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文 婆文推荐PO18上一章:穿书后我成了豪门团宠
- po文 婆文推荐PO18下一章:丧尸来了怎么生存 丧尸来了我在家里躺平了
“不愧是二位老师的得意门生,都十分的优秀”贾瑚夸道。
“哪里哪里,和荣国侯比,那还差得远呢,荣国侯当初可是十五岁就考中了状元,他们都已经二十多了,还在科考的路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考上”杨老道。
贾瑚笑了笑,“他们还年轻,都才二十出头的样子,想必也是有两位先生想要压一压的原因,我当初也只是年少气盛,换成如今,也未必有那样好的运气。”
两位老师自然明白贾瑚说的话并非空话,能被他们收成弟子的天赋也不会低,十七八岁的时候来参加会试,也未必会落榜,之所以二十了才让他们来考,主要这样更有把握一些,他们也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掉到三进中去,再个因为年纪小,朝廷也不会给你派什么重要的差事,反而在官场上蹉跎,二十多岁来考,才是正逢其时。
就在闲聊中,晋阳侯又带来一个人,贾瑚自然是认识的,礼部左侍郎方君奕。
“方大人”贾瑚起身,向方君奕行了一礼。
“贾大人,没想到在这里碰到你”方大人也回了一礼。
“方大人快请落座,时辰也快到了,等咱们的诗会结束,二位大人再寒暄也不迟”晋阳侯眼睛笑得弯弯的,一场诗会来了两个礼部侍郎,真是太有面子了。
“方大人请”贾瑚道。
“贾大人也请”方君奕也道。
“你听说了吗?礼部的左右两个侍郎都到了,这场诗会一定得全力以赴。”
“什么,礼部的左右侍郎都到了?”
“可不是,没想到晋阳侯脸面这么大,居然将礼部的两个侍郎都请了过来。”
“完了完了,我之前没准备好,早知道礼部的左右侍郎都在,就好好准备了。”
等方大人也落座了,晋阳侯就宣布今日的花会开始,让人将他得的那株十八学士搬了出来,就放在场地的最中央,供众人观赏,看到大家对十八学士的惊叹声,晋阳侯心中满意,大声道:“花会发帖之时就已经表明,借着观赏茶花,要开一个诗会的,今日以茶花为题,写一首诗词,前二十名可以进入到下一轮,下一轮则由我们的四位裁判出题,选择出今天的第一名,第一名的奖品就是这株十八学士。”
“介绍一下我们今日裁判,杨老大家应当都不陌生,我朝名士,一生培养了无数学子,可谓桃李满天下,这位是袁老,在青阳书院读书的学生应当不陌生,袁老是青阳书院的副院长,也培养过无数学子,名满天下”晋阳侯大声道。
“最后再介绍这两位,这位是户部礼部郎贾大人,这位是礼部左侍郎方大人,请诸位好好的作诗,让二位大人看看咱们大庆的好儿郎”对两位户部侍郎,晋阳侯并未详细介绍,只要是要科举的学子就不会对这两个官职陌生。
等介绍完贾瑚和方君奕的身份后,下面整个都热闹起来了,礼部两位侍郎都在,所有学子都在狂喜,并为没来参加这场诗会的同窗们可惜,这场诗会就应该能判断出这两位侍郎喜欢的作品风格,十年寒窗苦读,为了达成目标,所有人都是全力以赴。
“诗会第一场,午时截止,场会旁边有笔墨纸砚,午时之前,诸位尽可在那里将想好的诗词写出来,特别提醒,不要忘记在纸上写好你的名字,再将写好的诗交给这两位管事,注意,每个人只能提交一首作品,最后注意好时间,过了午时,便不接收诗词了,第二场等第一场的名次出来后就马上开始,第二场的规则,等第二场开始后由咱们的裁判宣布。”
等宣布完诗会的内容后,晋阳侯满意的回到了裁判台,方大人笑道:“晋阳侯这一句话,就让咱们替他办事呢,我原本想着过来就只用看看我们大庆的优秀学子们,哎,真是失策呀。”
“别,出个题目而已,对几位来说还不是举手之劳?”晋阳侯也跟着笑道。
