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蔓真想堵住杨主任这张嘴,她都还没联系对方呢,这家伙就给她泼冷水。
“总要试试啊,不然咱们上哪儿找相关的零配件去?坏了的电器没法修啊。”
实在不想跟闲得无聊,一门心思八卦的杨主任多言,叶蔓赶紧抄好了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起身道:“今天实在是太谢谢杨主任了,我得抓紧时间去打电话,就先走了,改日有空再过来找杨主任喝茶。”
他还没说完呢,杨主任有些意犹未尽,但也不能耽搁叶蔓的正事,只能说:“小事小事,大家都是老同事嘛,小同志以后想买什么旧家电,优先考虑我们家。我们家的电器都特别宝贝,用个三五年都跟刚买的时候差不多!”
叶蔓赶紧应下道谢离开,不过她并没有出厂子,而是转头去了传达室,邮局打电话太贵了,还要跑老远,她干脆找传达室的大爷借电话用一用。
进门跟传达室的大爷问了好,叶蔓从包里摸出一包烟,塞给大爷:“刘大爷,我借厂子里的电话用一用,麻烦了。”
刘大爷很痛快地就答应了:“在那边呢,你自己用,会用吧。”
“会!”叶蔓点头,拿出笔记本,先打了在位于省会奉河市的冰箱厂的电话。
过了一会儿,电话接通,对方听明了来意后,连传达都没传达直接说:“你拿指标过来提货!”
说完就挂断了电话。
叶蔓气结,她有指标,还用打电话私底下联系这厂子啊。再说,她一个私人的民营小店铺,哪里来的采购指标?
时间紧迫,叶蔓暂时略过这个单位,又打去了隔壁省的一个洗衣机厂里,对方的态度比冰箱厂稍微好一些,但听说叶蔓他们只是一家家电维修店铺,对方明显不感冒,直接给拒绝了。
接连碰壁,几个电话打过去,没一个答应的。他们这种名不经传的个体户,哪个大厂子会鸟他们?
“闺女,别白费功夫了,没用的。你们这是个体户,要的量又不多,人家哪儿看得上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谁愿意在自己身上揽麻烦,跑上跑下还不是拿那点钱!”刘大爷一口道出了真相。
叶蔓握住本子挤出一个勉强的笑容:“谢谢刘大爷,我再想想其他办法。”
……
看到她无精打采地回来,赵永安就知道事情多半没结果。
他安慰叶蔓:“没有合适的零配件就没有吧,就这样咱们店也能经营下去,告诉你个好消息,一上午,咱们开了两个张,钱我放在抽屉里,一共四块五。”
四块钱,听起来不少了,他们这个店一天租金五毛,固定人工费不到两块,目前的工具、零件都是电视机厂打包买来的,这么一算,上半天已经将店里的成本覆盖过去了,下午都是赚的。
可她并不只是图糊口而已,她还指望这家店能够给她积累原始资金呢,所以必须得能修电视机、洗衣机和冰箱,修这些家电才能挣大钱,一台一二十元的维修费别人也不会含糊。收音机、电风扇这种低端的只要二三十块钱一台,高端的也大部分不过百,几块钱维修费很多人都不舍,更别提几十元了,要想指望赚钱,还是得维修贵的家电。
“赵叔,我再想想。”叶蔓不肯放弃。
她做回柜台后面,翻开从杨主任那儿抄来的联系方式,既然打单位的电话,传达室的工作人员不肯通知给领导,那她写信试试呢?
要不是路途太远,路上花费太多,叶蔓都想亲自坐车跑一趟了。
她花了一下午写了几封言辞恳求的求购信,赶在邮局下班前投进了邮筒。
接下来就是等消息了。
时间进入腊月,离过年只有一个月,可能是口口相传的功劳,店里的生意逐渐好了起来,一天能有十几块钱的营业额,多得时候甚至有过三四十块,那天赵永安修好了一台县委大院一个干部家的洗衣机,一次就赚了25元。算下来收入比在电视机厂上班强多了,只是离叶蔓的目标太远了。
在焦灼地等待中,腊月初十那天,叶蔓总算收到了一家洗衣机厂的回信。
信里,对方倒是答应可以供给他们货,但要先汇款再发货,随信附上的还有价格表。一看这价格,叶蔓就差点炸了,一个螺丝钉都要2块钱,就更别提其他更重要的零配件了,一大半的上了两位数,上次叶蔓给毛县长家洗衣机换的那种电容器,直接开口80元。
好家伙,要是把一台洗衣机拆了,按照这零件的价格卖,那岂不是得卖个好几千块了?
