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禾:“当然可以,你写的很好呀。”
这话说完,狗娃子哇一声哭了出来。
他眼眶瞬间红了,眼泪一颗一颗往下流::“他们都说我是傻子,说我待在田里看青蛙,还不如多割两筐猪草!我娘也说我写的没用,是还浪费纸和笔!呜呜……说我留级,数学考18,连一年级的小孩的比不过。”
他哇哇大哭,把心中的憋屈和苦闷都发泄出来。
宋禾无法安慰他什么,难道说这些人都是“随口说说”的吗?让狗娃子不要在意?
不,对于他这个年龄的小孩来说,这就是大事,非常大的大事。
这么看狗娃子是真的厉害,在这种环境下还能保持创作,将三个故事创作完整。
“那我有空就去县里帮你投稿,回信地址就写我家这儿,到了我先帮你收着,然后再给你好吗?”宋禾又问。
“好!”
狗娃子擦擦眼泪,“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立刻翻开本子,开始按照宋禾的标记修改。
天渐渐暗下,米宝非常有眼力见的把狗娃子带到房间去,早早把人家按在床上睡觉。
而宋禾则带着小妹去俞爷爷那儿。
今晚几个老头又坐在院子里聊天,还泡了一壶茶。
茶叶是宋禾给的,明明很一般的野茶,被几人夸上了天。
老戴慢慢嗦一口茶,蒲扇摇啊摇:“哎,小禾你不晓得,便宜的东西最好吃!”
说完靠在椅背上,舒服地眯起眼睛,把这喝茶一口闷了,喝出喝酒的架势。
宋禾心里醉醉的,心想您这是馋了,馋酒了。
晏明喝茶是真的喝出品茶的架势,他突然向宋禾问道:“听说小禾你原先是李家村幼儿园的,现在县里幼儿园用的教材,是你写的?”
宋禾点点头:“我是等大娃几人来公社上小学那年才来的公社,原先一直在李家村。”
几个老头其实都有对宋禾有点好奇。
一个姑娘带着弟妹千里迢迢到了李家村,紧接着当上村里的幼师,没过几年又当上公社的幼师。
其他普通社员可能看不出来,但是晏明绝对看得出来那教材绝非一般人能写得出来。
他也是最近才看到教材的,如今趁着这个机会,刚好问问宋禾。
宋禾把原先糊弄练主任的理由又说了一遍。
她这个理由扯是扯,可仔细一想也并不是没有可能,而且证人全部没个精光。
晏明听了这只能感叹她这戏剧性的人生。
难怪说人都是在苦难中成长,至亲家人的去世对这几个小孩来说是天大的难,可也促使他们长成现在这样。
几人很好奇宋禾的逃荒过程,宋禾也边摇着扇子边慢慢叙说。
“吃芦苇根?”
陆清淮拧着眉头,好奇询问。
他是这个大家庭里生物链最底环。此刻火盆就摆在他面前,他就坐在小板凳上,兢兢业业的给几个老人烤地瓜。
或许是那炭火的微光映在他脸上,又或许是热气使得他体温升高,反正此刻他脸蛋通红无比。
宋禾对着快要烤好的地瓜咽下口水,然后“嗯”两声,又道:“幸好遇到一片芦苇根,当时整个队伍都快要陷入绝境了,要是再找不到吃的,那就只能吃土。”
她都忘了是谁最先奔向的芦苇丛,反正只记得是一个大婶。那位大婶突然从队伍中跑到芦苇丛里使劲挖,边哭边挖。
众人听了叹口气。
他们着实没想到,这一家子竟然经历过这些事情。
因为宋禾一家实在乐观,三个小孩也很正常。如果不知道内情的,还以为他们是高知家庭养出来的孩子。
晏明专门做教育这一块的工作,他轻易就能看得出来小禾家,包括她自己本人,以后若无意外的话都将了不得。
有心想说以后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来找他,可想想自己此时的处境,实在说不出口。
月亮愈加明亮。
洒满月色的院子中,慢慢飘出一股甜蜜的地瓜香。
宋禾捧着地瓜吃着,面上镇定,但心中美滋滋的。
今天晚上可是个有意义的一个夜晚。
果然,小妹运气的就是好!
