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中意的男人看上你,并让他觉得你就是其理想中的女孩,这并没有什么困难的。你可以这么做:工作时充分展现你的才能,争取老板的赏识;下班之后,则要让那个与你约会的男人觉得你是女人,而不是一台高效运转的机器。

和前面提到的那个女孩一样,海伦也是从一个逃之天天的男士那里学到这点的。

多年以前,海伦结识了一个年轻男子,他会经常陪伴她。至少有一段时间。海伦对她所在地方的政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在休息时间参与这项活动。在不用帮人竞选或去参加集会时,海伦和男友谈论的全是政治类的话题,如某某法官说过什么话,或行政管理上存在什么问题,等等。

最后,男友忍无可忍,大声对海伦说:“你原来是个女孩子,可是现在你却成了一份活的竞选宣传单。如果我需要政治或哲学方面说教的话,我会给国会议员写信的。而我现在需要的,是能够给我的夜晚增添愉快气氛的好女人。”

后来,男友终于离开了海伦,娶了一个美丽动人的金发女郎,她既能把家料理得有条不紊,还会做一个玲珑可爱的小女人。

6.做真正的自己

最让男人感到滑稽可笑的,就是见到一个老女人穿着少妇紧绷绷的服饰,还戴着一头假发,蹬一双3英寸高的高跟鞋,戴着连傻子都骗不过的假乳在大街上横冲直撞了。在所有让人感到悲哀的事情中,拒绝接受成熟的女人可能是最可悲的。她会固执地认为,女人的魅力全在于年龄,只要肯努力,没有人会知道她已经过了39岁。如果看到这样的女人妩媚做作,用她那早已失去性感和魅力的身体向男人大献殷勤时会令人恶心。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看起来文静典雅的女孩子,会突发奇想地以为,通过超常规的怪诞举动可以显示自己不拘小节的魅力;其实恰好相反,男人可没有她想象的那么笨,他们清楚得很,知道如何去判断一个女孩子。

还有许多表面上很聪明的女人,她们也都不成熟地认为,女人可以通过“偶尔改变性格”把男人弄得神魂颠倒。然而,本质才是最好的东西,既然上帝赐予我们现在的性格,又有什么不好的,为什么要掩饰呢?

我们要做的就是剥去伪装,让它重见天日。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特性,克服自己不能吸引人的缺点,就可以达到最佳的自我状态。只要努力,任何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无论男人还是女人。

7.乐于做女人

提出“两性之间的战争将一直存在”这个危言耸听的论点的人,一定是个争强好胜的人。我一直弄不明白,为什么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会成为他们彼此斗争的原因?在我看来,还有许多其他的事更值得去斗争呢。

无论如何,视所有男性为敌人的女人,一定是受到了自然和人类的欺骗和利用,因此她们很少有机会得到男人的青睐,对此她会说:“反正我恨男人。”

想和男人建立和谐关系的女人,首先必须乐于接受当一个母亲的角色,承认母亲在人类社会担任的是一个特殊的角色,同时了解女性的基本作用。而那些拒绝接受母亲角色的女人,并不仅仅限于所谓的未出嫁的“老姑娘”,还包括一些已婚女性,她们总是抱怨“身为女人就低人一等”、“自然在创造男人和女人时实在太偏心”,等等,这正好为“两性战争”提供了证据。

一个人能否坦然接受自己的性别角色,和结不结婚并没有多大关系,它是态度端正、感情成熟的自然结果。如果不能接受这种基本思想,男人和女人在一起时就不会得到幸福,结果就可能出现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战争。

如何与男人相处,很难总结出一套精确的公式,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性格总是存在各种差异。这里提出来的意见,至少可以指导你加深对男人的了解。

在我们理想的美好世界中,男人和女人将不会像天生就作对的敌人,而是携手并进、在友谊和爱情中共同工作、共同游乐、爱到永远的一对。因此,如果你想要获得幸福的婚姻家庭生活,就请记住第八项法则:

学会如何与你的丈夫相处。

不要做一个“婚姻的文盲”

