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兄何必泪潸潸,
取义成仁在此间。
华表柱头千载后,
旅魂依旧到家山。
古人都讲究个"天地君亲师",不管现在看来对不对,在当时可是先进理论,是符合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当大宋的准南军区司令员岳飞同志高唱:"待重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时候,我们不能想象他把歌词改为:"沿着胜利的大道前进,待英勇的指战员打跨敌人,向祖国人民三鞠躬",―――这种要求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在岳飞同志看来,高宗皇帝就代表国家,忠于皇帝就是忠于国家;如果我们试图让他抛开这一点,就属于拔苗助长,岳飞同志注定要"愚忠"的。同时,正如我们现在还不能把日本人当成朋友加兄弟一样,史可法也不可能把女真人当成中华民族的"五十六朵花"之一。
所以我的立论是,古人的"精忠报国"我们不能用现在的眼光来审视,如果你不同意我这一基本论点,那么显然你可以转移目光,去欣赏一下1931年东北军副总参谋长荣臻的:"不准抵抗,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那显然也是"精忠报国",而且不抵抗也就保证了东北百姓的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显然就比史可法守扬州害死几十万百姓高竿的多了。
对史可法的非议最早当来自他身边的幕僚阎尔梅,他责备史其一意退保扬州,战略上保守,军事上无所建树,曾作诗讽曰:
左右有言使公惧,
拔营退走扬州去。
两河义士雄心灰,
号泣攀辕公不驻。
难怪古龙说身边的朋友最可怕,果不其然。这位阎尔梅先生在现在看来算是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史阁部聘请的专职参谋,他应该最清楚也感同身受史可法的苦衷与无奈,史可法在崇祯十年始"巡抚安庆、庐州、太平四府。。。。额兵万人。。。。这便是他手里掌握的完全可受他指挥的军事实力,当清兵南下时,他传檄诸镇将领齐集扬州,竟无一人可应者,顾诚在他的《南明史》中所总结,"。。。。作为军事家、他以堂堂督师阁部的身分经营江北将近一年,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一筹莫展,毫无作为。直到清军主力南下,他所节制的将领绝大多数倒戈投降,变成清朝征服南明的劲旅,史可法驭将无能由此可见。。。。",顾诚先生是大家,我不敢乱说什么,但我想请教,一个手里掌握着一支小股地方军队,一个受着昏君奸臣掣肘的有其名而无其实的史可法,在那样的局面下,能掌握住那些拥有着强兵数十万而自重的诸镇将吗?我们的开国领袖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枪杆子里出政权",同理,自已拥着强大武装才能谈"节制",否则,这种"节制",必然落的个失败的结局,这种情况,是个人能力无法改变和左右的。
补充:史可法初始在朝,任贤使能,设江北四镇,认为无江北则无法守江南;他在朝的短短时日,南明便从风雨飘零中慢慢确定了中央政府的权威。后来马士英不顾朝命,带兵入南京,又劝史可法离京,为避争斗,史可法主动离开中央,这正是南明失败的开始。做为一个没有实力的文官,完全凭权威和大义说服内斗的江南黄得功和刘泽清,使得刘泽清后来抗清力战而死,这完全是史可法的个人魄力和能力所致。
对史可法的指责还有李天根认为史可法在拥立福王为帝一事上未能坚持原则,一争到底。"其可有重于选君择相事乎?或曰:"不可",然其已屈服。或曰:"可",然其已从之。"张岱认为南明军事上的失败史可法负有责任,"江淮是为南北要道也,虽其殉难何以当之?"拥立福王,实非史可法之本意,但在当时是否有第二种选择呢?"十七年四月朔,闻贼犯阙。。。。会南都以立君,张慎言、吕大器、姜曰广等曰,福王由崧,神宗孙也,伦序当立,而有可不可: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读书,干涉有司也。。。。可法亦以为然。从这段话看来,是李天根所言之"不可"立福王,在当时的情况下,史可法是绝对不会同意立福王的,然而事情突然有了大的转变,"凤阳总督马士英。。。。已与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高杰等发兵送福王至仪真"。上述四人,就是拥兵数十万不听节制的江北四镇将领,弘光朝的最主要军事力量,在他们以强大军事力量及先发制人的情况下,于是有了"可法等迎王",这就是李天根所言"然其已屈服",诚然,是屈服了,不过不屈服又怎么办?先内战,然后迎立潞王,不过问题是,打的过吗?任何有责任心的政治家,在那种情况下,只好先把局势稳定下来,把军人稳住,史可法的选择是无奈之举,也是必需的。至于"江准是为南北要道也,虽其殉难何以当之?",这就是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了,在左良玉围攻南京后,黄得功被抽去攻打左良玉,而二刘根本无意抵抗清军,望风而逃不受指挥,只有高杰在史可法的感召下,奋力抵抗,在其被叛将杀害后,这支军队也根本没有了战斗力,史可法根本就是个光杆司令,责备他,有什么用呢?