赵永安看到这价格也直感叹太离谱了,他劝叶蔓:“算了吧,咱们找了这么多家单位,要不是没回音,要不就是狮子大开口,这种价格,咱们要拿回来,给人换上,一分钱都不赚,也没客人能接受啊。”
叶蔓按了按额头:“我知道。”
这种价格肯定不能接受。
见叶蔓还不死心,赵永安拿出红星电视机厂给安慰她:“叶蔓,咱们这店也很好了,一个月能有好几百块钱的收入,比电视机厂强多了。你没住电视机厂家属院,你不知道,最近刘厂长可是愁白了头,今年向市里申请,花大价钱买回来的彩电生产线不能用,闲置在那儿,咱们原本的黑白电视机卖不出去,厂子里今年严重亏损,刘厂长压力特别大,在厂子发了好几次火,今年过年是不指望什么福利了,能准时发工资就不错了!”
“怎么,家属楼里气氛很差?”叶蔓不相信。红星电视机厂之所以成现在这状况,是多方面的原因,管理方式、劳动分配、权属责任等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也不是哪一家国有企业的毛病,而是全国大部分国企的特点。但这丝毫不影响工人们上班开小差,反正一年年都这么过来了,还不是会发工资。
赵永安说:“是啊,前几天刘厂长在厂子的布告栏里贴了一份上个月颁布的《企业破产法》,现在厂子里部分人有些着急。这报纸上都刊登了,难道以后的厂子真的会倒闭?”
赵永安其实一直不大相信自己干了一辈子的厂子会倒闭,哪怕叶蔓说了好几回。可看到报纸上都开始刊登这样的法律法规,他心里有些没谱了,因为电视机厂的经营状况实在是太糟糕了。
叶蔓了然:“着急的只会是少部分,大部分人都不会把这个当回事,过阵子大家都会忘了这个。”
所以当这天真的来临时,大家才会那么的茫然无措。
赵永安想想也是:“哎,不过刘厂长应该是真着急,听说他计划年后生产其他的产品,看能不能改善厂子里的经营状况。”
叶蔓不大看好这事,从向上面申请巨资购买彩电生产线就可以看得出来,刘厂长是个锐意改革派,可惜受困于各方面的因素,这条路并没有走通,所以红星电视机厂还是没能熬过几年。
她随口问了一句:“刘厂长准备生产什么?”
赵永安道:“收音机吧。”
“收音机?怎么会想生产这个?”叶蔓诧异地望着他。收音机确实风靡过很长一段时间,尤其是建国后到八、九十年代这段时间,大家太穷了,买不起电视机,而且现在电视机能收到的台也极少,所以收音机成了大家了解国内消息最重要的渠道之一。
可如今经济蓬勃发展,百姓的收入也在逐步提高,以前是奢侈品的电视机很快就会进入大部分百姓的家里,取代收音机的作用,以后收音机的销量只会逐年下降。
难怪红星电视机厂最后还是破产了,刘厂长努力的方向就错了。
赵永安倒没想那么多,笑道:“咱们厂子最初就是生产收音机的啊,这也算回归老本行了。”
叶蔓意外极了,红星电视机厂的前身竟然是个收音机厂。
不过这提醒了她,既然电视机厂也能生产收音机,那他们会不会生产电冰箱、洗衣机、风扇这类的家用电器的零配件?旁的不提,这些不同型号的螺丝钉肯定是肯定没问题的,还有一些不太复杂的零部件,要仿造肯定不难,只有个别核心的电子原件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但这也够了,只要大部分的零件能凑齐,洗衣机、电冰箱这类家电的小毛病都能修了,如果核心部件损坏,维修的成本太高,不如买新的,也没必要再修了。
如此一来,零配件的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眼前就有办法,她又何必舍近求远,到处求爷爷告奶奶地恳求别人卖东西给她呢?
