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文 婆文推荐PO18上一章:茶艺长姐反向带娃[六零]
- po文 婆文推荐PO18下一章:沙雕女配放飞爆红 顶流她是一只雕
如今街坊邻居还有人不忿,在冷嘲热讽呢。谁都知道那个时间段是黎夏买房缺钱的时候。
“我要是黎夏,我才不告诉他们怎么挣钱呢!”
黎夏听到了,笑吟吟的走出来,“那他们这会儿没钱,不得找我借?我还能袖手旁观啊?”
说这话的人就没声了。打断骨头连着筋,尤其黎夏现在摆明是挣到钱了。真不管,就该有人说她冷血了。
日历一页页翻过,很快来到1992年2月4日,农历春节。
今年镇上许多人年都过得不好。黎家的年夜饭倒是还好,比往年都丰盛许多。
表姨被她哥哥、侄儿接回去过年了。
如今她每月正工资100块,再加上办宴席额外的劳务费,直追退休工资刚涨到两百的黎会计了。
她现在回娘家也成了香饽饽。
农民要一年挣两千多可着实不容易。就算是有茉莉花,摊到全家老小头上,人均也没有这个数。
政府的官方数字是人均一千多。但这一千多里还有那些茶老板呢。
听说表姨的嫂子在琢磨给小姑子介绍对象。
黎会计道:“那黎夏这里是不是得早做准备,再物色一个帮工啊?”
黎夏妈一脸的好气又好笑,“我前几天回村一趟,好些人对我殷勤备至的。都想来做这个活儿呢!”
一年前桂花离婚回村的时候,黄皮寡瘦的。如今人变得白白胖胖,两眼也有神。还拿着村里人眼底的高工资。
黎夏道:“你对她们又不熟悉。那还是得问问舅舅、舅娘。初二那天回去再说吧。”
正月初二走舅舅的习俗,黎家还保留着。反正黎会计的妹妹嫁得老远,那天不会回来。黎夏妈不用在家等着招待小姑子一家。
黎夏的姑父是军人,曾经参加过上甘岭战役。至今腿里还有取不出来的弹片。老革命了!
不过,职务不是太高。当年抗美援朝他是普通一兵,后来升到营级。
黎夏记得小时候姑父抱着她上街买糖吃。忍不住跟她念叨,“夏夏,你可要好好用功读书啊!”
她一边舔着糖一边不走心的点头。
后来才知道姑父刚因为没读过书,错失了一次提干的机会。
再后来讲干部年轻化,他年纪大了,就更是绝了上升的渠道。
不过,他退休之后和黎夏姑姑也是一起到处旅游。他是伤残军人,车旅费全免。
相当于两个人出远门,只需要出一个人的钱。二老也是山山水水都跑遍了。
而且姑姑的孩子都安排在了部队里,日子过得还是可以的。
以前黎会计一个人养全家,钱不凑手就会打发黎阳去看姑姑。回来的时候肯定是满载而归的。
军用的物资不会少,还有孩子们的学费也都有了。姑父是个厚道人啊!
姑姑比她家老头小不少,差不多是黎会计和黎夏妈照应着长大的。她比黎阳就大几岁,姑侄关系很不错。
不过黎阳下乡那会儿,姑父日子不太好过。具体原因黎夏不大清楚。
黎竣去当过三年兵,可惜吃不得苦头。有人照应也没混多好,三年到了就复员回来了。
不过黎夏猜测他是不想留部队,那样他和魏容就更成不了了。纯粹一恋爱脑!
到黎夏这里,姑姑、姑父问过她要不要去当文艺兵。她可是长得盘正条顺、水灵灵的。
姑姑还说要是发展得好,以后在部队上帮她介绍对象。很多首长都喜欢在文工团挑儿媳妇的。
可惜,黎夏光是长得好,既不能唱也不能跳,没能通过考核。
当普通的女兵,黎会计和黎夏妈又舍不得让她去吃那个苦头。
黎夏从小读书不错,黎会计还指望过她考上大学光耀门楣。当兵的事就那么做罢了。
姑姑、姑父离得远,几年才回来一次。离上回见面好像已经有两三年了。
上次供销社揽储事件后姑父还拿办公室电话打回来问过。得知家里没存多少,如今孩子们也都有出息了很是欣慰。
不过今年家里用钱松活了,黎会计十一月就张罗着让黎夏妈割肉做香肠、腊肉。还是让黎夏绊的调料。做好了抽真空给姑姑、姑父一家寄过去了三十斤。
姑父又打电话来道谢,还让姑姑寄了不少东西过来。
黎夏前两天还在和侄儿、侄女分吃军用罐头呢。
这会儿全家正凑一起看春晚,黎远欢呼一声,“陈佩斯、朱时茂出来了!”
