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文 婆文推荐PO18上一章:茶艺长姐反向带娃[六零]
- po文 婆文推荐PO18下一章:沙雕女配放飞爆红 顶流她是一只雕
“你都读到初三了,咱们去问问你班主任你这种情况能不能到时候回去参加毕业考试,考过关就把毕业证书给你。不然,你难道一直顶着初中肄业的名头啊?”
黎会计第一个赞同,“对,去问问。能拿个毕业证也好啊。将来有机会,还可以继续读嘛。”
牟娅眼睛亮了亮,“姑父,您觉得我能拿到?”
“初中三年级属于九年义务教育的范畴,应该是有希望的。”
黎竣背对牟娅无声地对黎夏道:“管得真宽!”
黎夏看着他,“二哥,以后县城的面摊我准备交给二嫂负责。我已经跟她谈过,她有些心动。提前跟你这个家属说一声,好好考虑一下。”
“那你不去了?”
黎夏道:“对啊,我很快就不出摊了。如果你实在不乐意,就算了。”
“那我肯定不乐意啊。”黎竣眉毛都立起起来了。
黎夏笑笑,“那我让表姨去也可以。”
黎夏妈道:“魏容会心动,肯定是夏夏的条件打动了她。老二你要不要先听听?”
黎夏招呼牟娅,“别客气,随便吃。”
牟娅点头,坐在表姨平日的位置上。
黎竣等着黎夏继续开口,但黎夏已经夹了鱼腹的嫩肉开始吃了。
原本家里吃鱼,切成两边的鱼头都是黎夏的。
据说吃了鱼头聪明,黎会计便不给两个笨儿子吃,说吃了也没多大用。都给家里的大学生苗子黎夏吃,偏心得明晃晃的。
到侄儿侄女出生,他就让黎夏妈想办法把一整个鱼头剖成三块。因为孙儿、孙女也属于还有希望考大学的。
一开始黎夏可不乐意了,从一整个变成了三分之一。她那会儿就十几岁,被偏爱了多年。一下子成了要让着晚辈的姑姑,身份转变没适应过来。
就有了跟侄儿、侄女争食的黑历史。这会儿想起来都有点好笑。
碗里忽然多了半边鱼头,黎雯夹过来的,“小姑好久没回家了,小姑吃!”
黎夏摸摸她的头,没白给你那么多零花钱啊。
黎远不甘落后,也从汤碗里夹了另外半边过来,“我的头也给小姑吃!”
“是你那份鱼头给我吃,你的头我可不敢吃。”
黎竣忍不住了,“夏夏,你赶紧说啊。你到底给你嫂子开什么条件了?”
黎夏道:“你等我把鱼头吃完。吃鱼得趁热!”
她没说给俩孩子吃,她真想吃。也没说分半个给牟娅。给小姑吃两小的还能乐意,给牟娅他们立即就能闹着要回去。
“别啦,你三言两语说完吧。你吃个鱼头能吃三五分钟。有刺我又不敢催你,你卡住了老汉儿、老娘都得收拾我。”
黎夏这才笑了一下,“听说县城要开始修商品楼房卖了。二嫂很心动,她想让远远去县城读书。我就问她要不要管理县城的面摊。另外给她一份店长的绩效奖励,加工资她大概能拿到两三百。”
第57章
黎夏也是想锻炼一下魏容做管理。毕竟将来的超市也是需要店长的。
陈媛道:“给我两三百一个月,我也肯去的。”
黎竣道:“在哪儿读书不是一样么?关键还是靠自己。肯定是她们娘家人撺掇的。”
黎会计道:“那孟母吃饱了撑的要三迁啊?这个事老二你不准拖后腿。一定得给孩子学习创造最好的条件。你也别说人家娘家人撺掇,魏容从县城嫁来镇上是吃亏了。又因为你,得罪了领导不能升职。人家娘家人对你不满很正常。”
他顿了顿又道:“魏容想把孩子送去县城上学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了,她一直就想。只不过我们觉得送去小远外公外婆家住,怎么说都是寄人篱下。难免有受委屈的时候。尤其供销社揽储的事之后,她娘家也没再提让孩子初中过去读书这茬了。”
上回魏老太太又气又急,心脏病都犯了,住了小半月的院。
黎竣静默了一会儿道:“夏夏,县城商品房多少钱一个平方啊?”
