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下课的时候,杨九捡了跟木棍在地上练了会儿字,反正教室里的地面打得实实的土,在上面撒点细灰,用树枝是一样的写字。
“人之初,性本善!”杨九有样学样的写下今天李先生教的字。
他点点头,还不错,就是有点手生,多练一段时间还是能拿出来见人的。
“杨九,你好厉害,才第一天上学就能把先生写的字,写出来。”杨九旁边的小胖墩羡慕的叫出声音来。
杨九挠了挠头。
小胖子的声音吸引了附近的学生,一群小孩子围了过来。
“真的哎,还比张卓写得好!”一个小孩子惊叹的说道。
“呵呵,他怎么可能写得比我好!”在座椅上没动的张卓听到这话瞬间炸毛,鄙夷的说道:“他穿得这么差,肯定家里没钱,你们没见先生都没给他桌椅和毛笔么,估计连毛笔都没用过吧。就是在地上写而已。我在地上写,肯定也比他写得好。”
“不一定哦,张卓,不信你过来看!”小胖墩很热心的帮杨九推销。
杨九苦笑。
按照正常的事态发展趋势,张卓小朋友肯定会过来,看了之后肯定会掐。
然后,张卓小朋友当然就真的过来了,小脸铁青,脸上写满了不服。
“你有本事写两个毛笔字试试!”张卓愤愤,他家里有些闲钱,六岁就开始读书写字,在李先生这里整整学了四年,哪一年不是被李先生夸奖学得最好的,要不是年纪太小,李先生就推荐他去县学了。
这个刚来的,怎么可能写得有他好。
杨九摊手,“我没毛笔和纸。”
“用我的!”张卓把比和纸递给杨九。
杨九心里痒痒的,现在家里挣的那笔钱也就够八个人的生活费,他是很看重身体的,大家本来就正好是长身体的时候,营养一定得跟上,卖炸薯条和奶茶的钱,也就够买肉补身体,毛笔墨水和纸这些……
这么个送上门的用笔墨的机会,肯定不能错过。
杨九拿起毛笔,很是手生。作为一个现代人,可没学过毛笔。
他在白净的宣纸上写下“人”字!
又缓缓的写下“之”字。之后便是“初”。
很认真的写下这三个字,杨九换了一口气。歪歪扭扭的,果然不好看。
“喏,张卓,你看,杨九才第一次用毛笔写字,比你第一次用毛笔字写得好看多了。比我都写得好。”小胖墩不遗余力的帮杨九拉仇恨值。
张卓一张小脸气得通红,脸快丢没了。
杨九心里喜滋滋的,往后有钱了就去买纸和笔,一捆一捆的买,用一张纸,扔一张。
张卓气得一把抓过杨九写的纸唰唰唰的撕得稀巴烂。
第二十五章 偶遇
“这么丑的字,就该撕烂了才好!”张卓愤愤不平的把纸撕烂,还狠狠的踩上几脚。
他有些虚心,这个贫困人家出来的,竟然比他好。他今年就十一岁了,正是能进县学的年纪,哪怕他心里很清楚先生一旦有名额,就会推荐他去县学,可潜意识里,竟然有一种危机感。
对这个贫困户有危机感?
张卓又不想承认了,笑话,这个贫困农户家出来的,就算再天才,也不可能在今年就立马学会做诗词,写文章。他好歹也跟着先生学了四年。
然而他就是把杨九写的字撕烂了。
“你们看什么看,纸是我的,笔也是我的,我爱干嘛干嘛!”张卓恶狠狠的吵了两句。
跟张卓不太友好的小胖墩撇了撇嘴,外头有同学跑进来吼了一声先生来了,在教室里的众人全都一哄而散,端端正正的坐在课桌跟前。
也独独只有地上那团被撕烂的纸,才显眼。
教室,归于平静。
下午的课程开始,李先生让年纪小的孩子练字。开始给年纪比较大的孩子讲起了经义。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李先生一边拿着书本,一边摇头晃脑,摸着胡须。
“此为《礼记》中之《学记》,便是与《孟子》之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有异曲同工之说。古圣贤之思,形神皆相似,便是督导后学者,需经历苦难磨砺,才终能成为人上人……”
杨九腰杆挺得笔直,竟把李先生说的听了进去。
这些话听起来深邃,大多数学生都似懂非懂。
杨九默默的点头,算是认同了李先生所讲。
李先生不经意的瞥到杨九的神情,眼中浮出一丝不以为然。他所讲的是儒家大道,又怎么会是一个才刚刚入学的愚民小儿能懂的。
杨九这番表情,反而让李先生认为杨九不懂装懂。
一堂课下来,杨九没有任何压力,现在最有压力的是他没有课本,李先生讲得又慢,不少繁体字还不认识。
礼记什么的,上一世初中到高中,也就学过节选,可时间过得太久,早已经不记得。
但现在科举考试就是考这些,确实让杨九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好在现在他还年轻,才八岁,小学生的年纪而已,却比小学生容易理解这些内容,总体来说还是有优势了。
杨九倒是意犹未尽,可惜李先生根本就不管杨九,他主要的心思是在张卓和几个今年满了十二岁的学生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