要不是有小妹,她怎么会有机会和几位大佬来一场谈心?
一场谈心下来,几个大佬明显对她更加亲近了呢。
一转眼过了一周。
时间慢慢进入7月中旬,宋禾今天又要去县里一趟,不是跟练主任一块去的,而是她自己要去开会。
宋禾怎么都没想到,她竟然到了能去县里开会的级别!
这次开会就是为了大合唱的事,看来县里很重视此事,还专门把所有幼儿园的代表人召去开会。
这次会议主要就是确定了歌曲,以及合唱顺序。
歌曲县里已经定了下来,然后每个人上去抽,抽到什么之后就要唱什么。
宋禾坐在台下,耷拉的精神在此刻突然抖擞。
用抽着来啊,她在这方面的手气十分不错的。
宋禾跟着人群去最前排。
她抽了一张纸,迫不及待打开。看到上面那三个字时,宋禾忍不住无声地发出一个“欧耶”!
竟然是她熟悉的《南泥湾》!
这首歌她会唱,可忘了是什么时候发行的。如今看来,是发行有一段时间了。
有许多人在出了会议室后没忍住发出哀怨,一瞧就是抽到自己不熟悉的歌。
湖前公社的老师姜红凑到宋禾旁边,好奇问:“小禾,你是啥歌?”
宋禾打开纸张:“《南泥湾》,你呢?”
姜红立刻可怜地看了宋禾一眼:“哇,你的这么难。”说着,她也递出自己的纸条:“看,我的是《乌苏里船歌》!”
宋禾:“……”谢谢,但我觉得你的更难。
这歌她记得前边有几句小调来着,特别难的小调。
想到这儿,宋禾也回了她一记可怜眼。
姐妹,你得完了。
于是在姜红懵逼的目光中,宋禾拍拍她的肩膀:“哎,我劝你最好早些开始排练。”
说着,骑上自行车离开。
她都能想象到姜红将要面对什么灾难。
也真是,这种高难度歌曲县里人怎么添进来的?这不是成心捣乱吗?
事情没落在自己身上,宋禾不厚道的笑了笑。
来到大街后,她拐个弯进入邮局,把自己的文章和狗娃子的故事一同寄出去。
因为有了工资,她如今都不怎么写文章寄给报社。
不过也只是相对以前而言。在以前她没有经济来源时,宋禾那是月月都要写,硬逼着自己写,写出来的稿子质量都忽高忽低的。
可如今她只有倾诉欲旺盛时,以及灵感爆发时才会提笔写文。
再加上这种时期,敏感的事情她不敢碰,所以这两年她寄文章的频率又低下不少。
掰起手指算算,宋禾已经有将近半年的时间没有给报社寄过信。
这次还是因为河西公社出了一个“奇特”的红薯的事儿!
“奇特”两字有点水分,因为那是宋禾几年前偷偷种下去的。
她耗费了好几个夜晚,每天到狗都睡着时,忍着恐惧把红薯苗偷梁换柱地插到李家村的田地里头去。
有时到山上采野菜时,也会插几根红薯秧苗在山上。
她不知道山上的被人发现了没有,反正田地里头的是很快就被李队长发现了。
而经过全社社员们好几年的培育,河西公社红薯慢慢有了名气。


第59章 副业创收
省研究院。
一群人站在实验地中, 好几年了,看着这个红薯还是满头雾水。
到底是怎么长出来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异?而且怎么会这么稳定?
一位老人蹲下身,摸了摸地瓜苗:“李家村这阵子还有动静吗?”
