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长的两更,多么勤劳的石头啊~~~自得嘤,意满嘤~

第34章

秦氏女,,

帝都里姓秦的就有好几家呢,哪个秦氏女啊,

宋嘉言看向大姨母纪闵,纪闵道,“是秦老尚书的嫡长孙女。”

“哦,是秦家大姐姐啊。”宋家与秦家素来亲近,女孩儿们也是不错的朋友。秦文自幼跟在秦老太太膝下长大,又是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小才女,在帝都的姑娘小姐太太圈儿里很有些名气。如今年方十五岁,秦家正在为她议亲,结果…

一朵娇嫩嫩的小花骨朵儿给头老牛啃了,暴殄天物啊,

宋嘉言内心悲愤且为秦文惋惜,皇帝的身份再高贵,到底已是大叔级的人物,听说比宋荣的年纪还大了好几岁呢。而且,嫔妃,说的再好听也不过是个妾而已。宫闱规矩森严,人都说伴君如伴虎,侍奉皇帝当真不如随便嫁个寻常老实的男人能过得痛快日子的。别的不说,秦家地位在这儿摆着,寻常人家娶了秦文断不能委屈了她。

但,秦家再如何有地位,跟皇家一比,也就成渣了。

想到年华正当的秦文要入宫为妃,宋嘉言内心颇为惆怅,问,“姨母,这样不选秀,也可以直接入宫吗?”

纪闵心下也很为秦家姑娘可惜,若是贫寒家的女孩儿,还能追求个飞上枝头变凤凰啥的。真正出身好的女孩儿,在家本就跟凤凰蛋似的,只有脑筋清楚,有哪个乐意进宫为妃伴驾呢?只是,这话只能心中想想罢了,没哪个会不要命的往外去说。纪闵道,“平常是以选秀来选妃的,不过,也有特殊情况,若是哪家女孩儿极是出挑儿,得了上面青眼,便单独下旨册为妃妾,也是有的。”

这真是…不晓得秦文这是倒了哪辈子血霉得了昭文帝的青眼呢。

此时,宋嘉言才算明白宋荣为啥不要让他随意露风头了,有这么一位爱吃嫩草的皇帝,实在是…不敢随意露风头啊。

这事儿吧,其实也有另外一种可能,譬如,秦家攀龙附凤啥的,死求白赖费尽心机耍尽手段要把自家女孩儿送进宫之类…

从阴谋论猜度,不是没这种可能。但是,如果秦家真存此心,先时断不可能去给秦文议亲的。只是,可能真是亲尚未议好,就给昭文帝截了和。

反正,不管怎么说,在宋嘉言看来,这都是祸从天降啊。

纪闵想的更远,私下教导宋嘉言道,“陛下嫡长皇子都二十岁了,若秦妃有福,生得一儿半女,后半辈子就有了依靠。若福分浅些,就老死宫中了。你祖父的庶出姐姐曾是先帝妃嫔,如今在慈宁宫依附太后娘娘过日子,虽有贵太妃的尊号,不过是个名儿罢了。”生怕宋嘉言会好奇宫内那锦绣花团,道,“宫里的日子,不容易的很。虽然陛下赐下妃号,想来秦家人也只是面儿上笑心里哭了。”

纪闵一猜全中。

秦家嫡系子弟都停课一日,未去上学,兄弟姐妹自幼一起长大,若是秦文正经出嫁,哪怕嫁到天边呢,兄弟姐妹也不会觉着怎么样。忽然之间要进宫了,甭看同在帝都城,那真是比天边都远,留在家里能多看一眼便多看一眼吧。

兄弟姐妹都蔫蔫儿的,连老秦尚书都没少在私下唉声叹气,他兢兢业业的为朝廷效力大半辈子,结果,皇帝相中他家孙女…

家中女孩儿入宫为妃,当然是荣耀,却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想要的荣耀。如秦老尚书,自己兢兢业业奋斗了一辈子,最后封阁拜相,清流中的清流,他实在从未有过叫家中女孩儿为妃的意思啊…只是事已至此,能有什么办法呢?圣旨都下了,唯有欢欢喜喜的接旨进宫给皇帝做小老婆了。

