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二更的时候,顺义来了,雾桐刚要去叫醒玉回,顺义忙示意不必,他压低声音说到:“杂家奉旨来看看玉回姑娘是否还习惯,晚膳用得好不好,这些奴才伺候得可否周到。”雾桐也低声说到:“请公公回皇上的话,殿里的人侍奉的很好。小姐在这里很好,请皇上不必挂心。”顺义去了。自此每天早中晚膳后,皇上总要派人来问,却并不召见玉回。玉回等人与宫女太监们也都熟了,宫女们偶尔也带着她到处逛逛。这日正走到清风亭,清风亭是临山而建,从清风亭看去,山下的檐栊掩映,虽然此时不是碧树满山,但是极目远眺风景也极佳。在清风亭看了一会,觉得头有些晕,宫女们便带着她往回走,刚下了亭子,发现宫女们侧身立在一边,一个月白袍的年轻人正往这边走,玉回也站住脚步,看着年轻人,从宫女的态度来看,此人的地位很高,估计是皇子之一。果然,宫女们齐刷刷地行礼说到:“奴婢见过太子殿下。”李治只稍稍点了下头就快步过去,走了几步又停下来,直视同样穿着月白衣衫的玉回,玉回忘了行礼也定定地看着他,他回过神转身走了。宫女柳叶儿轻轻对玉回说:“太子殿下一定是探望皇上去了,太子殿下很孝顺。”玉回点了点头。一行人加快脚步回到怀成殿,正在缝香囊的雾桐一看玉回的脸色,马上上前来,嗔怪道:“吹着风了吧?”玉回“嗯”了一声然后说到:“没事,一会就好了。”雾桐扶她坐下,叫了柳叶儿过来,让她去厨房要些姜汤,柳叶儿去了。
玉回拿起香囊看了看,赞到:“雾桐的手艺越来越好了,这个香囊是给我的吗?”雾桐拿过香囊,接着缝到:“是啊,小姐不是一直想要个梅花的吗?我特意找了这个梅粉色的绸子,雪槿绣了枝白梅,您看合心不?”玉回笑瞇瞇地看着雾桐:“合心的不得了,等我学会了也给你们缝。就怕你们相不中。”雾桐笑了:“如果是您亲手做的,我们当然相得中,这世上恐怕没几个人有这个福分呢。”玉回微微笑了笑,然后就静静地看雾桐缝香囊。
第六日早上,刚用过早膳,顺义来了,行过礼之后他说到:“皇上有旨,李玉回晚膳见驾。”玉回跪领了圣旨,顺义叫了雾桐吩咐道:“替玉回姑娘沐浴更衣,同皇上共进晚膳可是天大的荣幸。”雾桐连连答应。顺义这才告退出去了。然后整个怀成殿的人都忙碌起来,梳头的太监得喜给她梳了个望仙髻,头顶右侧插了一枝白色的宫纱牡丹。两侧插了蝴蝶形状的金步摇。雾桐和雪槿、雨樱把她所有的衣服都搬了出来,一件件地在她身前比试,忙了一个下午还是玉回自己挑了那件月白的长裙和紫罗兰色的襦衫。坐在镜子前玉回看到盛装的自己简直有些不敢认,但是头饰太多让她觉得脖子有些酸疼。雾桐她们正站在后面冲她笑。玉回不自然地笑了笑。
好不容易到了晚膳前,含风殿过来了两个太监两个宫女,进门行过礼之后一个太监说到:“请玉回姑娘含风殿见驾。”玉回回了礼,趁着雾桐不注意她偷偷拔下了蝴蝶步摇,放在桌子上。出了门雾桐才发现,她无奈地看着玉回。宫中的人见驾无不是盛装,如今玉回小姐这样真是不多见。

雁字回时 翠微惊变(3)

到了含风殿门口,一个太监早进内通报去了,不一会他躬身出来昂着头喊道:“宣李玉回进见。”雾桐扶着玉回跟着小太监迈步进了去。虽是第一次见驾,但是雾桐以前告诉过她,除非皇上下旨,否则不可随意抬头窥视圣颜,所以进了殿玉回一直低着头任雾桐扶着走。不过眼睛向两侧瞥去,知道这殿里的人真是多的可以。又过了一道门坎,雾桐停了下来,玉回听到那太监躬身说到:“启禀皇上,李玉回奉旨见驾。”不见回话,片刻,一个太监走了出来,宣到:“李玉回进内见驾。”