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纪氏自负聪明,宋嘉言与宋荣更不傻。

尽管宋嘉言时时碍着小纪氏的眼,叫小纪氏恨的牙根儿痒,到底小纪氏也不能将宋嘉言怎么着。

一时,宋嘉语自西厢出来,与宋嘉诺姐弟两个见过。

宋嘉诺道,“母亲,我与姐姐也去给老太太和父亲请安吧。”

宋嘉语一张花容月貌的脸,就是脸色不大好,瞧着有几分苍白,说起话来亦是柔柔弱弱,道,“还是吃过饭再去吧。老太太那里的东西,我可吃不惯。上次竟弄出什么臭鸡蛋来,我一闻,险些没吐了。”

小纪氏忙道,“听你姐姐的,有孝心也不在这一时。”在小纪氏看来,宋老太太越发的怪了。先时家事挑剔、给宋荣塞丫头小妾,小纪氏应对从容。如今做的事,简直像来自于异次元,小纪氏不要说应对,简直完全不能理解。

种菜不算,还常弄些古怪吃食给孩子们吃。宋嘉言那丫头皮臊肉厚的啥都吃,她这两个儿女可不能那样糟蹋。便是想儿女去讨老太太欢心,也不能拿儿女们的健康开玩笑啊。

这里小纪氏母子女开饭,那边宋老太太祖孙三人也用晚饭了。

宋嘉言相貌与宋荣并不肖似,不过,两人生活上许多方面都是如出一辙。譬如,父子两个都是人手一张嫩黄的玉米面薄饼,先是往饼里抹了香喷喷的肉酱,再放三五片薄薄的冷切羊腿肉、鲜嫩的小葱,最后加几根略带苦味儿的曲曲菜。然后,将饼一裹,双后握着吃。

裹好一个饼,宋嘉言先递给老太太,说,“祖母,你吃这个。”恰好宋荣也卷好,双手递给母亲,宋老太太笑的眼睛弯成一线,“你们自己吃,我会裹。”先时她想法子不停的往儿子屋里塞丫头挑剔媳妇,便是怕儿子有了媳妇忘了娘,如今儿孙皆孝顺,宋老太太怎能不喜悦。

宋嘉言执意给老太太放在手里,撒娇,“祖母吃我这个。”

老太太接了,赞一句,“我家言丫头最孝顺了。”

宋嘉言嘴甜无比,“这就叫有其父必有其女啊。”

老太太哈哈笑,“跟你爹小时候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待祖孙三人欢欢喜喜的用过晚饭,大家喝着茶,宋荣方道,“娘,下个月是秦家老太太的寿辰。要不,你带着大太太和孩子们一道去串串门。”宋荣春闱时,秦家太爷,如今礼部尚书秦宣明是彼时的主考官。如此,宋荣与秦宣明便有师徒之分。何况,宋荣是当年的状元,往日间,秦宣明对宋荣亦颇多指点。

宋家兄弟争气,宋荣深得皇恩,这些年,宋家与秦家许多走动,很有些通家之好的意思。寻常的交际,都是小纪氏出面,这次秦家老太太过寿,还是七十整寿,宋荣方想请母亲过去走动。

宋老太太有些犹豫,其实,她也出去走动过,碍于宋荣的面子,自然没人说她什么。不过,宋老太太不是傻子,她能察觉出那些贵妇人对她的不以为然。因此,除非必要,宋老太太懒的出门。

“娘,老秦大人是我当年科考的座师,让哥儿、诺哥儿都在秦家家学里念书,如今咱们两家也是通家之好。娘尽管去,有太太伺候着你,无妨的。”宋荣温声道。

宋老太太道,“那我裁两身体面衣裳,那些金首饰啥的再去炸一炸,也亮堂些。”人靠衣装的道理,宋老太太还是明白的。

宋嘉言拊掌笑道,“唉呀,那可好,我也跟着祖母做两身新裙子。祖母,明儿个咱们一块儿挑好料子、好首饰。说来,秦老太太也是帝都有名的贤良人了。当初,她嫁给老秦大人的时候,秦家说是书香人家,其实已经落败了。老秦大人当年科举可没有爹爹的才干,年纪轻轻便得中魁首。”