叶蔓激动不已:“赵叔,我有个办法,能够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而且能够给电视机厂带来一笔稳定的收入。”
赵永安被她这极度跨越的话题给整懵了:“什么办法?这跟红星电视机厂有什么关系吗?”
三两句解释不清楚,叶蔓看了一眼时间,拉着赵永安说:“赵叔,现在还没下班,你陪我走一趟,咱们去电视机厂找刘厂长,路上我再跟你细说我这个双赢的办法!”


第26章
“进来!”听到敲门声,刘厂长抬头张望了一眼,见是赵永安,有些意外,“老赵,你有事?”
赵永安微微侧身,让出后面的叶蔓:“刘厂长,不是我找您,是叶蔓找您有点事?”
刘厂长拿起桌子上的菊花茶猛灌了一口,瞅了叶蔓一眼,有点面生的年轻女同志,莫不又是来要工作的。想起最近的一堆烦心事,刘厂长按了按额头,实在没心情跟他们周旋,索性直白地说:“老赵,你要是为了工作指标过来,还是算了,今年厂子里没几个指标。”
经营每况愈下,他三天两头挨批,现在的工人都养不活,哪还能不停地往里塞人,就是他愿意卖大家一个人情,这指标也通不过啊。
“刘厂长,我以前就是红星电视机厂的职工,最近跟赵叔在外面开了一家维修店,今天过来找您不是谈工作的事,而是有一笔生意想跟刘厂长谈,能给我们半个小时吗?”叶蔓站出来,微笑着道明了缘由。
听说不是来要工作的,刘厂长的脸色肉眼可见地好了许多,指了指椅子说:“老赵,小叶,进来坐。小叶,你是想跟咱们电视机厂谈什么生意?”
虽然对叶蔓的提议没抱太大的希望,但现在厂子这状况,再差能差到哪儿去呢?所以他还是决定听听叶蔓怎么说。
叶蔓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刘厂长,我们维修店目前紧缺各种零配件,找外地厂商,别人一看咱们是个体户,都不搭理咱们。我听赵叔咱们厂子以前是生产收音机的厂子,计划重新启动收音机的生产,所以就想问问刘厂长你能不能帮忙生产一批零配件?”
刘厂长没有一口答应,而是问道:“你们需要哪些?”
这个赵永安最清楚,他罗列出了几十种比较常用的零配件,一一报出,其中以收音机、电冰箱、电视机和电风扇居多,囊括了目前市面上最常用的几种家电。
刘厂长听到一半,立即举手:“打住,你们要的零配件种类这么,我就问问,每一种零配件需要多少数量?”
这个叶蔓和赵永安还没来得及考虑,短期来看,他们肯定是要不了多少的,长期肯定需要不少。但这次开口太少也不合适,叶蔓计划了一下,给刘厂长报了一个数字:“各来五百个,可以吗?”
刘厂长一听眉头就拧了起来,看向叶蔓:“你以前不是生产岗位的吧?”
叶蔓点头:“刘厂长说得没错,我进厂这几年,一直在维修部工作。”
刘厂长点头,双手交叉放在胸口,无奈地说:“小叶,你要的这些零件,收音机的相关配件,等咱们明年重启生产收音机后,你直接来厂子里拿货就是,只要厂子有都可以。但其他的零件,像螺丝钉这种难度不复杂,只有几个款式的,或者其他一些比较简单的,我们可以帮你生产了,但余下大部分的零配件不行,你要的量太少了,生产部那边没法生产。”
叶蔓错愕,她知道自己要的零件对一个一千人的厂子来说,确实量很少。
但红星电视机厂并不是后世那种全机械化操作的工厂,甚至在刘厂长今年采购那台彩色电视机生产线时,厂子里没有一条完整的生产线,而是半手工半机械的厂子,有许多劳动都靠手工。
所以她要的这些东西虽然麻烦了一点,可厂子里也不是不能生产。厂子现在都这样了,能有点赚钱的单子不先做着吗?总得先活下去,再考虑其他吧!