这二位今年的小品是《姐夫与小舅子》。
黎夏笑过之后不期然又想起了彭志杰。他去广东大半年了吧,听说混得相当好。
黎夏看完这个节目就预备回去睡觉了。
陈媛招呼她,“小妹,你一个人还回去做什么?干脆和雯雯一起睡。姑侄俩睡一起还暖和。”
黎夏从小就不习惯和人睡一张床。尤其她以前睡着现在归了黎雯的还是张单人床。那可真没她专门定做的床睡着舒服。
“不了,两个人睡小床,都伸展不开。我回去了,明天再过来。”
明天要去给大伯拜年的。
黎夏回到家洗了个热水澡舒舒服服的准备上床。电话铃声忽然响了起来。
她皱眉,忘扯线了。这会儿她可不想再穿上出门的衣服去敲别人的门叫人接电话。
谁要打电话拜年,别用她这公用电话啊。别人不过年啦?
她决定不接,反正又不是什么急事。
路过电话机的时候她瞥了一眼来电显示。咦,广东那边的区号。
她这个电话既然是安好做公用电话,来电显示、读秒的功能肯定是配了的。每月还另交一份月租费。
她迟疑了一下拿起话筒,“喂?”
“黎夏?”
“是我。你哪位啊?”其实有点揣测,但是好像不太可能啊。
“我是彭志杰,打电话给你拜年。”
黎夏看看电话线,抱起电话机往房间走。这个天气,虽然屋里有火炉,还是窝在被窝里最舒服。
“那我也给你拜年。你怎么知道我号码的?”
“你不是印了名片么,我看到过。”
“哦,这样啊。这是广东的区号,你没回来过年啊?”
“拿人钱财、替人分忧。老板过年也需要人手。我是今年新来的。今年我留守,明年春节能回去。”
黎夏心道:谁问你什么时候能回来了?
第46章
两个人随意的聊了几分钟,彭志杰激动地告诉黎夏,“我前些天有幸看到了小平同志。”
黎夏羡慕得不行,这是时代的伟人啊。
伟人南巡,整个国家改革的步伐会加快。这股风气,快吹到小镇了。
“有事打这个电话就能找到我。”
“哦,好的。”彭志杰给她打这个电话几个意思?
算了,他最快也得明年这时候才能回来。到时候再说吧,反正他也没有挑明。
彭志杰挂断电话,他现在身处广东一处豪华别墅。
这别墅有几条电话线,这一条是给他们住在底楼的几个保镖的。
负责打扫房子的娥姐叩门叫他,“小彭啊,老板发红包了!”
