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严重偏科,扶苏也不觉得有什么,练武有练武的路子,习文有习文的路子,便是想学别的也不是不行,反正父皇又不是养不起。

扶苏通过这两个季度与小不点本人以及小不点母亲们沟通过后,大致给他们规划好了进国子学以后的基本课程,只等着国子学那边正式开学。

最近扶苏也不时去和嬴政一起用膳,嬴政让他挑博士的事也是在吃饭时提到的,所以他收到李斯让人送来的文稿后也不意外。

扶苏让小不点们自由活动几天,自己腾出空来读博士们的文稿,遇到觉得特别好的便挑出来准备亲自见一见对方。

扶苏自认算是博学广记的人,回来之后更是把宫中能找到的书都读了个遍,却还是在这些准博士递上来的文章里头看到许多新鲜东西,每日都看得津津有味。

怪不得当年吕不韦会让自己的门客三千把自己的所见所学都写下来,编纂成一本大部头《吕氏春秋》,这样做确实可以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

至于这些人所说的“天下事”真不真实、该不该信,就得自己去辨别了。

扶苏有一个大胆的想法:赶早把这些人全拉进国子学,哄着他们天天写文章。

首先,你要讲学,教材总得编上一本吧?

好了,教材你都编过了,资历这么老了,试试著书立说也不过分吧?

接着,你都著书立说了,逢年过节或者遇到什么值得纪念的事,你总得写首小诗、写篇小文纪念一下吧?

你已经成博士了,是不是该回忆回忆自己家乡,描述描述当地风土人情,让家乡因为你出人头地了而出个小名?你搞学问这么多年,一起读书、一起吹牛的朋友也该挺多,难道不该和他们相互吹捧一下,帮朋友也扬扬名,大家携手共奔富裕路?

所以,只这么一篇文章怎么够?

这远远还没有掏空这些准博士的底子,得让他们养成坚持产出的好习惯!

思及此,扶苏干劲十足,继续认认真真地给准博士们的文章把关。

应召而来的准博士们目前正聚集在咸阳等候嬴政接见,他们心中都有些忐忑,有些是担心自己没能浑水摸鱼蒙混过关,有些是担心自己的观点和嬴政不一样而没被选上,只有少数人自信满满地觉得自己一定会入选,每天呼朋唤友地出去游玩。

他们都不晓得他们那篇按照征召令呈上去的文章没有交到嬴政手上,反而落到了一个七岁小儿手中,而且这七岁小儿正磨刀霍霍地思考着怎么把他们栓国子学里产出新文章……

作者有话要说:

扶小苏:先生们当真惊才绝艳!

扶小苏:该关起来让他们写书。

第36章 不同

扶苏看完稿子,心里对这批博士的水平有了大致的了解。

虽说以文章看人可能比较片面,不过随文章附带着的还有本人资料和举荐人资料,看看举荐人是什么水平,判断起来也差不离了。

要知道举荐不是随随便便举荐的,一般要负连带责任,若是你举荐的人作奸犯科,你即便不是同罪论处也得在大王心里留下个识人不明的坏印象,所以即便是亲朋好友,如果对方不太靠谱也没人敢冒险把他推荐上来。

这批人选虽说学识不一定特别好,但长相、谈吐、品德应该都在及格线以上,即便不开专业课,给学生启蒙完全没问题。

反正,扶苏觉得来都来了,当然全都不用走了,大不了把他们安排去学宫锻炼锻炼。

扶苏心里这么想着,行动也很直接,麻溜地带着自己觉得特别好的文章去见嬴政,说自己特别欣赏这几位博士。

春耕已经结束了,大军又才出发不久,嬴政最近难得清闲,听扶苏这么说也来了兴致,拿过那几篇文章瞅了瞅,发现观点确实挺独到,不过比之李斯韩非他们还是差了一些。

嬴政毫不留情地评价道:“也就一般般。”

扶苏坚持己见:“我觉得挺好了。”

嬴政斜睨他一眼,说道:“那你是准备留下这几个人?”

扶苏老实回答:“父王,我想留下所有人。”

他把自己的想法直接明了地告诉嬴政:有些明显在浑水摸鱼的好歹应该识字,分流去学宫那边教教孩子挺不错;还有一些有点水平但还欠些火候的可以留在国子学,毕竟国子学一开始招收的生员水平不一,需要先进行分阶段的基础教育,他们完全可以胜任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工作;至于那些水平不错的,当然是他们开与自己所学相关的专业课。

国子学正式开学的第一季度,将会安排所有生员接受基础教育,统一学习结束以后,通过季度考核的生员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没通过的继续学、反复学,学到通过考核为止。

毕竟,即使你一心上阵杀敌,也不能连朝廷发去的诏令都看不懂吧?所以无论以后从文还是从武,基础教育都是要过关的!