雾桐才又扶着她继续向前走,跨过门坎,雾桐站住,玉回知道该行礼了,于是她双膝跪地,口中说到:“李玉回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因为她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份,也没有人告诉过她她有什么封号,所以她不知道说草民还是什么封号,略略一想,直接通报了自己的名字。玉回低头跪着,听到前方一个苍老但是威严的声音说到:“平身吧。”玉回忙又叩头道:“谢皇上。”一个宫妆女子过来扶她起来,对着她微微一笑,玉回发现她很美貌,也淡淡地回了她一笑。那女子扶着她走到桌边一个位置坐下。玉回依旧微微低垂着头,但是她仍能感觉到探寻的目光在她身上逡巡,她极不自在,已经忘了害怕,只是不明白这样的氛围怎么能吃得下饭,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以为这是天大的荣幸?正想着,宫妆女子已经开始布菜了,玉回看了看放在面前的菜都是这些日子她稍微多吃了几口的,原来皇帝也很细心嘛!玉回低头吃着饭,偶尔夹两口菜,不出一点声音,那宫妆女子也很体贴地给她夹些菜,只不过她更多的心思是用在正位的皇帝和玉回对面的人身上,玉回因为没有抬头所以不知道对方是何人,只知道那是一个男子。一顿饭吃得默默无声,但是玉回已经习惯了,在洛阳四年她已经知道怎么在皇宫里吃饭了。
好不容易用完了晚膳,玉回感觉到面前坐北的男人站了起来,她也忙站了起来,慌忙中腿碰到了椅子上,疼得她一咧嘴,雾桐早已过来扶着她,随着前面明黄的身影走到外间。正没有主意,李世民说到:“你们俩都坐吧。”玉回福了福身:“谢皇上赐坐。”一个宫女过来扶着玉回到榻上坐下,一个明黄身影在她上手坐下,他的声音很温和地说着:“谢父皇。”玉回心思一转,这位一定是太子了。这是李世民又说话了:“不必拘谨。”玉回轻声回答:“是。”李世民的目光投射过来 ,“玉回,你抬起头。”玉回的脖子已经垂得极不舒服了,听到皇上这样说如同特赦,马上抬起头看向李世民。皇上的气色不是很好,但是这样的病容也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威严,这就是大唐帝国传奇的皇帝。玉回心中充满了敬仰,一时之间竟忘了这样盯着皇帝看是冒犯。李世民似乎也不介意她的冒犯,他看着她,眼睛里有玉回看不懂的情绪,似乎他正陷入回忆,玉回意识到于是目光转向了别处。良久,李世民叹了口气,说到:“果然很像。”他挥了挥手,武媚等人都退去了,李世民喝了口茶,问道:“宫里的生活还习惯吗?”玉回站起身,说到:“是,还习惯。玉回谢皇上厚爱。”李世民示意她坐下,说到:“不要动不动就站起来,坐着说话吧。”玉回忙道:“是。”缓缓坐了下去。李世民又问了些无关紧要的话,又嘱咐了太子一些话,然后他歪在龙榻上,说到:“朕有些累了,你们回去吧。”两人一起站起来,躬身说到:“请皇上(父皇)保重龙体。”李世民挥了挥手,不再说话,玉回仍旧又低了头,跟在太子身后,慢慢躬身后退,刚碰到门坎,听到李世民说到:“玉儿明天开始多来陪陪朕,跟朕说说话。”玉回一惊,差点绊到门坎,还好李治及时扶了她一下,她慌忙跪下说到:“玉回不懂规矩,怕冲撞了皇上。”李世民笑了笑,很慈爱的笑,说到:“朕恕你无罪,去吧,明天再来。”玉回只得回答“遵旨”两字。然后躬身退了出去,她偷偷瞄了李世民一眼,觉得他的神态很疲惫,也显得很苍老,最重要的是,她觉得他很孤独。
