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作为一个管理职员,线上各部要实施能满足基本成果基准之确实管 理。品质管理部就相当于此。

(4)作为一个机能职员,为了使线上的计划成功,职员部门的专门技术有 其线上企划员所行使之通常的权限,在计划化的处理上要委任能力更优秀之专家职员。下面例子中可见到新产品的销售。例如,把推销员置于控制之下(通常对销售企划员有报告义务),给予企业企划者能适当地既行新产品之 贩卖机能的权限。企业企划者所被给予的此种权限只能行使在某一种特定的产品中,而且有一定的期限。机能的权限必须像这样来限定,或是大幅度地 降低线上企划者的职位。

新形态的组织近年来产生了好几个以处理组织上的特殊问题为目的之新的组织形态。 其中之一是现在所说的企业企划者的职位。企业企划者是有非常特殊责任之职员管理者。这机能可应用于像普罗克达。阿特。牙普鲁公司(企业企划者 的概念产生于此公司)这样制造贩卖各式各样产品的公司。

企业企划者负责从研究开发到制造、市场、贩卖、配给等处理产品的所有过程。一旦产品被开发成为公司的通常产品线上之一部分,企业企划者的 职务就变成维持它的成长的管理了。

企业企划者的主要工作是,在产品宣传贩卖时调整线上的努力。例如, 假设化妆品公司的贩卖群有十种化妆品,负责各化妆品的企业企划员要使每个自己的产品不被忽视,使推销员充分地注意,以及适当地处理与自己产品 有关联而产生的问题。另外,应与制造科及品管科共同使商品符合耐用的品质基准,也应与宣传科合作有关市场计划,更须依照情况而和贩卖群合作。 企业企划员未必负有线上的责任,但他可激发该部门,以提高其工作效率。

在技术科组织中相当于企业企划员的人是计划企划员。他们负责电子装 置的设计或制造等等特定的计划。这个管理者要调整技术者、制造监督者及契约管理者的工作。适当地完成计划,使其在期限中完成。 从计划企划者中衍生出来的是矩阵组织。这使用于许多不确定要素影响活动之极复杂的状况中,大多数采取这种方式的公司,都把援助各计划的达 成之有能力的社员散置在全公司中。矩阵组织给计划企划员一项特别的任务,即从各机能部门中提拔出对任务达成有必要的社员而分配职务给他们, 由此来活用散置在全公司中之有能力之社员。他们被当成专家而在处理该计划期间被计划企划员借调,但计划完成后要回到自己的部门。由此就可从组 织内的各部中找出有能力的社员以实施特别的计划,而不必分配那些计划于已有的部课中。不用说,其中当然有问题。因为若从通常业务中削减人员, 会给它们带来障碍。但要形成矩阵组织,只限于特别计划对公司全体的目标绝对不可欠缺的情况下。至于经费,自然也有详细的计算。这种计划因为必 须赋予期限来实施,因此“借”的专家一到限期应能回到原来的职位中。

矩阵组织也被称为“临时计划组织”。当这种组织形成期间,该成员从 平常的业务及责任中解放出来。此外,在组成计划期间,成员对计划企划者有报告义务,对原来的上司则没有报告义务。 矩阵组织的优点是很有通融性。由于成员不是永久性的,因此可依照必要而加入新的专家。由于成员不是永久性的这种关系,对现况没有既得的权 利,因此容易接受关于计划之种种修正。另外,权限的范围也不是永久性的,因此不必费心讨好特定的上司而更专注于得到预期的成果上。

这种组织形态的界限之一,有难以把责任体制固定化之一面。有时需要 实行调整,但因计划是暂时性的,所以很难完成调整。若从线上企划者方面来看,随着中坚部下的被调(他在原来的职位也是必要的),基盘崩溃而意 志传达的系列也就混淆不清了。

最近的最高经营组织中可见到一种新方式,就是一部分的公司中设立代 替一人制之社长职位的“社长室”。几个上级管理者分担社长的所有责任,在做意志决定时除了结集他们的智囊团以外,在各个范围中也可活用各自的 专门技术。