“来了。”彭志杰已经领了年底的一万块绩效红包。这是发给他们留守的人的,听说往年是一人一千二。
出去后,娥姐和他一起上楼,“给爸妈打电话说这么久啊?”快半个小时了。
彭志杰笑笑,没出声。
“还给女朋友打的吧?哎呦,不是我多嘴啊,你长期不回去,小心女朋友跟人跑了。你不如介绍她到老板的公司当白领,这样人就过来了。你这么受老板看重,女朋友的待遇肯定也会不错的。”
大年初一,吃过早饭。黎会计往妹夫办公室拨了个电话,互相拜年。
妹妹家里没安电话,有事都是用办公室这台。今天妹夫也没上班,是特意来办公室的。
两边的人都各说了几句。
姑姑在电话里道:“夏夏,没看出来你这丫头还挺厉害的嘛。看来你姑父说得没错,你没考上大学多半是贪玩去了。”
黎夏摸摸鼻子,“那会儿没长醒。”
姑姑家有一个表姐,大黎夏几个月,还有两个表弟。表姐在文工团,大表弟去年去念军校,小表弟还在念中学。
表姐笑道:“舅舅说你把厂门口钟家的房子买下来了。行啊,那下次我们回来就住得下了。”
“嗯嗯,住得下,随时都可以回来。”
到时候她把三张桌子并一起,多铺点垫褥就是一张双人的大床了。安顿两个表弟不成问题。
表姐同她住。表姨过年不在,那间可以给姑姑、姑父住。
省得像从前一样,一家子住得紧紧巴巴的,三个人睡一床还得有人打地铺。
估着姑姑几年才回来一次,也和住不下有关。尤其是两个小的出生之后。
黎夏这个表姐吧,颇有点干部子弟的优越感,有点娇气。但人还是挺不错的。后来也确实嫁到了比姑父职级高的人家里。
两个表弟也混得很是不错。比起来上辈子就他们家一开始最落魄。
黎会计的性子,落魄了就不爱跟混得好的人家多走动的。
不过这辈子他们三兄妹都还成,应该不会再和亲戚疏远了。
电话打完,黎夏拎着东西跟着老头去大伯家。年年都是他们父女去的。
黎阳和黎竣,用黎夏妈的话说就叫支不出门,一点都不会来事。
黎夏也觉得奇怪,魏容那么精明一人,怎么偏把她二哥看上了?
当初她刚分到供销社,就有领导看中了她做儿媳妇。结果人愣是没干,把领到给得罪了。
不然后来分福利房,可上可下的一批人里怎么就偏她的资格被挤掉了?
而且以她二嫂的会来事,居然一直就是个小售货员升不上去!
不过后来二嫂同姑姑走得挺近的,她娘家生意都做到军区那边去了。
黎夏看着走旁边的黎会计笑,伸手挽住他的胳膊。
她家老子就是个抱着金山都不会去挖的。改变是没法改变了,她这辈子就好好奋斗吧。
黎会计看她一眼,“东西重不重?”
“不重啊,我能颠勺的手拎这点小意思。”
“嗯,那你的餐馆还是别一直开。省得手腕都便粗了!”
黎夏一身红色的羊绒长裙,外搭黑色的呢大衣。脚下再蹬一双黑色的真皮长筒靴。
黎会计身上穿着闺女买的新款羽绒服,脚下一双毛皮鞋。
这世道先敬罗衣再敬人的。尤其今天大伯家,就是个富贵场。
元旦前,黎夏一年停薪留职到期,黎会计主动去给她续了三年。
供销社事件后,他再不提什么国家的、集体的单位才靠谱了。
大伯家里自然热闹得很,明哥生意越做越大,来往的人、有时相求的肯定越来越多。
大伯一开始是执意住在镇上。但是孙子要去大城市读书,没几年他也就跟着搬去了。后来就很少回来。
明哥这几年把左邻右舍的房子都给买下来了,据说是加价买的。然后三间房子打通重新装修。房子大了许多不说,还弄得前庭后院、假山流水的。
黎夏都听人说过几次,说他这就是资本家住的房子。但其实人家也只是想让妈、老汉儿住得舒服些而已。
明哥这一点绝对无可厚非。
今天客人多,大伯家的篱笆门是敞开的。父女俩一道走了进去。
黎会计扫了一眼整齐停放的小汽车,比去年又多了几辆。看来他堂侄儿的生意是越做越好了,不然来拜年的人怎么会增多?
“大伯、大伯母,身体健康、万事顺意!”黎夏拱着戴羊皮手套的双手道。
大伯母道:“瞧你这嘴甜的。你大伯回家可劲儿夸你呢。”
黎家的规矩是参加工作就没有红包拿了。大伯母就抓了一把糖给她,“喏,再甜甜嘴。”
明哥也过来,“二叔来了!夏夏,你今天真是亮眼!说来你没去读大学,实在是可惜。不然你身上可真没有短板了。”
黎夏反应过来,明哥居然对大学有情结啊!难怪对外头那个一直挺稀罕的。
她眼角余光偷瞥了堂嫂一眼,看到她脸上一僵。
“明哥,那是我不去读么?那是没考上。”
“你没全力以赴嘛。不然能考不上吗?”
