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文 婆文推荐PO18上一章:换亲姐姐重生了[八零]
- po文 婆文推荐PO18下一章:大清第一太子
临走前,田馨听见工作人员嘟囔:“真有钱,一下子过户两套房子。”
另外一个接:“可不是吗?一看就不是普通家庭,我们家还挤在二十多平的房子呢。”
田馨没吱声,捏紧了手中的房产证。
现如今,无论是那个城市,住房问题都是大问题。
老百姓还是老思想:等国家建房、等单位分房,人多房子少,一排就是七八年。
不少老百姓都是蜗居着的状态,三代人同住一个小单间的也有。
在今年夏天,政府公布一项政策,说是要兴建商品住宅,找了南方几个试点城市,号称以成本价向广大居民销售。
成本价也得花钱呀,愿意买的人寥寥无几,端铁饭碗的,还是把希望寄托在单位分房上面。
田馨在报纸上见过相关报道,明晃晃的黑字写的清楚,住房要走商品化的道路。
商品,自然跟米面粮油一样,根据市场的情况,自掏腰包购买。
谈到这一点,白映元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是大势所趋,现在这种单位分房的情况不会持续太多年,最后还得自己花钱买房子。”
白映元又道:“想在大城市立足,哪朝哪代都不容易,诗魔白居易当年也发出过长安米贵,居大不易的感慨,就说鲁迅先生,也是三十九岁才在北平买房。”
房子是家,是幸福和安全感,有了房,日子才能安逸富足。
田馨很幸运,能够在首都有自己的房子住。
从房产局出来,田馨回了院子,和苏蔚冬商量,有时间把院子好好拾掇一下。
住处多也有烦恼,之前的房租了一年,现在才住了三个多月,搬走太亏了。
其实田馨不太喜欢那边的环境,人多是非也多,环境嘈杂,时常听见吵架拌嘴,之前还有邻居过来挑拨离间,跟她说金秋芳的坏话,目的就是想取代金秋芳做枕头生意。
当然,好人也不少,除了金秋芳,还有几家婶子大姐都很实在,下雪时,顺带着把田馨院前的积雪扫干净,平时热心爱帮忙。
要是没对比还不觉得,这么一比,还是西边这个院子更好,又大有宽敞,坐北朝南,每天的阳光充足,离学校也近,要是下午没课,田馨回来睡都行。
田馨感慨:“那边好不容易收拾干净,这么折腾着,还得花钱。”
苏蔚冬:“这些都是小钱,住的舒服更要紧,我们单位最近要发一些票据,拿回来你看着添置东西。”
先收拾吧,无论住或者不住,这房子都得归置出来,不能带着蜘蛛网和灰尘。
回到租房那,田馨去了隔壁金秋芳家一趟,金秋芳正在屋里踩缝纫机,笑道:“田馨,你找到舅舅了,我还没恭喜你呢。”
都在附近住着,有点什么风声都知道,胡同里传遍了,大学生田馨,是那家四合院男人的外甥女。
四合院男人,是胡同人对白映元的称呼。
那家四合院常年上着锁,从门口路过的,总会忍不住透过门缝往里张望,好大一个院子啊,羡慕的、拈酸的、说什么的都有。
白映元不常回来,这些闲话也伤不到他。
有人去了房管所投诉,说凭什么我们挤在大杂院,十几口人用一个搭建出来的厨房,那一家能独占一座四合院。
房管所的人好心相劝,说人家是祖产,有房产证明的,别说是一处院子,就是有三五套,也和别人没有关系。
金秋芳提醒田馨:“胡同里没有私隐事,那家人是你舅舅,大家都知道,正常的羡慕,那些歪心思的,没准怎么讲说,你有点心理准备,别搭理。”
田馨嗯了一声,人得藏点拙,故意冒尖的事她不干。
四合院虽然转到了田馨名下,田馨嘱咐苏蔚冬和白映元,这事谁也别提,先瞒着。
光是认亲就让别人红了眼,羡慕田馨攀上了好亲戚,要是知道她继承一座四合院,更得说闲话了。
住房条件紧张,也不是田馨闹的,这和她没关系。
田馨和苏蔚冬在这租房,目的就是等舅舅。
现在认了亲,租房的目的达到了,在这住着一堆闹腾事,听金秋芳一提,她更想搬了。
当时苏蔚冬交了一年的房租,就是九十块钱。
按月算,七块五还不觉得贵,一年的租金拢到一起,田馨心疼够呛。
九十块钱,是四件面包服的利润。
钱都交了,这房也不能闲置着,田馨没脸找金秋芳退房,当时白纸黑字签的合同,定下的就是一年,手印盖了,钱也给了,现在反悔不厚道,除非是能转租出去……
田馨叹口气,好几十块钱呢,也不能打水漂。
“秋芳姐,我舅舅借给我们一处房子,就在我学校附近,上课更方便,我和我爱人打算搬过去住,真是不好意思,我想问问,要是这房能转给别人,剩下的房租能退吗?”