“因为屡试不第,那时许多人瞧不起老秦大人,秦老太太却是一门心思供丈夫念书。为了贴补家用,秦老太太当尽了自己的嫁妆,还给绣铺里做绣活儿去卖。终于老天不负苦心人,考到三十五岁那年,老秦大人中了进士。”宋嘉言言语伶俐,很快便勾起了老太太的兴趣,见老太太听的入神,宋嘉言笑道,“后来,老秦大人做了官,官路顺遂,一路高升。官场应酬,有人给老秦大人送丫头送妾送美人,老秦大人一一回绝,不染二色。听说,先帝在位时,曾开玩笑要赏赐老秦大人宫女呢,老秦大人是宁死都不肯接受。如今,秦家的三个儿子都是秦老太太所出。”

宋老太太叹道,“老秦大人还算有良心,不枉秦老太太先时为他吃的那些苦了。”

“可不是么。”宋嘉言道,“更难得秦家家风好,不是那等眼皮子浅的人家。他们家三老爷家的两位公子与大哥二弟是同窗,到时老太太也瞧瞧,都是知书识礼的孩子呢。”

宋嘉言这般为宋老太太普及了一番秦家的有关知识,秦老太太点点头,“若这样的人家,倒值得交往。”心下略略放松了些。

宋嘉言悄悄的跟宋荣眨眨眼,宋荣欣慰微笑。

作者有话要说:好与坏,各有各的不同面~~

宋嘉让的信

儿子特意提前说了秦家老太太的寿宴的事,宋老太太非常重视,打算重裁两身新衣,宋嘉言跟着凑热闹,与宋老太太一起挑料子做首饰的参祥。

如今家里皆是小纪氏管事儿,宋老太太、宋嘉言这又是新衣裙又是新首饰的折腾,俩人不过动个嘴儿,余下皆要小纪氏安排。宋老太太还加一句,“这是要去秦家参加秦家老太太寿宴的衣裳首饰,勿必不要迟了。”

小纪氏温顺的应了声,“是。”又道,“大丫头的衣裳,我倒是想到了。选的上好的料子,跟语儿的一样,到时姐妹两个出去,看着也喜庆。”

宋嘉言笑眯眯地,“太太有所不知,这件裙子,是老太太瞧着好叫我做的。老太太说了,就我跟妹妹两个孙女,叫我们一人做一身呢。我们这件料子,跟老太太裙子的颜色最配,到时,两个孙女跟在老太太身边,不仅瞧着喜庆,也亲热呢。”论容貌,宋嘉言不如宋嘉语,偏偏小纪氏最喜欢给她们做一模一样的衣裙,当宋嘉言不知晓小纪氏的心思呢。

宋老太太现在虽不再找小纪氏的麻烦,不过,这并不代表她有多喜欢小纪氏。听宋嘉言一说,宋老太太立刻无条件支持孙女,“行了,按大丫头说的办。你先时给言姐儿做好的裙子,也给言姐儿送过去。这个,一并给言姐儿做了,女儿家,多做几件衣裙可怎么了?咱家又不是没银子。”自从儿子有了出息,宋老太太说起话来颇是财大气粗。

听着婆婆口气不大好,小纪氏忙应了,她也不愿因着几件裙裳几样首饰便让宋老太太不痛快。

毕竟,和平难得。

到晚上,小纪氏跟宋荣说了衣裳首饰的事儿。

不愧是亲母子,宋荣的话,与宋老太太便有几分相似,道,“女儿是娇客,多给两个丫头做几身衣裙,让她们慢慢穿就是了。下回再做衣裳,唤了她们姐妹一起,看她们各喜欢什么样式,别总弄的一个样,又不是双生姐妹,瞧着没趣。”实在是小纪氏做的衣裳,在宋荣看来不大符合宋嘉言的气质。