史可法离开南京去扬州,也很受人非议,有人说他远离政治中心,失去了总理全面的大权,把国家政务交给了奸臣马士英,是一大失误。更有人说他是意气用事,根本不顾全局,这些都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当时的江北四镇,是南明的最主要军事力量,而其中的高杰和黄得功两镇正于扬州城下交火,高杰更是杀人如麻,马士英更假惺惺的说:"吾往岁擒刘超,服老回回,多负勤劳,筋力惫矣。。。。准安士民仰公盛德。。。。督是师者,非公为何?"史可法在马士英拥兵入朝,已掌大权的情况下,面对江北危局,当然只有来一句:"诚如公言"了,否则留在南京有何益?去江北又有何错呢?指责他离开南京的多为东林党的书生,、书生虽然讲忠义,但看事多有不明,总觉得人家做的不对,只有自个儿想的才是真理,对于这件事,他们只是想当然耳。
还有人说,是史可法领导的激烈抵抗使的清兵屠城,史害了城中数十万百姓。但我们可以看到, "二十日,大清兵大至。。。。明日,总兵李栖风。。。。拔营出降,城中势益单。。。。越二日,大清兵薄城下,炮击城西北隅,城破。可法自刎不殊。。。。被执,可法大呼曰:我史督师也。遂杀之。
一共就三天,攻城不到两天,如果说是激烈的抵抗让清兵屠城,这种说法实在是难以成立。如果说是史可法的抵抗让清兵屠城,那么这抵抗是何等的微不足道啊。当清兵南下时,竟只有投降才是正确的选择么?不过投降确实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不然几千万人口的中华,怎么就让二十万人不到的一个野蛮民族统治了呢?
读史可以明智,当我们看到清军又来了个"嘉定三屠",又来了个"留发不留头","圈地令",当无数汉人百姓惨遭杀害的时候,我希望不要有人说:正是史可法的无能,愚忠,害了扬州城的百姓啊。当侵略着拿着刀的时候,他们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坚持未必是胜利,但也不必因坚持而罪人,总不至于一个民族要拿投降者做英雄吧?
我希望,在我们拥有为数不多的,敢于牺牲性命来做抵抗这种傻事的英雄后,在我们于今日不被人用刀架在脖子上的时候,我们还是给这些英雄恰当的评价及尊重吧。
-----------------
几年前的旧作,有很多不足和漏洞,不过要写《大汉龙腾》没有时间和精力改正和补充了,只是做为对几位指责史可法的读者的回应吧。
fcmilan79的海军同人
感冒变成重感冒,今天得休息了。明天不知如何,好一些的话会恢复的。
---------------------------------------------------------------------
以上,十月十一日。
“准备靠岸,降帆…”嘹亮的嗓音来自船上的老水手长,杨森(本文主角啦,字远山)始终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已经白了头发的老头嗓门总是这么大,说起来这老头孙三跟自己也有几年了,最初自己当巡逻炮舰起,他就是自己的老部下,一路走来从巡航舰再到现在的战列舰,自己当舰长后第一个要的人就是他,如今大家都叫他老孙头。看着海面逐渐清晰的码头,终于要回家了,结束了2个月的海上奔波,回家的感觉真的很好.