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配沉迷学习2上一章:第95章
  • 女配沉迷学习2下一章:第97章

  重点是徐太妃本就因为打扰她惶恐不安,她应了徐太妃服侍她的请求,徐太妃心里也能好受一些。

  一边给乔微推拿,徐太妃一边道:“是阮氏的事情。”

  “她又怎么了?”乔微问道。

  见乔微神情没有一丝变化,徐太妃就知道乔微不将阮若烟放在眼里,但想到阮若烟的话,徐太妃只能道:“她说她能帮陛下成万世之君。”

  “你信她?”乔微嗤笑道,她要当万世之君还要靠阮若烟这个只知道一硝二磺三木炭的人?

  这姑娘高中物理化学都没学好,来教她当万世之君?

  徐太妃能被乔微看重管理后宫,自然不是蠢人。

  “陛下已是圣明贤君,何须她来帮?”徐太妃摇摇头,据她的试探,阮氏连朝堂制度都一知半解,怎么可能帮陛下成为万世之君?

  “她说她有办法治疗豌豆疮。”徐太妃低声道,“她将豌豆疮叫做天花,臣妾也是听她描述了天花的症状后才知道她说的是豌豆疮。”

  听到这话乔微直接笑出了声。

  徐太妃一时间都没明白乔微为什么发笑,不过她觉得应该是笑阮氏太蠢。

  确实如此,乔微就是在笑阮若烟这姑娘脑子不太好,这天花的事情估计是她在赵盛那里变成弃子后绞尽脑汁想出来的最后一点办法。

  这姑娘实在是太蠢,连天花在大燕的名字都没有打听好。

  天花最开始出现的时候并不叫天花,这二字是取自一首诗。

  这两个字的由来还是后世一个得了天花之后脸上出现麻点被人讥讽后的才子作的一首诗,道:天嫌未端正,满面与汝花。

  人们用此诗的前末两个字,这才有了天花这个名字。

  不过想想也是,瘟疫多发于乱世,阮若烟自穿来后就生活在宫中,便是她穿越的前身也一直是养在家里的闺秀,京都多年不见瘟疫和豌豆疮,自然就不知道天花在大燕的名字。

  豌豆疮这种疫病确实伤害极大,传染快,死伤无数,徐太妃就算不通政务,也知道若是能解决豌豆疮是一个极大的功德,更何况乔微爱民如子,所以她才来通禀。

  “叫她过来吧。”乔微眼都没睁开,对着高恭吩咐道。

  徐太妃松了一口气,她就知道乔微对这事感兴趣。心中有无数想法,但她手上还是没停,继续给乔微推拿。

  阮若烟没想到自己再次进入勤政殿,这里居然换了主人,而且是从男人变成了女人。

  看到上首穿着一身玄衣龙袍的乔微正坐在榻上,旁边徐太妃正在给乔微疏通按摩头部,像是服侍丈夫一样。

  看到两人这个状态,阮若烟一愣,她突然明白天授帝为何独独信任徐太妃了,原来两人是这层关系。

  没有人理会阮若烟的胡思乱想,但是旁边的高恭看到阮若烟居然敢直视乔微,呵斥道:“放肆!”

  阮若烟这才反应过来赶紧跪好,这些年在妙缘庵的生活和在长平郡王手下三年已经让她明白了封建王朝的可怕。

  无论是献火药还是献出其他,她的目的都是为了让自己更好的活下去。她不想当平民,她才二十多岁,在前世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她不想在庵堂里蹉跎一生。

  “你说你能治豌豆疮?”乔微睁开双眼,挥了挥手,看向下面的阮若烟。

  阮若烟赶紧道:“可以接种牛痘。”

  “如何接种?”乔微又问道:“朕只听说过接种人痘,牛痘如何接种?你可会接种?”

  阮若烟:人痘是啥?她怎么知道怎么接种?而且她都没见过牛痘是啥好吗?

