺爵,赐酒,留他一个体面。

  至于南安郡王府上的各位主子,有罪名的自然也要清算,什么都没做的才能独善其身。

  下人们同样,不过他们还多了一个举报有功,然后那些主子就被告发了一个遍。

  比如老太妃就被老王爷的一个姨娘告发了,告发她曾经害过人命,老王爷曾看中了一个良家女子,接进了府里,怀了胎,老太妃给偷偷下药害了,一尸两命。

  这个姨娘还是她的陪嫁,她本来对老太妃忠心耿耿,也没想着做小妾,但对方需要人帮她,于是把她推上了床,结果又嫉恨她,给她下了药,毁了她的身体。

  之前没有办法,她只能压抑自己的恨意,现在见到了机会,自然不会放过。

  除了这个良家女子,老太妃手中有卖身契的人命手上也不少。

  南安郡王妃她倒是没有对姨娘通房等人下手,但她收受贿赂,帮人做了不少恶事。

  她所出的世子和小郡主手中都有人命,就更别提在南边南安郡王的庶子了。

  最后一大家子,能留下来的只有还懵懂不知事的孩童,其余的要么死罪,要么流放。

  一家王府就这样消失了。

  四王八公这个圈子,一时都跟着沉寂了下去。

  有类似情况的,面上不敢声张,暗地里已经在扫尾了,大的罪名他们没有,小的谁也不敢说自己屁股干干净净。

  而且这一回明显有幕后推手。

  能够一窝蜂的把这么多东西给放出来,要说没有人引导,他们可以把脑袋摘下来当球踢。

  虽然南安郡王确实有这般罪过,但之前怎么没有揭开呢?

  他肯定是有扫尾的。

  那些苦主要么消失,要么就被压的不敢声张。

  在南安郡王府众人被送走去流放的时候,没有人去送,看上去很凄凉。

  之前有交情又如何?别说他们了,那些郡王府出嫁的姑奶奶们都不敢去,有的还被夫家送到庙里去了,明哲保身最要紧。

  林如海也觉得侥幸,这回不难,顺势而为而已。

  南安郡王志大才疏,对下属凉薄,而且南方瘴气多,许多人去到会水土不服……诸多因素导致他成为了唯一一个还能掌兵权的异姓王,让他当了这么久的地头蛇,要是没有自己,林如海估计按照南安郡王这势头,一旦事发,他这爵位也会保不住。

  林如海不知道,他真相了。

  也就是几年功夫,南安郡王和小国打仗战败,还被俘虏,让朝廷震怒,之后也是一个被除爵的下场。

  看到南安郡王这个下场,老太太高兴的多吃了半碗粥,拉着孙子的手,笑容满面:“这下好了,罪人罪有应得,皇上圣明,给了大家一个朗朗乾坤!”

  “你现在也是做官的人了,这也是前车之鉴,我们好好为圣上办事,不贪别人的东西,也不仗势欺人,世上没有什么可以一直掩盖下去。”

  琛玉自然应了,南安郡王一事耗费的时间长,他已经参加了康熙四十六年的春闱,并且高中一甲探花,一时林家成为美谈。

  他们家现在是一门双进士,父子皆探花,让老太太极为高兴,唯一可惜的就是孙媳妇千好万好,就是还没有好消息传来。

  林如海也叮嘱:“你多学多看,有什么不懂,回来问我。”儿子现在是翰林院编修,他还年轻,在那里多沉淀沉淀,积蓄力量,没坏处,之后儿子就要外放了。

  等他在外闯荡出来了,也到了自己该致仕的时候。

  父子同朝为官,还是要避忌的。

  林家为此高兴,贾母却是从之前老太妃的动作想到了什么,莫不是自己的好女婿就是那个幕后黑手?