这方法是否会成功,与管理者们的人格有关。最高经营阵容中本来就有 许多能力强的人,因此也有人对与别人分担社长职位感到不满。但是,若许多上级管理者有同心协力的心情,则在这组织中就可愉快地工作了。

若要改变这方式,可设立比纯粹的顾问团更积极的经营委员会或重要职 位会,以辅佐一人制的社长。

成果中心的记述书职务是第一线监督的职务、社长职务。而管理者追求自己的机能之方法, 根据自己职位的认识方法而有所不同。

关于公司的组织构造,在每个职位中均有某种程度的详细职位叙述。这 职务记述书中,明记着在职者(不论职位的高低)为组织内其他在职者所期 待的是什么。

遗憾的是,许多职务记述书不是“成果中心”而是“课业中心”。以简 单地表示职务应负怎样的责任(常常以阶段方式来表示),来代替注重所预期的成果。正如现代的经营专家们所承认的那样,作业员如果不考虑成果中 心,不只工作会变辛苦。甚至其目的及意义也失去了。

在建立成果中心的组织构造时,必须制定成果中心的基本职务。比起职 务,职务记述书更应注重所预期的成果。

各职务记述书中要附有主要目标(该职务的存在理由)、基本成果领域(在职者必须特别集中注意的领域)、二次目标(必须有助于基本成果之达 成)、业绩基准(详细且数量性地测定可能的基准)等等说明。

以下所要介绍的职务记述书是销售企划者的记述书。问题在于如何采用 本章所讨论的特征。当然这种职务也含有许多其他的要素,在这例子中只显示一部分的基本成果。同种的职务记述书可用于所有管理职务中。

注意——这只是为达成销售企划者所要求的基本成果领域中的一小部 分。全部应包含以该职务的所有方面与数量来表达之业绩基准。

职务记述书销售企划者 主要目标——在允许贩卖的原价内,达成所订的最高销售额。 基本成果领域维持贩卖可能之均衡库存。 业绩基准在贩卖可能的均衡库存之领域,销售企划者的职务在以下情形中可充分 地达到效果。

(1)必要的库存之外的库存不超过全部库存的 4%.(2)必要的库存量不足而使销售额减少之情形,绝不被允许。(3)因不适 当的库存量而使销售额减少之情形,绝不被允许。

基本成果领域 在能达成主要目标中维持贩卖群之生产量。 业绩基准在贩卖群生产量的领域中,销售企划者的职务在以下的情形中可充分地 达到效果。

(1)推销员全体达成在自己所负责的贩卖地区中既经决定的销售额。

(2)所有产品线之最高销售额达到所定的目标。 基本成果领域 产生且维持对公司产品或服务之强烈持续性需要。 业绩基准在对产品乃至服务之持续需要的领域中,销售企划者的职务在以下的情 形中可充分地达到效果。

(1)新的顾客以每年 10%的比例增加。

(2)既有的顾客之减少每年维持 5%以下。

(3)与新顾客之交易额每年至少增加 8%. 若达成这些目标的预测结果与业绩基准被表示出来,则不仅给予销售企划者测量自己业绩之基准,甚至也促进产生预期成果之行动动机之道具了。 更加实际地说,这些成果领域不仅必须做出且强制执行,更有必要与销售企划者一起合作来加以开发。销售企划员若共同协助产生目标及制作业绩 基准,就可以把它当成现实且可能达成之物而予以接受。上级管理者命令下级管理者之目标经常偏离方向。因此若不能充分地得到部下的协助,常常无 法达成目标。管理者若有能力(若没能力就不能在这职位上),则他的部下应会信任他,而且在计划的初期就会积极地表达意见。在决定基本成果领域及业绩基准时,若能得到部下的协助,目标达成的确定度就更高了。 若无法成功地获得职务记述书中所记载的成果时,管理者必须在失败原因的分析中取得正确措施之指示,然后把专家职员或上级管理者的意见一起 加入那时所建议之解决方案中。职务记述书有时也会有错误的情形,这时要予以订正,务必使其正确。

权限、权力的转移一位有能力的管理者,对于部下的才能应该有深切的认识,而且能够活 用其才能至最大限度,同时在此过程当中,磨练其能力,提升其职业意愿至其极限。权力的转移就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之种种方法当中的一种。