  见阮若烟一脸懵,乔微就知道这姑娘一问三不知,其实大燕已经有接种人痘的技术了,不过她也没为难对方。

  这姑娘前世是流量小花是演员,她

  也没对这姑娘的知识水平有啥期待。

  “你如何会知道这些?从火药到牛痘,还有你所说的玻璃之类的制造工艺,都不符合大燕工艺,你先来告诉朕,你是从哪里听说这些的?”乔微声音清冷。

  “我……”被扒了马甲的阮若烟冷汗直下。

  赵盛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不过乔微也没让对方太探究阮若烟的事情,赵盛才止住了手。

  “你知不知道你的举动,可称妖人?”乔微对着阮若烟道,放在不开明的乡村以这姑娘的愚蠢,估计早都被烧死了。

  阮若烟哭道:“我不是妖人,我就是做梦梦到的,陛下我真的不是妖人,你别杀我!”

  一开始的阮若烟甚至是聪慧的,她还能让池贵妃吃亏,能在她和池贵妃之间周旋,而现在屡次犯蠢,乔微猜测应该是阮若烟的系统赚不到龙气支撑自己运转,所以休眠了。

  宫斗系统是阮若烟的底牌,没了这个作为依靠,阮若烟就彻底慌了,这才屡次犯蠢。

  她用宫斗系统提供的最后一点能量在赵盛入皇陵祭拜的时候勾搭上了赵盛,她以为赵盛是她的真命天子,可结果赵盛对她只有利用,将她的价值都榨干后,转头把她送给了乔微。

  她这才明白,男人都靠不住。

  所以她转头想要投靠乔微,她觉得女人总比男子可靠些。

  想到自己在宫中乔微对妃嫔的宽和,对她也算得上不错,于是她再次给自己规划好了以后的路。

  她不要当宠妃皇后,她要当女帝身边的第一女官。

  她要用牛痘之法让乔微器重自己,可是一见面她就遭遇了滑铁卢。

  “朕若是想要你的命早就将你杀了,你老实一点。”乔微说道,“你老老实实地呆在宫中。”

  阮若烟只能同意,她知道自己如果不呆在后宫中,怕是连命都没有了。

  之后乔微挥挥手让人将阮若烟带下去。

  “陛下宽仁。”徐太妃感叹道。

  这话之前赵盛说过,如今徐太妃又说,乔微只是道:“留着她或许哪天还有些用,更何况火药之说她也算是立功了,朕也不计较她私逃妙缘庵的罪过了。”不然只私逃这一个罪过就足以治阮若烟死罪了。

  徐太妃想想也是,她道:“此女来历陛下当真不继续查探吗?”她觉得此女就是妖异。

  “佛家有宿慧之说,大概和她差不多。”乔微道。

  “陛下信神佛?”徐太妃一愣,据她所知乔微最不信神佛了。

  “子不语怪力乱神,再说神佛若是选阮若烟这等蠢人为使降临世间,那大概神佛的脑子也不太好。”乔微说道。

  徐太妃听后笑了,陛下一般时候都很宽仁,但当陛下嘴毒起来,就是朝堂最能辩的御史也是说不过陛下的。

  “朕有意建宫学。”乔微对着徐太妃道。

  徐太妃一愣:“宫学?”大燕宫学这个词一般是指宗室诸王子上学的地方,也就是弘文馆之类的学堂,可她明白若是这样的学堂乔微是不会和自己说的。

  “朕有意让宫人读书识字。”乔微说道,“朕有意开女子书院,女子读书不应该是勋贵士族女子的特权,贫民百姓家的女子最好也能读书识字。”

  “你培养了这些宫人,每隔一段时间朕就会放宫女出宫,这些宫女可以去地方上开私塾,或者是入女子书院为老师。”乔微说道,简单来说就是要开女学。

  她前些年就已经在各地扩建乡学,不仅是培养学子,更是在开展扫盲教育。

  “除了读书识字外,纺织刺绣、养蚕缫丝、烹饪杂学,这些都多教一些。”乔微说道,“不要用女诫这些启蒙,朕回头让人给你们另外编书。”

