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和司马光对视一眼,都想把他揪到书房好好揍一顿。认错认得这么溜,显见是明知故犯!
好在两位大佬还赶着去修新一轮的《五年科举三年模拟》,暂时没空认真修理他,你一句我一句地训了他一通就抓他到书房看书去了。
司马琰领着小妹走在后头,小妹还懵懵懂懂。
她明明说哥哥不在树上,为什么爹还是知道哥哥在上面呢?她想来想去,最后只得出一个结论:爹爹厉害呀!
王雱这边被妹妹卖得有苦难言,柳永那边也遇到点难题:有人半夜破窗而入,毁坏了蒙学的大半桌椅。大祭已过,京城不再是戒严状态,一些偷鸡摸狗的家伙又开始冒头了!
这显然是对曹立收编了无忧洞部分成员、抢走了大半的快递和外卖市场很是不满,蓄意报复来了!
即便已经不管事了,柳永好歹还是官身,二话不说捋起袖子告官去。
钱财事小,小孩子不能继续上学事大。
知府刘沆一直没注意到还有这新开的蒙学呢,听柳永义愤填膺地来告也没放在心上,只表示晚上会派人去守着。
蒙学收的学生还不算多,几间教室躲过一劫的桌椅凑起来还勉强够用,学生们过来后摆好桌椅、挤到一间教室里上了一天课。
入夜之后,刘沆派了几个人悄无声息地守在外围,曹立则领着自己收编的人借夜色掩映躲在院子里,瞧瞧能不能来个守株待兔。

第47章 第四十七章

《玩宋》/春溪笛晓
第四十七章
无忧洞, 一直是开封府一大难题。刘沆接任开封知府一职以来, 大大小小的案子就没断过, 尤其是大相国寺那些可恶的三只手。
初听柳永这蒙学的由来,刘沆不怎么上心。真凭小小的蒙学就能招.安无忧洞那群乌合之众, 未免也太天真了!
不过再天真, 这到底也是个办法, 总比那些什么都不愿意做的人来得好。
是以刘沆还是派人过来伏守。昨天夜里常老头和柳永听到动静后起来了,这才保住了小半桌椅。白天蒙学没有趁那些人的意关闭, 入夜之后他们很有可能会再来!
曹立抿着唇等候在月光照不到的地方。这差事是王雱给他的,比起以前单纯地死训苦役营那些人, 和无忧洞的人打交道要费更多脑筋。
原以为蒙学顺利开学, 各种送餐、送货业务也顺利开展,他算是圆满完成了王雱给的任务,结果原来事情在这里等着!
哪怕接下来一整个月都不眠不休, 他也会把这些人逮出来!
什么东西对猫的存在最敏感?自然是老鼠,毕竟它们要是不够警惕肯定就活不下去。
暗中捣乱这些人就是一群生活在下水道的老鼠, 他们对衙役的出没最为警觉,刘沆派出的人连守了几夜都没看到半个人影,纷纷打着哈欠回去向刘沆汇报这情况:一点动静都没有, 报假案的吧?
衙役们身上都有巡逻任务,也都有家有室,总不能不休息不睡觉天天守着这小破蒙学。刘沆只能让人登门转告柳永, 说逮不到作案的人, 没法子了。
柳永气闷不已, 却也不能怪刘沆不尽心。曹立这几天都睡得少,刘沆派人过来通知之后他反而大白天去空余的卧房里睡了一大觉,养足精神等着夜色降临。
这一晚月黑风高,四周黑得几乎看不见人影。曹立早早躲到房梁上,等待着不速之客到来。
开封城的夜市开到极晚,直至四更天外头才彻底安静下来。
曹立已经伏在房梁上两个时辰,他正要伸展了一下手脚,却听外头传来撬窗的动静。
他双目一凝,屏息等着外头晃动的人影翻窗进屋。
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七个。
一共是七个。曹立竖耳听清了,见外头再没有动静,便从房梁一跃而下,三下并两下地挪过靠墙摆着的书柜把被撬开的窗户挡起来,把七个人堵在屋里来个瓮中捉鳖!
那七人被从天而降的曹立吓了一跳,清醒过来见只有曹立一人,便晃起手中的铁锤等物要和曹立拼个高低。
七个人对曹立而言虽有些吃力,但还不至于落于下风,他惊人的怪力在这一刻发挥得淋漓尽致,竟把七个不速之客一个一个摔到地上,还层层叠叠地用大活人叠起了罗汉。
常老头和柳永听到动静点了灯找过来,见此情景当场愣住。
曹立一敛刚才的冷厉与好战,面色平静地对常老头道:“有绳子吗?我把他们捆起来绑到大门外,等明儿府衙开门了再去叫衙役把他们带回去。”
常老头忙去找来一大捆麻绳,都是修整教室时捆各种木材用的,结实得很!