旁边助理摇摇头:“那片地后来都没有新品种出现。”
这个品种的地瓜味道是真的行, 关键产量并不低, 而且很适合在沙地中生长。
当初去李家村考察时, 有几株地瓜就是在沙地上发现的。他就想是不是村里的小孩把沙地上的地瓜苗给拔了, 然后趁着大人不注意, 偷偷塞到地里去。
要不然根本不能解释为什么一片普通的地瓜地中, 偏偏出现了十几株变异稳定的地瓜。
那位老人也满是疑惑:“在海边种下的产量出来了, 竟然有近4000斤,比李家村这个出生地还多上不少,这是个很奇怪的现象。”
他们这几年通过不断的实验,发现这个地瓜在疏松的砂壤土、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以及酸碱度适中的环境下产量是最高的, 种出来的质量也是最好的。
按照客观规律来说, 李家村根本长不出遗传这么稳定的地瓜。
怎么样也得经过一代一代的培育吧。
这件事成了研究院的无头公案,他们想了许多可能, 发现到后面都不可能。
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李家村是个风水宝地。
恰好李家村有砂壤土,恰好有几株地瓜长在了李家村的砂壤土里,又恰好被村里人发现, 偷偷埋在了地里。
只有这个理由能解释这个巧合。
这位老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起身站起来,决定道:“资料就这么递上去吧, 估摸以后沿海那几个镇就得种这种地瓜。”
旁边助理点点头。
在资料公布的那一刻,报社也接到了宋禾的来信。
可真巧, 这样就能做一个大版面出来。
于是7月20号这天, 源阳日报包括省报上就发表了这件事。
特殊的地瓜啊……
瞧瞧这后面的形容词, 软糯,产量高,还说是目前全国最甜的品种。
许多人就好奇,最甜,能有多甜呢?
而且啥时候上市,啥时候能买到呢?
报纸上说是河西公社李家村最先出来的,那这会儿平和县能不能买得到?
平和县当然买不到。练主任在交粮食时,十分机智的把这种地瓜给剩了下来,交上去的全部是普通品种的地瓜。
这会儿练主任坐在办公室里,深深为自己这机智的做法感到开心。
妇女主任江主任不晓得从哪里买了几团毛线来,这会儿正坐在办公室内织毛衣。
她啧啧两声夸张道:“我家那小叔子,他不是去市里酒厂上班了吗,昨儿专门找人捎话回来,说是让我婆婆给他带一些地瓜去。你说说,家里人把他供出去,他反倒好几年都不再回来。好不容易给你带个话吧,还是来要东西的。”
练主任靠在椅背上没说话,在做完一定量的工作,休息放松时,她就很爱听江主任讲这些家长里短。
江主任也不在意练主任回不回她,自顾自道:“还好我公婆是跟我大伯子住,省了我和他们之间的多少矛盾。我妯娌昨儿还气得不行来找我呢,说是我公婆装了三麻袋的地瓜。整整三麻袋,都要送给小叔子!”
说到这儿,练主任就忍不住回她:“你家公婆平日干活也很卖力,听说还能赚六七个公分。按道理来说,他们拿这些红薯给你小叔子也不是不可以。”
你要说两个老人说做错事儿,倒也没做错,充其量就是糊涂的紧。
只是这小儿子太混帐了,平日不孝敬老人,开口就是要粮食。老人家疼小儿子疼惯了,也不考虑一下大儿子一家的感受,糊糊涂涂就搬了几袋地瓜去。
江主任听了她这话手上毛衣都放了下来,眉毛一竖道:“道理是这个道理,可这个做法让人看了太心寒。我妯娌平常怎么对公婆的你也晓得,凡是孩子吃的肉蛋他们都有。有次我公婆竟然还让我妯娌别把蛋煮熟喽,留生蛋给他们就好,说是要把生蛋寄给我小叔子吃。”
她说着嫌弃撇撇嘴:“老练你就说说,怎么会有这么糊涂的人!我妯娌可压着火呢,哪天她憋不住了,就得把公婆都送到小叔子家去,到时候有得闹腾。”
练秀安笑笑,家里事就是扯不清。人老了固执,可他们也懂得谁是软柿子。
她慢悠悠站起身,活动活动四肢道:“别气别气,我就给你透个底,有部分地瓜我是想让各个大队长们单独拉到收购站去卖的,年底也能给大伙多分点钱,过个好年。”
江主任一愣,突然嘿嘿笑出声。
地瓜是不金贵,可能换钱的地瓜就金贵了。
这是能卖钱的粮食,哪里还好意思从大儿子家搬到小儿子家?