  除了读书识字外,在大燕能学会一门手艺才是大燕女子最需要的。

  改革这种事情要一点点来,女子的地位也要一点点提高,这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徐太妃

  听到这话心中一震:“臣妾代天下女子谢陛下大恩。”她知道自己代表不了天下女子,可是乔微真的给了女子更多的活路。

  乔微笑了:“好了,你将此事办好,若是办不好朕还要罚你呢。”

  徐太妃知道乔微这是和她开玩笑,并未放在心上,只是嫣然一笑。

  “对了,晋阳也该出嫁了,朕回头亲自给她主婚。”乔微笑道。

  “臣妾替晋阳谢陛下恩典,晋阳若是知道此事,怕是要高兴地睡不着了。”徐太妃对乔微说着俏皮话。

  徐太妃很明白,有乔微才有自己和女儿的今天,才有徐家的今日,她和徐家对乔微的忠心绝不会变。

  十日后,晋阳公主大婚,乔微站在殿外,看着安国公主带着一大群贵女拦在路上为难新郎,其实也不是故意为难,而是“障车”之礼自古有之,宫中也不能免俗。

  看着活泼好动的安国公主,温婉娴熟的晋阳公主,以及一旁给徐家郎君出算学为难的楚王和看上去沉稳但却要时时操心安国公主的崔景,乔微笑了,这才是少年人!

  这些少年虽好,却不是她的继承人。

  历来公主出嫁是可以假皇后仪仗的,乔微是女帝,哪里有皇后之说?本来大家以为晋阳公主是不会没有皇后仪仗的恩赐的,可是大家还是预估错了,乔微真的赐了晋阳公主在大婚时用皇后仪仗,朝臣也明白晋阳公主当真是受陛下宠爱。

  晋阳公主大婚后,乔微就开始着手准备改革军制和建立宫学的事情,又将牛痘的事情告诉了太医署,让这些人开始研究。

  两年后,乔微改制完成,开始派兵收服营州等地,让北方的游牧民族重新归附,恢复安北都护府。

  又两年,乔微开始对西域用兵,第一阶段就是收复碎叶镇,建立安西都护府,西域诸国臣服,后重开丝绸之路,大燕通过西域与诸国通商。

  此时的大燕,国力强盛,物产丰富,养蚕缫丝和纺织业的快速发展,杂学的兴起,让大燕的国力一日强过一日,是真正的帝国。大燕被西域诸国和北边的游牧民族奉为□□上国,纷纷派遣燕使来大燕学习,是为真正的万国来朝。

  对西域的用兵安国公主也参与了,她真的训练出了一支女兵,驻守在碎叶镇,所以即便碎叶镇中男兵多过女兵,但因为安国公主后来为安西都护,当地人还是会称碎叶镇为娘子镇。

  安国公主任武职,而教化当地百姓的任务就交给了崔景。崔景这些年不是给安国公主当军师谋士就是在安西当县令,两人一文一武,配合地极为默契。

  在安国公主满十八后,乔微就给两人赐婚了。

  安国公主和崔景共有三子一女,天授帝将两人的女儿接到身边抚养,亲自教导,初封汝南郡主。

  汝南郡主及笄时册封为太女,即后来的长庆帝,也是史上第二位女帝。

第149章 士庶之争,女帝之路(完)

  京都外的官道前, 一队骑着骆驼的西域人停在了官道前。

  骆驼上的铃铛随着骆驼的行走不断发出悠扬的响声,骆驼上风尘仆仆的西域商人看到面前宽阔又平坦的官道露出了笑容。

  “到大燕京都了。”一个商人打扮的中年男子对着旁边一个面色有些黑红但十分高大的青年男子说道。

  “这就是大燕京都的官道?”青年男子看着面前平坦的路面,比他们来之前走的官道宽了三倍不止, 重点是这条路十分平坦, 连四架的马车都能够同时并行。

  如今是夏日,可这条官道上寸草不生, 旁边是高大的树木, 这些树木枝叶繁茂, 能够给走在官道上的行人遮荫纳凉。

  这条路一看就是精心修护的,普通的官道只是比普通道路宽一些, 但只要走的人少,也是会生杂草的, 而这条路可以说是寸草不生了,可旁边的树木丛旁却是杂草丛生。

  重点是这条管道太宽大了,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宽大的路。青年男子是有见识的, 这样一条路一定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修造,并且修造好了以后也不是就可以不问了, 还需要精心养护。

