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太到位了!一个星期积蓄下来的客流量。镇上人人都晓得这前三天东西便宜。听说还限购呢,譬如粮食一个人最多只准买二十斤。”
一旁排队等抢购的人道:“听说等跳完就放鞭炮,然后就可以进去了。”
赵县长把头转到一边笑了一下。
跳舞的都是一群青春靓丽的姑娘,跳起来自然很好看。但在这些来抢购的大姐、大妈眼底真不如里头八八折的商品有吸引力。
正说着,音乐一下子响起。黎夏带着二十四个女员工上场,走到铺的红毯中央站好。
这红毯是从物流公司借的,铺着很有几分气势。镇上的人很少在生活中自己走红毯,都跑来看热闹。反正一切都往新鲜有噱头搞就对了。
大姐、大妈们的态度黎夏她们知道。但她们,是为了自己而跳!
隐约本来比较和缓,节奏陡然加快。黎夏带领二十几个女员工随着音乐节拍欢快舞动起来。
就很燃!把在场人包括大姐、大妈们的情绪都调动了起来!
“黎夏、黎夏——”在场不少人喊了起来。
黎夏已经顾不得许多了,她跳得非常得认真。这一次,没有出错!
县长在这里,跟拍的人自然也在。
地方台的人跟黎夏关系不错,镜头老对准她。县台的跟拍人员知道她是超市老板,又见领导关注她,也对着她拍。
虽然知道回头农贸市场开张的新闻一共就一两分钟的时间,她顶多几个镜头。
但本来就不擅长,还被镜头对着,她也会紧张啊。
好在,她哪怕紧张也非常会装像,楞是没让人看出来。
两分钟后,音乐结束。众人摆出事先设计好的动感pose,然后鞠躬,依次退场。
马上打开大门了,她们都要赶紧进去换衣服准备。
保洁大姐们站在大门口对着排队抢购的人道:“我们有统一的购物篮。你们的背篼都要寄放啊。”
“知道、知道,广告里都有的。进门左手边就是寄物台!”
“今天不用,今天黎总让我们现在就给你们办寄存。这个号码牌拿好,一会儿凭牌取自己的东西。我们会把另一个对应的号牌绑在你的背篼上。”
既然是来大抢购的,来的人都是背的背篼。一会儿还得绑好号牌摞起来放才够地方搁。
保洁大姐们把众人的背篼收走,留给她们一个号牌。
寄存台可只有一个,临时办理寄放太耽误事了。
傅杳钧道:“二位领导,要不咱们边上待着?就怕一会儿这些大姐们不管不顾的往里冲,冲撞到你们了。”
赵县长道:“好,我们边上点,给大姐们让让道。”
黎夏等人在办公室那边换回工作服。收银和销售从超市的侧门进入,各自站到工作岗位上。
今天来的客人比预想的还多,所以全员上岗。
六扇大门会一起打开。每个门口两个收银员,里头两个销售,里外再四个保安维持秩序、避免踩踏、挤压等情况发生,同时看顾超市的财物。
八点四十八分,鞭炮在大门侧面点燃,炸响。一会儿这鞭炮纸保洁大姐会往里扫。这是规矩,往外扫就是把财气扫出去,往往里拢。
十二扇玻璃门同时往外打开,几十个人整齐的声音很洪亮地一起迎客,“欢迎光临!”
大姐、大妈们跟东西不要钱似的往六个门里冲进去。之前排队的队形一进门便荡然无存。
进去之后,她们就奔向早看准了地方的东西。简直有要扫荡的架势!
三个店长、副店长各自分了一块区域负责,指挥保安疏散客流,让她们不要一拥而上。尤其是鸡蛋那等必须轻拿轻放的东西的区域。
“限购,为什么还要限购啊?”
吴青峰拿着高音喇叭道:“不限购,你趁着我们卖得便宜,直接买两千斤大米出去赚差价,那我们不成笑话啦?”