昭文帝倒还算有良心,这是正经的妃子,且容秦文在家住一日,第二日再由宫里派出宫车,接她入宫。

事已至此,多说无用,秦老尚书多年为臣,对昭文帝还算有些了解,私下教导了孙女许多事。就是秦老太太,一手抚养长大的孙女,容貌、门第、家世,样样不差啊。正一门心思想给孙女找个好人家儿呢,结果天上落下个惊雷。

好在秦老太太非同凡人,年轻时经的坎坷多了,比较稳的住,教导孙女道,“这是咱家的恩典体面,今年并非选秀之年,陛下却特旨令你入宫,赐以妃号,可见陛下对你的看重。”

“我以往是想着给你择个有一无二的夫婿,方不委屈你。来咱家提亲的人不少,总是没有一个是样样齐全的,想来这是天意。”旨意已下,话只得换个方式说了,秦老太太道,“你入宫,陛下就是你的夫君了。夫君夫君,既是夫也是君。你自小学的三从四德,道理都明白。我就告诉你一句话,入了宫,不要再把自己当做秦家的闺女,你要把自己当做皇上的妃子。妃子的位分已经不低了,若是有宠,是福分,若是宠爱淡淡,凭这位分,也能安安稳稳的过日子。”

“入了宫,不要再管家里的事,连你姓秦都一并忘了。女人出嫁,无非两样事,孝敬婆婆,服侍丈夫。你到宫里后,就是侍奉好陛下与太后娘娘。”秦老太太道,“如今,宫里虽没有皇后,但,皇长子是元后所出,余者还有七八个皇子皇女,所以,不该有的心思不要有。与别的妃嫔之间,莫近也莫远,这其间的分寸,我这样一说是简单的,不过,得靠你自己慢慢领悟了。”

“好在宫内允许每月内命妇请安,相见并不是难事。”秦老太太温声道。

秦文忍不住掉泪,小声说,“祖母,我好怕。”

“女孩儿嫁人前都这样,就是我嫁你祖父前,也是好几宿没睡着觉呢,生怕嫁个歪瓜劣枣、嘴歪眼斜的家伙,好在一揭盖头,我一瞧,人虽丑些,不缺胳膊不少腿的,就知足了。”秦老太太抚摸着孙女的脊背,道,“陛下是明主、是圣君,以往我进宫时偶然见过陛下,生的龙睛凤目、帝王气概。我的丫头啊,你不是给昏君为妃,不说陛下的身份,便是单单是这般有才干的男人,我也是愿意的。你得爱他、敬他、一心一意的维护他…”

不论秦家人是真愿意还是假愿意,第二日,一辆宫车将人接进宫去,自此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家人是君臣。

秦文入宫为妃,让宋嘉言感触颇深,在纪闵的寿宴时,她与邵春华负责招待各家姑娘小姐。景惠长公主的女儿姚馨因母亲品阶被降之事,狠狠的刺了宋嘉言几句,宋嘉言也大度的没理会她。姚淑静歉意一笑,拉过姚馨说话,不叫她再失礼于人前。

倒是仁德郡王家的小郡主低声对宋嘉言道,“嘉言,你别介意,阿馨就是这个脾气。”

宋嘉言心生惊讶,上回小郡主还因姚馨斥她一句呢,这景惠公主刚被降了品阶,小郡主立刻就转了风向。看向比自己还小一岁的小郡主,宋嘉言实在服了,她成熟是因为她是穿的啊,瞧这些小萝莉啊,如此小小年纪便深谙见风使舵之术…宋嘉言已经可以确定,凭这一手变脸功夫,小郡主的前程也差不了啊。宋嘉言笑道,“姚姑娘本就是个率性的人,我知道的。”

小郡主笑笑,问,“嘉言,嘉语怎么没来呢?我还以为今天能见到她呢?”原本纪闵的寿辰,再如何也惊动不到仁德郡王,郡王妃会亲临,皆因郡王妃出身宁平侯府。

宁平侯与宁安侯都姓李,同族出身,堂堂堂堂堂的兄弟,往上翻出十几代,族谱上是同一个祖宗。先帝时,宁平侯行事不谨被除爵,如今,李家最兴旺的就是宁安侯这一支了。故此,仁德郡王妃对宁安侯府也挺亲近。