“可不仅仅出题目,还得想第二次的规则呢”贾瑚也跟着打趣。
晋阳侯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讨饶道:“诸位大人,饶了在下吧。”
几位裁判都相视笑了起来。
苏家二小姐听到晋阳侯介绍裁判时有些错愕,“那位居然是荣国侯?这么年轻,而且还是礼部侍郎。”
“我想起来了,我小时候见过他,那年他考中了状元,骑在马上游街,那时候他应当还没完全长开,还挺稚嫩的,还没有他现在的气势”苏家三公子盯着贾瑚,总算想起在哪里见过贾瑚,那时候他想的也是如贾瑚一般骑马游街,只是,他正式开始读书后才知道,骑马游街有多难,考中举人就已经很难了,他已经落榜两次,更何况考中状元。
“我怎么不知道他”苏家二小姐不服道。
“他考中状元后就被发配到南召教化南召的百姓,十年未回,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小时候父亲总是喜欢拿贾家的麒麟子来和我们比较,贾家的麒麟子就是他”苏家三公子道。
苏二小姐想起来了,当初哥哥们读书的时候,父亲说的最多的就是贾家的麒麟子,原来就是他呀,“看着很年轻呀,顶多二十岁,他十岁就考中状元了?”苏二小姐问道。
“他十五岁考中状元,如今应当二十六,这么年轻就成了礼部侍郎”苏家三公子叹气,他都十七了,还只是一个秀才,举人都已经落榜两次了。
“那他娶妻了吗?”苏二小姐问道。
“不知道,都这个年纪了,应当是娶了吧”苏三公子不确定道。
“三哥,你说他喜欢什么样的女子呀?”苏二小姐问道。
“不知道”苏三公子回答完,觉得有些不太对劲,他向自己妹妹看了过来,发现他妹妹目光盯着贾瑚目不转睛,他在自己妹妹眼前晃了晃,大声道:“回神。”
苏二小姐吓了一跳,她看向自己哥哥,翻了一个白眼“干嘛。”
“我才要问你你干嘛呢,你不会喜欢上贾侯爷了吧,妹妹,你清醒一点,你和贾侯爷是不可能的,别人都二十六了,应当已经成亲了,而且,你身上也有婚约的”苏三公子提醒道。
“我、我才没有”苏二小姐不承认道。
苏三公子耸了耸肩,他很想说,妹妹,你看着那位贾侯爷的目光都能喷火了,还说没有,不过他也能理解,这位贾侯爷,模样好,出身也高贵,自己也很有才华,年纪轻轻就已经是礼部侍郎,就这个条件确实吸引女孩。虽然贾侯爷年纪大了一些,但是如若真没有成亲,和他们家结亲也是好事,只是,这个联姻对象一定不是二妹妹。
在王夫人和诸位夫人陪着晋阳长公主说话的时候,丫头进来禀报,“长公主,侯爷说花会已经开始了,还请长公主带着诸位夫人去花厅赏花。”
听到丫头们禀报,长公主眼睛一亮,笑着对诸位夫人道:“花会既已经开始,咱们一同去看看吧,我家儿子得的那株十八学士还是挺值的一看的,等花会结束,这株十八学士会当做奖品给诗会第一的才子。”
诸位夫人笑眯眯的跟着长公主去了花厅。
长公主带着诸位夫人出现时,诸位学子已经散开了,三两成群,在花厅中观赏着花朵,寻求灵感。
“也不知我家叔文去哪里了?合该来给苏太太请安的”左都御史家的太太四处看了看,没看到自己的儿子。
“孩子在用功呢,别让他分心,我家二姑娘也来了,特意央求她哥哥带她过来看看,等下让她过来给冯夫人请安”勇毅侯府的太太笑道。
长公主也听到了两位夫人的对话,笑道:“这里难得这么热闹,诸位可自行欣赏。”
勇毅侯太太和左都御史家的太太互相给了彼此一个眼神,勇毅侯太太道:“臣妇先去看看我家那孽障,晚些时候再来陪公主说话”
“勇毅侯夫人自便”长公主笑道。
然后是左都御史太太也向长公主辞行。
“二太太没有什么事儿吧?不如留下来陪我说说话?”等勇毅侯夫人和左都御史太太离去后,长公主突然对王夫人道。
王夫人受宠若惊,其他夫人也很识趣,纷纷找借口离去。
“怎么感觉长公主对荣国府的这位二太太刮目相看呢?”