宋嘉语生的娇美温柔,又是小小年纪,用娇黄、嫩绿、藕荷、都不错,娇娇嫩嫩的,瞧着甜美可爱。但,宋嘉言英气勃勃,倒不如用些明艳颜色,宋嘉言压得住。

宋荣也这样说,小纪氏自言不敢有二话,一掩心思,反说笑起来,“那我也跟着沾沾光,做几件新衣裙。”

“多做几身。“老婆打扮的漂亮,也是他的脸面,宋荣从不是小气之人。想到小女儿,宋荣又道,“我看语儿这几日脸色不大好,功课之类的,略略放松些也无妨,你多给她滋补滋补,留意她的身子,别叫语儿累着。”

说到宋嘉语,小纪氏也很是担心,道,“这丫头犟的很,我说了也不肯听。正好有大弟送来的燕窝,我命丫头每天炖了给她喝上一盅,倒还见些效验。”小纪氏天天给宋嘉言宋嘉诺姐弟吃燕窝,这东西,宋嘉让宋嘉言兄妹是没的吃的。燕窝并非寻常物件儿,若一家子都吃,按荣家现在的条件,实在有些吃不起。这种情况下,小纪氏自然先顾自己的儿女。如今在宋荣面前说一句,也算提前报备了,省得令宋荣多想。

宋荣心里有没有多想不知道,不过,宋荣根本没在意。人参燕窝之类的东西,宋嘉言根本不碰,武安侯夫人怕宋嘉言受委屈,没少给她这些补品,宋嘉言全都孝顺给了宋老太太。

这也是宋老太太喜欢宋嘉言的原因之一:大方,孝顺。

小纪氏弄点补品是关起门来娘仨吃,宋嘉言有了直接给老太太送过去。

换了你是老太太,你喜欢谁?

宋嘉言的名言是,“粗茶淡饭就养人。”宋家现在条件不错,饭菜上绝对不会委屈到,鱼肉蛋菜,反正基本上想吃的都能吃到。有这样的条件,宋嘉言不觉得自己小小年纪就需要吃人参燕窝来滋养。记得她前世看电视介绍,说燕窝的营养价值,其实跟银耳差不离,不过物以稀为贵罢了。

宋嘉言就是这样爽朗疏阔的性子。

看着小纪氏这些一个又一个的小心思小算计,宋荣实在觉着有些累了,直接与小纪氏道,“跟卢先生说,减些功课。她们姐妹还小,有的是时间慢慢学,不必急。”

小纪氏玲珑心思,此时,却是不能与丈夫心有灵犀了,笑道,“看老爷说的,上次去仁德郡王家,小郡主的年纪跟咱们语儿差不多,曲子已经弹的有模有样了。还有秦家的三房的三姑娘,字也写的有模有样。唉,我倒是不想女儿吃苦学这些,只是人家都会,到时小姐妹们说起来,若就咱家女儿不通,孩子心里也不好受呢。”说着,小纪氏叹口气。

宋荣真有心说一句:看大丫头琴棋书画平平,心里也没觉着怎么样、不好受之类的。

不过,对于宋嘉言与小纪氏之间的隔阖,宋荣心知肚明。若这个时候提宋嘉言,依小纪氏的心思,哪怕宋荣是好意,估计小纪氏也不会知宋嘉言的好儿。故而,宋荣只道,“我是看语儿脸上没个血色,心疼于她。她正是长身子呢,真因着些功课熬坏了身子,我倒宁可女儿做个睁眼瞎也无妨呢。”轻轻的揉捏着小纪氏的手,宋荣温声道,“语儿这个身子,每年总要病两场。我每想到你为孩子着急伤心时,我心里也很不好过。”

宋荣就是有这种体贴,因绝顶聪明,他明白女人的心,更明白女人喜欢什么,需要什么。故此,一句接一句的,都叫小纪氏听的柔情大发,心内甜美,情不自禁的靠在丈夫肩上。

这些年了,她生下宋嘉诺时伤了身子,虽一直在调养,只是再不见有孕。家里不是没有姨娘,宋荣也近姨娘的身,只是,宋荣早跟她说了,两儿两女,这些儿女已经够了,不准备叫妾室诞下庶子。