再加上纪闵与郡王妃少时相识,两人关系很是不错,才有郡王妃带着女儿来捧场。

宋嘉言道,“二妹妹身子不大妥当,如今天气越发冷了,实在不放心她出门。”

小郡主面露惋惜,“嘉语是有些娇弱,待她好了,咱们有空聚一聚,我家里没有姐妹,寂寞的很呢。”

宋嘉言自然微笑加感激的应下。

有小郡主这闪闪发光的身份吸引,多少公侯大臣之女都愿意来凑一凑热闹,小姑娘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的正开心,姚馨又臭着脸过来了。

宋嘉言实在不愿跟姚馨说话,小郡主一把拉住姚馨,笑道,“馨姐姐,你这件儿衣裳做的可真漂亮。”

姚馨总不好扫小郡主的面子,何况有小郡主打头儿,多的是明心慧眼的小姑娘们赞起姚馨的衣裳首饰来,姚馨到底不过八\九岁的小姑娘,被人一夸,心里也臭美了起来,宋嘉言趁机脱身。

邵春华来帝都的日子浅,认识的大家闺秀并不多。再者,与宁安侯府来往的多是公侯府第,而邵春华五品府出身,哪怕有个做侯爷的舅舅,根基仍是有些浅了,真正一流的人家并不是很看得上她。

邵春华多是陪着几家或是门第较低或是庶女出身的闺秀说话儿,宋嘉言引她认识秦斐与姚淑静。前者是秦家三房的嫡长女,后者是姚公府旁支四品将军之女。

宋嘉言笑道,“咱们一直在帝都,没见识过外头天地的模样。我这表妹,可是去过好些个地方呢。如今帝都流行的蜀绣,表妹便在蜀地住过。”

秦斐笑,“我在书上看说蜀地是天府之国,邵姑娘,那里是什么样的?”

邵春华也是个机敏的性子,宋嘉言为她引荐新朋友,又给她打开话题,她也不是笨蛋,便绘声绘色的说起蜀地风物来。

及至纪闵寿宴结束,送走各家夫人小姐,邵春华也在姑娘群里混了个脸熟,算是正式脱离了往日路人甲的身份。

亲姐姐的寿辰,小纪氏自然是留到最后的,见着宋嘉言,小纪氏笑问,“言儿是与我一道回去,还是再陪你大姨母住些日子?”

纪闵笑道,“让言丫头多住几日吧,我这里也有先生,又有姐妹相伴,与家里也是一样的。待年前,我再送言丫头回去。”

小纪氏自然笑允,纪闵又问了一回宋嘉语的身子,命人包了二斤上等官燕,说是给宋嘉语补身子的。小纪氏推辞不掉,只得笑领,又说了几句话,直待前面宋荣着人来催,方带着宋嘉让宋嘉诺兄弟告辞。

客人散尽,纪闵便带着宋嘉言与邵春华去了婆婆宁安侯太夫人的院里,太夫人并不是个难相处的人,见着媳妇就笑了,道,“今天是你的好日子,我想让你受用一日,不是说不要你过来了么。”

纪闵笑道,“老太太心疼媳妇,媳妇也心疼老太太呢。为着媳妇的生辰,闹了这么一整日,就是老太太也不得闲,跟着操劳,不亲自来瞧一眼,媳妇怎能放心呢。”婆媳相处之道,从来不是得三寸、进一尺,非要争个你死我活、斗个乌眼鸡、分个胜负才好。太夫人并非刁蛮婆婆,纪闵一进门太夫人便将家中理家之权交给儿媳妇,自己安享婆婆的尊荣。这样的婆婆,虽非宁安侯生母,却于宁安侯有抚育之恩,故此,宁安侯纪闵夫妻对太夫人向来尊敬。

太夫人笑,吩咐丫环道,“给你们太太在椅子里放个软垫子。”对纪闵道,“靠在腰上,舒坦些。”

与媳妇说了几句话,太夫人方道,“言丫头,你妹妹刚来帝都,多亏了你带着她玩儿。”太夫人做了多少年的侯府夫人,如今又成了太夫人,侯门公府的弯弯道道,老太太毕生浸淫其中,一清二楚。外孙女已经接来了,放在身边教养,自然是为了外孙女的前程着想。哪怕太夫人有些私心,心里也明白,若想有个好前程,也得外孙女自己争气才行。出身是没办法了,这世上也只有一个宋荣,女婿的官职,得慢慢来。但,女孩儿家的交际,万不能落下。

