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看花,又看了看阿史那,觉得他脸色有些苍白,便说道:“出来这么久,花也折了,回去吧。山路不好走,怕是又要费些时间了。” 阿史那点了点头,便小心牵着玉回的手往回走。
阿史那折花的地方也落了许多殷红的梅花,但若仔细看,其中一片却不是梅花……
等两人回到山庄的时候已经像是雪人了,连那梅枝上也落了些雪,小心翼翼亲自插了花,看阿史那有些倦意地歪在榻上,玉回给他盖了条被子,也不吵醒他。
大雪下了好几日,像是要用大雪将这桃源山庄与世隔绝一样。不过这日还是有信来,是凤兮的信,她信上说他们两人打算来洛阳与公婆一起过年,免得两人路上奔波受风寒之苦。玉回念完信,阿史那放下毛笔,说道:“看来咱们真是娶了个好儿媳。” 玉回也点头称是。
因为他们的来信,所以山庄上下便开始为过年做准备了。一时之间到处都是忙碌而又喜庆,山庄里的人可是第一次迎接少夫人,所以下人们对这位少夫人都心存了好奇。
到了小年前几天,两个人带着阿史那朗风尘仆仆地来到山庄,还带来了许多东西。其中有几样,说是李治特意赐给阿史那与玉回的,打开看了都是用鹅黄签子封着的上用之物。有两瓶天竺酒是给阿史那的,另外却赏了玉回两枝上好的灵芝与人参。玉回想了想明白了李治的用意。便暗地里吩咐雾桐一点点加到阿史那的汤药里。
这天吃过午饭,阿史那与道真有事要商量,玉回与凤兮便回桃源小筑来了,念儿正与墨儿玩,见了阿史那朗便伸着小手“啊啊啊”地叫,阿史那朗欢天喜地地陪小妹妹玩去了。凤兮也跑过去抱起念儿,对玉回说道:“念儿妹妹与您很像呢。” 看着她们开开心心的样子,玉回便在一旁笑着看,一边让雨樱拿了许多果盘准备着。念儿终究是小,玩了一会便伸手要玉回抱,玉回从凤兮手里抱过她,她才开心地笑了,小手紧紧地抓着玉回的衣服。阿史那朗也跑到玉回身边,童声童趣地说着他们走后的日子,玉回时不时剥了果子给他吃。凤兮在旁边或是笑或是纠正阿史那朗的说法,引起阿史那朗的抗议。
“朗儿给你们添了很多麻烦,这次便让他留在洛阳吧!”玉回说道。
“母亲,没有麻烦的,您还是让他随我们住吧。”凤兮忙说道,脸上掠过一丝黯然。“朗儿在,我也没那么闷。”
听她这么说,玉回立刻抬头看了她一眼,凤兮的眼睛有些红红的。
“道真他?”玉回犹豫地问道。
“没事的,没事的。他对我很好。”凤兮笑着说道。玉回看着她的脸点了点头。
“有些时候,坚持一下就好了。”玉回说道,凤兮瞪大了眼睛,然后笑着使劲点了点头。
到了新年,山庄上下都一片喜气洋洋,因为道真新婚,所以阿史那比往年赏了下人更多的赏钱,而且阿史那特意吩咐给所有下人都做了红衣服,所以过年那几天,桃源山庄到处走动的人都是一身大红的衣服。往往分不清哪个是哪个,只是一片耀眼的红。

雁字回时 神医(1)

上元节这一天,下人们说洛阳这一天的灯会很热闹,凤兮便跃跃欲试,道真请示了阿史那,于是一家人,小念儿被裹了件纯白狐裘小斗篷,只露了张小脸,由阿史那抱着。阿史那朗牵了玉回和凤兮的手。分乘两辆车到了洛阳街上。
灯会果然热闹,各式各样的灯笼挂了满街都是,各式各样的小摊贩出售着各种东西,琳琅满目。街上的人可谓是摩肩擦踵,阿史那朗个子太小,道真便将他放到脖子上骑着,小家伙因为第一次看到这么多新奇的玩意便指这里、指那里让道真带他过去看,凤兮紧跟在道真身后,阿史那揽着玉回的肩膀在后面也只好紧紧跟着,生怕走散了。好不容易挤出人群到了相对人少的地方,阿史那笑着对道真说道:“你们逛去吧,我和你母亲在这里等你们。” 道真本也不欲去,只是阿史那朗还没尽兴,一直催着道真,道真只好去了,凤兮也蹦蹦跳跳地跟着去了。
念儿瞧着花花绿绿地也伸着小手向人群里指,阿史那用大手包了她的小手说道:“念儿长大了才可以看,现在要老老实实的。”念儿挣扎着,挣不开便扁了小嘴准备哭,玉回忙抱了她到怀里,小声哄着,念儿的眼泪才收了回去,依旧扁着小嘴抱着玉回的脖子。阿史那看了看,说道:“这丫头的性子还真像玉儿。”玉回望着人群,说道:“我看倒是像你。” 阿史那点了点念儿的小鼻子说道:“像谁都好,宝贝女儿。”念儿皱皱鼻子又伸手要阿史那抱,小脑袋贴在父亲的胸口。
