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田馨结婚了,想到此,田静也不再计较,和尤建平淡淡处着,考不上大学,毕业后结婚也行,找个好婆家也很重要。
想到此,田静心绪纾解不少,田馨嫁的就不好,苏家条件一般,家里三个孩子,两个小的都在上学拖后腿,田馨一百多块钱,指定都添补在婆家了,现在田馨连食堂都吃不起,算是啥好日子?真是可怜。
田静朝着田馨翻白眼,自己以后,可比田馨强得多哩。
田静一想,尤建平身上好处也不少,夫妻间就是那么回事,没几对恩爱的,平平淡淡过日子,条件好比啥都强。
田静从小娇生惯养,父母从没在钞票上缺过她,吃穿在同龄人里都是拔尖的,嫁人,她也要嫁给最好的。


第四十六章 取名儿
田馨中午回家吃饭, 才发现离学校近的妙处。
高三每天午休时间是一个半小时,住宿生吃完食堂回宿舍,像田馨这种走读生直接回教室, 在桌子上趴会,等下午上课。
课桌硬,趴着睡觉脖子难受,但教室环境有限, 除了趴桌子也没有更好的办法,田馨经常下午揉搓颈肩。
以后田馨中午回家, 还能舒服的躺在床上睡个午觉, 一点半上课, 一点二十从家走都不晚!
昨天当月的供应下来,苏蔚冬跟着赵桂芬排队去领。田馨和苏蔚冬每月的供应不少,足够夫妻俩吃。
田馨打算把米面给赵桂芬搬去一些, 苏蔚冬供应标准高,按照田馨他们的饭量,每月还有剩余,苏家弟弟妹妹还在长身体,主食得够吃才行。
田馨交给赵桂芬的钱,赵桂芬还给了田馨, 说苏蔚冬回家,小两口出去过日子费钱,这钱她不能拿。
说这话时,苏蔚冬也在,当即他的脸色就沉了下来,透着委屈,等赵桂芬走, 苏蔚冬问她:“当时你是不是就存了心思,铁定要和我离?”
田馨哪敢承认?
苏蔚冬小器的要命,如果知道田馨早就打定主意和他离婚,且得和她怄气呢。
田馨软声软语哄他,说自己怕乱花钱才交给婆婆存。
苏蔚冬其实没信,田馨的小心思他都懂,可媳妇放低身段哄,他什么气都消了,眼前的日子才最要紧。
这笔钱,苏蔚冬说让田馨看着支配,田馨也没矫情,现在她和苏蔚冬一条心,钞票不分你我。
做生意需要钱,田馨留出来五十应急,剩下的钱留着购买食材用。
苏蔚冬每个月有工资,日常开销不大,算起来工资花不完,还能有结余。
现在上学学费不贵,可赵桂芬养着两个学生,日子也捉襟见肘,之前苏蔚冬每个月贴补二十,现在分开住,这钱赵桂芬说什么也不要。
赵桂芬说他俩还年轻,得计划攒点钱,以后田馨上大学、生孩子都需要钱。
生孩子都是后话,田馨还得念几年大学,短期内也不考虑要孩子,这一点夫妻俩早就达成共识。
赵桂芬不收钱,田馨琢磨着,再从其他地方贴补。
中午田馨吃的简单,家里有从供销社买来的鸡蛋挂面,挂面难抢,新进一批挂面的消息还是郑小梅透露的,田馨这才抢到三子儿挂面。
挂面里卧个荷包蛋,再放几片白菜叶,这午饭可比第二食堂的可口多了。
挂面田馨给赵桂芬拿了一些,弟弟妹妹早上上学着急,煮点挂面汤省事。
富强粉压制成的挂面细细长长,和自己手擀面味道还不同,筋道里带着柔软。
田馨的面条刚煮熟,听见有人敲门。
开门,是一位陌生的年轻女同志,胳膊上挎着篮子。
对方笑道:“同志你好,我叫程素云,在文化局上班,是你们隔壁的邻居。”
原来是邻居啊,田馨笑道:“您好,进来坐吧。”
对方婉拒了:“我就不进去了,前几天就听见动静,知道搬了新邻居,祝贺你们乔居,这是老家的一点水果,一点小心意。”
田馨没准备,也没合适的回礼,程素云递过来水果,说赶时间上班,匆匆走了。
田馨打开篮子,是一篮子红澄澄的苹果。
苹果一看就是自家后院苹果树上的,晚上苏蔚冬回来,田馨问他:“隔壁那家女同志送来一篮子水果,我看挺和善的,你认识吗?”