田馨又补充一句:“要是转不出去,咱们还是按一年的合同走。”
关于房产的事,除了家里人,任何人也不能透露,都知道白映元条件好,找到了亲外甥女,借一处房子给小两口住也是人之常情,没人会怀疑。
金秋芳一愣,随机痛快道:“成,要是能转出去,我退你钱。”
随后,金秋芳又说:“你也知道,这家院子,不是我家的房,是亲戚的,我们就是给看房子,老爷子立了遗嘱,说是房子留给亲外甥,老爷子的小妹妹远嫁去了外地,多少年没有音讯,这外甥,连个影都没见到,没办法,我们就先给守着,顺便也有宽敞地方住,不怕你笑话,我们家的房子小,在宣武那边,就是一间小破间,真是住够了,老爷子临终前,让我们搬了过来,说他外甥没来找,我们就住着,你交的房租,我都得攒着,到时候一起给人家。”
这么看,金秋芳倒是个实诚人,多年来不见传说中的外甥,有遗嘱又如何,换成别人也得生出其他心思,这房子占着占着,就不想归还了,更别提还留着房租。
金秋芳又说:“我们家跟老爷子是远亲,论辈分,是我姑表叔祖父,关系远了,但答应人家了,也能好好守着,现在住着半个院子,也不亏。”
金秋芳一边和田馨说话,一边踩着缝纫机,两不耽误:“田馨哪,枕头你别担心,到时候我给你送过去也行。”
离得不算太远,田馨说:“我让蔚冬过来取也行,时不时还得来。”
有这枕头买卖,金秋芳每个月有钞票拿,连丈夫都高看她一眼,日子越来越红火。
田馨岁数不大,是个有想法的,脑子活,平时不显露,但她知道,田馨有钱有门路,不然也支不起这个枕头生意。
跟着田馨干,金秋芳省心又踏实。
金秋芳是本地人,比田馨吃得开,田馨问:“秋芳姐,我想买布料,你知道首都有什么厂子吗?”
首都厂子多,什么服装厂、纺织厂、丝绸厂都有,还不止一家,有向国外出口的,也有做国内市场的,这方面,金秋芳不太懂,就笼统知道个大概。
田馨问的是纺织厂,纺织厂产布料,金秋芳说:“纺织厂有好几家呢,什么纺织一厂二厂的,市里远郊都有!”
金秋芳记起来:“我爱人他家亲戚,家里是密云的,那边还有个第一棉纺厂呢,开了十几年了,他侄子中专毕业,前两年就去了厂里上班,在密云也是铁饭碗,挺好的待遇,现在的人啊,都愿意进厂子,当工人吃香!”