黎阳和陈媛也看过来。他们也有闺女,也关注这个。之前小妹说房子会对外卖,现在果然就有机会了。
黎夏吐出嘴里的鱼刺才道:“听说三百多。”
家里这套老公房几十块一个平方,就是黎夏去年买房也才单价一百一。
牟青的房子是福利房,只花了五十的单价。他们觉得外头卖两百顶天了。
黎夏道:“要卖的是楼房,六层高。而且就在车站附近,比三表哥他们厂在郊外好多了。对口的学校是一中,比郊外的三中好。买房子地段很重要。车站附近,交通便捷、靠近学校、医院、菜市场。”
黎夏妈道:“那你三表哥的房子岂不是卖了就能赚上万?”
“是啊,他进大厂当了那么多年临时工才转正,总得有点图头。你千万别去煽动人家卖啊,以后肯定要涨的。”
这时候煽动人卖房子,要结仇的。哪怕是亲姑将来也得跟你翻脸。
黎夏妈道:“卖了他一家住哪啊?你舅舅、舅娘还一心想着以后去县城养老呢。”
“你要想去县城住,现在就可以。”
“你那租的,而且已经住三个人了。过两年你在县城买楼房呗,也买个带花园、地坝的底楼。到时候我就搬过去住。”黎夏妈道。
黎夏道:“我到时候看情况吧,要先尽着门面。如果你们没有‘宁可跟着讨饭的儿,也不跟着做官的女’这样的旧思想,愿意跟着我,我没问题啊。”
黎会计看两个儿子都气咻咻的,打了个圆场道:“说不定你两个哥哥先买呢。”
黎夏嘻嘻一笑,“我早就有言在先啊,我不会借钱给你们的。到时候都别跟我开口。”
行,买房终于成共识了!趁早至少买一套在那里吧。
黎竣知道这件事多半是不能拦得住的,心头已经在开始盘算了。算魏容一年攒三千,他正工资每月交一百伙食费再有孩子学费就耗光了。
也就外快那份钱能攒着,那过两年也不够啊!
老头、老太倒是有钱。老太太不是听说已经是镇上餐馆的店长了么。光卖豆浆都一月一百多进账,当店长起码翻一番吧。
还有老头每月都有两百退休工资,之前还有积蓄。
就算他们两口子借的嘛。都能借给黎夏买房,怎么就不能借给他买房了?而且老头不是说要为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么。那为了独孙也出份力呗。
陈媛看小叔子看着公婆眼珠转,立即明白了他的想法。
“爸、妈,我和黎阳也想送雯雯去县城读书。她读书还是有些天赋的。”都是爸妈的儿子,凭什么就借给你们?而且,他们两口子如果不想着买房,多半是得给老二两口子凑钱的。
黎夏听了也点头。那倒是,黎雯比黎远学习成绩好不少。毕竟两道扛嘛。
黎竣道:“男孩子一般都后期发力。再说雯雯是我亲侄女,我当二叔的买了房,她当然可以一起过去住。都是姓黎的,不存在寄人篱下的说法。”
陈媛气结,你还真把我们两口子挣的钱都盯上了啊?
