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三毛后来写下的话。到底是怎样的感情,让她伤得一败涂地?又是怎样的男子,将她打劫一空?趁故事还不曾讲述之前,且喝一杯叫回忆的咖啡,听一场叫往事的烟雨。

第十四章 遭遇情劫

佛经云:“万般带不走,唯有业相随。”旨意为,世间万般功贵荣辱,终是烟云。有一天,离尘而去,都无法带走。但所有的业债,不论经历几世,皆会紧紧相随。
寥寥数笔,可以道尽一个人的沧海桑田。而那个辛苦的过程,却需要自己承担。三毛始终认为,她这一生所历的情劫,必是前生的宿债。这个看似洒脱、随性的女子,其实也有伤不起的时候。
那一天的咖啡馆宾客如云,有一个男子,和三毛共坐一张桌子。就是这个留着长发,衣着新潮而凌乱的清瘦男子,给三毛带来了一场感情的灾难。
他是一个落魄的画家,出于对艺术的喜爱,三毛去了他的画室。这位画家的画,实在不能算是多么伟大的艺术作品。但三毛却喜爱至极,认为每幅画都属上乘之作。她觉得,总有一天,千里马会遇见赏识他的伯乐。
一位潦倒的艺术家,偶然邂逅了一位欣赏他的才女,必然心生感激。他觉得,三毛是上苍派来拯救他灵魂的女神,他愿意用生命来为她创作。感性的三毛,冲动的三毛,就这样莫名答应了画家的求婚。明星咖啡屋,见证了他们这段仓促的爱情。
家人并不赞成三毛和画家的婚事,他们始终觉得,画家的人品不够端正,认为三毛可以先谈恋爱,不要这么快与他谈婚论嫁。倔犟的三毛,在感情上,从来听不进别人的劝解。她中了爱情的蛊,艺术的蛊,她说只要两个人相爱,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也许我们不明白,当初三毛拒绝了荷西,拒绝了日本男友,德国男友,以及那么多人的求爱,为何偏偏就轻易把自己许给了这位画家。是她真的爱到难以自持?还是她只是想成全艺术?这个为灵魂而活的女子,我们永远不知道,她人生的路程,会以何种方式走完。
可惜事与愿违,那个对她许诺海誓山盟的画家,早已有了妻室。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爱情骗子,他用艺术骗取三毛的同情。为了息事宁人,三毛的父亲陈嗣庆送给了画家一大笔钱,只希望尽快化解女儿这场不幸的悲剧。
丢失爱情,三毛已是心痛难当。连累父母,三毛更是自责不已。接连几个月,三毛一蹶不振,她的心伤,带着挫败与绝望。而父母,为了拯救这个女儿,倾尽所有的爱,挡下风风雨雨。为了父母,三毛醒悟过来,忘掉那段被诅咒的爱情,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三毛的遭遇,确实令人心酸。命运并非有意捉弄她,只是随性的三毛,不小心走了岔路。多年后,她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算是对坎坷人生的宽容吧。可你的宽容,未必可以换来岁月的仁慈。时间像一个温柔又锐利的挑战者,到最后,我们都不战而降。
喜爱运动的陈嗣庆,为了让女儿尽快走出情感的阴霾,鼓励三毛去打网球,希望受尽波折的三毛,可以沐浴在阳光下,于新的世界里,灿烂地生活。却不知,用心营造的情境,还有一场劫数,在等着这位多灾多难的才女。
三毛和父亲,一起认识了一位德国教师。这位德国教师四十五岁,高大挺拔,温文尔雅。三毛和德国老师有了几次交流,他对她温和体贴,细致入微。之后,这位成熟的中年男人,对风情而有韵味的三毛,生出了爱慕之心。
和他在一起,三毛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平静与安宁。他似乎从不用言语来表白什么,却总能在相处时,表露出他的款款情意。在他心里,知道这位年轻的女子,经受过感情的伤害。他希望用温柔的感情,渐渐抚平她藏在内心深处的伤痕。