密云太远了,田馨首先排除到,离着市区六十多公里呢。
她做枕头,对布料的要求很低,过不了审的残次布料也行,什么染色不均、抽丝,这些都不重要,做个枕芯,外面最起码还有一层枕巾呢,没人仔细看,成本越低越好。
田馨打算去三环外的纺织厂碰碰运气。
第一百一十九章 国棉厂的生意……
首都的纺织厂田馨打听着, 天坛那有一家,八里庄也有,另外海淀还有两家, 这是打听到的,其余胡同婶子不清楚的,肯定还有。
这会儿信息也不发达,遇事只能靠打听, 没有地方能查。
国棉厂在通惠河,五十年代建成的, 是国营工厂, 后来陆续也出现了国棉二厂、三厂。
国棉厂生产纱线, 也有生产工业面料的车间,纺织品种类繁多。
国棉厂效益好,前些年有句话叫机器一响, 黄金万两,工人们穿梭于车间,忙碌又充实,每年产量都很高。
田馨在工厂门口就被拦了下来。
田馨早有准备,拿出兜里揣着的香烟。
香烟田馨咬牙买了贵的,是牡丹牌的, 一般高级干部才抽的上,一盒要六毛钱。
两根烟寄了过去,门口的门卫懒洋洋说:“厂里是重要的地方,不能进,你说的什么瑕疵的布料,咱们看门的也做不了主啊?别说我,就是车间主任也不敢拍板。”
田馨知道不容易, 问道:“咱们厂里瑕疵的布料,都去哪了?”
这一点门卫知道:“要么优先卖给厂里员工,要么就找厂外下游的合作方低价出售,说起来,往外卖价格是真低,左不过是残次品,不卖就得销毁咯。”
“其他工厂也是这么个举措吗?”
牡丹牌的香烟真带劲,门卫大哥吐吐烟圈:“二厂三厂都一样,我敢打包票,其他厂里也差不多,不过我听说,这残次布料不容易卖,都是有瑕疵的,比商店里便宜点也不顶用,反正厂里的条件好的员工不爱要,毕竟布票比前些年宽松。”
看着牡丹烟,这妮子挺实诚,门卫大哥想说点心里话:“现在是自由经济,别看我岁数大,我也懂这个,倒腾做生意的不少,也挺多人打国棉厂的主意,别说是你,就算是做生意打响名气的,都被打发回去,国棉厂是啥地方?国营重点厂子,每年效益不错,用不着跟外面合作,也没几个钱,你要是真有心思,别在城里溜达,去外面转悠转悠,什么通县啊,怀柔密云的,那些都是小厂,求生存,容易合作的多,大爷劝你一句,国棉厂下属的这几个分厂,也趁早死心。”
田馨这次过来,就是打探消息,没抱着进去的态度。
门卫大哥说的也有道理。
田馨叹口气,之前嫌密云远,说不准还得往那边跑。
北方和南方不一样,改开的政策自深圳开始,那边的商业经过这一年多的发展,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工厂也在寻求自变和新的出路,市场更活跃。
林原倒是能进布料,大老远得坐火车,太麻烦了,还不如就近找纺织厂寻供应。
田馨想的远,最好是能搭上关系,明年有个布料的抢购潮,家家户户囤布,田馨要是能弄到一批,明年指定能好卖。
田馨也没想卖高价,囤货居奇不是她的作风,就按照市场价去卖,打着信息差,也能赚上一笔。
天渐渐暗了下来,忙碌的周末结束,明天要上学。
纺织厂这事,只能暂时搁置下来。
牡丹牌香烟还剩下六根,苏蔚冬不吸烟,田馨拿回家,以后说不定还能用得上。
田馨晚上回的宿舍,宿舍灯亮着,没人说话,都在抓紧复习。
孔令西放下书本,问田馨这两天干什么了,田馨说,见舅舅,做生意。
孔令西羡慕:“平时好好听讲,到了期末不发愁,真好。”