“你忘了晋阳侯府除了世子外,还有一个孙子呢,今日办这场花会估计也是为了相看孙媳的,估计长公主是看上荣国府家的小姐了。”
“可是长公主家的小孙子不是庶出吗,荣国府会乐意把嫡小姐嫁给一个庶子?”
“虽然是庶出,但是长公主喜爱呀,而且荣国府的这位小姐是二房的嫡女,虽然也是国公的孙女,但她父亲的官职也只不过是五品的工部主事,长公主可是太上皇最宠爱的妹妹,她的孙子,虽是庶出,要配也能相配。”
“那倒也是,据说这位小姐的名声也不太好,当初荣国府走小选把孙女送进宫打的什么主意咱们也不是不知。”
“荣国侯也实在倒霉,他不在京城,京城这些亲眷就给他瞎添乱,荣国侯倒是心疼这个妹子,一回来就把人给接出宫了。”
“可不是,虽然接回来了,年纪也大了,都十七了,咱们这些人家的婚事早早就定下来了,她拖到现在,可不好找。”
众位夫人离开后小声议论着。
“今天还算是热闹,来了这么多青年才俊,荣国侯答应来当评委的时候,我家儿子还高兴了许久,当初荣国侯实在太惊艳了,凤采鸾章,妙笔生花,我家儿子最是骄傲,但是在说起荣国侯时也是常常感叹说自愧不如”长公主笑道。
“我家瑚儿也是不爱应酬的,听闻是晋阳侯府办的花会,也是马上就说要来,可见我家瑚儿也是对晋阳侯十分的推崇”王夫人也道。
“元春今年多大了?”长公主问道。
“十七了”王夫人回答道。
“十七了,这么巧,与我家小孙子同岁呢”长公主笑道。随后,长公主对身边的丫头道:“去,把小少爷叫过来。”
王夫人心中吃了一惊,她忐忑的看着长公主,有些拿不准长公主的意思。
很快,长公主身边的丫鬟就带着一个青年走了过来,“孙儿给祖母请安。”
长公主看到青年笑了,道:“快起来。”
青年站了起来,走到长公主身边。
“躲什么呀?这么大了还害羞,这位是荣国府的二太太,快给二太太见礼”长公主笑道。
青年向王夫人行了一个学礼,道:“二太太。”
“小少爷使不得,使不得”王夫人忙道。
“没事儿,你是长辈,受他一礼理所应当”长公主笑眯眯的。
王夫人只能尴尬一笑,现在她已经知道长公主的意思了,她悄悄打量了一下这位青年,就长相而言,这位青年其实和长公主长得挺像的,长公主的容貌并不出色,这位青年的相貌也比较普通,相貌还是其次,就晋阳侯府的条件,这个青年是嫡次子什么的,她都觉得是极好的一门婚事,只是这庶出的身份,王夫人在心中不太乐意。
“平哥儿,你不是最喜欢荣国侯的那篇《咏梅赋》吗?这位便是荣国侯的二婶婶,后面的两位是荣国侯的妹妹”长公主笑着介绍道。
“原来是荣国侯的家人,久仰久仰”提起贾瑚,青年的眼睛亮了。
“你这个书呆子,笨死了,在女眷面前怎么能用久仰,荣国侯今日也来了,你可有去给荣国侯请安呀?”长公主慈爱的问道。
“孙儿、孙儿有点害怕、父亲大人也在呢”听长公主这么问,青年有些不好意思。
“你呀”长公主瞪了青年一眼,随后向王夫人看了过来,笑道:“夫人莫笑,我家孙子是怕死他老子了,看到他老子,就如同老鼠见了猫。”
王夫人笑道:“儿子都是怕老子的,我家也有一个儿子,叫贾瑛,见了他老子也是怕得不行。”
长公主噗嗤一声笑了,然后对沈长平道:“正好你闲着无事,带着我和二太太还有妹妹们赏赏花,你是读书的,给我们说说哪朵花比较入你们读书人的眼。”
王夫人只能跟着笑,元春和迎春亦步亦趋的跟着王夫人。
“祖母和二太太还有妹妹们且跟我来,这里最好看的一株还是那株十八学士,只是现在花会才刚开始,那里的人比较多,而且,看了那株十八学士后,其他的花都会黯淡,不如从其他的花开始看,便会一次比一次惊艳”青年的目光扫过元春的脸,他的耳朵有些红红的。