等了好一会儿,道真三人才从人群中挤出来,阿史那朗动作麻利的从道真身上爬下来,举着两个木刻的面具跑到阿史那和玉回身前得意地炫耀,念儿见了便伸手来拿,阿史那朗踮着脚把其中一个递给念儿,念儿拿着面具里里外外看了,爱不释手地抱着不放。
“看也看完了,该回家啦,回家吃元宵去。”阿史那说道,自然地牵起玉回的手往前走,道真和凤兮见了反倒有些不好意思。
过了上元节,道真与凤兮回长安去了,阿史那和玉回仍旧留在洛阳。阿史那看起来似乎已经完全好了。玉回却丝毫不敢放下心,陈亦飞鸽传书来说正在寻访一位神医沈不谦。玉回心里便暗暗着急。还好没多久,刘林再次来到桃源山庄,玉回的心才稍稍放下些,不过她还是传书给陈亦,让他加紧寻访,不论用什么手段都要将沈不谦请来为阿史那治疗。
到了三月份,道真来信说凤兮有了身孕。阿史那和玉回十分高兴,因此决定回长安。凤兮既有身孕自然不宜劳心劳力,所以玉回要回府主持家事。阿史那告了大半年的假自觉身体好了,也要回朝廷去。因此定了日子启程回长安。刘林一路随行。
回到了长安,道真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前去代圣命宣慰边关已走了几日。凤兮的肚子虽不见隆起,但是却害喜害得厉害,玉回着人请了大夫和产婆在府里。不放心,又多加了几个丫环。阿史那朗也带回荣华院自己看护。
不过还好的是,阿史那一向少与权贵结交,所以府中迎来送往的事便少了许多。阿史那不在府中的时候,凤兮经常来荣华院,一来是孝敬婆婆,二来她也喜欢和玉回说说话。有她来说说笑笑,玉回的心也略略放宽了些。
这天,玉回正在抄写经文,凤兮拿着瓶东西进来了。玉回抬头看了她一眼,说道:“你先坐,我还有一会儿就抄完了。”凤兮笑着说道:“不急,您慢慢抄。我去给你泡点香露。” 雾桐要过来帮忙,凤兮忙说道:“让我来吧,你们什么都不让我做,我都快发霉了。” 玉回听到她如此说,便抬起头来,笑着对雾桐说:“就让她做吧,你们在后面跟着就是了。”然后低头接着抄写经文。
忽然只听“啪”的一声,玉回抬头,看看雾桐在那边蹲着身子捡东西,忙起身走了过去,“怎么了?” 凤兮低着头,小声说道:“我把玫瑰露的瓶子掉地上了。” 玉回哑然失笑,“怪不得一下子这么香气馥郁,雾桐,你小心些,别刮伤了手。” 凤兮谈了口气说道:“本来是要给您尝尝那玫瑰露的,这是我哥从南诏带回来的,听说很香呢。不过——下次吧,我再向我哥要一些。” 玉回看看她笑了,仍旧坐下抄经文。凤兮在旁边看着——
“您和父亲每天都抄经文,为什么呢?”凤兮歪着头问道。
“为了——还愿。”玉回手顿了顿。
“还愿?您跟父亲都要还愿吗?还什么愿呢?”凤兮接着问到。
玉回看了看纸张,又抬头看了看凤兮,然后说道:“我们是提前抄经,为了阿史那家能添个男孙。”一句话,凤兮不好意思地说道:“您不要打趣我嘛……”玉回笑着接着抄写。凤兮在一旁看了一会儿,可能觉得无聊,便跑到一边逗着念儿玩。好不容易玉回抄完了。和凤兮说了会话,凤兮觉得有些困倦,玉回让雨樱将榻上铺了柔软暖和的羽毛被,让凤兮歇一会。自己轻手轻脚地走到案边坐下,从柜子底层拿出本医书翻看起来,正看着,雾桐轻手轻脚地进来走到她身边,玉回抬头看她,雾桐手里拿了一个小小的纸卷,玉回一看便知是陈亦的信,忙接过来展开,快速看了一遍,然后眉头就蹙了起来。
玉回站起身,走出屋子到院子里,雾桐跟在后面,见玉回只是站在廊下,也不说话,只是不时微微地叹气。因此雾桐小声问道:“人没有找到?” 玉回摇摇头,道:“找到了。” 雾桐疑惑地说道:“既然找到了,夫人为何……” 玉回将纸卷给她 ,雾桐打开浏览了一下脸色微微一变,喃喃道:“这可如何是好……”
