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泠,”她低下头看着怀中的女儿,正色道:“妈妈上次是不是教过你,遇到别人在你背后说坏话时要怎么处理?”
程泠点点头:“对呀。”
她觉得她妈说得特别好。
“那妈妈现在要再教你一个道理。那就是时间很珍贵,所以不要浪费在和一群不值得的人,尤其是傻子蠢货争吵上面。不如多去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程泠上辈子,很少有人和她说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她妈后来也说,但她根本不听。现在她倒是愿意听了,但却有点迷糊,那到底是争还是不争?
“嗯,我还没想明白。”她有点不好意思,觉得自己太笨了,根本没遗传到她妈的聪明脑子,“不过我会好好想的。”
宋锦看她一本正经的模样,乐了,在她额头亲了亲:“没事,你慢慢想。你才五岁,时间还长着呢。”
说实话,要是女儿刨根究底,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毕竟自己也都还没想清楚。慢慢想,慢慢想,不急在这一时三刻。
回到市里,陆冬林看见程泠很高兴,晚上还给她做了藕夹。两片藕里面塞满了肉,再裹一层面粉去油锅里炸,十分酥脆,程泠很爱吃。
“谢谢陆阿姨。”
“喜欢吃就多吃点儿。”陆冬林又给她夹了一个。
宋锦从广州回来给她带了一本样式图,据说是从香港那边过来的,上面的款式的确都很好看。以后她店里的客人可以照着这个册子来选款,再量身定制。陆冬林满意得不得了,她都可以预见自己的裁缝店会成为柳市最火的裁缝店。之前结交宋锦果然是一个很明智的决定。
吃完饭,程泠在房间里看宋锦带回来的东西:“妈妈什么时候去摆摊呀?”
“可能就这两天吧。”
之前夜市街摆摊是不要钱的,随便占道就摆,有工商的人时常会过来突击检查,然后摊贩们就开始狼狈逃窜,不然就会被扣上“投机倒把”“扰乱市场秩序”的罪名。但现在,国家开始允许个体户们摆摊了,夜市街也开始正规化了,需要摆摊的要到工商局去申请,还需要缴纳摊位费,每个月二十块。宋锦从广州回来后就去工商局申请了,还给局里面宋永丰的一位熟人叔叔送了礼物,走了走关系。
还得赶紧的把摊位要下来才行,宋锦心里也有些着急。她算了算现在自己的存款,原本一千多块,去广州批货,货款加上吃住就花了九百多,还买了礼物,给家人的和送礼的,因此所剩无几。而现在每个月的支出,房租二十、摊位费二十、再加上母女俩的伙食费,一个月最起码也要六十块钱。等到程泠上了小学后,要花钱的地方就更多了。
好在,送出去的礼物很给力。过了三四天,她就收到了消息,她的摊位审批下来了。
“就花了一个礼拜,也难怪大家都要去走后门。”陆冬林感叹道。
宋锦看了位置,有点担心:“就是位置太里面了,快到巷子尾了,估计人流量会比不上前面。”
“已经可以啦,现在那边可是大热门。我估计再晚个几个月,连摊位都会申请不上了。”
“也是。”
到了正式出摊的那一天,宋一成从乡下过来了,他现在摊位上帮几天忙。宋锦的意思是,如果后续生意不错,他也可以在市里面租间房,跟着自己干,自己也能有个信得过的帮手。宋绣也想要来,被大家一致拒绝了,她马上就要中考了,还是乖乖的待在学校补课吧。
“妈妈穿这身怎么样?”宋锦在程泠面前转了个圈。
她今天穿了一件白色条纹的连衣裙,扎着腰带,显得腰细腿长,青春靓丽。她还特意穿上了自己要卖的长袜,配上白色的凉鞋。打算给自己的摊子做个宣传。之前她在国营商店的时候,就发现这招管用,很多人都指定要买自己同款的布料。
程泠虽然还是不觉得袜子配凉鞋很时尚,但也不得不承认自家老妈穿啥都很好看,这就是颜值的作用!
“好看!”她面不改色的夸道。
她要当妈妈的夸夸群群主!