  青年男子不由笑了:“大燕可真有钱!”

  旁边的商人打扮的中年男子道:“这天下谁还能有大燕豪富?”大燕有钱是天下人公认的,不然他们为何千里迢迢跑来大燕行商?

  “小人之前也好奇过这官道,据说这官道修造十分讲究,修路用的土都要放在锅里炒,还要加其他东西, 才能铺到路面上, 然后反复压实, 这路的硬度都快赶上石头了。”商人钱虎说道。

  他是西域人自然不可能是大燕的名字, 可是他为了让自己在大燕混得开, 就给自己起了一个大燕的名字。商人爱钱他就让自己的姓氏为钱, 他原本的名字是虎的意思,所以就给自己起了个汉人名字叫钱虎。

  不是他只给自己改姓忘祖背宗,而是他们的习惯和中原人不同,他们很多人都没有姓氏,只有名字。

  “大王,咱们进城吧。”钱虎说道,“上次小人走的时候大燕京都内说要开始重新修路,估计里面的路比这官道还要好。”他口称大王面上尊敬,但心里却鄙夷青年男子没见过世面。

  别看这青年男子是个王子,实际上也不过是胡虏小国,这些小国的大王连大燕的刺史都不如,见过的好东西也少之又少,还不如他见过的世面大,除了勇武手里有忠心的下属外,和他根本不能比。

  被叫大王的青年男子是杜勒,是格萨王定好下任继承者,他父王让他来这里大燕长长见识,最好能够娶一个大燕公主回去。

  随着天授帝继位,大燕先后重新建立安北和安西都护府,震慑周边诸国,已经是真正的中原大帝国,周围的国家再也不敢骚扰大燕边境。

  随着这些年天授帝逐渐重启丝绸之路,让周围诸国都有了盼头,大燕出来的东西更是让周围的国家明白什么才是□□上国。精美的丝绸、洁白如雪的瓷器等等,无不彰显着大燕帝国的强大。

  如今格萨王最大的梦想就是求一个大燕公主回去,当然格萨王没有想要要大燕真正的公主,他要是敢有这个想法,那就是在找死。

  格萨王甚至连宗室女的想法都没有,他觉得大燕皇帝能封个宫女当公主嫁给儿子他都能接受,他要的是宫女的陪嫁和大燕的庇护,而不是其他。

  可是杜勒年轻气盛,他很是不服,他如何能接受一个宫女下人当自己的妻子?他觉得自己配得上真正的大燕公主。

  可是一路从安西走来,越到大燕京都,越让他明白格萨和大燕的差距,可是他求娶公主的心是不变的,他自有自己的傲气。

  钱虎不知道杜勒的想法,他如果知道一定会嘲笑不已,大燕如今是女帝,女帝自己没有子嗣,大燕仅有的两个公主早就成亲,孩子都快娶妻了,杜勒上哪里娶公主?

  两人各怀心思一起进了城,等到了城门钱虎照例带着杜勒和随从走专门给行商之人准备的入口,让杜勒惊讶的是京都城门居然不收钱,但是需要登记。

  看到杜勒的惊讶,钱虎道:“这天下还有比大燕皇帝更富的人吗?皇帝陛下根本看不上这些小钱。”

  杜勒不和钱虎诡辩,他觉得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不过刚进城门他就被里面的路震惊了,这居然不是土路?

  京都的人见到杜勒居然用手去触摸地,甚至还想要砍下一块带回去看看,连忙呵斥道:“尔等要作何?”