玉回也不说话,只呆呆地坐着。忽然自言自语似地说道:“也许要亲自走一趟。”雾桐将那纸卷撕碎处理掉了。
两人正站着,阿史那的身影出现在院门口,玉回听见声音便抬起头来看,阿史那奇怪地问道:“玉儿怎么在外面站着?” 玉回小声说道:“凤兮在睡着,小声些。” 阿史那点点头,两人往武仪院去了。雾桐忙叫了一个小丫头来,命端了茶送过去。
到了武仪院,玉回也不进去,只在桃树下的石桌边坐了,阿史那便在旁边也坐了。“玉儿,四月了,桃花开了,咱们山间的小院子也该建好了吧?” 玉回点点头。“等道真回来,咱们便去看看。”阿史那脸上有向往的神色。
“好。”玉回微微笑了。
“爹、娘。”树上传来一声孩童的喊叫声,玉回抬头,只见阿史那朗的小身子正在树丛中,此刻正歪着脑袋对他们笑。
“朗儿,怎么爬到树上了?”玉回仰着头问道。
“桃花都开了,可是这棵树为什么不开花呢?”阿史那朗问道,“它是不是死了?”然后小小的身子利落地爬了下来,钻到阿史那怀里,说道:“爹爹好久没教朗儿武功了呢。”
“哦?前些日子教的朗儿都会了?”阿史那抱住儿子问道。
阿史那朗得意地点了点头,“都会了。”然后挣脱阿史那的怀抱,到前面站定,一招一式地比划起来。阿史那在旁边边看边点头,脸上带着笑意。
“嗯,朗儿很用功。好,爹爹今日便再教你几招。”阿史那笑着站起身,到阿史那朗旁边站定,说道:“朗儿可要仔细瞧清楚了。”然后快速演练了一遍,阿史那朗歪着小脑袋,皱皱眉毛,说道:“爹爹太快了,有几招没看清楚。”
阿史那便又放慢了速度演练了一遍,阿史那朗略微想了一想,也缓缓地动了起来。待他演练玩了,阿史那哈哈笑着说道:“好!朗儿,好。”阿史那朗开心地笑了,然后便在一旁自己演练了好些遍。
玉回在旁看着,不觉地轻笑。
“嫂嫂。”阿史那朗对着门口进来的人叫到,然后快速冲了过去,还好凤兮接住了他的身子。凤兮牵着他先给阿史那请了安,然后才对阿史那朗说道:“朗儿今天又学了新招式?”阿史那朗开心地点头,然后又卖弄了一遍。

雁字回时 神医(2)

吃过晚饭之后,凤兮早早地回去休息了。玉回和阿史那回了荣华院,阿史那朗正开心地和念儿玩,给念儿讲故事。两人便在一旁看着听着。玉回偶然抬头,看到阿史那脸上似有倦色,忽地又想起陈亦的信来。他找到了神医沈不谦,可是沈不谦却拒绝前来为阿史那治病。玉回虽然曾吩咐过不论用什么手段都要将沈不谦带到长安来,但是陈亦前面的几封信里也陆续说过,沈不谦不仅医术高超,武功也是超群,因此他并无十分把握将他强行带至长安。想到这里,玉回有些头疼,不知用什么方法能说服这位神医。
“玉儿,在想什么?”阿史那笑着问道。玉回摇摇头:“没什么,只是有些倦了。”然后她叫过仙儿,让她带着阿史那朗去睡了。自己则轻哄念儿睡觉,好不容易将念儿哄睡着了,回过头,却见阿史那正以手拄着额头在案边睡着了。玉回停住脚,借着灯光看阿史那,他的肤色比起之前有些白,是有些苍白的颜色。两颊稍微有些凹了进去。正看着,只见阿史那猛地咳嗽起来,但也仅仅是一声,因为他马上用手捂住了嘴,将咳嗽声悉数吞进了肚子里。
过了片刻,他的咳嗽似乎停止了,才抬起头来,却瞧见静静站在那的玉回,他愣了一下,马上回过神来,笑着说道:“可能感染了些风寒,过两日便好了。” 玉回点点头,倒了杯水给他,然后说道:“明日让刘先生看一下才好。” 阿史那喝了口水说道:“放心,没事,玉儿。” 玉回不说话,阿史那只好说道:“那便让那家伙来看看吧。”
第二日,刘林来给阿史那诊治,之后面色有些凝重,对阿史那说道:“你最近好像有点不好啊,社尔。”阿史那凌厉地看了刘林一眼,然后才说道:“染了些风寒,不过,没什么大碍吧?”刘林看看他然后缓缓地点了点头,道:“吃几副药好了。”雾桐早准备好了笔墨,刘林细细地写了药方以及煎煮方法,交给雾桐。嘱咐道:“先吃些日子看看吧。”雾桐仔细地收了药方,转身出去命人抓药去了。玉回虽然面上平静,但是心内却是一惊——刘林一向是按照阿史那的说辞来说给她听的,可是,如今刘林这样讲……怕是瞒不下去了吧?