这个季度,既是对学生进行分流,也是对博士进行分流。

要是在这个季度内,博士们能整理出自己所学内容的对应教材,那他们下一季度就可以正式开展专业课教学;没能整理出对应教材的人,既然连教材都没有,那当然是继续教基础课,直到拿出像样的教材为止!

至于基础课程所学的教材,云阳学宫那边经过一年的摸索和实践,已经把识字、练字、算术等等基础课程的教材弄出来了。

博士名单确认下来之后可以让他们先去云阳县那边进行短期培训,并按照培训考核结果安排临时的教学科目。

嬴政耐心地听完扶苏阐述完他对博士和生员们的安排,不由沉默下来。

怎么感觉这些博士们比学生还累?

学生们还没学习,博士们要先学习。

学生们还没考试,博士们要先考试。

临时抱佛脚培训完基础课程,博士们马上要对一群熊孩子开展基础教学工作,同时还得自己着手编写专业课教材。

要是三个月内编写不出专业课教材,他们还得继续和熊孩子耗着,反反复复教授基础课程?

不过,征召这批博士进国子学不就是让他们一展所长的吗?

辛苦点就辛苦点吧,反正干活的又不是自己。

嬴政点头赞同道:“行,你和族庶长商量个章程出来。”

父子俩经过一番亲切友好的交谈,一起决定好了国子学博士们的未来命运。

扶苏又和嬴政提起另一件事。

经过好几个月的努力填充,国子学藏书阁的书已经逐渐丰富起来,种类很多,数量巨大,大部分都是用竹纸重新抄录、整理成册的。

纸多了,木头多了,很容易燃烧,不如让人把书抄一份到云阳县那边的学宫存档,并且允许学宫生员自由借阅和抄录。

往后每个地方的隶卒分批前往学宫接受隶书培训或者交流学习时,可以让他们抄录些书带回去,反正学习隶书是要练习的,抄书正好当练习!

这些抄录回去的书可以存在各地的府衙里,同样允许当地的读书人前去借阅抄录。

这样一来,大秦的读书人再也不用发愁没书可看了,他们到任何一个县城、到任何一个府衙,都可以借到自己想要的书,甚至可以把格外喜爱的书抄回去细细品读。

扶苏娓娓将自己的想法说完,见嬴政没回应,忍不住仰头看向嬴政。

嬴政正好也审视着扶苏。

扶苏这个孩子他一直是满意的,毕竟这小孩聪慧又乖巧,年纪轻轻就很有长子的模样。

不过自从有了那所谓的“仙人授梦”后,扶苏的许多做法和想法越发偏离他的掌控,他有时都看不透这小孩在想什么。

正是要频繁打仗的时候,读书人什么的有那么重要吗?

百姓思想蒙昧之时,朝廷让他们做什么他们便做什么,踏踏实实忙碌于田亩之间,安安分分应征入行伍之中。

若是所有人想法都多了、所有人心都野了,种田的不甘心种田,做工的不甘心做工,服役的不甘心服役,朝廷还能和过去一样把他们管束好吗?

父子俩对视片刻,嬴政才开口:“你觉得愚民好治,还是智民好治?”

“父王,”扶苏顿了顿,才斟酌着说道,“从来都没有愚民。哪怕目不识丁,他们也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想把日子过得更好,都想自己的儿女更有出息。所谓的愚民,不过是畏惧之下很多话都不敢去说、很多事都不敢去做,所以才显得安分无知而已。”

至于畏惧什么,扶苏没有说。

嬴政懒懒倚坐在横塌上,并不接话。

“孩儿认为如父王这般英明的君王,应该更喜欢聪明知礼的百姓才是。”扶苏仰起头对上嬴政隐含审视意味的双眼,认真说道,“愚民弱民,一时之计;立学树德,功在千秋!”

嬴政起身走到舆图前,背对着扶苏淡淡说道:“你可读过《商君书》?”