宋锦已经答应了程泠第一天摆摊带她去,也没有食言。程泠就跟在大包小包的妈妈和舅舅后边,开始了自己的人生第一次出摊。
“姐,这个位置太靠里了。”宋一成忧愁的道。
因为申请得晚,好的位置早就已经给了别人,他们拿到的摊位可以说是最里面的一家。这条巷子,巷子头连接小香港,比较宽敞,人流量自然是最好的。而巷子尾连接的是另一条不知名的小路,人流量几乎少了三分之二。如果遇到同质化的商品,可能别人在巷子头买了之后,就不会再到巷子尾来。
“你哪来那么多话?先摆开来。”宋锦瞪了他一眼。
阵前扰乱军心在古时候是要被杀头的。
程泠就乖多了,不说话,蹲在地上小小的,帮妈妈整理好袜子。她把短袜子放到一边,长袜子放到一边,伞放在最前面。
“还是泠泠最乖最聪明。”宋锦夸她,又瞪了弟弟一眼。
宋一成:……
好在虽然人少,但也不是没有人。到了七点半后,逛夜市的人多了,也渐渐的有人走到了巷子尾。
有一位短发中年妇女看上了她的伞:“同志,这伞咋卖?”
宋锦早已经给这几样东西定了价:“大姐,这个是折叠伞,卖二十块。”
短发大姐愣了一下,不满的道:“你这伞卖得太贵了,去百货商店买把伞也不用二十块呢。”
“大姐,我这是折叠伞。您看,可以收起来的。”宋锦也不恼,笑眯眯的,还给大姐演示了一下开伞和收伞:“您看,半自动,而且可折叠,方便又不占地儿。您平时用的时候可以把它放在自行车筐里,可比那些大长伞要方便多了吧。而且这是香港货,质量可好了。”
短发大姐被她说得有点心动,但想想二十块的价格还是有点舍不得:“还是太贵了。”
“您去百货商店买一把长柄的半自动伞也要十三四块钱呀,款式还不如我的新。”宋锦装出一副很痛心的样子,“这样,我这是第一天开张生意,算您少点,十八块给你!”
她在国营商店工作了这么多年,销售口才是不缺的。可惜她遇上的这位大姐真的是心疼钱,考虑了一会儿后,还是咬咬牙走了。
程泠:……好可惜呀。
宋一成也嘟囔道:“连我听了都想买了,抠门!”
宋锦也有些沮丧。在国营商店的时候遇到客人不买单,没事儿,反正只是一份工作,但现在却实打实的受到了打击——当然,国营商店向来挤满了人,只有人抢货,没有货抢人。
“没事,没事,这才刚开始呢。”她安慰两人。
话音刚落,旁边就有声音传来:“要不,十八块卖我吧?”
说话的是个年轻女人,大概也就和宋锦一样大,长得普通但穿着却很时髦,整体气质很好。她笑道:“刚正好被我听到了,十八块一把?”
别说程泠和宋一成,饶是宋锦都被这送上来的客人给砸晕了,愣了一下才点头:“对,十八块。”
“这个价格还可以,我外地的朋友写信和我说,现在她们都流行折叠伞,我还以为柳市没有,要去省城呢,没想到居然在这里看到了。”时髦女郎明显是个善谈的,而且听上去也不差钱。
宋锦赶紧挑了一把花色好看的给她:“同志,你看看这把怎么样?这个颜色好,不暗沉,正适合你,也好搭衣服。”
“还可以看看我们的袜子呀,长袜子很好看的。”程泠在旁边插了一嘴。她能看出来这个女人和妈妈一样,也喜欢追时髦东西,这长筒袜应该会喜欢。
时髦女郎听到小女娃软软的声音,笑了起来:“真可爱。”
顺势在她头顶揉了一把。
程泠:……行吧,要是能卖出去,她当个吉祥物也行。
夜市街的灯光到了巷子尾的时候已经有些昏暗了,时髦女郎本来只注意到伞,被她这么一提醒,这才发现了摆在后面的长袜和穿在宋锦身上的袜子,眼睛一亮。
“这袜子多少钱?”