“玉儿……”阿史那看着玉回,脸上有一丝惊恐,玉回淡淡地说道:“既然不好,按照刘先生的方子吃些药就好了。总是能治好的。”阿史那迟疑了一下点了点头。玉回便看向刘林,问道:“先生,将军的病如何?您不妨如实告诉玉回,玉回也好注意些。” 刘林低头沉吟了一会才说道:“若我没有诊断错误,将军乃痨疰之症。” 阿史那紧紧拧着眉头也不言语,玉回因为先前已询问过刘林,所以表情上也没有太激烈的反应。只是说道:“先生的诊治自是不会错,只是,玉回不明白,先生何以诊断此症?”
“以前我便说过,将军在西地之时内外交困,在那种极寒的时候,又四处躲藏,饮食不足,又加之将军忧思劳倦,导致体虚,因此痨虫极易侵入。在者,依在下观察,将军表现与《内经》中所记吻合,想是夫人也知道了。”
玉回点点头,然后问道:“既知根源所在,先生当有施治之法吧?”
“这个,以刘林的医术,只有五成把握。”刘林顿了顿,“不过,若是寻得神医,也许会有救也说不定。”
玉回看看阿史那,他正一脸怒色地看着刘林。
“以先生的医术尚只敢称有五分把握,依先生所看,当今世间有何人堪称神医,医术在先生之上?”玉回问道。
“神医穆青峒的关门弟子沈不谦。”刘林说道,玉回并没有告知寻找沈不谦之事。
“哦?沈不谦~~~~”玉回喃喃念到,看来非请到这位神医不可了。
“夫人听说过此人?”刘林问道。玉回点了点头,“不久之前。”
“只是,沈不谦脾气古怪,请他来怕是要费一番功夫。”刘林说道,沈不谦的医术继承了师傅穆青峒的衣钵,可是脾气也与穆青峒如出一辙。
“这~~~我会想办法的。不过,在找到他之前,还请先生为了将军费心。”玉回说道。
“神医?天下间哪有什么神医?”一直没出声的阿史那说道:“不过多会治了几样病罢了。我阿史那社尔不信什么神医。”
“宁可信其有。”玉回淡淡地反驳道:“如你所说,就算是多会治几样病,也许就会治你的病呢。我会想办法请他来的。”
“玉儿~~”阿史那勉强笑了笑。
“这一次就听我的,好吗?”玉回直视阿史那,阿史那略微叹了口气,然后点了点头。
“夫人,还有一事,将军此症极易传染他人,所以~~~”刘林没有接着说下去。
“我会吩咐下去的,谢谢刘先生。”玉回说道。还好刘林早已提醒,所以荣华院和武仪院的人数已降到了最少。而且,刘林应该更早就告诉了阿史那,所以他常常独自宿在武仪院,对玉回只说是有公文要看。玉回心里清楚,也不说破。
送刘林出了武仪院,阿史那默默地转回身来在案边坐下了,离玉回有不近的距离,沉默了一会,阿史那说道:“玉儿,对不起。” 玉回走至他身边坐下,阿史那往旁边挪了挪,玉回拉住他的手说道:“我明白。”抬头看着阿史那的脸,说道:“我已派人找到沈不谦了,所以我们都不用担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阿史那愣了愣说道:“刘林早就告诉你了?” 玉回点点头说道:“他是为了你好。况且就算他不告诉我,我也会知道的。你是我的丈夫,你的变化没有人会比我更清楚,不是吗?” 阿史那没言语,只是直直地看着玉回。
“阿史那~~我——做这些没有告诉你,对不起。”玉回接着说道。