  钱虎也被眼前平坦像石头又不是石头的路惊呆了,但他没杜勒这么大胆,见状赶紧将杜勒拉起来,对着上来呵斥他们的士兵道:“军爷误会,我家这后生没见过上国之物,心生好奇,还请军爷不要计较。”说完连忙掏出铜钱递给呵斥他们的士兵。

  那士兵也没收钱,但脸色缓和了一些道:“你们是天授二十七年后第一次来京都?”

  “小人上次来正是天授二十五年。”钱虎赶紧陪着笑脸应道,“上次走的时候听人说过京都要修路,却不想变化如此大,小人这子侄又是第一次来,没见过世面……”

  士兵也见怪不怪了,没见过水泥路的人第一次见到此物惊讶很正常,他也不止见过一次有人想要凿开这路带走了。

  “那就不奇怪了,只是这破坏路面是大罪,尔等若是再犯就休怪我等捉你们去问罪了。”士兵警告道。

  钱虎连连应是,赶紧拉着杜勒让他对士兵表示不会再犯。

  杜勒是识时务的,这种时候他必须低头,而且还很客气地问道:“敢问军爷,此物为何?”

  “这是工部器物所研制出的水泥,你要是想知道这些可以去国子监听课。”士兵说道。

  “国子监我们也能去吗?”杜勒到底是一国的继承人也是听说过国子监的,那里是大燕养士的地方,养士的地方外族人也能去吗?

  士兵摆摆手道:“只要考试过了,不分华夷皆可入学。就算你考不进去,国子监每隔十日会在学台讲学,不只是经史子集还有理工器物,京都的百姓都爱去听,今天似乎就是学台开讲的日子。”

  杜勒一听十分感兴趣:“敢问国子监如何走?”

  士兵指了指方向,杜勒赶紧道谢。

  得知此事后,杜勒连和钱虎一起去坊市的心都没有了,直接带着随从一起去了国子监,钱虎也不勉强,反正自己只是收了格萨王的钱捎杜勒进京,等进了京后自然就不归他管了。

  另一边杜勒很快就找到了国子监,国子监的学生见到他这样的外族人也不惊讶,等他进去后才发现里面有很多外族人。

  之后他又听旁边的学子道:“今天是哪位先生讲课?”

  “是张先生。”另一位学生答道。

  “张先生?”刚才说话的学生兴奋道,“张先生的割圆术可是连圣上都称赞的,他还撰写了《圆术之鉴》一书,据说此书在割圆之说上为当世第一。”

  杜勒在旁边根本就没听明白,他只知道今天是一位姓张的先生讲课,再加上他不是太通晓大燕官话,导致他根本就没弄明白割圆术是个啥。

  他本来还想要再问问身边的学子,结果就看到旁边的人都端坐好,一句话都不说,转头就看到一个老者走到了学台中间,身后的仆从还拿了几个大大的圆形东西走了进来。

  杜勒一脑子的问号,他是来听水泥的,这些显然和水泥没关系,不过他还是耐着性子往下听,他觉得大燕这么多学子都来听这位张先生的课,这位张先生肯定有真本事。

  可是回头他就发现等这位张先生开口说了五句话后他就听不明白了,旁边的学子却听得津津有味,他心里一时间不是个滋味。

  不过他刚才也听说了这个张先生的割圆术连大燕皇帝都赞誉,可见是有真本事的。

  他耐着性子听了一个多时辰

  的天书,因心中烦躁格萨和大燕的差距所以就算听不懂也不至于睡觉,但他旁边的侍从却是打起了瞌睡,本来赶路就累再加上这位张先生讲课和天书没啥区别,他们听得只想睡。

  等到这位张先生的课结束,杜勒才对着旁边的学子请教道:“敢问郎君,这割圆术是讲的什么?”

  “兄台可学过算学之术?”那学子觉得来大燕行商的商人应该都学过算学的,不然咋做生意?