黎会计对埋头吃饭的牟娅道:“牟娅,头回来,不要客气。你夹鱼吃啊,这个真的要趁热的。”
黎夏妈直接给夹了一大块鱼腹肉,“来,慢慢吃,仔细剥刺。”
“谢谢姑父、三嬢。”
陈媛和黎竣听了反应过来桌上还有个外人呢,便都没有再说什么不好听的。
不过他们也知道黎夏肯定说得出做得到,不会借钱给他们。一来,她自己还缺钱呢。二来,当初他们出尔反尔。
所以,如果他们都想买房,除了得争取老头、老太的支持。剩下的部分还得去岳家想法借。
三百一个平方,买个小套二也要两万出头啊。
黎夏道:“县城的建行和工商行都成立了房地产信贷部。虽然如今只针对职工福利房,但没准到时候能出台新政策。小平同志88年就说了要搞住房改革的。”
纸厂是不会有福利分房的。厂子小了,负担不了。
所以他们想买房,都只能是商品房。
黎阳道:“你也说了,88年就说了。这都92年了,根本还没传到我们这小地方。”
陈媛试探地道:“夏夏,要是我也给你干,你能也给我个店长当么?县城那么大,我们可以去别处再摆一个车摊啊。”
其实陈媛原本并没有太强烈的送女儿去县城读书的念头。但凭什么他们辛苦挣的钱为别人的房子做贡献啊?
黎夏一向知道大嫂其实粗中有细。不然她也做不出漂漂亮亮的衣服、包不出那么受看的抄手。
这不,为了房子、为了女儿的学业,一下子就聪明起来了。
黎夏点头,“可以的,学校门口应该也好卖。不过二嫂愿意去是因为她在供销社得罪了领导穿小鞋。你不是在车间干得好好的么?”
合着这辈子她也要开餐饮连锁啊?不过她坚决不要像上辈子一样吃苦受累了。
黎阳道:“厂里这个月让人退了一批货。”
哦,怪不得一家子脸色都不大好。
黎夏点头,“行,那就找何木匠再打一个车摊。不过,马上就要热了啊!”
陈媛道:“挣钱都不辛苦,什么才辛苦?谁让咱们没有阿明媳妇那么好命呢。”
得,她夸大嫂夸早了。大嫂又一次把心里话脱口而出了!而且她这一竿子把黎阳、黎竣甚至黎会计都扫到了。
可明哥是将来县城的首富,这首富肯定只能有一个啊。
而且,堂嫂真的命好么?
自家两个哥哥,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是对婚姻忠诚啊。
黎阳的脸胀红,“那要不然我去好了,你留在厂里。”
黎夏对黎雯道:“乖乖,以后说话千万在心头数个一二三。有些话伤人!尤其婆家要是有人小心眼,要记仇的。”
黎雯点头,“嗯。”
黎会计和黎竣也有点讪讪的,他们的媳妇儿也要当店长呢。
黎会计还好,黎夏妈就在餐馆里,不用风吹日晒雨淋的。而且他们也不用挣钱养孩子、买房子了。那纯是黎夏妈几十年都没上过班,稀罕!
陈媛听了黎夏的话缓和了些语气道:“你去卖面,那我去运花啊?”
黎阳没话说了,这个更辛苦。
黎会计道:“老大媳妇,你真的决定要去啊?”
陈媛点头,“爸,我想去。看这架势厂子以后会越来越艰难的。别人没门路,咱们家有夏夏给的路子再不抓住就是傻了。”
黎夏道:“那行,大嫂回头咱们去学校外头踩点。挑一个学校门附近的地方摆摊。我也在那附近租套房。这样你们想让孩子去县城读书,先交一份择校费应该就可以了。买房子可以缓一两年。”
反正不买学区房,还得继续交择校费。就这也能逼着他们买房。
而且,这么算下来,大哥大嫂,二哥二嫂两房的年收入差不多都能到五千以上。那趁现在房价低买房,也不是什么难事儿了。
这比他们上辈子要么去岳家寄人篱下,要么继续蜗居在这个老公房强多了。
黎夏也没想到这趟回来会有这样的发展。看来这也是大势所趋了!毕竟人要求活,而且都想往高处走。
当晚黎会计和黎夏妈商量,“夏夏那里我们已经支持过她买房了。而且她需要的数目,我们那点钱杯水车薪都算不上。以后老大、老二要买房,我们的钱就一分为二的支持他们吧。这么看来,你这个店长还真得当下去!”