大米八八折,一斤便宜六分钱左右。但两千斤也有一百块的差价了。要是不限购,真的可能有人这么干的。
更不要说里头还有那么多东西了!真让人买出去比原价便宜一点转手卖掉,黎夏超市可以倒闭了。
傅杳钧、魏容和田瑶也在看着,随时准备上前帮忙。因为里头人够多了,所以他们只是站在门外看着。一人盯着两道大门,预防突发情况。
就连十二个销售也被冲进去的顾客挤得没处站,只能往外走。
今天用不着她们做介绍和推销。
好在黎总之前就和她们说了,这种情况让她们直接到门口帮着收银员打包就好。里头交给十二个保安负责。
这样还加快打包的的速度,让要离开的顾客离开得顺利一点呢。
赵县长站在玻璃门外看着大姐、大妈们各自抢米包扛上。
他笑道:“这是要花钱的啊!怎么一个个跟吃大户似的?黎总,看来你今天肯定生意兴隆了。好了,我们去别处——”


第80章
黎夏言笑晏晏道:“二位领导,场面有点混乱,我就不留你们了。县长慢走,镇长慢走——”这么火爆的场景,你们是去别处为好,彼此便宜。
送走了人,她举着高音喇叭道:“各位嬢嬢、大姐,我还有一仓库的货,买不完的。大家不要着急!”
她看到有个嬢嬢,不限购的卷纸直接拿了四大提,这是准备用到什么时候?这个东西也不好转卖啊。
这纸是两位厂长找上门来让黎夏进的货,先卖后给钱。
虽然知道这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纸厂命运,但能多拖点时间也是好事。没准这点时间员工就自谋到出路了呢。
黎夏便满口答应了下来。当然,质量和价格还是把了关的。
这纸她过一次手赚10%,要是真有人倒卖她倒是不反对。纸厂等钱发工资呢,有囤的货,倒卖得越多越好!
之前就准备买电饭煲、电炒锅等小家电的人也都等着今天八八折好抢购。所以就连小家电卖得也不错。
毕竟,越贵的东西打了折越划算啊。
被抢得最凶的还是米、油和鸡蛋。
好在所有的米都已经提前称好,封口扎得严严实实的。十斤一袋、二十斤一袋,抱上就可以走。
不然这么挤,真怕被她们弄得撒了一地。一来浪费得令人心痛,二来万一哪个踩到米粒摔了更麻烦。
鸡蛋也是,二十个一盒,里头垫了防碎的泡沫等。这种时候就别挑大小了。
这都是这几天所有员工加班加点搞定的。人多力量大,这话不掺水分的。
门口十二个收银员快速结账。之前几十个员工早就分头去银行换了不少零钱回来。
八八折,产生的分币统统抹掉,没时间找那么零散的钱。
出来之后有三台电子秤可以供顾客复核重量。顾客排着队去称。
不过称了几个人都没问题,后头买同类产品的人就不称了。肉眼可见大小是差不多的。而且抱回去没拆包装是可以拿回来找的。
还有人从这个门出来,把东西递给家里人拿回去。又从其他门挤进去,再抢一份出来。
这种防不胜防。但是,这么挤,抢到的数量肯定不足以倒卖出去。
黎夏就不管了。
每道门口都有一个保安看着,防止有人不结账拿着东西就走。
人性这东西考验不得,必须约束。
不断的有人拎着、扛着东西出来,又不断有人挤进去。里头一直同时有几百人在抢购东西。货架上的东西看着在减少。
傅杳钧指挥能抽调的人手负责相应区域。看哪样东西要不足了,赶紧过去库房搬。他签字,不然库管不得让人搬东西出库。
要不然就必须是黎夏签字才行。回头两边盘点要拿条子核对的。
黎夏松口气,暂时不用担心像供销社一样积压大多货品了。她进了足足二十万的货,是因为对这种经营模式有信心。
但万一挤压了,不用等到两个半月、三个月,那些经销商就能找上门来。
供销社这么大的单位,不就是这样生生被拖成现在要死不活的么?