媳妇虽好,也愿意带着外孙女出去走动,只是,纪闵的圈子都是帝都贵妇圈,家里却没有适龄女孩儿带一带邵春华。

今日纪闵寿宴,提前接了宋嘉言来,说让宋嘉言与邵春华一道来招待各家姑娘小姐们。太夫人其实很有些不放心,宋嘉言、邵春华,一个姨表小姐,一个姑表小姐,很有些打擂台的意思。不过,太夫人还是应了。中间却是派心腹婆子瞧了好几遭,见并无他事,宋嘉言还很照顾邵春华,太夫人方放下心来。

听到太夫人赞自己,宋嘉言并不居功,笑道,“邵妹妹去过许多地方,眼界开阔,虽是刚来帝都,只要邵妹妹一开口,就没有人不喜欢她的。”

邵春华忙道,“若不是姐姐给我介绍各家姑娘给我认识,我真不大敢跟她们说话呢。”自幼随父亲外放,邵春华身上并没有太多心机,直接就把实话说出来了。

宋嘉言在这个时候肯指点邵春华,的确是大家作派。太夫人笑道,“你言姐姐最是爽快大方,以后你就跟着你言姐姐学,是没差的。”

一时,宁安侯带着儿子李行远来太夫人屋子请安,大家说了会儿话,见太夫人脸上露出倦意,服侍着太夫人去里间歇下,大家方散了。

宋嘉言自然是随着纪闵走,邵春华是跟太夫人住一处的,刚要回自己屋子,太夫人身边的丫环碧儿请了她去太夫人的屋子。

室内温暖如春,太夫人斜歪于榻上,身上盖着床薰香锦被,招手外孙女在一畔坐了,太夫人慈爱的望着外孙女柔美的脸庞,笑问,“这次学到了什么吗?”

邵春华想了想,道,“愿意跟我说话的姑娘比以前要多了,言姐姐引我认识了好几位姑娘,其中一位是秦尚书家的孙女秦姑娘,一位是姚公府旁支,将军家的千金姚姑娘,她们都挺好的。”

太夫人点点头,“交际是急不来的,你刚来,慢慢的也就熟了。”

“还有另一位姚姑娘,说话冲的很,真难得言姐姐还笑嘻嘻的没理会她。要换了我,早冷脸了。”邵春华出身平平,可是,在家里,同样是父母手中的宝贝,并非没有脾气的女孩儿。

太夫人细细的教导外孙女,“这就是你言姐姐的涵养了。今天是你舅母的寿辰,哪怕是姚姑娘不对,若是言姐儿跟她翻脸,惹出乱子来,咱们是主人家,到底不雅观。如今言丫头没理她,你们也都看到她无礼了对不对?”

“所以,不理她,其实丢脸的还是她。”太夫人慢慢的给外孙女分析这其中的道理,“在这样的场合,自己是主人家,能忍则忍。实在忍不得也不要发作,着个丫环去通知长辈,自然能安稳的处理下此事。既不会惹出乱子,又能保住自家脸面,此方是正道。”

邵春华应了,又说,“外祖母,言姐姐家里还有个妹妹吗?”

宋荣与宁安侯同娶纪家女,这在古代也是很亲近的姻亲,太夫人自然知晓宋家的情形,笑道,“是啊,嘉言还有一个妹妹,叫嘉语的。嘉言的母亲是你大舅母嫡亲的二妹妹,早早过逝,后来宋大人续娶了你大舅母的四妹妹,也就是嘉语的母亲,现在的宋太太了。”

邵春华笑,“外祖母,言姐姐真是个和气人,我来帝都这些日子,从没见过比言姐姐更好相处的人了。”

听听这评价,和气人…

太夫人不禁笑道,“难得你们小姐妹相处的来,她得在咱家住好几日呢,你闷了就去找她玩儿。以后你们到了外头,也要知道相互帮衬才是好姐妹呢。”教导了外孙女些事务,太夫人就打发外孙女去歇着了。

大丫头朱儿坐在太夫的脚畔,用美人捶不轻不轻的为太夫人捶着腿。太夫人阖着眼睛养神,温声道,“一会儿找了那套点翠的头面出来,等言丫头走的时候记着提醒我一声,给那丫头送去。”

朱儿柔声应了。

便是太夫人说句心里话,也觉着宋嘉言不错。纵使有些私心,到底孩子们还小呢,以后的事,谁说的准呢。太夫人微微一笑,轻松入梦。

作者有话要说:家族宅门,除了争斗,也会有各种各样对女孩儿们的教导吧~而对女孩儿的教导,是正面多些,还是负面多些呢?

