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外间太监道:“太子殿下到。”
众人大惊,纷纷转头翘首以望,果然见太子赵启疾步而入,满面愤愤之色。
大家依稀听说太子被“幽禁”内苑,可此刻见太子大摇大摆地进来,有的人在惊讶之余,松了口气,忙向着太子行礼。
谁知赵启边走边说道:“有人谋反了,为什么你们一个个还这样无动于衷!”
众大臣脸色立变,忙转头看向成宗。
此刻赵启已经走到成宗跟前:“父皇,快下旨,将谋朝篡位的镇北王拿下!”
听了这句,大家不约而同噤若寒蝉。
死寂中,成宗终于开口:“堂堂太子,出言不逊,污蔑王叔,成何体统,你还不住嘴?”
赵启大惊:“父皇?!”
这会儿,外间又有说道:“镇北王殿下到。”
此时连赵启也忙紧闭双唇,众人齐刷刷地将目光投向门口,果然见一身齐整王府的赵宗冕不疾不徐地缓步而入,他环视周围,笑道:“众位大人来的好整齐,请恕本王有伤在身,不能一一见过了。”
昨日一整天,镇北王遇刺,性命危在旦夕的流言漫天乱舞,像是秋雨一样冷而尖锐,落在每个人的脸上,湿冷且疼。
虽然曾有镇北王谋逆的闲话私下流传,可一听到遇刺,众人的关注点立刻都落在了镇北王的生死上。
可在此之外,又有人暗中说……镇北王并非简单的遇刺,毕竟自从王爷上京,就一直过的很不太平,遇刺犹如家常便饭,牢狱也似第二个家,这摆明是有人针对镇北王。
群臣们当然比百姓们更懂的深一层,只是大家都不敢说出来罢了。
昨儿一整天赵宗冕没有露面,有人去镇北王府门口打听,王府却只是府门紧闭,让人摸不着头脑,只是浮想联翩。
有人觉着镇北王必然已死,心中大为惋惜,有人觉着此中还有内情,必须要等一等再说决断。
但不管如何,大部分臣民是不愿意看见镇北王落得一个“无故身死”的下场的。
所以这会儿看见赵宗冕露面,大家忙行礼恭迎,其中虽有素日里不太待见镇北王的,却也因此略觉心安。
于是众人皆都落座,成宗在上,左右手分别是太子赵启跟镇北王赵宗冕,再往下才是三公,内阁,以及其他众人。
赵启自从看见赵宗冕露面,就满面恼恨,恨不得冲上去将他立刻斩杀,只可惜赵宗冕的样子实在看不出是个有伤在身的,连成宗也忍不住在心中感慨。
成宗看看赵启,太子一脸恼怒,又因为给囚禁了一天两夜,原本算得上英俊贵气的脸,多了几分颓丧跟气急败坏之色。
反观赵宗冕,虽然看得出行动略有迟缓,脸色略白……但在此之外,却仍神采飞扬,谈吐潇洒,如果不是事先知道他有伤在身,甚至脸一丝异样都看不出来。
两人对比,简直高下立判。
成宗又是知道赵宗冕伤的非同一般,甚至觉着他过不了昨晚。如今见他如此,真叫人不禁要叹一声,也许这世间真有所谓天命。
成宗定了定神,扫了扫左右大臣,开口道:“今日请众位前来,是有几件大事要商议。”
太师问道:“请皇上明示。”
成宗道:“这第一件,你们都知道,朕日渐年迈,自觉不能胜任国事,所以,朕不日会宣布退位。”
大家都面露惊疑之色。可实则是要做做样子罢了,毕竟先前成宗早就把朝政交给太子料理,退位是迟早晚的,不足为奇。
赵启也讶异地看着成宗,心怦怦乱跳。
成宗道:“这第二件,就是要跟大家商议的,朕……想要废黜太子。”
“什么?”只一声却是发自真心的惊愕,除了出自朝臣们之口外,其中一个声音,是属于太子赵启的。
方才赵启在听到成宗说退位的时候,心中还依稀升起了一丝希冀,毕竟如今朝中有分量的臣子都在,皇帝退位的话,自然是由太子继位……
所以方才他看向赵宗冕的眼神都不由自主地带上了一缕昙花一现似的得意之色。
“皇上,这如何使得?”
“好好的为何要废太子?”