黎夏妈笑了笑,“我感觉是夏夏在推着她哥哥、嫂子往前跑的样子。”
“本来就是。不是她停薪留职挣了钱,他们也起不了这样的心思。大城市现在都在搞改革。那些国有大厂都举步维艰,别说我们这种集体小厂了。走在别人前头一步是对的。而且买房、送孩子去县城读书也是好事。”
黎夏妈道:“桂花去县城帮忙,那还得再请两个人打杂才是。我看夏夏那样子,也是不打算自己再上灶台下面了。顶多就是有席面她做一下那啥,行政总厨。”
黎会计道:“县城两个,镇上还得一个,怕是得三个人。”
黎夏这会儿已经坐在自家庭院里翘着二郎腿吃葡萄了。行,再弄一车摊,她的起步资金估计就能凑足了。
“黎夏,你回来了?”小毛走进来。
黎夏点头,“过来吃葡萄——”
“不了,我打个电话。”小毛坐到公用电话那边熟练的拨号。
她以往来给亲爸打电话,眉目都是很放松的。虽然嘴上喊‘爸’喊得亲热,看得出来没怎么走心。
但今天,黎夏忽然就看到小毛脸上的表情凝固了一瞬。
“真的么,恭喜爸爸夙愿得偿!”
然后又说了几句就挂断了。
黎夏没动,因为小毛也坐那儿没动。反正又不至于赖她的电话费,她就继续吃葡萄。
也没问,想说会说的。
小毛坐了一会儿,查看了一下打了多久,然后自己把钱放进黎夏的钱匣子里。
她走过来坐下,“我后妈怀二胎了。说是去照了B超,男胎。”
黎夏微微张开嘴,那小毛这一年多的水磨工夫怕是白下了。
明明今年过年她都去亲爸那边住了几天,还得了八百的红包来着。平时好像也陆陆续续在给她寄东西来。
这得了心心念念的儿子,不在跟前长大的懂事女儿怕是也不值钱了吧。
小毛恨恨地道:“那女人都快四十了,怎么还能再生?”
黎夏道:“超生游击队,现在不抓了吗?”
第58章
小毛道:“抓啊,那么多罚款怎么可能不抓?但是孕妇家里有点能耐的可以跑远点去藏起来啊。生出来总不能塞回去吧!到时候再补交一份社会抚养费就可以了。”
“哦,那你准备怎么办?”
小毛道:“就算家产我分不到一份,欠我的父爱也必须用一份丰厚的嫁妆补足。”
小毛心事重重的走了,黎夏叹口气。幸好她家人口还算简单。
第二天的宴席其实已经不需要黎夏操太多心。表姨虽然不在,但两个嬢嬢都是熟手了。
再加上休班过来帮忙的陈媛和手脚麻利的牟娅,厨房里有条不紊的。
两桌席面而已,黎夏也是业务熟练。
都吃好了,易秘书进来付钱。
“你过去县城么?顺路捎你。”
“我还要去办点事。哦,对了,这个给你。”
黎夏递出两张她刚印好的优惠券。其实就是名片背面印了一大碗面的图案,然后下头有六个刮奖一样的暗纹。
“这是给办宴席的顾客的。每消费一百元以上,送一张。一张可以免费到我名下的面摊吃六碗二两的面。”
易秘书看了看,“行,我看黎总和几位经理要用就拿给他们。”
给公司的,她是不会往自家拿的。她家老头的退休工资高着呢。而且高知,多少是带点清高的。她们家着实不缺这个。他们家只缺鸡爪!有钱没处买多的去。
黎夏便又点了五张给她,“你们公司的支持力度实在是太大了。那六位和你干脆人手一张,就当把以前的补上。”
“行,不吃白不吃。我家老爷子可还在惦记你的可乐鸡翅呢。”
“你们今天就点了一只鸡,前头十天都没宴席了。”供销社的事弄得大家消费欲望都不高。
易秘书道:“这纸厂呢?”
“纸厂的生意......”黎夏摇摇头。
纸厂的席面经常是临时来叫的,一两桌临时也来得及。不过黎夏都没在家,他们就去别处了。
易秘书和其他人先开车回县城了。明哥说要回家去醒酒,让司机把他送回去了。
他还和黎夏道:“你要走的时候打我的移动电话。”
黎夏点头,这是找她有事啊?