社会卫生机构的总秘书——台维斯博士,有一次劝导1000位女士,坦白地回答一些有关她们切身的问题。获得了令人惊诧的结果,可以说几乎是使人难以置信的,就是很多美国成年人的性生活都不快乐。

台维斯得到这1000位妇女的答案后,郑重地发表了她的见解,指出美国离婚案件主要的原因,就是生理上配合的错误。

汉弥顿博士的研究,也证明确实存在这样的事实。他费了4年的时间,从100个男人和100个女人结婚后的性生活中,找到了一个明确的答案。

汉弥顿大约提出的有400个问题,分别问各个男女,关于他们婚后的性生活;同时,也详细讨论他们所提出的各项问题。这项研究工作被认为在社会学上极为重要,所以引起各慈善家的注意,他们纷纷出款资助。

如果你想知道这项实验的结果是怎样的,你不妨看看汉弥顿和麦克哥所著的《婚姻的症结是什么》一书。

婚姻的症结是什么?汉弥顿博士说:

大多数婚后的冲突,并非由于性的配合错误——那只是武断、疏忽的精神病理学家的意见。也就是说,如果夫妇之间性生活十分美满,其他许多小的冲突,亦自然地消失了。

鲍宾诺博士是洛杉矶家庭关系研究所主任,他曾研究过数千人的婚姻情况,也是美国一位研究家庭生活的权威者。依鲍宾诺博士见解,婚姻的失败通常由于四种原因而引起的。他把这四种情形列举出来:

1.性的不和谐。

2.关于消遣的意见不相同。

3.受到经济的威胁。

4.身心和情绪的不稳定、异常。

以上四点,是依其重要性,而先后分别举出的,而“性”居第一位,使人感到奇怪的是,“经济困难”只居了第三位。

所有研究离婚原因的专家们都认为,“性”的配合是十分重要的。例如,一位家事法庭法官霍夫曼宣称:“所有离婚案件中,十件中有九件是由于性生活发生问题。”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威森说:“性是人人所公认在我们生活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男女间幸福的破裂,大多数也是由性的问题上而起的。”

有若干来我讲习班演讲的医生,他们也谈到过这个问题……那么,在各科学突飞猛进的20世纪,仍会因忽略了自然的“性本能”,而使人们幸福的婚姻破裂,岂不可怜!

白特菲尔德牧师做了18年的传教工作后,突然放弃了这项工作,去担任纽约市家庭指导服务处的主任,后来他和普通年轻人一样结了婚。他曾这样说:

“早年我做牧师的时候,我从经验中发现,那些来教堂结婚的男女们,虽然有长久相爱,想要结成婚姻的愿望,可是有许多对结婚方面该知道的却是一无所知。”

他又说:“我们把婚姻中相互调适的大问题交付给机会这两个字。结果,离婚的比例竟达到16%这个惊人的数目。这样的结合不是真正的结婚,那只是尚未离婚而已,也就是让自己去受罪。幸福的结合,他们的婚姻并不听凭于机会,他们替自己细心谨慎的选择、计划,就像一位建造房子的建筑师一样。”

白特菲尔德为了协助这项计划的进行,许多年来,坚持凡请他证婚的那些男女们,必须坦白地跟他讨论他们未来的计划。由这项讨论所获得的结果,他得到了一个结论,那是急于结合的男女,他们都是“婚姻的文盲”。

白特菲尔德牧师说:“性只是婚后生活中一项满足、愉快的事。可是,必须要把这件事调和的很适宜,不然,其他什么事也不用谈了。”

可是,又如何使它适宜呢?

我们还是用白特菲尔德的话来解释:“感情的缄默,必须代以客观的讨论能力和结婚生活的超然态度。要获得这种能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根据一部学理精确、旨趣高尚的书……除了我自己所著的那部《结婚和性的调和》一书外,我身边也常备有这样的几本书。”

数年前,哥伦比亚大学和美国社会卫生协会联合聘请有名的学者,来讨论大学生的性生活和婚姻的问题。在那次研究会中,鲍宾诺博士说:

离婚的比例数在逐渐地减少,减少的原因,那是一般人现在阅读了许多有关性生活和结婚那方面的良好书籍。

这使我深深地感觉到,在谈“如何使你家庭更幸福、美满”这一篇里,我必须介绍几部有价值的、良好的有关“性”方面的书,那才能使这一篇更为完美。对求取性生活知识的态度,那是要严肃的,就像我们阅读一部世界文学名著一样。你有这种态度,怀有这样的心情,才会有你应有的收获。

在我所有这类书中,有3部我认为值得一般人所阅读的,那是哈顿所著的《结婚的性技术》,爱克纳的《结婚的性生活》和拉德的《结婚的性因素》。

我们从书本上去学得这类知识,为什么不可以呢?