赵启盯着成宗,耳畔纷纷响起的朝臣们的声音,就如同他此刻的心声,反而不必他再出口质问了。
成宗咳嗽了声。
众人的惊吵才慢慢停下。
成宗道:“为什么废太子,各位爱卿只怕心中有数,只是你们都不敢说出来而已。”
大家又齐齐闭嘴。没有人替自己出声,赵启雪着脸道:“请父皇明示。”
成宗道:“那你看着你宗冕王叔,你告诉他,你都做了什么。”
赵启看一眼赵宗冕,却见他从头到尾都冷静非常地坐在大圈椅上,眼神明锐而漠然,唇角似挑非挑。
刹那间,太子眼前掠过的,是雨中苏舒燕从台阶上撞落的身体,太子妃告诉他镇北王入狱时候脸上掩不住的喜色,以及那天他拍案呵斥:“不能让他活着出来!有他就没有孤!”
……又怎么能说得出口。
成宗道:“怎么,你的舌头呢。”
赵启无法出声,他下意识扫了一眼在场群臣,却见他们也正都盯着自己看,只是那种眼神……不再是昔日一样的敬畏,反而有些难以形容的微妙。
就连负责教导他的太师跟太保,也都目光躲闪,无法跟他对视。
成宗道:“看样子你也知道自己做的那些事说不出口。”
太子的脸微微泛白,向着成宗缓缓跪地:“儿臣纵有过失,父皇教训就是了,何至于就、就废黜了儿臣,若真如此,岂不是让亲者痛仇者快?”
“谁是你的仇人,明明是你自做孽!”成宗咳嗽了两声,“事到如今你还冥顽不灵,若不是你王叔向朕求情,只怕朕就不是废黜这样简单了!”
赵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瞪着成宗,又看向赵宗冕:“不,不是这样的,明明是他逼迫父皇的……他是……”
“你给我住口!”成宗怒喝一声,“逼迫?你倒是告诉朕,是谁逼迫你失手推伤苏嫔,却又耳软听从太子妃那妇人之言嫁祸镇北王,又是谁逼迫你下令对雁北军的数百将领赶尽杀绝?这些难道都是别人逼迫你的?作出此等之事,不思悔改,却只怪别人……你枉为太子,枉为朕的儿子!”
成宗一口气呵斥了这许多,又命太监,“立刻把他带下去!脱去太子冠服,以庶人对待!”
太子哑口无言,知道成宗是认真的,见太监上前,便道:“父皇,不是的,父皇,我是您唯一的儿子啊!”
成宗却并不理会。
此刻太师出列跪地道:“没有好好教导太子,是老臣失职。求陛下饶恕太子的过错,让老臣来代替他受罚吧。”
成宗道:“若他犯的是小错,朕也不至于要大动干戈到废黜的地步了。”
众位朝臣虽然知道苏舒燕的事,可却想不到,太子的手伸到雁北军……这也太过狠辣了些。怪不得皇帝无法容忍。
大家心中惊动,且当着赵宗冕的面儿,也不便出面给太子求情,又见太师的求情给驳回,于是众人便不再出声。
成宗喝了口汤水,过了片刻,才说道:“正如各位爱卿所见,太子失德,已经不堪储君之位。必须另择人以承继。”
这一句话引得众位大臣不约而同地汗毛倒竖,不寒而栗。
方才废黜太子的时候,就有朝臣在心里嘀咕,太子废掉,那谁来继位?
皇帝膝下没有儿子,只有几位王爷,但要知道除了上古时候的禅让外,就再没有将皇位传给兄弟的说法,从来都是父传子,否则此例一开,以后极容易引发皇室之间的夺位内斗,所以大臣们的反应可想而知。
有人甚至想:太子虽有劣迹,但毕竟是正统。总比开了一个引发内乱的头要好。
一刹那,礼部尚书先跳出来,群臣纷纷进言。
成宗道:“行了,稍安勿躁,朕的话还没有说完。”
大家勉强按捺,静听成宗吩咐。只听成宗道:“朕看在场的几位,太师,太保,以及镇国将军,户部尚书,以及徐阁老……你们几位都是经历两朝的,所以你们应该都知道当年的先帝后宫司美人之事吧。”
被点名的几位纷纷行礼,迟疑着称是。
成宗说道:“当初曾有流言,说先帝留下过一道遗诏,本是要让司美人之子继承皇位的,只不过司美人急病而亡,先帝也在没有交代清楚之前就驾崩了,是以这件事就此成为疑案。”
除了两朝元老们,在座各位其实都或多或少听说了此事,但这会儿仍是流露出讶异之色,有人问:“什么?竟有此事?”