出了含风殿,早已等在殿外的雾桐忙迎了上来,看玉回苦了脸,她睁大了眼睛,用眼神询问,玉回无精打采地垂下头,慢慢往前走。刚走了几步,雾桐轻轻拉她的袖子,边福身行礼到:“拜见太子殿下。”玉回忙也福了福身,她听到李治温文的声音带着笑意说到:“免礼吧。”玉回没有抬头,想了想,她说到:“刚才,谢谢殿下。”李治有些顽皮地笑了,“没什么,举手之劳,只是,你经常这样磕来碰去的吗?”玉回心中明白,他一定是也看到她碰椅子上了。但是李治的口气加上明天要开始的伴驾生活令她心中极度不爽,因此冲口说到:“是,玉回一向鲁笨,让殿下见笑了。”李治收了笑意,摇摇头,“以后小心些的好。毕竟明天开始要陪伴父皇了,鲁莽可不是好事。”然后转身走了。玉回看着他的背影,叹了口气,原来他是好意,看来下次还要跟他道谢了。刚要迈步,转头看雾桐正瞪大了眼睛,半张着嘴,一副吃惊的表情。玉回也摇摇头,独自向前走,雾桐马上跟了上来。
回到怀成殿,玉回一言不发地坐在桌边拿起糕点就着茶水猛吞,早已在门口等候的雪槿等人见她如此,都静静地跟进来,拿眼神询问雾桐。雾桐正咧着嘴笑。雨樱实在忍不住,问道:“小姐,御膳您没吃饱吗?”玉回又大大地喝了口茶:“那么人盯着,不习惯。”雾桐笑出声:“恐怕小姐从明天开始都要吃不饱了,所以咱们屋里可要多备些糕点。”玉回狠狠地看了雾桐一眼,然后无精打采地拿着茶杯把玩,有一下没一下地叹气。柳叶儿等人都是久侍宫中的,听得雾桐如此说立刻明白过来,一屋子的宫女太监跪下来说到:“恭喜小姐。”玉回看也没看,吩咐到:“我累了,要睡了,铺床吧!”柳叶儿和一个宫女忙去了,雪槿和雨樱并两个小太监抬水。雾桐走到玉回身边,说道:“奴婢知道小姐并不希望这样,可是小姐,奴婢以前跟您说过,在皇宫之中要生存下去就必须抓紧皇上啊。”玉回没有言语。任雾桐给她拿去头饰,脱去外衣。
整个晚上,玉回都闷闷不乐的,躺在丝绒的被子里,她辗转反侧,对于明天以后的生活她完全没有一丝的把握,脑海里又浮现出李世民的神态,皇帝也会有那样的疲倦吗?为什么他说“果然很像”呢?自己像谁呢?自己又是谁呢?她知道皇帝一定知道,但是他为什么不告诉她呢?想着这些问题,玉回到了四更天才迷迷糊糊睡着了。

雁字回时 翠微惊变(4)

第二天早上,刚用过早膳,顺义就面带喜色地来了,“玉回小姐,皇上请您移步清风亭。”玉回连回礼都免了,淡淡地说到:“是。”跟在顺义后面,无心看路旁的风景,事实上也没有什么风景可以看。只是不知道这样大早上的,皇上身体又不好何必跑到清风亭吹风去?带着疑问,玉回随顺义到了清风亭。李世民挺拔的身姿此刻正立于亭中,宫女太监们在亭外侍立。玉回进了亭子,屈身下去,口中说到:“李玉回给皇上请安。”李世民背着手没有回头,他说到:“到朕身边来。”玉回迟疑了一下还是走到李世民左下方站定,李世民也没有介意,只是指着远处的长安城说到:“从这里可以看到长安,朕不知道还能不能回长安。”玉回忙道:“率土之滨,莫非王土。皇上在的地方都可以是长安啊。”李世民回过头看了她一眼,微微笑了笑:“你很会说话。女孩子这样聪明不好。”玉回忙屈身道:“玉回生来驽钝,只是说出自己心里的话而已。若皇上觉得不对,请治玉回的罪。”李世民摇摇头:“朕没说你错,不要总是诚惶诚恐,朕这么多年看的最多的就是这种表情。”语气中带着落寞,叹了口气,他接着说到:“当年朕与皇后曾在这里眺望长安,皇后说,朕是皇帝不应久居行宫。只有她不怕朕。可惜今天再也没有梓童了。”玉回没有接话,静静地听李世民回忆与皇后的点点滴滴:一起在梓云阁前种桃花,一起泛舟,一起逗弄晋阳小公主。关于皇后,玉回在洛阳行宫的时候听了很多,在她心中,皇后是完美的女人,如今听到李世民口中的皇后却又觉得那样亲近。