苏蔚冬道:“文化局的吧?我也不太熟,都是邻居,以后还得多走动,赶明咱们回个礼。”
田馨也这么想,想来想去,田馨打算送隔壁一罐蜂蜜、几斤蘑菇。
这两样家里就有,也不用特地去买,再者说,像文化局这样的单位,日常供应不缺,供销社有的人家买得到,蜂蜜和蘑菇,不在计划供应内,也算比较稀罕,送人合适。
隔壁的篮子还在,田馨把蘑菇和蜂蜜放在篮子里,敲开了302的门。
开门的是个小孩,约莫四五岁的样子。
“姐姐好,有事吗?”
小孩子奶声奶气的,听的人心都化了,田馨摸摸她的头:“你家大人在家吗?”
小孩往回跑,嘴里念叨着:“妈妈,姐姐找你,长得特别好看的姐姐!”
程素云在厨房做饭,手里还挂着面团:“哎呦,田馨同志,欢迎欢迎。”
田馨也没进屋,把篮子递过去,笑道:“程同志,谢谢你的苹果,特别好吃特别甜,我家里也没什么,还有点蜂蜜和山蘑,不值几个钱,你别嫌弃。”
程素云道:“咋会嫌弃呢,都是好东西,平时买不到,这山蘑怎么吃?”
田馨耐心道:“煮面条、炒着吃都行。”
两个人简单聊几句,逐渐热络,称呼从田馨同志、程同志,变成了田馨、素云姐。
程素云说:“隔壁空了大半年,一直没人搬进来,说实话我这心里一直不安,隔壁住着,生怕搬进来一家不好相处的,你们住进来,我算是放了心,你跟你爱人一看就是有文化有素养。”
谁都爱听奉承话,田馨笑道:“我们刚搬来,附近也不熟,以后少不了得麻烦你跟大哥。”
“都是邻居,有需要帮忙的就开口。”
程素云夫妻俩有一个闺女,就是田馨见到的这个小孩,叫妞妞,今年四岁。
两个人都是文化局的职工,去年分房分到这儿。
隔壁邻居是同龄人,田馨也踏实不少,看着程素云也是好相处。
过了两天,程素云过来找田馨,说蜂蜜给同事尝过,冲水好喝,拜托她过来问哪里能买得到。
田馨想想,程素云跟自己住隔壁,认识时间也不算长,还是谨慎为好。
田馨没说实话:“我托亲戚买的,如果你同事要,我可以问问。”
田馨这话也不算撒谎,蜂蜜是从乡下买的,林原背到省城来,二哥可不就是她的亲戚吗?
程素云说先要六斤蜂蜜,蜂蜜都在苏家平房里摆放着,田馨让苏蔚冬下班过去,带了六斤蜂蜜回来。
这六斤蜂蜜是三个人点名要的,两斤一小罐,蜂蜜的价格和以前一样,一块五一斤,一共是九块钱。
田馨现在每月进账多,这几块钱不多,可到底也是一份收入呀,上门的买卖不费力气,田馨还是很高兴。
程素云认识的人多,后面又断断续续管田馨买过几次蘑菇和蜂蜜。
现在供应紧缺,白糖按量供,想喝点甜水很难,贵价蜂蜜每月开工资的职工也不嫌贵。
对门住着,抬头不见低头见,程素云丈夫田馨见过两次,带着金丝边眼睛,温文尔雅的。
和隔壁熟悉之后,程素云时常给田馨送东西,有时候是几个包子,有时候是半碗菜。
妞妞甜甜的喊门:“漂亮姐姐,开门呀,我是妞妞。”
开门的是苏蔚冬,妞妞就说:“叔叔,我妈妈包的包子,特别好吃。”
苏蔚冬每次都不满意:“为什么她是姐姐,我是叔叔?”
妞妞不懂这些:“姐姐好看年轻,就是姐姐,叔叔,我要回家啦!”
苏蔚冬纠正:“妞妞,下次喊我哥哥,记住没!”
妞妞瓮声瓮气的应下来:“我记住啦,叔叔。”
苏蔚冬:“……”
田馨在后面笑弯腰:“你这么教孩子,辈分就乱了,咱们得管妞妞妈妈叫大姐呢。”
苏蔚冬表情沮丧:“田馨,我有那么老吗?”