送走了这拨客人,餐馆有人收拾。黎夏便带着牟娅去学校了。这会儿也差不多下午上课的时候了。
初中校门口有个看门的大爷,但两个年轻姑娘他都没过问就放进去了。反正不会是危险分子。
牟娅领着黎夏去她班主任徐老师,一个五十开外、瘦小男老师的办公室。
这一堂徐老师是空堂,他看到牟娅疑惑地抬头,“你爸不是说什么都不让你读了么?”
为这事,他还去家访过的。但是没用,牟娅的爸爸现在完全听她后娘的。
他还以为这个学生早就去南方打工了呢。
牟娅道:“徐老师,这是我表姐黎夏。我现在在她的面摊帮忙。”
“那你们来是......”
黎夏笑吟吟道:“徐老师,您好。是这样,听说您这学期开学之后还去过牟娅家动员她父亲。只是他油盐不进,拂了您的好意。”
“那可不是么,态度还恶劣得很。哦,你坐吧。”
黎夏在一旁的空藤椅上坐下,“您别跟他一般见识。我今天来呢,是觉得您说得有道理。都读了两年半了,不读完太可惜了。”
徐老师道:“你要送她来复学?”
“我做不了她的主啊。我要是送她来复学,学费倒是小事。她到了发工资的时候拿不了钱回去,她父亲和继母还不知道会干出什么事来。所以我就想能不能通融一下。让孩子在家自学,毕业考试的时候来考。如果通过了,就给她发毕业证。”
徐老师皱眉,“这都开学一个多月了。她的学籍也不知还好不好恢复?不过她的情况特殊,也难为你一个亲戚这么关心她。这样,你们等着,我去教导主任那里说说。”
上辈子黎夏认识这个徐老师,知道他的人品很是不错,是个真正有师德的人。
所以问过牟娅知道班主任是他之后,心头大为安心。
眼见他起身就要去找教导主任,黎夏道:“徐老师,你等等。这两张是我餐馆的优惠餐券,凭券可以免费吃六碗面。我不是送您的,您的人品我清楚。但是您拿去找人办事,能少费些口舌不是。”
徐老师本来是要推拒的,听完她的话道:“你倒是挺了解我们主任的。”虽然这事能提高学校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的百分点,但那个人习惯了。
他收了起来,“你们等着。”
等他出去了,黎夏道:“等你顺利拿到毕业证,一定要用自己的工资请这位老师吃一顿谢师宴。还有,这回两张券的钱也在你的工资里扣。”
牟娅点头,“好的,黎夏姐。”
十分钟后,徐老师回来了。
“果然好说歹说,不如送礼方便。而且还是两张不招人注意的餐券。”
牟娅给徐老师鞠了一躬,“谢谢老师!”
“你叫我声老师,这就是我该为你做的。难得你遇上这么为你着想的亲戚,老师希望你今后也不要放弃学习。也许有一天你能自己做主了,也经济独立了,可以继续学业。”
“嗯。”
徐老师道:“你三天后再来一趟,我给你找些旧教材拿回去看。如果看书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拿来问我。”
“好的,我知道了。”
两人走出办公楼,黎夏看看曾经很熟悉的校园。她在这里读过三年书,上辈子还住过几年。
她呼出一口气,“走吧。”
就在这个时候,忽然看到角落里的树下有两个人在拉拉扯扯、小声说话。
居然又遇上林和全和方敏了!而且从侧面看方敏的肚子已经有些微出怀,动作大了能看出来。正面倒是遮得还好。
算算日子,来她餐馆要订酒宴的时候应该就已经知道了。
黎夏加快脚步往校门走。
那两人站在树后,没留意到有人过来,还是说话。
“你一个二婚的,我家本来就不同意。你还把钱看这么紧!这是我的工资。”
“我身体不太好,奶水不会足的。孩子到时候吃奶粉不要钱的啊?”
“我只拿了不到一半的工资回去。再说你不是还有一份工资么?”