明哥的那些兄弟今天也都来了,过来‘二叔’、‘夏夏’的叫个不停。
有人小声道:“不就是个卖面的么?整得跟千金大小姐似的。”
今天是来个大伯拜年,黎夏自然不会闹事。她只是往那个方向看了一眼。
哦,堂嫂的表妹,穿得很是洋气!
大伯道:“夏夏,你跟我过来!老二,你也来。”领着他们父女穿过满屋的客人往书房走。
不少人艳羡的看着。这么多人来拜年,可只有这父女俩一来就有这待遇。
大伯没有亲的兄弟姊妹,但他们父子的发展都很好。尤其明哥还有几分青出于蓝的架势。沾亲带故攀上来的自然不少。
反正大家都不是一母同胞嘛。
黎会计感受着这些目光,小声跟黎夏道:“老子多半还是沾你的光。上次供销社事件后,你大伯更看重你了。”
进去坐下,大伯拿出一张全县的地图指着镇子东北的方向,“我得到内部消息,果然有一种说法要把镇子的行政、经济重心往车站那外边移。可能今年就要做初步的规划了。”
黎会计道:“等讨论完,几种意见再统一,至少是明年的事了。”
今天才大年初一,说明年那就真是有些早了。
大伯道:“那当领导的总不能脑袋一拍就做决定吧。还有另一种说法,准备在沿河就是你们那边修滨江路、打造古镇。”
听到这里,黎夏有些遗憾。他们这个镇确实是古镇,大诗人笔下都提到过的。
如果真的能从这个时候好好保护一些残留的老建筑,确实是很不错、很超前的发展理念。
那样他们可以走一条和前世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不过,镇上最古老的一些建筑,XX宫、XX寺,那都是占地近千亩的大建筑。一个文革的时候被破四旧的狂热分子拆除了。一个被改建成了学校,没剩什么老建筑了。
如果把这两个保留下来,没准还真能做成周庄、乌镇那样的旅游文化古镇。那他们可就真的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了。
听她叹气,大伯道:“叹什么气,这不正是按你的预想在发展么?”
黎夏把她的感受说了,这回大伯也沉默了。去年出去旅游,他们就去看了几个保存很好的、在开发旅游的古镇。
当时其实也很感慨,镇上最精华的两个大建筑都没保住。
“夏夏,没想到你一个年轻人也能想到这些。是啊,现在再想发展古镇,有点不伦不类的了。而且为了老百姓日常生活方便,确实是把行政机构和农贸市场这些往外面搬迁合适。”大伯看眼黎会计,“两派确实是要争论许久才能出结果。”
黎会计道:“反正不管怎么样,对夏夏应该都是有好处的。要打造古镇、修滨江路的门面,她那里肯定在其中,要想弄个门面不难。就连我那里也都是要拆迁的。到时候夏夏你拿钱出来按市价购买,两个房子拆迁出来置换的门面都给你。”
黎夏道:“反正我先攒钱,不管是哪种方案都是需要钱来支撑的。”
真这么发展倒是也不错。按市价购买,哥嫂也无话可说。
大伯笑着点头,“对,不打无准备的仗。听说纸厂把年底聚餐都放你的餐馆了?”
当然不是人人有份,至少得是个小干部。所以黎夏那里坐得下。
不过,二位厂长这么照顾她生意,多半是因为供销社事件纸厂聚集起来的工人被劝阻,没有跟着去闹事。他俩受了上头表扬。
团年嘛,吃得可好了。188一桌呢,让黎夏赚了五六百。而且是给的现钱,不用等着开年了再去找财部兑现签单。
黎夏一早跟来点单的徐副厂长说了,小本生意垫不起。九百九十块呢!
本来就是为了答谢她,二位厂长便也同意了。
“是啊,还说以后有招待都上我那儿。”黎夏寻思92上半年纸厂依然红火,便高高兴兴接了下来。
大伯笑,“然后他们就把你的功劳抢了?”