所谓权力的转移,即是管理者本身将自己的义务、作业、权力、权限等 分配给其他适当的人员。简单地说,亦即繁忙的管理者,让某些人员来代理其职务上的部分事务。上述的形式,在权力的转移当中,应该是属于最单纯 的了。把权限、权力转移给自己的部下之后,管理者本人的真正能力才能够 表现出来。

但是,有许多经营者及管理者,除了偶尔口头上表示,或是将一些零零 碎碎的琐事托付外,不愿意将任何事委托于部下。有些管理者即使将自己的权限移让,但是由于有种种约束及牵绊,致使权力的转移几乎到了丝毫没有 意义的地步。

为什么会造成那样的情况?为了理解其中的原因,首先我们必须了解, 管理者在移让其权限时并未同时放弃其权力。也就是说,管理者本身依然保有其权力,甚至肩负隐藏于权限当中的责任。

身为一个管理者,即使失败是部下所造成的,本人亦难辞其咎。因此对 于权限移让予部下,常常会感到不安。只要有这样的不安存在,则权力转移 就无法顺利进行。

若是不能消除这种不安的心理,那么管理者将很难会信任他的部下,并 将职务交托给他。因为信赖程度不够,使管理者本人有了借口——认为自己亲手处理,必定比他人处理得更好。当然,在某些事务当中,就表现的效果 而言,若由管理者来担当,比起部下处理或许会略胜一筹。然而,管理者的职务,应是管理以外的事务一概不参与。若是不能够履行权力转移,则全公 司或者各部门的事务,将会停顿在惴惴不安的管理者身上。

少部分的管理者之所以会拒绝权力转移,理由之一,即是缺乏自信心。 他们常常会认为,在工作能力方面,部下的才能远胜于自己,若事实果真如此,则自己所处的地位,岂不相当危险。要想救助类似这样的管理者,除了培养其自信心外,没有其他的方法。如果不能够建立他的自信心,有朝一日 将会成为无法胜任其职的人。

此外,有的管理者是不知道用何种方法来进行权力转移。类似这样的例 子,我们也有责任来指导他们。在后面,对于有效的权力转移之法,有详细 的叙述。

在少数的管理者当中,我们可以察觉到一种怪异的现象。就是少数的管 理者,已经成为权力下的俘虏,即使是部分的职务或权力移让给其他的人,他们也会感到很厌烦。这恐怕是背负着其他人员下决定后造成的责任问题而 产生的不安吧!甚至,也有少数的管理者,实际上仅将事后的责任移让给其他人员,或者把细微的事务,移让少许的权限,如此就自认已履行权力的转 移了。像这类的管理者,把实权掌握着,当权限移让失败时,往往还搞不清楚问题出在哪里。

与此相对照的,就是将权限移让给没有委托价值、没有能力的部下。所 以管理者在实行权限移让时,主要的前提是:部下要受严格的训练,而且必须具备完成责任的能力。如果部下实际上并没有具备完成所分配之职务的信 心。而管理者却硬将职务委托给他们,这样的举动实属不当。此外,某些权限并不允许移让。因为,某些决定的影响可能涉及到部下权限以外的领域, 或者必须由上司来下判断。

履行权力转移的原则管理者若能遵守下列概略介绍的 10 项原则,必可确实而成功地将权力转 移给部下。

(1)使必须要移让部分权限的人员,在公司的地位上,仍保有原先的安全 感。许多的例子显示:权限移让者对于自己的职务常常会感到不安,甚至有少数的管理者惧怕将他的权限移让给部下。对于这类的困扰,若是使管理者 恢复自信,问题必能迎刃而解。试着去称赞部下的能力,同时给予适当的头衔及权限,对于往后的工作效率,或许会有助益。试着予以劝告,鼓励他投 身于戴尔。卡耐基协会,学习“谈话的技巧和人际关系”。再者,即使被要求移让部分的权力,并不意味着公司对其能力评估低才提出的;相反地,此 举乃是公司对其才能表示重视,也就意味着,由于部分权限的移让,乃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接受上司的部分权力的转移。