长公主见状,心中已经有了普了,她早知道贾家人就没有长得丑的,他家孙子不可能不喜欢,只是,要如何说服这门婚事还不是一件容易事,毕竟他家宝贝孙子只是庶出,他嫡母定是不会为他打算的,也只有她,一大把年纪了还得为乖孙筹谋。
王夫人和元春、迎春陪着长公主赏花,这边,勇毅侯夫人和左都御史太太已经见到自己的孩子了。“旻儿,还不快向御史太太行礼。”
苏二小姐站了出来,十分乖巧的给御史太太行礼:“夫人好。”
“旻儿是越来越漂亮了,真想有旻儿这么漂亮的女儿”左都御史太太笑道。
“子佩是今年参加乡试吗?”勇毅侯夫人问道。
“是呀,八月份就要参加乡试了,也算是熬出头了,终于不用再回祖籍考试,之前他回祖籍考试,我们一个个的心疼的不行,回京的时候,人都瘦了一大圈”左都御史太太眼睛都红了。
“母亲,这有什么好哭的,所有的学子都是这么考的”冯子佩道。
“二公子,冯夫人这是在心疼你呢,娘亲十月怀胎才生下的孩子,那就是自己的心头肉,看到你因为科举损耗到身体,自然是心疼的”勇毅侯夫人道。
冯子佩掏出手帕递给左都御史夫人,“母亲不用担心我,我很好,儿子已经长大了。”
“恩恩”左都御史夫人十分的感动。
勇毅侯夫人对这个女婿是满意的,虽然是二子,但是很会读书,十几岁已经是秀才了,今年还要参加乡试,如若乡试考过,便是举人,等他成为举人再成亲,她家女儿也更有面,所以,两家商量好了,等今年乡试之后就看日子,不管这次能不能中,婚事也不能拖了,她女儿比这个孩子大两岁,可不能再等一个三年。
“夫人不必忧心,二公子才十多岁就已经是秀才了,这次乡试考过便是举人,十几岁的举人,谁不说是一个少年天才,京城中,谁家的孩子能比得上二公子”勇毅侯夫人宽慰道。
听到自己母亲的话,苏二小姐脑海中浮现出贾瑚的模样,十五岁的状元,二十六便已经是礼部侍郎了,这才是少年天才,冯子佩现在不过一个秀才,这次能不能考中举人还不一定呢,她家母亲就这么吹,到时候没考中,岂不是丢脸。
“旻儿,你三哥呢?”就在苏旻沉浸在脑海中时,她母亲突然问道。
苏旻回过神来,有些茫然。
“苏三哥哥好像去前面看花了”冯子佩道。
“子佩知道呀?那你陪旻儿去找她三哥,我和苏太太去旁边坐坐”左都御史太太笑道。
“是,苏二姐姐,跟我来吧”冯子佩道。
苏旻向她母亲看了一眼,只见她母亲微微点头,她心中明白,她母亲在给她和冯家弟弟制造机会培养感情,可是,她眼中已经有了珠玉在前了,冯家弟弟虽然也有几分文采,可是,萤火之光如何与皓月争辉,只是,碍于在公众场合,她也只能轻轻点头道:“多谢冯家弟弟。”
第44章
苏旻跟着冯家二公子身后去找三哥,换成以前,她还会应了母亲的意思,与这位冯家弟弟多培养培养感情,只是,她现在的心思全部在贾瑚身上,完全没有心思主动找话题。
冯家公子默默向后看了一眼,只觉得有些奇怪,以前苏家姐姐与他一起的时候都会主动找话题活跃气氛,虽然那些话题都不是他感兴趣的,他也会附和一两句,今日,他感觉苏姐姐异常的沉默,苏家姐姐是身体不舒服吗?冯家公子压下心中的疑问,只是他也不擅长主动找话,两人就这样沉默着去找苏三公子。
“子佩,你去哪儿了?刚刚怎么没看到你,晋阳世子准备去给两位大人请安,邀请我们一起去,你去不去?”就在冯二公子和苏旻默默的走着去找苏三公子时,冯二公子被人叫住了。