李世民的脸上带着亲切的微笑,玉回却觉得此时的皇帝远不可及,但是她只是静静地听着。大概半个时辰之后,顺义躬身进到亭中,轻声说到:“皇上,充容娘娘来了。”李世民转过身,“让她进来吧。”顺义躬身退出。玉回也转过身,看着正袅袅迈上台阶的女人,听说她是最近几年最受宠爱的妃子。本以为皇帝的宠妃都艳丽无比,但是这位充容娘娘却穿着湖蓝的束胸长裙,披着同样颜色的襦衫,头上只有两只白玉簪子,脸上是淡淡的笑容。说实话,她并不是特别美,起码没有武媚美貌。她走进亭中对玉回略略点点了头,俯身向李世民拜去:“臣妾参见皇上。”李世民亲自扶了她起来,她对李世民笑了笑才说到:“臣妾刚才去含风殿请安,下人们说皇上到这来了,臣妾想天气还不暖和,来给皇上送件衣服。”转身从宫女手里拿了鹅黄的披风细致地给李世民披上。玉回俯身给徐充容行了礼,李世民说到:“玉儿,你先回去,晚上陪朕用膳。”玉回心里巴不得赶紧离开,因此马上又俯身说到:“是,玉回遵旨。”看着她远走的背影,徐充容若有所思。
玉回急匆匆地低头往回走,冻了一会儿现在觉得鼻子痒痒的。离含风殿还有一段距离,玉回碰到了太子李治,事实上玉回没有看到他,是他叫住玉回的,“玉回小姐这么早出来当心着凉了。”玉回缩缩肩膀,“谢殿下关心。还有,昨天谢谢殿下的提醒,也请殿下原谅玉回的冒犯。”李治笑了:“玉回小姐不用客气。”说完刚要走,玉回小声说到:“殿下,充容娘娘在陪着皇上。”然后冲他笑了笑,“玉回告退。”刚要走,李治叫住她:“如此,我跟玉回小姐一起回含风殿吧。正好顺路。”玉回点了点头。一路上玉回默不作声,李治也不多话。就像柳叶儿告诉她的,太子的话不多。快到含风殿,玉回止住脚步,说到:“殿下,玉回要去偏殿,所以就此别过,恭送殿下。”李治点点头,信步向含风殿走去。
虽然早上喝了姜汤,但是玉回还是染了风寒。晚膳时候,李世民听到她的声音,关切地看了看她,问到:“让太医来看过没有?”玉回忙站起来,“皇上,玉回只是略感风寒,没什么大碍。玉回不想麻烦太医。”李世民无奈地摇了摇头,“朕不是说过了吗,不要太拘禁,朕准你以后坐着回话。站了坐,坐了站,你想让朕头晕?”玉回张了张嘴,半晌小声说到:“可是她们说坐着对皇上说话是对皇上的大不敬。”一副委屈的表情。李世民轻声笑了,李治也笑了,李世民说到:“都是这些奴才。以后别信她们的话,朕准你的事谁也不敢说什么。”玉回睁大了眼睛看看李治,他正冲着她微微点头,因此她答道:“玉回谢谢皇上恩典。”又吃了几口,玉回放下筷子,李世民马上问到:“吃这么少?不合口味?”玉回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小声说到:“不是不合口味,是玉回已经吃了很多糕点了。”李世民纳闷地看着她:“糕点有饭菜好吃?”玉回的头垂得更低,“不是,是玉回怕吃不饱。”片刻,李世民哈哈大笑起来,李治也忍俊不禁,只不过他笑得比较含蓄。直到晚膳后李世民的脸上还持续着笑意。玉回暗怪自己不应该一时没想清楚就答话。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到了三月份,天气暖和了许多,李世民的气色好像也好了许多。但是陪伴在他身边的玉回知道,这恐怕就是回光返照了。李世民带着她走遍了翠微宫,到了每一处宫殿,每一处亭台,李世民都有记忆,和不同的妃子。但是最多的是关于长孙皇后的,甚至她笑的样子,嗔怒的样子,慈爱的样子,温婉的样子玉回几乎都可以想象出来了,只后悔她无缘与皇后相见一面。每每看着李世民说起皇后的样子,她总是觉得他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他只是一个思念亡妻的普通男子,所以她越来越感觉到他心里的落寞。徐充容依旧时常陪伴在皇帝身侧,但是李世民不再让玉回离开。玉回也就安静地在一旁。