三毛和他之间,有了一种只可言传,不可意会的默契。她觉得,他是一个尝过世味,懂得爱情的男人。和他相处,三毛觉得不必冒险,不必不担忧会有情感的背叛。也许日子有些平淡,但宁静如秋水长天。曾经那个迷恋漂泊的三毛,如今却渴望过上安稳的生活。和一个值得依靠的男人,平凡厮守。
有一天,三毛和这个德国老师在璀璨星空下漫步。他突然停下来,对三毛说:“我们结婚好吗?”话语温柔,神情凝重。
“好。”三毛不假思索,自然而平静地答应他。也许三毛太累了,情感这条路,她走了太久,也走得太曲折。她不想再给自己丝毫放纵的机会,她愿意为这个年过不惑的男人驻足。至少这一刻,她无悔。
这个经历过情感的德国老师,却湿润了双眼。不曾想到,在这个年岁,还可以找到一位年轻多才的如花美眷。他们的爱情,总算有了归宿。
也许很多人不明白,三毛在刚结束一段感情之后,为什么这么短的时间,又可以重新和一个人谈情说爱。她的心,如何能够容纳滔滔不绝的情感。或许,她自己亦不明白,上苍为何给了她一颗这么善感的心。正因了她的感性,才会写出那么多惊涛骇世的文章。
三毛曾说过,文章千古事,不是如她这芥草一般的小人物所能挑得起来的。她写字,为了取悦父母,亦是自己兴致所在,将个人的生活作了一个记录而已。可她自身就是一个传奇,她的情感,她走过的地方,于是成了许多人,穷尽一生的向往。
她注定是传奇,而传奇必然要付出代价。这对恋人满心欢喜去印名片,希望把两个人的名字排在一起,如同并蒂莲,连理枝那般,不言别离。他们特意挑选了薄木片的材质,一面中文,一面德文。
说好了半个月之后去拿的。可十七年以后,三毛回忆此事,说道:“那盒名片直到今天还没有去拿。”三毛这一生都不会再去拿了,因为这对情侣,就在订好名片的当晚,劳燕分飞,永不相见。
世上再没有比生离死别更痛苦的事了。那晚,素日身体健康的德国老师,突然因心脏病发猝死。这个让她心甘情愿决意要嫁的男人,居然就这么走了。没有留下任何话语,死在她的怀里,让她今生今世,只要一合上眼,都想得起那悲伤的一幕。
生生死死,聚聚散散,真真假假,如同一场戏剧。或许这过于曲折的戏,才让不凡的三毛担任了主角。可谁又知道,演过这场生死,她是否还能够平静地走出来。如果是戏,三毛入戏亦太真。当她看到所爱的人,被钉入棺木,心里已是一片血泪模糊。
爱情原来就是一个局,当你付出一切,它却不留退路给你。三毛已经不能原谅上苍对她开下的玩笑,几段情感,让她精疲力尽。德国教师过世不久,三毛在悲痛欲绝的情绪下,选择了服药自杀。所幸有惊无险,三毛度过了这一劫数,重回人间。
这个女子,总要以一种极端的方式,选择结束自己。看似坚定自傲的她,其实一直在懦弱地逃避,她认输了。让自己像秋叶一样死亡,或许可以了断所有的痛苦。但她的使命还未完成,有一段长长的幸福,行将弥补她过往所有的不幸。
痛过之后,三毛在死亡的边缘,重新找回了自己。后来,她在心里挖了一个坑,把德国老师深深地掩埋。他的死,在三毛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记忆。或许他并没有足够的好,或许婚后他们亦不会那么幸福。但他死在三毛的怀里,让爱情,有了悲伤的美感。
台北,对于三毛来说,实在算不上是一个祥和之地。她把自己最美的年华,最真的爱情,都交付给这座美丽的海岛。可那些屈辱,自闭的过往,以及丧失至爱的悲恸,令她不堪回首。也许她的生命,注定了流浪,只有在行走中,才能够获取平安。
三毛想起了西班牙,那个自由奔放的国。那里,曾经治愈了她的情伤,让她找回了自信与快乐。午夜梦回,她开始思想那个国,思念小白房子、牧歌,还有一望无际的葡萄园。那里可以抽烟,可以拿着酒袋,与人交杯换盏。
做一只蝴蝶吧,一只飞渡沧海的蝶,让自己远离痛苦,去寻找自由与激情。也许有一天,她会倒在远行的路上,也许有一天,她会亲手埋葬自己。这一切,都不重要。
收拾行囊,父母没有像她初次离家时那样担忧。反而希望她可以换一个环境,忘掉这一年多的悲惨遭遇,快乐坚强地活着。原来,爱到深处,是放手。
有一种人,生来就只适合漂泊。只有远离故土,才可以春风满座。三毛就是这种人,行走成了她此生的信仰。告别台北,这位多情才女,刻不容缓地,选择起程,选择流浪。