  杜勒虽不是商人但到底是皇子,还是学过一些的,他点了点头道:“会一些加减。”不然连士兵的人数都算不清楚咋领兵打仗?

  “可知道圆周之说?”学子又问道。

  杜勒摇摇头:“为何要算圆周?”算圆周有什么用?

  “自然是有用,只有懂圆才能算弧、扇等形,这建造、车轮等物哪样不要用圆周之说?”学子摇摇头,果然和这些胡人说不太通。

  “割圆之术就是求圆周的精进办法。”学子说道,“原本之前大家认为圆周之率位经一周三,张先生算出的圆周率更为精准为三又一分四厘一毫六丝。”

  见杜勒一脸懵的样子,学子叹了口气,他就知道这些外族人对这些没兴趣,这些人也就是对水泥、炼钢等事情感兴趣,转头摇摇头走了。

  杜勒对这些确实没兴趣,他觉得算圆根本没啥用,也就大燕这种养得起闲人的地方才会对这种事情感兴趣。

  等那两个学子走后,他又发现了问题,国子监中居然有女子,他不由瞪大了眼。

  不仅是杜勒,他旁边的随从都忍不住道:“大王,不是说大燕最重礼教的吗?这里的女子居然也能和男子一起入学读书?”

  杜勒想了想道:“大燕皇帝就是女子。”他这一路走来也见到了一些女子学堂,还特地去看过,只不过这些地方上的学堂男女是分开的,女子学堂更多的是教授手艺为主。

  大燕京都却完全不同,男女同座听课不算,甚至还有不少少男少女走在一起交流刚才张先生的割圆术。

  杜勒听那女子讲得头头是道,有些皱眉,大燕的女子都如此博学了吗?

  他在国子监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知识也不气馁,等他回去找钱虎后,看到即便是行商之人下榻之处也十分干净,不禁想起大燕那干净的水泥路上连垃圾都没有,又是一阵唏嘘。

  杜勒在京都四处逛了十天左右,每天都能知道更新奇的事务,十日后格萨的使者才到京都,杜勒这才和他们一起前往鸿胪寺。

  鸿,大也;胪,传声也。鸿胪本意为大声传赞,引导为礼节之意。

  如杜勒这等外国使者进京都要先去鸿胪寺报备,然后由鸿胪寺层层递报,快一些的几天,慢一些的一个月都不一定能见到大燕皇帝。

  往大燕朝圣这个事杜勒是第一次,但是格萨使臣不是第一次。

  “大人,我等此次入京大概何时能见到陛下?”格萨使臣递了一个银袋子给鸿胪寺官员。

  鸿胪寺官员倒是也没拒绝,收下钱后说道:“按照流程应当是半个月后,不过具体还要看你们来大燕的具体意图。”

  “可是能见到大燕陛下?”格萨使臣连忙问道。

  鸿胪寺官员摆摆手:“陛下如今将接待使臣的事情都交给了太女,你们先觐见太女殿下,能否见到陛下还要看太女殿下的决断。”

  天授帝立太女的事情早就已经传遍诸国,格萨使臣也没有觉得意外,毕竟这种事情之前大燕也会经常交给储君打理。

  “有什么办法能够快速见到太女殿下吗?”格萨使臣问道,半个月见到太女也太久了。

  鸿胪寺官员道:“这就要看你们各自的手段了。”他摆摆手,这些外族官员有门路的自己找门路,他自己都见不到太女呢。

  等到鸿胪寺官员离开,旁边的格萨使臣正想和旁边的杜勒说话,就遇到一个熟人和自己打招呼。

  “伊本,好

  久不见。”一个也是西域打扮的中年男子和格萨使臣打着招呼。

  伊本也就是格萨使臣皱了皱眉,但还是上前寒暄道:“布德,你也是来大燕朝贡?”