(2) 必须让他理解权力转移的必要性。管理者本人仅仅做自己能够做的 事务,却不能发挥自己本身真正的潜力——对管理者的评估,并不单单指其个人的特殊才能而已,其受到部下何种程度的信赖,也是受到评估的项目之 一。因为受到部下的信赖,所以必须要履行适当的权力转移。

(3)在公司里须制造出奖励技术革新的气氛,而且技术革新应该以部下为 中心来施行。管理者需激发全体部下这种信念。致力于防范产生不安及不满,万一产生,则必须设法将此种感觉消除掉。

(4)管理者必须打从心底来相信权力转移。从最高的管理部门一直到第一 线上的监督者,全部的管理人员都应该去实践。无论是哪一阶层的管理人员,为了使其部下能够成长。必须了解到,在做想当然耳之决定的同时,也会犯 下错误。但是公司本身为了成功地达成权力的转移,必须有个觉悟,认为这种失败所造成的损失,恰好可以转化成培育人才所付出的代价。站在吸取经 验的立场来讲,成长期的管理者应当下定决心,不畏惧失败。因为即使失败,亦可从中吸取经验,以期有朝一日立足于企业各阶级组织的顶点。因失败所 造成的惨重损失,几乎可以完全连本带利地收回。

(5)移让职务的管理者及接受职务的部下,应该把权限的移让视为一种提 升自我能力的方法,确实地来履行它。权力的转移可以说是教育部下诸多方法当中最有效果的一种。应该尽量使部属明白,移让的权限以及附随于权限 后的责任,都能促使他成为有才能的管理者。

(6)管理者所期待的成果,应该让其部下知晓。所以,准备如何达成期待 的目标,及需要哪些方面的援助,最好订下一套详细的计划表要求部下去实 践。

(7)管理者应该相当了解每一位部下的能力,不仅在技术方面,同时也要 信任其部下,有信心达到被要求的成果。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的管理者虽然能够达到普通职务上的需求,然而却无法发挥其部下的潜力。应该好 好地找出其潜力,并加以活用。

(8)业绩基准对于部下及上司双方所采取的行动评估,在达成目标上应该 有点帮助。在以部下为中心的公司,其业绩基准里,没有上司对部下负责任的意味,反倒有设定其达到目标之责任的含意。线上的管理者,须测量自己 计划进行的状况,修改计划,必要时应该给予充分地实施其他计划的自由。

当然也应对结果负起完全的责任。

(9)管理者为了达到预期的成果,就必须要下决定,为了下判断则需要搜 集必要的资料。因此必须把权力转移给部下,使得部下能够自由发挥,帮助整个幕僚部门。同时对自己责任范围内的所有问题,依然有左右的权力。

(10)管理者必须尽全力帮助他的部下,权力转移绝不是碰碰运气的方 法。权限移让的管理者,对于部下是否能够达到目标,负有明确的责任。他们在援助部下时,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公司的方针、原则及规定或某些相关 问题,都应该努力地让部下知晓。若情况允许,则更应该重视彼此间的讨论及实际上的援助。优秀的管理者,只要对事实有所助益,也不要干涉其部下 知道事实。再者,即使了解问题的发生,但把这个解决问题的方法让给部下去处理,也是蛮好的。

有许多管理者,虽然将一些不是顶重要,或繁杂的琐事委托部下处理, 却相信这样就是权限的移让。即使真正地将权限委托部下,却又给他许许多多的原则、规定、手续方法、警告及忠告等,使其不能够发挥自己的思考性 及自发性,则无异于呼吸困难的状态。

真正的权限移让包含三种行为,而此三种行为就像三角形的边,相互间 都有关系。

(1)职务的分配。

(2)权限的授与。

(3)义务的产生。 这三种行为由于传达给部下的方式不同,权限移让方法之不同,会影响到收效的程度。在职务的分配上,常见到的例子,就是把即将举办的活动, 非常详细地列出来。

可以用文书或口头来传达,将整个活动系列委托部下。 以某某县市的百货店为对象,展开促销的活动,同时按照下列规定的原则来进行:活动 1 每天访问 20 家顾客。

活动 2 寻找新的顾客。

活动 3 与小贩卖事业之推销员,共同协力促销本公司的产品。 活动 4 ??