自己的父亲早已在家中等不急了吧,母亲也许早就准备好了自己最爱吃的东西,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说起来杨家如今也算是有名的了,父亲杨大富当年不顾一切的到台湾跟着汉王,从一个杭州小小的丝绸店老板一直到现在成了有数的贸易大商人,当很多人都萎缩于内地就当着老老实实的小商人时,自己的父亲带着全家人还有所有的财产到了台湾,做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几年辛苦下来,从一条小小的商船起家,如今已经拥有了三条400吨级的商船,还在台湾拥有自己的棉布厂.汉王一进攻南方,在江南建立了政权,父亲又把自己的重心迁回了江南,在南京兴办了一家棉布厂,同时把自己的家也安在了南京.家中的弟弟和妹妹如今也长大了,弟弟如今帮着父亲照顾家族的生意,妹妹嫁给了一位在汉军中做参将的老实人,但是在父亲心中自己才是他的最大期望吧,要不然为什么当年一到台湾就把自己送到了汉军中成了一名海军,幸好自己从小都喜欢海洋,年轻时也跟大人们出过海去过南洋,而且自己十分喜欢西学的东西,学起来也快,自从进了海军就受到施琅将军的器重,在20岁时就担任了巡逻炮舰的舰长,1年后又成为巡航舰的大副,只用了3年时间就成为了一艘巡航舰的舰长,这样的升迁速度在整个汉军中也是不多见的.还好自己很争气,担任舰长功劳也挣了不少,特别是在铲除郑家余孽中,自己的军舰击沉了对方的两艘海船,同时在为商船护航中没有失过一次手,多年的经验使得自己理论知识也不段上升,对于将来海上的对手----荷兰和英国都仔细的研究过,特别是对方的海战技术.去年底杨森终于当上了梦寐以求的战列舰的舰长,虽然这仅仅是一条四级战列舰.全舰装备了52门火炮.说起这艘船也是当年打吕宋后缴获西班牙人的,在杨森看来西班牙人的那一套海上战术根本已经落后了,从船的设计上也看的出,自己的这条战列舰就是条典型的西班牙战舰,首尾的船楼很高,而且还是用的四桅设计,航速很慢,一看就知道性能不怎么样,幸好船上安置有海军的创新发明------舵轮,操纵上还过的去,尽管这条被海军同行们讥笑为乌龟的战列舰是如此的使自己难堪,但杨森还是喜欢他,所有是他的船他都是如此的喜欢,不管这船是破还是好.
终于靠岸了,意外之中杨森看见岸边停了一辆皇家海军的马车,而马车边上站的人居然是海军大臣袁云峰(PS:我认为可以在兵部下设立海军大臣和陆军大臣两职,这应该不是难事吧,希望淡墨大大不要怪我哈,还有海军是十分特别的军种,英国于1673年授予海军皇家称号,主角把皇家提前给了海军不过分吧。还有关于海军大臣的人员我实在想不出什么人来担任,既然兵部是个书生来担任,我想让袁云峰来干没什么问题吧,他好歹当年也是台湾军机处的)看着海军大臣对自己一脸笑意,杨森感到头皮有点发麻,“不会有什么倒霉的事被我撞上了吧”。
“嘿,我说你小子不知道交到什么好运了,今天刚一回来汉王就等着召见你呢,听说汉王看了你在海军月刊上的文章十分欣赏,这不叫我等在这带你进宫。”(PS:关于海军月刊又是我YY的,希望淡墨大大不要怪罪,但是我觉得有这么一个杂志对于海军是十分有帮助的)就这样在杨森的头脑还处于一片糨糊时,我们的海军大臣袁云峰已经拉着杨森上了马车一路向南京城内奔去。
“大人,你怎么不让我换身衣服啊,这么个样子怎么去见汉王呢?”