刘厂长还有事情要忙,见叶蔓谈的生意杯水车薪,改善不了厂子里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也失了跟她交谈下去的兴致。
“小叶,老赵,一会儿我还有客人,就不招待你们了。”
明明白白的逐客令,叶蔓和赵永安也不好厚着脸皮继续再呆下去,两人站了起来,叶蔓看向刘厂长问道:“刘厂长,是不是我们要的数量够多,厂子里就能帮忙做?”
刘厂长敷衍地点了点头:“等你们能要那么多再说吧。”
知道他极不耐烦了,叶蔓没再多言,客气有礼地说:“今天打扰刘厂长了,再见。”
出了红星电视机厂,赵永安小心翼翼地看了看叶蔓的侧脸,安慰他:“到年关找刘厂长的人很多,他也是忙不过来,脾气焦躁了一点。叶蔓,实在不行,咱们就这么先干着呗,总是能挣点钱。你也别怪刘厂长,咱们要的东西类别这么复杂,量又不多,是个细致的活儿,分下去,下面生产科的人肯定有怨言的。赚不了多少钱,还要折腾出不少麻烦,领导们都不愿意接这种活。”
叶蔓已经想开了:“这不怪刘厂长,是我想得太简单了。”
一个上千人的工厂,每个月工资都要发好几万块,她这点单子,利润顶多也就几千块,燃眉之急都解决不了,还要兴师动众,谁愿意呢?换她,她也不乐意。这可不是后世,小工厂林立,各种产业配套极其完善,市场竞争白热化的时代,需要什么,别说几百个,一个只要你肯出钱,照样能快速给你弄出来。
赵永安还以为她是想开了,笑着转开了话题:“咱们都不在店里,也不知道康平一个人能不能应付得过来!”
叶蔓点头,停下了脚步说:“确实,店里离不开赵叔,你先回去吧,我还有点事。”
叶蔓向来有主意,有自己的安排,赵永安也没多想说道:“行,那你去忙吧,我先回店里了。”
两人在路口分了手,叶蔓等赵永安过了马路之后,转身却又往回走了。
刘厂长刚送客人出来就看到叶蔓坐在他办公室外面的石阶上,手里还拿着今日的《溪化日报》。
这姑娘怎么还没走?刘厂长将客人送走后,站在叶蔓面前:“你还有事?”
叶蔓连忙站了起来。
刘厂长见她跟自己女儿差不多大,大冬天的在他办公室外面坐了这么久,稍稍动了点恻隐之心,语气放缓:“小叶,你回去吧,我这里很忙,没空陪你们玩过家家。”
没了赵永安,刘厂长明显将她看作一个小孩子。
叶蔓有些无语,扯了扯嘴角笑着说:“刘厂长,你给我十分钟,听完我的计划再做决定好吗?”
刘厂长实在是服了她的执拗,转身说:“进来吧。”
叶蔓重新回到了刘厂长的办公室。
刘厂长坐回办公桌后面,无奈地看着她:“说吧,你又有什么想法?”
叶蔓道:“刘厂长,这些零配件,厂子里能生产大部分对不对?”
刘厂长是从普通工人干上去的,对生产也很了解,当即就点头:“你说的这些大部分零配件都不难,但比较常用的还好说,那种复杂的,用得比较少的,单独生产几百个不划算,这真不是我故意为难你们。你以前就是咱们厂子里的,大家都是熟人,自己人,能给方便我一定给方便。”
叶蔓点头:“我知道刘厂长说的都是实话。不过如果我要的不是几百个,而是几千个,甚至几万个呢?那厂子里能不能生产?”