  布德看了看伊本,又看了看他旁边的杜勒,洋洋得意道:“我们王后是大燕的公主,王后故土难舍,得王上允许,特让王后带王子回大燕京都朝拜。”也就是说他们是陪王后回娘家,和他们这些来朝贡的人不一样。

  这一副骄傲的样子也让伊本很是讨厌,他们格萨和吐蕃是邻居,格萨是小国吐蕃是大国,可是吐蕃也是这些年才壮大的,生活条件的恶劣还比不上他们格萨,就因为他们三十多年前娶到了大燕公主,现在国力强盛了太多,来大燕朝拜比他们的待遇也好太多。

  看着伊本脸色难堪,布德高兴得走了,他们吐蕃和大燕是姻亲,自然不是这些小国能比的。

  等到布德走了,杜勒才问道:“王后?他们娶大燕公主都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吧,这大燕公主还没死呢?吐蕃赞普立了大燕公主为王后吗?”他若是记得没错,这位吐蕃又不是大燕,妻子只能是一位,吐蕃赞普的妻子应该很多,大燕公主只是其中一个。

  “他们娶的是大燕的德庆公主,如今的陛下继位后还册封这位公主为长公主,吐蕃赞普也是瞧着大燕国力日益强盛,才学了燕人的规矩,搞了一个所谓的王后出来。”伊本说道,简单来说就是为了讨大燕皇帝开心。

  “所以您如果真的能求娶一个大燕公主回国,咱们日后或可像吐蕃一样强大。”伊本想着自己带来的五千金,也不知道能不能求一个大燕公主回国。

  杜勒这些日子在大燕看到的见到的也让他逐渐放下了心中的骄傲,从原本的求娶宗室女改成求一个大燕女子回京就好,就算这女子是宫女只要顶着大燕公主的名号就好。

  东宫

  一身蟠龙纹服的少女正在和一个满头银丝的女子说话。

  “公主快尝尝,这是岭南新进贡的荔枝。”太女面色温和,容貌秀丽,仿佛是一块温润的美玉,京中朝臣见到太女都会感叹其和年轻时的天授帝十分相像,这种像不是容貌而是气质和处事手段。

  不过这也不奇怪,太女是天授帝一手教导出来的储君,自然应该和天授帝相似。

  满头银丝的德庆长公主见到这荔枝恍如隔世,眼中的泪水不自觉地流了下来。

  “孤听说公主最爱荔枝,这是岭南新培育的品种,姑母尝尝可还喜欢?”太女将手帕递给了德庆长公主安慰道,“陛下说了,若您愿意可以在京安享晚年。”

  德庆长公主听到这话又惊又喜,等再次向太女确认自己可以回京后,泪水再次涌出。

  好不容易平复情绪后,德庆长公主剥了一个荔枝放在自己嘴里:“好甜,比我当年在京都吃到的还甜。”她已经好几十年没吃过荔枝了,她觉得自己已经忘记了荔枝的味道,可今日这荔枝一入口中,她年幼时的记忆不自觉地涌现在脑海中,她记得自己母亲拿着宫中赏赐的荔枝逗自己开心时的样子。

  可是后来她父亲早逝无人庇护被祖父献给了建中帝为和亲公主,她是宗室女,但她父亲是庶子,不被祖父重视,最后被推了出去,祖父用她来邀宠建中帝,被封了郡王。

  可是她的苦日子却来了。

  如若不是她想得开,恐怕早早就去了,连被立为唯一的正妻的这个机会都没有。

  异族和亲的日子太苦了,直到陛下当政,大燕国力强盛她才有了好日子过。

  太女也对德庆长公主也很佩服,这位是和亲公主中为数不多的高寿之人,据她所知很多和亲公主在异族都活不过十年。

  等安抚了这位和亲公主后,太女拿着格萨的求亲国书进了宫。

  勤政殿

  太女看着一身气度威严的乔微不禁感叹,祖母和德庆长公主差不多的年纪却看着和德庆长公主是两代人的感觉

  ,她和祖母站在一起反而更像母女。即便祖母的鬓角已经有一些轻微的皱纹,但这也绝对不影响乔微的气度,反而更添了几分威严。

  “大母。”太女对着乔微请安。她已经被过继到祖母膝下,至于她的亲生祖母清河王妃她会称呼对方为阿婆。

  乔微放下手中的朱笔,对着太女点了点头:“见过德庆长公主了?”