商鞅虽被车裂而死,许多举措却并未废除,《商君书》自然也还在。《商君书》其中一篇就是《弱民》,中心意思是“民弱则国强,民强则国弱;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按照商君的意思,只要收走百姓所有粮食只留下口粮,让百姓全都家徒四壁、身无分文,不管爵位还是钱财都全靠朝廷赏赐才能获取,他们自然会乖乖听朝廷的话,让他们种田就种田,让他们去打仗就去打仗。

同时《商君书》还提出“民不贵学”,意思是只要普通百姓不识字不读书,那他们就会在家里老老实实耕地,因为离了地他们没办法养活自己。

可以说,扶苏称之为一时之计的“愚民弱民”,正是商鞅改革过程中各种举措的基础,也是大秦百余年来国力大增、跃升为一方霸主的原因所在。

扶苏自然看过《商君书》。他说道:“乱世应用重典,等天下大定自是要改的。立学树德之事,一年两年不可能看到成效,五年十年兴许能才能真正起到些许效用。”扶苏娓娓而谈,“到那时,父王必然已经平定天下,尽收天下之兵,天下百姓从此得以休养生息,不必再受征战之苦——到那时,已经不再是乱世了!”

嬴政转过身,对上扶苏灼灼的目光。

触及扶苏眼底那明显到难以忽视的景慕,嬴政只觉胸腔之中也腾起了一阵激荡豪情。

他一直志在成为天下唯一的主人。

到那时候,确实该有点不一样的东西。

他治下的百姓,确实该和以前所有国家的百姓都不一样。

东方诸国的许多读书人自诩学问了得,时常瞧不起大秦,觉得他们大秦全是粗人,出不了半个学者,那么到时就该让他们好好瞧瞧大秦的变化:他们引以为傲的《诗》、《书》,在大秦不过是三岁小儿都会念的东西;他们等闲看不到的百家之书,在大秦任何一个县衙都能借阅!

嬴政眉头舒展开,朗声说道:“好,就按你说的办!”

在嬴政父子俩这番交谈过后,入选的博士们很快被嬴政召见了。

嬴政给他们每一个人赐座赐酒,可谓是礼遇至极。

博士们见嬴政待他们如此和善,心中自是高兴不已。等他们喝得微醺,嬴政就把第一个任务交给了他们:组织人手把国子学藏书阁的书抄一份送去云阳学宫,他们自己也跟着书过去,接受关于基础学科教学内容的短期培训。

书不必他们抄,他们只要负责检查一下底下人抄好的书有没有错漏就可以了。

博士们觉得这不是什么难事,全都一口答应。

等他们被领去国子学藏书阁一看,酒全醒了,只是人有些懵:大王上哪找这么多书啊?他们怎么不知道天底下有这么多书?

这事还得怪扶苏看书快,嬴政一车车地给他送,他还真能一车车地看,甚至还觉得看不够,屡次请求嬴政让使者们出使各国时把人家的书给带回来。

嬴政觉着这小子怎么这么烦,那么多书都不够看,还盯上东方诸国的书了!

那么远的路,非要人把书运回来,这不是为难人吗?

真是不懂事!

嬴政当时毫不留情地教训了扶苏一顿,然后让姚贾给要出使各国的外交官们传个话,让他们回来时走慢点也没关系,务必要多搞点好书回来,免得他家儿子太闲了,整天想搞东搞西!

这些使者大多带着重金去贿赂各国重臣,重臣代表什么?

代表他们家中很不一般!

东方诸国很不一般的人家,必然有不少从祖上开始陆陆续续收集起来的藏书。

换成以前学风大盛之时,这些书外人是花千金都看不到半眼的,现在世道大乱,各家难免会出几个不把藏书不当回事的败家子,听人说想要书就来个贱价大甩卖,只要肯给钱,家里的书随便搬!

随着奉命携金出使的使者前几个月陆陆续续从各国归来,一车车书也被拉了回来。

于是,博士们来到藏书阁后,一下子被书海给淹没了。

工程量虽然大了点,博士们心里还是很高兴的。若不是爱读书,他们也不会选搞学问这条路,看到藏书阁里有这么多书,他们恨不得天天扎里面!

作者有话要说:

东方六国:你居然开始偷书了!

嬴政:读书人的事,能算是偷吗?