世间,有宋老太太这样的老太太,有秦老太太这样的老太太,自然有宁安侯太夫人这样的安享尊荣,通透明白人老太太…

第35章

纪闵摸摸宋嘉言的头,欣慰的笑了笑,就让宋嘉言去歇着了。李行远对父亲行个礼,道,“父亲母亲,我也回去了。”

孩子们也累了,宁安侯道,“去吧,今天不必温书,且休息一日。”

李行远追着宋嘉言出去,说,“言姐姐,过来过来,我给你看好东西。”拉着宋嘉言去他院里。宋嘉言一面问,“什么啊?”拐脚跟着李行远去了。李行远幼时就被抱到纪闵膝下,纪闵多年无所出,视李行远为亲子,表姐表弟,早就熟的很。

“你一见就知道了。”还神秘兮兮的。

其实李行远的院子就是与主院儿相连的一处小跨院儿而已,到他屋里,李行远把前些天得的一幅小小牛角弓给宋嘉言看。宋嘉言本就是个喜欢武刀弄棒的性子,她跟宋嘉让学过三招两式,骑马射箭都还凑合。而且,她每天早上都会去小校场练习,有模有样的。

宋嘉言的力气比起寻常女孩儿大许多,试一试这弓的力道,赞一句,“好弓啊。”

“这是父亲特意叫人做来给我的。”李行远背着两只小破手,板着臭屁兮兮的小脸说,“上次我一时不慎,输给了言姐姐。自此我是勤学苦炼,闻鸡起舞,不知言姐姐要不要跟我比试一下啊!”

宋嘉言没理会这小子,李行远斜着眼睛,还用起激将法来,“要是言姐姐怕输,就算啦。我知道,丫头们都要面子的。”

宋嘉言眯起眼睛,道,“要是我赢了,就扒了你裤子,把你屁股打肿。”

李行远小小男子汉,还是非常要面子地,脸上红红的,拍拍小胸脯,很蔑视的看宋嘉言一眼,大声道,“我才不会输给个丫头呢。”上次输给宋嘉言,李行远可是没面子了好几日呢。

李行远的嬷嬷已是听不下去了,劝道,“我的姑娘诶,在外头可不许这样说话。”好不好的要扒人家小爷的裤子…真是…若是宋嘉言真扒了李行远的裤子,真得嫁给李行远了。

纪闵正在屋里跟丈夫说话,丫环来回禀,“大爷叫着言姑娘在院子里比箭呢。”

纪闵笑,“远哥儿这是要找补回面子呢。”上次输宋嘉言的事,纪闵一清二楚。或许是输给女孩子太没面子,自此李行远倍加用功,引得纪闵宁安侯偷笑不已。

宁安侯起身道,“我去瞧瞧。”

反正没几步路,纪闵也跟着一道去了。

长辈来了,宋嘉言与李行远先给长辈见了礼。李行远是家中独子,与父母十分亲昵,自信满满,“父亲母亲,你们也来看我如何赢过言姐姐啊。”

宋嘉言瞟他一眼,“输了别咧着嘴哭才好。”

李行远不服道,“男子汉大丈夫,流血都不会流泪。倒是言姐姐,你要是输了,哭几鼻子我也不会笑话你。”

宋嘉言比李行远整大一年,男孩子发育晚,宋嘉言整比李行远高半头。宋嘉言活动了下手臂,纪闵见李行远的丫环小桔捧着个茶盘,茶盘上有四个银锞子,分两堆放着,问,“这是什么?”

小桔笑禀,“是大爷和言姑娘的赌注。”

李行远立刻道,“父亲母亲,你们要不要下注我赢啊?”