  八成是了,他本就是御史。

  这一回,御史们弹劾有功,他肯定也在皇上那里露脸了吧。

  他如此记仇,如果他也这样对贾家……贾母脸色凝重,不得不让王熙凤去准备一份厚礼,看了后不满意,还特意开了自己的私库,从里面挑了几样好东西,再让她送去。

  她一个长辈,居然不得不对一个小辈服软了。

  贾母挥退下人,老泪纵横。

  被委以重任的王熙凤:“?”

  发生了什么,这不年不节的,怎么就要给林家送这样的重礼了?

第110章 有没有个说法

  王熙凤哪怕不解,还是乖乖的去了林家。

  老太太和林如海稍加思索就明白了,这是贾母担心他们会用这样的手段报复贾家了。

  可笑的是她明明有这样的担心,想的却不是如何的弥补过去犯下的错,而是想着给他送礼物,希望他能忽略贾家。

  林如海觉得很可悲,四王八公都是当初一起跟着打天下,才会被封了爵位的,都是功臣,如果说全都没有传承下来,难免会在史书上留下一个皇上刻薄寡恩的评价,为此皇上很多时候都是网开一面的。

  在皇上这一朝,也不是没有倚仗他们的时候,只要他们没有不会对皇权产生威胁,做的事也不过线,皇上就不会对他们怎么样,好比老国公,他在世的时候,贾家有多煊赫?

  对勋贵和异姓王,皇上是分开的。

  现在贾家还挂着荣国府的名头,可以说是因为国公夫人还在,但隔壁的宁国府早就更新换代了,贾珍的爵位是个三品的将军,现在还挂着宁国府的牌子,早就应该把牌匾换下来了,但他一直没有,皇上也不追究,就让他们一直挂着,偶尔有弹劾的,奏折只有被放到箱子底下吃灰的份,从这就能看出皇上的态度了。

  而且相比起南安郡王府这种主子死的死,流放的流放的结局,贾家犯下的错还不到那般地步,而且就算他恨贾家,也不会诬陷,要是他们持身端正,就算得罪了自己,也不用担心,或者说有御史弹劾,都不用担心。

  老太太看着那些礼物,就是一顿笑,这里面有好些东西都是可以做传家宝的好宝贝,肯定是打天下的时候趁乱收集到的好东西。

  贾家的银子要是出了什么问题不趁手,拿出一件来卖可以顶好一阵的花销。

  但他们会卖吗?

  这八成是贾母的私库里拿出来的。

  想要卖都没法卖。

  老太太收下了,转手加进了黛玉的嫁妆里去。

  她收的毫不亏心,之前的恩怨想要一笔勾销是不可能的,荣国府欠林家的没还清,她还提醒了贾敬,保住了贾家的祭田,贾家欠她的更多了。

  而且有威慑对他们来说也是好事,他们不敢太放肆了,日后被清算,罪名也会少一些。

  王熙凤是一头雾水的来,然后又一头雾水的离开。

  至于这老太太还有林大人那不咸不淡的态度,她也不是头一回见了,反正他们贾家应该是理亏的一方,不然不会这样。

  这就足够她谨慎的陪着笑脸了。

  回去之后,她心事重重的坐下,贾琏也心事重重的过来了。

  他最近都在家里呆着,南安郡王府倒下了,这对他的冲击力不小,出去走走气氛都不对,索性就在家里避一避。

  看到自己媳妇回来了,问道:“怎么样?林家收下礼物了吗?”

  王熙凤苦笑,“礼物收是收下了,但老祖宗的目的应该是没有达到的。”

  她轻轻叹了一口气,捂着胸口:“你不知道我这心里有多疼。”送出去的,是一份相当大的重礼啊!

  贾琏苦笑:“有没有个说法?”

  王熙凤:“没有,对了,老祖宗说让咱们最近都注意点,少惹事。”

  贾琏叹了一口气:“我这门都不出了,还能惹什么事?我本想着出去散散心。”

  王熙凤呵呵冷笑:“是勾栏院里的哪个小妖精让你这么不舍了?”