第37章 故交

扶苏得知博士们已经去了国子学, 第二天午后便溜达过去拜见未来的老师们。

国子学还没对外招收生员,扶苏进门后冷冷清清,他径直去了藏书阁那边,才踏入院子,便闻到满院墨香。

扶苏定睛看去,只见院中屋里屋外都不少人在忙碌地抄书,至于那些做博士打扮的人有的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拿着手里的书激烈地讨论着什么;有的独自在某株树下席地而坐,捧着手里的书埋首苦读;还有些坐在鱼池边、坐在书架下、坐在走廊旁,不管在哪,博士们全都看书看得全神贯注,仿佛手捧着人间至宝,一刻都舍不得撒手。

扶苏心中微微一热。

当初他在师门之中也见过不少这样的求道之人,他们一心扑在自己追求的大道上,每日废寝忘食地苦学与修行。

古往今来,这样的人都不会少。

他们有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学识或地位,有的是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成就心中的道义,可不管是因为什么,他们心里都像烧着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一往无前地做着自己认为该做的事。

扶苏制止了怀德提醒博士们的打算,径直走向几个正热烈讨论着什么的博士身旁,没有贸然插嘴,只静静地立在一侧旁听。

等那几个博士注意到他,陆续停了下来,扶苏才乖巧礼貌地问好:“小子扶苏,听人说先生们到了,贸然过来拜见,实在唐突了。”

众博士这才知晓他是公子扶苏,忙正身回礼。

都说公子扶苏聪明灵秀,不仅容止出众,性情也温和有礼。以前他们还以为这都是底下的人在逢迎大王,如今亲眼见了,竟觉得外头的传闻还不及事实的千万分之一。

至少他们都感觉自己再没有见过这样好看的孩子了。

更难得的是,这孩子是大王长子,又有“仙人授梦”这种玄之又玄的天赐机缘,竟还能不骄不躁,不见丝毫骄横跋扈之态,着实让人喜爱。

一想到自己将来也有可能当这孩子的老师,博士们心中都十分欢喜,很快和有意和他们闲谈的扶苏熟稔起来,领着他去把其他博士一一认了个遍。

扶苏表示很心疼他们要检查这么多书,要叫人给他们送枸杞茶,听说枸杞茶能提神醒脑、驱除疲劳,对眼睛也是极好的,看书多伤眼啊!

博士们听了扶苏体贴的关怀,顿时感动万分,连说这活自己干得乐在其中,腰一点不酸,腿一点不疼,眼睛也一点都不累。

当然,要是枸杞茶真有那样的效果,他们也是想喝上一碗的,毕竟看书确实要用脑子。

于是藏书阁外很快有专人负责给博士们煮枸杞茶,博士们困了累了可以到外头续一碗,顺便走动走动,活动一下坐麻了的筋骨。

有了这份来自扶苏的体贴关爱,博士们干活更起劲了,若不是怕走火把书给烧了,他们恨不得连晚上都泡在藏书阁里头。

转眼从春末转到了初夏,藏书阁里头的书以奇迹般的速度被抄录了一份,由博士们护送着送往云阳县。

扶苏说得很理性化,实际操作起来却没那么简单,云阳学宫那边早已由程邈督造一栋藏书楼,说是一栋也不准确,应该说划分了整片院子来藏书。

书那么要紧的东西,当然也不是任人取放,学宫这边不仅安排了专门的图书管理员,还设置了一些勤工俭学职位,让他们负责图书的借还登记和整理归位,算是给家里条件不好的孩子在课余时间帮工赚饭钱攒束脩的机会。

学宫的生员来借书只需要登记姓名和舍号,学宫外的人进来要登记的信息则多得多,也不能把书带走。

每到隶书培训课程开课时,程邈会组织前来参加培训的隶卒抄书回去。

至于各地县衙那边怎么对外开放,程邈没多强调,他相信这些常年搞基层工作的人参观过学宫藏书楼之后会明白该怎么做的。

藏书阁分馆对外开放的事情安排妥当以后,针对博士们的岗前培训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博士们早已被告知自己要做什么,回想一下那一碗碗热乎乎的枸杞茶,情绪十分稳定。

不就是学点基础课程,能有多难?真学霸从来不怕学习,更不怕考试,甚至还隐隐有点期待!

扶苏收到程邈写回来的信,对博士们的敬业精神十分感动,特地去嬴政面前夸了他们一通。

嬴政对这些个读书人兴趣不大,不过听扶苏夸得真心实意,他对这批博士也非常满意。

嬴政当即叫人备好赏赐,等他们参加完考试之后第一时间送去奖赏他们,算是庆贺他们正式上岗的额外福利。

在博士们狂补基础课程知识之际,咸阳迎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

秦国与赵、韩两国之间已经开始交战了。

燕国那边听说秦国出兵后开始忧心忡忡。

这回赵国要是败了,燕国就该多秦国这么个恶邻了,燕王越想越担心,生怕自己也被一口吞掉。

燕王琢磨了几天,想起自家太子小时候去赵国当过质子,当时秦王嬴政还是个小倒霉蛋,他家太子据说还亲切友好地帮助过他。

眼下赵国危在旦夕,燕王很有危机意识地决定赶早让太子过去秦国住几年,让这儿子好好和嬴政联络感情。

说不定他们哥俩好了,燕国就能保住了!