阿史那摇了摇头,猛地将玉回拉进怀里,喃喃说道:“玉儿没有对不起我,是我让玉儿担心了。我总是让玉儿担心。” 玉回安静地将头靠在阿史那肩膀上,听阿史那说话:“我阿史那从来都不怕死,可是这次,我怕,我怕我若死了,玉儿会伤心难过~~~~”忽地,他将玉回推离他的怀抱,说道:“玉儿还是不要离我太近。” 玉回看着他忽然笑了,说道:“山间的院子已建好了,过两天,我们就去住,只有我和你。” 阿史那想也没想便瓮声瓮气地说道:“不行。” 玉回皱了皱眉毛,“我让她们收拾东西。”阿史那提高了嗓音叫道:“玉儿~~~”玉回仍旧皱着眉毛,自顾自说道:“也不用收拾太多东西,只有我们两个人。” 阿史那无奈地看着玉回,知道玉回一旦做了决定便不会轻易改变。只是仍旧有些担心。
第三日,武昭仪忽然派人来请玉回入宫。听到这个消息,玉回并没有表现得十分吃惊。倒是阿史那十分不解。
“雾桐随我进宫,雨樱协助管家料理家事,仙儿、墨儿,少夫人、朗儿和念儿你们负责看护。雪槿只在武仪院协助刘先生照顾将军即可。”雾桐等人边收拾东西,玉回边吩咐道。似乎知道将在宫中久住一样,丫环们虽然口中答应着,但是心里也是一肚子的疑问,不过没人敢问就是了。
吩咐完了才乘车入宫去了。
“夫人。”雾桐看着玉回扔给她的男装,不解地叫道。
“换上吧,今天咱们不进宫城。”玉回已换好了衣服,便整理头发边道:“我们去百药谷。”
“夫人!”雾桐瞪大了眼睛:“可是,只有奴婢陪您去吗?路途遥远,万一~~”
“不,还有两名大内侍卫。此刻他们应在在兴安门等着了。”玉回简单地回答道。雾桐便不再问了,迅速地换了衣服,换了发型。
果然,车刚进兴安门,就有两名侍卫在等着了。见将军府的马车忙到车边站定,垂首等待。雾桐掀开帘子,扶了玉回下车。
“我要的马准备好了吗?”玉回问道,那两名侍卫恭敬地答道:“是,夫人,一切俱已准备妥当。”
“那就辛苦两位随我前去。”玉回看着他们牵过来的马,忽然想起来什么,说道:“想必,令牌也准备好了。”那两名侍卫仍旧恭敬地答了。
“好!如此,此刻便启程吧!”玉回当先翻身上马,其余三人也马上都翻身上马。
四匹骏马载着四个黑色人影离开皇城向城外奔去。

雁字回时 神医(3)

七日之后。百药谷前。
一名魁梧的男子正在谷前徘徊,似乎在等什么人。忽然他侧耳倾听,脸上表情终于放松了下来。
来了!
四个黑色的影子逐渐靠近,直到了他面前才倏地停住,四个人动作麻利的下了马,魁梧男子走向其中一人拱手说道:“夫人一路辛苦。”
“陈护卫,神医可还在谷中?”来人是玉回,此刻她正一脸倦色。
“是,还在,他说会等夫人到后日,所以尚在谷中。”陈亦回答道。
“还好及时赶到了。那么,现在我可以去见神医吗?”玉回问道,口气中是难以掩饰的焦急。
“夫人,赶了这么多天的路,不妨~~”陈亦说道。
“不必了,我还是先去见神医吧,你替我带路。”玉回说道。她没有十分的把握能说服沈不谦,所以只能先在时间上下功夫。
“是!夫人,请!”陈亦看了看玉回的脸色,还是在前头先带路了。
百药谷的景色十分优美,因为是被山包围着,所以气候倒比外面暖和,不时有些鸟儿啼叫,谷中种着许多他们见也没见过的植物。一行人等毫无心情观赏美丽的景色,都急匆匆跟在陈亦身后,一声也不言语地往前走。策马疾行一刻钟左右才见前面花开处几间房屋,此刻正徐徐冒着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