  贾琏讪讪:“你这醋味可真够重的,我在外面就是逢场作戏,哪个爷们不是这样的?在我心里最重要的当然还是我的二奶奶啊。”

  王熙凤斜着眼角横了他一眼,心里半个字都不信。

  贾琏陪着笑脸过来给她捏肩,然后亲了一口:“我这说的当然是真的,二奶奶最近实在是辛苦了,我在家里多陪陪你。”

  王熙凤哼了一声,也不动弹,就让他给自己捏肩,她也觉得自己最近是忙,之前宁国府贾蓉还有秦可卿一起回了金陵,然后她才知道,他们贾家的祭田居然被姑母偷偷的卖了一部分!

  他们这边远,那边的人打点好了,消息就传不到他们这来。

  要不是前任族长让贾蓉夫妻两个回去巡视祭田和祖坟,也是发现不了的。

  还是王家出面,把那些祭田又偷偷的买了回来,又弥补了一些银子才把这事揭过。

  甚至这事情知道的也就只有老祖宗、姑母以及她了。

  荣国府的这些男人都不知道,宁国府那边已经收了银子,会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这让王熙凤心情很复杂,她这姑母的胆子可比她大多了。

  祭田这东西,她现在还是不敢下手的。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好消息,她另一个姑母嫁给了薛家家主,现在薛家家主已经去世了,如今也已经过了孝期,打算来京城,因为叔父在外办差,要来荣国府借住,她已经收拾出一个合适的院子来安置。

  薛家,可是皇商。

  虽然现在家里的生意不少已经分给薛家各支脉了,但她那表弟,还是薛家家主,皇商的帽子也没丢。毕竟表弟虽然年幼,背后还有王家和贾家。

  说起薛家,贾琏也扬起眉笑了:“家中亲戚多是好事。”他想起了之前听过的传言,据说这个表弟可是个大方疏财的性子。

  ——

  云舒瑶站在院子里给几盆兰花浇水,这几盆兰花一看就知道是被人精心养着的,叶片饱满有光泽,花苞颤颤巍巍,云舒瑶看了,满意的点点头,输送了最后一回异能过去,让人来小心搬走。

  这里一共有六盆,去处都已经定了。

  有两盆会送过去四贝勒府上,因为局势比较敏感,云舒瑶已经有段时间没有去看女儿了,送东西也是静悄悄的。

  有两盘要送去云家,最后两盘林如海已经提前定下了,他要送人。

  旁边是一棵芍药,正在花期,云舒瑶:“给大奶奶送去。”儿媳妇没有说喜欢,但是来这里的时候每回都会对芍药多看几眼。

  唐婉欣收到了之后,脸上不禁的就带了笑,她的贴身大丫鬟也是笑盈盈的:“大奶奶,云夫人对大奶奶真好。”

  在嫁进来之前,对林家众人的相处之道他们还是有些头疼的,好在来了之后发现以前是想多了。

  不管是老太太,还是别人,都很好相处。

  老太太和云夫人一样,不会给主子送丫鬟,也不会对他们的事指手画脚。

  唐婉欣赞同的笑了,她嫁过来之后他们院子里的事就全都交给她了。

  等她熟悉了一些,云夫人又会在处理家中琐事的时候把她叫过去,让她在旁边听着,跟着学习。

  也是这一旁听,唐婉欣发现云夫人管家的速度很快,也不看她说话的语速有多急,就平常说话的样子,但她会清晰的记得什么事情归谁负责。

  哪里出了什么事儿?就找那个负责的人就可以了。

  平日里没有什么事,不用怎么管理,一切都有定例。轻易不会打扰云夫人在自己院子里写字画画、养花草。

  唐婉欣对比了一下,林家的主子不多,但人数并不少,因为在林府里住着的,除了主子之外,还有父亲他的幕僚以及家人、夫君以及小姑子们的夫子、教养嬷嬷等人,加上伺候的下人,人数并不算少。

  唐家主子人口多,加起来总人数是差不多的,对比一下,唐家管起来没有这么便利。

  而且云夫人她是在逐渐的教自己怎么做,话里的意思也是这样,这样她接手的时候就不用手忙脚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