“下学期,你也好好学。”
受到大家感染,田馨也拿起了书本。
大学和高中完全不同,没有那种紧张压迫的心情,回想去高中那半年,恍如隔梦。
期末考试伴是伴随着一场雨夹雪到来的,冬天下雪不稀奇,稀奇的是这场雪里还夹着雨。
同学们撑着伞,到了教室完成期末的各科考试。
期末的成绩要开学才能公布,考完后,所有人都觉得轻松自在。
反正不知道成绩,能好好过个寒假。
考完试,宿舍几个人约着去买烤鸭,问田馨去不去,田馨摇摇头:“我过些天才走,不着急呢。”
从宿舍离开前,田馨带上了英语书还有录音机,放假也不能放松,英语这类语言学科,要一直练习才行。
田馨想起了陈奶奶,陈奶奶的发音非常准确流利,田馨觉得,陈奶奶的口语比他们的英语老师还要地道,这次回去,有机会得向陈奶奶再请教一下。
苏蔚冬放假还早着呢,田馨也先不着急走,抽时间去一趟密云和怀柔,田馨叹气。
田馨去了金秋芳那,问了她侄子的情况,现在办事没人脉寸步难行,哪怕是一个普通的工人在中间牵线,也比田馨单枪匹马去要强。
金秋芳爽快的答应了,田馨拿到布料,枕头生意才能越来越好,她也跟着赚钱。
没多久,金秋芳找到田馨,给了她一张纸条,上面是工厂的地址,还有侄子的住址,让田馨过去就找他。
田馨道了谢,给金秋芳带了一斤稻香村糕点。
田馨大学放假,白映元也开始休息,夫妻俩邀请田馨和苏蔚冬去家里吃饭。
白映元住在京大里,不是家属楼,是里面的平房,走过去一溜小平房,他分到了三大间,环境看起来一般,但仔细想想,这可是首都的最高学府,能住在校园里,本身就是一种殊荣。
房间里的装修也很简朴,是当下比较时兴的普通家具,和四合院相比,面积不够大,一家三口也足够住,住在这里去上课很方便。
平时周末,白映元会带着一家人回去住鼓楼那边的宅子,到了周日再回来。
白映元除了工资,每个月的补贴也不少,他本来也是不差钱的人,花钱阔绰不爱算计,吃穿在同事当中算是讲究的。
白映元喜欢穿着一身中山装,金溪月说:“家里光你舅舅的中山装,就有十来身,都是在城里裁缝铺里定做的。”
外甥女来,白映元拿出来龙井茶。
“今天是你过来,换成别人,这茶我也舍不得。”
“馨馨,你打算哪天走?”
“还没想好呢,先待几天再说吧,省城我还有个饭馆,半年没回去,我想早点回去看看。”
田馨开饭馆的事,白映元这几天知道了,还特地找来当期的报纸收藏着,不止一回跟金溪月念叨,说田馨真有出息,是时代的先锋,竟然能开个饭馆出来。
金溪月端上来几样水果,笑道:“你表哥在部队,过年都不一定能回家,明年有探亲假,等他回来你们见见,你小时候,他最爱逗你玩了。”
白映元和金溪月的儿子叫白承志,比田馨大三岁,按照金溪月的说法,田馨幼时在首都那几年,经常和表哥一起玩,田馨小记不住,当时白承志可是六岁了,对田馨还有印象。
金溪月说:“馨馨,找到你的第二天,我就给你表哥发了电报,他也时常念叨馨馨妹妹,家里亲戚少,同龄的玩伴也少,你当时被你爸带走,承志哭了好几次鼻子,说想跟馨馨妹妹玩。”
这些事,田馨完全记不起来,明明在首都生活过三年,因为年幼,这三年的记忆一片空白。
幼时的自己,一定很开心吧,被所有人宠爱着,田馨怅然的想,要是她妈还活着,田馨一定会很幸福。
金溪月好奇,问了一句:“馨馨哪,你跟你爸还有联系吗?他现在咋样了?”