第十五章 久别重逢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流浪。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
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
为了宽阔的草原,
流浪远方,流浪。
还有,还有,
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一首《橄榄树》,由三毛作词,李泰详谱曲,齐豫演唱。一时间风靡港台,直至整个东南亚,得以经久不衰。这首歌,是三毛回到台北时写的。不久后,她再次远离故乡,流浪远方。齐豫的歌声,就这样跟随三毛的步履,唱遍天涯。
人在旅途中,总会遇到许多不称心如意的事。三毛这次远行,便遭遇了一件不顺心的事。由于从香港订飞机票不慎,她抵达伦敦机场后,需要到另一个机场换机,才能飞往终点西班牙。三毛去签证出境,被英国移民局疑为非法移民,后被抓送进了拘留所。
这是三毛今生唯一一次,进了拘留所。平日里不肯多言的三毛,这一次却把压抑在内心的悲愤,全部释放出来。“一会儿冲进拘留所办公室里吵嚷着评理,一会儿要求找律师来,要控告移民局,一会儿又揪住门口警卫的衣领叫别人立即放她走,把整个拘留所折腾得人仰马翻,天翻地覆。”
结果三毛被无罪开释,等移民局用车把她送上飞机,她却恍若换了一个人。变成了一个贞静大方有涵养的淑女,转身时,还对他们回眸嫣然一笑。此时的三毛,已是一个尝尽了苦难,看惯了世事的女子。多年的漂泊、阅历,让她早已能够从容应付一些突如其来的事件。
一个人,唯有经历万般磨砺,才可以做到百折不挠。三毛一路行走,一路负伤,又一路自疗,她的承受力和忍耐力,已经超越了自己的想象。她不知道,这世上还有什么比死别,更令人心痛、绝望的事了。如果人生这场修行,她注定是输者,有一天,她亦要学会淡然超脱。
年近三十的三毛,再次来到西班牙马德里,已是今非昔比。春秋更替,云水潇湘,岁月更改了我们的容颜,也改变了初时的心境。三毛说:“二到马德里,心情和第一次完全不一样,不仅没有离乡背井的伤感,想家的哀愁,反而有一份归乡的喜悦和辛酸。”
这一次,三毛同样是过来疗伤,却有了成熟的心境。她明白,任何作茧自缚,是对自己的惩罚。唯有对命运宽容,才是对自己慈悲。有了人生积淀的三毛,不再做思想的囚徒,她要让自己享受生活,轻松度日。
刚到西班牙,三毛先要做的,就是如何让自己暂时安定。她找了几份家教,授课英文,闲时还给《实业世界》杂志写稿。尽管薪水不高,但是也足够一个人生活。
三毛跟三个西班牙女孩,合租了一间宽敞舒适的公寓。这三个女孩个性爽朗,时常拉上三毛,一起去逛旧货商场,看电影,到学生区唱歌喝葡萄酒。她们在一起,尽情地享受青春恩赐的美丽。
马德里的冬夜,星光璀璨,明净如水。三毛学会了打扮自己,乌黑齐肩的长发,披着大衣,戴上耳环,明眸闪烁。这位美丽非凡,华贵风情的东方女子,不知道赢得了多少人赞赏的目光。
马德里的确是一个疗伤的好地方。这座自由奔放的城,从来不会追问你的前尘过往,不会在乎的身份地位。它平和仁慈地对待每一个来者,包容你的错误,成全你的梦想。三毛在这里,重新收获了快乐。她过得轻松自在,无需担心会遭遇感情的伤害,不必忧虑会走失迷途。
或许正是她以一个过客的身份,不问来处,不问归期,才能够如此从容相待。这里不是故乡,没有她真正需要在乎的人,也没有她挚爱的事业。这只蝴蝶,被西班牙的时光养好了伤,长出了新的羽翼。她快乐地活着,那些台北的人和事,仿佛已是前生。
就在三毛恣意纵情享受人生之时,那个叫荷西的男子,正在军营里,服最后一个月的兵役。只有夜深人静,独自坐下来的时候,三毛才会想起荷西。从来,她都没有想过会和这个比她小八岁的男孩,有情感的交集。那个关于六年的承诺,像马德里冬夜的飞雪,在晨曦的暖阳里,渐次融化。