以前一个供销社的主任,那是被人仰望的存在啊。
她走到办公室去喝水。超市这边真的跟打仗一样。幸好她之前足足养兵一个多月,全都训练有素。
不然这样的大爆的场面还真是不好应付。
她让收银员、销售都给自己准备了一个水杯。但估计这么忙,顶多就是渴几了喝一点润一润。
都不敢多喝两口,怕内急。
她爸妈、大伯、大伯母、舅舅甚至老支书等人都站在办公室这边朝超市张望。
除了去过上海的人,其它人都被这个场景吓到了。
上次镇上这么热闹,还是刚开始抽奖那几天。那是为了去抽彩电、冰箱、洗衣机。
这花钱买东西也能热闹成这样?
因为供销社揽储、抽奖的事给居民、农民都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这次黎夏特地没有搞抽奖。
就是消费每满一百,送一张‘黎夏大碗面’的优惠券。在餐馆和三个面摊消费都可以。
一个小时后,傅杳钧带着丁明明进办公室来,这里面没有旁人。其他人都去餐馆那边了。
小毛帮找的门面,就在农贸市场旁边三四百米的地方。她自己的也在附近,隔了几十米。
毕竟餐馆有油烟,卖衣服不能挨着。
傅杳钧激动地道:“黎总,你知道第一个小时我们的销售量是多少么?”
黎夏道:“一千?”她之前预估的一天八千,第一个小时一千。
傅杳钧道:“不只,足足一千五。”
一千五什么概念?
超市的净利润率不如餐饮,正常大概是在25%左右。就算是打了八八折,也还有12%的利润。
一千五,那就有一百八净利润,其中十八块是他的。这才第一个小时!
黎夏也有些震惊,这么惊人的购买力?这才只是一个小镇呢。那县城呢?
这要是不限购还得了?
“开业前三天八八折,大家都觉得占了天大的便宜。所以才来了这么多人。而且第一个小时来的本来就都是有意愿购买的。”
这群人是一早就在外头排队等着的,得知八成的商品都要限购失望不已。
傅杳钧道:“那当然不可能十二个小时都是这么旺的生意。但是,这证明超市这个模式是有前景的。黎总,这是这三天可能卖断的货的清单。厂家我已经打电话去要货了,回头让郑源跑一趟运回来。但是米和蛋需要你这里找人。”
“今天够卖吧?”她囤了一万斤米、八千枚鸡蛋,都是离得近的村里里收的。
她开张正好在农民交完公粮后,所以有不少人家有余粮。舅舅挂起牌子在家收的。
反正都要卖,背上街还麻烦。虽然是一个月后结账,但黎夏又跑不了。
这些粮食搬到库房的大概三成,大部分还寄放在二队的仓库里。她付租金,老支书还很乐意把队里的仓库租给她用的。
看这样子,还得让舅舅往更远的村子去收。但这些人未必会答应先卖后给钱了。那之前把货给她的乡亲们,回头得给予一定补偿。
傅杳钧想了想,“下午不好说啊。”镇上几万人,真要买还是挺惊人。
米不限购的话,早被半搬空了。
黎夏便对黎阳、黎竣道:“大哥、二哥,那麻烦你们跑一趟,把剩下的一半运来。大哥运蛋,二哥你运米就好了。”
没法子,没有足够大的仓库。只能这么跑趟数。
黎阳和黎竣运花,今年又弄了两辆助力的电动三轮车跑运输。这会儿正好用上。
黎夏短期的雇佣他俩。
黎竣白黎夏一眼,还不放心他运蛋。
黎阳点头,“好,等着吧。”
黎夏和舅舅说了三天后看情况再往外收购。
傅总想到今天一天至少分成好几十,干劲儿十足。
其他员工看到这样火爆,知道黎总事前承诺的红包肯定不得少,也个个眉开眼笑的。
丁明明道:“黎总,我把收银员那里的大钞都收走了。我带个保安去农行存一下。”