宋锦一看有戏,赶紧介绍,还走出来了一点,让她看清楚自己腿上穿的:“这是香港过来的长筒丝袜,七块钱一双。不贵的,你知道吧?在香港的百货公司要卖到十几块的。我在广州的时候啊,那边也刚流行起来。你要穿了,肯定是咱柳市的头几位。”
她特意说出了自己在广州的见闻。要知道,现在柳市的人,对广州这样的大城市绝对是仰望姿态。
果然,时髦女郎的眼睛更亮了。
第24章
可能是宋锦这个模特的宣传作用太好,也可能是时髦女郎实在是不差钱,最后她自己一个人就买了一把折叠伞,一双长筒袜和两双蕾丝锦纶短袜。加起来一共二十八块钱。
“同志,你再给我便宜一点呗?”时髦女郎略有点不好意思开口道。
程泠有点了悟,这时候的国营商店都是一口价,大家还没有熟练掌握杀价的技能。
宋锦有点为难:“伞的话已经便宜你两块钱了,袜子的利润其实都很低的。要不这样,看在你是我们第一位顾客的份上,我再一起便宜你五毛,你看可以吗?”
时髦女郎也很爽快,只要是砍下来了,五毛一块的并不在意:“可以,那我就要这几样。”
她从自己的小荷包里数了二十七块五给宋锦,拿着东西满意的走了。走的时候还说:“你会一直在这里摆摊吧?等我明天带我的朋友们过来看看啊,说不定她们也会喜欢。”
几个人都很激动。程泠知道进价,她简单算一下,这笔生意利润有十四块四毛,今天只要再来一笔这样的,这个月的摊位费就可以赚下来了。
不过接下来,生意并没有那么顺利。来巷子尾的人本来就不太多,这边的光线比较又比较暗,来了后能被宋锦的摊子吸引的就更少。这里面还有不少人虽然喜欢她的东西,但是却嫌卖得贵,最后看了看就走了。最后成交的也就那么几个人。
到了九点半的时候,大家都陆陆续续的收摊了。
宋锦和宋一成也用铺盖收拾了东西往回走。回到了家,陆冬林还没睡。
“怎么样?”她关心的问。
程泠扁了扁嘴巴:“卖出去了,但不是特别好。”
宋锦点点头。
陆冬林愣了一下,笑道:“别急,你们这才第一天摆摊,难道还指望一下子就卖一半啊?你这卖的大部分是时髦东西,要口碑的。等多摆几天,大家知道你这儿有好东西卖,就会来了。”
她做生意好几年了,对宋锦倒是很看好。
宋锦原本也有些沮丧,听到她这么说倒是振奋了一下精神:“陆姐说得对,是我们太急了。”
三人上楼打算清点一下今天的售出情况。宋一成这几天就住陆姐家二楼的客厅里,说好了一天包食宿一块二,反正是夏天,就在地上铺个席子给个枕头毯子就行了。
“泠泠要不先去睡觉吧?”宋锦转头看到程泠,皱眉道。平时她都让她九点半就上床睡觉,现在都已经十点了。
程泠肯定不干,抗议道:“不要,我要看看今天卖了多少。”
宋一成也附和:“姐,你赶紧点完然后我们早点睡。”
两人都一脸紧张和一脸期待,宋锦噗嗤一笑:“行,那我点了。不要这么紧张,陆姐说的对,今天才第一天呢。”
程泠看看妈妈把腰包里的钱都掏出来,十块的、五块的、一块的、两块的,各种纸币,还有一堆一毛五毛和一堆硬币。这个时代的钱,最大的面值就是十块,所有的面值加起来都只有十八块八毛八。
宋锦一张一张的整理好,边整理边数:“卖了两把折叠伞,三双长筒丝袜,八双蕾丝短袜,两双肉色短袜,总共是……七十二块五。”
她数学不错,立刻算出利润是四十到四十二左右。
“还不错啊,姐。”宋一成愣了一下,咽了口水,“虽然卖得不是很多,但是利润很高。”
一个晚上,赚四十多块钱,这还是卖得不好的情况下。要是卖得好,一个晚上不得赚个一两百?难怪人人都想要下海做个体户呢,这可真的比在地里刨食和拿每个月几十块钱的死工资要强多了!他可是知道,虽然钢铁厂工资高,工人们一个月能有个一百多,但像是县上和镇上的老师,一个月也就才三四十块钱!这一个晚上抵别人一个月!