  “长公主受了不少苦。”太女道,“我提了让她回京养老的事情,长公主也愿意,只是担心她的孩子。”

  “可以让他们入国子监当监生。”乔微说道,这是她对和亲公主的礼遇。

  太女点点头:“想来这也是吐蕃赞普让儿子来京的本意,我们也可借此机会汉化吐蕃。”

  乔微很欣慰太女能够想到此处。

  太女又将求亲国书递给了乔微。

  “加上格萨,已经是第十个求亲的国家了。”太女道。

  乔微看都没看这国书,对着太女问道:“你意欲如何?”

  太女想了想道:“我大燕公主尊贵,想要求娶必须要付出诚意。”

  乔微笑着看向自己一手教出来的孩子,这姑娘确实比她母亲好太多,想到安国公主一听到和亲就跳脚的样子,乔微就忍不住想笑。

  “若要求娶我大燕公主,需尊我大燕礼节为驸马都尉,对我大燕称臣,我大燕公主必须是唯一的正妻,公主之子为嫡子为储君。”太女想了想道,“而且也不是谁求娶我们就嫁,要看他们的诚意。”诚意是什么?自然是看这些国家能出得起多少聘礼了,简单来说他们能送给大燕多少利益。

  “你不怕朝野骂你逼迫女子和亲?”乔微笑着问道。

  太女看着乔微道:“有志向的姑娘太多了,前些天我入宫的时候就听到宫学里的姑娘说若要为和亲公主必要当第二个大母。”有大燕在背后撑腰,和亲公主完全可以从文化开始一步步影响一国政治,而且一国王后的名头还是很吸引人的。

  德庆长公主和亲是去受苦的,如今大燕公主和亲那是去争权夺利和驯化夷狄去的,她选出的和亲公主都是野心勃勃的政客,不是普通女子。

  “为了不委屈公主,凡求亲之国必须要学我大燕礼仪。”太女又道,汉化是一个过程,要从礼仪文明到血脉一点点驯化。

  乔微对着太女笑道:“大燕有女子愿意和亲吗?”

  太女答道:“有很多,一国王后是很大的诱惑。”

  “一定要是自愿,晚年都可归国,而且要为她们立碑著传,她们回国后若是想要入朝为官也可。”乔微道。

  太女点点头:“若是我大燕公主被害而亡,我大燕铁骑必当踏平此国。”

  “而且我大燕公主和亲要带三千兵士进驻此国。”驻兵才是附属国是她最重要的意图之一。

  其实更准确来说,她派去的不是和亲公主,而是教化的官员,是执行大燕国策的重臣。

  正如太女所料,愿意当和亲公主的女子有很多,比如宫学里的宫女,书院里那些普通人家出身但有野心的姑娘,从宫女和民女一步成为公主和王后,更重要的是她们不觉得自己和亲很委屈,她们很多人都将和亲当作自己的政治踏板。

  史书记载,天授帝之后的和亲公主个个都是野心勃勃的女政治家,这些公主在和亲的国家里办学堂传播大燕礼仪和知识,被当地人称为“上主”,意为上国的公主,又被称为文明的使者。

  这些和亲公主靠着大燕的威望和国王共同执政,还有很多甚至架空了国王,是为真正的政治家,更是在归国后为官,还有许多成为大燕宰辅。

  百余年的驯化,让大燕的版图再次扩大,史书称此次和亲为大燕不出鞘的利刃。

第150章 国家顶流,全民偶像

  等到乔微再次回到时空管理局, 将阮若烟身上的系统交还给了方舒。

  阮若烟在前世被看管在宫里后,很快就收敛了起来,之后乔微创办宫学, 阮若烟也开始成为宫学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