而且她公婆两人虽然糊涂,可碰到钱这方面上,那是一点儿都不糊涂,精明极了!
即使是心尖肉小儿子,在他们心中恐怕都比不上能养老的钱。
地瓜能卖钱的事儿,很快就在公社以及各个村子中流传起来。
这话一出来,江主任家的公婆也不嚷嚷着要拉三麻袋地瓜去给小儿子了。如果小儿子再三催促,他们就直接让小儿子给钱买。
而所有人呢,对地里头的地瓜伺候得更加精细,想在九月底收获地瓜时能来个大丰收。
为此,这段时间整个河西公社的劳动任务增加不少。
社员们高兴是高兴,可知青却高兴不起来。
每天上工时活多了,时间长了,把他们累得够呛。
林语蓉虽说脚受伤,但是手没事啊。其他活她干不了,但却可以坐在广场上掰黄豆。
一整天掰下来,那手可真叫一个疼!
四个知青在每天下工后累得连饭都不想做,恨不得倒头睡到第二天早上。
这日,林语蓉和楚怡两人向大队长请了假,带着书本去往小学。
小学领导安排她俩先考试,考完后去上了一节五年级的课,又去上一节三年级和一年级的课。
两人准备了许久,为了不下地干活,可是把这次的机会当做救命稻草看待。
她们都是高中毕业的,确实有真材实料,于是上完最后一节课后,两人终于被招收到了公社小学中。
傍晚回来后陈科两人大惊,陈科张口结舌,不禁愕然问:“你们是什么时候准备这事儿的?那你们以后还要下地吗?”
林语蓉两人此刻就身心舒畅,几天积累的疲惫一扫而光。
楚怡兴奋道:“我们上个月底就准备了。应该是不要下地,因为公社其他老师在农忙的时候也没有干活。”
说着,怕陈科他们误会,于是说:“最先是因为我们受伤,所以主任让隔壁的小禾来跟我们说这件事,让我们去试试。那天中午吃完饭你们在房间睡觉,我和语蓉就去了小学问领导,领导说得有高中毕业证才行。”
说实在话,她们俩也是怕闹出什么事来,所以才一直没有跟陈科两人讲。
再加上她们看书都在房间看,去学校也是在宿舍休养的那几天去,陈科他们就真还什么都不晓得。
这会儿,她们心中也有点理亏啊。他们知青是一体的,她俩的做法反而像故意把这个团体分裂了一样。
这话听得陈科两人心头一梗。陈科两人虽然年纪比楚怡两人大,但是都只上到初中,毕业后就在厂中干临时工。
后来听到可以下乡,有些被分配到兵团的还有几十块工资,他们就想干脆下乡搏一搏,没准下山后也能做出一番事业。不会像在厂里当临时工一样,上不上下不下的,随时有被开掉的风险。
但世事难料,谁能想象到下乡后是这个光景?