因为从没有觉得他会一直守候,所以不曾有过等待和企盼。六年过去了,荷西对三毛的爱,有增无减。也许我们真的很难想象,当初遭遇了三毛的拒绝,荷西真的可以做到用六年时间默默相守。六年,他只是固执地爱着,没有惊扰她的生活,亦不管她是否嫁作人妇。他坚定地等待,只为了兑现当初的诺言。
有一天,三毛来到那位中国朋友家。楼下院子一个漂亮的女孩对她招手,唤她名字。这个女孩叫伊丝帖,她是荷西的妹妹。一直以来,这个西班牙的小姑娘,懂得哥哥的心思。所以当她遇见三毛,就决意要做这个红娘,希望哥哥可以早日梦想成真。
伊丝帖缠着三毛,请求她给哥哥荷西写一封信。三毛不好过分推辞,仓促之余,亦不知信里该说些什么。后来,用英文简单地写了:“荷西,我回来了。我是Echo。”并且留下了她的地址。
多年前,一个叫荷西的男孩,也曾与她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在三毛心底,这是一份纯真的友情。她曾千万遍想过,自己所爱的男子,会有哪些模样。但没有一个是荷西,因为三毛始终认为,他给不起她要的爱情。
骄傲的爱情,不会为任何人转变它的决定。你爱到魂牵梦萦的人,却总是擦肩而过。你以为天各一方的人,却缘定三生。真正爱一个人,只有默默地等候,祝福。除此之外,或许别无他法了。
荷西收到三毛的来信,惊喜万分。这些年,他唯一能够做的,就是从三毛的中国朋友那,得到一些与她相关的消息。每天,他都在期盼自己可以长大,有能力给三毛一个安稳的家。不曾想到,这位他深爱六年的女子,居然来到西班牙。无论她为谁而来,经过六年漫长的等待,荷西再不会轻易让她离开。
荷西匆匆回信,告诉三毛他的归期。又从妹妹伊丝帖那里问来三毛的电话,他拨响了那个号码,听到了久违的声音。他激动得几乎有些语无伦次,他请求三毛,一定,一定要等他归来。他害怕,六年的等候,会是一场虚空。他输得起时间,却输不起爱情。
但三毛,依旧那么漫不经心。她把荷西归来的日子,给忘记了。那天,三毛到山区的小镇玩到天黑,才回公寓。室友说,有人打了十几个电话找她。三毛猜了许久,始终没有想到荷西。这时,又来了一个电话,是往日马德里大学的一个女友,请三毛立刻到她家里去。
不容三毛问清缘由,就挂断了电话。当三毛坐上计程车匆匆赶到时,女友把她接进了客厅。之后又神秘地要她闭上眼睛,此刻的三毛却如何也想不到,接下来会有一幕怎样的惊喜。
“当我闭上眼睛,听到有一个脚步声向我走来,接着就听到那位太太说她要出去了,但要我仍闭着眼睛。突然,背后一双手臂将我拥抱了起来,我打了个寒颤,眼睛一张开就看到荷西站在我眼前,我兴奋得尖叫起来,那天我正巧穿着一条曳地长裙,他穿的是一件枣红色的套头毛衣。他揽着我兜圈子,长裙飞了起来,我尖叫着不停地捶打着他,又忍不住捧住他的脸亲他。站在客厅外的人,都开怀地大笑着,因为大家都知道,我和荷西虽不是男女朋友,感情却好得很。”
原以为不在意,却想不到会这般欢喜。毕竟久别重逢,六年后再遇故人,三毛真的无法不激动。荷西长大了,留着满脸的胡须,他不再是那个在宿舍楼下痴等她的怯懦少年。六年,荷西只不过是从男孩长成男人的过程,但他毕竟也等老了岁月。而三毛,已是粉身碎骨,重新为人了。
三毛曾经跟荷西说过永别,今生今世都不要相见,可命运,又将他带至她的身边。她没有失而复得的感觉,却有种酸楚的慰藉。但她依旧不敢对眼前这个男人,生出任何的幻想。尽管,从他的眼神里,读出了坚定,也看到了爱情。旧伤初愈的三毛,不敢再轻易把情感押注在某个人的身上。
那些经历的感情,她不能假装没有发生过。那些爱过的人,她不能刻意去忘记。三毛不知道,这场重逢,将会给她人生安排怎样的剧情。
马德里的夜空,像洗过样干净。寥廓银河里,那么多闪烁的星子,不知道哪一颗是自己,哪一颗是她生死相依的人。

第四卷 前世乡愁撒哈拉
第十六章 前世乡愁(1)

多想喝一壶清淡的茶,不论暖和凉,品味半世的沧桑。多想写一封简洁的信,不留名和姓,寄去未知的天涯。多想爱一个平静的人,不问对与错,携手乱世的红尘。
三毛深知与荷西重逢,必有一段她无法预测的因果。荷西真的长大了,他告诉三毛,这世上他只执著两件事:一是对三毛永不变心的爱,还有就是他对大海深沉的爱。他爱潜水,喜欢在海底和鱼儿嬉戏,喜欢在水中历险,寻找奇遇。他爱大自然的一切生物,并且对天文、星象亦充满了好奇。