“你才比我大几岁,年轻着呢,下次你给妞妞糖果吃,说不准孩子一开心,就喊你哥哥了。”
后来,苏蔚冬一大包糖果喂下去,妞妞的这句叔叔还是没变化。
苏蔚冬也喜欢孩子,盯着妞妞看时,眼里透着温柔。
孩子不在计划内,田馨年纪也小,苏蔚冬不着急。
生孩子不着急,关于孩子取名,他倒挺上心。
笔记本上,苏蔚冬取了好几个名字,男孩女孩都有,还拿给田馨看:“咱们生孩子,叫什么好听?”
田馨一看,女孩的名字还算好听:苏云筝、苏胜芳、苏慧敏、苏晚晴。
至于男孩的名字,就普普通通:苏国宇、苏向明、苏建设。
最过分的是那个苏西北。
田馨无语:“你怎么不叫苏大风呢?西北刮的风大。”
苏蔚冬很认真,一笔一划在笔记本添了上去:“苏大风,这名字不错,大俗即大雅,还是媳妇会取名。”
田馨:“……”
苏蔚冬合上笔记本:“田馨,我喜欢孩子,但我不是给你压力,咱们现在不适合生孩子,你才二十,还得上学,现在是拼学习、拼事业的阶段,等过几年,咱们做好当父母的准备,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再考虑这个事,我想和你讲明白,现在不生,不是我不想和你生,只是因为时机不合适,女同志喜欢乱想,我不希望你误会我。”
苏蔚冬的声音轻缓,他的解释田馨很受用。
苏蔚冬说,他想和她生孩子,只有喜欢对方,才会愿意一起生孩子的。
田馨绕绕手指,红着脸低下头,一副羞答答的模样。
她也想呢。


第四十七章 倒霉杨彩萍
田馨和苏蔚冬住上楼房, 两人商量,把林家父母接到省城来住几天。
以前碍着苏家住房条件紧张,田馨动过这个心思, 也只能作罢。
现在不同,苏蔚冬分了房,搬到两居的楼房,林父林母过来, 也有房间住。
李梅花一直担心,怕田馨在省城过的不好, 如果来看看, 也能让他们安心。
食品站的供应只到月底, 后面的供应就是肉联厂,田馨打算给黄翠翠放几天假,等林家人过来, 她能多陪陪儿子。
黄翠翠开始不同意,说少开业少赚钱,田馨坚持道:“大嫂,钱咱们慢慢赚,你也挺久没见铁蛋,这次爸妈来, 得你陪着逛,我跟蔚冬忙,抽不出时间。”
田馨这么说,黄翠翠也同意:“行,小妹你放心,我在省城这些天,也长了见识, 来省城是第一次坐火车,当时可紧张的要命,这次我回家把爸妈接过来。”
这样最好,林海明夫妇年纪大,常年在乡下生活,也没坐过火车,出行发愁,有黄翠翠全程跟着,田馨就不用担心。
饭馆的歇业告示提前挂了出去,这样来老顾客能瞧见,免得歇业那几天扑空。
迎客饭馆最好卖的还是蘑菇面,几乎成了店里的招牌,不少人都是慕名过来的。饭馆生意渐渐走上正规,田馨打算饭馆再招个人,负责在厨房给黄翠翠打下手。
工资到时候再谈,也就是25--30元的区间,至于人选,田馨还是属意回城没安排工作的知青。
或许是同病相连,大家都有着下乡的经历,回城没落实工作,田馨对和她一样的知青有种别样的感情在。
人是苏蔚冬帮忙选的,知青办经常守着一堆人,苏蔚冬问了几个,挑了个勤快的男同志回来,二十出头的年岁。
说起来也巧,省城不大,这位男同志是孙秀云的堂哥,孙秀丰,当年孙秀云跟田馨一样,去了西北,孙秀丰去了黑龙江农场,上个月才回来。
知青工作难安排,比孙秀丰回来早的还在排队等呢,他这种新回城的,工作更得往后挪。
田馨知道拐着弯能跟孙秀云搭上关系,心里更放心些,熟人更好。
饭馆的生意忙在一时,中午晚上的饭点人多,下午能休息一到两个小时,后厨切菜打荷,都听黄翠翠的指挥。