“陈兄,我刚刚去给母亲请安了,是现在去给两位大人请安吗?”冯二公子听到这位同窗的话,心中十分意动,毕竟他们与两位大人不熟,不好贸然去拜见两位大人,跟着晋阳侯世子,这才有这个机会去拜见两位大人,冯二公子有些为难的看了苏二小姐一眼。
苏二小姐之前还有些为难如何与那人接触,没想到这就来机会了,“机会难得,冯家弟弟不可错过机会,我跟在你们后面,等你们忙完我们再去找三哥”,苏旻很是善解人意道。
冯二公子松了口气,对这位同窗道:“那我们一起吧。”
同窗点了点头,眼睛看向苏二小姐,对冯二公子露出一个了然的表情。
一行人随着晋阳侯世子来到裁判席,“父亲”,晋阳侯世子给晋阳侯行礼请安。
“胡闹,一转眼就没看到你了,你去哪儿了?”晋阳侯看到晋阳侯世子气不打一处来。
“母亲又不肯吃药,儿子过去看了她,陪她用完药才过来的”晋阳侯世子道。
提起自己的夫人,晋阳侯虽然在心中埋怨自己夫人不懂事,这个时候闹脾气,终究是后院的事情,不好拿到如此场面细说,晋阳侯轻轻叹气,道:“这些都是你的同窗吗?快来见过四位先生。”
晋阳侯世子连忙带着同窗过来拜见贾瑚他们。
贾瑚自然也是听说过晋阳侯的事情,晋阳侯娶的是文华殿大学士的孙女杨氏,这位文华殿大学士的孙女不知道晋阳侯家中早已经有了一个相好的表妹,只等娶妻后便将表妹纳为妾室,关键,这位表妹还挺得长公主的喜爱的,只是家世不好,不配做晋阳侯正妻,木已成炊,杨氏即使后悔,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这些年,晋阳侯府后院也闹得并不是特别愉快,当初晋阳侯夫人嫁给晋阳侯三年还未生下孩子,晋阳侯夫人便不许那位表妹生孩子,还放言出去,如若她不能生,晋阳侯的表妹也不许生,如若晋阳侯觉得膝下凄凉,大可以找其他女人去生,即使是勾栏女也行,她同样会接回来好好养着。
即使上面还有晋阳长公主施压,杨氏就那么顶着压力,嫁给晋阳侯五年后生下了嫡长子,直到长子年满三岁,晋阳侯那位表妹才替晋阳侯生了庶子。
不过这些都是别人内宅私事,也不适合拿到明面上说,只是,晋阳侯夫人也确实可怜,看着强势,最终什么都改变不了。
“晋阳侯以茶花为题,你们有把握了吗?”贾瑚问道。
“心中已经有了一些眉目”学子们纷纷回答道。
“你们都是这届的考生吗?”方大人问道。
“回禀大人,我们都是今年的考生,等今年八月就都要参加乡试了。”
“那挺好,都是年轻的俊才,等八月过了乡试,明年二月便能参加会试,过了会试和殿试,你们便是本官的同僚了”方大人笑眯眯的,他自然也知道,就这群考生当中,真的来年二月能考中会试的几乎等于没有,却也不妨碍他这样去鼓励。
“借大人吉言”学子们还真被方大人画的饼给鼓励到了。
贾瑚嘴角挂着笑,看着这些稚嫩的面孔激动的样子,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当初,也是如此的年轻,意气风发,只是现在,棱角已经磨平。
“贾大人,看到他们,有没有想起当年的自己?”方大人道。
贾瑚笑着道:“确实有这种感叹。”
方大人笑了,对学生们道:“你们可要多向这位贾大人学学,这才是少年天才,当初十五岁便考中了状元,如今已经位列三品大员,是真的很了不得的少年天才”,方大人说完,对着贾瑚竖了一根大拇指。
“方大人,夸得太过了”贾瑚笑道。
“你就谦虚吧,老夫是真的很佩服你呀”方大人感叹道。
“方大人也是俊才呀?方大人如今也才四十出头,正值壮年呢”贾瑚道。
方大人噗嗤一声笑了,“好了,不逗贾大人了,贾大人和他们交代几句就让他们去休息吧,今日以茶花为题,题目虽然普通,但是想写好也是不容易的。”