一日午膳过后,李世民躺在龙榻上休息,命徐充容和玉回回去歇息。两人告退出来,玉回发现徐充容脸上温婉的微笑不见了,只有很浓重的悲伤。玉回不敢问什么,只好安静地跟着她。不知不觉两人来到了清风亭,徐充容坐在石桌边,示意玉回也坐下。玉回点了点头落了座。徐充容的眼神飘向了远处,那里应该是长安,徐充容似是喃喃自语地说到:“皇上喜欢这里,可是我在这里只能看到长安。”她这样说话玉回听不懂,因此也不答话。徐充容继续说到:“皇上想看的不是长安,而是更远,我怎么努力也到不了。我不想离开皇上,可是我怎么才能到达那里呢?”话语中的悲伤更加浓重,她整个人都被忧伤包围着。坐了许久,徐充容的脸上恢复了平静,她看看玉回,歉然地笑了,“你没有什么想问的?”玉回摇摇头,“娘娘虽尊贵,也是凡人,凡人总有烦恼。”徐充容点了点头:“难怪皇上喜欢你,你是一个很好的听者。”玉回扯扯嘴角笑了,“娘娘要不要到怀成殿休息一会,要是皇上醒了看到娘娘伤心一定不会高兴的。”徐充容站了起来:“谢谢你,玉回。”两人又走回怀成殿,宫女们端了水来,玉回吩咐所有的宫女出去,然后亲自请徐充容洗了脸,又重新替她上了妆,理了云鬓。然后才重新开门命雾桐奉茶。两人喝了会茶,徐充容的贴身宫女进来禀报说“皇上醒了。”两人匆忙站起身向含风殿走去。
到了四月初,李世民的病情加重,整个翠微宫陷入了愁云惨雾之中,太子、嫔妃、大臣们都整日不离翠微宫。李世民更有意无意地留玉回在身边侍奉。玉回常常几日衣不解带。初十那天,趁李世民睡着,玉回打算回去换件衣服,刚出了殿门,发现李治正忧心忡忡地站在门口向里张望,玉回行了礼,说到:“皇上刚刚睡下了。”李治点点头,表情很茫然。这些日子以来李治恪尽孝道,整个人瘦了一大圈,原本文弱的身姿如今越发瘦削了。玉回有些心疼,这个男人这些天来正忍受着极大的痛苦,却不得不在皇帝面前强颜欢笑。想了想玉回说到:“殿下,您回太子殿歇息一会吧,皇上一时半会醒不了。”李治不点头也不摇头,只是失魂落魄地站在那,玉回也不好离开。过了一会,李治似乎平静了许多,他看看玉回:“玉回,你陪我坐一会儿好吗?”玉回把更衣的话压了下去,点点头。不知不觉两人走到了清风亭。玉回心里想到:好像皇上一家都特别偏爱清风亭。这里除了风景好一点,实在没什么特别了。不知道什么地方吸引人。
李治坐在石桌边,像是突然放松了,他也看着长安的方向,说到:“父皇和舅舅都曾在这里告诉我,那里是属于我的地方。”玉回说到:“是啊,太子是将来继承大统的人,那里当然是属于殿下的。”李治摇摇头:“如果那里没有父皇,我怎么会喜欢那里?”玉回便不言语了,李治又说到:“小时候,那里除了父皇还有母后、哥哥、妹妹,我亲眼看着他们一个个离开,所以慢慢地,我不喜欢那里。可是父皇说那是我们的家,他让我替他继续守护那个谁都没剩下的家。”玉回忽然觉得他很可怜,确实,那里曾经有他的母后,他的哥哥和姐姐妹妹,他是受着天下最完美的宠爱长大的,可是转眼间,一切都将没有了。他最后的依靠和欢乐也马上要失去了。他只是个温厚善良的孩子,面对即将到来的状况不知所措。