活动 5 ?? 类似这样的“活动”,在部下的任务当中,很强硬地规定其每日的行动,使得在工作上能够产生的创造力、主导力及常识,完全没有发挥的余地。 最好以职务的转移作为成果的基石。与其很详细地规定如何来施行这个职务,倒不如彼此互相了解关于成果方面之事,而将方法委托给部下。 上述职务分配的结果,“移让”形成下列的情况:

责任贩卖的区域

(1)营业额提升 7%.(2)每个月须发展 3 位新顾客。

(3)A 成品及 B 成品之营业额须提升 15%. 在这样的职务分配里,没有所谓硬性规定的活动,仅将预见的成果记录下来而已。如何达成这项预计的成果,完全凭借着被委托者之能力而定。 除了日常生活上例行反复的事务,其余的作业要委托给属下的管理者时,对于某些事务的取决,应该给予切适的权限。譬如说:资金的支出;公 司内外资讯的搜集;材料以及机械设备的购买;以及对其他职员的业务命令 等等。

在有效率的转移当中,权限居于关键的地位。然而,这种权限绝对不同 于无限制的权力。这里所谓的权限,完全被法律规制及掌权人员、公司方针、业界惯例等因素所限制。

管理职务的人员,有不能超越种种事务的权限之变数。譬如,部门经理 对于自己负责的部门之必要材料的购入,有一定的权限,因为其金额只能达到某特定的限度。同时,在其权限范围内,有变更生产计划的权力。关于作 业员的加班费及升迁,假如超过自己权限的范围,则必须得到上司的认可,才能够具有被承认的权限。若是和劳动组织者间订有契约,则管理者对待作 业员的权力,就更加被限制了,管理者是可以决定人员的解雇与否,然而实际上,人事部依照惯例雇用人员后,即使公司和劳工组织的方针有不相容之 处,也不能随意开除此人员。正因为有这种制约存在着,所以在履行权力转移时,最重要的是能够将附随于权限之权利及权力,很清楚地予以划分。

这个权力转移三角形的第三边是义务的产生,这个义务往往相当于责任 及职务。其中可以包含失败的责任及成功的功劳两者。所谓的义务,就是部下在执行被委托的职务时,所感觉到的一种强制的道德感。这项义务,隐藏 于权力转移的任何层面。当部下接受职务分配时,就应该能够胜任这个职务,而深深获得大家的期盼。若没有这层责任体制的认识,则权力转移是根本行 不通的。

对于被委托职务的大部分部下来说,大多希望有类似这样的职务分配, 以尽一份义务,所以必定能够竭尽其所有的能力。管理者必须培养出像这样 的义务感的人才好。

其次,在权力转移当中,存在着一种绝对必要的条件,就是接受权力转 移的部下,必须有能力来处理所接之职务。管理者本人必须要有这样的认识:在实践权力转移时,要慎重选择部属,实施严格的训练。

在企业经营伙伴当中,经常引用的一句名言:“没有权限的责任,就好 比是地狱一般。”对于成果必须负起相当的责任,然而,既要达到目标,又没有相当的权限足以来应用,这样的管理,在立场上相当令人困扰。譬如, 一件作业必须要在短期内完成。虽然负有这项义务,但却没有命令部下加班及计划增员的权限,则管理者立场的艰辛就可想而知了。

实际上,义务是不可以转移的,即使将事务转移给部下,还是不能卸下 为了达到目标而担负的义务和责任。

经理把事务委托给副经理,而副经理又将此事委托给某部的主管,他再 将此事务移转给该部的科长,虽然如此,副经理及部门主管仍然负有最终的义务与责任。所以,“因为科长的因素才不能在期限内完成事务,这个过失 并不在我”,这种话是不能令人苟同的。

分权化的阶段在理论上,更进一步地将权力转移提升,就是分权化的阶段。大部分的 公司组织都是高度的集中化,所有的命令决策,都是由最高阶层所发布,经过层层的命令系统,而传达到各组织单位上。随着公司的成长,要把设计部 门和技术革新部门从中央分离出来,将逐渐地成为问题。对于身在第一线上的人员而言,自然希望中央能够关切其员工在工作上所产生的任何问题。然 而,由于集权化的因素,时间上恐怕不能够很迅速地将反应表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