三毛突然觉得,原来荷西跟她这般相似。他们都是热爱自由,热衷于幻想的人,不愿意和一切繁复妥协。以往的那些男友,他们在一起,总是谈文学、艺术、哲学,以及许多深刻的人生话题。那些高雅与超脱,是三毛一生追求的主题。可与荷西在一起,他们从不涉及这些话题。
荷西天性浑厚,淳朴简单,三毛觉得他比起那些整日追思、探索的人,反而有了更高的悟性,有着更难能可贵的超然。三毛所缺乏的恰好是这份朴素,她太注重文学内蕴,在意人生价值。她开始喜欢与荷西在一起的时光,并且依赖这个能让她自由呼吸的男人。
那日两人在公园散步,三毛为了一篇即将要交的稿子而苦思冥想,眉头不展。荷西不解,指着在阳光下忙碌修剪树枝的园丁,对三毛说,他宁愿做一个普通的园丁,每天可以呼吸大自然清新的空气,在阳光雨露下劳作,也不愿意关在不见天日的办公室里,和枯燥乏味的文件交流。
三毛听后似乎有所醒悟,觉得人生不必太过认真,任何让自己束缚的人和事,都是累赘。当晚三毛就写信给编辑,取消那篇约稿,她希望自己以后写自己想写的字,过自己想过的生活。简单憨厚的荷西,让三毛在不经意中改变了许多,也开阔了许多。
最让三毛感动的,应该是那个落日熔金、暮云合璧的黄昏。荷西邀请三毛去他家,当三毛走进他的房间的时候,被震撼了——“我抬头一看,整面墙上都贴满了我发了黄的放大黑白照片,照片上,剪短发的我正印在百叶窗透过来的一道道的光纹下。看了那一张张照片,我沉默了很久…”
六年了,这六年,三毛和荷西没有联系,没有交集。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照片会挂在荷西的墙壁上,会这样深刻地走进他的心里。原来,每次三毛寄相片给在西班牙的中国朋友徐伯伯,荷西就去他家把照片偷出来。送到相馆翻拍放大,再将原相片悄悄送回去。如此费尽心思,只为了,可以守护至爱的女子,把她溶进自己的生命。
荷西对三毛的痴心,令他的家人十分不解。他们觉得荷西得了痴想病,如何对一个今生恐再不会相见的人,用情至深。可荷西却执意说,三毛是他此生唯一的爱。无论将来见与不见,他都要将这份爱,进行到底。
三毛从来不知道,荷西对她竟是如此真心。难道当初对他的拒绝,就是为这六年的深情做一次见证吗?可六年光阴,她输掉了一切筹码,青春、爱情,以及对生活的美好想象。虽说往事已灰飞烟灭,但终究不能回首。一回首,落红遍野,惊心触目。
“你是不是还想结婚?”诧异许久的三毛,转身问荷西。她不知道,自己为何会问出这样的话。是想对所有的疑惑作出肯定,还是想重新审视命运的安排。反倒是荷西,被三毛这突如其来的问话惊住了,因为他几乎不相信,当初与她诀别的女子,竟有回心转意的想法。或许,等待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他以为幸福不该,也不会来得这么急。
只这一瞬,三毛内心澎湃,她再也无法在他的面前,那么平静,那么冷漠,她哭了。荷西不能容许三毛,再次从身边走失。他坚定地告诉三毛,这六年,他是靠一个等待,一个约定,辛苦地活下来。倘若她再度转身,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微笑地挥手,许诺明天。
“你那时为什么不要我?如果那时候你坚持要我的话,我还是一个好好的人,今天回来,心已经碎了。”当初,假如有错,就错在他们都过于懦弱。三毛不肯把一生轻易托付给一个高三的男孩,而荷西,亦不能从容地把她娶回家。六年时光,成了这段爱情,必经的路程。
可她分明回来了,他分明还在这里守候。一颗支离破碎的心,想要回补到天衣无缝,自是不能。但谁的人生,不曾被割伤,只要还能呼吸,还有感觉,一切都能够重来。人生几十载春秋,感情亦可以随繁花般,开了又落,落了又开。只要遇到值得付出真心的人,任何时候,都可以相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