所以,如果要使你家庭更幸福、美满,那第九项规则是:阅读一本有关婚姻中性生活方面的好书。

 

第37章 如何把自己修炼成成熟有魅力的人(1)


成熟,从勇于担当开始

有一天,我正在学走路的小女儿达娜想将客厅的一把小椅子搬到厨房去,因为她想站上去拿冰箱里的东西。我看到这一情景,急忙冲过去,但还是没能阻止她从椅子上摔下来。我走过去扶起她,看她摔伤了没有时,只见她朝那张结结实实的椅子狠狠地踢了一脚,并且还十分生气地骂道:“都是你这坏家伙,害得我摔了一跤!”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留心一下幼儿的生活,你一定会听到或见到更多类似的故事。在孩子们的眼里,他们的这种行为是极其自然的。他们喜欢责怪那些没有生命的东西,或是毫不相干的人物,似乎这样做就可以减轻自己跌倒的痛苦。他们的这种表现是再正常不过的行为。

但是,如果一直将这种反应行为模式和习惯持续到成人期,那就需要重视,因为它会为你带来许多麻烦。自古以来,人们就普遍存在着一种委过于人的不良倾向。偷吃了禁果的亚当,最后把过错全都推向了夏娃:“都是那妇人引诱我,我才吃下去的”。

一个人要让自己变得成熟,首先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学会承担责任。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必须面对生命中的许多责任,在受难或跌倒的时候,绝不可像孩子一样去踢椅子出气。

为什么生活中有如此众多的人喜欢让他人去承担责任呢?细想一下便会知道,因为责怪别人比自己承担起责任肯定要容易得多。想想你自己是否经常喜欢责怪父母、老板、师长、丈夫、妻子或儿女,我们甚至喜欢责怪先祖、政府,以及整个社会,甚至责怪自己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世上。

在不成熟的人眼里,他们永远都可以找到一些理由,而且是外部环境的理由,通过这些来解脱他们自身的某些缺点或不幸。比如,他们的童年极为穷困、父母过于贫苦或过于富有、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教导方式过于严格或过于松懈和健康情况恶劣等。

在家庭生活中,也有人埋怨丈夫(妻子)不了解自己,或是命运与自己作对——你有时不禁要感到奇怪:为什么这个世界要一致起来欺负这些人呢?对这些人来说,他们从没想过要怎么去克服困难,而是先去找一只替罪羔羊。

英国的都铎王朝中存在着一个奇怪的习俗,就是王家的小孩都请有一名所谓的“挨鞭子的男孩”。由于冒犯皇族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因此王家的小孩也不可随便侵犯。但小孩难免都有顽皮不守规矩的时候,为了让属下谨守不冒犯皇族的规定,便用钱请来一个“替罪羔羊”,以承受王室小孩应受的责罚。据说这种职位还相当热门,许多人都抢着要做。这不仅是可以支领薪水,也是以后可以进一步进入王室工作,因此许多人都热衷于去做这个“工作”,还把这当做是追逐的目标。

当然,这种职业现在已经不存在,但对许多幼稚或不成熟的人来说,这种“替罪羔羊”的形式仍然存在。假如他们找不到人可以当做责怪的对象,还可以责怪多变的时代、国际形势的混乱、现代生活的不安全感、及其他耸人听闻的情况等。

在我班上曾经有一名学员跑到办公室来找我。那天,我们的课程是训练学员记忆别人的姓名。那位学员向我这么说道:“我希望你不要指望我能记住别人的姓名,这正好是我的弱点,我的记忆力一向都不好。”