“我说远山,别给我来这套,什么事还有比见汉王更重要的,在说你这样将就了,恩,出了几个月的海,身上没什么异问已经不错了,我们海军不是最重视自己的仪表的吗,你看看现在整个汉军体系,最西洋化的就数我们了,什么头上戴的帽子,穿的军服,哪一样不是跟着那些个洋人们学的,在其他人眼中我们就快是一个个的怪物了。”
唉!杨森自己默叹一口气,皇家海军如今的西洋化他也听说过流言蜚语,什么衣服为什么要是短衣服不是长衫,还要把裤子露在外面,屁股后面还要有个褡裢;帽子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要使用船型大帽,还有其他的种种。但是这不能怪兵部啊,这么多年下来大家都认为那种狗屁长衫根本不适合海上生活,而陆军所用的那种斗笠太大了,上了船相互之间老是头碰头的,如果象陆军一样头上顶着个铁疙瘩,本来船上就头晕了,再加个铁盔那还不要了大家的命吗。
“还有,杨森啊,不是我说你,你怎么还是那条乌龟船啊,我给你先透露个信息,你那条乌龟船兵部已经同意进行封存了,你小子就等着新船吧。”
上车以来,杨森听的最清楚的就是这句话了。“大人,你说什么,要封存了,那我呢,你透个底吧,说说我的船。”一听到自己将要担任新船的舰长,杨森一样就来了精神。
“你的运气简直太好了,你那条乌龟船这次是肯定要被封存了,还有以前的几条旧船都要封存,包括镇远号,镇远参加战斗太多次了,要继续使用必须进行大修。你已经被提名担任最新型的三级战列舰泰山号的舰长了,怎么样很满意吧,同时你也会被调到北方分舰队,去给老林当手下。”(PS:我认为海军一定要分成几个部分最好,施琅担任海军的大洋舰队的指挥,负责从长江出海口到整个南洋的防御,大部分的舰只都划归这其中,另外在北方存在一只小型分舰队,海军具体结构为:最小单位为5艘船组成的中队,然后两个中队组成一个支队,几个不同的支队组成舰队或者由几个不同中队组成分舰队)
“泰山号,是不是海军月刊上介绍过的,是那个叫什么宋青山的人设计的?”对于自己的新舰杨森还是知道一点。
“恩,你知道不,那个宋青山真是个天才,他的爷爷更是有名的,宋应星你该听过吧,写了本书叫《天工开物》,连汉王都说此书真乃吾之天书也。这宋青山当年瞒着家里人投奔到台湾一直跟着那些西洋人学着造船,如今出息了,汉王已经给他封了个元绒士的爵位,还在工部担任了个职务。如今找他设计船的人从南京可以一直排到松江府了。”
杨森知道汉军的军舰与他国所造已有所不同,汉军以往的设计完全遵循着那英国人的设计,虽说英国的设计比起西班牙来说已经很好了,但是杨森总觉得还是有缺陷。这宋青山在台湾督造舰船时就上书给汉王提出简化舰船的制造工序,特别是对于西洋人在船上进行的大量雕刻被完全杜绝,说这是浪费钱财,看起好看,但一点作用也没有;同时对西洋船完全没有水密隔舱也提出修改意见;还有那风帆,加装了适合逆风的纵帆以及三角帆。在新造的一级战列舰时,宋青山对于原英国船进行了大的改动,把原来的尾楼进一步降低,同时加大整船的长度,桅杆风帆的布局采用了上中下三层布局,比起那西洋人的上下布局更好了,杨森可以肯定的说如今皇家海军的军舰从质量上已经超过了那英国人的军舰了。但是有了一流的军舰不代表着有一流的海军啊,杨森也深知目前的皇家海军缺少的是经验,这不是可以用军舰来弥补的,要同西洋人争夺南海的霸权,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一路上说说谈谈时间过的也快,不一会杨森和袁云峰已经入了皇宫,听那侍卫传话说汉王在乾宁宫等着他们,两人赶紧接了声是,跟着那侍卫一路来到乾宁宫。
等着杨森见了王驾施礼完毕,这才发现除了自己和海军大臣袁云峰以外,还有自己的顶头上司施琅以及兵部的黄本兵和内阁的吴首辅具在。只听汉王笑道“今个儿终于见到了小施琅,孤心甚喜。杨校尉,尊候可是在我面前多次提到你的才能啊,说你之才不在他之下,这次孤看了你写的文章十分欢喜,你能够提出海权对一个国家的重要这可真是难能可贵了。”
这番话说的杨森连称不敢,对于施琅给自己的信任,杨森心中是非常感动的,但杨森不知道自己提出的海权的重要性在汉王心中引起的波涛,那汉王知道如今整个中国认识到这一点的人可说是少之又少,如今出了个有见识的人如何不另他心中欢喜。