曹立说:“计算一下他们砸坏了多少东西,到时让他们赔。”
若赔不起,那就签契书替蒙学干活,白干的那种。无忧洞内有家有室的毕竟只是少数,更多的是漂泊无根的亡命之徒。
只抓住有家有室这一部分人还远远不够!
曹立垂眸看向叠成人肉罗汉的七个家伙,这些人虽然獐头鼠目、心术不正,但也未必一无是处,收拾收拾当牲口来驱使还是可以的,到底是人,总比畜生好驯养不是吗?
曹立把人捆好扔在门口,默不作声地杵在一边守着。次日一大早,街坊邻里们早早醒来,便听到外头传来阵阵哀嚎与惨叫。
爱看热闹的百姓们顿时围拢在常老头宅院外,对着门口高高的人肉罗汉指指点点。
常老头和柳永睡了个踏实觉,醒来后常老头便接替曹立的位置守在一边,把这七个歹人的恶行给周围的人讲了一遍。
得知这蒙学是好心人开给居养院的孩子们启蒙的,围拢过来的百姓都唾弃不已。
围在四周看“人肉罗汉”的人越来越多,七个歹人做的事也口口相传,很快在整条街上传开了。谁家若是有什么烂菜烂果子臭鸡蛋的,都毫不吝啬地拿出来往这七个人身上砸。
虽说平时这七人也被人鄙夷,可明晃晃地在阳光下被人捆起来指着骂还是头一回,一时都恨不得面前有个地洞让他们钻。
还是负责巡逻这一带的衙役们听到动静赶过来,围在周围的人才冷静了些,腾出空让衙役走进人圈里。
这案子一点都不复杂,无忧洞勤劳肯干的人都讨着了老婆——且不论出身和长相,到底都有妻有儿了。这几个人则无家无业,一天到晚游手好闲,脏事苦事都不愿干。
眼见被曹立“招.安”的人日子要好起来了,这些人便心生妒忌想要搞搞破坏。他们还说,想这么干的人不止他们,挺多人都准备动手来着!
曹立处理完所有事才去找王雱汇报。
王雱把曹立遣去收编无忧洞,本就是看这地方鱼龙混杂,能锻炼锻炼曹立的处事能力。听完曹立的汇报,王雱点头说:“这招杀鸡儆猴用得不错。”
曹立对自己的表现并不满意:“我应该早些料到这种情况。”
王雱笑着宽慰:“谁也不是生来就什么都会的。”
曹立不作声。跟在王雱身边越久,他越觉得王雱身体里住着的并不是个小孩,若是世上当真有生而知之者,王雱肯定算一个。
曹立到底还只是个十几岁的少年,好胜心强,免不了会在心里比较:若是王雱来办这事,会不会处理得更周全一些?
王雱了解曹立的性情,也没多劝,放他走了。
吴氏正要张罗晚饭呢,见曹立又匆匆离开,进王雱的书房问:“曹立最近在忙什么?怎么连留下吃顿饭的功夫都没有?”
王雱笑眯眯:“忙要紧事。”

柳涚,目前任著作郎。所谓的著作郎,是负责编著“日历”的官员。日历并不是一天一撕的那种日历,而是把朝中诸事按照日期编整好。
说是编著,实际上只是将其他人写下的记录整理整理而已,好处就是可以看看官家及朝中大臣每天都说了什么。
朔日这日是著作郎相对忙碌的日子,毕竟朔望日要开朝会,需要记录的东西多得很。
柳涚过完忙碌的一天,一同僚忽然拉住他,一副要与他说悄悄话的架势。
柳涚忙问:“有什么事吗?”
“今日我去了开封府衙一趟,听到了你爹的消息。”那同僚道,“听说他和人合开了个蒙学,不知怎地招惹了无忧洞的人,那蒙学遭了袭击,上百套桌椅被砸得稀巴烂呢!”
柳涚虽与他爹置气,却也不至于不管不顾,听了这话忙问:“人怎么样?有事吗?”
“那些人不过是想蒙学开不下去罢了,倒没有伤人。”同僚说道,“可听审问结果,要是他们这蒙学继续开下去,怕还会招来更多祸患,你还是去劝劝他罢!”