“你没开玩笑?”刘厂长坐直了身,眯起眼睛,打量她话里的真实性,“小叶,你们那个小小的维修店根本消化不了这么多的零配件,你也拿不出这么多钱,就别拿我这老头子开玩笑了。”
很快他就意识到,叶蔓说的这个事根本不现实。
几千几万套零配件,算下来得好几万,甚至几十万元去了。这么大的一笔钱,别说叶蔓这个年轻小姑娘了,就是他们这么大的厂子,账上也没有。她那个才开张没多久的小小维修店再赚钱是绝不可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的。
他觉得叶蔓是在信口开河,拿他开刷,有点不高兴:“小叶,我这里很忙,你就别来捣乱了。听说你们维修部开得挺红火的,忙你的去吧。小姑娘,安稳赚钱,安心过日子,别好高骛远。”
叶蔓不知道该说什么,重新恢复年轻是好事,但人微言轻,说真话都没人信就有些郁闷了。
“刘厂长,我真没拿你开玩笑,我是认真的,你听我说好吗?”叶蔓诚恳地解释道,不等刘厂长回答,她就将自己刚想到的计划道了出来,“没错,刘厂长,我们维修店是不需要这么多的零配件。但其他的维修店呢?我相信,全国全省有很多像我们这样搞维修,却找不到合适零配件,或者只能攀关系,高价购买零配件的个体户。这些人的需求加在一起一定是个庞大的市场!”
所以这时候倒爷横生,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她上辈子在深市听说过不少倒爷发财的事迹,同样一批产品,从A地卖到B地,转手赚几万几十万的例子比比皆是,后世一位房地产大鳄最初就是在这个时代靠干倒爷挖掘了第一桶金。
刘厂长听叶蔓说得头头是道,认真思索了几秒:“你说得也有道理,但是咱们怎么能找到这些人,一一把这些人联系起来?这可都是大问题!小叶,你想得太简单了,这个事不好办,听我的一句劝,回去安安心心地开你的店吧!”
他根本不觉得叶蔓能解决这中间的问题。
叶蔓却说:“刘厂长,这个事情交给我来办,电视机厂只负责提供一批价格相对比较便宜的零配件给我就行了,其他的都交给我。那如果这个数量需求上去了,厂子里能不能生产这些零配件?”
刘厂长被她缠得没法:“能,那你能要多少?你能给生产科一个保证吗?我们生产出来,你们这小小的维修店就一定能吃下?”
叶蔓目前保证不了,她说:“刘厂长,这样吧,咱们暂定每种零配件需求在三千个以上,厂子里先把价格报给我,我去找客户,等收了定金之后,我将定金交到厂子里,厂子再生产,这样你总没有顾虑了吧?”
这相当于是把前期的风险都架在了叶蔓身上,要是不成,她就白忙活了,可能还要贴一笔钱进去。而电视机厂不过是报个价格给她就完了,也没什么损失,若是成了,厂子里还能赚一笔钱,缓解一下如今的资金困难。
刘厂长没理由拒绝,他松了口:“你让赵永安拿着你们需要的零配件去生产科那边核对一下,再将价格算出来。不过小叶,丑话先说在前头,每种零配件,数量低于三千,厂子里是不会给你生产的!”
叶蔓笑道:“好,刘厂长,那咱们就这么说定了。我这就回去叫赵叔过来,下午就跟生产科的同事们将这些零配件的成本和价格算出来!”
虽然叶蔓说得信誓旦旦,不过刘厂长还说不大相信她能成,摆了摆手:“我一会儿让人通知生产科的同事配合你们。”
叶蔓识趣地站了起来:“那我就不打扰刘厂长了,再会。”
……
赵永安回到店里修了一台电视机,刚忙活完,洗干净手准备吃饭就看到叶蔓回来。他立即高兴地朝叶蔓招手:“叶蔓,你回来得正巧,吃饭了。今天上午生意不错了,修了一台手电筒,还有一台电视机,一共挣了12块钱。”
“挺不错的。”叶蔓赞道,走到桌子前,接过周康平递来的饭盒,打开吃了起来。
等慢慢吃完饭后,叶蔓擦了擦嘴,叫住了赵永安:“赵叔,你整理一下,咱们需要的零配件大致有哪些,康平将店里有的都找出来,擦干净,放进箱子里,咱们晚点去一趟电视机厂。”
“好嘞,叶蔓姐。”周康平马上跑去整理各种零件了。
赵永安没动,他问叶蔓:“你还没死心?打算去找刘厂长?叶蔓这种事,刘厂长不会答应的。他得为整个厂子考虑。”
叶蔓缓缓丢出一个重磅消息:“刘厂长已经答应了,咱们下午过去就是为了确定哪些零配件厂子里能生产,价格大致是多少。”
啊!赵永安的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鸭蛋,过了好几秒他才找回自己的声音:“厂子里怎么会答应呢?”