田爷爷留下来的菜谱黄翠翠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现在她舍得食材,重点菜式拿菜和肉练手,也没那么心疼了。
黄翠翠想,炒的菜也不浪费,自家人也能吃,饭馆每天都有进项,费点食材也不怕。
下月初,田馨想改改菜单,往上面再添置几个菜,天气慢慢转暖,加两道开胃菜合适。
饭馆的运营交给田馨负责,黄翠翠也不参与意见:“小妹,大嫂相信你,你眼光好,我就给你再后厨忙活,你说啥我做啥,绝对不犯上回那种错。”
有了上回红烧肉的教训,黄翠翠越发踏实勤快,生怕田馨不满意,田馨都看在眼里。
趁着有时间,田馨带黄翠翠去了百货商场。
黄翠翠来到省城,这是第二次来百货商场,上次也是田馨带她来。
黄翠翠局促不已:“田馨,这种地方我来也不合适。”
田馨笑道:“商场就是给人逛的,我也常来,什么不买就走,没啥不合适的。”
听田馨这么说,黄翠翠的面色稍缓,光看不买,她也行哩。
田馨望了黄翠翠一眼,她身上穿的还是来省城的那套,袖口都磨出毛边,之前林原卖服装不好卖的衣服,给了黄翠翠两件,平时黄翠翠就在饭馆忙,也不出门,对穿衣不在意。
这次供应发下来,田馨也攒了一点布票,她琢磨给黄翠翠买身衣服穿。
手里的布票攥在一起,可以买一件的确良衬衣、一条长裤,另外再给黄翠翠买双鞋。
现在流行的确良的面料,的确良的料子耐磨,也不爱褪色,其他材质的衬衣爱起褶子,的确良的好搭理,挺括没褶皱,田馨就买过两三件。
二楼柜台挂着的女式衬衣好看,白色衣服上面带小黄花,款式看着也修身。
田馨指了指:“嫂子,你试试这件?”
这件衬衣好看,黄翠翠换上人都增色几分。
的确良布料的衣服价格稍贵,但不按实收布票,会打个折扣,对于票据紧张的居民来说,也是一个好选择。
一件衬衣做下来,差不多需要六尺二寸的布料,的确良打折后,田馨只需要花费四尺三寸的布票。
田馨往外掏布票,黄翠翠不好意思:“小妹,让你破费了。”
“大嫂,咱们都是一家人,别客气,你来省城帮我管着饭馆,我心里感激,就是买两件衣服,我有布票,饭馆也赚钱,不差这些。”
黄翠翠娘家的亲妹妹,待她都不如田馨好。
黄翠翠说裤子够穿,田馨就又买了一双鞋,交钱时,黄翠翠死活要自己出钱,说在饭馆也能分钱,不能全让田馨花。
在百货商场一楼,田馨碰到了杨彩萍。
杨彩萍和同事出来逛街,见到田馨,她热情打招呼:“田馨,我是彩萍!”
田馨皱眉,不知为什么,杨彩萍她看着不舒服。
也懒得敷衍,田馨说自己有事。
黄翠翠感慨道:“田馨,彩萍在省城,咱们能遇见真巧!”
田馨叮嘱说:“大嫂,杨彩萍不是简单的人,你虽然跟她同村,但最好离她远一点。”
黄翠翠重重点头,林家跟杨家离得不远,婆婆和杨彩萍她妈关系一般,杨家女儿有出息,瞧不起人,黄翠翠也不太看得上。
来到省城,黄翠翠最信服的就是田馨,既然田馨说让她远离杨彩萍,她就记在心里,听田馨的,准没错。
饭馆歇业,黄翠翠打了一张火车票,回北淀村去接林家人。
算着日子,田馨和苏蔚冬去火车站接人。
这次林海明和李梅花带着铁蛋过来,大哥林军没来。
李梅花说,林军心心念念就是开个砖厂,现在一直在忙活烧砖的事,对来省城没兴趣。
田馨道:“大哥办事稳妥,他开砖厂肯定会思虑周全的,你们别担心。”
李梅花其实不发愁,老大一直踏实勤快,不像老二那么冒冒失失,这么想,心下也就宽了很多。
林家老两口第一次来省城,看什么都新奇。
李梅花问:“街上四个轱辘的叫轿车吧?咱老家可没人开,比自行车快多了!”