于是,家中便无庶子女出现。

小纪氏不是不感念丈夫的柔情。

两人说了会儿话,直至夜深,宽衣休息不提。

夜深,宋嘉言却有些失眠,她躺在床上,闭着眼睛算计着宋嘉让归家的日子。

说来又是一件糟心事,前些天老家有人带了信来。信是宋荣的舅舅托村里的秀才写的,说是自己病了许多,眼瞅着就不行了,怕自己过逝后留下孤儿寡母的被人欺负,日子不好过云云…

老太太看过信后就哭了一通,想着回老家去瞧自己的弟弟去。说来老太太的身世亦有可怜之处,她娘家弟弟妹妹的不少,真正算起来,嫡亲的只有一个弟弟,余者皆是父亲后娶的女人生的,宋老太太跟其他弟妹关系平平。

这次来信的,是老太太的亲弟弟。故此,老太太极是伤心惦记。

只是,宋荣在帝都做着官,虽是高官厚禄得享,但,每日早朝、衙门差使,一日都离不得人。他纵使同样担心舅舅病重,不过,却是没空奉母亲回老家的。

最后,还是宋嘉言出主意,叫宋嘉让带上忠仆,带上大价钱请的大夫,亲自回老家一趟。若实在不成,就接了舅舅一家到帝都。

宋嘉让长宋嘉言四岁,如今不过十二岁。好在,在这个年代,十五岁成年成婚的都不在少数。故此,十二也不算太小了,宋嘉让又是长子,代父回去一趟也合适。

宋嘉言会把宋嘉让推出去,还有个原因便是,老家离帝都挺近的,快马两天也就到了。宋嘉让又是侍郎府的公子,沿途走驿站,再有忠仆在侧,问题不大。

这几日,宋老太太的心情刚给哄的好了些,宋嘉言也就没提宋嘉让的事,免得叫宋老太太再想起娘家的事,伤心流泪。

不过,宋嘉让第一遭远行,又是处理这样的事,宋嘉言还是有些挂念的。

宋嘉言所料未错,宋嘉让人虽没回来,倒是写了封信叫仆从带了回来。

因是家信,门房连忙送到了太太房里。不过,也着小厮往二门去,央了婆子到宋嘉言的小院儿里说了一声。倒不是门房有这样的伶俐,实是宋嘉言早交待过他们,若有宋嘉让的信儿,一定要派人去她院里知会一句。

宋嘉言在宋荣面前有地位,自己有脾气有气派,故此门房不敢怠慢大姑娘的吩咐。

院里梁嬷嬷听到婆子传的话,没有半分耽搁,令丫头小春去卢先生的院子里去跟大姑娘说一声。

小纪氏刚用竹刀裁开宋嘉让的信,宋嘉言与宋嘉语便到了。

小纪氏放下手里的信,笑问,“天还早,你们功课念好了?怎么这会儿就回来了?”

宋嘉言笑道,“太太,我听说大哥有信送回来,心里急的不行,就让卢先生今日早些放学。我跟妹妹先回来了,想听大哥信上说了些什么,舅爷家可还好么?”

小纪氏对于宋嘉言的胆量简直无话可说,便是她对卢先生都有几分客气,宋荣碍于男女之别,不好多见卢先生。不过,宋荣也是尊师重道之人呐。偏宋嘉言,小小年纪谱儿大的不成。卢先生教授的功课内容,得听她的。卢先生的授课休息时间,也得听她的。似这种因一些屁大事儿就早退,宋嘉言完全干的出来。

就因如此,再加上宋嘉言狗屁不通的功课,卢先生对宋嘉言意态平平。有宋嘉言这种没礼数的粗野对照组,卢先生对宋嘉语推祟更多。

对于小纪氏,这算是意外之喜了。

直接把信递给宋嘉言,小纪氏道,“你先看吧。”

宋嘉言不客气的接过,自信封中抽出信来,一目十行的看过,方把信递还给小纪氏,叹口气,“这事,还是先不要跟老太太说。”

小纪氏低头看信,原来辛家舅舅最终没熬过去,已经过逝了。小纪氏道,“这些事,我跟你们父亲商量着就是了,你们不用操心。”

宋嘉言与小纪氏向来话少,起身道,“就不打扰太太了,我瞧瞧老太太去,妹妹要一道去吗?”