这话白映元不乐意听:“提那个白眼狼干什么?扫兴。”
金溪月讪讪的:“我就是随口问问,你看你这脾气。”
田馨道:“因为一些事,我跟田家人断绝了关系,后来也没去过他们家,不过我高考之后听了一些消息,田铁军的工作没了,听说一家人要回老家去,也不知道走没走。”
金溪月冷哼一声:“当年他进首都的厂子,还进了最好的车间,全是因为咱们家的关系,不然他能进厂半年就当小组长?还不是因为车间的主任跟你姥爷是老战友。”
田铁军的厂子……
田馨如果记得没错的话,是首都的纺织厂吧,田铁军是1962年调到了省城的针织一厂。
金溪月无心的一句话,田馨上了心:“舅妈,咱们家有工厂这方面的关系吗?我有点事需要帮忙。”
白映元诧异的抬头:“啥事?别吞吞吐吐的,都是自家人。”
田馨说,她想买布料,残次品也行,做枕头生意。
白映元摇摇头:“蔚冬工作稳定,不愁吃花,你就踏实上学,折腾这干什么。”
虽说现在经济政策宽容,但在白映元的老思想里,始终觉得士农工商,做生意不算体面。
以前田馨在省城开私人饭馆就算了,如今考上大学,就应该以学业为重,大学、研究生,以后找个体面的好工作,家里钱银上不缺。
再者,还有他这个舅舅给兜底呢。
金溪月打圆场:“你啊,就是课上的多了,在家也想教育人,田馨大了,有自己的主意,依我看,做点买卖没啥不好的,现在不是宣传万元户吗?还有什么瓜子大王,这些都是靠做生意赚的钱,如今这个社会,钱是香的,谁都不嫌钱多。”
白映元:“这是我亲外甥女,说什么都不隔心,馨馨,舅舅只是觉得,你不用这么辛苦,要是你坚持愿意干,我们也支持你。”
白家几代都待在首都,人脉广。
田馨的要求也简单,要是能跟哪个纺织厂搭个线,卖她一点布料就行,按照市场价。
金溪月想起来:“还记得老关吗?在国棉三厂,是副厂长,主抓生产的。”
这么一提,白映元也想了起来:“记得,去年他儿子高考,还向我打听京大的情况来着,田馨的布料啊,容易解决,找老关去。”
田馨犹豫道:“舅舅,前些天我跑过一趟国棉厂,不过是一厂,连门口都没进去。”
“嗨。”金溪月说:“他们国棉厂的情况多少我也了解,我同事的媳妇,就是国棉二厂的职工,那些残次布料,还优先卖给厂里的职工呢,剩下的也是往外卖给其他厂子,卖谁不是卖,田馨你放心吧,指定行。”
田馨倒没怀疑舅舅舅妈的能力,只是感慨,有熟人好办事。
回去的路上,田馨一边夸赞金溪月的饭菜好吃,另一边感叹:“我愁了这些天的布料,舅舅他们几句话就能解决,密云怀柔也不用去了。”
苏蔚冬觉得很正常:“都是合乎规矩的,像舅妈说的,卖谁都是卖,再者说,国营工厂也得求变,现在形势变化快,一味的守旧也不成。”
田馨放了寒假,每天都清闲,白映元那头,跟关厂长打好了招呼,告诉田馨周四去一趟国棉一厂,关厂长周四在国棉一厂开会,能腾出时间见见她。
白映元还是那套话:“老关你也见过,当时你过满月,还抱过你。”
白映元夫妻一提谁认识或者抱过田馨,她就发窘,在首都的这三年,她这是见过多少人?
关副厂长叫关少宇,跟白家人认识很多年,算是故交。
再次站在国棉一厂的门口,田馨捏捏兜里的烟,一如上回,给了门卫大哥两支。
门卫大哥记性好,还记得田馨,不耐烦的劝:“这丫头,我说话咋没听进去?这是国营工厂,你进不去!快回家吧,想买布料去别的地方。”
人不能放进去,牡丹牌的香烟照旧得收,这烟平日可舍不得自己买。
田馨没吱声。
大门口站着人影响不好,门卫大哥走过来,招招手:“这位女同志,快走吧,别让我为难,今天这大门,你进不去!”
说话间,旁边徘徊的一位年轻人走过来,穿着工人服,打量了一下田馨:“你好,你是田馨同志吗?”
田馨点点头。
对方和蔼的笑了:“田馨同志,关厂长让我过来接你,跟我进去吧。”
旁边的门卫目瞪口呆,这就进去了?
还是关副厂长亲自派人来迎接,这么大的派头,这丫到底是什么来路?