燕王说干就干,马上叫人把燕太子丹塞进马车,马不停蹄地把他送往秦国。

燕太子丹也是个倒霉催的,别人当太子都是锦衣玉食供着,他被送出去当质子却不是一回两回了,虽说送去的都算是交好的盟国,他还挺受礼遇,但到底是身在异国,日子着实过得不怎么舒心。

这次因为秦国出兵,他临时被塞上马车不说,一路还不能好好休息。

等燕太子丹抵达咸阳时,整个人瘦了一圈,眼底有了浓浓的黑眼圈。

作为一个爱好交友、注重仪表的美青年,燕太子丹着实不能忍受自己这副仪态,也没急着去求见嬴政,而是先随着前来接引他的人去行馆洗沐更衣。

燕太子丹打理好自己,提出要见嬴政,行馆派人去上报了,让燕太子丹耐心等候回音。

燕太子丹想着自己和嬴政年少时交情很不错,也没想过嬴政会不见自己,因此安心地等着了。

回想当年,嬴政的处境可比他艰难多了,毕竟他本人是质子,嬴政却只是质子的孩子,而且嬴政他爹还扔下他们娘俩跑了。

更惨的是,当时白起刚坑杀赵国大军不久,赵人对秦国人恨之入骨,嬴政母子俩会有什么境遇可想而知的。

燕太子丹当年怜悯嬴政年幼,曾经主动和他交好,悄然帮过嬴政几次,在他心里,他和嬴政应该是不错的朋友才是。

虽然嬴政现在已经是秦王了,但他好歹也是燕国太子,两个人身份差不了多少,即便许久不见感情会淡了些,等见面以后应该会好起来。

燕太子丹在行馆等了半天,有点急了,又叫人去问了一次,行馆的人仍是叫他耐心等着。

燕太子丹心情不佳,到外面走了一圈,忽地见到不远处有座没见过的建筑。

他走近一瞧,发现是个打理得干干净净的茅厕,正好他有点想如厕,便迈步走了进去。

里头的陈设虽然挺新鲜,不过都很简单易懂,没用过的人也能一眼看出每样东西的用处。

燕太子丹往里走了两步,看见了一篮子草纸,以及张贴在草纸上方的使用说明。

燕国文字和秦国文字虽有不同,不过写在句子里差别不算太大,即便有异形字也能连蒙带猜地看懂。

燕太子丹认真把那份使用说明看完,顿时陷入沉默。

嬴政,什么时候这么爱民如子了?

不都说秦法严苛,百姓苦不堪言吗?

而且,这种用来书写的东西是什么?看着不像是绢帛,质地完全不一样。

这个草纸又是什么?

燕太子丹从新式茅厕出来,心里满满的都是疑惑。他没憋住,在行馆的人过来送饭时把自己的疑问问了出来。

提到这个,底下的人话就多了,当场狂吹了扶苏一通,说扶苏是天上下来的仙童,这些东西都是天上的仙人把他在人间过得不习惯,特地托梦传授给扶苏的。

他还给燕太子丹介绍起专门送来给他们这些外客尝鲜的包子和饺子:“这面食也是天上的仙人教我们公子做的,我们跟着公子才有了口福!”

兴许是因为家中受益良多,这人夸起扶苏来满满的都是真情实意,一点都不带掺假的。

燕太子丹觉得肯定是嬴政在散布这样的消息,好让天下人认为秦国天命所归。

想不到多年不见,嬴政竟变得这么诡诈多谋!

瞧瞧,这些在行馆当差的人不就被洗脑得很彻底,由衷地觉得扶苏是天上仙童下凡来吗?

燕太子丹感觉自己要调整一下自己的想法,别再天真地觉得嬴政会记着当年的交情了。

另一边,嬴政看完前线传回来的军报,才听人说燕太子丹已经等自己快一天了。

嬴政登基多年,已经很少回忆幼时那段惨痛时光,自然不会乐意回忆燕太子丹这位曾经见证他悲惨童年的“故交”。

这会儿听到燕太子丹这么个人,嬴政一下子回想起许多东西,只是没一样是好事。

他心情不太好,不怎么想见这位“故交”。

嬴政正要叫人随便打发一下燕太子丹,目光忽地落到扶苏今天送过来的读书心得上。

这小子做事一板一眼的,明明已经从云阳县回来,还是坚持写这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