纪闵笑,“拿两个小银锞子,我压远哥儿赢。”还问,“侯爷,要不要你也下个注?”

宁安侯摇头,言简意赅,“夫人,现在下注,为时过早。”

宋嘉言笑嘻嘻地,“姨丈,你实在是很有眼光啊。”

李行远道,“父亲,你就压我赢,没错的,银子不流外人田嘛。”

宁安侯瞪李行远一眼,李行远吐吐舌头,不敢说话了。三十步的靶子,李行远道,“言姐姐是客,你先请吧。”

宋嘉言道,“难道我稀罕占你的便宜,剪刀石头布。”

剪刀石头布,还是宋嘉言领先。

李行远悄悄的跟父亲嘀咕,“言姐姐的运气好的不行,每次剪刀石头布都输她。”

宁安侯默默,这傻儿子,还有脸说呢。

宋嘉言用的就是李行远的牛角弓,二话没说,将弓拉到饱满后,刷刷刷三箭,正中红心。扬扬下巴,宋嘉言将弓递给李行远。

李行远嘿嘿笑,“看来,言姐姐的功夫还是没落下的啊。”

宋嘉言指了指靶子,用事实来说话吧,小子!

李行远能主动邀战,也是苦练过的。第一回合,平了。

宋嘉言看李行远一眼,微微点头,臭小子还挺有长进的啊。李行远得意的笑起来,将牛角弓递给宋嘉言,第二回合,依旧是平局。

一连四个回合,都是平局。

第五个回合,李行远先。李行远已是挽起弓来,宁安侯忽然道,“拿两个银锞子来,压到嘉言那边。”李行远手一抖,一箭射到了天边外。

宋嘉言哈哈大笑,李行远怨念的望向父亲,宁安侯俊脸冰冷,李行远也不敢说啥,接下两箭,正中靶心。

宋嘉言挽起弓来,转头笑问,“姨母,你要不要压一把远弟啊?”纪闵不料心思被宋嘉言道破,笑一笑,没说话。宋嘉言连挽三箭,均中靶心。

李行远宣战时自信满满,不想因意外又输给宋嘉言。好在,他家教颇好,并不是个赖皮的,气的哼了两哼,说,“明天再接着比。”

宋嘉言干脆地,“我可不会随随便便跟谁比箭。来来,远弟,把我跟姨丈的赢资拿来。”与宁安侯一人分了四个小银锞子,欢欢喜喜的放到荷包里去。

宋嘉言赢了比箭,乐呵呵地与姨母回屋里说话。

宁安侯留在儿子的小院儿里教导儿子,道,“比试时,分心是大忌。我不过一句话,你就能射歪,可见功夫不到家。”

李行远道,“父亲何必这时候给我拆台,又叫我输给言姐姐,好丢脸。”一面说着,嘴巴也翘也起来。

宁安侯道,“知道丢脸就好好练,我儿子一直输给个女孩子,我也觉着丢脸呢。”

“下回,下回我肯定不会输的。”

“我看嘉言的箭术是比你还强几分,想赢可不是嘴巴上说说就能赢的。”宁安侯令儿子重新挽起弓,亲自指点于他,瞧着儿子射了几支箭,又跟他讲了些注意事项,就叫李行远自己琢磨去了。

宋嘉言挺喜欢跟李行远在一起玩儿,宋嘉让是哥哥,平日很以大哥的身份自居,教宋嘉言个刀剑的是有,不过,很少亲自跟宋嘉言动手比划。宋嘉诺就太小了,小豆丁一个。倒是李行远只小宋嘉言一岁,还是个爱闹腾的脾气,家里没有别的兄弟姐妹,宋嘉言一来,晨练时,李行远都叫她一起。

两人常常一人一把木刀砍成一团,当然,李行远还时常因打不过宋嘉言而被宋嘉言揍。就这样,李行远依旧喜欢追在宋嘉言屁股后面,一口一个言姐姐的找人家玩儿。

宁安侯对儿子和宋嘉言其实很有些别个意思,但是,现下瞧着,总觉着,俩人是很要好的表姐弟,以后做夫妻啥的,就有些那啥了。

叹口气,宁安侯便暂将此心放下了,反正孩子们年纪还小,左看又看,都没有半点儿要开窍的意思。

直待住的腊月初七,宋嘉言方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