警卫开始后悔,刚才态度要是温和点就好了。
第一百二十章 买布料
带田馨进厂的是国棉厂的职工:“田馨同志, 关厂长在开会,大概得等十几分钟,我带你去休息室。”
田馨被带到了办公楼, 没多久,关厂长就赶了过来。
年纪看起来比白映元要大一些,身材魁梧,鬓角的头发微微发白, 有神的眼睛闪着精光。
关厂长盯着田馨:“你就是馨馨啊?前几天听你舅舅提起,说找到了你, 我都没信, 你满月的时候, 我还抱过呢。”
田馨发窘,满月的事她哪记得。
关厂长在国棉三厂,平时经常出差, 这次来一厂开会,下午还得赶火车,抽出时间来见见田馨。
“你舅舅说,你想买布料?”
田馨说了自己的想法:“残次品也行,听说国棉厂有批残次布料要卖。”
“确实有,有时候供应给职工, 有时候卖去别处,这不是难事,早晚得卖,这样吧,你跟三厂的车间主任联系,最近就有一批布料要卖。”
关厂长又跟田馨叙叙旧,看看时间, 他得去赶火车。
从国棉一厂出来,门口的警卫员变的毕恭毕敬。
“田馨同志,你跟关厂长认识啊。”
田馨想了想,算认识吧,就点了个头。
警卫员搓搓手:“之前我也是职责所在,得拦着你,别往心里去啊。”
田馨这才反应过来,人家是来巴结她呢。
田馨笑道:“国棉厂外人不能随意进出,您拦着我是对的,是坚守岗位,我没生气。”
既然关厂长让自己去找车间主任,避免夜长梦多,田馨直接奔去了国棉三厂。
三厂和一厂离得不远,骑着自行车十分钟的路程。
车间主任得知田馨的来意,带着她去看了残次的布料。
“关厂长上午打了招呼,说你的要求,尽量满足。”
这批布料问题其实不大,染色不太均匀,要是做服装影响大,但田馨就是做枕头,不挑图案。
棉布料的价格,按照二十块钱一匹算,田馨估算一下,这次她打算要二十匹,那就是四百,这对她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车间主任痛快点头:“这批残次布料已经在员工内部售卖了一轮,还剩下不少,你自己看着挑,都是一个价格。”
国棉厂要求高,各项指标卡的严格,稍微不合规定,都得当残次品卖。
田馨从里面挑到几匹品相很不错的:“这些也是一个价格?”
“都一样。”
田馨琢磨,这两匹布料很好,留着自己做衣服也行,好好裁剪一下。
田馨自己过来的,布料加在一起挺沉的。
车间主任姓苗,苗主任说:“厂里有板车,能借给你。”
田馨摇摇头:“我先拿走几匹,剩下的明天过来取。”
国棉三厂距离家里有点远,板车得推好久,明天喊苏蔚冬一起过来。
“成,我都给你留着,你挑完,剩下的就都卖给下游的厂子了。”
田馨塞给苗主任两包中华烟:“苗主任,真是麻烦你了。”
苗主任开始没收:“这都是分内的活,不用客气。”
田馨非得给,最后苗主任只能装到兜里:“这孩子,太客气了。”
田馨把几匹布料捆在自行车后座,一口气骑回家。
这还是在首都的厂子呢,要真去了密云怀柔,怎么把货拉回来都成问题。
之前因为路程的问题,林原给她带的布料不多,这回有了门路,田馨一口气可没少买。
田馨手里有钱,饭馆有分成、面包服赚了一笔,再者还有苏蔚冬的工资。
都是熟人,田馨直接付了全款,第二天让苏蔚冬把布料都拉到了小院。
过户给田馨的小院子非常好,住家不多,周围清净,也没那些爱打探事的邻居。
这要是换成租房那,苏蔚冬和田馨拉这么一车布料回去,就成了谈资。
小院子渐渐收拾出了模样,布料放在这儿,田馨也不放心,就凑合先住着,反正有间卧室收拾出来,能住人。
苏蔚冬把家里的东西慢慢往这边搬。
之前金溪月偶尔来打扫,除了浮灰,四处都是规整利索的。
看着院里的菜地,田馨发愁种什么,对于种菜,她一窍不通。
冬天天气冷,等明年开春以后,这片菜地好好利用,尤其是夏天,守着菜园子,吃菜不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