玉回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轻声说到:“殿下,皇上将这个家交给殿下那是因为皇上觉得您有能力让这个家重新充满欢乐,而且能让这个家的欢乐永远维持下去。殿下应该充满了希望才对呀!”李治依旧看着远方:“也许你是对的,可是我很害怕。”玉回提高了些声音:“殿下,皇上不会让您一个人面对的。他是那么疼爱您,怎么会忍心呢?有许多人一起守在您的身边还有什么好怕呢?”李治回过头,看了看玉回:“你也会守着我吗?”玉回低下头,不置可否。她马上站起身:“皇上应该快醒了。殿下不是要给皇上请安吗?”李治神色复杂地看了她一眼,大踏步向亭外走去。

雁字回时 翠微惊变(5)

从那天之后,连续四天,李世民没有召玉回侍奉左右,玉回每日待在怀成殿中,心却记挂着含风殿。
十五一早,顺义表情严肃地进了怀成殿,公式化的声音说到:“皇上宣李玉回含风殿见驾。”玉回跪地领旨谢了恩,未及多想就匆匆跟着顺义去了含风殿,剩下一班宫女忐忑不安。
进了含风殿,殿内一个宫女太监都没有,平时常常关闭的西侧四间此刻正开着一扇门,顺义走到门口侧身停住,说到:“玉回小姐请里面见驾。”玉回定了定心神,迈进了门坎,顺义在她身后关上了门。玉回跪倒在地,说到:“玉回叩见皇上。”然后她听到空中传来李世民的声音:“进来吧,一直往里走。”玉回站起身,环顾了一下这个房间,空旷得很,没有什么特别的,不知道为什么平时要锁着。第二间放着几案,铺着厚厚的白色地毯,旁边的花架上放着空花瓶。进入第三间,第三间由一个精制的屏风遮着,什么也看不见。玉回稍怀忐忑地迈进第四间,李世民正面朝北站着,玉回忙低了头,俯身说到:“玉回叩见皇上。”李世民转过身,声音低沉地说到:“玉儿,你过来。”玉回慢慢移步到李世民身后,地上放着一个蒲团,李世民又说到:“你跪下。”玉回虽不解其意,仍是顺从地跪在了蒲团上。“给你爹和娘磕头!”玉回下意识地抬起头向香案望去,香案上供着时鲜的瓜果和宫纱花束,此时香炉里正燃着香,透过缭绕的香雾,玉回看到墙上挂着的画像,画像上隐约是一个高大的男子,身穿着明黄的袍子,腰上系着白玉腰带。至于他的长相以及神态却无法看清。在这幅画像的旁边是一幅稍小的美人图,似乎穿着皇后朝服。玉回收回视线,缓缓叩了三个头。李世民并不让她起身,接着说到:“你可知道画上的是什么人?”玉回忍住眼泪,回答到:“皇上说是玉回的父母。”李世民点点头:“对,他们是你的父母,也是朕的皇兄和皇嫂。”玉回的心猛地揪住了,她无法置信地看着李世民,“皇上的意思是?”李世民声音里充满了悲哀,他缓缓说到:“就是你猜的意思,你的父亲是隐太子,是朕亲自射杀了他。而你的母亲,虽然朕没有想要她死,她却因为你父亲的死而吞金。”玉回瘫坐在蒲团上,头猛烈地摇着,嘴里说着:“不会的,不会的不会的……”李世民看着她,从香案上拿起一把匕首递给她:“这么多年了,朕没有几天过的安稳,朕知道他们恨朕,你是他们的女儿,如今朕让你决定朕的生死。”玉回把刀扔在地上,她呆呆地看着李世民,喃喃地问道“你为什么要告诉我真相?为什么?我已经什么都不记得了,你为什么这么残忍地要告诉我,为什么要这么残忍?”李世民的眼中有着泪花:“因为朕不想欺骗你。”玉回冷冷地笑了,“你是不想欺骗我还是没有办法再欺骗自己?你出去,我不想见到你,出去。这是我父母的灵堂,你不要玷污了这个地方。”李世民身形猛地抖了一下,他的声音变得苍老和软弱:“如果你想明白了,朕接受你的决定。”说完他摇摇晃晃地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