太师道:“不知皇上为何在此刻提起此事呢?”
成宗说道:“因为朕、相信的确是有那道遗诏的。”他咳嗽了两声,看了赵宗冕一眼:“所以如果真的有那道遗诏,皇位承继自然就不是以兄传弟,而仍旧是父传子,不知各位爱卿意下如何?”
他勉强说完,又咳嗽起来。
群臣彼此相看,这件事关乎国体,没有人敢先发议论。
直到半刻钟后,礼部尚书才禀奏道:“皇上,若此情当真的话,便是由镇北王殿下继位了,倒是也说得通,可……臣等斗胆,必要一睹先帝的遗诏才能决断。”
这才有人跟着说道:“是啊是啊,遗诏呢?”
虽然众人隐约听说当年之事的风声,但仓促间又哪里能如此轻易相信,群臣面面相觑,震惊,狐疑,有人开始暗暗怀疑这是镇北王自导自演的一出戏。
但是赵宗冕仍是冷静地坐在椅子上,仿佛现在大家所谈论的事,跟他毫无关系。
在一切低微的窃窃私语中,有个声音打破了这种山雨欲来前的沉闷。
“遗诏在此。”平静而清楚的声音从寝殿门口响起。
与此同时,太监道:“文安王爷进见!”
第104章 0722一更
赵宗冕离开之后, 西闲洗漱过后仍回到床边, 她守着泰儿出神思量, 不知不觉半个时辰已过。
泰儿翻了个身,睁开双眼,看见西闲的那瞬间, 小脸上竟先露出笑容。
“啊”了声, 泰儿爬起身来, 自然而然投入西闲怀抱, 带笑撒娇。
西闲将他拥入怀中,不禁也为这孩子的懂事天真而感染, 从早上醒来到现在, 第一次也发自内心的笑了。
母子两人玩闹了会儿,奶娘同两名宫女进来,帮着给泰儿洗漱更衣,又吃了早饭。
西闲问道:“皇上寝宫那里,有什么消息没有?”
旁边一名太监回答道:“听说朝里能说得上话的大人都在那儿,太子殿下也去了, 只是现在还没什么消息传出来。”
西闲转头, 又看奶娘跟几个王府带来的人都在,可却少了一个。
“怎么不见三夫人?”西闲叫了奶娘到跟前儿,问道。
孙奶娘道:“自从进宫后就没见夫人了, 也不知去了哪里。”
西闲想了想:“此事不用声张。”
奶娘退后, 西闲竟觉着心头隐隐烦躁,泰儿看她一眼, 便拉着她的手往外走去。
两人出了殿阁,西闲往前方的麟德殿看过去,却隐隐只看见两侧侍卫雁翅般而立。
出了门,泰儿才松开西闲的手,在廊下跑来跑去,因他毕竟人矮腿短,跑起来歪歪扭扭,又加上偏生要快,所以显得磕磕绊绊,仿佛随时都会跌倒,几个太监跟着围在他身旁,生怕有个磕碰。
西闲只得也紧盯着他,正在这会儿,却见关潜背着手从前方走出来。
泰儿见了他,越发高兴,尖叫着往关潜跟前跑去。
关潜俯身笑道:“泰儿,见了我这样高兴?”
他等泰儿跑到跟前,才把背后的手伸出来,原来在他手中拿着个圆圆的彩球,上面还缀着细细的彩色穗子。
泰儿正是喜欢这些玩具的时候,更是喜欢的手舞足蹈,忙不迭地接了在手上,却并不玩耍,只是抱着又飞跑回来,一直到西闲面前,献宝似的把球举高了给她看。
西闲笑道:“还不谢过哥哥?”
泰儿这才回身,向着关潜叫道:“哥哥!”
关潜听了这称呼微微一怔,却仍笑道:“不用,拿着玩儿吧。”说着把彩球接过来,往空中一抛,抬脚踢了两下。
他的动作甚是灵活敏捷,那彩球在他手中像是有灵性般上下翻飞,忽起忽落,漂亮极了,看的泰儿目瞪口呆,大为羡慕。
关潜接球在手,又俯身递给泰儿,泰儿忙抱在怀中,也学着他先前的动作,试着用脚去踢,只可惜他哪里会懂这些技巧,彩球骨碌碌地往前滚去。泰儿尖叫着追逐过去。
一群太监宫女也跟着他蜂拥而去,倒是显得十分热闹。
关潜这才在西闲身边站定了,也看向那麟德殿的方向:“这会儿他们会在说什么呢?”