如今楚怡两人是挣脱出来了,每个月可以领十几块的工资,还不要下地干活,而他俩还得接着上工赚公分。
要说什么愤恨不平倒也没有,规定了硬性条件是高中毕业,即使跟他俩说,他俩也上不了。
只是有些迷茫啊。
两个大男人就这么坐在房间里唉声叹气,相对无言。
孙志平心想着他还是好好种地吧,习惯了就还好。他如今每天也能拿八九个公分了,往后没准还能拿满公分,年底分粮食也不愁。
陈科却不怎么想,他在琢磨着怎么给自己挣一条路出来。
楚怡两人当老师也算是半脱产,那他也得找一份事业,不说多赚钱,只要干活时能轻松一点就好。
队里的计分员啥的都有人干了,这种活只要认字就成,他肯定争不过本地人。
到公社当干事?更不行了,隔壁的宋禾不就是高中毕业的,可见这也有门槛。
陈科仰着头躺床上,心里慢慢盘算。
——
这日风和日丽,宋禾久违的收到了报社来信。
她上回文章中主要写的就是介绍河西公社的红薯。
特别是写了李家村怎么发现它,大队长又怎么慧眼识珠地把它挑出来做种。以及公社当机立断把红薯上交给研究所,最后还有研究所的人来到李家村后,如何废寝忘食的去研究它。
反正该夸的都夸到了,简直是篇立意正确得不能再正确的文章。
同时,文章里也写到这个红薯,哦不对,是蜜薯的口感。把它夸得比糖比蜂蜜都还甜,营养更是好,特别适合老人小孩吃。
这就激起百姓的好奇心。如今许多人家依旧吃不了大白米饭,红薯是他们常吃的东西。如今出了一款比大米饭还好吃的红薯,他们自然会上心。
这篇文章可比广告好使,练主任看了不禁可惜宋禾为啥不等地里这茬红薯出来后再发表。
宋禾不解:“为啥要再等两个月,你这红薯拉去收购站恐怕也是按照普通的红薯价格收的,或许会多上一分两分。”
如今对粮食的价格把控的很严,有时平和县粮食收购站连红薯都不收,人家只收今年指定种下的农作物的。
这也就导致了地瓜虽是粮食,当在乡下并没有那么精细,有些十分大或者手指头小的红薯都烂在地里没人要,给猪吃都不吃。
练秀安哪里是担心一时的价钱,她是想趁着蜜薯机会,把河西公社的名声打出去!
河西公社除了这个蜜薯外,还有许多东西呢。
比方说河西公社的橘子。
练秀安发现整个平和县中,乃至整个源阳市范围内,就他们河西公社的橘子是最甜最好吃。
反正她外出求学时,是没吃过什么橘子比她们河西公社的更好吃。
每到年节时好多厂都要给员工发福利,普通百姓也想买一点水果吃。
所以只要运作得当,她们河西公社的橘子没准真能卖出个好价钱。
如何为社员们创收,这是在她心中盘绕好几年的问题。
练秀安把这事儿跟宋禾讲,宋禾顿时间对她佩服不已。
领导真就得见识长远,这样公社才会富裕。
宋禾察觉到练秀安有想让社员们搞副业的想法后,就忍不住建议:“其实竹编也可以。主任你发现没,咱们河西公社竹林多,社员们也很会编竹子。就像我李家村的姑父,他不但会编小玩意儿,还会编柜子、箱子、盘子,这怎么说也能卖上一些钱吧?”
练秀安听了直直发笑,小禾想法还是太天真。
看到宋禾被她笑得满脸莫名其妙,于是解释道:“你这话说的,不是咱们河西公社有竹林,整个平和县就不缺竹林。这玩意儿送人才有人要,花钱是没人买的。竹编的家具肯定没有木头打来的好,使用寿命不长,谁家爱买?”
宋禾眉毛一皱,想反驳,却又不知如何反驳。咋说呢?好像还真是这个道理。
“那、那卖桃子?我们李家村的桃子就好吃!”
练秀安摇摇头:“桃子不好运输,也不能存放太久,而且没有橘子好种,不适合。”
“那藕?”宋禾思考半天又说道:“藕也行呀,我去县里时看到藕卖得也很贵。”
“那也不成,咱们公社只有大湖村才有片湖,而且还有一部分的湖是在湖前公社内,除了这个地方,其他可没处去种莲藕。”
练秀安心想有这种好事,人家当然是大队干,凭啥要把份额分给全公社的人?
宋禾有些气馁,赚钱好难啊。
养鸡不可能,养猪也不可能,其他农产品也只有一个橘子合适些。
那还有什么是可以的呢?
宋禾烦躁靠在椅背上,突然,眼神望着桌上某处一动不动。
这是——
竹荪啊!
练秀安看她定定地看着自己的竹荪,好笑说:“这是小何给我送来的,说是他上山采药时看到了竹荪,随手采下来烘干。攒一个来月就攒了一两,给我抓来小半两。我给你带点回去,炖个骨头吃着味道好。”
说着,她拿出一半来,用纸包着放在宋禾面前。
宋禾缓过神来,强压激动问:“主任,竹荪是值钱的对吧?”
练秀安点点头,然后像是想到什么似的,也直勾勾的看着宋禾:“你是想种竹荪?”