按这个架势,估计今天能卖到一万的销售额。那肯定得收起来就赶紧存进去,掉了不得了。反正银行也不远。
黎夏点头,“好,去吧。田瑶,提醒她们注意辨认钞票。”辨别真钞、□□黎夏也是专门培训过的。
“好。”田瑶挤了进去,一个个再提醒一下。收到一张一百元的□□,大半个月就白干了啊。
就白点四十八开张到将近十二点,一直都跟打仗似的。
十二点要到了,人才少了。
店长吴青峰赶紧安排人轮流去‘黎夏大碗面馆’吃午饭,吃面、米线、抄手或者吃豆花饭都行。
黎夏妈那里会记个数,回头一并找黎会计结账。两边的财务是分开的。
收银员和销售、保安都安排了一半去。
“幸好黎总让我们足足站了一个月的军姿啊。不然这三个钟头还真有些吃不消。”
刚坐下,黎夏妈让人给她们一人端一碗水,“来来,都先润润嗓子。面和饭都马上来。”
豆花饭吃得慢点,但是是现成的,直接舀起来就吃。
面吃得快,但是要等着下。
不过,所有人都在十五分钟之内就搞定了。回去换下一拨人过来。估计客人吃过午饭估计就又来了。
张嬢嬢和黎夏妈道:“光是做他们的生意都够了啊。”
“黎夏说第四天开始生意就要回落的。到时候就不包饭了,让他们自己回家去吃,就像纸厂那样安排。”
都是这镇上的人,骑个自行车回去二十分钟基本可以来回。加上吃饭,四十分钟足够了。
中午场子淡的时候当班店长完全能安排得过来。
黎夏在办公室看数据,截止十二点销售额已经三千五了。今天估计破万没问题!
再等等,等到没有八八折了才能真的看得出。
她走出办公室到超市看了一眼。
“黎总——”
“黎总——”
黎夏操补货的员工点点头,“吃了么?”
“还没有,我们是第二轮。”
正说着,吃过的员工陆陆续续回来了。
黎夏便和这第二轮的员工一起过去。
“累不累啊?”
“累啊,可是累得很快活。超市生意好,我们的工作才稳当。锅里有,碗里才会有。”
黎夏点头,“对,所以说顾客才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啊。”
“黎总放心,我们都是微笑服务的。”
黎夏超市的运作模式让小镇上的居民、农民都有些惊喜。比起以前被供销社的售货员呵斥,有点当家做主的意味了啊。
这一整天黎夏超市都是议论的焦点。
“你们说卖了多少钱?我看到那个丁出纳一上午去了两回银行存钱了。”
“哎呀,还不是只有这三天。赔本赚吆喝!三天过了,你看还有几个人去买?”
同行的员工听到都有点生气,有这么咒人的么?
黎夏看看说话的人,是好久不见的古嬢嬢啊!
她微笑着点点头,对方哼了一声把头扭到了一边。
同行是冤家,这话不假。她的超市开起来,附近这些杂货铺的生意是要大受影响的。尤其今天,大概别处都没生意了。不然怎么跑到几百米外的地方来了?
尤其之前古家还因为偷税漏税补缴税款和罚款将近一万!这还因为是头一次查到,再有下次就么这么好过关了。
她道:“是同行。”其实她还挺惦记古家的叶子烟的,不知道是哪里进的货或者说是谁给卷的。
众员工就明白了,原来是红眼病,见不得他们生意这么好。这种人不用理她,好好干让生意更好就是了。


第81章
黎夏是和餐馆的人一起吃的,五菜一汤的员工餐。
吃过她妈把她拉到里面的房间问,“会不会真的三天后就没人来了?要买的人家三天里肯定也都买了啊。”
“肯定要清淡几天。但是慢慢又会起来,只要我们价廉物美。开张八八折这种好事肯定只有一次啊。哦,也不一定,回头二店开了可以两店同庆。周年庆什么的也可以打折促销。”
“那降了这么多,你还有得赚吗?”