黎夏笑吟吟道:“我又没在政府部门做事,能得实惠就不错了。不过,如果能在镇领导面前挂个号,有利于我今后的生意那自然是极好的。”
大伯点头,“嗯,他们没敢把我也直接抹掉。新的领导班子之前来给我拜年说起这个事,我和他们提了提你。”
不过,也没拆那二位厂长的台。花花轿子人抬人,他也是懂的。
他要是嘴多说破了那两位当时的约束无力,人家对付不了他,却能给他侄女找不痛快。没这个必要!
黎夏眼睛亮了亮,她其实一直担心自己拿着钱也抢不到农贸市场或者附近的门面的。
毕竟茶老板那么多,不差钱。万一谁想弄门面卖茶呢?要是有这个想法的人多了,她可竞争不过。
第47章
但如果在主管经济的镇领导那里挂上了号,事情就会好办得多。
“我还说了你有意开一个上海那样的自选商场。大力主张把重心往外移的罗镇长对这个很感兴趣。毕竟做好了,也能算在他搞经济建设的政绩里。回头门面的事估计他那里会很说得起话。因为农贸市场的工程肯定是经他的笔批出去的。不管政府有没有份,他都说得上话。”
黎夏想了想,“那要弄成政绩工程,一百来个平方领导能满意吗?”
大伯现在也知道他儿子虽然去年最差钱的时间过去了,但今后发展也是要不断拿产业去银行做抵押的。
所以这会儿他也不敢大包大揽说‘让你明哥借给你’的话。万一到时候不凑手呢?
黎会计道:“有多大的肚子,吃多少饭吧。第一步,步子不要迈大了。”
黎夏点头,“嗯。”
说过他们就出去了,大伯也不好冷落别的客人太久。
黎会计一出去,就被沾亲带故的人围住了打听。他工作几十年,也不是真的不会打太极。反正就说大伯关心黎夏的小生意,夸她走在别人前面去了。
于是话题又转到了国家和集体的企业是不是真要打破铁饭碗上头去了。老镇长这么看重黎夏自主创业,看来是真的了。
黎夏不担心她老头子应付不了,溜溜达达的去后院逛了。
到了后院发现大伯家把她的玻璃暖棚放大照搬了一个,里头不少盆栽的鲜花。还有一盆香葱和几盆绿叶菜。
今年冬天,黎夏确实靠这个特色多了一部分生意。算是抵消了一部分供销社事件造成的居民、农民消费欲望降低的影响。
不过12月的利润依然只有1700。好在1月有厂里聚餐的那一单,利润达到了2500。
其实如果超市能一开始就做大些,她还是想做大些的。不然跟个大杂货铺其实也没什么区别。
可是,哪来那么多钱?
她走到假山的池边去,天气冷了,金鱼都不浮上来了。
“夏夏,原来你在这里,我正好问问你。”堂嫂从洗手间那边过来。
“什么?”
“那天爸回来说起,我就找给你做暖棚的师傅也做了一个。可我们这不管是花还是菜,都没你那里种得好。单是因为你那个表姨会侍弄么?”
原来只是问这个。
“我晚上把小火炉备上放里面给升温的。只能晚上啊,白天有人的时候玻璃棚密封着,怕一氧化碳中毒。”
堂嫂点点头,“原来是这样。那我今晚就照这么弄。”
“表姐——”之前说黎夏是‘卖面的’那位也从洗手间那边过来。原来是表姐妹结伴来上洗手间啊。
堂嫂这个表妹叫洛轻盈,非常美好的一个名字。人长得也小乖小乖的,可这个性格实在是不敢恭维。
洛轻盈走过来,“黎夏,你又缠上我表姐了?哄着我姐夫和黎伯伯那么喜欢你还不够?”
堂嫂沉下脸,“轻盈,你说得这是什么话?你今天发癫么?”
黎夏可不是什么会忍气吞声的。她又不求堂嫂什么,犯不着忍让她表妹。尤其这里又没有旁人,不会搅和了场面。
“嫂子,我不知道你这个妹子怎么回事,莫名其妙对我有敌意。之前她还当众说我是‘卖面的’。”
堂嫂看着她亲表妹,“轻盈,道歉!”