宋禾十分雀跃:“对啊,竹荪!咱们这里竹林多,竹荪本就长在竹林里的。就连我到山上时都有碰到过一两次竹荪,这说明咱们这儿竹荪不少。那么是不是说,咱们这儿的气温土壤很适合竹荪生长呢?”
在后世,市面上的竹荪大多都是人工竹荪,价值也不算很高。
宋禾因为爱吃竹荪,所以了解过竹荪的人工种植方法。
后续最普遍用到的菌种,得要80年代才会被研究出来。
可在这之前呢,在没有菌种的年代呢?那就还有一种方法,把野生竹荪上的孢子给分离出来,用清水洗干净,制成悬浮液喷洒在竹林里,运气好的话第二年就能长出竹荪。
当然了,这种做法麻烦,而且对竹林的要求很高。竹林中的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甚至不能受到外界的干扰,这才有可能长出竹荪。
这样长出来的竹荪,也能说的上是野生竹荪。
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不能规模化管理。在宋禾印象中,后世的竹荪都是直接种在田畦里的,这样好种植采摘,十分省力。
看见练秀安明显有动心,宋禾又接着道:“具体种植方法我也是不懂的,不过不是还有研究所的人在李家村中吗?要不去问问他们?”
练秀安犹豫:“他们是研究地瓜的。”
宋禾无语:“问问又不要钱,谁说研究地瓜的就不懂得竹荪啦。主任啊,咱要赚钱就得脸皮厚点,这是我家大娃都知道的道理!”
练秀安撑着头沉思半晌,点点头,然后看着宋禾道:“你说的有道理。”
宋禾笑了,只是下一秒,就听到练主任笑呵呵说:
“那,我就把这个重任交在你身上!刚好李家村你熟,你回去帮我问问!要是真的成功,我就记你一大功!”
宋禾笑容当即凝滞,张着嘴巴不知道该说什么。
她憋了又憋,没忍住:“主任,你这话真的好不要……你这是把我当驴使呢!”
练秀安脸色一肃:“胡说!咱们公社里的驴哪有你好使!”
宋禾一口气差点没喘上来。
她这是自己挖坑自己跳?
要不是看在这人是上司的份上,她保准得喷回去!
练秀安笑眯眯的,端起桌上茶水喝一口:“给你开个玩笑嘛!小禾你不是说脸皮厚才能赚大钱,我就觉得你这话很正确。”
好半天,宋禾木着一张脸站起身,把自己跟前的水一口闷了,左看右看。
突然,她将所有竹荪抱在怀里,又将那快见底的麦乳精,以及桌子上的几块糖给捞走,骂骂咧咧出了门。
“哐当!”
门被大力关上,窗户都颤抖了。
可是房间内的练秀安心情颇好。
小禾多好的一个同志啊,提出问题又解决问题,单她一个人就比三个人还强!


第60章 我的母亲
从练主任办公室出来后宋禾脸色立刻多云转晴, 刚刚要是不唬个脸,恐怕不能这么顺利把这些竹荪都拿到手。
相处多年,宋禾知道该怎么最大程度的从练主任手里抠东西。
她愿意帮社员去做一些事儿, 却不代表着她乐意被人使唤去做这些事。
既然推拒不掉, 那就利益最大化。
宋禾看到竹荪的第一眼时就看上了它, 借题发挥都得把它全部拿到手。
嘿嘿, 估计这会儿练主任正志得意满地在那儿笑呢。
想到这, 宋禾又看了看手上的竹荪。
竹荪这玩意儿可难找, 在靠近村落的竹林里找不到, 必须得爬进深山的竹林里才行。
她曾经也不是没去找过,翻了整整一座竹林,花费一个上午的时间,连个竹荪影子都没看到。
后来听公社的老人说, 必须得去深竹林中才可以, 宋禾这才死心。
像小何这种需要去深山中采药的,或许才能采到不少。
不过小何这人不得了, 少有人能从他手上拿到东西,宋禾从前拿钱拿票朝他买竹荪都买不到。最近小何可能有什么事要麻烦练主任,这才拿了一把竹荪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