柳涚心事重重地回到家,与妻子说了这事。
妻子不乐意与柳永同住,不满地嘟囔:“你爹一天到晚招惹的都是什么人?不是烟花之地的女伎,就是无忧洞那些个渣滓,若你把他接回来了还不得扰得家无宁日?”
“总不能让爹一直住在外头吧?”柳涚难得强硬了一回,“这事要是传到御史台去,他们非参我一本不可。”
柳涚妻子想到丈夫的仕途,脾气没了,倒反过来劝柳涚说话软和些,别没把人劝回来又闹新矛盾。
柳涚点点头,换下官服出门寻那新开的蒙学去了。
因着同僚提到过蒙学开在居养院旁,柳涚找起来不难,很快到了蒙学门外。
甫一走近,柳涚便听叮当叮当的钟声从那不起眼的宅院里头传来,接着一群半大小孩排着队从里头鱼贯而出。
出了大门后,这群小孩又齐齐回头,朝门内一个白发老叟道了别才回旁边的居养院去。
接着另一批小孩也排着队走了出来,这回在门内相送的是另一个老叟,身形削瘦,脸庞也清减了不少,不过双目灼灼,瞧着精神矍铄,竟是他爹柳永。
柳永送走自己教的那群小孩,正要回屋,却见儿子柳涚立在不远处定定地看着他。柳永有些恍惚,竟想不起自己离家前和儿子吵过什么。
也许许多争吵本意并不在吵的东西,而在于谁都希望对方先服软。
柳永最近挺忙碌,又是教小孩又是告官的,没一天是清闲的,也就没时间去回想自己与儿子之间的破事。
他一生自负才高,哪怕屡试不第,也说什么“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他自己蹉跎了大半辈子,与儿子相处时少不了想把各种要求强加于对方,事事要对方遵循自己的意愿行事,让儿子变得“有出息”,好让自己吐气扬眉。
这样的父亲,哪个儿子会喜欢?
细思过去种种,柳永竟能数出自己的许多错处。究其所以然,无非是他老来无事,日日只盯着儿子看。
如今不同了。在知晓了王雱那小儿的诸多计划之后,他忽然想好好再活个许多年,好看看那豆丁般大的狂妄小子到底能做成几分。
柳永笑了起来,心情少有地平和,开口邀请柳涚进屋坐下说话。
面对这样的柳永,柳涚忽然有种感觉:他请不回他的父亲了。

第48章 第四十八章

《玩宋》/春溪笛晓
第四十八章
如果有人问王雱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陪他搞东搞西, 王雱一定会反问他:“搞事情这么开心, 怎么会有人不爱搞事情呢?”
柳涚劝说柳永回家不得,当即想要见见办这蒙学之人,希望能曲线救国接柳永回去。他先是见了曹立,见曹立还是个半大少年, 便对曹立说相见他主家。
曹立思索片刻, 领着柳涚去找王雱。
王雱刚吃过晚饭,见了曹立先问“吃了吗”,听曹立说吃了, 才和曹立出去见柳涚,当时饭后散步消消食。
柳涚见到王雱,第一感觉是这样的:“你他妈在逗我?”接着他莫名其妙和王雱在外城散起了步。
王雱年纪虽小,与邻里却都挺熟悉,一路上不少人见了他都招手打招呼。走出一段路,王雱才转头看向还恍恍惚惚的柳涚,这年轻人长得挺像柳永,眉眼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 一瞅就知道他和柳永是什么关系。
王雱主动开口:“柳先生这人啊,别扭,你说话得顺着他的意他才听得进去。您是不是有媳妇了?”
柳涚见王雱小脸微绷,一副人生导师的模样, 心里颇觉古怪。他只能点头说:“早几年已经娶了妻。”
“我猜你们夫妻恩爱, 您还有点怕媳妇。”王雱笃定地说。明明是个半大小孩, 提起什么“夫妻”“媳妇”却一点都不害臊。
柳涚不吭声了。怕媳妇什么的, 能算是怕吗?那叫尊重!
王雱老气横秋地点明的来意:“相处易,共住难。与其左右为难,不如保持点距离。既然柳先生乐意在蒙学那边住,你又何必强行将他请回家。”
柳涚已经不把王雱当小孩看待,他把自己的疑虑说了出来:“可这蒙学招惹了无忧洞的人,肯定不会安宁。”
王雱说:“若这蒙学是个安宁的地方,柳先生也不会甘愿留下。”有的人哪怕垂垂老矣,依然不会甘于平淡。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蒙学,哪能请得动柳三变当教谕?柳三变永远都有一颗漂泊不定的心,不受拘束,喜欢美酒,喜欢美人,喜欢挑战,喜欢一切新鲜的事物。
柳涚沉默下来。他总觉得眼前这个只有七八岁的小孩比他更了解他的父亲,而他的父亲也更喜欢眼前这个小孩。
柳涚道:“我哪能让父亲一个人住在外面?”