西闲笑笑:“你也不知道?”
关潜道:“何止是我,先前顾大人也不知道。不过今早上舅舅不知跟他说了什么,看他的脸色还好些。”
“顾大人是个能干的人。”
关潜道:“是啊。舅舅身边没有无能之辈。我也跟着历练历练罢了。”
西闲笑看着这少年:“你也太妄自菲薄了。”
关潜望着她浅浅笑颜,却觉着她的眉间有一抹说不出的悒郁似的,关潜以为西闲是为赵宗冕担心,本想安抚两句,却又觉着言语乏味,便也向着她一笑而已。
就在这时候,却见麟德殿内簇拥了一个人出来,关潜上前一步,笑道:“哟,是太子殿下。看这个样子,殿下没吃到好果子。”
西闲也正看清楚,出来的的确是太子赵启,还是给太监架拖出来的。
此消彼长,赵启既然是这个情形,那里面的赵宗冕应该就无碍。
但西闲绷着的心弦却并未因此而放松些许。
两人正打量中,关潜忽地转头低低道:“王妃到了。”
然后他后退一步,行礼道:“参见娘娘。”
西闲转身,果然见不知何时,吴妃一行人从殿后转出,正向着她们这边走来。
于是西闲也行礼:“娘娘回来了。”
吴妃笑着抬臂道:“妹妹,小公爷,都是一家人,何必如此多礼。”
吴妃说罢,抬头见泰儿给太监们围着,玩的正不亦乐呼,吴妃笑道:“有小孩子的地方就是热闹,让人心里都觉着喜欢。”
这话倒是不假,如果不是泰儿在旁边玩乐,在这种吉凶变化莫测的气氛下,简直要叫人窒息。
正在这会儿,泰儿举着球,向着关潜叫道:“哥哥!”
吴妃笑道:“小王子是在叫小公爷呢,且快去陪陪他。”
关潜扫了扫西闲,退后去了。
这边儿王妃见关潜去了,才道:“小公爷也越发能干了,幸而他跟章令公主都是咱们这边的,有了公主从中照应周旋,事情就好办多了。听说小公爷也随着顾恒办事了,真是后生可畏,前途无量。”
西闲道:“是。小公爷的确不错。”
王妃看向麟德殿的方向:“王爷还在里头?进去多久了呢?”
西闲道:“半个多时辰了。”
王妃看着她笑道:“妹妹别担心,王爷不会有事的。你素日是个多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人,怎么今日愁眉不展的?”
西闲笑笑道:“臣妾哪里有娘娘说的那样,遇到小事还勉强可以应对,遇到这种大事,自然就慌了神了。”
王妃道:“不用过谦。我是知道你的。昨日若不是你及时来到……还不知后果怎么样呢。你可是王爷跟我的救星呢。”
西闲含笑垂首:“是王爷跟娘娘洪福齐天,妾身不过是萤火之光罢了,只会胡闹而已,着实算不得什么。”
王妃叹了口气:“你这份儿懂事,可真真叫人心疼。虽然是没用的话,但我总忍不住想……倘若能够早几年跟你相知就好了。”
王妃说着转头,目光一寸寸扫过面前的宫阙亭台。
过了会儿,才说道:“你大概也知道了,我跟王爷是从小儿认识的,我当初也算是在这宫里呆了几年,对这里熟悉的很……你看那边。”
她抬手一指东北的方向:“那边有个演武场,那时候,王爷跟顾恒那些人,最喜欢那个地方了,不管春夏秋冬,刮风下雨,没日没夜的胡闹。”
西闲道:“原来如此。”
王妃说道:“我还记得,有一次王爷练习骑射,那马给绊了一下,把王爷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几乎就……唉,我听人报信去看了眼,见他满头满脸的血,都看不出原来的样貌了,我心里怕极了,可又觉着庆幸,心想得了这个教训,下次再也不会骑马了吧,谁知道……”
她笑了笑:“你也看见了。现在是这个样。”
西闲道:“王爷虽受了苦,却是我朝臣民之福了。”
吴妃颔首:“你的话总是这样中听,可知我最爱跟你说话,不像是那些愚迷的人,一开口就叫人心生郁闷,跟妹妹说话,却总有春风拂面之感。”
西闲轻声道:“娘娘实在过誉,妾身将要无地自容了。”
吴妃笑道:“我也常会夸赞人,只是不像赞你这样诚心实意。也怪道王爷最爱你。”
西闲道:“娘娘……”
吴妃伸手,将她的手握在掌中,却见纤手如玉,温娇软嫩,吴妃在她手背上轻轻摩挲,道:“你不信?你猜我昨晚上做什么去了?”