“利润高但风险也高啊。”宋锦没好气的翻个白眼,“你不能只看着赚到口袋里的,得想着花出去的。”
做这个生意,她可是先花了一千多出去。万一要是货卖不出去,这一千多就等于是打水漂了。不过——她脸上露出笑容,这的确是比上班要好多了,最起码卖出去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的,而且这么一算,利润很大。这一晚上赚的利润就足够她交一个月的房租和摊位费了。
这生意,有搞头。
只是,第二天晚上的情况,立马就给宋锦泼了盆凉水,一个晚上只卖出一把折叠伞,两双长筒丝袜,和五双蕾丝短袜,加起来只赚到三十八块八。本来以为会一天好过一天,却没想到比第一天的情况还要不好。
这总不能是一天比一天差吧?
“得想个法子让人来巷子尾才行。”宋锦咬牙道。
“我觉得咱们那个位置的光线太差了,可以换个瓦数更大一点的灯泡。”宋一成也出主意。第一晚他就觉得那边光线昏暗。现在的摊位是工商局和街道居委会统一扯了电线到每一个摊子顶端,然后安装了一个灯泡,用的是统一十五瓦的灯泡,但巷子头摊位密集,灯光就显得很亮,巷子尾摊位少,就昏暗就不少,根本展现不出摊位上面货物的细节。
宋锦点头:“行,你去办。换个二十五瓦的先看。如果到时候有人问起,最多我们多交点电费。”
程泠高高的举手:“我也有一个主意。”
两个大人炯炯有神的看着她,宋一成饶有兴致:“哟,我们家的小鬼头也想到办法了?来,说来给舅舅听听,要是个好主意,舅舅拿钱给你买冰棍吃。”
程泠哼了一声:“那你先把钱准备好。”
她说出自己想到的。在前世的时候,很多店铺前面都会放那种KT板来招揽生意,还有一些店会用那种闪光的小黑板来吸引客人,非常的显眼。她建议妈妈也去弄个类似的广告图或者是请人画宣传画,摆在摊子前面,放在这个时代肯定也是新鲜事物,包管会有人驻足观看。
“而且我们的摊子位置不是太靠里面了吗?要是能放到巷子头那边就好了,告诉他们里面有这样的一家店,卖伞和袜子。”
她一本正经的语气配上儿童稚嫩的嗓音显得特别好玩,但宋锦却从一开始就听进去了,等程泠说完之后,她还思考了好一会儿,这才忽然之间一拍掌:
“这个主意好啊!我记得巷子头是有一家卖女士鞋子的是吧?我们可以和他们合作呀,把广告画放在他那儿去,他卖鞋子,我卖袜子,正好啊!”
宋锦惊喜的抱起程泠,亲了又亲:“哎呀,我的女儿,实在是太聪明了!比妈妈都聪明!”
程泠咯咯的笑出来:“没有啦,还是妈妈最聪明!”