王雱顺势忽悠:“你若不想你父亲一个人在外面,往后休沐日可以抽出半天到蒙学兼任一下教谕,教教孩子们习字也好、读书也好,也算是好好陪伴柳先生了。换一种方式相处,你们父子之间的关系也许能缓和不少。”
柳涚听了觉得有道理,可又感觉有哪里不太对。他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能表示回去后一定好好准备准备,休沐日一定会过去。说完他便与王雱话别,回家与妻子说说这事。
王雱顺利拐到个免费的进士级别教谕,优哉游哉地在曹立陪伴下溜达去蒙学那边,美滋滋地与柳永说往后他每到儿子休沐日都能见着儿子了。
柳永何等聪明,一听便明白自家傻儿子也被王雱给忽悠了。他直摇头:“我这儿子要有你一半机灵,我以前就不用为他的仕途发愁了。”
王雱欣然接受夸奖。
第二日一早,府衙那边把七个歹人送过来了,再三和曹立确认:“当真要他们以工抵债?”
曹立平静地点头。这群歹人犯起罪来非常专业,只打砸,不偷窃,也不伤人,犯罪程度很轻,只要交得起罚款连牢都不用坐。可惜这几个家伙都穷得响叮当,口袋空空如也,很光棍地说:“抓我去蹲大牢吧正好让我们吃吃牢饭。”
结果曹立这个原告方代表却提出让他们以工抵债,并且当场让他们签订三年契书。这不,今天衙役就把这群死不悔改的家伙扭送过来了。
见到曹立,七个人都不由自主地缩了缩脖子,想起了这人凶残的战斗力。
曹立接收了七个人,有条不紊地展开自己的“犯罪分子驯养计划”。被砸掉的桌椅那可都是真金白银买的,换句话说就是这七个人是真金白银买来的牲口,总得派上点用场才不亏!

位于外城的小小蒙学在经历过几波来自无忧洞的反扑之后,“保镖”数目大大增加,白天学生们在上课,曹立便带他们去码头干苦活,让他们靠体力吃个饱饭。到傍晚,曹立又领着他们去掏水渠、清垃圾,为京城环保工作做贡献。夜里,他们还得轮流在蒙学当值,给蒙学的学生们撑起一片天。
一番折腾下来,这些签了三年契书的家伙不仅把脏活累活全干了个遍,出门还得被街头巷尾的老阿伯夸:“小伙子,多谢你啊。”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他们可是个个都身怀绝技的,什么坑蒙拐骗啦什么偷鸡摸狗啦,他们比谁都擅长,为什么要苦哈哈地干体力活!身为三教九流人士的尊严何在?!
可是第一次喝到独居老妪端出来的鱼汤那一刻,一辈子没做过好事、没被人正眼看过的“神偷”蔡老九居然控制不住地落下泪来。
蔡老九,家中有九个兄弟,他继母刚生了个弟弟,又逢上旱年,便悄悄把他带到荒郊野外扔了。
他跟着流民来到京城时年纪还小,有个老偷儿见机灵,便带他“入了行”。
这老偷儿不仅善偷,还好赌,教会他偷东西之后每日都叫他出去“赚钱养家”,若是他偷少了便对他拳打脚踢。在外面挨打,回到无忧洞也挨打,想要回家吧,又不记得自己是哪边人士——更别提家在何方,只依稀记得自己在家也不被待见,九个兄弟之中只有他年幼体弱不能帮忙干活,总被继母骂“光吃不做的小赖子”。
老偷儿死后,他也练出了“神偷”本领,随随便便去大相国寺晃一圈便能拿下许多鼓鼓囊囊的荷包,一整个月不愁吃喝。可他这一辈子,从来没喝过一口家里人端来的热汤,从有记忆以来他就是饥一顿饱一顿。
蔡老九抹了一把泪,把老妪端来的热汤喝掉,主动提出帮老妪把水缸挑满。老妪慈爱地看着蔡老九笑,连声说:“好好好,谢了啊。”
临到皇佑二年年末,开封下起了鹅毛大雪,不出几日雪便寄得颇深。这批义工已经成为外城扫雪的主力,还兼了上门修瓦、帮抓窃贼之类的服务,每家每户几乎都认得了他们的面孔。
蔡老九还给曹立爆了个料,说无忧洞深处藏了个“鬼樊楼”,专门干那拐卖妇女的缺德事。
樊楼是京城最大的酒楼,据说登到樊楼最高处甚至可以看见皇城内部的情况。樊楼最初叫“白矾楼”,专营白矾生意,这是朝廷垄断的行当之一。可想而知,樊楼定然背景雄厚!