宋嘉语柔声道,“姐姐先去吧,待我换了衣衫就去。”

小纪氏拿了事儿来说,道,“大姑娘,卢先生毕竟是咱家请来教你们姐妹的。你们对先生,得敬重。”

宋嘉言眼珠一转,看向小纪氏,露出万分迷惑的神色,问,“是先生与太太说我和妹妹对她不敬了?”

小纪氏顿时一噎,心下暗骂宋嘉言奸诈,好事不知拉上宋嘉语,这种事总是扯上宋嘉语的名儿。小纪氏道,“我不是这个意思。”

宋嘉言“哦”一声,点点头,“太太的话,我记得了。”说完,福上一福,抬脚走了。

看宋嘉言那一千个不在乎、一万个没放在心上、一亿个敷衍的劲儿,小纪氏气晕!

作者有话要说:

宋嘉诺的个性

宋荣听说宋嘉让着人送了信回来,先看过信,又唤小厮进来问了几句,得知宋嘉让在老家一切都好,先放下了半颗心。宋嘉让到的时候,宋荣的舅舅辛永福已是弥留了。便是宋嘉让带去的大夫也没能令辛永福起死回生,倒是辛永福,原本还死活吊着一口心气,见宋嘉让到了,将老妻儿女一托付,辛永福这口气就泄了,直接闭眼归了西。

舅舅过世,宋荣叹了口气。

宋嘉让留下帮着出殡发丧,并说发丧之后便带着舅老太太及未嫁娶的一双儿女到帝都来。

宋荣听宋嘉让办的还算有板有眼,赏了小厮几两银子便打发他下去歇着了。

小纪氏发愁道,“这可怎么跟老太太说呢。”

宋荣道,“我来跟老太太说。”这种事,宋荣是不会叫小纪氏出面的。何况,他也不放心小纪氏来办。凭老太太与小纪氏的关系,小纪氏再伶俐周全也办不好这件事。

“千万缓着些,别叫老太太太过伤心。”小纪氏是个机伶人,道,“要不,带着几个孩子过去,老太太伤心,叫孩子们哄着老太太些。”

将信按在膝上,宋荣抿了抿嘴,半晌方道,“先放几日再说。叫下人闭紧嘴,别叫老太太知道。”

小纪氏连忙应了。

宋荣将信往袖子里一揣,起身道,“晚上我陪老太太用饭,你带着孩子们吃吧。”

夫妻这些年,小纪氏又是个聪明人,自然看的出宋荣心情不佳。其实这完全是正常人的反应,亲舅舅死了,叫谁谁也佳不了。

走出几步,宋荣又回身道,“着人将铺盖送到书房。”再次道,“这几日我在前头歇。先别叫老太太知道。”舅舅过逝,依礼也有几月孝要守,宋荣在朝为官,自然更加谨慎。

小纪氏点了点头,上前为丈夫理了理衣裳,温声相劝,“老爷也莫要太过伤心,咱们得多想想老太太。”

宋荣一到书房,便湿了眼眶。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经历与感情,他人很难理解。如小纪氏,在小纪氏眼里辛家不过是老家的土鳖舅家,宋老太太的亲弟弟家。宋老太太这种脾气性情,小纪氏实在不想跟辛家人打交道。

但,对于宋荣,那是自己的亲舅舅家。

宋嘉言陪老太太用晚饭,老太太还问,“你爹爹还没回来呢?”往常儿子都会来陪她一道用晚饭的。

宋嘉言早有对策,不露半点痕迹的笑着,“回来啦,这些天衙门里事儿忙,我看爹爹抱了许多公文回来,跟罗先生在书房忙呢。”

老太太叹,“给皇帝老子办事儿,就是得用心哪。”

“那是。”宋嘉言道,“爹爹忙,是好事啊。这说明爹爹在衙门里是挑大梁的。说当官儿的,就怕不忙。哪天不忙了,就要开始担心了。”

老太太笑,“你又知道。”