西闲心中微微凛然,只听得旁边泰儿笑个不停,她转头看去,却见是关潜又在踢球给泰儿看,引得这孩子在原地雀跃不停。
吴妃道:“我去了镇抚司。你大概也听说了,废妃方氏已经自缢身亡。”
西闲在听赵宗冕说起的时候,就怀疑此事跟王妃有关,如今听了这句,确凿无疑了,只是她为什么要跟自己说这些?
吴妃笑道:“你一定在猜测,这是我公报私仇,还是怎么样呢?也许会觉着我做事太不容人了……不过你放心,我做这一切,王爷都是知道的,换句话说,王爷是允许了的。”
西闲垂眸,眉峰微蹙:“娘娘……为何跟我说这些?”
吴妃道:“因为这件事也跟你有关呀。你不是想为苏嫔报仇吗?”
说到这里,吴妃握着她的手往旁边走开了两步,便把在苏舒燕之死的另一层隐秘说了出来。
王妃脸色微冷:“现在,你还为废妃之死而意外吗?可知她实在早就该死了。”
西闲虽听内卫说起,苏舒燕额头有两重伤,也曾暗暗疑心过,但毕竟还无证据。
如今听王妃说罢,西闲道:“可、此事……娘娘又是怎么知道的?”
王妃道:“我又没有通天的本事,又哪里会知道呢,这……本是王爷告诉我的。”
惊愕从西闲宁静的双眸里透出来:“王爷?”
王妃突然像是觉着失言似的,却又说道:“当时王爷在场,毕竟他是久经沙场的人,知道伤是什么样的,大概那时候看了出来,昨儿我诈了废妃,她做贼心虚地就招认了。”
西闲不言语。
王妃把她的手握紧了些:“好妹妹,王爷不跟你说这些,正是因为疼惜你呀。你瞧,他容许我处决了废妃,一则了了我的心愿,二则也是成全了你。你可不要因此而多想什么,知道吗?”
西闲勉强一笑。
这会儿泰儿因成功踢了一脚球,喜喜欢欢地过来拉着西闲,想让她看自己大展神威。
吴妃也含笑看了会儿:“什么时候,我也能有个泰儿一样伶俐可爱的孩子就好了。”
西闲道:“娘娘正当年纪,假以时日,自然是不怕多些小世子小郡主的。”
“但愿如此,”吴妃一笑,忽然抬头看向远处:“妹妹你看,那是谁。”
西闲闻言转头,却见从麟德殿外,有一个大步而去,正拾级而上,同样玄色的锦衣广袖在风中鼓荡飞扬。
那边关潜也看见了,不禁捧着球立住了脚。
两人自然都看的很清楚,这来者正是文安王赵宗栩。
麟德殿。
殿门处文安王赵宗栩双手拖着一物,缓步而入。
满殿群臣悚然震动,一时四座皆惊,鸦雀无声。
文安王捧着那长条锦匣上前,跪地行礼:“臣赵宗栩,叩见吾皇万岁。”
成宗道:“你起来吧,手中拿着的是什么?”
赵宗栩道:“回皇上,这正是先帝所留下的密诏。”
“是吗?”成宗问道:“那这密诏为何会在你的手中?”
这也是所有朝臣们疑惑之处。
文安王道:“请皇上容禀。当初先帝驾崩之前,留下了这份遗诏,当时颍川王在宫中,先帝知道颍川王忠诚,便把遗诏交给了他,让他负责传达百官。”
成宗脸色依旧是深不可测:“那为什么颍川王并没有当众宣读这遗诏?”
“请皇上容禀,”赵宗冕道:“这是因为,先帝在写完遗诏后便龙驭归天了。颍川王觉着当时的太子、也就是皇上您,英明天纵,从无过错,又深得朝臣们爱戴,而那会儿的镇北王才只是个垂髫孩童,如果在这时候贸然出示遗诏,恐怕会在朝野掀起一场风波,颍川王思前想后,便暂时将遗诏藏匿。”