“为什么呢?”我问道。

她回答:“这是我这个家族所遗传的。我家族的记忆力一向都不好,所以,我也不期望在这方面有什么改善……”

我诚恳地说:“姑娘,你的问题不在遗传,而在一种惰性。因为你认为责怪家族的遗传要比努力提高自己的记忆力要容易得多。你现在坐下来,我可以证明给你看。”

在她坐下来之后,我帮助她做了几个简单的记忆训练。由于她十分专心,因此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当然,要她改变原有的观念还需要一些时间。由于她愿意接受我的建议,终于克服了记忆上的困难,记忆力得到了大大地改善。

我们不得不承认,如今的为人父母者,除了记忆力衰退之外,还有各种大小事情会受到儿女的抱怨,举例来说,我认识一名年轻女孩子,她常常抱怨她的母亲使自己的一生受到了影响。

原来,这个女孩在幼年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家里的重担落在母亲身上。母亲只得外出工作,以维持生活并教育年幼的女儿。这位母亲非常能干,又非常努力,后来成为极有成就的女实业家。在这期间,她细心照看女儿,让女儿受最好的教育,然而结果却不是母亲所想看到的。女儿把母亲的成功视为自己前进的最大阻碍!

这名自认为很可怜的女孩子称:自己的童年完全被毁坏了,因为她无时无刻不处在一种“与母亲竞争”的生活环境里。她的母亲迷惑不解地说道:“我实在不了解这孩子。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努力工作,为的就是想给她创造更好的条件。但从实际看来,我的这种行为只是给她增添了一种压力。”

令人稀奇的是,像乔治·华盛顿虽然没有高贵的出身和功绩显赫的父母,但他却照样能推动历史,成为世界上举世闻名的人物:亚伯拉罕·林肯幼年的物质条件极为匮乏,一切须靠辛勤劳动,这也没有对他产生什么不良影响。而且林肯也没有想着去把责任推卸于他人。他在1864年作过这样的陈述:

“我对美国人民、基督教世界、历史,还有上帝最后的审判——均负有责任。”

林肯的这番话可以说是人类史上最勇敢的宣言。除非我们也能在其他人面前以同样的勇气承担自己的责任,否则我们不能算是成熟的人。

著名医师威廉·戈夫曼写过一篇极精彩的论文《乳儿精神病学》。文中提到目前日益增多的“心理密医”是如何把大家宠坏了。戈夫曼医师指出,许多向心理医生求助的人,通常喜欢为自己的弱点及与世俗格格不入的行为找出一个心理学上的借口,这样他们就仿佛得到了某种精神上的安慰。当心理学一直为那些不能面对成人世界的人寻找托辞的时候,更有许多人继续把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归咎于各种外界因素。

如果你看过《圣经》对耶稣事迹的描述,你便会明白耶稣最引人注意的品质之一,便是他择善坚守、毫不妥协的性格。当有人找他帮忙或医病的时候,他不会浪费时间去细查对方的潜意识,或去找出何人或何事该为此人目前的困境负责任。“拿起你的被褥回家吧!不要再犯罪,你的罪已被赦免……”

耶稣要表示的态度很显然:把人的生活改造得更美好才重要,而不是整日沉溺在自怜的深渊。

有一次,我和朋友一起去参观一个书展。那位朋友时常夸耀自己对现代艺术的知识掌握得多么精深。当时,我看到一幅画,作风十分草率,便无意中说出自己对这幅画的感受:“我家里有个3岁的小孩,说不定可以画得比这好。

假如这是艺术,我便是米开朗琪罗了。”

这位朋友回答道:“你对人类精神的痛苦,难道没有丝毫感觉吗?这位艺术家所要表现的,是原子时代人类精神上的压力与迷惑。”

不错,就连一位画得不知所云的艺术家,也可以把自己的无能归罪于原子时代!

但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假如原子时代能对人类带来任何希望或满足,而不是破坏或死亡的话,那么我们需要的是坚强、成熟的个人,即那些能够、而且愿意为自己行为承担责任的人。

对那些希望自己迈向成熟的人来说,他们要记住的第一个法则应该是:

要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光踢椅子!