“爹爹都说了,我这聪明劲儿,就是像祖母。”宋嘉言心思慧敏,道,“爹爹在书房忙活,不如捡几样菜,着丫头们给爹爹送过去。爹爹瞧见祖母给他送吃的,心里定知祖母在记挂着他。他肯定爱惜身体,方不会操劳过度呢。”宋嘉言深得老太太、宋荣的喜欢,平日没事儿,她常听老太太说想当年,很知道老太太、宋荣对舅家的感情。宋荣并非冷酷的性子,若知晓辛家舅舅的事,难免伤心。

老太太忙道,“亏得你这丫头给我提了醒儿。”

宋嘉言笑,“大热的天儿,不用大鱼大肉,爽口小菜放几样就成了。”

老太太怎能不了解自己儿子,道,“你爹爹啊,小时候最喜欢吃凉粉,再拌上些嫩黄瓜丝、肉酱末、浇上几勺辣子,那时候,一顿能吃三碗。再加上你二叔,真个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老太太一行说,一行笑,令厨下做了凉面来给儿子送去。

祖孙两个商量着让丫头去给宋荣送去饭菜,又欢欢喜喜的说了会儿话、用过晚饭,直待天色渐黑,宋嘉言方自老太太屋里出来,回了自己院里。

宋荣心情不佳,小纪氏以为他去了老太太那里用饭,也就没命人往书房送餐。

倒是宋嘉言没建议错,宋荣原本没什么食欲,结果看送来的竟是凉粉,又是亲娘命人送来的,当下心中一暖,问丫环得知宋嘉言在陪着老太太用饭,宋荣便安下心来,吩咐紫翘道,“跟老太太说,我今日公务忙,就不过去了。你们好生服侍老太太安歇。”

紫翘并非未注意宋荣眼圈儿微微红肿,只是在宋家多年,她颇明白了一些眉眼高低,主子的事,哪里容得奴才多问。规规矩矩行一礼,紫翘便退下了。

宋荣用了晚饭,宋嘉诺过来书房。

宋荣对功课很不错的小儿子向来温和,道,“今天不查你功课了,诺儿早些回去睡吧。”

宋嘉诺不论模样还是秉性,与宋荣皆似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他如今刚刚五岁,生的粉雕玉琢,一双乌黑的眼睛里满是担心,宋嘉诺说,“我来看望父亲。父亲,你别伤心。”

宋荣摸摸小儿子的头,笑,“父亲没事。”

宋嘉诺将脸贴在父亲温暖的大手里,脸上满是天真,“父亲,舅公是个很好的人吧?”

“是啊。”怎样才能让两家人的关系继续亲密的维持下去,只靠血缘是不够的。宋荣便将自己与舅家的感情渐渐的说给小儿子知道,“我小时候家里穷,你祖父又早早的过逝,我跟你二叔要念书,就你祖母一个人种田。每天很多很多的活要做,你祖母做不过来,都是你舅公来家里帮着干活。”

“你祖母带着我们兄弟过日子,每年开春粮食都是不够的,你舅公就给我们送粮食来。其实,你舅公家也不富裕。”

“我跟你二叔去县里考秀才,那会儿年纪小,还是你舅公送我们去的。”

“等咱们家里有了银子,我想着把你舅公接到帝都来,他舍不得祖产,不愿意来…他今年才不过四十几岁…”

这么好的舅舅,却年纪轻轻的过逝,宋荣心里着实不好受。

宋嘉诺晚上没回自己院里,就在书房陪老爹睡的,听着老爹絮絮叨叨的说了满耳朵的舅家的事,宋嘉诺都不知晓自己什么时候睡着的。

连带宋荣起床早朝,宋嘉诺因睡的太死,亦无从察觉。

待他醒来,早上照例去母亲院中请安。

小纪氏倒是满面欢喜,拉着儿女问长问短。女儿宋嘉语一直跟自己住,小纪氏眼皮子底下,她是放心的。就是儿子,小小年纪已是挪到前院儿,小纪氏许多心疼。

小纪氏问儿子,“听你父亲说,你昨天是跟着你父亲住的?”身为母亲,自然乐得见丈夫儿子关系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