铁蛋挠挠头,望着火车站往来的人群,揪着黄翠翠的衣袖:“妈,人咋这么多,这里是在赶集吗?”
童言无忌,铁蛋的话逗的众人捧腹大笑,黄翠翠抱起儿子,点点他的鼻尖:“不是赶集,但每天都比赶集热闹!”
杨彩萍她妈是跟着林家一起坐火车来的省城。
杨彩萍她妈从后面冒出头:“还是你们有福气,闺女、女婿都能来接站,不像我们家彩萍,工作忙,领导也看重,连接站时间都没有。”
这话不是拐着弯说田馨夫妻是闲人吗?
饶是黄翠翠这样的软和人也有些生气,她挤兑道:“婶子,你闺女自然是来不了,你来省城都没跟她提,她咋来接站?”
黄翠翠怎么知道这事?杨彩萍她妈面露尴尬。
她家彩萍很少往家里写信,关于省城的近况,当妈的也不清楚,杨彩萍是北淀村第一个端上铁饭碗的年轻人,村里谁不高看她家一眼?
杨彩萍她妈没少在外面吹嘘,说闺女在省城很风光,按月领供应,工资都花不完。
实际的苦楚只有她清楚,杨彩萍也不知道咋那么能花钱,每个月二十块的工资不够,还得让家里贴补着。
杨彩萍她妈往外掏钱心疼,但转念一想,这可是村里出去的中专生!光耀门楣的。
这次黄翠翠来接林家人进城,杨彩萍她妈也动了心思,跟着林家一起去,坐火车也有照应。
黄翠翠的地址她手里有,到省城打听打听,指定能找到女儿,她也想去省城享几天福!
杨彩萍她妈对外说,是女儿招呼她进城的,孩子孝顺。
黄翠翠知道实情?
杨彩萍她妈灰溜溜道:“你们一家子聊着,我先走了。”说完飞似的离开火车站。
黄翠翠住陈奶奶家,众人商量,黄翠翠带着铁蛋还是住陈奶奶那,林家父母去田馨的楼房住。
从火车站出来,先去了苏家,赵桂芬一早就在门口等着。
双方亲家是第一次见,赵桂芬热情的把人往院子里领,说道:“田馨是个好儿媳,还是你们父母教育的好。”
赵桂芬准备一大桌菜,比过年还丰盛,宰了一只肉鸡,鸡肉剁块焯水,已经炖了二十分钟,还有几样炒菜,主食是平时舍不得吃的大米,里面掺了些杂粮。
苏家人和林家人第一次见面,互相恭维着,气氛一团和谐。
吃完饭,田馨和苏蔚冬带着林家人去了楼房。
黄翠翠也是第一次来,平时她忙,田馨的新家还没来过呢。
农村人现在不少人住的还是土坯房,连砖瓦房都没盖上,更别提要啥有啥的楼房。
李梅花一边往里走一边感叹:“不进城不知道,城里也太繁华了,看得人眼花,怪不得年轻人都削尖脑袋要进城。”
楼房集中烧锅炉,屋子暖和,进屋就觉得迎来一阵热风。
李梅花搓搓手:“馨馨哪,这楼房我们也住不惯,要不我们去你大嫂那挤挤。”
田馨知道,李梅花是怕给自己添麻烦。
田馨搂住李梅花:“妈,这是你闺女家,你来省城不住我这还去哪?楼房也是房,就是给人住的。”
苏蔚冬也说:“爸妈,田馨一直惦记你们,现在我们分了房,住房上宽绰点,有你们住的地方。”
这一路李梅花就观察着,女婿是个好说话的,婆家人也明理,尤其是田馨婆婆,一看就面善。
田馨能嫁进这种人家,李梅花满意,闺女嫁人不图对方多富贵,知冷知热能担责任最要紧。
这么看,苏蔚冬也是有出息的,不然能在省城分到楼房?还是两居。
娘俩在次卧里说私房话。
李梅花说:“馨馨,好好跟蔚冬过日子,从上次醉酒我就看出来,他一心一意对你好,心里是有你的。”
田馨应声:“蔚冬,对我挺好的。”
“我们是你养父母,也不是亲生的,再者说,也没几个父母去闺女女婿家住的,人家蔚冬热情,忙前忙后的,是个好的。”
“妈,你说的这是什么话?在我心里,你就是我亲妈,比亲妈还亲。”
李梅花养了田馨九年,对她比亲生的林原还要疼爱,这份恩情,田馨会一直铭记。
苏蔚冬从供销社买了不少东西回来,都摆在客厅的桌上,招呼大家出来吃。
有省城老牌糕点铺南风斋的糕点,桃酥、鸡蛋卷、给蜜三刀、贵妃酥,还给铁蛋买了一包奶糖,另外还有几样水果。
家里有蜂蜜,苏蔚冬在厨房烧好水,给大家冲蜂蜜水喝。
李梅花瞧厨房和卫生间都觉得新奇:“上厕所不用出门,就在自己家里?”