“一开始没有,毕竟之前一个月光工资就花了六千。买门面和装修又花了十万多。哎呀,不说了,我到后面睡一下。这些天都过得紧绷绷的。今晚上还要等着盘点完再回去。”
幸好傅杳钧从南方回来了,不然她要操的心更多。哪有抽空跑来睡个午觉的好命?
当晚七点的时候黎会计摘下老花眼镜告诉黎夏,“销售额刚才破万了!”
收银结算的时候是要手工开单留存的。每个小时丁明明会去收集,然后对号放入十二个盒子里。
黎会计估着有一万了,就拿算盘加了两遍。
销售额破一万,黎夏是有预料的。但真的破了就还是挺激动的。
卖面一个月的总销售额才两万。这开超市,第一天就破万了?
那她今天利润一千多啊!
再看黎会计和一旁的魏容也都很激动,魏容甚至脸庞都在发红。
小姑子说过的,他们几个主管干满一年,如果超市效率好,也考虑给她们一个点净利润的分红。
到时候二店也开出来了,那这一个点不少啊!
黎夏呼出一口气,“二嫂,你过去广播吧。”
到九点估计能有一万二的样子。这晚上又来了个小高潮,是吃了晚饭出来散步的人买的。
黎会计道:“会不会太张扬了点?”
“就是要张扬,让更多人知道。而且,不明说会被人猜得更离谱的。我们现在简直是镇上所有人目光的焦点。”
黎会计想了想不再阻拦。
魏容激动地点点头,过去超市用高音喇叭公之于众。
员工也一下子就沸腾了。一万啊,他们这是创造了一个镇上很久都不能打破的奇迹吧。
就连超市里的顾客也都震住了,竟然卖了一万?
黎夏不怕消息传出去,她现在就是要高调。这样传扬出去的效果,不亚于打广告。
反正都那么多人在背后猜了,还数着大表嫂去银行的次数。
她干脆大大方方的公布出去,
黎夏坐在办公室里裁红包,除了她和傅杳钧,人人有份。
黎会计笑,“我也有啊?”
“你老人家这些天做账也不轻松,这三天更是要等到打烊之后。当然不能漏了你啊。”有她家老头亲自坐镇,财务上她省多少心啊。
“大表嫂,给我拿一叠大团结进来。”
丁敏敏道:“好嘞!”她已经准备好了的。黎夏说今天破万要发红包,她就知道肯定会用到钱。
银行这会儿也下班了,不能往里存钱了。要大团结很容易的。
管理者二十元,员工十元。黎夏包出去小六七百的红包。
“田瑶,九点一到所有女员工只要账目清点没有问题,就让她们下班。你看看有没有谁是落单的?找住附近的男员工帮忙送一下。下班的人都来我这里领个红包。”
员工的情况人事主管最清楚。
“黎总放心,我一定会安排好的。”
第一批下班的就是十二个销售。她们没经手钱也不用留下盘点、收拾和补货。
虽然不用促销,但客人要问这问那,有人的嗓子依然哑了。
黎夏把准备好的十二个红包发到她们手上,“路上小心一点。你们这三天,可以集体提成1%。”
“谢谢黎总。我们家里都有人来接的。”
“那就好。今天辛苦了!”
有人笑着晃晃红包道:“为人民币服务,不辛苦!”
黎夏也笑了,“快点回去休息了。前三天都得从早干到往。第四天开始就轮着安排你们休假。有需要哪天休息的,可以和田主管说。她负责排班。”
“好的。”
大姐打扫好也过来领自己那份红包。
黎夏又是一番叮嘱。
十六个保安也不涉及钱。要上夜班守夜的两个下午就没来,回家睡觉去了,十点钟来接库管的班,守到明早八点。
他们不用守超市,黎夏的玻璃门砸不破的。六把大锁和侧门的锁也是下了本钱的。
他们要守的是库房,那边的安保条件不足。
库管锁好门回去休息,两个保安值夜。夜班是所有的保安都要轮流上的。
这十四个下班的和两个来上班的,黎夏也都发了红包。
郭权道:“黎总,不知道今天有没有丢东西?”