她只是根据自己前世见过的提出建议,但妈妈很快就想到了可以和人合作,这脑袋瓜转得可真快。
宋一成也默默的对程泠束起大拇指,但他还有点疑虑:“姐,要是人家不想和你合作呢?那也白搭。”
“肯定有办法的,没事。合作嘛,肯定也要让人家有利可图才行。”宋锦倒是很有信心,“我要好好想想。”
程泠默默的伸出小手掌放到宋一成面前,扑闪扑闪的大眼睛看着他。宋一成翻个白眼,从口袋里摸出两毛钱放到她手上:“拿去,拿去。”
程泠朝他皱皱小鼻子,舅舅真小气,妈妈每次给零钱都是一块起步。哎,算了,舅舅穷。
宋一成被外甥女怜悯的眼神扫过,整个人都不好了。
宋锦在考虑了一晚后打算还是找人画广告画,不用太大,在摊子上可以摆得下就行。广告画可以虚幻,但如果是真人去照相馆拍摄的话那不一定能出那种效果。
正当她愁着去哪儿找人画的时候,好不容易结束了这周的补课从学校回来的李磊给她出了个主意:“宋阿姨,你可以去少年宫看看,那边有美术老师。”
宋锦这才恍然大悟,对啊,还有少年宫这种地方。
下午,她就带着程泠兴冲冲的去少年宫找老师。柳市也就那么大,从家里走到少年宫也就二十几分钟。是一栋从民国时候留下来的小院子,据说是当时某个巨富的官邸,修得还挺好看,有着拱廊和圆顶。她们进去的时候正好遇到舞蹈班的小朋友下课,一群小朋友穿着舞蹈服从教室里叽叽喳喳的走了出来,又四散而开。
“泠泠,要不送你来少年宫学跳舞吧?”宋锦明显有些心动。
程泠望了她一眼:“妈妈,我们是来找美术老师的。”
宋锦好笑,“妈妈记得。泠泠不愿意学跳舞吗?”
程泠小脸皱成了一团,她没有接触过舞蹈,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喜欢。但重来了一回,自己也觉得不能像上辈子那么咸鱼了,有点兴趣爱好好像也不错。
“我还没想好呢,妈妈。等我想好了我再告诉你要学什么。”
嗯,就等妈妈真正赚到钱之后吧。
“行。”宋锦点头答应。排在前头的第一件事还是要先把女儿的小学搞定。不,今天最紧要的是要找到美术老师。
美术老师还挺好找,正在上小朋友的美术培训课。母女俩等他下课后才进去找他。
“是要报班吗?”教美术的齐老师温和的问,“报班的话去教务处就行了。”
“不是,老师,我是过来找你的。”宋锦笑吟吟道。
她也不藏着掖着,开门见山的把自己的来意告诉他,然后开了五块钱的价格。她也不知道这种应该开多少钱,就开了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价。
这个价格其实不低了,齐老师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五十多块钱。因此他听了后有点心动,不过他先是很警觉的看了一下四周,发现没别人,这才松了一口气。看到对面小朋友疑惑的看着自己,这才摸了摸后脑勺,有点羞涩的道:“这个之前不是报纸上刚刊登了‘星期六工程师’吗?我也不知道我们单位支不支持这个,小心点好。”
宋锦也看了那篇报道,星期六工程师是前段时间《羊城晚报》的记者写的一篇文章,讲述的是很多国企工厂里的工程师利用星期六去乡镇工厂走穴提供技术支援来赚外快的事情。她知道这个事情现在还有点敏感,也理解齐老师的顾虑,也放轻了声音:
“齐老师,放心,您要是愿意画,我肯定不往外说。要是被人认出来了,我就说您是我弟的朋友,这是您送给他的。”
她本来想说是“我朋友”,后来想想自己现在是离婚人士,还是要保持一点距离,免得给齐老师招惹上什么麻烦,可以说是考虑得很周到了。
齐老师心里熨帖,加上本来也想赚点外快贴补家用,很快就应了下来。他是正儿八经美术专业毕业的,这样一张广告画并不难,在和宋锦对完所有的画面细节,约定两天后就可以交稿。
这两天里,宋锦的生意也依然是不咸不淡。第三天收入三十多块,第四天换上了新灯泡,收入又回到了四十多块。像是第一晚遇到的时髦女郎这样的大手笔,基本上没有再遇到。不过她和宋一成都调整好了心态,就算是每天三四十,其实也不错,只是卖得慢了一点。