他是搞维修的,自然也了解生产,刘厂长上午的话并不是敷衍他们,这个确实有难度。
“因为我定的三千件以上。”叶蔓也不管赵永安多震惊,催促道,“赶紧整理好,不然一会儿生产科的人下班了,咱们今天下午就得白跑一趟了。”
赵永安听到这话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忙劝:“叶蔓,这么多,咱们根本用不了,店里很可能都放不下,你还是别犯傻了,咱们这样平平稳稳地赚钱不好吗?”
这叶蔓年纪不大,也太爱折腾了。
叶蔓笑着看了他一眼:“赵叔,你想哪儿去了,这么多货咱们怎么可能用得完啊?我是准备搞个家电零配件批发部,卖给其他的维修店。”
这可比他们开维修店赚钱多了。不然仅凭他们几个人,加上县城这小小的市场,忙一年能挣多少钱?要发财,还是得干票大的。
赵永安听说了这个打算,松了口气,见时间紧迫也不追问原因了,赶紧拿本子将需要的各种零配件整理出来。
下午两点多,两人各自抱了一个箱子去红星电视机厂。
进门寒暄之后,赵永安就将叶蔓在半路上买的烟掏了出来,挨个发,一人一包。
本来就是熟人,有几分面子情,又有刘厂长的指示,还拿人手软,生产科的同事很配合,一一核对了这些零配件的信息,将能生产的全标记出来,并定了价格。叶蔓看了一下,比她预期的要贵一点,但比上回那个厂子的报价便宜多了,而且离得近,省了时间成本和物流成本,是一个相当划算的价格了。
不过还是有几种零配件,厂子里目前生产不出来,叶蔓只能暂时将这几个划去。
“可以,今天辛苦大家了,谢谢!”叶蔓合上本子,客客气气地对生产科的前同事表示了感谢。
这些前同事们也很好说话:“都是自己人,小事,这么客气做啥!”
寒暄了几句,双方分开,出了厂子,赵永安拿着报价单,还有种不真实的感觉:“这就成了?”
叶蔓笑了:“还早呢,万里长征刚走完第一步。赵叔,这几天店里就麻烦你了,我要去市里一趟。”
“你去市里做什么?”赵永安有些纳闷。
叶蔓耸了耸肩:“找客户啊!”
稳定的货源已经找好了,当然是要尽快找到买家,赚到第一桶金!


第27章
熊记者出门采访完新闻,回报社写稿子,穿过马路就看到叶蔓抱着个包蹲在报社门口。
他挑了挑眉:“你怎么又来了?不会是又来找我的吧。”
叶蔓站了起来,笑嘻嘻地说:“真被熊记者您猜对了,我有点事想找熊记者您帮个忙。”
熊记者定定地看了她几秒:“又有什么新闻,说来听听?”
叶蔓摇头:“不是,我是想在《溪化日报》上刊登一份广告,但我不认识报社广告部的同志,所以想请熊记者帮忙牵个线。”
自1979年刊登文、革结束后的第一条报纸广告开始,这几年广告业的发展很迅速,报纸、电视、广播都开始逐步刊登广告,广告部也成为各大媒体重要的一个部门,每年的营收比重不断提高。
不过广告业也呈现出了马太效应,强者恒强,弱者越弱,知名度高、发行量广、影响大的媒体被企业主找上门来投放广告的几率就越大,而地方性小媒体,被找上的机会很小。哪怕花几十几百倍的价钱,企业主们还是愿意将广告投放到影响力更广的媒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