田馨笑着跟李梅花介绍:“妈,厕所用完冲水就行,楼房家家户户都不出屋。”
李梅花挨屋都看了眼,楼房不如家里宽敞,但田馨小两口住是足够的。
楼房隔音效果也不好,田馨家热闹,程素云过来敲门,身后跟着妞妞:“田馨哪,家里来人啦?”
田馨介绍说是娘家亲人过来省城,程素云道:“妞妞听着热闹,非要过来玩。”
妞妞平时就喜欢来找田馨,小姑娘嘴甜,田馨也喜欢。
田馨连忙把人迎进来:“那感情好,我娘家侄子也在,跟妞妞年龄也相仿,他俩可以一起玩。”
铁蛋别看年纪小,懂得谦让,尤其妞妞圆溜溜可爱极了,铁蛋拉着妞妞的手:“妹妹,我是铁蛋哥哥,咱俩一起玩吧。”
妞妞甜甜的答应:“哥哥好,我家里有青蛙玩具,它会跑会跳。”
小孩子熟悉的快,没多久,铁蛋就和妞妞闹嚷着玩到一起。
这次来省城,李梅花大包小包带来不少东西,都是家里的农作物,给赵桂芬分了一些,剩下都拿到楼房这边,几只褪了毛的鸡被田馨放在阴凉处,还有一罐子土鸡蛋。
李梅花带来一大袋子土豆,程素云临走前,田馨给她带了一兜土豆,两颗白菜,又往妞妞手心里塞了一把奶糖:“妞妞乖,吃糖。”
隔壁邻居相处的很好,日子就能舒心不少。
苏蔚冬在厨房忙活,李梅花想帮忙又伸不出手,一来那个煤气罐子她不会用,二来厨房窄,人多转不开。
田馨把李梅花推了出去:“妈,你们坐着等吃晚饭,厨房有我和蔚冬就行。”
娘家人来,田馨神采飞扬,笑容都比以往更灿烂,田馨高兴,苏蔚冬也开心。
白菜切成片,一会儿和猪肉一齐炒,苏蔚冬说:“劝爸妈多住几天,来一回不容易。”
“我试试看,估摸最多待个三五天,就得张罗走。”
田馨突然想起一件事:“主卧床头的抽屉你昨天收拾好没?铁蛋正是捣乱的年纪,别让他看见。”
田馨放低音量,苏蔚冬瞬间明白她的意思。
“放心吧,我昨晚就藏了起来,谁也找不见。”
那就好,田馨松口气。
夫妻之间的房事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情感调味剂,苏蔚冬要的多,要的也狠,家里的计生用品不断,就那么随手扔抽屉里,平时还好,家里不来人,小两口自在随意。
现在林家父母过来住,虽说都是过来人,被别人看到终究是尴尬。
田馨记得好像剩的不多,说道:“有时间你再去居委会领点,没几个了。”
苏蔚冬没当回事:“不着急,我过几天就去。”
田馨嗔道:“行吧,那个东西要是没了,你不准碰我,反正我无所谓。”
苏蔚冬瞬间改了口,切菜的手顿住:“媳妇,我下午就去领。”
夫妻俩轻声说着小话,客厅热热闹闹,俗世的幸福不过如此。
田馨白天要上学,其实也没时间陪着李梅花,李梅花表示理解,考大学比啥都重要。
在他们北淀村,还没出过大学生呢,田馨在北淀村生活了九年,就是村里人,要是田馨考上大学,她也跟着扬眉吐气。
想到此,李梅花就觉得美滋滋。
所有人都说杨彩萍是最有出息的,杨彩萍她妈尾巴都快翘到天上去,等田馨考上大学,谁都得羡慕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