要论关系,当然是舅舅家的表妹比黎夏这个夫家隔房的堂妹更亲些。
如果是一年前,堂嫂也不太把黎夏放在眼底。
但是如今,丈夫和公爹都很喜欢她,甚至婆母也对她印象不错。那她可就不敢把黎夏当成普通的亲戚看待了。
而且这件事也确实是表妹没道理。
洛轻盈看看表姐和好整以暇等着她道歉的黎夏,不甘不愿道:“对不起!”
黎夏道:“我不会说没关系。但这一回我就当给堂嫂面子,不跟你计较。嫂子,她要是再莫名其妙来招惹我,我可就不客气了。那我先进去了!”
黎夏踩着靴子走了,洛轻盈道:“表姐——”
“轻盈,你怎么回事?你无缘无故惹人家做什么?”
“我就是看不惯她四处卖乖的样子。上次她不还害你挨姐夫说了么?”
哼,她在公司当财务。结果公司里那几个家伙却开口闭口说黎夏哪哪好。有一回还在背后说如果是黎夏肯定不会把帐做成这样。
她对黎夏早就心怀不忿了。
今天她先来的,众人都说她的穿搭好看。黎夏一来,看她受黎伯伯喜欢,又都跑去夸她了。
至于说黎夏害堂嫂挨说,那是上次旅游的事。
堂哥回来就和堂嫂说,人家夏夏刚挣了钱都能想着送二叔、二婶出去旅游。我在外头忙没想到,你怎么也想不到?
你就会把亲戚塞我公司来吃松活、拿高工资。
堂嫂家确实有几个像洛轻盈一样的亲戚都在黎明的物流公司上班。让她舌头短三寸的是,这几个人都不太得力。
黎明回家说起他堂妹如何、如何能干,也难免对比一下她这个不争气的表妹。因为她们年纪接近,又都是妹妹嘛。
“我们夫妻之间口角几句算得了什么。迁怒黎夏没道理,人家只是孝顺自己的父母。别以为我不知道你的心思,你是不是很中意我这样的生活,所以想嫁你姐夫的兄弟?”
黎明的兄弟可就至于小马最年轻,还没结婚。
估着小马中意黎夏的事在公司那几弟兄之间就不是秘密。言谈中露出来一些,被这丫头听到了。
堂嫂看看四下无人,“你只知道我光鲜亮丽的一面,看到今天来的人都奉承我。看到我可以照应亲戚,花钱如流水。可我过日子也有我的辛苦的。”
洛轻盈脱口道:“我怎么不知道?姐夫他外头有人嘛。”
堂嫂目光一厉,“你听谁说的?”
洛轻盈畏缩了一下,“我在厕所偷听到姐夫的秘书跟人说马哥是被姐夫连累了。黎夏知道姐夫外头有人,就认为他也是这样的人。但是马哥他一向洁身自好的啊。”
堂嫂才不管小马是不是洁身自好呢,那又跟她没关系。
黎明外头有人,她其实是有点揣测的。只是她没想到黎夏会知道,甚至就连眼前这个傻丫头也知道了。
她还是在公司的厕所听人说的。那到底是多少人知道了?
“表、表姐,你脸色好难看。你不要紧吧?”
“你先回去,我缓缓。不,你也别回去,你脸上藏不住事儿。”
出去一刻钟后,堂嫂才回来。脸上看不出什么不对。
大伯母问起她只说肚子有点不舒服。至于洛轻盈被她打发去陪孩子们玩耍去了。
黎夏舒舒服服坐在沙发上喝着银耳羹。她和黎会计待到吃过午饭才离开的,年年初一大伯这里都要摆几桌。
回到家她就换了宽松舒适的衣服,外头套一件旧棉袄。
刚从外头回来的黎远问她,“小姑,你一回家就不穿得美美的了?”
今早分开的时候小家伙还夸了一番来着。
“穿给你看啊?在自己家里当然是怎么舒服、怎么暖和就怎么穿啊。”呢大衣好看,但哪有旧棉袄穿着舒服?
现在的羽绒服样式也难看得很,穿上特臃肿。她出门做客也不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