黎夏挑眉,不到一半,那肯定多于三分之一。啧啧!
她带着牟娅快步走出学校,然后溜达着往大伯家去。
站在门口牟娅忍不住道:“这里好大、好漂亮!”
黎夏点头,确实。这整个宅子设计得跟美式那种平房别墅似的。
听说是堂嫂自己根据看过的国外杂志设计的。在这个年代,相当的超前。
黎夏一进门就和大伯、大伯母打招呼,又道:“我们来坐明哥的顺风车去县城的。不赶时间!”
大伯母点头,“他还没有睡醒。既然你不赶时间,那就在家玩一会儿。”
“这是我表妹牟娅。丫丫,你跟着我喊大伯、大伯母就好。”
牟娅便跟着黎夏喊了。
大伯点点头,“随便坐,别拘束。”
大伯母让保姆去拿水果、糖和点心出来招待她们。完全是招待两个小孩子的架势。
牟娅乖乖坐在沙发上陪着大伯母看电视。这个房子让她感到了震撼。比村里茶老板家还有钱呢!
大伯道:“走,夏夏,陪大伯去浇花。”
“好嘞。”
黎夏脚步轻快的跟着大伯去后花园。这会儿农历三月,后院的花次第开了。
黎夏清清嗓子,捏着兰花指开唱:“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大伯被逗笑了,“哟,没看出来原来你还会唱昆曲啊?”
“就会这一小段。”前面一句其实也会,但这里可没有断井颓垣。
上辈子一起住城中村合租的,有个唱昆曲的姑娘。
大伯笑过道:“似水流年啊,一晃眼就老了。”
“没虚度不就够了。”
大伯道:“怎么样算没虚度呢?”
“大伯要听我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段么?”
这书黎夏看过全文,但她最喜欢的反倒是保尔和冬妮娅的那一段纯纯的少年之恋。也就是会被人斥为小资情调的开篇那一段。
大伯笑着指指她的鼻子,“调皮!”
明哥站在寝房门口挠着头出声,“我说谁在咿咿呀呀的呢。原来是你这丫头啊!”
“明哥,你酒完全醒没有啊?没醒咱们再休息一下,你别把我带沟里去了。”
“你不刚拿了本么。回头你开,我坐副驾驶。”
“好啊、好啊。”
明哥搓搓脸,和他们一起走到大客厅坐下。
保姆调了蜂蜜水过来给他解酒。
又问黎夏,“夏夏和这个妹妹喝不喝?”
黎夏道:“阿姨你给她来一杯,我不喝这个。我要柠檬白糖水。”
“好。”
堂嫂也出来了,坐到黎夏身边和她说话,“我把你侄儿转学的事敲定了。我们放暑假就上去。”
“那敢情好啊!我大哥、二哥为了孩子读书也准备去县城买房子呢。”
黎明道:“你赞助啊?”
“别说赞助,我一个子儿都不会借给他们。”
“那他们拿什么买?”
大伯也看过来,“听说纸厂最近不太景气。”县城的房子怎么也得一万多两万吧。
“哦,我二嫂马上要负责我如今车站那个摊。大嫂那里也要停薪留职了,我要在学校门口再摆一个。我给她们开了基本工资和两个点营收的店长提成。”
黎明撇撇嘴道:“那不还是靠你。”
黎夏道:“不一样啊,她们拿的是劳动报酬,我也得了好处。就算我不得好处,就好像运花的生意一样,他们自强了,遇上供销社出的那档子事就不用麻烦我了。”
“你是不是早就看好那个运花的生意能做大了?”黎明问道。
黎夏点头,“去年夏天大家的意愿不强,因为大家有工资不差那点。但出了供销社的事,厂子如今又不景气。我估着他们今年的规模就能扩大。更不要说以后如果真的改制改到纸厂了,会有很多剩余劳动力的。我将要开的超市,到时候也是准备接收其中踏实肯干的员工。”
大伯点头,“小丫头,看得挺远的。而且能够解决一部分人的再就业,也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