“那得全部盘点完了才知道。放心,今天两个班只要没超过一百块,这损失就算我的。要从你们眼皮子底下搬走一百快的东西,不容易吧?”
今天很有些人多杂乱,有人浑水摸鱼逃过了也说不定的。不过,能偷走的肯定是小件。
这年头的小件要上一百块不容易的。
保安们互相看看,就算有那么一两个被看漏了,但确实也不容易偷走上一百块的货。
“好了,明早一早又要上班,都回去休息吧。”
保安们便也回家了。今天算是从早到晚上了十二个小时的班,全程都很紧张。
不过拿到个红包就不觉得多累了。
一张大团结,可以干很多事了。而且今天原本也是算的两个班,还另有十来块钱的工资。
黎夏也考虑过安摄像头,问过价格立即打了退堂鼓。二百六十平米的范围要想都监视到,得安好些个。太贵了!
搞不好比她丢的东西贵多了。毕竟丢的可以只算成本价。
而且因为店里到处是货架,也难免有死角。
她还是先靠人力吧。如今的人力成本还不算太高。
超市里,丁明明、魏容和田瑶还有三个正副店长给十二个收银员清点今天的营收。
今天的总营收黎会计那里的数据是冲到一万二千零几十块了。
对照着手写的收银条,一项一项的加,然后用计算器算总数。
单人出入金额在三块钱以内的,就算无误。毕竟难免有找错、收错的时候。
全部都没有问题,这年头的人对钱都谨慎。而且会拿着大票子来买东西的人也不多,通常就是大团结了。
这十二个人便也回去了。
最后走的是库管,他们要盘点货物。
几个主管点收银员收的钱的时候,傅杳钧已经在盯着库管点货了。
和主管们这边汇总的销售清单一对比,今天丢了售价三十多块钱的东西。
黎夏道:“还挺厉害啊,这么多双眼睛盯着呢。行了,你们库管也回去吧。今天都辛苦了!”
一人一个红包,打发回家。
然后剩下就是管理组的成员了,当值的店长吴青峰负责锁门。明早还是他开门,钥匙直接揣走。
店里一共有两串钥匙的。开门的拿一串,关门的拿一串。反正都是他们仨店长。
所有人都是经过人事主管查验身份的,算是知根知底。也都是本乡本土的,跑得了和尚也跑不了庙那种。
所以黎夏还是给予了信任的。
店长基本工资两百,副店长也一百八。效益好,月底还有工资10%到30%的奖金。
这待遇在如今的镇上,别处给不出的。
田瑶甚至还去县武装部,打听了这三人在部队的表现的。都是表现相当好,只是没什么背景,所以没得到升迁或者读军校的机会。
黎夏给管理组也都发了红包。呃,还有司机郑源也算在管理组。
“好了,都下班吧。”
两个值夜班的也来接班了,就待在库房那边。他们分成一个人守上半夜,一个人守下半夜也是可以的。
除了贼,水火也是要留意的。
傅杳钧交代了他们几句,也下班了。
黎竣骑了一辆电动的三轮车来接人,里头摆了几把小椅子。把媳妇儿、老爸、妹子一并接上。
丁明明和田瑶也都有人来接。
傅杳钧就和郑源一道。面包车停在郑源家的院子里,还能顺道把傅杳钧送回去。
不过这么晚了他不回县城。当初供销社分房子,以他的级别是分了一套三居室的。
只是他平日不太晚就会回县城,毕竟家里还有老的、小的。
大家互相道别,黎家人坐着黎竣骑的电动三轮车回去。
这会儿十点,地方台的录像都没放完。倒也不怕助动器的声音吵到人。
黎竣道:“夏夏,听说你们七点营收就一万了?”
“你在家都知道了啊?”
“这会儿镇上估计没人不知道。你也是真不怕事,就这么大喇喇的说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