困难不等于不幸

历史上,许多举世闻名的人物都有身体上的缺陷。如:拜伦爵士长有畸形足,朱利亚斯·恺撒患有癫痫症,贝多芬后来因病成了聋子,拿破仑则是有名的矮子,莫扎特患有肝病,富兰克林·罗斯福则是小儿麻痹症的病患者,而海伦·凯勒更是从小就又聋又盲,包括下面我们要提到的这位名人,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又有几人不知?

在我家附近,有一位名叫爱德华·道喜的人在经营一家租车店,专门出租高级客车。我十分欣赏此人。他很善于听人讲话,心胸开阔,又喜欢接受新事物,具备多项才能。有一次,在我们谈话的过程中偶然谈到一个话题,我们认为那些伟人和成功者通常也都是能够克服困难的人。接着,爱德华问我:“你听说过一个叫纳达尼·包德齐的名人吗?”

我问他此人是不是一位非常精通于航海术。

爱德华回答:“是的,就是他!纳达尼·包德齐生于1773年,享年65岁。”

他从懂事时起到10岁之间,大部分是以自修的方式学习,如拉丁文等,因此他能阅读牛顿的《数学原理》。10年之后,他已经算是一位相当优秀的数学家了。

他由于喜欢航海,又开始学习航海术。据说,在一次航程里,他教导全体船员(包括船上的厨子)如何用观察月亮与星座的关系来计算船舶的位置。后来,他写了一本非常经典的有关航海术的书。这对一个几乎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人来说,是一件非常不简单的事,你难道不这样认为吗?’!

对于爱德华的观点,我给予了强烈的赞同。包德齐的确是个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的人。也许没有人告诉过他:“要想当一名科学家,大学教育是不可或缺的训练。”因此,他能不顾一切向前冲,并且用自学的方式得到各种必要的知识。对纳达尼·包德齐或爱德华·道喜这类的人来说,困难根本就算不上什么,他们从来就不会将它们放在眼里。

洛埃·史密斯曾写过一本极富鼓舞性的传记《一个完整的生命——在死神的门口》,这篇故事的主人公叫艾莫·赫姆。艾莫·赫姆出生在俄亥俄州的亨特维,当时他的医师如此说道:“这婴儿活下来的几率不大。”

但是赫姆还是活下来了。

他28岁的时候,成了卫理工会的传道士。他曾历经两次致命的事故,都没有因此对生活失去信心,反而引起有名的巧克力制造商约翰·惠勒的注意,在经济上帮了他不小的忙。

几个月过去后,这位倒在死神门口的传道士,顺利地出了院。

艾奠·赫姆开始兴建教堂,募集传道基金,并时时帮助当地的学校和医院。

这名“单肺”传教士募集了将近300多万美元,以从事他认为有意义的慈善活动。他到了69岁的时候“告老退休”,但还是选择继续从事其他工作。

此后,他举办了上千次的讲道、写了两本书、为教会和其他慈善机构募集了50万美元,并且担任20余所专业学校的董事,个人捐助5万美元以兴建在加州大学附近的一所教会。

90年来,他虽然因右半身严重受伤而时常痛楚不已,但他还是没有向死神屈服。

艾莫·赫姆从不知“缺陷”这两字的意思。他只知道自己有生命,而且这生命是有它的目的的。

他把自己有生的90多岁充分使用,并使自己的名字成为“勇气”的代名词。

在那些喜欢逃避责任的人眼里,困难就是他们最好的挡箭牌。你也许听过许多人把失败原因归咎于没有受过大学教育。事实上,就算这些人真的接受了大学教育,他们仍能为自己找出许多理由。而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则不会如此,他们不会找借口去逃避困难,而是去想尽办法克服、战胜困难。

一次工作上遭遇了一些阻碍后,亚历山大·贝尔就向朋友约瑟·亨利抱怨,认为那完全是由于自己缺乏有关电机方面的知识。约瑟·亨利是华盛顿区一家工学院的校长,他虽然同意贝尔的说法,但并没有这样对贝尔说,“真不幸,亚历山大,你没有机会学习电机课程,实在是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