第三天,齐老师把画拿了过来。
宋锦展开一看,他画的是一个年轻时髦的女人形象,很像是她很喜欢的《庐山恋》中的张瑜,穿着白色为底印染大花的连衣裙,然后配长筒丝袜和中跟白色凉鞋,撑了一把橙黄色的洋伞,非常的吸引人眼球。最关键的是,最底下还写着一行字“锦泠商铺,往内一百米,有雨伞丝袜出售”。
这才是重点!虽然齐老师并不这么认为,还觉得破坏了画面,但出钱的人说了算,他只能照办。
“很好,谢谢!”宋锦很满意,爽快的把尾款给补了。
宋一成这两天跑废品站搞了一点废木料,做了个木头框子,两人拿着画用图钉给钉了上去。
“今天生意肯定会更好。”程泠也很满意这个效果,她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晚上的效果,但宋锦却不让她再去了。
“你得好好在家睡觉,这几天搞到太晚了。”她妈一副没得商量的样子,“小朋友们都是九点就要上床睡觉了,这样才能长得高。”
“我就再去一天。”程泠缠着她。
“不行,你前天也是这么说。”
程泠见她丝毫不为所动,垂头丧气,赶紧长大吧,小孩就是没人权:“行吧。我自己在家睡觉。”
睡是睡不着的,等到客厅的座钟敲了整点十点的时候,听到宋锦和宋一成在楼下和陆冬林打招呼说话的声音,她骨碌一下就从床上爬了起来,在楼梯口对着宋锦傻笑。
宋锦:……
算了,今晚心情好,不和她计较。
程泠看妈妈的笑脸,就知道效果肯定不错,忍不住问:“怎么样怎么样?有用吗?”
进了房间,宋一成叉腰得意极了:“小机灵鬼,猜猜我们今晚卖了多少?”
“六十?不对吧,那八十?”看着两人笑而不语的表情,程泠瞪圆了眼睛:“不会有一百块吧?”
“一百多吧,等我数数。”宋锦也有点激动,一把把腰包里的钱倒到床上,一堆硬币和毛票,有得数了。
最后,数出一个一百一十二块三的数字。
“怎么这么多呀!”程泠差点要跳起来,要不是念着已经是夜深人静,楼下陆阿姨还在干缝纫活,她的声音还能飚得更高一点。
宋一成笑得合不拢嘴,开始对外甥女讲述今晚的小奇迹。
今天他和宋锦一到夜市街,宋锦就先拿着钉好的画去找巷子头那家卖鞋的。老板一听她说,也有点愣,没遇到过这样的事啊,不过在宋锦直接开出了一个月给五块钱之后,他就心动了——等于是四分之一的摊位费了呢!而且这画也算不上很大,往边边上摆着就行了。
“我本来是想要和他合作,他给我介绍顾客,只要是他介绍过来的,成功买了东西,我就给他百分之几的分红。但想想,这样不行。第一是不好算账,到时候他要是觉得我少报了,反倒容易起纠纷。”宋锦细细的对程泠说,她有一个好处就是在一些事情上不会觉得程泠是小孩子,懂什么,反倒会愿意详细和她解释清楚。听不懂,多说几次就懂了嘛。“还有一个原因,我不是很想让他知道我这个摊子一个月卖多少钱。所以还是这种方式好,直接给他一个月五块,大家都省心。”
程泠“嗯嗯”的点头,还是妈妈想得周到。
宋锦继续接着话往下讲述。
她和鞋摊老板说:“同志,你看你是卖鞋子的,我是卖袜子的。我们之间不仅没有冲突,反而可以互相介绍人来买东西。你再看看我的画,这双凉鞋是不是你摊子上也有得卖?”
这是她玩的一个小心机。当时她在鞋子摊上选中了一个自己觉得不错的款,然后自己买了一双,再拿给齐老师,让他画上去,也就是画中女郎穿的那一双。
“你看,这幅画画的就是你的这双鞋,到时候你自己也可以当做一个宣传,对吧?你的鞋子配上我的袜子,她们肯定会喜欢。”
宋锦笑意盈盈,话语又极有说服力,鞋摊老板被她这么一说,也觉得颇有道理,立刻就答应了下来。还很大方的表示,要是有人问,他就一定向她们推荐这家锦泠商铺。
你说,这女同志脑子就是好使,她是怎么想到给自己的摊子还起个名字的?听上去就是不一样!自己也得给自己的商铺起一个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