“杨校尉,你久在海上奔波,和西洋人打交道也有些时间了,你说说如今我们同西洋人相比怎么样?”汉王微笑着继续对杨森发问,看来今天的主角是杨森了,而其他人只是在一旁微笑看着自己。
既然汉王问起,杨森也就不推脱了,把自己所见和盘托出。“汉王,以愚所见我们海军目前所缺者最大为实战的经验,虽说海军打的仗也不少了,可是真正的大规模海战可以说一次也没有,那英国人自从重视海权以来,先后同西班牙、荷兰打了几十年,大规模的海战都有2、3次,可以说一路走来已经领先它国了。荷兰人以海立国,对于海军建设更是重视,与那英国人相比也是不多让了。我们也许能在短时间内建立一支庞大的舰队,但是,我们缺少的是一种勇猛无畏的海军精神,这种精神没有经过海上铁与火的考验,没有时间的沉淀是不可能无中生有的,而没有这种精神的海军,就如同没有牙齿的老虎,它是不堪一击的。
而我们海军大部分的舰船皆在巡逻或者护航,最多不过是对岸上进行攻击,经历过海上战斗的可说是很少了,对于这一点愚认为应当加强海上的演练,特别是大规模的舰队攻击演练,以练代战,也许可有收获。”
见到汉王在点头,杨森进一步说道“虽然我们汉军在火炮威力上大过西洋人,但是火炮射速和精准上却也还有差距,而这就需要平时加大训练,不是说把舰船开出海了,在海上逛上一圈再回码头就行了,既然出海了,那么就要当成是一次演练的机会,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和任何天气情况下都可以进行训练。”杨森心头有一句话没说那就是自己一直都是这么干的,而其他人做到这点的却很少了。
汉王听的直点头,突然问了一句“杨校尉,你对于海战中采取何种阵型有什么看法,我知道你们海军内部对于这一点争论的很大啊,连尊候也是举棋不定?”
“汉王,我认为接战之时采取什么方式全看当时的实际情况,那英国海军虽然在条例中规定接战时必须采取纵列式,但是我所接触到的一些英国海军却认为这是完全没有考虑实际情况的结果,采取何种阵型接战这不是说可以在厅堂之内就决定下的,海上的情况变幻莫测需要临机而定,那英国同荷兰人之间前不久打了一场,荷兰海军也没有完全采取纵列式接战,不是一样击败了英国舰队吗。如果是我的话,我一定会在任何情况下都采取进攻,不顾一切的进攻,进攻再进攻,只有首先发起进攻,打乱对方的布局,这样才能赢得先机。”
汉王听到这,腾的一下站起来,连说三声“好,好,好”。
“尊候,这么一个人才,现今才发现,这是孤之过失也,但既然发现了就不能够放手。上天不负孤也,终于给孤了一个中国的纳尔逊。”
听到汉王把自己比做什么纳尔逊,杨森心理就纳闷了,这个纳尔逊是谁,怎么没听说。这杨森哪知道纳尔逊是要到一百多年以后天赐英国的救世主。
“远山有如此之大才,真乃汉王之福也,天佑汉王。”这吴首辅见汉王如此看重杨森,也极力推荐“汉王,我看可以让远山去北方指挥分舰队,让其为汉王练一只海上精兵。”
“先生所言,正是我之所想。杨森,孤命你担任北方分舰队指挥之职,晋升为将军,同时调北方分舰队指挥将军林重峰回兵部任职。”
杨森心头一阵狂喜,自己多年来的夙愿终于实现了,也不枉自己如此努力。急忙磕头谢恩,大家相互恭贺一番后,汉王命人拿了一件东西进来。
“杨将军,算了还是叫远山好。”汉王对于杨森也是越来越喜欢看重了。“远山,你看这是什么?”
“啊,汉王,这莫不是一直秘密建造的新战列舰,看起来要比现在的三级大不少啊,我听说台北造船厂过去一年多时间一直有个船坞不得让人接近,现在看来造的就是这艘船了。”
“恩,不错,这是海军的新旗舰,一艘真正的二级战列舰,那荷兰人当初跟我们签定什么不得制造多少多少军舰,那时我们还在台湾,实力上也有所欠缺,不得不遵守这个狗屁条约。如今我们在江南立足也有一年多年时间了,哪还需要和荷兰人继续讲那个条约,现在我们根本可以不用理会那条约了,海军将要大幅度的发展,将来我们和荷兰人也许还有英国人迟早有一战,现在不努力赶上待到何时。后天你们就将在南京看见这艘新船加入海军了,成为尊候的新旗舰。这不,连名字我都想好了,我新得佳儿,又恰逢这巨舰加入汉军,孤命名为皇家王子号。”汉王这时的喜悦之情,杨森一一看在眼中,觉得这汉王真乃是有史以来最有作为的君王了,自己敢不肝脑涂地以报君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