而这鬼樊楼,正是无忧洞中最穷凶极恶之处。当初他们这些人到蒙学捣乱,实际上也是受鬼樊楼的所有者指使,那边给他们钱,他们前仆后继地来破坏蒙学。
蔡老九道:“他们不仅拐卖妇孺,还会控制一些卖不出去的小孩出去偷窃。”因着自己就有被驱赶着出去偷东西的经历,蔡老九在见识过曹立的实力之后决定将这些事倾盘托出。
曹立听了蔡老九的话,面上并没有太多表情,只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打发蔡老九去监督其他人参加每天的“魔鬼集训”,曹立带着蔡老九给的消息去找王雱。
王雱早猜出会有这样的事。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更何况是无忧洞这种三教九流人士的聚集地。他们建立蒙学、收编人手,抢走的不仅是各种就业机会,还有廉价劳动力!
王雱掏出一张特殊的舆图,这是他按照曹立的口述、借司马光和王安石的便利查阅相关营造记录之后画出来的开封下水道图纸。
作为一个享誉盛名的工程师,复原这种小图纸根本不在话下!
王雱耐心教曹立辨认舆图,等曹立能够分辨出鬼樊楼的老巢之后,他才给曹立下指示:“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你训练了他们那么久,是时候练练手了。你觉得手底下的人都可靠吗?”
曹立想了想,摇头。无忧洞到底是鱼龙混杂的地方,他虽然有把握把其中大部分人驯服,却还是有一部分心怀叵测的家伙混在其中。
于是王雱又给曹立讲了些关于“谍中谍”“将计就计”之类的案例,教给曹立兵不厌诈的道理。别人想放暗棋就让他们放,到时候谁中招还不一定呢!
曹立认真听完,感觉眼前豁然开朗,又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不过他看向王雱的目光就有些不同了,这小小年纪的,怎么就这么奸滑狡诈!
王雱一看曹立那眼神儿,马上晓得曹立在想什么了。他板着小脸教育:“先皇作过一首劝学诗,大致是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里头什么都有啊,你们赶紧去读书’。”王雱语重心长,“我说的这些东西呢,都是书里讲的,你平时别光顾着练武,也多看看书啊。”
书里还讲这些吗?曹立半信半疑,点头应了下来。
王雱也没想过真正让曹立涉险,他对曹立说:“记住,从你们进无忧洞到捣掉他们老巢只有半个时辰的时限,过了半个时辰,官府的人就会进入无忧洞。要是中途遇到伏击,你千万不要恋战,安全最要紧。”
曹立“嗯”地一声,虽然对这个安排不太满意,却还是老实服从。

自打被王雱拐带到蒙学,柳永便成了开封府府衙的常客。这日刘沆见到柳永再次找过来,眉头一跳,叹着气问道:“柳公这回又是何事?”
柳永丝毫不觉得自己讨人嫌,直接从怀里掏出一张舆图给刘沆如此这般如此这般地一说,大力渲染鬼樊楼拐卖妇孺的恶行,又拿出百户丢失过男孩、女孩家庭的联名诉状。
柳永一生写过不少风花雪月的词儿,本人就是个极其容易被感染的人,这回看过曹立带人去走访后记录下来的种种失儿丧女惨事,不由心生触动,写了篇声情并茂的“讨恶赋”,这篇讨恶赋感情真挚,言语动人,连刘沆读了也很没出息地掉了两滴老泪。
待回过神来,刘沆才赶忙答应了柳永一定会倾尽全力捣了这鬼樊楼,又劝说柳永先别外传这篇讨恶赋以免打草惊蛇。
柳永爽快答应。
送走柳永之后,刘沆擦了把额上的虚汗,心道好歹先把人给安抚住了,要是柳永把这篇赋文发了出去,他这个开封知府肯定被参得很惨:底下的百姓都这么痛苦了,你怎么还是没作为?
刘沆拿起柳永带来的舆图,上面已经标记出进入路线和撤退路线,以及哪个“洞”中有人可以接应。有了这地下舆图,也许真的能把那鬼樊楼给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