“也没什么特别需要交代的,只是,希望你们记住如今求学的经历,这才是你们一生中最难得的宝藏”贾瑚笑道。
方君奕也笑了,他懂贾瑚的意思,不管这些人日后进不进入官场,他们终将会被生活打磨,只有求学的经历才是最为纯粹的,纯粹的追求学问,纯粹的追求报国,纯粹的追求将家族发扬光大,等经历过生活的打磨,便能知道,纯粹两个字太难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借屈原的这句送给你们”贾瑚笑道。
“既然贾大人都送了一句,那我也借一句送给你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事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方大人笑道。
“谨遵大人教诲”众位学子恭敬道。
“你们家贾侯爷那里似乎有许多人在”长公主向裁判席看了一眼,道。
王夫人也向裁判席看了过去,确实很多人围着贾瑚,但是王夫人也不觉得奇怪,她家瑚儿是礼部侍郎,这些学子都是为了功名,去找他家瑚儿套近乎,顺便被指点一二,以后说起来,自己被礼部侍郎指点过,也算是谈资。
“你家贾侯爷果然是天之骄子,平哥儿带你元春妹妹和迎春妹妹去找找他哥哥吧,我和荣国府的二太太说说话,你父亲也在那里呢,你如若能被贾侯爷指点两句,你一生都受用”长公主笑道。
王夫人微微犹豫了一下,对元春和迎春点点头,叮嘱道:“你们两姐妹别走散了,等下你们直接跟着你哥哥回去。”
“是”元春和迎春福了一礼。
长公主看着元春和迎春,笑道:“你家的女儿可真是乖巧,看着就让人心生喜欢,恨不得能是我家的就好。”
王夫人笑道:“长公主快莫要夸她们了,不然尾巴都得翘天上去。”
“祖母,那我们走了”二公子道。
“去吧”长公主慈爱的看着自己的孙儿,孙儿和元春站在一起真是郎才女貌,小孙子是庶出,没有爵位继承,一切都得靠自己的努力,元春虽然名声不太好,但是出身不错,兄长已经是礼部侍郎,小孙儿走科举,元春的兄长完全能提携小孙子。
“二位妹妹请随我来”二公子看着元春,耳朵红红的。
元春恭敬的跟在晋阳侯二公子的身后,一起去找贾瑚。
元春刚走近裁判席,她就听到一个女人的声音,“今日如此好日子,为何贾大人不作一首诗词呢?”元春的眉头瞬间就皱了起来,她定睛看去,发现是勇毅侯府二小姐。
贾瑚向说话的女子看了过去,和元春差不多大的年纪。
“贾大人还是依旧这么招人喜欢呀,我也确实好久不见贾大人做诗了,贾大人不如如了咱们的心意”方大人打趣道,原本他想说贾瑚依旧这么招女人喜欢,但是他认出了左都御史家的公子,这个女人和左都御史家的公子站得亲近,想来身份也不算低,应当就是左都御史家的亲眷,如若惹得这位姑娘败了名声,恐怕会与左都御史结仇,这么想着,他便改了口。
“今日的主角可不是本官”贾瑚笑着婉拒。
“是极是极,如若贾大人作诗,那这些学子怎么可能还敢做诗”一旁的杨老隐约察觉到贾瑚似乎有些不高兴了,连忙打圆场。
“今日的主角可是这些学子呢?贾大人的才华以后再欣赏”袁老也道,就凭借贾大人那首《咏梅赋》就知道贾大人文采之高,如若今日贾大人今日做诗了,还有这些学子什么事儿?他的学生们也得败于贾大人的才华之下,这次诗会只能算颗粒无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